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都会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新山开埠于1855年,距今已快160年。最初,她仅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她是一个正迈向国际的大都会。 迎新去旧是其发展规律,现今一个将彻底改变新山老城区风貌的改造工程──柔新捷运系统(RTS)计划,正如火如荼在进行中,一旦它在2027年1月1日启用,新山老城市将有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 新的来,老的去,不由得令怀念那已消失的景与物,如十五楼与十七楼组屋。 百多年来,新山市容发生两次划时代的变化:其一是马新再度于1965年8月9日分家后,新山的地位从原来仅是一个过客的地方,一跃而成为我国南方的门户。从一张1960年拍摄的新山市容鸟瞰图,时至当时位在皇家山顶的政府大楼,仍是新山最高的建筑物,即可证明新山建设之滞后。 新山地位的重要性提升后,机场、海港与高速公路等相继落成,花园住宅区及市区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在这过程中,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或街道不见了,这是随着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2008年12月1日启用的苏丹依斯干达大厦(新柔长堤新山关卡所在处),第一次大幅度改变了新山老城区原有的格局;2013年,我国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大计,中资最先踏足新山,碧桂园金海湾及富力公主湾拔地而起,更进一步改变了新山老城区的风貌。 不过,这之中对新山老城区的改变,影响最大的当推工程现正在进行中的RTS。它全长4公里,衔接新山武吉查卡站与新加坡兀兰北站,预计每小时可载客1万人次。 由于它的建设工程所在之地就在武吉查卡,而这里正是现已消失的十七楼的原址。就目前工程所见,在十五楼拆卸建成苏丹依斯干达大厦后,之前两个旧地标的原址仅存的一点痕迹,现今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了。 十五楼与十七楼,对于早年相当多的新山人而言,是永远挥之不出的历史记忆。 十五楼共分A、B、C、D等4座,A、B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C、D座落成于上世纪的70年代。全部租户共逾2000户,于2003年6月被拆除。 十七楼组屋,又称武吉查卡组屋,租户比十五楼组屋稍多,于1983年兴建,2008年拆除。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十五楼组户以华人居多,十七楼则多是巫印籍人士,且多是劳苦大众。 谨此以日前从新山中华公会资料室借到的多张十五楼与十七楼组屋的旧照,在此与大家分享,借此希望两处的原居民能追回已渐行渐远的记忆。同时,以此佐证今日与未来的新山,与过往的新山的不同。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双溪威新村巴刹2楼的美食中心是当地的美食宝藏图,隐藏着许多宝藏美食!该美食中心大部分的食档都是卧虎藏龙,当中有些档口是经营了数十年的老档口,目前已传承给第二或第三代,陪伴着双溪威新村成长,是村民专属的好味道。 报道:锺可婷、柳云婧<br/>摄影:黄玲玲 双溪威新村巴刹2楼的美食中心是当地的美食宝藏图,隐藏着许多宝藏美食! 该美食中心大部分的食档都是卧虎藏龙,当中有些档口是经营了数十年的老档口,目前已传承给第二或第三代,陪伴着双溪威新村成长,是村民专属的好味道。 让我们跟随着《星洲人》及双溪威新村管委会主席陈有才的脚步,一起到双溪威新村巴刹的美食中心寻找当地的宝藏美食,享用浓浓人情味的早餐。 [vip_content_start] 陈有才:雪最早新村之一 陈有才表示,双溪威新村成立于1949年,是雪州其中一个最早成立的新村,目前已有74年历史。 他说,该村有约600户居民,每户村民在5000平方尺的土地上生活。开埠初期,村民是以采矿及割胶为生,如今已成为商业繁忙的新村。 “双溪威(Sungai Way)取名马来文的Sungai及英文的Way,意即河的道路。尽管如今双溪威已易名为斯里斯迪亚(Seri Setia),但村民仍习惯称之为双溪威。” 他说,提起双溪威新村,不得不提该村巴刹楼上的美食中心,这是一个结合许多古早味美食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食肆小贩用心经营了数十年或传承至下一代。 “双溪威新村巴刹自新村成立后已有,较后于20多年前兴建目前的巴刹,许多熟食小贩也随之迁入巴刹楼上的美食中心继续营业。” 他说,该美食中心有逾20个食档,大部分摊位已传承给下一代经营,继续守护属于新村的好味道。 兰姐咖哩面用新鲜排骨做配料 兰姐咖哩面档售卖的咖哩面有别于一般的咖哩面,她的咖哩面加入排骨做为配料,让排骨吸入浓浓的咖哩汁,而排骨的鲜甜味让咖哩面汤汁更为鲜甜,可说是相得益彰。 她每日清晨前往档口开始准备食材及熬煮汤汁,并坚持采用新鲜食材,为顾客煮出一碗碗热腾腾的汤面,让这一碗汤面温暖他们的胃,开启新的一天。 “我主要是做早餐生意,每日早上街坊到楼下的巴刹买菜后,就会来到美食中心享用早餐。” 昌记面父女档父掌厨 女主外 昌记面档目前由父女档经营,今年81岁的廖金水及女儿廖梅昆一起搭档,父亲负责准备食材及掌厨,女儿则从旁协助父亲。 