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妈姐
大马娱乐
曾获金视奖最佳导演 大马“祺导”过世享寿65
曾在2017年以《法内情》荣夺金视奖最佳导演的“祺导”陈其汉惊传过世,享寿积闰六十有五,在加影的静安追思苑(7号房)治丧,并会于23日下午2时出殡。
1月前
大马娱乐
VIP文
李永球 | 太平的阿婶间(下)
虽然吵到他们无法睡眠,但大家具有同理心,不会责怪之。盖因至亲远在中国,多年没见面,又无法回去送终,即使动物面对死亡都会哀号,何况是人呢? 新加坡李国梁着《广东妈姐》书中有分析当年妈姐南来的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前,顺德已经是广东主要的蚕丝产区……1887年,顺德缫丝厂有42家……1922年左右,顺德的135家机器缫丝厂占全广东的八成,几乎全顺德人民都从事丝业相关的行业,缫丝工二十万人……机器缫丝厂吸引力大批年轻女工……上个世纪初,一个女工每年工作250天左右,就可以挣到200元以上……缫丝女工有这么一笔丰厚的收入,在农村的经济地位跟着提高。她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挑战传统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婆媳关系、大家庭关系等,出现了独立性强的‘自梳女’与‘唔落家’等现象。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中国丝的品质缺乏统一的规格,无法跟上欧美生产自动化的步伐,于是,美国转向日本购买生丝。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丝价从1923年每担2,240元滑落至1930年代650元……在1934至1938年短短五年中,有19万以上的中国南方妇女来到新马……” 这些顺德或其他县女子来到马来亚多数当女佣,大部分是不嫁的自梳女。太平的阿婶多数来自东莞,都给有钱的人家当女佣,一部分是峇峇娘惹家庭。峇峇家庭很多是福建人,阿婶很快就学会了福建话,不过带有广府音腔。 北马一些被他们带大的峇峇孩子,讲话受到阿婶影响,也会有些广府腔调。有一小部分年轻阿婶被老头家收为妾,一些与峇峇阿舍(少爷)发生性关系而怀孕。其中一位生产后,娘惹老板留下婴儿,送一笔大钱让她到别处去。 太平马结巷的阿婶们,多数没结婚,梳起发髻不嫁,少数有结婚,大约二十多个,只有四五个常住在这里,她们之间偶尔也会 [vip_content_start] 吵架或打架。 她们与唐山亲人经常书信来往,当收到书信获悉家里亲人离世了,即嚎啕大哭,会哭整个晚上,同屋檐下及邻居都十分同情,虽然吵到他们无法睡眠,但大家具有同理心,不会责怪之。盖因至亲远在中国,多年没见面,又无法回去送终,即使动物面对死亡都会哀号,何况是人呢? 太平妈姐皆身着白衣黑裤,少数穿浅蓝色衣。她们生活俭省,不舍得吃好的,没工作时常在垃圾堆里捡取食物来吃,存下的钱都寄往中国乡下给亲人。 她们多数住在雇主家,有些远至怡保工作,一年几次如新年、清明节等回到此处。新年期间,就以红纸包裹两角钱给房东孩子以及邻居孩子们。清明节就在户外遥祭家乡祖先至亲或孤魂野鬼,甚至到义冢或骨灰龛去祭祀已故的姊妹们。 当工作了数年就回家乡探亲,行李很多,以多个麻袋包装,雇了罗哩坐到槟城,再乘船到香港再转入中国广东,行程大约一个月左右,在家乡住了几个月,又再回来这里工作。 一大部分阿婶在晚年回去中国定居不再回来马来西亚,一部分获得雇主善待住在雇主家一辈子直到老死,一些把“老本”寄存在雇主或房东处,嘱托在其百年后,为其收敛安葬。在太平亡故的妈姐,有一个埋葬在广东义山,其他火化后骨灰安奉在暹樾(泰佛寺)。 晚年后,一些身体虚弱,没人请去工作,就干一些散工,如采大叶婆卖或在丧礼出殡中抬灯彩、挽幛、囝婿亭(四个人抬动)等等。他们年老力衰,抬得很辛苦,亭子东歪西倒,真的令人担忧她们承受不了。 妈姐的时代已过去,她们在我国辛勤劳作,认真忠诚地付出了一生青春,虽然只是普通女佣,但作出的贡献必须给予肯定。 相关文章:李永球 | 太平的阿婶间(上)
