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嫉妒

2天前
互聯網在科技時代下神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應用。許多社媒使用者選擇在線上匿名,肆無忌憚地在社媒上發表言論。或許有人會說,“我只是開個玩笑”、“我只是發表我的看法”、“反正都沒人知道我是誰”……但是,這或已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網絡暴力現象日漸嚴重,言語攻擊、人身侮辱、誹謗造謠等行為,讓在網暴下產生的心理疾病及焦慮人數,日益增加。 網暴問題就像海底世界,到底有多寬廣及多深遠,沒人知曉。校園裡沒被曝光的網暴事件,給校園內外都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對此,專家呼籲網民應該注意言辭,發表前須三思,避免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本報《學海》覺民中學學記,透過身邊的101名同學或好友進行問卷調查,對象是17至20歲的青少年。問卷結果顯示,86.1%的答卷者是網暴的旁觀者,12.9%答卷者曾是網暴的受害者,而有1%的答卷者曾在有網暴成分的事件上留言或轉發。此外,高達72.3%答卷者的朋友曾遭受網暴。 約80%答卷者認為網暴問題應被重視,約1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不健康的行為,而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目前很普遍的事。其餘2%答卷者對網暴問題感覺模糊。 90%認為網暴因報復欲引起 詢及網暴的起因,認為網暴是因報復欲及嫉妒心所引起的約90%;認為施暴者想借網絡發洩不滿的有75.2%;認為施暴者想“刷存在感”的有58.4 %;認為網暴是因為施暴者存粹對受害者感到不滿的近50%。 從調研結果瞭解到,近乎所有答卷者認為網暴會加劇受害者的焦慮情緒,甚而影響學業、失去信心、導致受害者患上憂鬱症、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有5%答卷者認為網暴對受害者沒有影響。此外,約35%答卷者認為施暴者也有可能是曾經的受害者。 80%答卷者認為網暴受害者應告知長輩,若施暴者的行徑越發過分就該報警。同時,約7%答卷者認為受害者不該對施暴者做出任何回應,其餘答卷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包括社會應重視網暴惡舉、不應以暴制暴、施暴者應得到法律的懲罰、受害者應留下施暴者的惡行證據,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遭受網暴應向父母傾訴 萬奴哈婭蒂老師指出,網絡暴力是一種通過網絡來攻擊對方的暴力行為。她認為,網暴涉及了網絡惡霸,所以在網暴事件裡有施暴者及受害者,而網絡惡霸不易被認出,因他們能以匿名的身分在虛擬世界裡展開攻擊。 她說,網暴與實體霸凌不一樣,它發生在無邊無際的網絡世界,所以受害者無法保護自己來避開這方面的欺凌。而且,網暴也沒一定的時間限制。網絡霸凌是有攻擊性的,如在網絡上信息他人、撥打電話、以不雅詞語給受害者留言或發送郵件。 她還說,網暴行為還包括有意地發佈色情內容,而且通常在受害者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造成受害者心理壓力,致使受害者在家裡易發怒,甚至導致受害者產生羞恥感,及自我傷害的念頭。 她告訴受害者,當遭受網暴時不要慌張,學生可向父母傾訴或找朋友幫忙。父母也應該多關心孩子,並瞭解他們的處境。同時,校方該讓學生知道善用科技的好處,以避免學生濫用科技,造成網暴行為。 蔡月蕊:網上發言須將心比心 蔡月蕊老師認為,網暴是一種通過網絡平臺辱罵他人的行為,只要某個言論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生活及感受,持續性的攻擊令受害者產生焦慮,就被歸納為網暴。她強調,網暴是一種不可存在的行為,因為它將對一個人造成嚴重的傷害。 她說,網暴會發生是因為施暴者認為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一樣,所以言辭攻擊對方,利用霸凌的方式讓自己宣洩情緒。她續說,網暴會導致受害者的家人間接感到不安及憤怒,然後捲入漩渦。受害者遇上網暴行為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將導致無法專心學習。 父母應教導正確宣洩方式 此外,她表示,網暴會令受害者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時刻戰戰兢兢地與他人相處。當他對自己失去信心時就會感到沮喪,然後封閉自己,進而影響自己在各方面的發揮。因此,她建議受害者要適當地發聲,並向身邊的人訴說,不得藏在心中。 她勸請學生在網上發言時要將心比心且勿無風起浪,必須謹記說話要負責的原則。