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孙德俊

今天,我们站在AI时代的开端,所有既定的牌局将重新洗牌。不管是科技大厂、新创公司,还是普通用户如我们,都得迎接这个新的时代,拥抱这个改变,掌握“问能力”,在对的时代问对的问题,並且寻找到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答案。 因为互联网的大量数据,人工智能在近年来飞速的发展。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超大量的数据面前,我们又需要怎么样的搜索引擎呢? 搜索引擎发展历史 让我们退一步来看看过去这三十年以来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的发展。从1994年互联网商业化之后,过去30年的互联网发展,催生了今天我们生活中无法或缺的四大互联网元素: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尤其在一片茫茫网海之中,搜索引擎更是我们在数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1998年谷歌创立以前,如果你是年纪不小的读者的话,你一定用过以下的搜索引擎:Yahoo、Infoseek、AltaVista、Excite等等……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谷歌创立之后,凭藉着其超强的搜寻结果,迅速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也创建了搜寻引擎广告生意模式。经过市场的验证,谷歌几乎垄断了搜寻引擎这个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生意,也让谷歌崛起成为如今的科技巨头之一。 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谷歌也从来没有怠慢过,它一直努力增强其搜索引擎的功能,以期提供用户一个更好的搜索体验。 AI为搜索引擎市场带来新可行性 眼看谷歌可以继续收割这个市场的成果,但是科技界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ChatGPT之后,除了让许多领域产生变化之外,也对搜索引擎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首先,有份投资OpenAI的微软,就把ChatGPT的技术和其搜索引擎Bing整合,让用户享受一种新的搜索经验。用户不需要在一大堆的链接结果里寻找需要的答案,Bing或是后来的Copilot利用新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生成答案,并且附上相关链接,让用户更快速的完成搜寻工作。 除此之外,这也催生了许多新一代以人工智能、或是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搜索引擎,如Perplexity等,让搜索引擎这个已经“沉静”多年的市场,再度引起市场的关注。 根据这一年半以来的发展,以下是我的五项观察: 1,Bing/Copilot: 从Bing整合了ChatGPT的技术开始,微软急尽所能的希望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杀出搜索引擎的一条新大道。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我在这之前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微软的搜索引擎了,但这一年多来,我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开始使用微软的搜索引擎,并且享受到以答案是为主轴的搜索结果的好处。从Bing到后来的Copilot,微软希望新一代的搜索引擎朝向人工智能助理的方向前进。我觉得这是聪明的企业策略,因为这才能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服务,而不是继续和谷歌在搜索引擎这个市场上缠斗。当然,人工智能助理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业界玩家在未来是否会开发出除了广告和订阅服务以外的新型商业模式,我们还有待观察。 2,Perplexity: [vip_content_start] 到目前为止,除了科技大厂在AI时代问答式搜索引擎这一块大混战之外,新近崛起的搜索新创Perplexity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Perplexity的优势是因为它是新创公司,它没有既定的生意模式去限制他们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想象力,其问答式“搜索引擎”(https://www.perplexity.ai)的Pro付费版本版本更让用户在不同的大型语言模型之间,如GPT-4 和Claude 之间切换,可说非常方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erplexity其中一个主要投资人是亚马逊的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未来Perplexity会否和亚马逊的产品和数据有进一步的合作,都值得关注。 3,谷歌搜索: 虽然许多人对新时代的搜索引擎有很多新的想象,也有很多新的玩家加入战场,但是这一年多以来对谷歌的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再加上谷歌也卯足全力的大推它的大型语言模型和新服务Gemini,只要谷歌在产品的迭代上保持创新和品质,我认为这一波冲击对其“传统”的搜索引擎龙头的宝座影响不会太大。除此之外,谷歌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它的市场优势去开发更具创意的人工智能产品,为它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卡位战。 4,Meta AI: Meta 的优势是搜索引擎一直以来没有办法搜寻到的其社交媒体内容,如脸书和Instagram等,这是Meta的护城河。Meta在2024年4月推出Meta AI(https://www.meta.ai),以Meta 大型语言模型Meta Llama 3为基础的Meta AI,除了是Meta的人工智能助理服务之外,它也可让用户进行对Meta 旗下的社交媒体如脸书和Instagram 进行搜寻,这不止让Meta在开源大型语言模型这一块得到更大的关注之外,也可能顺势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社交媒体搜寻广告市场。 5,问能力: 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一个很会寻找答案的人。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提问题的能力显得这么重要(例如:你向ChatGPT提出的问题)。有时,“问能力”甚至比找答案的能力更加重要。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具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会更快的找到更好的答案——那是效率与效能结合的终极效果。 今天,我们站在AI时代的开端,所有既定的牌局将重新洗牌。不管是科技大厂、新创公司,还是普通用户如我们,都得迎接这个新的时代,拥抱这个改变,掌握“问能力”,在对的时代问对的问题,並且寻找到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答案。
7月前
