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士兵

3天前
6天前
3月前
3月前
我們住在倫敦北部郊區科林達(Colindale),乘地鐵到市中心約45分鐘,地鐵每三五分鐘就有一趟,非常便利。但倫敦地鐵員工常有罷工,若罷工,可搭巴士,不過就沒那麼快捷。 曾住在這裡的朋友向我們推薦過皇家空軍博物館,它一直不在我們的旅遊名單上,主要是我們對戰爭的東西不感興趣。直到某個地鐵罷工日,打亂了我們週末原定的計劃,我們才將就去看看。其實它非常靠近,就20分鐘的步行路程。 和英國其他博物館一樣,皇家空軍博物館也無需購票,無需預約可直入參觀,裡頭有不同的戰鬥機的扼要介紹,包括真實照片和迷你模型、製造日期,投入戰場及退伍日期,以及此戰機經歷的戰役。此外還有供少兒及年輕人玩樂的戰機模型和太空戰爭的電子遊戲、《壯志凌雲》(Top Gun)影片戰鬥機飛行的精彩畫面和電影主題曲,還有真人大小的飛行員人像板塊模型及身分職銜介紹,以及當事人戰後的情況寫真,比如退伍的斷腿飛行員過後轉行從事烹飪行業的短片介紹。 參觀後留在餐廳喝咖啡休息,原本打算看電子書打發剩餘的時間,後來發現出口處有顯眼的告示,指外頭另有5個展覽館,各以號碼標識。其他展館面積,每個都不比第一個展館小。這些展館,以年份和一戰及二戰作為區分。原來科林達在一戰時是製造戰鬥機之地。這裡展出的飛機,都是退伍的不同國家的真實戰機,有些還可以讓觀眾入艙內作近距離的接觸。間隔的牆板上,有不同型號戰機的生產年份和特點介紹,還有參戰的男女士兵人數,以及生還者人數。其他展示,包括戰士們隨身攜帶的幸運玩具,如小型的泰迪熊,女兵喜好的飛機模型別針等。一些機艙外部,繪著豐乳美女。 一戰展館有一面牆,掛著三個大大的“11”阿拉伯數字。那是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戰爭宣佈結束的時刻。戰爭結束,戰死的士兵有記錄,不過老百姓呢?展館還展示了戰機用的炸彈和被打下來的殘破戰機,讓人觸目驚心。 21年後,開始了二戰。 近年來的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讓人擔憂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像越吹越脹的氣球,隨時可能引爆。 死在戰場上的,永遠不是主戰的惡魔。他們無覺於別人的痛苦與災難,連天烽火是他們慶典中的煙花。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9月前
10月前
由共和聯邦戰爭墓園委員會(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設立及管理的納閩二戰紀念墓園,在1953年由時任北婆羅州總督Ralph Hone中將(退役後受封爵士)開幕。 納閩二戰紀念墓園原是為了紀念1942年至1945年二戰期間在婆羅洲(現馬來西亞沙巴及砂拉越)及菲律賓戰俘營被殺害,及1945年收復戰役中犧牲的澳洲空軍、步兵以及印度士兵,再後來將北婆羅洲、汶萊、古晉戰俘營,及惡名昭彰的山打根戰俘營被害的士兵一併在此立碑紀念。 墓園主院為柱廊建築,入口有一道鐵門,進入園區後可見每根柱子都有銅製牌匾,上頭刻滿陣亡士兵的名字及隸屬的部隊番號。根據共和聯邦戰爭墓園委員會網頁資料,墓園裡一共埋葬了2294名共和聯邦士兵。我在維基百科查知,當中埋葬了戰死後獲追封英國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澳洲士兵Jack Mackey和Tom Derrick,但墓碑實在太多,且缺少指引,我未能在園中找到他們的墓碑。 園區內設有兩座紀念碑,一座為西方十字架設計,上方掛有歐洲中世紀武士劍,用以紀念澳洲士兵;另一座為印度軍紀念碑,上方刻有戰死的印度士兵名字及犧牲的日期,以及隸屬的部隊番號。 每年年底,到來悼念的士兵親友與後裔都會在柱子的牌匾上插滿代表國殤的罌粟花(虞美人花)。我無意間在其中一根柱子上,看到一片隸屬澳洲第二帝國軍隊的電機與機械工程軍團犧牲士兵的牌匾。