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好心人

大雨初晴,夕陽竄出厚厚雲層,將公路染上一層橘黃。載了女友前去用晚餐,路上興致勃勃地說著是日種種,車程平平無奇。 生活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跳出某些驚喜或驚嚇,就如我在出發前不偏不倚地碾過一顆不知名果子那般,我還從望後鏡瞥見那顆不知名的果實裂了開來。 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車速因車流漸增而慢了下來,收費站前的車龍,全是等著付費的過客。車閘乖乖守著規矩,收到錢後逐個放行。在挨近收費站的大道上,忽然傳來陣陣聲響,這陣聲響規律得讓人心驚,我抬頭看向了路面,路面並沒有減速帶,心裡不禁大呼:這回真的出事了! 駛出收費車閘,急忙在一邊的休息站停下檢查,只聽見後輪傳來急促的洩氣聲,彎下腰一看,一塊不知道是什麼的鐵塊嵌進了右後輪胎內,更急迫的是,輪胎正以驚人的速度漏氣,好在發現早,要是繼續行駛,危險性會翻出好幾倍來。 我們兩人意識到事態緊急,打開了訊號燈,再從後車廂翻出各種工具與後備車胎,從前都是看他人更換,這回是要靠自己才能渡過難關了。 翻出車輪螺母扳手、千斤頂,器具一樣不差,可在第一關就犯了難。無論我怎麼試,衣服被汗水浸溼,就是擰不開螺帽,一度以為自己擰錯方向,把螺帽鎖死,無奈致電,在車子呼嘯的路上向父親確認,知道自己無誤後,又回到開始扁塌的輪胎前,開始另一輪的抗戰。 曾有一段時間,我堅持每日舉啞鈴,不能和專業相比,但總算是小有成果,但在擰螺帽面前卻絲毫不見功,聽著一輛輛駛過的汽車,看著逐漸低垂的夜色,不斷洩氣的車胎,心思逐漸焦慮了起來。腦海裡不斷找尋其他可能性,只覺得頭熱熱的,絲毫沒察覺走來的兩道身影。 路上好心人來相助 恍惚間,兩個馬來大哥前來,遞上這年代少見的溫情,興許是在遠方見我這個新手嘗試許久不果,才前來援助。我並不知曉他們,不過看樣子應該是專業的送貨員。他們見器具都在,搞半天卻弄不出動靜,於是驅前來問,我也只得老實說是擰不開螺母陷入的窘境,這不說還好,其中一個體型偏瘦的大哥,將腳輕輕一踏,螺母竟然鬆動了,心中的驚喜不小心從嘴裡露了出來,發出“哇”的一聲,我掙扎許久的難處,竟然在他腳下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果然在路上討生活的人,有關車的疑難雜症,對他們來說就像吃飯呼吸那般輕易。 擰開螺母后,另一個馬來大哥讓我轉動千斤頂,把車子撐起,好將漏風輪胎卸下,把後備輪胎給換上,我笨手笨腳地將車子撐起,對方見到空間被騰出,幫我換上應急輪,我們都納悶刺破輪胎的罪魁禍首為何物,老江湖的他也說不上來,只得感嘆倒霉,因為才換上新輪胎沒多久,就碰上了這樣的事,心底就是有多少波浪,只得以花錢消災來安撫自己內心的洶湧。 幾聲道謝後,我和女友開始收拾用具,兩個abang的身影早已消失,我只想在臨行前想再找到他們,好好道謝,可最終只尋得一人,另一人則聽聞已開車離去。 我開著車踏上歸程,終於有了空檔細細回想事情始末。自認倒霉之餘,卻又幸運得不得了,印證了禍福相依的道理,倒霉中遇到了最好的人事物,真不可思議。我常和學生說,馬來同胞的友善,今日這件事更能作實我的說法是對的,要不是有他們,我還不得對著螺母掙扎到猴年馬月? 有時候最有溫度的故事往往來自於市井鄉民間,那種最為純粹的善意,助人不求回報的心態,也使我暗暗下了決心,下回若見到需要幫助的對象,自己也得像他們那般,不計回報的伸出善意的援手。
6月前
(新加坡14日訊)見快速公路出車禍,熱心司機停車查看,豈料遭車撞枉死,死者妻指丈夫經常會停車幫忙那些遇到交通事故的人。 《新明日報》早前報道,這起意外事故發生在7月28日凌晨2時許,地點是實裡達快速公路(SLE)往武吉知馬快速公路(BKE),倫多道(Lentor Avenue)出口處前的路段。 當時該路段先發生一起轎車與摩托車相撞的車禍,跟著一名路過的男司機好心下車幫忙,豈料卻遭尾隨而來的轎車撞上,魂斷公路。 這名好心男司機是35歲的薩布里,是石化煉油公司的技工。他的妻子(31歲)告訴《新明日報》,丈夫經常都會停下車子,去幫忙遇到交通事故的人。 “所以那晚,我也以為就是普通的夜晚。我知道他只是想幫忙別人。” 妻子也指出,她目前還在調適當中,周圍的人都很照顧她,也一直查看她和兒子的情況。 “我過去很依賴丈夫,他是我的支柱。至今,我有時醒來,還會想著他會回來我們身邊。” 薩布里的妹妹泰蒂(34歲,補習老師)受訪時也說,薩布里是一位受人尊重又樂於助人的人,外向的他喜愛騎車探險和登山活動等。“他的離開對身邊家人和朋友都造成很大影響。” 家人發貼文尋目擊者 泰蒂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指事故已經過了一個半月,他們被調查人員告知,在快速公路的相機和車子的行車記錄器,並未捕捉到薩布里出事故的整個經過。 “家人因此希望通過發文,讓當時有目睹到事發經過或是行車記錄器拍下經過的人,可以告知當局或聯繫他們,希望能通過此方式協助調查,也能為這不幸的事故劃上句點。” 事發當晚 與表兄弟同慶生 泰蒂說,哥哥在事發前幾天剛過生日。而事發當晚,哥哥才和同天生日的表兄弟一起慶祝,他們每年都一起慶祝,不料當晚就發生意外。 薩布里的妻子也說,自事發那天起,如今每天還是感到心痛,可是她不得不為兒子而堅強,現在她是兒子的支柱,也是他的家。