话说回来,谷歌Gemini 这一系列的相关发布,其实还是有不少看点的。我个人觉得以下三项重要的发展是值得留意 谷歌在2024年2月为人工智能产品Gemini 做了几项重要宣布,包括推介Gemini 1.5(15日)、Bard 改名为Gemini(8日),以及发布开源模型Gemma(21日)。 Gemini 1.5 的推介主要是宣布最新版本,从1.0版本的三万两千个tokens 提高到1.5 Pro 版本的一百万个tokens,以让其模型可以处理更长或更大量的内容;这意味着1.5 Pro可以一次性处理大量信息——包括1小时的视频、11小时的音频、超过30,000行的代码,或是超过70万字的文本。 从数量上来看,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跃进,也让发布会对谷歌带来重大意义。毕竟,这一年多来,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都一直处于被“挨打”状态。谷歌急需要一个重要的革新,向世界证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并且提高整个公司的士气。 谷歌Gemini被Sora抢尽风头 可惜的是,谷歌对手OpenAI竟然“巧合”在谷歌宣布Gemini 1.5 的同一天,发布“文字创建视频”的新人工智能模型(Text-to-video model) Sora。由于Sora发布的视频叫人惊艳,造成媒体一窝蜂报道Sora,冷落了Gemini 的最新发布,这对谷歌来说,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情何以堪。 OpenAI 在Sora 的发布这么成功,其实也不是幸运,最重要的是它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虽然Sora 还没有公开让公众试用,但是它在其网页上节选了非常多不同类型的视频,让全世界对这个产品有了某个程度上的认识和期许。 另外的神来之笔是,OpenAI 执行长 Sam Altman 在 X/推特上公开𨘋请大众,如果想测试 Sora生成某些视频的话,可以在X/推特上和Altman 分享其prompts。Altman 会选出其中一些 prompts,然后通过Sora 生成视频,並在其X/推特上迅速地展示生成出来的视频。 这种“即时”的动作,让大众和媒体感受到Sora 的力量不仅仅是限于Sora 网页上的视频展示而已,效果几近已经公开让公众试用。从这个例子来看,只能说谷歌应该好好的和OpenAI学习如何为其人工智能服务做好营销。 Gemini 三大不可忽视亮点 话说回来,谷歌Gemini 这一系列的相关发布,其实还是有不少看点的。我个人觉得以下三项重要的发展是值得留意: [vip_content_start] 今天各大小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卡位战,像极了90年代互联网开始商业化时,微软面临许多新创公司如谷歌等的挑战。 20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谷歌(过去的微软)遇到了OpenAI(过去的谷歌)等AI新创公司。马克·吐温(Mark Twain)就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它总是惊人地相似。”(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如今,我们来看这一场人工智能科技大战,真的只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它绝对不会简单重复。
9月前
AI时代的视窗或是iPhone,会何时出现?又会是由新创公司还是科技大厂创造出来? 我在之前撰写的某一篇专栏文章里提到,AI时代的其中一个趋势是人工智能装置(AI Device)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为我们提供有如私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般的服务。 今天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或者工作上的重要助理,但是使用界面还是由不同的App驱动,我们还是要使用触屏,并且在不同App的使用界面上发出指令/按键去完成工作。 ChatGPT 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一问一答就知道答案(如果是对的)的时代。这样一个AI时代的开始,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可以拥有一个人工智能装置,通过声音下指令就可以完成工作的话,那会有多方便啊。 当然你可以说,之前的一些人工智能音箱,例如 Amazon Alexa 等,就已经有类似的使用经验了。但是不要忘记,如果拿这些音箱的智能化和由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LLM)驱动的ChatGPT 对比的话,效果就真的相差一大截了。 所以,这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必然会推动人工智能装置的发展,像之前Humane推出的 Ai Pin就是一例。而刚刚在2024年1月宣布的Rabbit R1,也引起了不少的注意。 Rabbit R1 把自己定位为“你的口袋伴侣” (Your Pocket Companion)。此人工智能装置大概是今天智能手机大小的一半,其操作系统叫Rabbit OS,它号称是一个通过自然语言就可以操作的个性化操作系统。你可以像和ChatGPT沟通一样问它问题,也可以叫它帮你完成任务。开发公司Rabbit Inc. 在Rabbit R1的推介视频里就展示了以下几样功能,例如:叫车、订购食物、整理行程、酒店订房、在Excel 上加上新栏目等。 Rabbit R1 的特点在于Rabbit Inc. 开发的Large Action Model (简称LAM),它会模拟用户在网站或App 的使用经验,从而帮助R1 的用户在语言指令下完成工作。 说真的,Rabbit R1的推介视频算是做得不错的,内容也有让人惊艳的地方(有很多“借鉴”苹果的痕迹),但是,它还是有很多“语焉不详”之处。到底Rabbit R1 是否真如视频里呈现的这么厉害,还是得等到它于2024年3月推出,让第一波用户使用了之后才能断定。 不管是Rabbit R1 还是Ai Pin,如果要成为主导AI时代的人工智能装置,就得带给我们我们一个划时代的体验和阶值。近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两次类似的产品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两个电腦工具是个人电脑(不管是视窗还是麦金塔)和智能手机(不管是iOS还是安卓)。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装置的话,一切还是初始阶段。AI时代的视窗或是iPhone,会何时出现?又会是由新创公司还是科技大厂创造出来?这些问题,不管是人,还是人工智能都没有办法回答。
11月前