(注:澳洲第二帝國軍團是澳洲政府因應二戰而成立的軍團,成立於1939年,1947年解散。Jack Mackey及Tom Derrick就隸屬這個軍團) 銅製牌匾上每一位有名字的士兵,墓園裡都能找到他們的墓碑,墓碑除了刻有他們戰死的日期及遇難年齡,還配上一段家屬的悼詞,每個墓碑的悼詞都不一樣。至於無名士兵墓碑,則一律寫上“1939-1945年戰役的一位士兵”,並且配上自一戰起,由英國詩人Rudyard Kipling為戰死的無名士兵墓碑刻下摘自聖經的一句話:“Known Unto GOD”。 我到過許多戰爭紀念園,像是首爾韓戰紀念館、沙巴昆達山的山達根行軍紀念園區,都曾在那留下訪客簽名。這次到來這裡,也想留下簽名,在園區中找了一下,在一角落發現了簽名箱,卻找不到簽名簿。打開箱子一看,原來是簽名簿屢遭失竊破壞,改為線上登錄。 離開前,我站在遠處張望。放眼望去,只見園區裡滿滿的墓碑,整齊地排列著,腦海不禁想起北宋詩人范仲淹〈漁家傲·秋思〉裡的最後那句:“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1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如果你想靜靜地聽一個人訴說她的故事,我推薦你去閱讀《戰地情書》。素萊的堅韌讓她在苦悶的軍中生活裡即便知道有人戰死了、有人自殺了,甚至於她也在與危險共舞的日子裡也一直能夠保持快樂的能力。 當視線劃過圖書館架上一本本書,有個熟悉的名字吸引了我。禤素萊,幾年前曾以《隨軍翻譯》一書牽動了我的笑與淚,讓我這幾年時光裡對世界另一頭念念不忘的女孩。而今閱讀這本《戰地情書》,好像聽見一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從戰場上傳來的音訊。對比她前一本隨軍駐紮國外的著作,《戰地情書》在她被調任司令部的背景下更多著墨於她在軍中與諸人的相處和逗趣日常。但在那讓人看了不住嘴角上揚的字句背後,是那戰爭帶來的難言傷感,和沉默下的傷痕。 我想她是極其勇敢的。無需教條化的訓導,素萊本身就是一個普通女孩最美的寫照。她精通五語,於重重考核中脫穎而出,成功任職聯合國為隨軍翻譯。作為一名亞裔女孩,她無可避免地遇到了文化衝突,也遭到了隱隱的歧視。在隨軍的路途中,危險不僅潛伏在暗處,還在誣陷與身處權力地帶而必須小心翼翼的境遇上。但在面對種種狀況時,她勇敢且堅定。正如素萊有意將泡得難下口的咖啡端給上司以視對約定俗成的“女人活”表示拒絕一般,在另一位上司吩咐她晚上來給他“按摩”時,她不惜得罪上司也絕不赴約。 ◢在嚴肅的大兵中吹泡泡 素萊也是個將“自由”二字書寫在自己人生中的人。她大膽地在無聊的軍營生活裡為自己和夥伴們苦中作樂,也不吝於小小違反一些軍規為生活帶來樂趣。我對她隨身攜帶的泡泡管印象深刻,不管多久以後,我都會記得她在面容嚴肅的大兵中吹的泡泡。那些晶瑩剔透的泡泡既脆弱又頑強,它們乘著風,載著苦悶生活裡的童趣被吹得很遠很遠。風小時,就會有大兵將泡泡吹起。軍營裡的將士們長年離家,枯燥的生活滋養了如野草瘋長的思念,也讓軍中諸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戰友情誼。有人來這就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亦有人遠赴戰場就預感與某人永世不能相見。 如果你想靜靜地聽一個人訴說她的故事,我推薦你去閱讀《戰地情書》。素萊的堅韌讓她在苦悶的軍中生活裡即便知道有人戰死了、有人自殺了,甚至於她也在與危險共舞的日子裡也一直能夠保持快樂的能力。她以妙趣橫生的文字記載她逗趣的日常,僅在隻言片語間流露出戰爭的殘酷。但無論何時,她永遠自信飛揚。而這份如早晨陽光的自信不單照耀在了她的人生旅途上,在軍中熟識的將士們身上,也在每一個閱讀了她的文字後或喜或悲的人身上。 相關文章: 【讀家投稿】伊婉 / 誰刺殺了肯尼迪? 【讀家投稿】蕭宇淮 / 平凡人的偵探夢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