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擊中國 違背波音飛機購買協議
|
富士山徵收入山費 山梨縣開始接受預約
|
教部國旗插圖出錯 |
民政黨報案 籲政府嚴肅處理
|
俄偵察機飛近波蘭領空 北約空防瑞典軍機升空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擊中國 違背波音飛機購買協議
|
富士山徵收入山費 山梨縣開始接受預約
|
教部國旗插圖出錯 |
民政黨報案 籲政府嚴肅處理
|
俄偵察機飛近波蘭領空 北約空防瑞典軍機升空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抨击中国 违背波音飞机购买协议
|
富士山征收入山费 山梨县开始接受预约
|
教部国旗插图出错 |
民政党报案 吁政府严肃处理
|
俄侦察机飞近波兰领空 北约空防瑞典军机升空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垃圾槽
頭條看一看
TNRPM設置 控制浪浪數量 鐵槽誘捕流浪狗 盼配合
(馬六甲24日訊)馬六甲浪浪守護天使聯盟(TNR Project Melaka)使用大型鐵槽製作捕救狗兒專用槽,置放在流浪狗群棲息地區,通過餵養人建立信任,引導狗狗在槽內用餐,再由義工適時捕獲。 為避免鐵槽被濫用為垃圾桶,義工特製布條標示捕狗救狗專用,註明與歷史城市政廳合作,並設有24小時閉路電視監控。 “RORO”至今捕獲13只 該組織義工們接受《古城》社區報專訪時表示,自去年12月開始利用裝載廢料的鐵槽“RORO”捕捉流浪狗後,至今已成功捕獲13只,惟希望民眾不要丟棄垃圾,也不要干擾餵食及誘捕者。 她們表示,將接受獸醫檢查、醫療、結紮及注射疫苗,之後開放領養,或在贊助人支持下送往收容所,若無法安排,則會原地放養,實踐“捕捉、結紮、原地放生”(TNR)。 王曉霞:引導狗入槽內用餐誘捕 召集人王曉霞表示,日前在哥打拉沙馬那鄉委會主席朱智威的接洽下,在哥打拉沙馬那露夜園酒家後方停車場置放誘捕槽,以期解決流浪狗數量增加的問題,業者黃守群也善心贊助9只狗的結紮和移置費用。 她表示,通常誘捕槽會放置約一星期,待狗兒習慣在裡面用餐後便是捕捉良機,屆時義工們需要進入鐵槽慢慢引導它們進入狗籠,再逐一搬運出鐵槽,過程耗時也耗精神,需要愛心和耐心。 她說,除了鐵槽外,義工們也使用圍籠、捕狗籠和牽繩等工具,根據情況選擇最佳方式,小狗或親人的成年狗則是直接帶上車,並從去年9月至今已成功捕捉約100只狗。 “去年12月開始,我們與市政廳捉狗隊負責人保持密切聯繫,捕捉行動前後都會向對方報告,獲得對方支持及提供各種意見。” 她說,TNR行動都是團隊成員義務甚至自掏腰包進行,非常希望求助人士能夠負責有關費用,包括租用鐵槽為一星期250至300令吉,每隻狗結紮費200至250令吉、每月住宿費70至80令吉,另外還有驅蟲藥費和運輸費等。 “我們亟需社會各界贊助TNR行動,尤其希望有人能提供一輛可運載狗籠及圍籠的客貨車,及提供臨時安置點作為中途站,暫時安頓剛捕獲或結紮的狗,以節省住宿費。同時,歡迎更多男女義工加入團隊。” 她指出,一隻母狗每年可以生兩次,每次可生多達10多隻小狗,所以無論寵物是否名種、雄或雌都須絕育,才能有效減少流浪狗;該組織積極與獸醫診所洽談結紮優惠,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我們期待甲州政府能夠比照檳城、森美蘭、新山、巴生等地,協助結紮和安置所有流浪狗、立法要求所有主人必須結紮寵物、嚴懲棄養和虐殺動物人士。” 她認為,州政府應開放中間房屋養狗,規定狗主必須申請狗牌、接受培訓、為狗植入晶片及結紮。 有意捐助該組織TNR行動的人士,可聯絡熱線012-259 1112。 曾憲彤:定點餵養助建立信任 負責誘捕的義工曾憲彤表示,流浪狗因長期遭驅趕而難以接近,解決問題需各界合作,特別是餵食者定點餵養,幫助建立信任,方便義工捕捉它們。 