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垃圾槽

焦点地区:砂吉路安乐公寓(Pangsapuri Anda)垃圾房 (麻坡10日讯)缺德者不将垃圾丢入垃圾槽,反而随手丢在垃圾房四周,激增的垃圾量和散落满地垃圾与厨余,不仅引发了环境卫生问题,还大大加重清洁工人的工作负担。 这座垃圾房位于麻坡砂吉路(Jalan Sakeh)旁,在数十年前由发展商兴建,供距离约百呎的安乐公寓居民使用。 垃圾房内部放有2个垃圾槽,垃圾槽上方的墙壁则有两个洞孔,让居民将垃圾投入,但自从垃圾房的铁门损坏后,就开始有人直接将垃圾丢在地面。 近两三周,垃圾房情况更是严重,不只垃圾量大为增加,缺德者还把垃圾丢在垃圾房四周,大量没有打包好的厨余散落地面,污水四流,散发恶臭及引来苍蝇飞舞。 恶臭与被垃圾“围绕”的垃圾房不只令公寓居民难以靠近,与垃圾房相隔10多呎的小贩中心也不时能闻到臭味。 更甚的是,该垃圾房的糟糕情况让清洁工人为难,有时还被迫动手清理散落地面的厨余,使到原本仅需20分钟的工作,需要近2小时才能完成。 安乐公寓居民兼管委会成员杨安顺坦言,垃圾房近期的情况尤为严重,四周常堆积垃圾及发出臭味,居民有时需跨过垃圾才能把废弃物从墙上的洞孔投入垃圾槽。 他表示,垃圾房虽然属于公寓所有,但因位于大路旁的开放地点,难以阻止外来者使用,也无法确定是谁贪图个人方便,把垃圾随手乱丢。 他解释,垃圾房所在的地段与安乐公寓在数十年前同属一个发展商,发展商原本计划在该地段也兴建公寓,但之后却不了了之,该地段如今已成了停车场,而他也不确定地主身份。 “通往安乐公寓的道路较窄,垃圾车不易通行,居民们数十年来也已习惯将垃圾打包好,再带出来投入垃圾房。” 无论如何,他表示将与居民针对垃圾房的情况进行讨论,包括为垃圾房重新安装铁门等。 在小贩中心营业的刘先生披露,由于其档口与垃圾房相距不远,不时能嗅到臭味,也曾有食客询问臭味的源头。 “臭味和苍蝇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在数日前首次闻到臭味时,还仔细检查档口里里外外,过后才发现味道源自垃圾房。” 他也曾数次目睹有人驾车到垃圾房前,再将垃圾抛入房内。 麻坡市议员颜慈伽披露,她近期多次接获南方环保有限公司(SWM)职员的投诉,指当地的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极大加重了工人的工作负担,若情况持续,该公司不排除将停止服务。 她建议安乐公寓管理委员会重新在垃圾房安装铁门,阻止外人乱丢垃圾,同时,她促请垃圾虫停止缺德行为,否则一旦身份被确定,就会受到处罚。
2星期前
2星期前
(永平28日讯)永平民声路巴刹垃圾槽发出恶臭的问题再次引起热议,一些民众认为该垃圾槽不只影响环境卫生,还有碍观瞻,影响永平市容,甚至让游客对永平留下不好印象。 放置在民声路巴刹外面路旁的垃圾槽发出恶臭引起民怨,由来已久,在私人巴刹发生火灾被烧毁之前就存在此问题,在新的公共巴刹于今年8月中旬启用之后,老问题依然困扰民众。 在巴刹附近经营餐饮店的邱先生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多年来他不断向县议员反映巴刹垃圾槽发出恶臭的问题,但情况至今未见改善。 他说,目前除了星期六,垃圾清洁队每天都会将垃圾槽的垃圾清理掉,但留在垃圾槽周边地上的残渣污水,经烈日暴晒后仍发出阵阵臭味,星期六清洁队没来清理垃圾槽的那一整天更难受,有顾客因此向他抱怨。 同在巴刹附近经营餐饮生意的刘先生表示,该垃圾槽发出难闻的异味,令消费者却步,影响生意。 刘先生最近在社交媒体评论区揭示,曾有到他档口准备用餐的消费者,因为闻到阵阵异味,最后打消用餐念头离开。 