2023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大家都说它是人工智能大爆发的元年 。回顾2023年,让人不禁想起1994年,因为那一年是互联网商业化的元年。3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今天来看2023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未来30年将会是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也因为2023年是重要的一年,我们更应该来检视科技圈在这一年内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对我来说,下列十件事情尤其重要: 1.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大爆发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推出ChatGPT 后,全世界陷入了人工智能工具的狂热派对,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的新创公司和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占据了科技媒体、乃至主流媒体的大量版面。 许多用户也因为这样的一种新工具而进入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我有一个高管朋友,有一天就实验式的用了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为他一场重要的演讲做PPT。他在演讲结束前向观众袒露,他的PPT是由此类工具生成的,全场观众无不哗然。 2. 大型语言模型成为AI主战场 ChatPGT 的背后就是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也称做LLM),也因为这样,许多美中的科技大厂、或是新创公司,都一窝蜂的要开发最新、最酷的LLM。历史总在重复,就像90年代,每家公司都要开发搜索引擎一样。但是,今天只有一个谷歌称霸天下。我认为,LLM应该也会重复同样的剧情。 3. 微软帝国反击战 微软在2023年非常风光,因为是OpenAI 最大的投资方,它把GPT 技术整合到它的许多产品之中,推出了一系列以人工智能为主轴的产品和服务,例如Copilot。微软也因为“父凭子贵”,股价在2023年11月创下历史新高,市场对其前景尤其看好。 4. 谷歌在低迷的气氛下“庆祝”25周年 谷歌创立于1998年,今年正是它的25周年。但是它并没有太多理由可以大事庆祝。这些年来一直以人工智能公司为定位的谷歌,在OpenAI 和微软不断地强攻之下,也急忙的推出了Bard 和Gemini,可惜的是,两次都因为视频的内容和剪接出现问题,而让人们质疑他们的相关技术是否真的可以达到视频里面所呈现的效能。其执行长Sundar Pichai 在宣传Gemini 的视频时难掩疲态。建议基本盘强硬的谷歌,清空脑袋,不要盲目受竞争擺布,2024年再重新出发! 5. Twitter在万众不期待下改名为X Twitter(推特)改名为X,到目前为止还是不受用户们欢迎。我倒是相信,Elon Musk 绝对不是为了改名而改名,它应该有一系列的计划,让推特转型成为下一代的杀手级应用。到底是不是谣传中的Super App 呢?我们等着瞧吧。 6. OpenAI宫斗 OpenAI 在11月那五天的宫斗大戏,堪称Tech Drama of the Year。我在另外一篇专栏文章《我看OpenAI反转再反转的一百小时》中详细的阐明了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需要重申的是,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其中一家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应该对此次开除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出一个清楚的交代。 7. 拼多多成为中国电商一哥 [vip_content_start] 拼多多终于在创立不到10年的时间 、于12月1日在市场价值上超越阿里巴巴和京东,成为中国电商老大。拼多多证明了商业是可能的艺术。没有永远的老大,只有不断地挑战、不断地精进,才是生存之道。当大家开始在谈AI 电商的同时,这些引领中国(甚至东南亚)电子商务的大厂,会如何演化、较劲,好戏在后头。 8. TikTok的印尼风暴 当TikTok Shop 开始席卷全球,成为电子商务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实力的同时,印尼政府9月的“封锁”宣布,对TikTok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当然,TikTok 也不是省油的灯,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大手笔了花了美金15亿注资印尼电商龙头Tokopedia,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策略,可谓是高招! 9. 微软和亚马逊云服务“飘入”大马 一直以来,亚洲云服务的重镇是新加坡、香港和日本。今年微软和亚马逊宣布在马来西亚设立云服务数据中心,这对马来西亚来说,绝对是基础建设领域上的一个里程碑。 10. Magnificent 7 主导大巿 “Magnificent 7”是指七家主导大市的的美国公司/股票,它们包括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Meta/脸书、英伟达和特斯拉。这七家公司的总市值接近12万亿美元,不难想象它们可以如何推动和主导美国股市的整体表现。由于生成人工智能让2023年成为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的开始,而这些科技大厂都在其产品和服务上有着相关的发展,这也导致了它们在未来3至5年内,仍然会在科技圈扮演着主导地位。 多年以后,再回过来头看2023年,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大爆发的元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啊——而我们何其有幸,在经历着这样一个重要的时代。  
12月前
1年前
在TikTok宣布对东南亚,尤其是印尼,进行如此庞大的投资三个月后,印尼政府的新条例绝对对TikTok接下来的东南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印尼政府在2023年9月27日宣布禁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这项即时生效的禁令,被视为是对短视频龙头TikTok的重大打击。 印尼政府宣称,采取这个措施的原因是: 在我们检视这件事情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印尼的电子商务发展。这些年来,印尼的电子商务市场由本土科技公司GoTo的Tokopedia、新加坡Sea的Shopee和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Lazada等公司主导。2022年印尼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接近520亿美元,其中5%的交易发生在TikTok此一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TikTok选择印尼,作为推出TikTok Shop的少数几个市场之一的原因;TikTok认为其在印尼的庞大用户群,有巨大的潜能可以转化为电子商务的收入来源。 由中国科技大厂字节跳动开发的TikTok,在东南亚拥有超过3.25亿月活用户(Monthly Active Users,简称MAU),一千五百万家公司使用该平台。TikTok在印尼则拥有1.25亿月活用户,几乎与欧洲的月活用户总数数字相当,只是落后于超过1.5亿月活用户的美国。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就能理解为何印尼市场对TikTok这么重要了。 因此,TikTok在2023年6月宣布,它将在未来几年内于东南亚投资数十亿美元,以推动其电子商务平台TikTok Shop的建设。在TikTok宣布对东南亚,尤其是印尼,进行如此庞大的投资三个月后,印尼政府的新条例绝对对TikTok接下来的东南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此一发展,我有以下四个想法: [vip_content_start] 电子商务发展了接近三十年,到今天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数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互联网怎么样发展下去,我只希望互联网精神继续贯彻,让我们继续拥有开放而美丽的天空。