她強調,結紮後的流浪狗可有效阻止新狗進入地盤,穩定狗群數量,促進人狗共存。 她舉例,某社區的流浪狗繁衍三代,因害怕人類無法捕捉,在義工幫助下成功結紮並原地放養後,狗兒變得親人,獲得居民肯定。 “TNR費用對普通民眾來說很高,希望有能力的社會人士多多幫忙,否則流浪狗一直繁衍下去,問題難以解決。” 她表示,芙蓉已實施流浪狗耳標政策,已結紮的狗不會被捕,期望馬六甲能跟進落實,但首要任務仍是控制流浪狗數量。 同時,她提醒大家,流浪狗通常無攻擊性,遇到時應保持冷靜,避免驚嚇它們,家長應教育孩子善待動物,避免因挑釁導致傷害事件。 “小狗出生在充滿危機及不公平的環境,隨時失去生命,非常可憐,所以相比之下,不需要再用人類的角度去為狗覺得絕育不人道。” 王綏儀:宣導飼養者為狗只結紮 負責教育宣導的王綏儀表示,工地、果園、菜園、工廠的飼養數量一般超過10只,而且沒有結紮,當沒有能力照顧後就放出去流浪,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需加強教育促使飼養者結紮狗只,減少投訴與舉報。 她指出,部分工地養狗用於看守安全,數量多達數十隻,若不結紮,繁衍速度驚人,可能迅速超過100只,建議市政廳強化管理,要求飼養者為狗結紮 “結紮後的狗性情穩定且不再繁殖,真正的問題在於飼養者不願承擔費用。若州政府效仿其他州屬,每月舉辦結紮資助活動,效果必然顯著。” 她指出,母狗繁殖的速度太快且數量多,捉狗政策落實數十年仍無法解決問題,足見捕捉並不能根治流浪狗問題,唯有各界攜手推動結紮理念,才能建立一個更有愛和溫和的社會環境。
2月前
2.1千點閱
頭條看一看
都市動態
沙亞南市廳即起至27日 384地點置垃圾槽
配合民眾在農曆新年前大掃除,沙亞南市政廳從本月13至27日,分階段在區內384個地點放置垃圾槽,供市民丟棄大型垃圾。
3月前
560點閱
都市動態
都市動態
巴生新春大型垃圾 174地點置垃圾槽 丟這裡
配合華人農曆新年“迎新除舊”大掃除習俗,巴生王城市政廳將於本月13日至27日,陸續在巴生南北區174個地點放置垃圾槽,供居民丟棄大型的垃圾。
4月前
1.8千點閱
都市動態
民生特工隊
【民生特工隊】安樂公寓垃圾房垃圾量增及散落四處 引發環境衛生問題
焦點地區:砂吉路安樂公寓(Pangsapuri Anda)垃圾房 (麻坡10日訊)缺德者不將垃圾丟入垃圾槽,反而隨手丟在垃圾房四周,激增的垃圾量和散落滿地垃圾與廚餘,不僅引發了環境衛生問題,還大大加重清潔工人的工作負擔。 這座垃圾房位於麻坡砂吉路(Jalan Sakeh)旁,在數十年前由發展商興建,供距離約百呎的安樂公寓居民使用。 垃圾房內部放有2個垃圾槽,垃圾槽上方的牆壁則有兩個洞孔,讓居民將垃圾投入,但自從垃圾房的鐵門損壞後,就開始有人直接將垃圾丟在地面。 近兩三週,垃圾房情況更是嚴重,不只垃圾量大為增加,缺德者還把垃圾丟在垃圾房四周,大量沒有打包好的廚餘散落地面,汙水四流,散發惡臭及引來蒼蠅飛舞。 惡臭與被垃圾“圍繞”的垃圾房不只令公寓居民難以靠近,與垃圾房相隔10多呎的小販中心也不時能聞到臭味。 更甚的是,該垃圾房的糟糕情況讓清潔工人為難,有時還被迫動手清理散落地面的廚餘,使到原本僅需20分鐘的工作,需要近2小時才能完成。 安樂公寓居民兼管委會成員楊安順坦言,垃圾房近期的情況尤為嚴重,四周常堆積垃圾及發出臭味,居民有時需跨過垃圾才能把廢棄物從牆上的洞孔投入垃圾槽。 他表示,垃圾房雖然屬於公寓所有,但因位於大路旁的開放地點,難以阻止外來者使用,也無法確定是誰貪圖個人方便,把垃圾隨手亂丟。 他解釋,垃圾房所在的地段與安樂公寓在數十年前同屬一個發展商,發展商原本計劃在該地段也興建公寓,但之後卻不了了之,該地段如今已成了停車場,而他也不確定地主身份。 “通往安樂公寓的道路較窄,垃圾車不易通行,居民們數十年來也已習慣將垃圾打包好,再帶出來投入垃圾房。” 無論如何,他表示將與居民針對垃圾房的情況進行討論,包括為垃圾房重新安裝鐵門等。 在小販中心營業的劉先生披露,由於其檔口與垃圾房相距不遠,不時能嗅到臭味,也曾有食客詢問臭味的源頭。 “臭味和蒼蠅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在數日前首次聞到臭味時,還仔細檢查檔口裡裡外外,過後才發現味道源自垃圾房。” 他也曾數次目睹有人駕車到垃圾房前,再將垃圾拋入房內。 麻坡市議員顏慈伽披露,她近期多次接獲南方環保有限公司(SWM)職員的投訴,指當地的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極大加重了工人的工作負擔,若情況持續,該公司不排除將停止服務。 她建議安樂公寓管理委員會重新在垃圾房安裝鐵門,阻止外人亂丟垃圾,同時,她促請垃圾蟲停止缺德行為,否則一旦身份被確定,就會受到處罰。
5月前
446點閱
民生特工隊
古城
甘榜晉巷葛翁比靈 | 空地淪非法垃圾場逾10年 棄垃圾槽 改每戶垃圾桶
甘榜晉巷葛翁比靈路(可往返浮羅加東與晉巷)一處空地逾10年來設有提供居民丟垃圾的垃圾槽,原本是供當地居民使用的公共設施,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成為他人亂丟垃圾的場所,儼然變成一座小型垃圾場。
5月前
598點閱
古城
大柔佛焦點
永平巴剎垃圾槽飄臭再引批評 縣議會:商解決方案中
(永平28日訊)永平民聲路巴剎垃圾槽發出惡臭的問題再次引起熱議,一些民眾認為該垃圾槽不只影響環境衛生,還有礙觀瞻,影響永平市容,甚至讓遊客對永平留下不好印象。 放置在民聲路巴剎外面路旁的垃圾槽發出惡臭引起民怨,由來已久,在私人巴剎發生火災被燒燬之前就存在此問題,在新的公共巴剎於今年8月中旬啟用之後,老問題依然困擾民眾。 在巴剎附近經營餐飲店的邱先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多年來他不斷向縣議員反映巴剎垃圾槽發出惡臭的問題,但情況至今未見改善。 他說,目前除了星期六,垃圾清潔隊每天都會將垃圾槽的垃圾清理掉,但留在垃圾槽周邊地上的殘渣汙水,經烈日暴曬後仍發出陣陣臭味,星期六清潔隊沒來清理垃圾槽的那一整天更難受,有顧客因此向他抱怨。 同在巴剎附近經營餐飲生意的劉先生表示,該垃圾槽發出難聞的異味,令消費者卻步,影響生意。 劉先生最近在社交媒體評論區揭示,曾有到他檔口準備用餐的消費者,因為聞到陣陣異味,最後打消用餐念頭離開。 本報記者到放置垃圾槽的現場觀察,除了看到有巴剎商販扔掉的廢棄物,另外還有相當多不是來自巴剎的垃圾,垃圾槽已被一些民眾濫用,載來各類垃圾投入垃圾槽,有些人甚至把垃圾堆放在路上。 網名KH KIM的網友笑稱,巴剎已經變成了“垃圾集中站”! 針對此民生問題,永平馬華縣議員黨鞭王錦豐受訪時表示,他將會與縣議會負責官員、清理垃圾的承包商、巴剎商販等各方進行討論,希望能找出一個解決方案。 他說,在巴剎外面路邊放置垃圾槽,主要是供巴剎商販投放垃圾,他勸請民眾別把各類垃圾都往巴剎垃圾槽丟棄,加劇環境汙染問題。 他認為,如果巴剎商販能自行妥善管理垃圾,等候垃圾車到了才扔垃圾,如此一來,巴剎外面就不需要再放置垃圾槽,垃圾槽發出惡臭的問題或許就可一勞永逸解決。 王錦豐說,究竟何種方案可取,有待與各方討論磋商後由當局作出決定。
6月前
1.5千點閱
大柔佛焦點
百格午報
形容阿克馬“老孃惹論”不明智 安努亞:該給YB郭素沁應有尊重
阿克馬標籤郭素沁為“老孃惹”,讓國盟得到攻擊武器?伊黨選舉局副主任安努亞慕沙認為,巫青團長給出“老孃惹”標籤實為不智,而且郭素沁是人民票選出來的國會議員,阿克馬應給對方應有的尊重。 “為何需要稱呼郭素沁這樣的名字?我們穆斯林被禁止用惡劣名字稱號稱呼別人。” 重點內容: (1)馬哥打補選 柔大臣籲華裔選民勿情緒性投票 (2)標籤郭素沁為“老孃惹” 安努亞慕沙:阿克馬不明智 (3)指GISB含異端教義 玻宗教司遭恐嚇 (4)GISB案是否為1MDB後最嚴重商業罪案? (5)清真寺幻燈片植哈迪照片 4宗教局官員遭處分、哈迪形容過分 (6)改寫2022年1月以來新高 馬幣兌美元漲至4.176 (7)兄妹共乘摩托撞垃圾槽 送院搶救後不治 (8)疑開車時試圖撿手機 司機誤踩油門撞店
