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澤倫斯基控中國軍援俄羅斯 烏克蘭宣佈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慘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頭求救
|
視頻 |
工程師遭2惡犬狂撲撕咬 保安目睹心臟病發嚇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澤倫斯基控中國軍援俄羅斯 烏克蘭宣佈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傳承媽媽的味道 開啟健康飲食新篇章
|
慘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頭求救
|
視頻 |
工程師遭2惡犬狂撲撕咬 保安目睹心臟病發嚇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費看病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泽伦斯基控中国军援俄罗斯 乌克兰宣布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惨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头求救
|
视频 |
工程师遭2恶犬狂扑撕咬 保安目睹心脏病发吓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泽伦斯基控中国军援俄罗斯 乌克兰宣布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惨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头求救
|
视频 |
工程师遭2恶犬狂扑撕咬 保安目睹心脏病发吓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泽伦斯基控中国军援俄罗斯 乌克兰宣布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惨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头求救
|
视频 |
工程师遭2恶犬狂扑撕咬 保安目睹心脏病发吓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泽伦斯基控中国军援俄罗斯 乌克兰宣布制裁3家中企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惨遭男子毒打 女子街头求救
|
视频 |
工程师遭2恶犬狂扑撕咬 保安目睹心脏病发吓死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馬美食
全國綜合
雞扒並非西餐!實乃大馬海南人獨創美食
雖然被歸類為西餐,但雞扒實際上是大馬獨特的本地美食!
3月前
全國綜合
即時國會
副旅遊部長:明年任主席國 向東盟推廣大馬美食
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將在明年全年,向東盟代表推廣大馬美食。
5月前
即時國會
全國綜合
美食多樣性引外國人驚歎 “想減肥就別來大馬!”
大馬美食豐富多樣,令外國人慾罷不能,一名汶萊人就表示他的體重在10年內就因此增加了10公斤,甚至直言:“想減肥就別來大馬!”
6月前
全國綜合
最新文章
視頻|旅居海外嚐到大馬美食 女子直呼在天堂!
一名旅居海外的大馬女子出席在大使館舉辦的馬來西亞日活動上品嚐到許多大馬美食,讓她感到無比興奮和懷念,直呼感覺好像在天堂!
6月前
最新文章
即時國內
華商大會| 椰漿飯檳炒粿條砂米酒等 大馬美食飲料招待賓客
砂拉越千層糕、柔佛烏達、ABC雜雪紅豆冰、彭亨臭豆、烤魚、印度薄餅、砂拉越千層糕、檳城炒粿條、海南雞飯、怡保雞絲河粉、加影沙爹、仁當雞椰漿飯、砂拉越米酒,源源不絕的特色飲料和美酒,“第十七屆世界華商大會”的“在地美食JOM MAKAN”,一場結合大馬美食與文化的另類盛會,讓來自世界的華商度過輕鬆難忘的美好一晚。
7月前
即時國內
讀家
【馬華讀立國】葉福炎 / 她比我還懂大馬美食