廖金水每日凌晨2时起身准备食材,凌晨3时则前来面档准备开档。该面档售卖干捞面、清汤面、咖哩面及咖哩鸡脚等。 廖梅昆说,父亲负责烫煮面条,她则负责门面工作。问起该食档经营了多少年,她笑说实在记不起来,只记得公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营面档生意,如今她都已50多岁了。 瓦煲老鼠粉面档主要做早餐生意 梁先生经营瓦煲老鼠粉面档已有20多年,当时是他的弟弟先开始经营食档,他再跟随弟弟的脚步,投身饮食业。 他说,他一开始就在双溪威新村巴刹美食中心经营食档至今,目前已累计许多熟客。 “我的食材都是每天新鲜准备,主要是做早餐生意,新村村民前来巴刹买菜后,就会前来吃早餐。” 海南鸡饭粒档增西餐 吸引年轻顾客 海南鸡饭粒档目前由第二代业者叶世耀负责经营,他除了售卖海南鸡饭及鸡饭粒,同时也有售卖西餐。 “我妈妈在经营这个食档时,只是售卖海南鸡饭,不过我接手后,除了保留海南鸡饭外,也增加西餐,以吸引更多年轻顾客。” 他说,尽管雪隆一带较少鸡饭档售卖鸡饭粒,但他坚持售卖鸡饭粒,让想吃鸡饭粒的顾客可前来品尝。 “鸡饭粒及普通的米饭不同之处为,我们用手及汤匙将米饭捏成一个球形,因此鸡饭粒的口感更为扎实。” 驰名冬菇咖哩猪肠粉每日新鲜熬煮酱汁 驰名冬菇咖哩猪肠粉业者刘润有表示,冬菇咖哩猪肠粉早年由过老师傅创办,经营数十年后转手给她妈妈,如今则由她接手。 她说,她自4岁其便在档口协助母亲,一眨眼就经营逾40年。 “母亲靠售卖冬菇咖哩猪肠粉,将我们拉扯长大。” 她说,冬菇咖哩猪肠粉有冬菇酱汁及咖哩酱汁,这两个酱汁每日新鲜熬煮,且工序繁多,必须且葱头蒜米及香菇等食材,再熬煮高汤备用。 “我认为,在双溪威新村巴刹的档口经营,这不仅仅是一种买卖,更是一种人情味。” 拾贰号茶室由公公经营至今60多年 拾贰号茶室业者陈耀强表示,该茶室由公公经营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 他说,要泡好一杯茶,得记“水滚茶靓”这一句话,同时也需要熟悉顾客的口味。 “女生喝茶不要太浓,老人家喝茶则要浓但不要太甜。” 他说,该茶室售卖茶水的同时,也有生熟蛋及烤面包,也是深受民众喜爱的经典早餐配搭。 用美味叫醒食客味蕾吴日娇清晨6时开档 吴日娇经营的面档售卖云吞面、炸肉面、肉碎面及水饺等,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早餐选择。 今年68岁的她,早前与丈夫在巴刹旁的茶室经营面档生意,但较后丈夫逝世后,她于两年前将档口迁至巴刹楼上的美食中心继续营业。 每天早晨,当城市刚刚苏醒时,她已到档口准备食材,并在清晨6时许开始营业,用鲜爽弹牙的美味叫醒周遭食客的味蕾。 历经30多年风雨黄玉裙见证巴刹变迁 今年63岁的黄玉裙,在双溪威新村巴刹美食中心营业30多年。她不仅是这个熙熙攘攘市场的摊主,更是一个见证新村和巴刹历史变迁的人物。 她说,其母亲早前已在该处经营食档,她及姐姐从母亲手中接过摊子,携手共同经营这个档口,历经了30多年的风雨,经营至今。 在她们的菜单中,咖哩面和云吞面等食物通常是食客的首选。她说,一粒粒饱满多汁的云吞,不仅深受食客喜爱,同时也成了在外漂泊孩子的乡愁。 SS3淋面及虾面面档槟城淋面北方口味 SS3淋面及虾面面档业者陈成财表示,他在还没迁入双溪威巴刹美食中心前,已在SS3经营面档生意约30年。 他因要照顾瘫痪的母亲,毅然暂时休业两年,直到母亲康复后,他于3年前在美食中心开设面档,并重新出发。 他说,淋面分为3个类别,包括槟城淋面、乌鲁音淋面及半山芭淋面,尽管3者都是淋面,但味道及卖相截然不同。 “我售卖的淋面是槟城淋面,也是北方口味,面条及酱汁是偏白色,没有加入醋,而是靠酸柑及自煮的参峇去提味。” 杨生茶室廖玉珠:顾客从小看大 杨生茶室目前由第二代的夫妻档负责经营,业者廖玉珠说,该茶室已有60年历史,早前由家公经营,他在旧巴刹时已开始经营,约30年前迁至美食中心。 她说,该茶室售卖茶水、烤面包、蒸面包及生熟蛋,是老少最爱的早餐组合。 “在经营茶室的数十年里,我们看见一代又一代的顾客从婴儿时期开始长大成人,时间过得快。” 段级刚 陈美莲夫妻档招牌鸡丝河粉 口感顺滑 来一碗口感顺滑的鸡丝河粉!摊主段级刚及陈美莲这一对夫妻档在白沙罗高原经营面档生意12年后,因大楼出售及拆除而迁至哥打白沙罗营业,最后则选择到双溪威新村巴刹美食中心营业。 他说,鸡丝河粉、海南鸡饭及奶油意大利面都是他的招牌食物。 “我们在煮鸡只时,必须拿捏烹煮的时间,并在煮熟后,将鸡只浸泡在流动的水中,才能让鸡肉保持嫩滑的口感。”
1年前
走过近百年的马来高脚屋邮政局,提供的不止是服务,更像是附近居民聚集的一个“老地方”,大家到此也会互相寒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报道:陈佩丝 摄影:高建业 走过近百年的马来高脚屋邮政局,提供的不止是服务,更像是附近居民聚集的一个“老地方”,大家到此也会互相寒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这间高脚屋邮政局是坐落在瓜雪镇和依约镇之间的武吉罗丹(Bukit Rotan),百年来都保留着高脚屋的古早建筑原貌,提供居民邮政服务。 它坐落在甫提升的54号公路旁,后方有座精致和艺术品级的印度神庙,同条道路上还有一间清真寺。 1920年代所建设 据了解,这间邮政局是在1920年代所建设,有人指邮政局的前身是座警察局(早年称为Rumah Pasung),后来才改建为邮政局。 值得一提的是,邮政局多年来虽曾经进行维修的工作,但依旧保持着当年高脚屋建筑风貌,无论是地板、门及窗都是木制,门和窗还是旧时的“对开式”设计。 走入邮政局,必须在外脱下鞋子,邮政局内禁止穿鞋入内,而且只有一个服务柜台。 