7月前
9.2千點閱
百格午報
民生特工隊
【民生特工隊】租戶亂丟 垃圾滿地 商家小販飽受困擾
焦點地區:大豐花園蘇德拉路,一些租戶濫丟垃圾 (新山9日訊)新山大豐花園蘇德拉路地區,不論是店屋商家、餐館,或露天夜市攤販,多年來一直遭受巷弄“垃圾問題”的困擾。 事因附近租客亂丟垃圾,垃圾“從天而降”,以致垃圾桶天天滿,掉落滿地,有礙市容,而露天夜市攤販的垃圾槽更因此被“連累”,遭移走。 新山大豐花園夜市小販中心主席陳偉傑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說,靠近該夜市小販中心的垃圾槽於去年7月被移走後,他即向新山市政廳和相關單位重新提出設置新垃圾槽的申請。 陳偉傑透露,在那期間,負責為各攤位進行清理工作的工人,在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將垃圾丟擲原處,待當局前來收取。 所幸,有關垃圾槽的申請,獲得今年剛接任市議員職務的新山市議員黃麗雲的協助,最終在6月初獲批准。 新的垃圾槽獲准設於大豐花園蘇特拉6路一帶,就在大豐花園夜市小販中心街尾附近,與舊垃圾槽地點稍有距離。 陳偉傑表示,有關新的垃圾槽是該夜市小販中心歷經艱辛申請得來,專讓夜市小販丟擲垃圾,希望附近地區的租戶勿濫用該垃圾槽,別將垃圾丟擲該處。 他建議,該區的房產業者,即房東為租戶另外申請垃圾桶,並將垃圾桶安置在租戶所住單位的後巷。 另一方面,黃麗雲受訪時透露,新山大豐花園夜市小販中心於今年5月向她反映原設於巷弄的垃圾桶被移走一事,希望她協助向當局申請,重新設置新的垃圾槽。 黃麗雲表示,根據她瞭解,當局去年7下旬收回垃圾槽後,即從7月23日起不再允許任何人再到有關巷弄丟擲垃圾。 經她向陳偉傑及相關單位瞭解情況,從中協調後,南方環保有限公司於6月5日將新的垃圾槽設置在蘇德拉6路一帶。 另一方面,該區一些受訪的餐館業者透露,餐館業者在後巷自置垃圾桶,垃圾車每星期至少到來收集垃圾3次。 但是,讓餐館業者困擾的是,一些住在附近樓上的租戶,經常將垃圾丟棄至餐館後巷的垃圾桶,以致即使餐館週休和沒營業期間,垃圾桶內的垃圾卻堆積如山。 另有餐館業者指出,該區一些單位樓層,每單位可隔出十餘間房間,每間房間租住的人數各不同,總計人數不少,所累積產生的垃圾量相當多。 除此之外,有的業者建議當局,在後巷多設幾個垃圾槽,讓當地租戶丟垃圾,以免租戶佔用了餐館業者的垃圾桶。 另外,也有人呼籲當地租戶勿再高空拋物,別將垃圾從租住高處往下拋向垃圾桶,以免垃圾袋爆開,垃圾四濺,影響衛生,引來鼠患和烏鴉。
10月前
703點閱
民生特工隊
都市動態
載冰羅裡追尾垃圾槽羅裡 乘客死 司機傷
一輛5噸載冰羅裡今午在行駛時追尾猛撞前方一輛載垃圾槽的羅裡,導致坐在乘客座的緬甸男子重傷身亡,司機則身受重傷,受困車內。
1年前
5.6千點閱
都市動態
新教育
【巴剎實驗場01】以藝術激活 閒置10年公共空間
編按:你對巴剎的印象是怎樣的?是潮溼的、髒亂的還是熱鬧的?你看過巴剎展覽嗎?又或者,你相信巴剎裡平平無奇的保利龍箱能成為藝術裝置嗎? 柔佛居鑾有一群人,將一個閒置逾10年的公共空間搖身一變成“巴剎實驗場”,重現昔日的巴剎景象。 究竟這場“巴剎集會”有些什麼看頭?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跟著這期的【新教育】一探究竟吧~ 巴剎實驗場Pasar Lab展覽 日期:2024年1月20日至2月25日 時間:10AM-6PM 地點:居鑾公共巴剎 臉書:陳建泯工作室-Kian Tan Art Studio 下午4點,陽光灑落在居鑾公共巴剎2樓的鏤空牆面,映照出七彩的BERSAMA字樣,一地星星點點的光影。 不遠處,鋁箔紙拓印而成的“垃圾槽”銀光閃閃,三兩隻貓在附近睡午覺。四處可見一個個保利龍箱子,內嵌著攤販及生鮮食材的照片。 就這樣,偌大的長方形空間在閒置逾10年後,搖身一變成當代藝術展覽館,舉辦座談之餘,也播映在地青年導演的作品,帶給觀眾非比尋常空間聲光體驗。 