本报记者到放置垃圾槽的现场观察,除了看到有巴刹商贩扔掉的废弃物,另外还有相当多不是来自巴刹的垃圾,垃圾槽已被一些民众滥用,载来各类垃圾投入垃圾槽,有些人甚至把垃圾堆放在路上。 网名KH KIM的网友笑称,巴刹已经变成了“垃圾集中站”! 针对此民生问题,永平马华县议员党鞭王锦丰受访时表示,他将会与县议会负责官员、清理垃圾的承包商、巴刹商贩等各方进行讨论,希望能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他说,在巴刹外面路边放置垃圾槽,主要是供巴刹商贩投放垃圾,他劝请民众别把各类垃圾都往巴刹垃圾槽丢弃,加剧环境污染问题。 他认为,如果巴刹商贩能自行妥善管理垃圾,等候垃圾车到了才扔垃圾,如此一来,巴刹外面就不需要再放置垃圾槽,垃圾槽发出恶臭的问题或许就可一劳永逸解决。 王锦丰说,究竟何种方案可取,有待与各方讨论磋商后由当局作出决定。
2月前
3月前
焦点地区:大丰花园苏德拉路,一些租户滥丢垃圾 (新山9日讯)新山大丰花园苏德拉路地区,不论是店屋商家、餐馆,或露天夜市摊贩,多年来一直遭受巷弄“垃圾问题”的困扰。 事因附近租客乱丢垃圾,垃圾“从天而降”,以致垃圾桶天天满,掉落满地,有碍市容,而露天夜市摊贩的垃圾槽更因此被“连累”,遭移走。 新山大丰花园夜市小贩中心主席陈伟杰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说,靠近该夜市小贩中心的垃圾槽于去年7月被移走后,他即向新山市政厅和相关单位重新提出设置新垃圾槽的申请。 陈伟杰透露,在那期间,负责为各摊位进行清理工作的工人,在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将垃圾丢掷原处,待当局前来收取。 所幸,有关垃圾槽的申请,获得今年刚接任市议员职务的新山市议员黄丽云的协助,最终在6月初获批准。 新的垃圾槽获准设于大丰花园苏特拉6路一带,就在大丰花园夜市小贩中心街尾附近,与旧垃圾槽地点稍有距离。 陈伟杰表示,有关新的垃圾槽是该夜市小贩中心历经艰辛申请得来,专让夜市小贩丢掷垃圾,希望附近地区的租户勿滥用该垃圾槽,别将垃圾丢掷该处。 他建议,该区的房产业者,即房东为租户另外申请垃圾桶,并将垃圾桶安置在租户所住单位的后巷。 另一方面,黄丽云受访时透露,新山大丰花园夜市小贩中心于今年5月向她反映原设于巷弄的垃圾桶被移走一事,希望她协助向当局申请,重新设置新的垃圾槽。 黄丽云表示,根据她了解,当局去年7下旬收回垃圾槽后,即从7月23日起不再允许任何人再到有关巷弄丢掷垃圾。 经她向陈伟杰及相关单位了解情况,从中协调后,南方环保有限公司于6月5日将新的垃圾槽设置在苏德拉6路一带。 另一方面,该区一些受访的餐馆业者透露,餐馆业者在后巷自置垃圾桶,垃圾车每星期至少到来收集垃圾3次。 但是,让餐馆业者困扰的是,一些住在附近楼上的租户,经常将垃圾丢弃至餐馆后巷的垃圾桶,以致即使餐馆周休和没营业期间,垃圾桶内的垃圾却堆积如山。 另有餐馆业者指出,该区一些单位楼层,每单位可隔出十余间房间,每间房间租住的人数各不同,总计人数不少,所累积产生的垃圾量相当多。 除此之外,有的业者建议当局,在后巷多设几个垃圾槽,让当地租户丢垃圾,以免租户占用了餐馆业者的垃圾桶。 另外,也有人呼吁当地租户勿再高空抛物,别将垃圾从租住高处往下抛向垃圾桶,以免垃圾袋爆开,垃圾四溅,影响卫生,引来鼠患和乌鸦。  
6月前
8月前
