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團結政府

1小時前
7天前
7天前
公務員是國家的動脈,猶如不可輕易碰觸的逆鱗。然而,以“昌明”為口號的團結政府,如果不敢掀開公務員的保護傘,只將鐵拳揮向普通民眾,那人民又如何相信所謂“昌明”呢? 哎呀,母校又上新聞了。霸凌事件一年未滿,這次又因巫裔教師對華裔學生喊出“回中國”而站上風口浪尖,校友們估計都羞愧得抬不起頭。 教師,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職業。不僅要教書,更承擔著育人的重任。然而,課本教導我們要尊重各民族與宗教,身為人師者卻嚴重失職,甚至帶頭種族歧視,這讓教育界情何以堪? 事實上,教師脫口而出的“回中國論”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15年前,時任柔佛古來東姑阿都拉曼太子國中的校長茜蒂英莎便曾發表相同言論。事件曝光後,歌手黃明志憤而創作短片《Nah!》作為回應,一時成為全國輿論焦點。 結果呢?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的校長最終僅被調職,未受任何懲處;而黃明志卻因短片內容被煽動法令對付。先不論他的表達方式是否恰當,但如此選擇性執法,要人民如何信服? 15年後,國陣(也不能算完全)下臺,希盟執政,但教育界依然發生相同事件。 當初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支爆料視頻時,身為公立學校體系的一員,我一點也不意外。優秀的教師固然很多,但總有“老鼠屎”壞了整鍋粥。為何15年前的茜蒂英莎事件鬧得滿城風雨,15年後仍有教師公然發表同樣的言論?他們難道不怕被對付? 想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公務員體系給了他們底氣。 公務員之所以被稱為“鐵飯碗”,不僅因為退休後仍可領取退休金,還因為極難被開除。薪水或許不高,但無論國家經歷多少次MCO,他們的飯碗依舊穩如泰山。更何況,公務員體系深耕國家數十年,根基比任何政權都來得穩固。在張慶信將旅遊局總監降職之前,沒有哪個執政者敢輕易得罪公務員。而安華政府史無前例地為公務員加薪,更是意在穩固公務員選票。 這樣的體系,若要包庇某個人,簡直輕而易舉。茜蒂英莎作為校長,公開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卻能全身而退,便是明證。即便當朝政府有意懲處,也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如果這些“小拿破崙”動怒而團結起來搞事,團結政府還能繼續“團結”下去嗎? 至於為何教師仍然敢在課堂上發表如此種族歧視言論?時評員林猷荃在《一個茨廠街牌樓,三個可能的真相》中曾指出:國內保守勢力滲透各政黨與各個層面,這種現實是結構性的。國陣執政多年,種族思維早已根深蒂固。換個政府,整個公務員體系就能立刻變得開明?天方夜譚。 事實證明,過去國陣為了鞏固馬來選票,長期打壓、歧視異族的策略早已影響民心,而這些被影響的人中,部分成為了公務員。有種族偏見的公務員即便犯事,政府也難以輕易對付;與此同時,種族主義政黨繼續 [vip_content_start] 煽動民粹,影響新一代人,而這些人成長後又進入公務員體系,國家團結便陷入死循環。 更重要的是,作為教師,卻向學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灌輸種族歧視思想,影響極其深遠。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價值觀的塑造者。科學研究表明,人在成年之前,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師的言行至關重要。如果他們向學生灌輸種族歧視觀念,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養成相同的價值觀。而被歧視的學生,則可能帶著心理創傷步入社會,最終成為社交媒體上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的網民,進一步加劇國家之殤。 這,又是另一個死循環。 無論是15年前的茜蒂英莎,還是今天母校流出的“回中國論”,它們都絕非孤立個案,而是校園中潛藏已久的公開秘密。