或許還有味覺的刺激——看展前,民眾得先走入尚在運作的巴剎底樓,穿越魚腥味、蔬果生鮮味,踩著可能尚未乾透的地板,爬上2樓。 這是居鑾聯城公共巴剎正舉行的當代藝術展——“巴剎實驗場”,由成長於居鑾的藝術家陳建泯主辦、策展與創作,建築師張健毅及其帶領的居鑾非政府組織“入眾”協辦,並獲跨政黨國會小組-永續發展委員會(APPGM-SDG)贊助。 封存多年的巴剎一二樓再次運作 居鑾聯城公共巴剎的歷史可追溯到1990年前後,攤販陸續從舊巴剎搬入此地,惟三十多年間見證傳統巴剎從輝煌逐漸轉向平淡。大型商場紛紛進駐居鑾後,消費者行為改變,人們漸漸不到巴剎採購。目前,巴剎只有底樓還在熱鬧運作,一二樓因攤位銳減,逐漸消失在民眾的記憶裡。 然而,不賣生鮮蔬果後,巴剎的高樓層空間或許還能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前,從西班牙返鄉的建築師張健毅在居鑾國會議員黃書琪的穿針引線下,接觸到這個封存多年的空間,立刻被它獨有的建築設計和光影效果吸引。 2023年10月起,張健毅、陳建泯及夥伴向市議會租下一樓的數個攤位,並在志工與清潔隊的協助下,清掉堆積多時的淤泥、動物糞便、跳蚤,和廢棄物,將其中一間攤位打造成藝術駐村工作空間。 就這樣,策展團隊於3個月內完成空間踏查、採訪攤販等,呈現出一檔極具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展。 BERSAMA——通風磚成光影裝置 放眼望去,巴剎2樓主展區的作品可分為3大塊:牆面通風磚以七彩玻璃紙拼貼成的“BERSAMA”字樣;展區中心內嵌著巴剎生活照的保利龍箱子;以及用鋁箔紙拓印而成、如假似真的垃圾槽和虛擬攤位等。 陳建泯指出,“BERSAMA”光影裝置是在志工的協助下完成;原本的構想是要在牆上設計圖像。 不過,由於通風磚已有固定形狀,為簡化視覺效果與創作過程,他乾脆選擇“BERSAMA”這個既簡單又有意義的詞彙,以象徵多元的七種顏色拼貼出來,也寓意著希望讓巴剎這個空間回到民眾的手上,重新創造意義。 他續說,這幅作品其實也在回應近年來流行起來、也常捲入“破壞性修復”的公共建築壁畫藝術。 “這幾年我們很常看到所謂的公共藝術和壁畫的這個關係。(巴剎二樓)這個空間有很多空白牆面,可能很適合畫壁畫。但我想呈現的是,除了壁畫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這裡第一個吸引我的是這些通風磚所能形成的光影。所以我就在想有沒有一個材質,是可以在不傷害建築的情況下,借用建築本身的結構(呈現藝術作品)。後來就想到可以用彩色玻璃紙來做造型,才有了‘BERSAMA’這個作品。” 保利龍箱攝影展 讓攤販來場聚會 “巴剎實驗場”的保利龍箱攝影展有個詩意的名字,叫做“巴剎集會”。 確實,在攝影展中,藝術家可透過照片排列,讓本來鮮少見面的攤販們來場虛擬的“聚會”。比如,牛羊與非清真的豬肉攤位就破天荒地在展覽中“比鄰而居”,有了交集。 但這場聚會可能不僅是虛擬的。展覽期間就有多名攤販及移工在收攤後結伴上樓,嬉笑著找尋自己的身影。 陳建泯說,這次創作時一直在想要如何讓攤販也一起參與到展覽中,但很難。即便在同個巴剎做生意,大家的作業時間各不相同,比如蔬果肉類攤就比干料與熟食檔更早營業和收攤。 “我覺得用照片把大家‘收集’在這個展場,再重新看待和詮釋,是比較直接的方式。” “而且我本來也需要跟攤販們做訪談,記錄口述歷史,何不也用影像記下攤販和檔口的日常、然後把它在保利龍箱裡,重新賦予保利龍箱一個新的功能?” “保利龍箱本來是被丟棄了,但當你把它擺在展場,它的視覺和功能有所轉換,你就不會只把它當作原本的保利龍箱來看待,而是會重新認識它。我相信這是藝術創作的一個功能。” 鋁箔紙拓印垃圾槽 再現巴剎初印象 最讓參觀者倍感好奇的,非鋁箔紙拓印出的大型垃圾槽莫屬。其實,鋁箔紙是陳建泯常用的創作材質,而選擇拓印垃圾槽則是為了將自己對巴剎的第一印象再現於展場。 “我記得第一次來參觀巴剎時,是從旁邊的入口上來。