在无需领取轮候编号的情况下,到来的访客都很有秩序的排队,等待员工处理事宜。 这里,不仅是间邮政局,也是当地居民“嘘寒问暖”,缅怀过去情谊的老地方,大家对它仿佛有着深深的情怀。 经理与村民熟络 这间独一无二的邮政局内,仅有一名分局经理凯鲁。 在这里,他负责“包山包海”,处理所有的访客需求,而且邮政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提供所有的邮政服务。 凯鲁(42岁)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访问时指出,他在此邮局工作已长达3年多,一开始的时候会比较不习惯,毕竟邮局内只有他一人,没有其他的同事,跟以往在其他邮局情况不同。 他说,不过日子久了,就慢慢开始和前来办事的村民熟络,建立了一份情谊,都会互相问候。 “邮政局每天迎来的民众大约有30至50名,包括巫裔、华裔及印裔等,而且有不同年龄层的人,有些民众还特地从本查阿南、依约、而揽及丹绒加弄来。” 民众多一分亲切感 凯鲁说,基于其他的邮政局较为繁忙,民众认为此邮局无需排队太久,而且有一份亲切感,所以多年来都会特意到此邮局办事。 此外,他提到,此邮政局是从周一至五,每天上午8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开放营业,午休时间则是下午1时至2时。 他说,若他有事请假,公司也会委派附近邮局的员工,到来提供服务,因此民众无需担心。 吸引民众拍结婚照 马来高脚屋邮政局吸引民众到来拍照,包括结婚照! 凯鲁指出,平时会看到一些民众前来拍照打卡,也有新人特意来拍结婚照,对邮局的建筑风格情有独钟。 他说,当地的居民曾要求提升邮局的设施,但都强调必须保留原始的建筑风貌,同时希望此邮政局可以继续营业。 “至于会不会提升为旅游景点,这些都是由公司安排。” 阿兹米(42岁):盼建筑风格保持原貌 “当然希望可以一直保持此建筑风格,毕竟现在已经非常难见,同时周遭的民众都已经习惯在这里办事。” 达哈(68岁):盼可继续营业下去 “我小时候经常和家人骑脚车来邮政局,虽然现在搬到比较远了,但还是会来此邮局办事,也和员工非常的熟悉,这是一分城市里没有的情谊。 虽然这一带少了当年的热闹气氛,可这间邮局见证了我们当年各族的情谊,我们也习惯了到此办事,所以希望它可以继续营业下去。”
1年前
在雪隆,有一个人文社区建设推手——刘进强,致力推广人文社区发展,并通过策划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让人们尤其是学生学习尊重和关怀他人的善举,以及学习认同自己的美。 “我们的梦想是想塑造一个有人文素质的社区!” 在雪隆,有一个人文社区建设推手——刘进强,致力推广人文社区发展,并通过策划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让人们尤其是学生学习尊重和关怀他人的善举,以及学习认同自己的美。 刘进强(48岁)在华小及独中就读小学及中学,并在美国的大学升学,曾分别在医疗器材公司及私人大学独中部就职。 这些年来,他一直专研及探讨教育课题,他也是华小家教协会理的一员,在小学给予义务帮忙。 设多德共享中心 办系列活动 他于2020年全职投入人文社区建设发展。他在蒲种实达走廊(Setiawalk) 商业区开设多德共享中心(Total Sharing Centre),致力推广人文社区建设的理念及活动,并策划一系列相关课程及活动,包括主讲超过百场的讲座。 盼加强人们关注社区 刘进强接受《大都会》社区报专访时指出,他所倡导的人文社区建设发展,着重在人们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人们具备向善及文明的德行。 “我想塑造一个理想的社区,加强人们对社区的关注度,这是支撑我继续推广人文社区建设的动力。” 以学生作为贯彻理念对象 刘进强是以小学生及中学生作为贯彻人文社区建设理念的对象,并且通过学校的配合进行推动。 “这是因为,中小学生还没经过社会历练,他们还是一张‘白纸’,还没把一些行为设定成习惯,而成人则不一样,成人的行为很多时候都已经定了下来。” [vip_content_start] 通过体验及互动式来推广 他提及,人文社区建设的宣导工作不仅仅是在理论上的探讨,一定要有体验及互动式的推广,如此一来人们才能贯彻这些理念。 他说,在向学生宣导向善的德行时,他是通过同情心及同理心来让学生领悟这个层面,好比在分享杜绝网路霸凌的议题时,他会告知学生要以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身边人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带出向善德行的概念。 他提及,情商管理是行为表现的一种,因此他也透过线上讲座、工作坊、生活营来让学生掌握好情商管理,旨在提升学员的“自我察觉能力”,了解他们本身的强项;在这之中,线上讲座更是免费让学生参与。 推出历史赛 进步最多为优胜 刘进强通过多德共享中心的平台推出历史挑战赛,免费让中四及中五的学习参与,该比赛所着重的学生进步的分数,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循序渐进地前进。 他说,这项比赛分成4次展开,第一次比赛的优胜者是以最高分者来选,而第二次比赛则是以参与者进步的分数来决定优胜者,即主办方用第二次的比赛成绩与第一次成绩进行对比,进步最多就是优胜者。 “如此奖励方式,可以让学生本身了解进步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需要付出行动来得到成果。” 他说,在比赛中完成比赛或获得低分数的学生也不必气馁,因为该比赛也会为相关学生颁发出奖品,籍此来建立学生的信心。 