1年前
1年前
东南亚各国在数码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一些在地化的差异,但是其发展轨迹还是大致相同的。以上的例子和数据虽然是属于泰国数码媒体和广告业界的发展,但是由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在数码方面的发展极为相近,我个人觉得两国都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023年的马来西亚国庆日我过得有点不一样,因为我受邀出席泰国数码广告协会(Digital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Thailand,简称DAAT)的DAAT Day 2023,并且在大会上发表演说。 DAAT Day 2023的主题是“营销智能的时代:当人类和人工智能紧密合作”(The Age of Marketing Intelligence: When Human & Al Work As One)。 DAAT Day虽然只有一天,但是节目内容丰富。其中,大会开幕的主题演讲之一就是泰国业界一起努力和参与的泰国数码媒体和广告2023报告。 该报告非常详细,涉及泰国数码媒体和广告发展的关键数据。以下是我在现场看到的一些重点整理: [vip_content_start] 我在DAAT Day的前一天也和一个在泰国数码业界有超过15年经验的业界老手吃饭,他也和我分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经验。这个朋友现在从事零售业,他的产品是和美容有关的食品,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线上。他告诉我说现在他超过50%的线上收入来自TikTok Shop,而且他有一天突然发现,在TikTok里面,他有超过两千个TikTokers的联盟营销伙伴,在购买他的产品的当儿,也拍摄使用该产品的短视频,为他推销产品,並赚取平台发给的佣金。值得留意的是,TikTok提供了一个简易好用联盟营销功能,TikTokers在其短视频内,可以轻松加入我朋友的TikTok Shop里的相关产品链接,把商家如他、TikTokers和顾客无缝连接在一起。这个案例也在在地证明了以上报告分享的重点的真确性。 东南亚各国在数码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一些在地化的差异,但是其发展轨迹还是大致相同的。以上的例子和数据虽然是属于泰国数码媒体和广告业界的发展,但是由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在数码方面的发展极为相近,我个人觉得两国都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年前
从科技趋势到人生箴言,凯文・凯利是一本让人读不完的精彩之书。如果你今天因为读到这篇文章才认识他,不要紧,那已经是一个好的Beginning了。 2023年上半年的科技新闻几乎被人工智能、ChatGPT、OpenAI、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推特和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等所霸占。结果,我竟然没有注意到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五月的时候出版了新书《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 Wisdom I Wish I’d Known Earlier》。 凯文・凯利当然没有像山姆・奥特曼或是伊隆・马斯克这些科技圈创业家大咖这样广为人知,但是,曾经是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编辑的凯利,在科技新闻圈也算是大咖。 凯文・凯利目前仍是《连线》杂志的资深伙伴。《连线》于1993年创立,他是共同创立人之一,并在首七年担任其执行编辑。凯利也是Cool Tools网站的创始人,该网站20年来每天都在审查不同类型的工具。凯利出版了不少书籍,于2016年出版了《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他通过该书分享了他对未来科技的趋势观察,深受业界关注,並且也进入当时《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单。 凯利在《The Inevitable》里提出了十二个科技趋势观察。经过七年之后,再配合当下的发展来检视这12个趋势,只能说一句“佩服”: [vip_content_start] 聊了这么多关于凯利的前一本书,让我们看看他的新书《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 Wisdom I Wish I’d Known Earlier》。这本新书是一本小书,收录了凯利450个人生箴言,全书文字不多,但是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人生的智慧,我在这里节录了以下五个例子: 从科技趋势到人生箴言,凯文・凯利是一本让人读不完的精彩之书。如果你今天因为读到这篇文章才认识他,不要紧,那已经是一个好的Beginning了。
1年前
今天的AI,就像电影里的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向我们冲撞过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排除杂音、厘清观念,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质,发挥人的特性;让AI去做AI擅长做的事,我们去做人类擅长做的事。 最近因为出版新书《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需要出席新书分享会和媒体的访问。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在AI(即将)‘横行’的时代,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如何与AI共处,应该怎么样不被AI取代?” 很明显的,大家都非常焦虑。大家的焦虑从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开始,再加上媒体广泛报道说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了工作,结果造成不少人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ChatGPT令自由撰稿人失业? 我先分享一个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亲身经历。 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营销科技公司。作为新创公司,我们不定时需要发布新产品或新服务相关的新闻稿。一般上我们都会聘请自由撰稿人为我们撰写这一类以商业为导向的新闻稿。 自由撰稿人一般上会对我们进行采访和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写出初稿,之后再经过至少三轮的修正和编辑,最后才会定稿,这整个过程一般上需要花上至少两个星期。 最近我们又需要发布一篇新闻稿了。结果我们对ChatGPT进行了测试,输入了详尽的Prompt,5秒钟之后,一篇似模似样的新闻稿就产生了。负责新闻稿的同事花了一个小时,做出局部的修正和编辑,一篇可以发布的新闻稿就完成了。 对于一家新创公司来说,除了省下自由撰稿人的聘请费用之外,也达到了完成事情的高度效率。