首先感受到的是巴剎的味道,就是這個垃圾槽,它裝著所有生鮮、菜、肉的垃圾,味道非常重。” “拓印的過程其實相當煎熬,要在很刺鼻的情況下完成。我和志工朋友在拓的同時也會看到有人來丟垃圾、撿垃圾;巴剎的清潔工看到我們在拓印,就開始分類垃圾。” 他續解釋,鋁箔紙的好玩在於其脆弱性,能輕易被塑形,再結合拓印,就可以把無法移動的物件“搬運”到另一個場域去呈現,賦予不同意義。 “就像我們的記憶裡一些可能本來很堅固的東西,可能並沒有這麼堅固,它的內在可能是很脆弱的。” 除了垃圾槽,陳建泯也透過拓印,把底樓的菜攤“搬”到二樓,沿著樓梯架起,再現過去巴剎二樓曾有攤販入駐的光景,玩轉虛實之間的關係。 由於通風和排水系統不佳、屋頂漏水等因素,巴剎二樓近十年不再有攤位進駐,店面結構也經拆除,甚至找不到過去的照片。 “一二樓之間(被鋁箔紙包著的)樓梯是真實存在的,但沿著它上到二樓,可以看到一個鋁箔紙攤位,裡頭是空心的。我覺得這當中有種時空錯置感吧,明明這空間已經消失了,但我們把它還原出來,卻又不是百分百地還原,而是讓它有點突兀感。” 破除藝術“沒用”論 藝術創作有各種可能性 當代藝術與傳統上常見的畫作、攝影、文物等不同,常玩轉可見或不可見的材質、光影、視聽嗅覺等五感、融入社會議題,或讓作品融入地景;常需導覽或閱讀展覽論述才能更瞭解其創作意涵。 陳建泯在開幕辭中提到,他與夥伴張健毅及另一名巫裔建築師阿米魯(Amirul Hakim)在展覽中形成重要的夥伴關係,因為3人的角色性質完全不同。 “藝術創作很多時候是在提出問題;而建築師及設計師很重視解決問題,以及點子執行後的實用性。開玩笑地說,建築師和設計師是解決問題的人;而藝術家則是製造問題的人。” “不過,藝術家也並非純粹製造問題,而是要透過提問,讓參觀者來到現場的時候,有一些聯想和反思。” “巴剎實驗場”作為本次活化公共空間的一種形式,陳建泯希望,參觀者可從“巴剎實驗場”中感受到藝術創作及公共空間的各種可能性,打開對藝術工作者的不同認知。 比如,藝術創作可以回應當下的社會議題或提出概念、藝術的形式不僅僅是繪畫,而觀眾與作品之間的關係,也並非只能限於觀者鑑賞作品。 “我想說的第二個部分是空間。藝術創作者想發表作品,一般都會先想到去美術館等等機構,但其實這只是一個選擇,而不是絕對。” “所以來巴剎創作我很興奮,想看看我們(藝術工作者)能否自主搞起一個展覽,讓別人看到這個閒置的空間可以透過藝術的方式重新活化,藝術不是‘沒用’的。” 惟他也強調,空間活化需要長遠規劃,無法透過一檔展覽一蹴而就,但展覽或許是炒熱課題、讓大家看到並認識巴剎裡這個空間的引子。 陳建泯透露,展覽結束後,“巴剎實驗場”不會立刻終結,反而將是此藝術計劃的另一個開始。 “我們收集了一定的攤販口述史,也辦了一些座談,未來希望將這個計劃的內容出版成書。” “我也在這裡租了攤位作為暫時工作室,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藝術替代空間,在柔佛提供不同藝術家發表作品、或討論當代藝術的地方。” 屋頂漏水、排水系統不佳、地面積水,一直是聯城公共巴剎一二樓的老問題。 如何讓這問題再次被看到,點擊這裡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巴剎實驗場02】雨水感知裝置藝術 以綠植凸顯漏水問題 更多【新教育】 11歲小畫家林貝恩 畫出酷世界 提供一針見血解決方案 律師不只是懂法律而已 【情商教育計劃Havan School 01】庇護所裡的情商課 【情商教育計劃Havan School 02】情商教育若缺乏各方配合 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1年前
3.7千點閱
新教育
都市動態
是裝修商的非市議會 拖走垃圾槽 垃圾扔原地
此垃圾槽非彼垃圾槽,住宅區居民因誤會加影市議會置放大型垃圾槽,把大掃除垃圾扔在裝修承包商的垃圾槽
1年前
2.1千點閱
都市動態
都市動態
亂扔垃圾還用火燒 市會要揪縱火垃圾蟲
有垃圾槽不用,偏要隨地亂丟的垃圾蟲將被烏雪市議會嚴懲!