區別只在於,有沒有說出口,或者是否被曝光罷了。這是歷史留下的民族傷痕,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癒合。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傷害國家團結的人——無論他是普通民眾、政客,還是公務員。 過去,黃明志因一支粗俗短片被煽動法令對付;今天,在超商打人馬來大叔被控上庭。他們的共同點,是普通人。而至今,我們卻未見任何一位破壞種族和諧的政客或公務員受到制裁。 林猷荃曾說,公務員體系內不可能人人都是達祖丁教授;而在我看來,政府體系內,也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張慶信。 公務員是國家的動脈,猶如不可輕易碰觸的逆鱗。然而,以“昌明”為口號的團結政府,如果不敢掀開公務員的保護傘,只將鐵拳揮向普通民眾,那人民又如何相信所謂“昌明”呢?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團結政府最大的“原罪”就是撤控阿末扎希的貪腐案。在這一信任赤字的背景下,即便團結政府辦“大馬一家”案,也未必能對其政治形象加分。 政治人物面臨刑事檢控,反擊的理由,或藉口,千篇一律都是“政治迫害”。從納吉、達因、柯文哲、慕尤丁,都是如此。 安華當年面臨濫權和雞姦檢控,也已“政治迫害”為號召人民起義的理由,引發了風起雲湧的烈火莫熄運動,改變我國政治歷史。林冠英在野時,也曾在煽動法令下被提控,身陷囹圄。 威權時代,將對反對黨人士的檢控稱為“政治檢控”,人們容易接受,也大體上符合事實。一黨獨大時代,反對黨毫無資源與權力,面臨檢控,人民自然同情。 但,政黨輪替後,執掌政治權力的國家領導也面對刑事檢控。這就與之前反對黨人被提控的狀況,有所不同。 團結政府上臺後,揚言將全力打貪,但對付的是昔日執政黨人,也是今天執政黨的敵人。自然,被對付一方依舊以“政治迫害”作為反擊論調。 團結政府首先對付的是慕尤丁。慕尤丁是國盟掌舵人,陰謀論信奉者,自然會有聯想:這是利用政治檢控,打擊政敵的舉措。 高庭初審,宣判慕尤丁無罪,更加強了這是“政治檢控”的說服力。雖然,上訴庭過後推翻了無罪裁決,部分支持者依然認定這就是妥妥的政治檢控。 敦達因被提控,雖然符合部分人對敦馬第一任期朋黨主義橫行、掠奪國家資源的普遍認知,但也會有人認為,這是安華對政治宿敵的報復。 慕尤丁與達因案,皆沒有辦法明確樹立團結政府堅決反貪的印象。這是因為,被對付的,一位是執政者當下的政治對手,一位領導人多年的政治敵人。人們仍深受這些案件背後,可能上演的“政治皮影戲”所影響。 在此背景下,反貪會高調宣佈在“安全屋”搜出1.7億現金,16公斤金條、首飾,並指前首相依斯邁沙比裡為案件嫌疑人之事件,或許會有不同的衝擊。 咋看之下,這次團結政府似乎是從政治敵人,辦到團結政府內部成員上。依斯邁是團結政府骨幹、巫統資深領袖,反貪會對付執政聯盟內部領袖,或許可以中和外界對其僅對付反對黨領袖的印象。 然而,熟悉巫統政治的人們自然知道,依斯邁沙比裡不屬於目前巫統當權派派系。實際上,依斯邁任相期間,其隸屬的“部長幫”,還與巫統主席阿末扎希的“法庭幫”對立。 反貪會宣佈過後,巫統當權派初始震驚觀望,爾後卻公開切割撇清。這使得對付依斯邁的舉措,少了那種為了反貪,不惜對付自身陣營領袖的光環。 反之,人們可能還會認為,這又是運用執法以及檢控權力,肅清黨內敵對勢力的做法。此外,馬來社會早前謠傳,國盟將結合巫統再度發動政變,並由依斯邁再次任相。 在反跳槽法已經生效的今天,以及最高元首明確呼籲政治穩定的背景下,喜來登2.0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因此,馬來社會這則政治謠言,可信度不高,但卻可以是動搖團結政府的心理戰。 在此背景下,對付依斯邁就更具故事性,成了反制政變企圖的政治反攻。但這確實又讓理應超越政治的反貪行動,成了達致政治目的的權謀運作,對團結政府的反貪形象,實非好事一樁。 依斯邁一再提出健康理由,推遲接受反貪會盤問,而反貪會似乎也“樂意配合”,這也令人看傻了眼。刑事犯罪,嫌犯如果一再推遲偵訊程序,豈不是允許嫌犯把握時間,暗中滅證竄供? 當然,反貪會也可能是基於對前首相的尊重,不咄咄逼人。又或者,反貪會正是要 [vip_content_start] 引蛇出洞,暗中觀察依斯邁在偵訊前聯絡何人,甚至利用監聽手段,以期最後得以更完整地把涉貪勢力一網打盡。 但陰謀論信奉者,也同樣可以揣測,反貪會默許延遲偵訊,是配合有關方面爭取時間,與依斯邁進行政治談判與交易。