编按:你对巴刹的印象是怎样的?是潮湿的、脏乱的还是热闹的?你看过巴刹展览吗?又或者,你相信巴刹里平平无奇的保利龙箱能成为艺术装置吗? 柔佛居銮有一群人,将一个闲置逾10年的公共空间摇身一变成“巴刹实验场”,重现昔日的巴刹景象。 究竟这场“巴刹集会”有些什么看头?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跟着这期的【新教育】一探究竟吧~ 巴刹实验场Pasar Lab展览 日期:2024年1月20日至2月25日 时间:10AM-6PM 地点:居銮公共巴刹 脸书:陈建泯工作室-Kian Tan Art Studio 下午4点,阳光洒落在居銮公共巴刹2楼的镂空墙面,映照出七彩的BERSAMA字样,一地星星点点的光影。 不远处,铝箔纸拓印而成的“垃圾槽”银光闪闪,三两只猫在附近睡午觉。四处可见一个个保利龙箱子,内嵌着摊贩及生鲜食材的照片。 就这样,偌大的长方形空间在闲置逾10年后,摇身一变成当代艺术展览馆,举办座谈之余,也播映在地青年导演的作品,带给观众非比寻常空间声光体验。 或许还有味觉的刺激——看展前,民众得先走入尚在运作的巴刹底楼,穿越鱼腥味、蔬果生鲜味,踩着可能尚未干透的地板,爬上2楼。 这是居銮联城公共巴刹正举行的当代艺术展——“巴刹实验场”,由成长于居銮的艺术家陈建泯主办、策展与创作,建筑师张健毅及其带领的居銮非政府组织“入众”协办,并获跨政党国会小组-永续发展委员会(APPGM-SDG)赞助。 封存多年的巴刹一二楼再次运作 居銮联城公共巴刹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前后,摊贩陆续从旧巴刹搬入此地,惟三十多年间见证传统巴刹从辉煌逐渐转向平淡。大型商场纷纷进驻居銮后,消费者行为改变,人们渐渐不到巴刹采购。目前,巴刹只有底楼还在热闹运作,一二楼因摊位锐减,逐渐消失在民众的记忆里。 然而,不卖生鲜蔬果后,巴刹的高楼层空间或许还能开启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前,从西班牙返乡的建筑师张健毅在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的穿针引线下,接触到这个封存多年的空间,立刻被它独有的建筑设计和光影效果吸引。 2023年10月起,张健毅、陈建泯及伙伴向市议会租下一楼的数个摊位,并在志工与清洁队的协助下,清掉堆积多时的淤泥、动物粪便、跳蚤,和废弃物,将其中一间摊位打造成艺术驻村工作空间。 就这样,策展团队于3个月内完成空间踏查、采访摊贩等,呈现出一档极具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展。 BERSAMA——通风砖成光影装置 放眼望去,巴刹2楼主展区的作品可分为3大块:墙面通风砖以七彩玻璃纸拼贴成的“BERSAMA”字样;展区中心内嵌着巴刹生活照的保利龙箱子;以及用铝箔纸拓印而成、如假似真的垃圾槽和虚拟摊位等。 陈建泯指出,“BERSAMA”光影装置是在志工的协助下完成;原本的构想是要在墙上设计图像。 不过,由于通风砖已有固定形状,为简化视觉效果与创作过程,他干脆选择“BERSAMA”这个既简单又有意义的词汇,以象征多元的七种颜色拼贴出来,也寓意着希望让巴刹这个空间回到民众的手上,重新创造意义。 他续说,这幅作品其实也在回应近年来流行起来、也常卷入“破坏性修复”的公共建筑壁画艺术。 “这几年我们很常看到所谓的公共艺术和壁画的这个关系。(巴刹二楼)这个空间有很多空白墙面,可能很适合画壁画。但我想呈现的是,除了壁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里第一个吸引我的是这些通风砖所能形成的光影。所以我就在想有没有一个材质,是可以在不伤害建筑的情况下,借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呈现艺术作品)。后来就想到可以用彩色玻璃纸来做造型,才有了‘BERSAMA’这个作品。” 保利龙箱摄影展  让摊贩来场聚会 “巴刹实验场”的保利龙箱摄影展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做“巴刹集会”。 