他说,之所以以历史科目来举办比赛,是因为该科目是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必须及格的科目,因此这可吸引校方让学生报名参与。 办活动了解各族 学会尊重 人们互相尊重及互相了解,也是刘进强倡导人文社区建设下所着重的一环。 多德教育中心推出“SALAM Malaysia”项目,让学生配合我国节日的庆典,了解各族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核心。 刘进强说,该中心曾主办各类型的活动,让学校了解我国各族的节日背景。其中,在曾主办的屠妖节贺卡设计比赛中,可见参与学生所呈现的作品非常精致细腻,绘画出欢庆屠妖节饰品的图案,从而进一步了解该节日的知识。 此外,接下来,配合中秋节即将到来,他也将以趣味及互动的形式在蒲种社区举办中秋节互动活动,让社区的公众和学生参与。 多德共享中心 可借用充场地 刘进强说,多德共享中心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可让中学生免费借用,作为开会或办活动的场地;该中心也可让社区组织以可负担费用来租借,作为进行活动的场地。 “中学生可通过预约方式,到来社区中心阅读或办活动等。” 他说,他本身也是学生在办活动时的顾问,引导学生策划活动,给予建议,让他们掌握及了解办活动时各个的岗位及程序。 “其实,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开会,他们在开会时会把所有事情带到会议上谈,导致会议开很久(缺乏效率);因此,我会告知他们成立小组的意义,让小组成员事先探讨事项,做出决定后再带到大会。”
1年前
瓜雪暨沙白县中华商会目前已着手处理出版《瓜雪县旅游地图》,此地图将包括瓜雪县各地旅游景点、美食及各种吃喝玩乐资讯,希望能够获得私人界的支持。 瓜雪暨沙白县中华商会冀瓜雪市议会,成立一个由瓜雪市议会主导、政府各单位及旅游业者组成的“瓜雪县旅游发展理事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及推广瓜雪旅游业,包括设立一个旅游咨询中心。 瓜雪县以生态旅游闻名,包括天空之镜、皇家山、瓜雪自然公园、游河赏萤火虫、老鹰及蓝眼泪等,更享有“海鲜天堂”之誉,同时也是座历史古城,是雪州第一个首府。 近年来,瓜雪皇家山商业区也注入壁画、建设广场及清真寺等,毗邻的双溪由渔村旅游业也开始崛起,不过在往旅游业的发展途中,仍有许多地方有待各造的配合和支持。 陈栢铨:瓜雪景点仍需加强宣传 该商会顾问陈栢铨向《大都会》记者指出,瓜雪旅游景点丰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面貌的地方,惟仍需要政府再进一步加强和宣传,使旅游业基设更为完善,以推出三天两夜的旅游配套。 他举例,设立旅游咨询中心是有必要的,才能提供旅客更全面的旅游资料,或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民众可以解决任何有关旅游的问题。 “基本设施和交通问题是旅游业首要关注的事项,尤其是提供川行各景点的观光巴士,建议市议会不妨效仿雪邦县的‘跃上跃下’(HOHO)观光巴士。” 他说,基于瓜雪县内的电召车市场并不普及,所以导致一些外国旅客,被迫步行到景点区,有些旅客直接从瓜雪自然公园步行到巴西不南邦渔村。 此外,他说,该商会目前已着手处理出版《瓜雪县旅游地图》,此地图将包括瓜雪县各地旅游景点、美食及各种吃喝玩乐资讯,希望能够获得私人界的支持。 黄和鸣:“福街”应注新元素打造景点 瓜雪暨沙白县中华商会会长黄和鸣认为,位于瓜雪县旧街场哥打路(Jalan Kota)或俗称“福街”值得被注入新元素,打造成一个新的景点。 他说,该街道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或可在指定的节庆、周末及公共假期等,举办文化市集,重新激活逐渐老化的旧区。 “这只是商会的初步构思,毕竟要筹划和注入新气息,需要各造的配合和大量资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他说,该商会的旧会所就坐落在福街上,但外观已经斑驳陈旧,所以理事会决定维修以还原它昔日的面貌。同时,不排除未来将旧会所打造成华人籍贯文物馆,但还是要从长计议。 “旧会所是于1929年建造,距今已经有94年的历史,见证了瓜雪小镇的变迁,毗邻的天福宫庙宇也有130年的历史,所以当地还有许多值得旅客去挖掘和推广的地方。” 盼放宽娱乐中心执照条例 黄和鸣也希望,瓜雪县议会可放宽公众娱乐中心执照条例,让到来的旅客可以享有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瓜雪夜晚的公众娱乐活动也比较欠缺,目前皇家山商业区广场逢周末还有些人潮,但可以注入更多的文娱节目,或在瓜雪内其他地点举办更多活动,以吸引各族和旅客的青睐。” 他说,市议会或旅游局也可以效仿柔州麻坡或关丹地方政府的做法,将河岸的红树林,打造成旅游景点。 吁设甘榜关丹阿萨汉出入口 另一方面,瓜雪暨沙白县中华商会在2023年常年会员中,通过多项提案,其中一项是吁请马来西亚大道局(LLM)尽快建设西海岸大道 (WCE)在甘榜关丹阿萨汉的出入口。 陈柏铨指出,西海岸大道只在依约设出入口,但有关出口并没有直接通往八丁燕带和一些旅游旅游景点。 “如果在甘榜阿萨汉设出入口的话,将吸引更多的旅客到甘榜关丹、瓜雪市区及八丁燕带等,带动瓜雪县的经济成长及旅游业的逢勃发展。”
1年前