有別於《啊,這味道》集中介紹各籍貫華人好味的美食代表,《我說福建面,你說蝦面》則聚焦在馬來西亞本地人文與飲食文化,包括作者頻繁走訪各個地方的體驗。對一般讀者如我而言,真的只能感嘆自己,懂得的還不如臺灣人多啊。 2018年,偶然看見聯經出版的《啊,這味道》,引起我關注。一來,在臺灣推出一本介紹馬來西亞美食的書籍,不禁懷疑會有讀者嗎?尤其是網絡科技的發達與普遍,聲畫兼具的影片早就足以取代。再者,竟然是由臺灣作者來介紹,更是加重自身困惑。然而,現在的我得感激這份困惑才有機會識得陳靜宜,感謝她為本地飲食文化留下了紀錄。 今年4月,陳靜宜以大馬美食為主題的第二本書《我說福建面,你說蝦面》(大將文化出版),於第十八屆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首發上市。有別於《啊,這味道》集中介紹各籍貫華人好味的美食代表,《我說福建面,你說蝦面》則聚焦在馬來西亞本地人文與飲食文化,包括作者頻繁走訪各個地方的體驗。對一般讀者如我而言,真的只能感嘆自己,懂得的還不如臺灣人多啊。 例如,作者提及本地打盤吃飯的習慣,除了可能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響,也提出米飯的鬆散特性不適合用碗筷食用。即便長年在臺灣居住多年,皆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及其可能。而且,長時間生活在本地人如你,又怎麼會想到老闆炒粿條的起鍋時間長短,其實隱藏著本地飲食文化的危機——“小販人力、體力過去更為緊迫,外勞的比例增加”。其實,我們有時候需要外來者來提醒,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如何形成大馬的特色。 可是,這本書提供給我們的遠不只如此,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文景觀。作者提及,本地多數的攤販都是家傳,所以他們非常重視父母親的意見。於是,美食的味道成了一種傳統的繼承。此外,作者以“共享經濟”來形容本地的茶餐室(Kopitiam)文化,指出華人在這一空間裡彼此互相扶持、幫忙的精神,早已是一種具現代性的經濟思維。還有,在我們讚歎臺灣飲料的客製化之時,作者笑稱,在檳城更感受到顧客的任性文化,即店家和熟客保有的飲食喜好上的默契。甚至,說聲“一樣”就能讓對方知道,自己要什麼。 雖說書中篇章是作者專欄文字的彙集,但是悠遊在其生動的文字總能從外地人的視角,回想家鄉的美食。雖然陳靜宜的飲食體驗是從自己的家鄉出發,但她多年來遊歷了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印尼等地方,其成就的多重文化比較,不僅呈現在文章中,也一併指出了它們的異同。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體驗和文化省思。而且,讀者是完全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大馬美食的愛,遠遠超越本地人如我。 這是一本打開馬來西亞飲食文化之窗的重要書籍,值得大家一起來閱讀和關注。 相關文章: 【馬華讀立國】葉福炎 / 在書堆中挖掘南洋 臺灣美食作家陳靜宜/唯有吃得多 才能累積足夠經驗值 陳靜宜/航空信情書
10月前
讀家
全國綜合
視頻 | 驚訝大馬商場美食比印尼廉宜 印尼留學生嘆:文化衝擊!
百物漲價的年代,大馬商場內竟然還可以吃到低於10令吉的美食,讓印尼留學生難以置信,大感震驚!
11月前
全國綜合
有故事的人
去臺灣推廣大馬美食
開設餐廳也推廣大馬美食,將大馬正宗的美食風味和原料帶給臺灣人,也讓留在臺灣讀書或工作的大馬人一解鄉愁。
1年前
有故事的人
百格新聞
【國會一幕】“伊黨2018年煮過” 張慶信:肉骨茶課題無關種族、宗教
旅遊部長張慶信今日在國會回應肉骨茶列為國家美食遺產的問題,強調此事無關種族、宗教,希望各方對肉骨茶的爭議畫下句點。
1年前
百格新聞
管理與人生
陳芳龍.歡迎中國人,但別來找碴
沒人希望自己的國家文化(包括飲食)被人說三道四,就像中國人(可能是極少數)因為不瞭解或不合口味而批評大馬美食,誰看了不七竅生煙?
1年前
管理與人生
全國綜合
美遊客指曼煎糕蠔煎源自中國 大馬網民:你哪裡查的資料?
大馬傳統美食曼煎糕,竟被誤為源自中國?
1年前
全國綜合
人言藉藉
陳孝仁.馬來西亞人別那麼玻璃心啦
這些視頻博主們都是發表自己對於事物的感受,各人口味其實是很主觀的,我們並沒有辦法去左右任何人的口味和想法。
1年前
人言藉藉
全國綜合
芝士沙爹網民接受不到!“簡直在糟蹋大馬美食”
社交媒體近日流傳一段視頻,指在霹靂一家馬來餐廳推出了芝士沙爹創新料理,卻讓網民驚呼:“別糟蹋了沙爹!”
