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國家治理

(新加坡22日訊)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青年對於貪腐、貧富懸殊、失業與經濟衰退等迫切課題的關注度,比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青年低。這顯示在東南亞國家當中,新加坡青年對自己國家治理的滿意度最高。 《聯合早報》報道,由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展開的“東南亞青年與公民參與度調查”,訪問了六個東南亞國家的青年對國內政治和經濟情況的看法,及他們參與公民活動的程度。 問卷列出的13個熱點課題當中,最受東南亞青年關注的依序是失業與經濟衰退(89.3%)、貪汙(85.5%)、收入差距擴大(84.8%)、醫療不平等(84.7%)和氣候變化(84.5%)。 這是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首次展開這項研究。共3081名18歲至24歲的青年參與調查,他們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每個國家的受訪者約500人。參與調研的學者於昨日發表報告。 新加坡青年對多數課題的關注度普遍較低。以貪腐問題為例,印尼青年的關注度高達97%,泰國和越南也在80%以上;相比下,只有63.7%的新加坡青年表示關注。 這項研究是在面對貪汙指控的前部長易華仁被定罪後進行的。 儘管如此,新加坡青年對貪腐課題的關注度還是比其他國家低。報告稱,這“顯示新加坡政府在確保國家不出現腐敗上,繼續取得比亞細安鄰國更好的表現”。 新加坡青年對失業與經濟衰退(74.4%)、社會經濟差距和收入差距擴大(72.8%)這兩個課題的關注度,與其他國家相差至少10個百分點。印尼青年對這兩個課題的關注度分別達97%和92%,是東南亞國家當中最高的。 至於國內政治不穩定、恐怖主義、國家主權遭侵犯等課題,新加坡青年的關注度約為六成,同樣是六個國家當中最低的。 報告認為,這些數據印證了新加坡青年整體上對國家治理感到滿意和樂觀的調查結果。 新加坡和越南的青年也對國家的政治和執法現狀最樂觀。對這兩項指標表示積極看待的新加坡青年超過七成,越南青年接近七成。兩國青年對國內政治體制運行的滿意度也超過八成。 對政治現狀、執法和政治體制運行這三項指標最悲觀的是印尼青年,持不滿情緒的受訪者介於53.9%至71.5%之間。印尼青年對經濟前景也表現得最悲觀。 調查還發現,青年未必如外界所認定的存在政治冷感。近六成受訪者表示,他們“時常”或“一向都”上網查找社會和政治課題的相關資訊。印尼的青年投入程度最高,積極上網搜查的受訪者超過七成。 不過,青年對於在網上參與政治和社會課題的討論顯得審慎,過半受訪者“從不參與”或“很少參與”線上討論,積極參與的約有四成。 調查也對比了青年參與公民活動的程度,並發現經常組織政治活動和示威抗議的青年約有25%,比經常參加聯署請願的30%低。 報告認為,這顯示青年雖然在數碼空間裡參與某種形式的公民活動,但他們也表現得審慎,並更可能參與聯署請願這類風險較低的活動。 學者:各國應關注青年訴求與抱負 來自東南亞國家的青年學者和政治代表在研討會上解讀調查結果。泰國學運領袖秦聯豐(Netiwit Chotipatpaisal)談到泰國青年認為政府不關心青年抱負的現象時說,上屆選舉,前進黨雖然得票率最高,但最終執政權落入其他政黨手中,使泰國青年“覺得政治沒他們的份”。 他認為,除了青年的參與,泰國政府還應加大力度促進族群之間和諧共處,相互包容,加強國民歸屬感。 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主席,也是柔佛州麻坡區國會議員賽沙迪則表達了對種族和宗教課題如今更容易受政治炒作的擔憂。他指出,大馬目前缺乏能指引眾人共同前進的“北斗星”,導致意識形態出現真空。 “這個真空很容易就能被種族和宗教的煽動情緒填補,因為種族和宗教是大家在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依靠時容易尋找的慰藉。”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區域社會與文化研究項目客座研究員娜茱瓦(Najwa Abdullah)分析印尼青年的訴求時說,印尼精英階層投入精力塑造美好和樂觀的“黃金印尼”(Indonesia Emas)願景,但政策沒有有效解決印尼民眾的經濟困境,印尼民眾感受到的更多是“印尼焦慮”(Indonesia Cemas)情緒。 她說,印尼政府必須嚴肅應付底層民眾面對的生活現實,而不應高談“烏托邦的論述”。
2月前
8月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