1年前
725點閱
都市動態
帶你看世界
跳爬垃圾槽翻找食物 10歲女童慘遭壓死
中東國家也門日前發生一起悲慘事件,一名10歲女童試圖跳爬上垃圾槽翻找食物時,垃圾槽突然倒下,沉重的垃圾槽和成堆的垃圾當場將她壓死。
1年前
4.1萬點閱
帶你看世界
獅城二三事
有人丟衣架、桌臺、廚餘 組屋電梯成垃圾槽
(新加坡6日訊)組屋電梯成垃圾槽?有居民把大型物品丟棄在電梯內,獅城市鎮會貼監控器畫面尋人。 位於淡濱尼22街第274座組屋的B區電梯,有居民投訴電梯宛如垃圾槽,時不時會有一袋袋垃圾和吃剩的飯菜盒。 居民:對坐輪椅者造成不便 該名居民李楓音致函《聯合早報》指出,有人分別於11月17日和20日把架子和桌臺等廢棄傢俱扔在電梯內,若有需乘坐輪椅搭電梯的居民,碰到這種情況,就無法使用電梯。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市鎮會在一樓電梯口貼放告示,還附上兩張監控器畫面,分別是一名男子扛著大型衣架和桌臺進入電梯內的情況。 告示指出,他們得知電梯經常有人丟棄大型物品和食物,並指若居民有該男子的資料可以告知市鎮會。 據觀察,告示貼在電梯內部以及8樓和7樓的電梯口,居民劉太太(67歲,家庭主婦)說曾見過電梯內有一袋袋的垃圾,普遍是早上碰見,相信事後由清潔工清理乾淨。 她也說,有時候也會看見紙箱放在電梯內,倒是沒見過大型物品。 另一居民陳女士(65歲)則說,她早前就看過有人把桌臺遺棄在電梯內,對此感到吃驚。 “都已經到了電梯,就順便帶到樓下的垃圾處就好,我不理解為什麼要把物品放在電梯內,太沒有公德心了。” 另外,也有居民反映曾看到有喝完的罐裝飲料,被人放在電梯內的手把上,抑或是紙巾和包裝紙散落一地,非常不乾淨和不衛生。 垃圾槽就在樓下 居民指也有人在電梯口和組屋底層亂丟垃圾。 居民鄭女士(48歲,經理)透露,從電梯步行不到一分鐘就是垃圾回收處,但還是會有居民把垃圾置放在組屋底層的腳踏車架附近,還需要清潔工再去收拾。 居住在五樓的安(62歲)說,他們的電梯口經常會莫名出現紙箱等廢棄物品,相信是樓上居民把垃圾丟在他們的樓層。 安說,有時候會順手拿下樓丟棄,但認為這種行為非常沒有公德心。
1年前
1.4千點閱
獅城二三事
都市動態
謝瑞詹捐贈 壁畫家作畫 45彩繪垃圾槽捐25組屋
原來毫不起眼的垃圾槽,經過添加畫作之後,是可以華麗變身。
1年前
1.3千點閱
都市動態
大柔佛焦點
大型垃圾槽突沒了 巴冬非法垃圾堆重現
(麻坡16日訊)大型垃圾槽突然被撤,丟垃圾的地點驟然被封,巴冬地區垃圾無去處,導致多處重現非法垃圾堆! 位於巴冬巴剎路旁的垃圾集中點在逾一週前被封,當局把垃圾槽移走後,在現場拉起黃色警戒線,禁止居民繼續將垃圾丟在該處。 拍攝:鍾柔潔 當局的突然行動令許多居民措手不及,只好將垃圾轉移至其他地點,包括黃老先師路及真光華育學校後方通往油棕園的港路,位於大街垃圾桶的垃圾數量也跟著激增。 據瞭解,巴冬數個地點過去都存在非法垃圾問題,惟當局在逾5年前在巴剎路放置垃圾槽來收集垃圾後,已大大減少其他地區的非法垃圾。 巴剎路垃圾槽也成為附近居民丟棄生活垃圾及大型垃圾的主要地點,特別是沒有繳付門牌稅的商民及附近的甘榜村民。 