确实,在摄影展中,艺术家可透过照片排列,让本来鲜少见面的摊贩们来场虚拟的“聚会”。比如,牛羊与非清真的猪肉摊位就破天荒地在展览中“比邻而居”,有了交集。 但这场聚会可能不仅是虚拟的。展览期间就有多名摊贩及移工在收摊后结伴上楼,嬉笑着找寻自己的身影。 陈建泯说,这次创作时一直在想要如何让摊贩也一起参与到展览中,但很难。即便在同个巴刹做生意,大家的作业时间各不相同,比如蔬果肉类摊就比干料与熟食档更早营业和收摊。 “我觉得用照片把大家‘收集’在这个展场,再重新看待和诠释,是比较直接的方式。” “而且我本来也需要跟摊贩们做访谈,记录口述历史,何不也用影像记下摊贩和档口的日常、然后把它在保利龙箱里,重新赋予保利龙箱一个新的功能?” “保利龙箱本来是被丢弃了,但当你把它摆在展场,它的视觉和功能有所转换,你就不会只把它当作原本的保利龙箱来看待,而是会重新认识它。我相信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功能。” 铝箔纸拓印垃圾槽  再现巴刹初印象 最让参观者倍感好奇的,非铝箔纸拓印出的大型垃圾槽莫属。其实,铝箔纸是陈建泯常用的创作材质,而选择拓印垃圾槽则是为了将自己对巴刹的第一印象再现于展场。 “我记得第一次来参观巴刹时,是从旁边的入口上来。首先感受到的是巴刹的味道,就是这个垃圾槽,它装着所有生鲜、菜、肉的垃圾,味道非常重。” “拓印的过程其实相当煎熬,要在很刺鼻的情况下完成。我和志工朋友在拓的同时也会看到有人来丢垃圾、捡垃圾;巴刹的清洁工看到我们在拓印,就开始分类垃圾。” 他续解释,铝箔纸的好玩在于其脆弱性,能轻易被塑形,再结合拓印,就可以把无法移动的物件“搬运”到另一个场域去呈现,赋予不同意义。 “就像我们的记忆里一些可能本来很坚固的东西,可能并没有这么坚固,它的内在可能是很脆弱的。” 除了垃圾槽,陈建泯也透过拓印,把底楼的菜摊“搬”到二楼,沿着楼梯架起,再现过去巴刹二楼曾有摊贩入驻的光景,玩转虚实之间的关系。 由于通风和排水系统不佳、屋顶漏水等因素,巴刹二楼近十年不再有摊位进驻,店面结构也经拆除,甚至找不到过去的照片。 “一二楼之间(被铝箔纸包着的)楼梯是真实存在的,但沿着它上到二楼,可以看到一个铝箔纸摊位,里头是空心的。我觉得这当中有种时空错置感吧,明明这空间已经消失了,但我们把它还原出来,却又不是百分百地还原,而是让它有点突兀感。” 破除艺术“没用”论 艺术创作有各种可能性 当代艺术与传统上常见的画作、摄影、文物等不同,常玩转可见或不可见的材质、光影、视听嗅觉等五感、融入社会议题,或让作品融入地景;常需导览或阅读展览论述才能更了解其创作意涵。 陈建泯在开幕辞中提到,他与伙伴张健毅及另一名巫裔建筑师阿米鲁(Amirul Hakim)在展览中形成重要的伙伴关系,因为3人的角色性质完全不同。 “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是在提出问题;而建筑师及设计师很重视解决问题,以及点子执行后的实用性。开玩笑地说,建筑师和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人;而艺术家则是制造问题的人。” “不过,艺术家也并非纯粹制造问题,而是要透过提问,让参观者来到现场的时候,有一些联想和反思。” “巴刹实验场”作为本次活化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陈建泯希望,参观者可从“巴刹实验场”中感受到艺术创作及公共空间的各种可能性,打开对艺术工作者的不同认知。 比如,艺术创作可以回应当下的社会议题或提出概念、艺术的形式不仅仅是绘画,而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只能限于观者鉴赏作品。 “我想说的第二个部分是空间。艺术创作者想发表作品,一般都会先想到去美术馆等等机构,但其实这只是一个选择,而不是绝对。” “所以来巴刹创作我很兴奋,想看看我们(艺术工作者)能否自主搞起一个展览,让别人看到这个闲置的空间可以透过艺术的方式重新活化,艺术不是‘没用’的。” 惟他也强调,空间活化需要长远规划,无法透过一档展览一蹴而就,但展览或许是炒热课题、让大家看到并认识巴刹里这个空间的引子。 陈建泯透露,展览结束后,“巴刹实验场”不会立刻终结,反而将是此艺术计划的另一个开始。 “我们收集了一定的摊贩口述史,也办了一些座谈,未来希望将这个计划的内容出版成书。” “我也在这里租了摊位作为暂时工作室,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艺术替代空间,在柔佛提供不同艺术家发表作品、或讨论当代艺术的地方。” 屋顶漏水、排水系统不佳、地面积水,一直是联城公共巴刹一二楼的老问题。 如何让这问题再次被看到,点击这里继续阅读~ 相关文章: 【巴刹实验场02】雨水感知装置艺术   以绿植凸显漏水问题 更多【新教育】 11岁小画家林贝恩 画出酷世界 提供一针见血解决方案 律师不只是懂法律而已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1】庇护所里的情商课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2】情商教育若缺乏各方配合 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新加坡6日讯)组屋电梯成垃圾槽?有居民把大型物品丢弃在电梯内,狮城市镇会贴监控器画面寻人。 位于淡滨尼22街第274座组屋的B区电梯,有居民投诉电梯宛如垃圾槽,时不时会有一袋袋垃圾和吃剩的饭菜盒。 居民:对坐轮椅者造成不便 该名居民李枫音致函《联合早报》指出,有人分别于11月17日和20日把架子和桌台等废弃家具扔在电梯内,若有需乘坐轮椅搭电梯的居民,碰到这种情况,就无法使用电梯。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市镇会在一楼电梯口贴放告示,还附上两张监控器画面,分别是一名男子扛着大型衣架和桌台进入电梯内的情况。 告示指出,他们得知电梯经常有人丢弃大型物品和食物,并指若居民有该男子的资料可以告知市镇会。 据观察,告示贴在电梯内部以及8楼和7楼的电梯口,居民刘太太(67岁,家庭主妇)说曾见过电梯内有一袋袋的垃圾,普遍是早上碰见,相信事后由清洁工清理干净。 她也说,有时候也会看见纸箱放在电梯内,倒是没见过大型物品。 另一居民陈女士(65岁)则说,她早前就看过有人把桌台遗弃在电梯内,对此感到吃惊。 “都已经到了电梯,就顺便带到楼下的垃圾处就好,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物品放在电梯内,太没有公德心了。” 另外,也有居民反映曾看到有喝完的罐装饮料,被人放在电梯内的手把上,抑或是纸巾和包装纸散落一地,非常不干净和不卫生。 垃圾槽就在楼下 居民指也有人在电梯口和组屋底层乱丢垃圾。 居民郑女士(48岁,经理)透露,从电梯步行不到一分钟就是垃圾回收处,但还是会有居民把垃圾置放在组屋底层的脚踏车架附近,还需要清洁工再去收拾。 居住在五楼的安(62岁)说,他们的电梯口经常会莫名出现纸箱等废弃物品,相信是楼上居民把垃圾丢在他们的楼层。 安说,有时候会顺手拿下楼丢弃,但认为这种行为非常没有公德心。
1年前
1年前