她認為家庭很重要,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教導孩子正確的宣洩方式,以免孩子在外種下禍根。她還補充,政府該推廣如何正確運用網絡的方法,受害者可向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舉報。 謝忠悅:恐導致個人三觀不正 學生謝忠悅認為,網暴的定義是公開侮辱或針對一個人。她表示,網暴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很多時候網暴的形成是因為施暴者在學習和工作上感到壓力,或遇到挫折且無法發洩,因此在網絡上通過針對一些人事物來發洩自己的壓力。 她還說,對於施暴者或是受害者來說,網暴都會影響前程,甚至會導致個人的三觀不正。 她認為,受害者還有可能因此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上的疾病。她說,如果身邊的人被網暴,她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持他們,並給予安慰和鼓勵,不讓他們因網絡上的一些“攻擊”和虛假信息而感到傷心。 王子益:重則導致萌自殺念頭 學生王子益認為,網暴就是在網絡上肆意對一個人造謠誹謗、威脅等。他說,網暴問題應被重視。他認為,網暴的發生是因為有些人想在網絡上尋找存在感,或者嫉妒和報復與自己曾經有過節的人。 他續說,網暴會打擊受害者的心靈,輕則讓受害者失去信心;重則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殺的念頭。他表示,若身邊的人被網暴,他會給予陪伴,讓他們不感到害怕。 陳靜萱:做好自己最重要 學生陳靜萱認為,網暴就是利用言語“攻擊”他人或侵犯他人隱私權。她覺得,現在社會上頻繁發生網暴,足以讓一個人患上各種精神問題,如焦慮症、憂鬱症、抑鬱症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她說,如果身邊的人遭受網暴,她想告訴他們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最重要。 學記感想 胡伊善:網暴有逐漸被人忽視的趨勢,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件很平常的事,過些日子就會被遺忘。可是網暴對受害者的傷害是終生陰影,難以抹去。網暴問題應被重視、嚴格處置。這將是對受害者們最好的交代,也可避免施暴者越來越放肆。 林於嘉: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施暴,抑或通過網絡謾罵,事情的本質皆是惡。這種暴力不該繼續發展,反之大眾應合力遏止。無論是誰,大家都應將心比心,才能塑造一個更和諧的社會。 陳奕杏:網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造成深遠影響。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加劇了網絡環境的惡化。所以,應加強法律監管和平臺責任,教育公眾理性使用網絡,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 容詩琦:網暴在現今社會層出不窮,匿名發言助長了語言攻擊等行為,使受害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網暴問題應被大眾重視,相關部門也應提倡健康網絡文化,並呼籲社會監管與保護網絡空間的安全,以建立更加友善和尊重的網絡環境。 馬欣妍:網暴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網絡本應是方便交流、溝通及分享的一個平臺,不該被利用為欺凌他人或給予主觀評價的工具。所以,網絡使用者在發表任何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行。 負責人感想:數據支持提升可讀性 這則專題,是學記自動向我建議要做。他們組隊後給了我專題的架構,向我提議採訪對象等,很有組織性地完成了專題的採訪與報道。 我看到學記們不斷在進步。問卷調研透過數據支持他們的觀點,讓專題的可讀性更高,也更有說服力。   網暴受害者援助管道: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網站:https://www.mcmc.gov.my 電郵:cird@mcmc.gov.my 電話:03-8688 8000 相關報道: 【專題】教練:需資源增賽事提升水平 籃球也可成全民運動 【專題】一夜無夢代表睡得好?黃章元醫生揭開夢的迷思 【專題】開齋節是宗教節日 回曆元旦才是馬來新年 【專題】馬六甲特別之旅 訪保育中心與海龜相遇 【專題】美羅中華華中生參與環保計劃 水果殘渣變有機肥料 【專題】炭烤製作 有鹹有甜 咬一口 福州月餅 品鄉愁 【專題】新增10v10對戰更強大 打王者 別沉迷! 【專題】實踐管理並解決問題 傳奇學生社團 開發領導力 【專題】走過百年燻房見證魯乃橡膠業興衰 【專題】青年作者馬爾科姆6歲起寫作 揮發童心 書寫童書 【專題】飛航學院CEO:較細心專注 女性 也可衝上雲霄!