但是,对于另一方的自由撰稿人来说呢,那简直就是噩梦吧!? 难道说,就因为这样,自由撰稿人就会完全失去工作的机会了吗? 我并不这样认为。 专业写手无法被取代 [vip_content_start] 我只能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自由撰稿人,你昨天就已经被ChatGPT取代了。如果你很专业,你很厉害,可以写非常深入的文章,我认为市场还是需要你的。以之前的新闻稿作为例子,商业上的新闻稿一般上都非常格式化,所以利用AI工具如ChatGPT很快就可以生成尽如人意的作品。但是如果需要写一篇具有一定水准和深度的文章的话,我们还是需要聘请专业写手去完成这项工作的。 学习与AI共处 各展所长 基于以上例子,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如何与AI共处,让AI去做它(目前)最擅长做的事,我们作为人,去做人擅长做的事。 要如何与AI共处呢?以下我举两个例子: 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 以上的两个例子,让我想起了电影/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里的一句话:“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Life finds a way.)。今天的AI,就像电影里的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向我们冲撞过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排除杂音、厘清观念,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质,发挥人的特性;让AI去做AI擅长做的事,我们去做人类擅长做的事。 从蒸汽机到电力的发明,到工业革命,到IT浪潮,到互联网的商业化、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类一直持续地演化和进步,因为,“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
1年前
我相信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会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更多的选择。 因为出版新书《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我在星洲日报和大众书局联办的第十七届海外华文书市举行了一场新书发布会。在分享会上,主持人Emily黃佩玲问我为何相信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会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我非常喜欢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身处在数码时代,我们应该以超脱科技的视野去看待科技,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找到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方式/方法。 我相信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会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更多的选择。 就举阅读这件事情来说吧。 电子阅读器为阅读爱好者解决难题 如今的书展可以办得这么大、这么多人参观,就是因为有不少人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人都会买书。久而久之就会面临一个难题,家里的书櫉装不下这么多书。最快可以解决这个方法的,就是展延或扩大书橱的空间,让书橱可以存放更多的书籍。但是很快的,书櫉又满了,怎么办呢? 而且,喜欢读书的人,出游或旅行的时候都喜欢带着一些书。要带几本书呢?这些书会否导致行李太重,然后需要额外付费呢?这是出游时携带(几本)实体书的挑战。 所以,顺应这种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器(E-reader)就诞生了。近些年来,最受欢迎的电子阅读器就有亚马逊的Kindle,或是在中文圈蛮受欢迎的读墨Readmoo等。 电子阅读器和手机不同,它没有蓝光,如果用户看它的荧幕过久的话,眼睛也不会像在使用手机太久之后感受到疲累。 而且,这年头有老花眼的年纪已经越来越早了,电子阅读器让你可以调节字型的大小,从此没有某些书本字型印得太小的烦恼了。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购买很多你想读的书本,它们不占据你的书櫉,又让你出游时很方便。 当然,如果你不想在手机以外还得携带多一个电子产品的话,你也可以在你的智能手机上安装Kindle或是读墨的App,问题只是阅读手机久了眼睛还是会被蓝光弄得很累。 为何继续购买实体书? 这些年来,我也用了几代的Amazon Kindle电子阅读器了。但是,我还是继续购买实体书,原因是什么呢? [vip_content_start] 因为我发现阅读电子书的时候,没有带给我阅读实体书时所能帶给我的一种“完成的感觉”(A sense of completion)。 想象一下:你刚买了一本250页的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慢慢读到第250页,读完后把书轻轻合上,那就是一种“完成的感觉”。 所以,我现在还泅游在实体书和电子书之间。当外国出了一本我非常想在最短时间内读到的一本书的话,我会通过电子阅读器购买,并且开始阅读。当我读完该电子书的时候,它的实体书可能还没有在本地的书局出现呢。 当然,一些时候我也想买下某一本实体书,拥有和阅读它,并且享受前述的那一种完成的感觉。 科技和人文结合,创建更美好世界 这就是我所谓的科技和人文的结合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上拥有更多选择的其中一个例子。 苹果创办人史蒂芬 · 乔布斯,曾经讲过以下这一段话来阐述苹果的DNA:”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 — 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the humanities, that yields us the results that make our heart sing.”(2011年3月2日) 我觉得这一段话是神来之笔,点出了我们活在这个数码时代里应有的生存之道:“只有科技的世界,并不精彩;唯有让科技和人文紧密结合,才能演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我坚信——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会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个世界演奏精彩的乐章吧。
2年前