1年前
全國綜合
大柔佛焦點
【特稿】Rasa Sayang計劃冰島環島騎行後 顏淑琴再挑戰帕米爾公路
(昔加末16日訊)2016年,她展開Rasa Sayang計劃到冰島環島騎行,並烹煮大馬美食與人交流;明年,她將進行更具難度的2024 Rasa Sayang計劃,挑戰騎行者的夢想之路帕米爾公路,同時將申請大馬紀錄大全且拍攝為紀錄片。 現年40歲的顏淑琴是製作公司與旅遊公司業者,更多人習慣稱她為“Ah Gan”(阿甘)。 她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其實早在從冰島回來時,她就萌生前往中亞帕米爾公路的計劃,因為帕米爾公路是騎行者的天堂,但後來因為資金問題而擱置。如今到了40歲,生意已經穩定,她認為是時候出發了。 “我會把騎行過程、與人的交流等都拍攝下來,製成紀錄片並參展,這個念頭是當年就有的,至今沒有改變。” 她說,帕米爾公路是世界第二高的公路,全長1200公里,皆屬越野道路。她計劃在明年5月底,也就是夏天的時候出發,並在60天內完成騎行。 “由於天氣的緣故,要走帕米爾公路必須在夏天進行,這是騎行者出發的高峰期,夏天前後是非常冷的。” 她提及,由於帕米爾公路的一些邊界曾因局勢問題而關閉,她因此擬定B計劃,若出現狀況仍可確保整個騎行順暢。她的騎行路線將從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Dushanbe)往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Osh),這主要是考量身體狀況而定,儘可能紓解高山症。 “我屬於高山症敏感體,一般逾千公尺海拔就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因此需看看如何緩解這個情況。” 她說,她沒時間前往高海拔地區進行練習,因此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方案。她將於明年5月初前往中國,從成都自駕經川藏公路前往西藏,之後返回大馬後數日,即出發進行2024 Rasa Sayang計劃,希望這能夠舒緩情況。 “屆時會有由1名攝影師、1名導演和1名醫藥人員組成的支援團隊一同前往,但若非緊急情況,他們不會介入我在路上的一切。” 她指出,這一次也會與冰島時一樣,若入住小旅館時會烹煮大馬美食與人交流。因此,在她的行裝當中,少不了大馬美食的各種醬料。 帕米爾公路風土民情濃厚,都是伊斯蘭國家,她認為在路上的衝擊一定會很大,尤其她是個典型的華人,有著典型的華人胃。 粗略估算,完成整個計劃需要至少10萬令吉的開支。不過,阿甘這一回並不像展開從前那樣尋找贊助,選擇由自己承擔一切,以最經濟的方式完成此次計劃。 她說,當初完成Rasa Sayang計劃後,已經有贊助商表明欲贊助帕米爾公路的計劃,但最後卻突然因故喊停。儘管能夠明白,但心中卻是滿滿的失落感。因此,她這回改變了落實方式,但若期間有贊助商欲贊助則再行商議。 阿甘同時也將提出申請,以便她作為馬來西亞首名單獨騎摺疊腳車完成帕米爾公路列入大馬紀錄大全。 今年8月敲定展開2024 Rasa Sayang計劃後,阿甘先從購買腳車開始,因為需時定製腳車。本週起,她安排了12天環繞柔佛的首個訓練計劃,同時也測試自己的體能。 “我是柔佛人,從柔佛出發寓意著從家出發。我是帶著柔佛州旗和大馬國旗出發,屆時也將帶上國旗與州旗前往帕米爾公路騎行。” 她說,她從新山0公里開始,首日前往龜咯、次日從龜咯往新邦令金、第3天從新邦令金到峇株巴轄、第4天從峇株巴轄去麻坡、第5天從麻坡到昔加末、第6天從昔加末到永平、第7天從永平去居鑾、第8天從居鑾到豐盛港、第9天從豐盛港到三板頭(Jemaluang)、第10天從三板頭去丹絨素裡裡、第11天從丹絨素裡裡到迪沙魯,最後一天從迪沙魯返回武吉仕林大王宮。 她指出,完成環繞柔佛的訓練後,之後會再找時間進行訓練。