尽管迈入朝枝之年,现年86岁的叶逢梅仍抱持乐意学习的心态,就地取材,将户外公园随手可得的材料,编织成独特的摆设品、艺术品,甚至是用途实际的物品。 随风飘落的枯叶、枯树枝缓缓坠落在地,在滋养土地之前,原来枯叶和枯树枝还可获延续“生命”,成为手工编织各种作品的材料。 尽管迈入朝枝之年,现年86岁的叶逢梅仍抱持乐意学习的心态,就地取材,将户外公园随手可得的材料,编织成独特的摆设品、艺术品,甚至是用途实际的物品。 邻家红槟榔树脱落下来的树皮、自家栽种酒瓶兰的长叶、落地的椰枝椰叶,都令叶逢梅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要挑战编织作品。 透过优管教学视频学习 手作达人叶逢梅指出,有日她看见掉在地上的枝桠、树枝长得很漂亮,于是乎便收集起来,开始做手作,作出不同的作品。 “我一开始也是没什么头绪,之后我透过优管(youtube的教学视频来学习,看了好几遍才学会,就这样边看边编,久而久之才掌握其技巧,越玩越开心,而且这些材料都不必花费巨额。” 叶逢梅指出,虽然她已经达86岁高龄,但这并非放弃做手作的借口和阻碍,她之所以继续创作,主要都是来自一颗充满学习和感兴趣的心。 “我并不是宝刀未老,我也是从通过网上学习,加上自己的创造力,才可以编织各式作品。 ” [nonvip_content_start] 70岁起已制作逾千作品 叶逢梅分享表示,她是70岁才开始做手作,而至今已经亲自制作超过千件作品。 她指出,只要掌握好技巧,就会越编越起劲,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她希望透过她乐于学习的心态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并鼓励乐龄人士也可以一起动手做,初学者大可从简单步骤开始,慢慢学习。 “我以前都有参与歌唱班,冠病疫情爆发后就停办实体活动,但我们至今还在群组内联系和交流。我经常也把自己的作品发送到群组和朋友们分享。” 叶逢梅指出,在挑战编织作品期间,她也从网上的视频中学习编织直升机模型。 “我也通过观察力将作品改变造型,编织出改良版的直升机模型。” 编出直径约1公分作品 叶逢梅最近还自我挑战手指的灵活度,编织出直径只有约1公分,比5仙还小的作品。 她在受访现场随手拿起两条布料,示范编织过程,结果在短短约2分钟便完成编织一份作品。 她表示,每当她有闲暇时光、或者失眠时,她都会拿起材料来编织。 她也分享道,班兰叶自然风干大约一周,便可充作手作的材料;但不可拿去曝晒,否则会变得相当脆弱易碎。 “只要有一条班兰叶,再撕成两半,就可开始编织。” 东剪西裁缝纫成实用物 叶逢梅除了编织之外,还擅长东剪西裁,将物品废物利用,缝纫成实用物件。 叶逢梅时常发挥创意和点子,如雨伞坏掉,她便将雨伞布拆下,经过巧手缝纫,加上钢圈,便改造成为一顶独一无二的遮阳帽。 她表示,她喜爱研究废物利用和升级再造,就连树枝都可编织成水果托盘,完工后还可增加其它装饰品,锦上添花。 此外,叶逢梅还有收藏各式各样植物种子、果实的习惯,譬如松子及相思豆等,或许这些自然精美的物品,有朝一日也能她创作的材料和灵感。
1年前
“咚”的一声响起,一群立于二十四节令鼓后的女鼓手,将手中的鼓槌击出震人心魄的节奏,那些刚柔并济、闪闪发光的女性力量,吸引台下观众的瞩目,掌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来。 报道:伍思薇 摄影:林毅钲、赖国华 “咚”的一声响起,一群立于二十四节令鼓后的女鼓手,将手中的鼓槌击出震人心魄的节奏,那些刚柔并济、闪闪发光的女性力量,吸引台下观众的瞩目,掌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来。 这是马来西亚首支非校际全妇女班的二十四节令鼓队“潮擊鼓队”,成立于2014年5月,是由雪隆潮州会馆妇女组成员所组成,由手集团鼓手叶泳樟任教。 这支鼓队的成员年龄参差不齐,从20多岁的年轻大学生,到80岁的乐龄妇女,任何年龄段都有。 该鼓队自成立起,参与多场演出,并深获好评,参与的演出包括2014年手集团《万花鼓宴VI》、万达镇培才华小学校新春午宴、2015年第8届亚洲跳绳锦标赛开幕礼、2015年与2018年马潮联妇《展风华秀潮韵》全国才艺交流会、2017年坤成校友会举办之“坤友之夜”晚宴、2020年ASTRO农历新年新春倒数活动开幕演出、雪隆潮州会馆历年周年纪念联欢晚宴等。 谢粉鸾:大马首支非校际全女班鼓队 潮擊鼓队队长谢粉鸾表示,万达镇培才二校是雪隆潮州会馆所建立,因该校已成立了二十四节令鼓队,让雪隆潮州会馆妇女组萌起念头,想要利用这个资源,因此向董事会提出妇女组开办二十四节令鼓队的要求。 她说,当董事会同意后,该组就开始筹备,由董事会拨款购买一切乐器,而她们则使用培才二校的场地,以及征得该校二十四节令鼓队教练叶泳樟的同意,在每周学生的训练结束后,接着训练妇女组的队员,因此于2014年5月3日创办了“潮擊鼓队”。 她透露,“潮擊鼓队”是我国首支非校际全妇女班的二十四节令鼓队,公开给所有满18岁或以上的女性参与,不限种族及籍贯,如今已有35名队员。 “要成立一支鼓队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学生长久坚持下去,否则学生的流动性太强,也会影响到鼓队的发展。” 她表示,“潮擊鼓队”每年都会招生,但二十几人经过练习后,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不到10人。 年龄层从二十多岁至80岁 谢粉鸾说,该鼓队里的成员十分多样化,年龄层的跨度也很大,除了有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及80岁高龄的乐龄妇女,还有白领及教师。 她透露,经过一番训练后,她们在鼓队成立不到一年,就登上我国著名鼓艺表演艺术团体手集团配合周年庆举办的国际鼓艺节——“万花鼓宴”,与一群孩子们完成演出。 “之后,我们每年都会参与不同的演出,尽量由不同的队员出阵。不过,截至目前都只是在雪隆区一带进行表演,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到各州进行巡回演出。” 叶泳樟:练习时须互听鼓声 “我知道你很想打好,但别忘了身边还有队友,(练习时)互相听一听(鼓声)。” 叶泳樟是手集团鼓手兼“潮擊鼓队”教练,他说,该队队员对于节令鼓的学习程度不一样,有者是初次接触,有者曾经学习过,有者则有持续打太极或进行其他运动,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他必须引导她们去习惯打鼓。 他表示,练习节令鼓前,大家必须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潮擊鼓队”里有部分队员的年纪不小,而打击节令鼓时,偶尔会有一些屈膝、扎马步的动作,有时候大家以为自己都能够负荷这些运动量,但其实并不能。 “我和队员们进行沟通后,了解她们的身体状况,在练习及表演时,就会根据她们的情况做调整,让大家都能够在舒适的情况下完成表演。” 随队视察场地再调整 他表示,每逢“潮擊鼓队”要演出时,他都会随着鼓队到现场去视察场地,再根据场地的不同作调整。 “有时候,一些表演场地太大太广阔,现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射与折射,导致队员无法第一时间听到音响的声音,影响到表演的素质;遇上场地太小时,我也需要协助她们调整鼓阵,让她们表演时的动作比较舒服。” 他说,每个场地的状况都不一样,还包括灯光及其他状况可能造成的影响,他都会再三提醒队员,让他们在表演期间若遇到状况发生,不会吓得乱了阵脚,影响演出。 叶泳樟:行管期队员自发上网课 叶泳樟透露,队员们在行管令期间为了不中断学习,自发上起网课。然而,要透过网课来练习敲击乐器并不容易,队员们必须调整好镜头及收音等,他才能够清楚听见大家的声音。 “有时候受到网线的影响,视频及声音会有所延缓,这时候我就必须透过听她们的敲击声来辨认是否敲击正确。同时,我也要求她们必须至少有半身出镜,让我可以看见她们的手部动作。” 他说,结束了长时间的网课后,大家在去年回归现实中练习时,许多人的状态还未准备好,甚至是不习惯打鼓的声音、软硬度及动作,有者的体力也会跟不上。 他透露,今年的雪隆潮州会馆132周年联欢晚宴在吉隆坡广东义山广义大厦举办,由于现场场地非常大,且“潮擊鼓队”与万达镇培才二校的学生分别在左右两侧舞台合作演出,为了协助双方听到对方的鼓声,他也随着大队上场,站在场地的中间及担任调和角色。 他说,小朋友们已习惯很快的打击速度,而“潮擊鼓队”则习惯较慢的打击速度,他所担任的调和角色,也能够协助大家把速度达到平衡。 陈佩琼:拟向私企推广鼓队增收 雪隆潮州会馆妇女组主任陈佩琼表示,雪隆潮州会馆董事会每个月给予“潮擊鼓队”的津贴很高,即便她们有向队员们收取学费,但仅足够支付教练的费用。 因此,她计划向各大私企推广该鼓队,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在周年庆宴及其他活动上邀请她们前去演出,藉着商演的机会赚取一些收入。 杨碧玉:靠记忆背诵鼓点节奏 此外,作为最年长队员之一的杨碧玉(74岁),是鼓队成立之初就已加入的元老队员。 她表示,求学阶段曾加入校内的铜乐队,当时就学习如何打击小鼓。尽管小鼓与节令鼓都属于敲击乐器,惟二者的打法及鼓棒都不一样,一切都须从头学过。 “一开始学习打击节令鼓时,我需要靠着自己的记忆力,把整段鼓点节奏都背诵起来。结果我发现,这件事对老人家很有好处。” 她笑言,年纪渐长后,因开始减少使用脑力,以致记忆力开始慢慢消退。 但是,当她开始学习打击节令鼓后,她需要把所有鼓点节奏、肢体动作和队形变化都背起来,她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也开始变好了。
1年前
这是两个人的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他们各有所长、互补不足,在缺乏人手和资源的条件下,彼此合作4年照样把社会奇难杂症处理好,并且在这几年里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尤以雪隆区人民所熟悉的“最佳拍挡” 报道:李景志 这是两个人的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他们各有所长、互补不足,在缺乏人手和资源的条件下,彼此合作4年照样把社会奇难杂症处理好,并且在这几年里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尤以雪隆区人民所熟悉的“最佳拍挡”! 虽然,雪州社青团公共服务及投诉局是在2020年12月正式公布成立,可是主席李文彬和副主席欧伟杰从2019年6月起,风雨不改为民众的投诉案奔波劳碌,至今刚好满4年。 他们年轻又有魄力,行动党雪隆区国州议员接获一些求助案件,会交给他们处理。 除了投诉局,李文彬也是安邦市议员,亦是保险界一份子,而副手欧伟杰是从事资讯科技工作,是多个华团的理事,他们目前更成为副财长沈志强特别助理。 4年解决逾500投诉 能够将投诉局走到今天,两人全靠的是满腔热忱,并且渐渐爱上这份工作,否则不可能在4年里解决超过500宗投诉个案。 李文彬说:“当年我们只是一股热诚,完全没有经验,开始接触求助者个案纯粹为了帮人。后来这几年处理各种求助事件,即使不是每一宗个案可以顺利解决,至少试过碰壁才能明白,慢慢累积经验。” 他表示,直至由他提议成立雪州社青团公共服务及投诉局,当时希盟只是执政雪州政府,有时候一些个案需要去警察部门寻求解决,不是每一个警察都愿意帮忙,后来团结政府上台,情况改善很多。 