如果屬實,這就是不折不扣:反貪是假,政治權謀是真。 “大馬一家”案件剛剛序幕,反貪會前首席專員拉蒂法就協同捍衛自由律師團,向反貪會提呈“沙巴州議員涉集體貪汙”的原始視頻,施壓反貪會積極調查此案。 反貪會之前被視為對沙巴議員案沒有作為。坊間也有意見認為,此乃團結政府高層指示,以顧及行將進行的沙巴州選。 拉蒂法在此時間點向反貪會施壓,喚起了人們的記憶:團結政府看似選擇性忽略沙巴貪腐案件。如果反貪會再次無法讓人們看到他們有所行動,這種“政治主導辦案”的印象,就會影響“大馬一家”案的政治觀感。 依斯邁其實未必會被提控。但如果先前已提出依斯邁是嫌疑人,最終又不提控,這自然再次引起人們遐想。 根據目前的公開資料,以“安全屋”與依斯邁前助理銀行戶口的財富,似乎還很難牽扯到依斯邁。 納吉被提控,難以狡辯,乃可疑金錢正式進入他的個人戶口。慕尤丁案件,金錢進入黨的戶口,結果一審無罪。 如果“大馬一家”案,無法證明可疑財富惠及依斯邁本人,那麼他究竟如何觸犯反貪法令,目前似乎令人疑惑。 無論如何,人們期待反貪會專業辦案。如果真的進行正式檢控,所提呈證據就應該完整嚴謹,這才能撇除人們對此案政治意味的種種猜忌。 此外,提控時公開證據,也可以讓人民清楚看到,政客如何能夠短期執政,卻依然可以貪取鉅富。這除了讓人們更理解某些政客貪得無厭的程度,也可以提供教訓,以完善化國家機制,杜絕類似斂財事件之重演。 團結政府,尤其希盟與安華,以反貪為多年政治奮鬥的訴求。弔詭的是,當下人們對團結政府反貪的誠意,充滿懷疑。 在這方面,團結政府最大的“原罪”就是撤控阿末扎希的貪腐案。在這一信任赤字的背景下,即便團結政府辦“大馬一家”案,也未必能對其政治形象加分。 檢控全然脫離政治牽絆,固然最理想,也是檢控分權的最重要目的。然而,即使檢控具有政治目的,只要不是運用威權時期的惡法,或是栽贓嫁禍,這對反貪依然就有積極價值。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吉隆坡28日訊)馬來西亞華商總商會總會長拿督雷智雄呼籲政府加快經濟改革步伐,加強與華商領域的對話,同時在科技創新領域引進外國人才和科技,刺激國家經濟以外,提升國家競爭力。 “我們對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所領導的團結政府有很高的期待,我們有一些關於馬來西亞華商的問題,希望與政府接洽以後,將華裔企業家的聲音帶給政府。” 盼立法對付極端分子 雷智雄昨晚在該會新春如意聚會上表示,近期一些政治領袖的極端言論已對馬來西亞多元民族之間的團結產生影響,因此,他希望政府立法,打壓和對付破壞國家和諧的極端分子。 他強調,政府應加快落實經濟改革,以更開放、透明和高效的方式吸引外資,同時提升馬來西亞基礎設施、優化公共交通,並加強科技和人才引進。政府的經濟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而應有實際行動,確保投資項目儘快落地。 “目前許多本地優秀人才流向海外,所以政府應設法留住並吸引高端技術人才。” “我們看到很多大型設施項目仍在建設,如東鐵、檳城交通大藍圖等,政府必須加快步伐,提高執行效率。” 鼓勵本地企業與國際接軌 除了本地市場,雷智雄也鼓勵本地企業積極進軍東南亞,大馬企業可通過區域合作拓展商機。此外,他也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互聯網、電動車等領域發展迅速,馬來西亞應加強與中國等其他國家的科技合作,以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 “未來競爭不只是看市場規模,更是看科技實力。我們必須與國際接軌,引進最先進的技術,並結合本地企業優勢,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 他也向政府提出建議,希望當權者將華裔企業家納入“智囊團”中,以推動國家經濟轉型,畢竟,華裔企業家長期在各行業深耕,擁有豐富經驗和資源。 “我們不要求政府給予特別待遇,但希望政府聽取華商界的聲音,讓政策更符合市場需求,真正促進經濟成長。” 該會昨晚舉行新春團拜聚會,逾130名該會成員及企業代表出席,出席嘉賓尚有馬來西亞華商總商會顧問丹斯里詹學龍、丹斯里張昌鴻、副會長拿督斯里洪志勇、署理會長拿督斯里張賑琮、馬六甲州行政議員謝守欽、國際青商企業創意獎籌委會主席戴嘉輝、文史作家孫浩鑫。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