7月前
10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新加坡20日訊)31歲婦女丟失錢包,身上僅剩8新元(約28令吉),網上發帖找錢包後,數名善心人士捐款1300新元(約4571令吉),助她度過難關。  遺失錢包的婦女阮海燕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指出,她於本月16日晚上7時許帶著1歲半的女兒和保姆到白沙中3街的一家拉麵館用餐後,在返家途中丟失錢包。 她透露,隔天早上準備外出工作,她才發現丟失了錢包,於是慌忙回到餐館,餐館職員也協助調閱電眼,畫面清楚顯示她離開時,手中還握著錢包。 “我不清楚什麼時候丟了錢包,可能是放在嬰兒車上丟了,或是在哄寶寶時,讓寶寶握著才弄丟。” 阮海燕說,錢包內有大約650新元(約2285令吉)現金,還有兩條金鍊、提款卡和信箱鑰匙等。 “丟了錢包後,我只剩下約8新元,於是打印了5張傳單貼在事發地點附近,並在朋友建議下上網發貼文,希望能有好心人歸還錢包。我朋友也借了100新元(約350令吉)給我應急。” 發佈消息後,阮海燕收到很多人發短信慰問,還有4名陌生人分別轉了1000新元(約3500令吉)、200新元(約700令吉)及以及50新元(約175令吉)給她。 “我最初只想找回錢包,沒想到有人會捐款。” 她說,捐1000新元的好心人要求保密身份,說明只是希望協助她度過難關,因此沒有留名,拒絕任何回報。“我來自越南,目前是永久居民,新加坡人的善意讓我格外感動。” 男子:不求回報 盼能助她 有善心人士受訪指,自己出於善意捐款200新元。 記者通過阮海燕聯繫上其中一名善心人士謝先生(50歲),他在受訪時指出,他是在看到貼文後,就用paylah的方式轉了200新元。 “我並不認識當事人,也沒有抱著要求回報的心態,只是看到她還有一個女兒需要撫養,於是就捐錢。” 他透露,期間他也沒有擔心會遭到欺騙,只希望事主能儘快找回錢包並解決問題。 保姆託保管 盼尋回金鍊 阮海燕透露,她發帖除了希望找回錢包,更希望能尋獲保姆的金項鍊。 “這是保姆在新加坡花了約200新元買的第一條金項鍊,她因為戴了後會敏感,所以就一直交給我來保管,由於項鍊對她有特別的意義,所以我希望能找回來。” 她說,她請保姆照顧女兒,她才能出外工作賺錢養家。 2100令吉房租丟失 好心房東不催租 600新元(約2100令吉)房租還沒交就丟失,好心房東不催租。 阮海燕指出,她本身在一家西餐廳任職二廚,月薪不多,她原本在1月10日就需要繳交房租,但房東因為見到她經濟困難,於是就讓她延遲交租。 “我也沒敢動用這筆錢,一直放在錢包內,但沒想到會遺失。” 她說,她需要等到下個月5日才能領到薪水,所幸獲得善心人士幫忙,才讓她暫時解決經濟困難。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新加坡22日訊)暖心!腳踏車騎士夜騎時,弄丟了裝有紙鈔的塑料袋,結果被好心人撿到,把54新元歸還給他。 這名失而復得的幸運兒是林國華(61歲,輔導員),他日前參加華僑銀行“騎車樂”腳踏車大會(OCBC Cycle)500公里的虛擬腳踏車比賽,須在一個月內以4次騎行完成賽事。 5月15日晚上,他進行第二次騎行,當天的目標是騎行150公里。當晚7時45分,他從後港住家出發到實裡達航空園一帶,在完成120公里後,他決定買杯飲料補充體力。 他跟《新明日報》說:“當時已是凌晨1點,我來到實裡達西兵營路的一座裕廊集團工業樓,準備從自動售貨機買飲料時,發現隨身攜帶裝鈔票的小塑料袋不見了。” 他指,塑料袋裡裝有現金和寫有妻女的聯繫電話,這些現金是他準備來購買飲料或零食的,而妻女的聯繫則是以防他遇到意外或緊急醫療情況時,有人可立即通知他的家人。 他隨後繞回先前曾停下休息的地點,但找不到塑料袋,最後只能自嘆倒霉,並繼續完成剩下的路程後回家。 沒想到隔天早上9時許,一名陌生男子聯繫他的妻子,指在實裡達西兵營路一帶拾獲他遺失的塑料袋,並稱想把東西歸還。 “我們通過WhatsApp聊了一會兒後,由於我當天有事,無法親自取回現金,對方竟說要親自送過來,但我不想麻煩他,就問他可否通過電子轉賬方式將錢轉回給我,他馬上匯款給我了。” 巧合!騎士與好心人同名。 林國華將這起暖心經歷分享至臉書群組SG PCN Cyclist,讚許對方拾遺不昧。 另外,他也透露,他與好心男不僅同為腳踏車愛好者,就連英文名也一樣,十分巧合。 “我們都叫Joseph,實在太巧了,感覺很有緣分,我還因此交到了一個新朋友。過兩個星期我打算與他見面一起吃早餐,親自道謝。”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