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天伦之乐

“你叫什么名字?”他低垂着眼眸问我,语气里透露着点委屈。 听着这可怜兮兮的口气,我忍不住担心他是不是快要哭出来。我不是一个善于安慰的人,如果他真在我面前哭鼻子,那我能做的就是借他个肩膀吧。虽然我心里有千千万万个想法,但嘴里吐出来的还是温柔的自我介绍。我有点犹豫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敢期待他会回答我。 “我叫阿俊。” 他缓缓地抬起头看着我,眼神有点闪躲,吸了吸鼻子后扭扭捏捏地把一只手伸出来。白皙的脸庞明目张胆地出卖哭过的鼻子,另一只手一直忍不住揉鼻子,企图掩饰几分钟前的情绪。阿俊的手指修长,我忍不住想像他的手指在钢琴上飞快地跳跃,或抱着琵琶弹拨着琴弦。看我发愣,阿俊貌似有些苦恼,于是轻轻地“喂”了一声。我回过神,连忙伸手和他握了一下。他顿时感到很高兴,满意地转回头专心做他的事。我探头去看,发现他正紧紧地握着笔,目光专注,用心地勾勒出他脑海中人的模样。 我问他在画什么。他嘴里回答着问题,眼神却依然看着自己的画。无奈阿俊说话时有点含糊不清,说出来的字和字之间沾着蜜糖似的,黏乎乎地分不开。我在脑中尝试解析他说了什么,但无疾而终。我干脆拿了一张椅子坐在他隔壁,小心翼翼地请求他再多说一次。 他也没闹脾气,估计是习惯了别人这种回应方式,让我反倒觉得不好意思。阿俊一边指着画里的人,一边指着坐在身边的其他人,嘴上尝试解释。我的目光随着他手指指着的方向望去,不小心和他人四目相投时我便抬起手和他们打招呼。其他人对自己手上的事明显比较感兴趣,和我笑了笑便不再搭理我。虽然我仍然听不懂阿俊说的话,但这次总算看懂了。 哦,这个是他,这个是你,对吗?还有这个有马尾的女孩,是珊珊对不对? 他看我明白了,咧嘴笑了起来。被他笑容感染,我心情也突然变得不错。这时,他伸手摸着五颜六色的彩色笔,想了一想,接着把一盒彩色笔推在我们之间。 “一起画。”他说道。 好。 我在他的画上加了云和太阳,还有一棵树。他低着头继续画其他人。一个圈圈做人头,然后加上不一样的发型和不一样的服装。直到没能再添加任何一个人后,他就开始上色了。他给自己的衣服配了个红色,微笑着点头。接着又把珊珊的头发涂成青色。我自作聪明地把黑色彩色笔给了他,提醒他说珊珊的头发是这个颜色的。他把食指摆在嘴唇前“嘘”了一声,然后偷笑。我装作生气,拿了蓝色的蜡笔想要帮画里的他染个蓝发,他紧张地拿走了画纸,说了声不和我玩了。我笑了起来,把彩色笔放下。 好好,我不涂,你自己来。 他很乖地点头,然后继续专注地上色。 不高兴家人“忘了”他 据残障人士中心的人说,他除了有智力发育障碍,记性也很差。明明前几天才回了家一趟,他却坚持说他不曾回去。不管中心的人怎么解释,他就是不高兴家人“忘了”接他回去。我们刚抵达这里的时候,他正闹着别扭,气呼呼地坐在一边要画画泄愤。我一进来就看到了他。在一群老人小孩里,少年的他特别显眼。中心的人表示,这里算是他的家了。他的父母无法一直照顾他,他从小就一直住在这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一次只逗留一晚。然后每一次他都忘记自己曾经回家,于是每隔几天都会哭闹要爸妈来接他。 他是个18岁的少年,没正式上过学,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老人都是他的老师,小孩都是他的弟弟妹妹。由于在中心“资历”算高,他总得帮忙照顾年纪更小的孩子,例如珊珊。珊珊是个9岁的小女孩,非常安静,也不爱笑。我尝试和她说话,但她不加以理会。不知道是不是觉得画画很无聊,阿俊离开了座位走向了我们。然后说了几句话,我没听懂。 中心的人说,他好奇我们在谈什么。我坦白地告诉他,我觉得珊珊特别安静。他告诉我,珊珊不喜欢说话,只喜欢跳舞。或许是为了证明看过珊珊跳舞,他也摇摆着身体,尝试模仿跳舞的珊珊。他长得高而瘦,跳起舞来没模没样,老人们见状大笑了起来,纷纷叫他别跳。他也没生气,只是随着大伙笑了起来。 看气氛来了,我们于是用手机播放点歌,然后随歌跳了起来。老人们很高兴,阿俊也笑得乐呵呵。但老人们只是在一旁拍手,并没打算一起跳舞,反而珊珊毫不畏惧地跟着我们一起跳起舞来。 跳着舞的她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也只有在这时候她才会笑出来。