為了帕米爾公路騎行,她特別在工作上做了安排,即儘量不帶團,抽時間進行訓練。 她完成第5天的訓練接受訪問時指出,經過5天的騎行訓練,如今越來越有信心,而且也發現自己的體能比從前要好。騎行的朋友看了她的騎行記錄,也認為她騎得比較快了。 “這當然也因為腳車的緣故,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輛腳車讓我有‘人車合一’的感覺,第一次騎的時候就有一種自己穩穩地飛出去的感覺。” 阿甘表示,每一天都在學習,例如從新邦令金往峇株巴轄前覺得沒問題,但卻遇上了全天候雨天,唯也必須完成當天的騎行。雨天也讓她發現自己穿錯了衣服,暗色衣服會讓駕駛者瞧不清她,潛藏危險。 “這一路騎車,一路都有心得,每一天也是在跟自己的比賽。” 在環繞柔佛訓練中,她也有兩個支援團員隨同,同時每天會把短片上載至其臉書專頁(Ah Gan via 阿甘長征傳),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一切。她一直認為,普通人如她都可以做到,很多東西都是可做到的。 為什麼如此堅持展開2024 Rasa Sayang計劃,挑戰帕米爾公路? 阿甘表示,今年踏入40歲,她認為必須要完成這項於2017年擱置的計劃。 “我是個感官很細膩的人,在Rasa Sayang計劃時,我能夠寫很多的東西,我喜歡那時的自己。” 可是,她指當生意逐漸上了軌道後,自己卻擠不出時間寫作。如今生意已成熟且有了定位,而她更是懷念那個“走在路上,任何一個草動都讓她有感覺”的自己。 她說,要找回那樣的自己,並不是一個揹包遊就可以做到的,她必須跳出舒適圈去看看不一樣的自己。 “從冰島回來,我偶爾會到檳城、3號公路等地騎車,這跟坐在車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騎車時,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也會跟自己對話,有時候覺得自己沒能繼續時,突然有人搖下車窗跟我們比個‘贊’的手勢等,這些都是最感動的時刻。”
1年前
大柔佛焦點
全國綜合
“連椰漿飯薯片都甜 賊難吃” 女子吐槽大馬食物惹議
馬來西亞的食物包括無糖咖啡、薯片都很甜?
1年前
全國綜合
星雲
我愛大馬美食
古人云:他鄉遇故知、金榜提名時、洞房花燭夜,乃人生三大喜事。前兩天我就經歷了人生一大喜,北京的好朋友從新加坡轉道來看我,笑我每次回吉隆坡微信朋友圈微博全部停更,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掐指一算,可不是,錄完《乘風破浪的姐姐2》回來,到現在快兩年沒回去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回吉隆坡時間過得特別快,“嗖”的一下,兩年就過去了。朋友說這回他特意繞道過來,就是想體驗大馬究竟是不是和我誇的一樣好。呵呵呵,好友駕到,自然要安排得格外周全,尤其是這位特別挑剔美食的損友。提前把各種和米其林沾邊的餐廳都捋了個名單,豈料他發信來,居然唯一的願望是能吃到接地氣的大排檔!哈哈哈!大笑三聲,省錢又好吃,太容易了!可以負責任的說,吉隆坡的大排檔基本被我吃遍了! 當天晚上我和我先生就帶他去了遊客必到打卡地——阿羅街。除了整條街充滿夜市氛圍極具特色,各種不同需求的美食都能滿足,還有一家我吃了快20年的名店——“黃阿華”。20年中,除了店面擴大成了4間,店內的裝修一點沒變就是基本沒裝修,紅色的塑料桌椅碗筷一樣照舊,菜單照舊服務的阿姐照舊,連房間牆上各路明星的合影都沒變,還是那幾個,如果不是發黃的照片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我的朋友在“烤雞翅”、“烤蒲魚”、“奶油蝦”、“胡椒螃蟹”、“鹹蛋蘇東”……一道道美食轟炸下,大快朵頤汗流浹背,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太好吃了!