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坊巷交错

当第一个脚步踏入了南后门,映入眼帘的一街红灯笼,高高地挂在一整排街侧商店楼阁上,把一整条南后街照出了灯影婆娑、古典朦亮的氛围,加上川流不息的行人游客,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一时让我想起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欢闹盛景。虽然此刻是秋夜,秋凉如水,没有春风拂面,也没有宝马雕车穿街过巷,但行人如织,在灯笼下的光照里,处处影影绰绰,加上一些女孩穿着古雅的汉服,头插状扁如剑的三条簪妆扮,穿街笑语而行,让人一时错觉误入了一阙宋词的世界。 眼前这条坊巷交错,商街楼连的青板石路,在晃晃明亮的红纱笼灯光照落下,延伸向了我无法想像的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光景,那古老时间里的永嘉之乱,八姓入闽,衣冠南渡后士大夫聚居于此的传说;彼时离乱,身如飘蓬,命如纸薄,连根拔起的艰难迁移,一群又一群人背不走家乡的井,却也带来了北方一脉人文气息,让这一方蛮荒的土地,煌煌有了衣官斑斓的彪章。那些被峨冠博带引领出来的仪礼文章,香火风华地散播、承传为几世的笙钟群籁,文楼层迭。躲在灯火背后,暗夜里那巷内一栋栋的古老建筑,是否都会有历时历代各种不同的故事?历史隐约,人世苍茫,原本就是一册时光的秘语大书,谁能窥得透彻?我一路走着却也如斯地想着,而想像与灯街一样的长,漫无边际地一直迤逦到了前方。 我循着人潮前进,灯笼嫣红的光影洒落在我的身前身后,与古典式的繁华大梦,在这充满活力的行街上逐步并行。而里坊如棋盘,纵横交错,我只是沿着商铺前廊而游,春伦名茶、八闽特产、软木画馆、百饼园、福州传统糕点、香遇沙龙香水、福味珍鱼丸、天天筷子……一列古色古香的二层木楼,在人影晃动和灯光灿灿之中,让我有点目不暇给。时间从我的身上流淌而过,我却以走马看花的方式目接着所有迎面而来的景观,然后折入了郎官巷,去参观严复故居。此处乃严复晚年居所,是当时福建省省长李厚基购置的,严复只在此居住养病不足一年就过世了。这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等的北大第一任校长,历经天翻地覆的时代,从船政洋务到思想革命与维新运动,也从办报、参政到教育监督,一生汲汲于富国强民的理念途上,最后却老死于暮秋的这所宅第中,我可以想像他蜷坐在楼房太师椅上耽于烟霞的病瘘残身,壮志消沉,并在五四浪潮一波波掀起后,静静淹没于狂狂时流里的最后一声叹息。 夜色的漩涡和灯火把我卷入了民国的秋天之中,我跨入了门内,绕过屏门,就可见到大厅挂着“吾宗之光”的匾额。宗光即严复之名,也有光耀宗族门楣之意,这是其孙女严倬云和孙女婿辜振甫所谒献的。左右侧厢房和后厅则辟为展览严复一生经历和事迹,以及展示著作之用。绕完屋宇一圈,几乎就绕完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历史动态,自考科举、入船政学堂、西欧深造、掌教北洋、维新运动、办报到翻译西学等,波澜起伏的生命长流,正也为那风起云涌的时代划下了一曲历史的献歌。而物竞天择,百年图强的大梦,来到了今天,是否已经实现了?我面对着严复的雕像,想起了他在长孙严侨出生时仿效陆游的〈示儿〉诗,写下了:“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却殊未料及,他的长孙有一天竟在台湾以共产党员身分,被判决为“搜集军事秘密未遂”的罪名而成为阶下之囚,出狱后终生郁郁不得志而病亡。而他的孙女婿辜振甫却曾于1993年在新加坡与时任海协会会长的汪道涵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并签下了九二共识的两岸和谐基础,为台海历史做了一个小小的注音。