中心的人都知道只有音乐能引起她的注意,所以总是用音乐来哄她吃饭睡觉。音乐一停,她又回到自己安静的世界,坐在角落抱起自己的娃娃,好像人间的事根本与她无关。 我们陪老人小孩聊天,画画,吃东西后,接着和他们一起把准备好的剪纸贴在墙上。 他们似乎很高兴墙壁贴满了美丽的剪纸,甚至还要求贴更多,结果被中心的人训斥了一番。被骂的他们心情丝毫不受影响,依然笑嘻嘻地玩闹着。 我们在那里逗留到傍晚便离开了。老人小孩站在门前和我们告别。阿俊也在里面,脸上看不出悲喜。待我们上车,他走到车门前,我把车窗拉下。 “我们还会见面吗?”他突然问。我突然感到有点难受,不敢答应于是微笑着叫他回去。他后退几步,回到屋檐下,依旧没有表情。 如果离别是一根刺,我想阿俊早已被刺得千疮百孔,可是他没办法明白为什么会那么心痛。他无法记得相聚,无法记得每一次的天伦之乐,但他却记得每一次的分离。他永远只记得被遗弃。我以为遗忘是好事,但如果被遗忘的只有好事,我还会想要遗忘吗? 车开了。我才突然想起,忘了和阿俊好好说一声再见。我转回头,没看到他。太阳西下,他和其他人已经埋没在阴暗里。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1938年1月,赵元任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安排下,带着家人避难昆明,住城郊东路。“没有电,晚上点煤油灯,为了节省油有时干脆不点灯。那段时间,元任把许多歌都编成四部合唱,来思和小中唱正调(女高音),新那唱女低音,元任是唯一男的当然唱男低音,如兰只好唱‘男高音’了,因此谱写‘男高音’时特别注意适合如兰唱。尽管家里没有钢琴了,然而天一黑,还可以听到没有伴奏的赵家合唱队的歌声。” 《赵元任年谱》记录在二战初期,赵元任和4位女儿如兰、新那、来思、小中自得其乐的气氛。《赵元任年谱》以赵元任日记、书信、《赵元任早年自传》、杨步伟《杂记赵家》等资料编辑而成。按年代次序,讲学术历程、文化活动和人格魅力。书由二女儿赵新那和夫婿黄培云所编,其他3位女儿从旁协助。 赵元任一生,世人羡慕。既有超凡脱俗天分,又能在纷乱世界寻得安逸。赵家歌声此起彼落,女儿童年乐符跳跃,长大回忆方知缤纷多彩,也是需要努力经营的。 的确是称职父亲。年纪轻轻名满天下,有时因为工作和太太杨步伟外出,把女儿托交别人,但是大部分日子,天伦之乐不缺。他为女儿写歌,任何一位生日都是家中大事,女儿快乐,他跟着开心。他赤子之心不变,带她们放风筝、看月蚀及日蚀、开车到处旅行、灌录唱片。即使长大后一样不舍她们,教她们开车,大学毕业时忙着替她们拍照。女儿婚后有孩子,他又认真地和孙子一起玩乐。一般学人年谱只涉学术活动,《赵元任年谱》多走一步,也突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此书出版超过20年,疫情期间无事,我通过淘宝购得。女儿对父亲的回忆,让我低回再三。“现在年岁愈高,愈觉人间最难得的是亲情和友情,其他皆为浮云过眼,不足挂怀。”《余英时谈话录》结尾这一句话,提醒我不少事。《赵元任年谱》触及友情的篇幅不少。至于亲情,若编者不是赵家人,没有亲身体验,恐怕也只能轻巧带过。 教书、研究、调查工作从不马虎,日子忙碌。书中提音乐,赵如兰惊讶赵元任时间安排。“也许他早上刮胡子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作曲吧?”有时间写歌,自然有时间照顾家庭。赵新那补充一故事,1929年她得肺炎,没有消炎药,找了膏药来敷。膏药烫,弄得她不舒服。赵元任教她背九九乘法表,让她忘记敷药过程。另外又给她照相,陪她说话。“这一切记忆犹新,父亲对我的爱护永远在我心中。”赵新那说。 母亲杨步伟当然也重要。书中所引部分资料在《杂记赵家》已出现过,但是从女儿角度,则另有特色。1944年赵元任帮忙杨步伟编著《中国食谱》,负责撰写炒鸡蛋一节。这道佳肴要用6个蛋,但是6和7之间,却让赵元任纠结:“当两个鸡蛋碰撞时,由于只有一个蛋撞碎,因此需要取第7个蛋用来打碎第6个蛋。如果,这也是很可能发生的事,第7个蛋先被敲碎而不是第6个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第7个蛋而把第6个蛋放回去。