6月前
(新加坡9日訊)飾演“變裝皇后”,許瑞奇覺得自己的女生造型很漂亮,連周智慧也直言有點“嫉妒”。 新加坡電影《好孩子》預計在本月13日開拍,預計23天殺青,主要演員洪慧芳、許瑞奇、路斯明、周智慧和吳清樑,今早出席了該片的首場發佈會,恰巧昨天也是路斯明的生日,工作人員現場為他慶生。 “視帝”許瑞奇飾演的變裝皇后,必須做女生打扮,提及自己的女生裝扮時,他覺得很漂亮,更直言周智慧好像有點嫉妒。 得知自己要飾演“變裝皇后”,許瑞奇坦言擔心需要跳舞,因為自己的肢體語言不好,也不會跳舞。 “一開始穿高跟鞋也蠻辛苦的,需要不斷練習,做女生挺辛苦的。不過我覺得這個角色在新加坡很難遇到,所以就想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並笑稱:“這樣當演員就死而無憾了。” 許瑞奇也說,為了角色做了很多功課,尤其是在思維方面:“我上網看了很多影片、上課、也有去不同的地方接觸同性戀者,瞭解他們的思想、說話方式、身體語言等、上有關思維的課,這個過程雖然很累,但很有意義。” 第一次劇裡的伴侶是男生,許瑞奇也感覺很新鮮:“也希望能多瞭解同性戀者的世界,而且路斯明也很帥,肌肉也練得那麼大。” 對於許瑞奇扮演“變裝皇后”,和另一位“變裝皇后”李國煌,誰比較美時,導演王國燊笑言:“各有各的醜,其實不能比較,因為主要在於故事,而兩人外在的包裝是幫他們更容易進入角色。” 路斯明被許嚇到 影片中將飾演許瑞奇“女友”的臺灣演員路斯明認為,許瑞奇扮女裝後馬上變成另一個人。 他表示其實眼神對最重要,而許瑞奇讓他很放心:“這不是性別的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前天我在製作辦公室看到他走進來時,就被嚇到了也很安心,因為他已經進入角色。” 雖然飾演情侶,不過路斯明表示兩人沒有親密戲,反而是有很多感動的戲。 這也是路斯明第五次和導演王國燊合作,路斯明表示,新加坡算是他的第二個家。 洪慧芳挑戰失智患者 首次飾演失智症患者,洪慧芳表示蠻挑戰的。  “看了很多有關失智症患者的紀錄片,尺度真的要拿捏得很好,其實他們表面上跟常人一樣,只是思維‘跳來跳去’,有時記得有時不記得。他們的眼神也會一直在盤算、回憶他眼前這個人是誰,而不是空洞。”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他們說,我們不喜歡的人,其實是我們不喜歡的某個自己。這樣的說法,有點像是求人不如求己,量度別人先量度自己的“反提醒”。但我確實認為你不喜歡的人也許也有一些你沒有的東西,所以你才會不喜歡他。那也許隱藏一種暗中的嫉妒情愫。 人總會有失去方向的時候,陷入一種不懂自己要什麼的階段。但其實我們的感受都一直都在給我們指引,比如說羨慕與嫉妒。有點像陰陽鏡的伴隨著我們,反射我們的願望與慾望。 他們說,我們不喜歡的人,其實是我們不喜歡的某個自己。這樣的說法,有點像是求人不如求己,量度別人先量度自己的“反提醒”。但我確實認為你不喜歡的人也許也有一些你沒有的東西,所以你才會不喜歡他。那也許隱藏一種暗中的嫉妒情愫。 我們跟自己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關係。我們會害怕自己發現到“它”,或突然在別人身上看到“它”。然後會展現一種抵抗或防衛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正面的羨慕,或反面的嫉妒。所以嫉妒不是展現憎恨,而是彰顯一種潛埋的慾望。我們不敢正視說“我想要”的慾望。通常酸酸的來到嘴邊,這種慾望會被包裝成“Cheh,很厲害嗎?”或“我才不要”。 我發現自己看到誰生孩子了,都會有一種想恭喜但又生羨慕的微妙情愫。我確認我對人生還有生孩子的投射,像一把微弱的小火焰,還未撲滅。認真的想想,長大後的我們也真的很少去羨慕或嫉妒的了。套友人說的,是更自信了,也更清楚其實只要我們努力就能成真。 [nonvip_content_start] 砰一聲,突然閃到我了。我們小時候比較沒有信念和能力,所以比較多羨慕和嫉妒。因為沒有,就寄生於羨慕或嫉妒這種“意淫”他人的心態裡。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也可能沒有的。例如:羨慕同學可以參加出國的畢業旅行、羨慕人家可以讀私立學院、羨慕別人找到男朋友可以拍拖了等等。欠缺的條件基本上也不是自己努力也就可以解決的。