3月前
VIP文
VIP文
李永球 | 太平的阿婶间(上)
其实有一部分阿婶们深懂此术,凡有人生病魂不附体,就进行叫惊,把其三魂七魄给叫回来归附主体。这属于民间习俗,信不信则由你。 上世纪在马来西亚当家庭女佣的“妈姐”,多数来自广东的东莞与顺德等县,操广府话,民间尊称她们为“阿婶”(a sam)。 福建等籍贯的人也吸收这个词汇,而且读音沿用广府话的a sam。阿婶甚至成为女佣的代名词,福建话如“请一个阿婶来工作”、“叫我帮他做东西,像我是伊的阿婶(以为我是他的女佣)”等。 全马各大地方均有广东妈姐,太平也不例外。太平的“阿婶间”(阿婶聚居房)主要有两处,一在马结巷28号、另一在戏院街。 今日访问了马结巷的二房东后裔莫福志(1955年生),谈谈昔年妈姐的生活情况。 莫福志的祖父莫继全来自广东东莞石水口村,祖母赖隐。祖父在家乡时擅长手艺,南来后制作冰淇淋的木棒售卖,祖母则是摘采“大叶婆”(也叫肉叶)售卖 。 昔年还没塑料袋时(在出现塑料袋的初期,大叶婆依然畅销,直到八十年代底才日渐式微),大叶婆是食物的主要包装物,通常外层再裹上报纸,再以咸草绑成一个圆结,供手拎取。 大叶婆一般用于包裹糕粿、炒面(粿条)等食物,也用于包装未煮熟的豆干、豆芽、面条、粿条、鱼丸、鱼饼、烧肉、叉烧、鱼、虾、猪肉、羊肉等。 莫福志小时候曾经摘大叶婆给祖母售卖,那时候大叶婆生意很好,甚至连峇眼色海也来抢购。大叶婆以片计算。大张的20片售卖两角钱,中张70片三角钱,小张100片三角钱。 由于住家就在菜市场附近,所以生意极好,愈做愈大,最后成为批发者,幸亏有妈姐等人们采了卖给祖母,祖母转手再卖给商贩们。 除了售卖大叶婆,其祖母更是擅长“叫惊”祭白虎等传统广府民间习俗,名闻遐迩,远至 [vip_content_start] 怡保也有人驱车来载她过去怡保叫惊。其实有一部分阿婶们深懂此术,凡有人生病魂不附体,就进行叫惊,把其三魂七魄给叫回来归附主体。这属于民间习俗,信不信则由你。 父亲莫镜波生于1926年,三岁时从广东南来,长大后成为猪肉贩,售卖猪肉及烧肉等。母亲何秀玲,夫妻共育有三男五女。 他们一家就租下马结巷门牌28号为住所,楼上前房空间很大,租给了妈姐们,后房其父母亲住,他们兄弟姊妹也住在一起,后来三兄弟才到楼下大厅睡,以两张长凳,上面铺上约十片的九寸板,三兄弟就睡在板上。 马结巷分几段,这处只有三间住家,乃传统的老式店屋住家,左边26号是一家做娘惹粿的福建人林亚龙,右边30号是一家名叫陈国珍的福建人居住。因为太平盛行福建话,又因邻居都是福建人,所以莫福志会讲流利的福建话。 这里的房子都属于已故头家黄务美局绅的产业,由其孙收租,最后才转手卖给了别人。当年的租金便宜,一个月20多元,他们转租出一间房给阿婶们,一年才收每个阿婶十多元。 众多妈姐里,只有一位名叫陈葵顺的妈姐在其家亡故,最后由其长辈代为办理后事,葬于太平广东义山。 基本上阿婶们都不住在这里,多数住在雇主家,这里只是存放行李(一个箱子)。一年回来最少两次,新年及清明节回来,先会嘱托房东太太赖隐帮忙准备祭品,以便在清明节祭祀他们已逝的妈姐姊妹们,也回来探望住在此处的姊妹们叙旧聊天。
3月前
VIP文
古城大小事
庙堂之旅 | 当年妈姐斋姑安身所 玛琳观音堂不外传
玛琳观音堂是一间近百年历史的佛堂,当年,这里是许多妈姐或斋姑的栖身之处,既是佛堂,也是安身之地,更有不少斋姑终其一身都没有离开过这里,在这里百年归老。
2年前
古城大小事
大北马
曾经历两次病危 大马最后一个 “妈姐”袁杜娣嘱勿设灵
相信是我国最后一个“妈姐”的袁杜娣(107岁),昨日傍晚病逝,她因年老多病,曾经历两次病危,也嘱咐老人院院长勿为她设灵堂,身后事低调就好。
3年前
大北马
即时国内
人称我国最后一个“妈姐” 袁杜娣因病往生
在菩提馨园老人院居住,人称我国最后一个“妈姐”的袁杜娣,今日傍晚6时15分因病往生,据说享年107岁。
3年前
即时国内
百格新闻
笑丧举殡 槟城最后一位自梳女龚柳侨
槟城最后一位妈姐龚柳侨今天举殡,享年97岁。 ...
7年前
百格新闻
更多妈姐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