(麻坡16日讯)大型垃圾槽突然被撤,丢垃圾的地点骤然被封,巴冬地区垃圾无去处,导致多处重现非法垃圾堆! 位于巴冬巴刹路旁的垃圾集中点在逾一周前被封,当局把垃圾槽移走后,在现场拉起黄色警戒线,禁止居民继续将垃圾丢在该处。 拍摄:锺柔洁 当局的突然行动令许多居民措手不及,只好将垃圾转移至其他地点,包括黄老先师路及真光华育学校后方通往油棕园的港路,位于大街垃圾桶的垃圾数量也跟着激增。 据了解,巴冬数个地点过去都存在非法垃圾问题,惟当局在逾5年前在巴刹路放置垃圾槽来收集垃圾后,已大大减少其他地区的非法垃圾。 巴刹路垃圾槽也成为附近居民丢弃生活垃圾及大型垃圾的主要地点,特别是没有缴付门牌税的商民及附近的甘榜村民。 据悉,该垃圾槽常常很快堆满垃圾,垃圾更是散落四处,有关单位常出动神手来进行清理。 尽管存在卫生问题,居民及附近小贩却不以为意,认为巴刹路垃圾槽带来方便;如今被封,反而让人觉得麻烦,更对此议论纷纷。 居民认为,当局应该先妥善安排替代方案,如择定新地点后,才查封巴刹路的垃圾收集地点。 《大柔佛》社区报记者在居民带领下,前往黄老仙师路及真光华育学校后方港路的两处非法垃圾堆视察。 据观察,黄老仙师路旁的垃圾堆情况甚是惊人,全长约100公尺的各类垃圾散发恶臭,苍蝇飞舞、滋生蛆虫,还有猴子及四脚蛇出没觅食。 居民指两处的垃圾数量原已大大减少,但最近一周又骤然激增,而且巴冬多处也开始出现非法垃圾堆,衍生严重的环境卫生与污染问题。 居民认为,若当局再不尽快设置新的垃圾收集点,就需要更费时费力地清理非法垃圾堆,得不偿失。 居民陈俊豪表示,有关单位查封巴刹路垃圾槽的用意或许是好的,但没有事先安排妥当,进而造成更多环境问题。 他认为,当局必须尽快寻找合适的地点作为垃圾收集站,至少让大型垃圾有去处,减少非法垃圾,当局也省可节省清理非法垃圾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他也呼吁巴冬地方领袖多关心民生问题,协助居民解决问题。 居民陈顺源指出,若当局认为巴刹路垃圾槽附近脏乱,就应该放置更多垃圾槽让居民使用,而非直接查封该地点。 他认为,当局就算要查封,也应该先选好新地点,如在远离市区的海边路放置垃圾槽,不该仓促行事。 “农历新年将至,许多人都会丢弃旧家具或电器,如果还没有适合的地点,人们该把垃圾丢到何处?” 虽然巴刹路垃圾槽距离麻坡市议会小贩档口约100公尺,也散发臭味,惟档口业者黄仁豪却不以为意,直言关闭垃圾槽反而对商民不便。 “过去风吹过来时难免会有臭味,但只是一阵子,我们都已习惯,也没听到其他小贩投诉。” 他说,自垃圾槽被撤后,市议会有提供业者们小型垃圾桶,一些商民就将垃圾丢入垃圾桶或放在垃圾桶旁,当局也每天清理,惟大型垃圾就不知该如何处理。 麻坡市议员张福凤受访时指出,柔佛固体废料管理机构是在没有知会市议会的情况下,拉走巴冬巴刹路的垃圾槽。 “根据解释,该机构指巴刹路靠近人潮聚集地及旅游景点,堆积的垃圾引发环境问题,而且检测后发现,垃圾污水流入附近河流造成污染,所以该机构不会重新放置垃圾槽。” 她表示,巴冬地区有80%的建筑单位已获分配垃圾桶,商民应把垃圾丢入各自的垃圾桶里或把垃圾绑好放在垃圾桶上方或旁边。 提到没有缴付门牌税而不获垃圾桶的单位,她说:“如果这20%的居民有收到征收门牌税的来信,那意味着他们很快也能获得垃圾桶。” 至于大型垃圾,张福凤指南方环保有限公司每周一次到各住宅区清理大型垃圾,居民只需把大型垃圾放在住家门前即可;如果无人清理,民众可向该公司投诉。 她补充,该公司已受指示尽速清理巴冬区的非法垃圾,若民众发现非法垃圾堆,也可上网投诉(https://pcb.spab.gov.my/eApps/system/index.do)。 她呼吁商民给予配合,爱护环境及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制造更多非法垃圾堆。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