人間美味啊!” 直至“瓦煲老鼠粉”出現,小夥計操著不太標準的廣東話:“老鼠粉!”“啪”的一聲把盤子甩上桌,朋友的眼珠快要瞪出來了,顫抖的問:“老鼠粉?……這……和老鼠有關嗎?”我先生好捉弄人,淡定的說:“嗯,是老鼠的尾巴。” 我親愛的朋友笑容一瞬間凝固在了臉上,感覺此前吃的螃蟹腿烤雞翅即將要從嘴巴噴射而出,我趕緊解釋,“別害怕,是一種粉,和米粉差不多。”朋友緊張的笑容才放鬆下來,忐忑嚐了一小口後,直接提速改用勺吃,一頓飯我們3人點了10個菜,買單的時候,風捲殘雲只剩光盤,我先生看得瞠目結舌,我卻成竹在胸。走到街頭又點了兩粒貓山王榴槤,全部幹掉! 阿羅街讓我想起北京的夜市 吃完榴槤,從街頭走到街尾,再帶他去“牛記”,本來他推辭說飽了,架不住我隆重推薦,繼續轉戰!其實也不是我隆重推薦而是太瞭解大馬的大排檔實在太好吃了,無人能夠拒絕,尤其第一次來的人,不把自己變成大胃王不會甘心。牛記坐落在阿羅街街尾拐角處,發黃的燈光在黑暗的長街中顯得有些暗淡。這家店我先生從少年吃到了中年,40年了,40年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沒加過一張桌子,沒挪過一寸地方。儘管顧客盈門生意不錯,老闆卻始終如一,沒做一絲一毫的改變,不變的還有他一模一樣的菜單,只做“牛雜麵”、“牛丸面”,菜品簡單卻永遠那麼好吃。我先生以前來吃的時候,還是現在老闆的爸爸做面,現在已經換成兒子來守著這份傳承,對很多吉隆坡人來說,這間小小的店承載著時光的記憶。有時候半夜肚餓我和先生總會跑來這裡,靜靜的吃碗麵,有時候我覺得他吃的不是面,而是回憶,回憶裡有還能為爸爸打包的美好時光。 朋友邊聽我們聊,邊幹掉了一碗牛雜湯麵一碗幹撈牛丸面,吃完一推碗,心滿意足的嘆了口氣:“這麼多天在外面,終於吃了頓好的!今天晚上太幸福了!今晚吃飯的氛圍讓我想起了一個地方。” 我倆一對視,異口同聲說:“東華門夜市!” 北京的東華門夜市,很多年前曾是北京最熱鬧最好吃的地方,可惜後來沒了。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阿羅街,喜歡大排檔,其實不只在尋找美食,也在尋找從前的感覺。看著內向寡言的老闆,我在想,這麼多年,對於他來說,也許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捨不得改變。像他這樣的人,何嘗不想去嘗試另一種生活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終,他還是默默扛下了父親的擔子,這輩子只做這一件事,風雨無阻,不求大隻求好,不貪圖變化只求傳承好上一代的手藝和精神。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不為浮華蠱惑,安住於本心這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匠人精神!也幸虧匠人精神的延續,今天我們還能吃到和40年前一樣好吃的牛丸面。 幾年前騰訊《不止於她》欄目來拍攝我在大馬生活的紀錄片,特意帶她們到牛記和阿羅街,我想讓中國的觀眾瞭解更多的大馬美食,也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大馬華人吃苦耐勞強韌堅持的精神。一間小小的店凝聚兩代人的心血,大家都很歎服。節目的主持人,也是中國蔚來汽車的老闆娘,或許我平常的生活和她想像的相去甚遠,最後一天在牛記錄制的時候,她看著哧溜哧溜吸著面的我,忍不住問:“你喜歡這裡的生活嗎?”……何止喜歡,簡直是太愛了!這裡,不但有我愛的人,我愛的美食,還有褪去繁華,去掉細枝末節的簡單,越簡單的生活越讓人快樂!大馬,真的很好。(作者稿費轉捐星洲日報希望閱讀計劃)
1年前
星雲
更多大馬美食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