人有惰性,喜欢安于现状,因此才有人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说法。如何攀越“自己”这座高墙,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勇敢地走出舒适圈。不要问“是谁搬走了我的乳酪”,要紧的是接受乳酪不在原地的现状,离开自己的小房子,跑进名叫数码的迷宫,重新寻找自己想要的乳酪……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正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甚至消失无踪。 新的笔记型电脑,已经没有了CD/DVD光碟机。10岁以下的孩子,恐怕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打字机、收音机、VCR录影机,也没见过电话亭,不晓得电话卡是干什么用的了。再过10年,也许我们的后代只能去博物馆看煤气炉、录像机、电话机等家庭用品长什么样子。 学日语的人都知道《大家的日语》这本全球通用的教材出了第二版,新旧版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及句型的增减。新版删除了电话卡、卡式录音带、文书处理机等词汇,增加了互联网、电子辞典等词语,以应付时代的需求和转变。 [nonvip_content_start] 不管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我们都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凉飕飕的数码世界。无论哪个年龄层的人都必须学习掌握数据,跟人工智能和各种应用程式建立新关系。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瞬息万变的科技撇在后头呢?IT达人孙德俊在他的新书《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掌握时代的脉动,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得更自在。 我们确实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四处都是高墙,包括我们自己。人有惰性,喜欢安于现状,因此才有人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说法。如何攀越“自己”这座高墙,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勇敢地走出舒适圈。不要问“是谁搬走了我的乳酪”,要紧的是接受乳酪不在原地的现状,离开自己的小房子,跑进名叫数码的迷宫,重新寻找自己想要的乳酪。 作者提出下一个10年的生存之道是掌握3个力:学习力、创造力和联结力。AI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习新科技,拥抱创新精神,让科技、人文与个体相互联结,无中生有,以创造更多的可能。 特别认同作者的3个建议:把脉将来,掌握下一个风口;立足大马,放眼东南亚;善于利用网络,提高生活素质。通过互联网学一门手艺、报读兴趣班、写诗填词、制作短片……都是创建美好生活的门路。 这些年大家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变化,生活形态也起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企业为求自救而转向数码化,加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就连洒脱多年的翻译工作者也受到冲击,我有一些同行开始兴起转换跑道的念头。 当然,对小市民来说,数码化并不是坏事,谁也逃不出AI的掌心。各种繁文缛节交由AI处理,可以免却许多不必要的步骤,也没什么不好。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就让自己改变,善用科技智慧,接受数码化社会带来的便利,换个活法就是了,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2年前
  这几个月来,因为疫情的影响,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打工族,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应该就是“数码转型”了。   全世界都在说,企业得赶快数码转型,再不转,就不行了。但是,说归说,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转”呢?   要知道怎样“转”,得先知道最根本的问题:到底“数码转型”是什么?   当然, “ 数码转型” 翻译自英文“ D i g i t a l Transformation”;在中国,它叫数字转型;在台湾,它叫数位转型。因为马来西亚媒体向来把digital叫成“数码”,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称它为“数码转型”。   “数码转型”此一词在业界、网路或学术上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定义。但是,我最喜欢、也是最让人容易理解的一个定义是:“数码转型”就是通过利用最新、最快的数码技术,为企业的营运解决问题,并以“为顾客带来更高的价值”,作为终极目标。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经营一家面包工厂,为许多超市和零售据点提供面包和蛋糕,遇到了封国封城这种情况,你要如何经营下去?并且让顾客在没有办法通过零售据点买到你产品的情况下,还可以跟你下单?   数码转型就是如何利用数码和科技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可以是你生意经营上的问题,也可以是顾客面对的问题,而最终的目的是——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数码转型呢?我认为有3个重点:团队、技术和数据。第一个重点是团队,也就是人(People)。   你的团队要了解什么是数码转型,并且知道数码转型可以如何帮助公司的营运、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升级。这个团队要有正确的思维,并且秉持信念,决心把这件事情做好。   数码转型绝对不能只是由上而下,而应该是贯穿整个公司的血液和命脉。   要永远记住:没有对的人,就没有办法做对的事。   所以, 数码转型不应该只是公司的一项计划(project),它应该是公司文化和信仰的一部分。 以顾客为始 也以顾客为终   第二个重点是技术(Technology)。很多人以为在工作上使用IT,就是数码转型;这是错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最新、最快的技术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公司的会计师使用电脑完成工作,那只是IT的应用。你应该思考:如何把公司的营运搬到云端,让你的会计师不管身处何地,不管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成工作。   我就听说过,MCO期间,有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部门无法营运,为什么呢?因为整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就存储在办公室里某台安装了视窗(Windows)的桌上型电脑。   第三个重点是数据(Data)。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数据驱动的公司。   任何企业的营运都牵涉到非常多数据,例如顾客线上和线下的消费数据、他们浏览你的网站的拜访数据、在你公司mobile app的注册数据、你的忠诚计划(loyalty programme)注册的许多顾客数据……如何把这些数据连接在一起,对所有顾客有一个360度的认知,并且为顾客提供全方位以数据为导向的服务,绝对是企业在未来致胜的关键。   数码转型的真义,究其实就是推出“以顾客为始,也 以顾客为终”的产品和服务。   团队、技术和数据是数码转型的关键,3把钥匙,缺一不可。有了它们,你就可以打开数码转型的大门。   希望企业主在疫情之后,可以再次展翅高飞,进行一 次华丽的转身,转型成功。 营销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孙德俊《数码时代》新书发布会 日期:6月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7时至7时45分 地點:第一展览厅主舞台