他指出,求助者遇到难题,他们变成求助者的救命稻草,是最后希望。在不同的求助个案,他们有时候需要扮演社工、心理辅导师等角色,聆听求助者倾诉,开解或提供意见和建议。 拟办募款宴助弱势群 事实上,整个投诉局,只有他们两个“员工”,没有固定办事处,也没有其他帮手,手机是求助者唯一联系他们的方式,一旦接手求助者个案,从头到尾一手包办。 “因为是义务性质,涉及费用如交通费等是自掏腰包,有时候还要自己出钱帮助有需要人士,但是单靠我们的力量有限,因此我们计划今年底之前举办晚宴筹募基金,开设公共服务及投诉局办公室,把服务范围扩大,更有效帮助求助者。” 他披露,这几年他们接获的求助,有一些是涉及金钱援助,例如无钱医病、孤苦无依长者、家境贫困及死后无钱安葬等,所以筹募基金的目的,是可以帮助社区弱势群体。 他说,他们有意栽培更多志愿者为民服务,一些想求助的人遇到求助无门,心情会激动和感到绝望,所以他们帮过的人不求回报,纯粹是要助人解决难关。 欧伟杰:吓唬击不倒我们 雪州社青团公共服务及投诉局处理求助个案,以网上诈骗案件最多,其次是家暴、大耳窿、金钱游戏和私人纠纷,解决过程中会遭遇意想不到情况,包括受到恐吓。 欧伟杰不否认,处理上述个案是会遇到一些对他们有敌意的人士,恐吓他们是最常见情况,但使用吓唬手法是不能击倒他们。 “我们只是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每次接到投诉,会先研究怎样做,尽可能以最妥当最理想方法去处理。 “这种工作吃力不讨好,加上义务且无津贴,虽然希望行动党的国会选区能够各自成立投诉局,我们也愿意分享经验,可惜反应冷淡,无人愿意去做。” 他说,几乎每天会收到求助人来电,但是他们有工作,有时候是无法抽空接见求助者,因此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加入,未来成立团队是势在必行。
1年前
适耕庄也有虾签手工制作厂,妇女趁疫情空档研究与自制古早味零食“虾签”,并开始销售至多地,为适耕庄美食旅游业,增添吸引力与新品牌。 报道:陈佩丝 适耕庄也有虾签手工制作厂,妇女趁疫情空档研究与自制古早味零食“虾签”,并开始销售至多地,为适耕庄美食旅游业,增添吸引力与新品牌。 据了解,虾签是下霹雳著名的特产,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掀起抢购潮,就连雪州滨海区一带的居民或商家,都会提早向来自霹雳州的厂家订购,有时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原是从事制作鱼丸和醸豆腐行业的适耕耘妇女王宝婵(58岁,东兴海产贸易和裕达海产加工品业者)说,因为雪州一带都没有虾签制作厂,因此多年来都有自制虾签来售卖的念头,不过一直都没有行动,直到疫情期间才毅然决定亲自制作虾签。 王宝婵:研究过程耗1至2个月 王宝婵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访问时表示,她是于2021年开始着手制作虾签,过程中共耗了1至2个月,才正式推出到市场上售卖。 她说,她以往都是向其他商家批发虾签售卖,可经常都面对断货的情况,于是在疫情期间,比较空闲时,才决定研究这门“功夫”。 “我计划了一年,可是于前年才下手研究和制作,制成并尝试后,发现口感不对就会再加以改良,试了4、5次就成功了。不过,当中也浪费了不少的虾肉。” 须放太阳底下晒数天 王宝婵表示,制作工程中较为棘手的是当虾签制成“薄片”时,不能触碰到空气,必须用布遮盖,随后将薄片放在铁锅上烘,同时也必须放在太阳底下晒数天。 她说,她采用新鲜虾搅拌成虾泥,然后加入薯粉和调味料混和、搓压成团,再扞压成圆形薄片,放在纱布上,另将一层纱布盖上,等待约两个小时。 “这时候可以掀开一小部分,看是不是已经适合烘制,但不能将整片纱布打开,避免薄片接触空气,否则会影响口感。” 她说,随后将薄片放在圆形平底铁锅上烘熟,过后将薄片切开成条,放在太阳底下晒3至5天,视天气而定。 虾签够干后再装塑袋 “虾签够干了,可以装入塑胶袋内销售了,不过这是未炸过的虾签。我也考虑到一些市民没时间自己炸虾签,所以我也有售卖已炸好的虾签,直接可以吃了。” 她补充,如果没有虾肉或是天气不好,遇上雨天或阴天,也会导致无法晒虾签,导致虾签制作停工。 和虾饼口感味道有差异 “虾签和一般虾饼口感和味道稍有差异,虾签是一种用虾成分纯正及份量很高的小食,过程中不加一滴水,使用的虾也一定要新鲜,比较重虾味、比较香郁。” 她说,虾签和虾饼的制作过程也不一样,虾签是制作过程中采用“烘制”的,而虾饼是用“蒸”的。同时,基于过程不能加水,所以在搓虾泥成团时,无法穿上手套制作。 “一般上,虾签经过油炸后,就可以直接如虾饼般食用,有些人则会搭配辣椒酱吃,另有一番风味。除了油炸虾签外,也有人将虾签用来大火煮炒或煲汤,将虾签变成一道美食。” 她说,由于使用高质量和高分量的新鲜虾肉,所以价格也相对于比较高,而且也需看鲜虾的时价,目前未经过油炸的虾签,每500克价格为28令吉,而油炸后的虾签则是一袋(内含3包)是10令吉。 新年期间推桶装炸虾签 “在新年期间,我们则会推出桶装的炸虾签(约250克),以方便邮寄,价格约22至25令吉之间,不过还是要看当时虾只的价格。” 她说,有意向她批发虾签的顾客,必须提前半年向她订购(018-225 7226或012-660 8360),以方便她安排作业。
2年前