另一个办法就是先不确认蛋的顺序,而是把第5个蛋以后被敲碎的那个蛋定义为第6个蛋。”杨步伟认为错用幽默感,决定不让他参与编写,只允许他专注修改文字。1945年他帮杨步伟翻译《一个女人的自传》时,同样技痒难耐。他喜欢猫,在翻译纽海文时期一段,杨步伟发现“猫的篇幅太多,很生气,说如果不改她就不再写了。”家里为撰写和翻译事争吵不断,女儿说这是“生活的情趣”。 起居做事有规律 赵元任爱散步,杨步伟也一样,晚年两人到海边看日落,杨步伟去世前,腿经常发痛,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起到海边,杨步伟“坐在车里等候,元任散步回来再接她一同回家。”杨步伟早一年离开,赵元任虽不提伤感,内心寂寞尽显无遗。太太过世后,起居做事一样有规律,经常一分钟不差。偶尔出些新花样,深更半夜出去吃宵夜或坐车兜风。虽然健忘,却是熟悉的形象标签:“父亲平常总是笑眯眯的。” 1935年3月25日至27日,赵元任带如兰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赵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江上撑船歌〉。赵如兰唱赵元任作曲,陶行知作词的几首儿歌,其中〈儿童节歌〉有“儿童园里无老翁,老翁个个是儿童”一句 。守护童真是境界,想当称职父亲,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3年前
“今天,我受了革命的教育,我再也不怕那座历史上的‘大山’……我明确了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政治上他是没有什么进步性的。1930年做北大文学院长以后,更积极地参加巩固加强匪帮的行动,成为反动政权的忠实走狗……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来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 文章在1950年9月22日香港《大公报》发表,撰文者为胡思杜,题目是〈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路透社香港电文标明“胡思杜宣布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台湾和美国报章都转载新闻。寄居纽约的胡适把英文剪报贴在日记上,并留批注:“儿子思杜留在北平,昨天忽然变成了新闻人物。此当是共产党已得知我发表长文的消息的反攻。” 长文指〈史达林策略下的中国〉,胡适8月底用英文写成,《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10月刊登。 倒戈的岂止是儿子?胡适入室弟子罗尔纲在胡思杜小时辅导他读书,既然胡思杜可以和父亲划清敌我界线,做为学生,他更应该如此。“20年前,我是胡思杜的老师,今天胡思杜是我的老师了。”罗尔纲说胡思杜的文章让他豁然开朗。 人性被扭曲了,“忠实走狗”成了形容词,傅斯年担心胡适难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950年9月29日的《中央日报》。他说胡思杜“因失学之故,养成不读书的习惯,对于求学一事无任何兴趣,连续两个大学,均未毕业,并于适之先生回国后染上吃喝之习惯,遂于1948年夏随父亲的朋友回国。”又说胡思杜少年多病,学业虽然不成,但天性醇厚。这是“别人代他为文,我们也不必责备他了。” 是的,不必责备他。胡思杜文章发表前,曾写信向母亲江冬秀问安,信中致意父亲,希望他“少见客,多注重身体”,又说“书都还存在北大,安好无恙”。胡适坚信儿子身不由己。 著作中看不到天伦之乐 胡适和江冬秀生有3个孩子,依次为祖望、素斐、思杜。 祖望为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曾任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为人四平八稳。素斐则在5岁因病夭折。思杜最令胡适头疼。在美国念不成书的胡思杜回国后,因为胡适关系,不少单位希望聘他入职,其中山东大学历史系最为积极,但是胡适以“思杜学业未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婉拒。