因此,今日震旦已然非昔日之震旦,在世界宏阔的舞台上,“中国”这两个字,西方任何一个国家,谁敢轻忽? 走出了严复故居,把历史抛弃在后,沿着巷道而行,经过了福建民俗博物馆、畬族馆、林祥增文化站,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匆匆过门不入,而转折地又走入了火树银花的商行街,来到了一间木楼改装的星巴克咖啡馆,馆前有棵高大的老榕树,树下围出了个四方板面,让路人休憩。我从旁侧的小巷穿进去,只见有个园林造景式的小庭园,摆了些桌椅,供顾客饮食。在此,灯光幽幽刷过窗棂木栏,照落身上,感觉古典气氛垄罩了整个空间。而这类庭园式中国风的星巴克咖啡馆,我之前也曾在上海豫园看过,但此处则多了一点宁静,以及人文风格的营造。所以从某方面而言,这样一种中西合璧或混搭的意象,催生了陌异的文化符号,加上老榕的衬托,灯光蒙蒙之下,给人一份别有情调的韵致。所以如果走累了,到这里静一静心情,啜一杯温热醇香的咖啡,看街上人来人往流动的风景,或想像过去许多历史人物在此曾经走过的生活足迹,星杓云斗,光阴轮转,并轻轻扫落一日留在胸襟上的尘嚣和忧烦,不也是一件赏心之乐事? 我没有叫来一杯咖啡,因为时间紧迫,半小时后就必须回到巴士上集合,因此只能继续让脚尖探向前方的路。时光也似乎与我竞逐,在南后街上,一辆人力三轮车载着小女孩,也跟着我一起竞逐,街旁华盖如伞的老榕只静默地看着我们匆匆的脚步在时间里流动。向前,浮光散落,光影凌乱,悠悠历史比记忆更长。当我折入了黄巷之中,遇到了唐末时期黄璞隐居之处,后来由清代楹联大师梁章巨重新建造的小黄楼,近代一些名人如赵新与柯鸿年都曾在此住过,只是夜来大门紧闭,无法入内窥得究竟。而物换星移,人事更递,几代人在这座楼台亭榭,小桥流水和池花草木的庭院中生活,然而忽忽就在一眨眼间,在门墙后闪现又恍惚隐去,并全都一一烟消云散了。惟楼宇尚在,仅就只供人缅思怀想而已。因此历史一页页翻过去,你会从中读到了甚么? 人世几回伤往事,杜鹃休向耳边啼啊,我看着黄家大院门前高挂的灯笼光晕,朦朦胧胧地照开了巷间宁静的夜暗,幽幽灯光也把人带回到了清末或民国初年,时光逆转,我走在其间,一路走过去,宛若有梦中梦,身外身之感。因此,古典中国的氛围,在现代高楼大厦包围之内,无疑让人因生出怀古幽思而显得无比珍贵起来。 我走出了黄巷,彳亍之间,想到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高楼建筑之同一性,冰冷的水泥钢骨和玻璃窗口,耸向天际,与独具人文气氛和历史记忆的亭台楼院,矮簷下的白墙灰瓦、精致木雕、马鞍墙砖怎可比拟?时间的承传和积淀,就是一个宝贵的遗产,严复故居如此,陈宝琛故居如此、林琴南故居如此,小黄楼也如此,那是与一百多个名士、土地、时代、记忆、悠远深邃史事连接而成的坊巷故事,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自己的传奇和故事,以及传统建筑物,那是不是显得非常贫乏和单调? 走着走着,到了古蒸燕的店面旁,却无意间看到了一条短巷,上面悬挂着各种型态的金鱼灯笼,墙边也挂着一匾“金鱼巷”的标示。我踅进去,只见灯笼摇曳,流光溢彩,照落身上,让身前身后的影子也明亮了起来。这也是游客打卡的地方,只见一个母亲,正让她的孩子在灯光流溢的金鱼灯笼下照相,那手机摄影镜头按下的刹那,童年就成了永恒,而这是多么美丽的情景啊,像童话里的世界,幸福快乐而没有忧愁。在这华年盛世,太平安和的时代,我看着孩子稚真的笑脸,感觉一切也都美好了起来。(4月8日续) 相关文章: 辛金顺/巷坊风流(下) 辛金顺/致诗人 辛金顺/禅诗 辛金顺/浮生诗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