具备沙滩、花圃、咖啡馆(Cafe)、拍照打卡点,还能进行跑步、骑脚车、水上活动等运动,布城Anjung Floria公园如今是国内“最夯”的网红公园! 报道:陈诗蕙 摄影:蔡伟传 具备沙滩、花圃、咖啡馆(Cafe)、拍照打卡点,还能进行跑步、骑脚车、水上活动等运动,布城Anjung Floria公园如今是国内“最夯”的网红公园! 位于布城第四区的Anjung Floria公园,多年来是布城皇家花卉展的主办地点,也是近年来再度爆红的“马中友好公园”所在地,每逢周末假日都吸引大批打卡、休闲、观光和进行家庭聚会的人潮。 为推广当地旅游业,布城发展机构近年大刀阔斧提升和扩充上述公园设施,让公园面貌“今非昔比”,作用不再只限拍照、散步和跑步,以及偶尔举办花卉展。 如今,该公园内设有沙滩供大众嬉水,访客还能在园内租到脚踏车、购买花卉植物,甚至玩“皮划艇”(Kayak)、钓鱼、野餐(需付费),以及在优美的环境中,叹咖啡、用餐和聚会…… 湖边咖啡馆 绿意盎然 据了解,该公园内目前设有2家咖啡馆,即位于湖边的Cyclist Cafe(只售简餐),以及靠近停车场的Lake Cabin Cafe,都设于早期花卉展留下的建筑结构内,所以周遭绿植围绕,绿意盎然,环境非常优美,也是吃早餐、喝下午茶的好去处。 同时,园内也设有脚车租赁区,供民众租借脚踏车、电动滑板车或电动脚车玩乐和游园;喜欢种植的爱好者,还可以到公园内的花圃——Garden Shop逛逛,或许能买到喜欢的植物。 集合旅游打卡、休闲运动于一身的布城Anjung Floria公园,绝对是个适合亲子游乐、情侣拍拖、三五好友聚会的地点,向往宁静者建议在星期二至五前往,而不介意人潮者则可以在周末和公共假日到访,一定非常热闹。 温馨提醒,公园内大部分的游乐服务、咖啡馆每日早上八九时开业,但每逢星期一(除非是公共假日)休业哦!
2年前
擅长制作彩扎神像工艺品的卢观杰表示,纸扎又称彩扎,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惟这一门手艺已日渐式微。 摄影:辛柄耀 当心灵手巧的男生与彩扎工艺品相遇,会是怎样的碰撞? 不少人因科技便利而“舍弃”工序繁杂的手工艺术,但也有年轻人愿意舍弃安稳的朝九晚五办公室工作模式,期望透过传统手工技艺,以手作劳动为生,将兴趣转换成一份职业。 时代巨轮的变迁,擅长制作彩扎神像工艺品的人亦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当下时代恰有这样一位匠人愿意坚守这份技艺,他的坚持与热爱亦让他在纸扎手艺界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就是匠人卢观杰。 卢观杰早前在2023年亚洲国际艺术节•音乐与才艺国际大赛中荣获才艺第二奖及2023年哪吒文化信仰贡献奖“泥塑达人”,这两项殊荣也为他职业生涯填上绚烂的一笔。 讲究神态服饰历史背景等 擅长制作彩扎神像工艺品的卢观杰表示,纸扎又称彩扎,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惟这一门手艺已日渐式微。 他指出,制作一尊彩扎神像,除了讲究手工艺的精湛,还得讲究神像的神态和姿态、服饰、历史背景、宗教与文化色彩以及现代设计元素。 他认为,彩扎和许多传统工艺品一样,唯有纳入新的元素和技艺,文化精髓才能获得延伸和传承,传统的意义才得以被体现。 “彩扎是从纸扎演变而来,惟纸扎品多用于红白喜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也就是俗称的‘糊纸’,多数是用来焚烧给先人,而彩扎则是可用作为摆设的用途。” 融合扎制剪纸彩绘等技艺 他说,彩扎是一门融合扎制、贴糊、剪纸、彩绘等技艺为一体的民间独特手艺。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讲究扎、贴、刀、剪功夫,更重视民俗语言表现,有立体制作,也有平面绘画,可以做出世间万物。” 他补充,传统纸扎品的生命很短,制作出来以后随即被烧成灰烬,但彩扎工艺品不同,人们可选择将之焚化或供奉摆设,倘若保养得宜,彩扎工艺品还可存放一甲子的时间不等。 “相比于焚化,我更希望人们可以供奉如同工艺品的彩扎神像。” 凭着一腔热血和匠心,卢观杰一步一脚印把自家的“乾赫玮哲”工作室发扬光大,几十年下来,订单天天爆满,日夜赶工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却乐此不疲。 华人避忌传统纸扎品 基于彩扎是从纸扎演变而来的一门手工技艺,而彩扎与纸扎有异曲同工之处,只要提及其一,人们的脑海里总会自动联想到与死亡有关联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对此,卢观杰表示,传统的纸扎品也是手工艺术品之一,只是自古以来华人对它有所避忌,且在许多人眼中,纸扎予人的感受是阴森晦气,才导致大部分的人觉得这一行很冷门。 他说,华人对纸扎有所忌讳,因为它与白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便让这行业变得冷门,甚至有人认为“大吉利是”,尽量避而远之。 “虽然这一个行业给人的印象是很阴深,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特别享受在制作彩扎神像工艺品的过程。” 被色彩天公座吸引 当记者询及为何会钟情于制作彩扎工艺品时,卢观杰坦言,由于父母是虔诚的信徒,小时候总是跟随家人前往庙宇拜拜,还参与法会膜拜仪式,当大人们都在忙碌拜拜祈福时,他的目光却被色彩缤纷的纸扎工艺品和天公座所吸引。 他表示,他觉得这些彩扎工艺品非常精致且漂亮,之后买了手工纸料自行研究;那一年,他大约十一二岁,迄今仍醉心于制作具有文化意义的习俗用品。 他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水平越来越丰富,彩扎的市场也越变越小,加之彩扎工艺繁复精细,因此,除了老匠人掌握彩扎技艺之外,愿意学习彩扎手艺的年轻一辈也就越来越少。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