2年前
TikTok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让字节跳动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推出国际化互联网产品的互联网公司。Lemon8的推出,是字节跳动下一个重要的赌注,也是它另一场重要的”国际考试“。 正当TikTok执行长周受资接受美国国会委员会五个小时的“盘问”,并且引起全球媒体和互联网使用者的关注的同时,字节跳动开始在世界各地强推另一个面向国际的新社交媒体应用程序Lemon8。 Lemon8的界面非常像小红书,此款新App很明显是字节跳动在观察到行吟信息科技开发的小红书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中文圈大受欢迎之后,以“中国复制中国”的策略推出的一个全新互联网产品。唯一不同的是,此产品就像TikTok一样,是面向国际的互联网产品,所以字节跳动也以跨语言和跨文化的TikTok打法,开始在世界各地強推Lemon8。 我和业界的一些朋友提起这个新的App,他们的反应几乎都是一致的:“天哪,又多一个平台来了,好累啊!” 我的立场向来是一致的,平台comes and goes。最重要的是受众在哪里,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你就得在那里。在这个全渠道的世界里,很抱歉,你没有得选择。 针对Lemon8的推出,以下是四个关注重点: 1. 为什么字节跳动会推出一款可能与TikTok竞争的新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字节跳动的DNA实际上是一个应用程序(App)开发工厂。字节跳动自成立以来推出了许多App,并通过大量的用户测试和数据分析,来决定押注在特定垂直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App上,比如今日头条、抖音和TikTok,都是这样打出一番天下的。如前述,Lemon8是字节跳动在观察到另一款在中国深受欢迎的App小红书后推出的“国际版本”。小红书是一个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平台,月活跃用户高达2.6亿。因为小红书在中国相当成功,字节跳动认为类似的模式(照片+短视频+部落格书写)可能也会在国际舞台上行得通,因此依照了小红书的外观和模式开发並推出了Lemon8这个新App。 2. Lemon8有超越其他社交媒体App的潜力吗? [vip_content_start] Lemon8才刚刚推出,现在评论它是否可以超越其他社交媒体App还为时过早。然而,只要看看字节跳动在过去几年来如何把TikTok打造成一款风靡全球的现象级互联网产品,就知道Lemon8的无限潜力了。不要忘记字节跳动拥有许多可以帮助Lemon8发展的优势,这包括字节跳动独特的推荐引擎(Recommendation Engine)技术、TikTok跨平台的助推效应、TikTok 成为国际品牌的经验,以及字节跳动的庞大资源,如广告预算等。 3. 内容创作者应该进场吗? 因为Lemon8是新推出的App,内容创作者如果在这个时候进场的话,某一个程度上都会享受到一些流量红利。“早耕耘,早收获”——向来是新平台的早期红利。当然,当Lemon8逐步壮大之后,这个短期红利就会慢慢消失,因此,内容创作者还是得做好内容,建立具有持续性的IP。 4. 营销人员应该何时开始在Lemon8下广告? 虽然小红书开始在马来西亚等国家受到一些关注,但它仍然偏向华语使用社群。在此情况下,Lemon8实际上可以填补小红书没有办法进入的非中文市场。如果小红书类型的内容能像在中国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那么Lemon8就有可能会成为字节跳动的下一个热门产品。短期内,品牌方的营销人员只需要观察Lemon8的增长率,然后在受众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试温,下一些广告来测试结果。 TikTok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让字节跳动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推出国际化互联网产品的互联网公司。Lemon8的推出,是字节跳动下一个重要的赌注,也是它另一场重要的“国际考试”。
2年前
已经很多年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太大的惊喜;大家都在用它,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也是因为办公室软件应用的兼容性。这一次,通过OpenAI技术的导入,微软让Office软件又”sexy“了,並且再度飞了起来! 微软在2023年3月16日推介了Copilot;Copilot是一个人工智能虚拟助手,旨在帮助Microsoft 365的用户创建Office文档。 在我们谈Copilot之前,先回顾一下微软近期在产品品牌上的整合。微软在2022年10月对其Microsoft Office品牌进行重大更改。Microsoft Office被重新命名为“Microsoft 365”。虽然Word 、 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等Office应用程序仍然会存在,但微软现在已将这些应用程序称为Microsoft 365的一部分,而不是传统上我们熟悉了三十多年的Microsoft Office了。 Copilot就像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和相关服务的副驾驶一样,它由人工智能驱动,並可以帮助用户生成文档、PowerPoint演示文稿、电子邮件等。 当然,毫无意外的,Copilot背后的技术是由OpenAI的GPT-4提供支援。Copilot将内建于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之中,它就像一个虚拟助理一样,以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出现在Microsoft 365的应用程序侧边栏中,並允许其用户调用它以在文档中生成文本,或者是基于Word文档的内容创建PowerPoint文档,甚至帮助用户使用Excel生成相关的数据图表。 让我们用以下的使用场景来了解Copilot怎么样颠覆我们的工作环境——你服务的公司即将推出新产品,你就用Microsoft 365的Copilot完成了以下的各项工作: 你提供了新产品的资料和功能给Copilot,它帮你撰写新产品推介礼的新闻稿,然后在Word里生成新闻稿的草稿文档。 [vip_content_start] 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草稿或初稿,还是需要你的审核、编辑或调整,才能成为最后的定案,呈交公司管理层或是同事。 以上的工作情况,即将很快在我们眼前发生和落实。它也会为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情况带来“破坏性创新”的改变: 话说回来,微软把以上提到的功能命名为Copilot,我觉得是神来之笔。既然叫做Copilot,它其实是一个“副驾驶”,真正主导一切的还是你/用户,还是“人”。微软也很聪明地在推介礼上强调,这个副驾驶有时也可能会犯错,作为用户的我们还是得为我们的文档做最后的“护航”。 已经很多年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太大的惊喜;大家都在用它,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也是因为办公室软件应用的兼容性。这一次,通过OpenAI技术的导入,微软让Office软件又”sexy”了,並且再度飞了起来!