父母負擔不起要體諒,是還沒有遇到好的男生要怎樣?所以羨慕他人,總是帶著一些不在我們掌控中的無能為力。就像“生孩子”。我更同理到自己了,上天送的禮物也不是去申請就有的。 最近滿城去看演唱會,你若聽到誰說羨慕某某去看演唱會。就可以告訴他,其實只要給錢買票就可以看了,不必羨慕。除非有錢都也買不到,就羨慕人家買到票!或羨慕那些不必付錢都有票的。 然而,我們絕對不要被羨慕或嫉妒他人這種“意淫”別人心態,阻擋了我們歸家織網的熱情。如果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就隨緣吧。若有天緣分來到了,臨池羨魚,歸家已經有蒸好的魚!緣分未到,臨池羨魚,歸家也是可以先咬蝦餅。
2年前
當我翻閱著校刊,眼瞳不自覺跟隨榮譽榜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轉動,我將手撫上心口,再也無法承認我不是在嫉妒。嫉、妒。這是個我從未想過會與自己連上關係的詞,而當我發覺自己丑陋又惡毒的面貌時,我比任何時候都感到孤獨和無助。 我還記得校內徵稿比賽領獎的那天。我得了高中組第三名。那天我走在回班的路上,因為時間有些晚了,四周空蕩蕩的沒什麼人,只能聽到隱約的笑鬧聲和風聲。那時,我笑不出來,也談不上有什麼情緒,只是一直茫然著,茫然著,我想。我是第三名。啊。我是第三名。 也許那時的茫然一直沒有消散。我心中有個疑問,而我從未為自己解答——是我過去的時光錯過了什麼,以至於我在原地踏步?抑或者是他們從來都那麼優秀,只是過去的我從未關注這些。我更不明白自己為何要去做對比。或許我在他們眼裡只是個叫不上名字的路人甲,而我就像跳樑小醜一般,將他們當作我的假想敵。如此可笑。 很久以前,我就開始習慣孤獨了。慢慢地,我開始享受孤獨。一直以來,我以為孤獨就是在他人成群結隊時一個人或不疾不徐,或步行匆匆的獨行。是在和朋友熟識後,隨著時間的溜走,慢慢地漸行漸遠,最終在路上偶遇時各自別開視線的默契。但我沒想到還有一種孤獨深入骨髓,凍得我渾身戰慄,幾欲無法呼吸。 好的壞的我都能接受 當我因自己不可竭止的嫉妒之心而憎惡自己時,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切身的孤獨。就像靈魂背叛了軀體,否認了自己的存在。而每當我嘗試將煩惱說出口,我都語無倫次。對上那一雙雙略顯疑惑的眼,破碎的話語在喉嚨裡打轉半天,最後都變成了一句“沒什麼”。確實沒什麼。只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有理解他人的能力,所以我也不敢去奢求他人的理解。只是我,又感到孤獨,僅此而已。 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我就一直有一種淺淺的感情淡漠。我一直不能理解他人對情感連接的過度需求,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的世界裡一定要有別人。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懂得真心待人。我將我小小的真心分成了幾塊,贈給了幾個人,給自己殘留了一些碎塊。可我送出去的真心就拿不回來了,而它必然也有悄悄消融的那一天——在我覺得他們不再那麼需要我的那一天。 一直以來,我與孤獨和平共處的秘訣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享受獨處的時間。那,假若我不承認自己呢?我覺得自己既脆弱又玻璃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還覺得自己人品敗壞。可這世界上除了我自己,又有誰可以全盤接受這個缺點滿身的我呢? 於是,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對她說,我原諒你了。我很高興,我能夠又再多瞭解你一些。往後的日子裡,我想更多地理解你,好的、壞的,我都能接受,所以不要害怕我會離開你。 我輕輕將她的害怕撫平,再用包容溫柔地裹住她的嫉妒之心。至今,我已能承認我的黑暗面的存在。因為如果我漠視她,她會藏匿在我心裡深處的某個角落默默哭泣。所以我捧起平和下來的嫉妒之心,讓孤獨不再將它視為敵人。最後,我帶著更加堅定的我自己,重新迴歸孤獨。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