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赛夫鲁传跳槽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叶婆包炒粿条
会员文
林金城| 地缘食志:大叶婆包炒粿条
太平人有什么味觉乡愁?鱼丸炒粿条。30年代起便已在戏院街综合公市,包裹太平人的胃。 挥别太平时,向炒粿条小贩要了两掌“大叶婆”,漏夜带回吉隆坡。 雨城的潮州粿条分两种炒法:鲜蚶豆芽的,属古早炒蚶粉的原创脚本,马新通行;另种鱼丸炒粿条,则太平专有,离开雨城就难以觅寻,是许多异乡太平人的味觉乡愁,是旅客在总结旅程时以示“到此一游”的知食印记。 根据太平田野工作者李永球的一篇文章所述,鱼丸炒粿条的始祖是生于1901年左右的黄亚序,1928年从潮州揭阳南来,初到雨城时以伐木为生,后来才改行挑担在大安茶室前摆卖故乡的鱼丸粿条汤。 [nonvip_content_start] 30年代,许多路边摊被集中到戏院街综合公市(Casual Market)内经营,黄氏便在那时候开始求变,从粿条汤创出自我风格的鱼丸炒粿条;而后其弟也南来协助,并分支开业,所以目前在公市内经营的四摊鱼丸炒粿条,皆为第二代的堂兄弟关系。 以我考究马新炒粿条的心得,30年代已是鲜蚶豆芽版本的天下;潮籍先民在更早的年代已创出这道原乡未曾出现过的街头小吃,将熟悉不过的家乡粿条、鲜蚶、芽菜、鱼露、菜脯碎、鲜蚝等味觉乡愁给重新组合(后两种材料现已没用),加入挑逗味蕾的在地辣椒酱,炭火纷飞间,进行一场五味陈杂的乡愁南洋化。 如此看来,黄亚序当年推出鱼丸炒粿条时,肯定怀以创新求变的意图。原粿条汤的材料如鱼丸、鱼饼,加上赤肉(瘦肉片)和广东色彩浓厚的叉烧,再以菜心取代豆芽,以及粿条炒得较为湿润而带有汤汁等,处处皆明显看出它从一般潮州炒粿条的“正宗”强烈出走的痕迹;不因应主流,不迎合一般,才会在坚持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保有那份独特性,成为知食太平的代名词。 此外,李永球也在文中强调,说打包鱼丸炒粿条,小贩都习惯以一种俗称大叶婆或肉叶的叶子包裹,散发一股大自然绿叶芳香。 旧时印度移民越洋来到黄金半岛,跟我们的祖先一样,都是为了讨口饭吃,盘腿一坐,香蕉叶一摊,便带来千里外的饮食文化。海南先民们初至南洋,挑担或手挽竹箩穿街走巷,贩卖的就是一种对故乡节日“吃鸡饭”的想望,于是便将散饭抓成大日子的饭团,用香蕉叶盛载,以手抓食,除了免洗餐具又能减少挑担重量,几块白斩鸡,三两个大饭团,便抚慰了许多人的浓浓乡愁。 当然,叶子一般用于熟食上,像马来人和华人就分别用香蕉叶来包裹椰浆饭和炒粿条,在塑胶袋还没广泛使用前,肉贩甚至以旧报纸直接包裹生肉,有的用荷叶,已算讲究卫生的了! 趁同伴们等待鱼丸炒粿条,我独自四处去寻觅大叶婆的踪影。 这才发现除鱼丸炒粿条外,其他几档炒鲜蚶粿条的都同样使用一种两巴掌大小的绿叶,外加一张旧报纸,预先捲成摊头上一个个锥形容器。 我上前打包,趁机向老板询问有关大叶婆的种种。老板愕然,说从他父亲那代已开始使用,只知道以前是用来包肉的,叫做肉叶,最初是由一群梳起不嫁的老妈姐从树林採来供市的……我欣喜,这与“大叶婆”一名是否有关呢?老板一脸茫然,从抽屉取出一张纸条,说上面所写的是大叶婆的马来名字:Daun Simpur。 回到座位与大伙分享大叶婆包过的粿条风味。 座上的太平地头蛇倏然回忆起来,说小时候看到的炒粿条佬由于挑担摆卖缘故,所以都坐在小矮凳上炒粿条,火炉锅子就摆在地上,夜裡成排蹲坐,蔚为奇观。 当大伙起身离开之际,一转神,我彷彿亲历其境,看到几位老妈姐身影,每人手捧一迭绿得足以渗透历史岁月的“大叶婆”,操着顺德乡音迎面而来! 2007年10月3日完稿
2年前
会员文
更多大叶婆包炒粿条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