據悉,該垃圾槽常常很快堆滿垃圾,垃圾更是散落四處,有關單位常出動神手來進行清理。 儘管存在衛生問題,居民及附近小販卻不以為意,認為巴剎路垃圾槽帶來方便;如今被封,反而讓人覺得麻煩,更對此議論紛紛。 居民認為,當局應該先妥善安排替代方案,如擇定新地點後,才查封巴剎路的垃圾收集地點。 《大柔佛》社區報記者在居民帶領下,前往黃老仙師路及真光華育學校後方港路的兩處非法垃圾堆視察。 據觀察,黃老仙師路旁的垃圾堆情況甚是驚人,全長約100公尺的各類垃圾散發惡臭,蒼蠅飛舞、滋生蛆蟲,還有猴子及四腳蛇出沒覓食。 居民指兩處的垃圾數量原已大大減少,但最近一週又驟然激增,而且巴冬多處也開始出現非法垃圾堆,衍生嚴重的環境衛生與汙染問題。 居民認為,若當局再不盡快設置新的垃圾收集點,就需要更費時費力地清理非法垃圾堆,得不償失。 居民陳俊豪表示,有關單位查封巴剎路垃圾槽的用意或許是好的,但沒有事先安排妥當,進而造成更多環境問題。 他認為,當局必須儘快尋找合適的地點作為垃圾收集站,至少讓大型垃圾有去處,減少非法垃圾,當局也省可節省清理非法垃圾的人力、物力及時間。 他也呼籲巴冬地方領袖多關心民生問題,協助居民解決問題。 居民陳順源指出,若當局認為巴剎路垃圾槽附近髒亂,就應該放置更多垃圾槽讓居民使用,而非直接查封該地點。 他認為,當局就算要查封,也應該先選好新地點,如在遠離市區的海邊路放置垃圾槽,不該倉促行事。 “農曆新年將至,許多人都會丟棄舊傢俱或電器,如果還沒有適合的地點,人們該把垃圾丟到何處?” 雖然巴剎路垃圾槽距離麻坡市議會小販檔口約100公尺,也散發臭味,惟檔口業者黃仁豪卻不以為意,直言關閉垃圾槽反而對商民不便。 “過去風吹過來時難免會有臭味,但只是一陣子,我們都已習慣,也沒聽到其他小販投訴。” 他說,自垃圾槽被撤後,市議會有提供業者們小型垃圾桶,一些商民就將垃圾丟入垃圾桶或放在垃圾桶旁,當局也每天清理,惟大型垃圾就不知該如何處理。 麻坡市議員張福鳳受訪時指出,柔佛固體廢料管理機構是在沒有知會市議會的情況下,拉走巴冬巴剎路的垃圾槽。 “根據解釋,該機構指巴剎路靠近人潮聚集地及旅遊景點,堆積的垃圾引發環境問題,而且檢測後發現,垃圾汙水流入附近河流造成汙染,所以該機構不會重新放置垃圾槽。” 她表示,巴冬地區有80%的建築單位已獲分配垃圾桶,商民應把垃圾丟入各自的垃圾桶裡或把垃圾綁好放在垃圾桶上方或旁邊。 提到沒有繳付門牌稅而不獲垃圾桶的單位,她說:“如果這20%的居民有收到徵收門牌稅的來信,那意味著他們很快也能獲得垃圾桶。” 至於大型垃圾,張福鳳指南方環保有限公司每週一次到各住宅區清理大型垃圾,居民只需把大型垃圾放在住家門前即可;如果無人清理,民眾可向該公司投訴。 她補充,該公司已受指示儘速清理巴冬區的非法垃圾,若民眾發現非法垃圾堆,也可上網投訴(https://pcb.spab.gov.my/eApps/system/index.do)。 她呼籲商民給予配合,愛護環境及妥善處理垃圾,避免製造更多非法垃圾堆。
1年前
2.9千點閱
大柔佛焦點
更多垃圾槽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