2年前
Meta 蓝勾勾,多少用户会上钩?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是个关键门槛,不只是Meta,甚至是推特和Snap 等,都希望这会是社交媒体的新机会。 2022年年尾,伊隆.马斯克入主推特之后的其中一个大动作,就是重新推出认证付费服务Twitter Blue,当时推特用户之一的著名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就嗆声说,基于原则问题,他不能接受此付费服务的安排。 当然,这只是Twitter Blue 重新推出之前的“花边新闻”,Twitter Blue 新版本最后还是正式推出了。除了蓝勾勾认证之外,订户也可以享有许多功能,例如推特用户们都等了很久的修改推文功能。 Twitter Blue 的推出,掀开了社交媒体付费服务的新时代。传统上,社交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现在,付费服务将成为社交媒体的新收入来源。 这也“启发”了社交媒体龙头老大Meta。 Meta CEO 扎克伯格于2023年2月20日宣布即将为旗下产品脸书和Instagram推出一个命名为“Meta Verified”的付费服务。该服务主要是针对网红、内容创作者或是商家,他们只需要订阅该服务就能获取验证徽章,并享有主动式帐户保护、直享帐户支援、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等服务。 Meta Verified的网络版月费为11.99美元,手机版iOS或安卓则是14.99美元。此服务将在澳洲和纽西兰率先推出,随后会在更多国家推出。 这项新推出的付费服务会对Meta和大众带来什么影响呢? 先来看看这项服务除了让付费用户获取验证徽章外,它还会为他们提供些什么价值: 1. 主动式帐户保护: 社交媒体账户被骇客入侵向来是不少用户的烦恼。如果订阅付费服务之后,用户可以通过Meta主动的帐户监控服务来获得防止冒名顶替的保护,这不啻是那些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商业活动的用户的福音。 2.直享帐户支援: 这些年来,有不少朋友都向我询问是否有办法让他们得到Meta的直接账户支援;这些朋友都说通过和Meta客服聊天机器人的沟通,没有办法可以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可见“直享帐户支援”此一服务是极度具有市场价值的。 3. 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 多年来,有许多社媒用户都经历过以下的经验,有时帖文的能见度和触及率可以去得很高,但有时也可以跌得很低。当然,这也牵涉到社交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一种心理拉扯博奕。Meta Verified 开宗明义,可以帮助付费用户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很明显的,Meta 在算法上将会让付费用户享受到付费的”红利”,在算法上给付费用户“优势”。 美国银行研究单位指出,Meta Verified服务将为Meta于2024年吸引到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并为Meta 带来17亿美元的收入。 针对此一发展,我有以下三个想法: 1. 元宇宙式微,Meta应该专注核心业务: 扎克伯格一年多前为元宇宙敲锣打鼓,但是投资者却认为元宇宙的成形还需要一段时间。Meta的营收有98.2%来自广告,在业务上可以说非常不多元化。扎克伯格 /Meta 其实一早就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更具有策略性的布局——如何深耕社交媒体的核心业务,并且利用日活用户超过20亿人的优势,开发新的收入来源才是Meta短期内的当务之急。 [vip_content_start] 2. Meta 的产品开发: Meta 这些年来的产品开发,都相当保守,不管是短视频的崛起,还是现在认证付费服务的推出,Meta 都处于一种copycat的状态。Meta拥有日活用户超过20亿人,其实在产品开发上应该更具有前瞻性和创造力,引领用户迈向社交媒体的新时代。 3. 社交媒体多元化发展: 社交媒体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广告,经过了接近20年的发展,它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当然,广告还是支撑整个社交媒体的最大收入来源,但是,它将会有更多元的发展,认证付费服务只是一个开始,社交商务、NFT、虚拟空间、Super App……种种新的可能性,都会出现,但是需要经过用户和时间的考验。 Meta 蓝勾勾,多少用户会上钩?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是个关键门槛,不只是Meta,甚至是推特和Snap 等,都希望这会是社交媒体的新机会。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