胡适最后安排他在北平图书馆工作,希望他利用藏书增长见识。 1948年12月,胡适和家人在蒋介石安排下飞往南京,但是胡思杜不愿离开,他说没有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的。” 胡适的老师杜威1919年5月到中国演讲,胡适陪伴在侧。杜威太太在一封家书中提胡适,说他是一个对家事三不管的男人。江冬秀生祖望,胡适不在场。江冬秀生素斐,胡适将预产期搞错。她说“他是不会让家事或任何其他事务去妨碍他的事业的。” 胡适是朋友们心目中的好人,是不是称职的父亲则见仁见智。周质平在〈胡适与赵元任〉中比较二人家庭生活时,说胡适著作中看不到天伦之乐,但是赵元任却经常替孩子写歌,为他们弹琴,乐在其中。 1957年3月24日,胡适在日记中说7年来收到胡思杜第一封信,是平邮,50日才到,“信是写给妈妈的,信凡4页,末后说,爸爸那边,已另有信去了,但那封信至今没有收到。”胡思杜后来因为胡适关系被定为右派被批斗多次,不堪折磨,1957年9月21日上吊自杀。1958年5月,胡适回台演讲,从泛亚社香港电文中得知胡思杜于“去年8月自缢身死”,胡适怀疑是假新闻。1958年5月12日,他致信学生苏雪林提此事:“我不信此谣言。”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这是杜甫五律〈宿江边阁〉中最后两句。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当时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飘泊羁旅,辗转忧思,难以入睡,起坐眺望,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漂泊美国的胡适不只一次写这两句抒怀。  1962年2月24日胡适去世时,胡祖望由美国赶回台湾奔丧,江冬秀要他传达胡适死讯给胡思杜,胡祖望硬着头皮说,从大陆去美国的朋友告诉他,弟弟早已去世。江冬秀听后当即晕倒。《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篇初稿》记胡适遗嘱,他把财产遗留给妻子,若妻子比他早走,则留给祖望和思杜。遗嘱立于1957年6月4日,他完成溃疡大手术后。他从来没和妻子提所听消息,也始终没有更改遗嘱。
3年前
我起来的时候,总是看到有一间房间依旧亮着灯。在那门底的缝隙中,光洒了出来,照亮了门前部分的白色地板。我心里却叹了一声,她又开着灯过了一夜。 平日,她都待在那间房间里,就连生活起居也在那房间度过。行动不便及常年患病,也让她的生活圈仅限于那房间。一眼看进她的房间,一张床,两个柜子,一张特殊椅子,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放在柜子上。她的世界,她的生活,她的一切,都困在那房间里。 我常听到她的房间传出子女送给她的收音机。有时,我还看见她手里握着子女送给她的手机。半夜,她的房间总是会发出物品敲击的声音。白日,她常常说有小孩在房间里对她笑,还有离世的亲友一直叫她来找他们。我的父母常常告诉她那都是假的,不要想太多。 农历新年对她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她只会在这段日子里离开房间,在客厅等待子女拜年。她最喜欢和子女团聚,就算口齿已不伶俐,也会用客家话跟子女聊天,希望得到子女的嘘寒问暖。尽管只有一句,也已足够。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下一次见面又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今年的农历新年又会怎样呢?还是和去年一样,一通几分钟的视讯又过完一年?我没有宏伟的新年愿望。我,作为她的孙子,只希望婆婆能和她的子女团聚庆佳节。她只能盼望着。能回家就返家团圆吧!我们都承载了父母人生中的记忆,我们也拥有让父母享有天伦之乐的能力。有家人陪伴的新年,才是满载回忆的好年。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