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孫燕姿

23小時前
2天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新加坡18日訊)獅城天后孫燕姿出席兒子“納小子”的小學畢業典禮,校園直接變成追星現場,不少出席典禮的家長把握機會與她合照,並大讚孫燕姿私下親和力十足,完全沒有明星包袱。 《新明日報》報道,剛於兩個月前被網民捕獲在兒子校園當義工的孫燕姿,私下果然是一名接地氣的媽媽。 有網民於15日參加孩子畢業典禮時,驚喜看到孫燕姿與老公納迪姆,也一樣來見證12歲兒子“納小子”從小學畢業要升初中。 當天,孫燕姿穿著卡其色的連身裙,頭髮微亂,沒有刻意做造型,顯得低調又親切,許多家長紛紛請求合影,她也幾乎來者不拒,笑容滿面地與在場的媽媽們一起拍合照。 其中一名為“Yoyo”的網民以“女明星很快就要出來營業了!”為題,開心分享兩人的對話,“我有祝她演唱會順利,她說謝謝!我說也祝你兒子考好!她說對對對!好開心的一天。” 兩人的對話及合影,引來其他粉絲羨慕不已。不少粉絲大讚孫燕真的沒有偶像包袱,穿著隨意,也沒怎麼打扮還是願意和粉絲合影,十分親民。 孫燕姿自結婚生子後,作品銳減,以家庭為重,好不容易最近終於官宣將在明年展開“就在日落以後”巡演,讓粉絲沸騰。 看到孫燕姿參加孩子畢業典禮的消息,有網民笑稱“孩子畢業了,可以回來做女明星了”,也有人追問納小子的成績如何,但有其他媽媽粉絲代為表示:“(小六離校考試)20日才會出成績,後面還要填志願”,孫燕姿應該還沒有那麼快放下心來。
5月前
7月前
(新加坡3日訊)小學離校考試(PSLE)終於結束,為照顧考試的兒子而停辦巡演的孫燕姿嘆:反覺得自己在考試。 《新明日報》報道,孫燕姿的兒子今年也考PSLE,她暫停舉辦巡演,並表示等到10月之後就可以恢復“營業”。 同時,她早前還在線上與粉絲交流時發出求助:“孩子考試怎麼辦?有誰可以告訴我!”最後更感嘆:“我覺得是媽媽在考試,當媽媽好難哦!” 童星林道銳坦言:“這一年壓力蠻大的。” 林道銳前天剛考完PSLE。他接受訪問時透露一考完試卷,媽媽就帶他去吃心心念唸的和牛慶祝,現在的他感覺特別輕鬆。 提到這一年備考的經驗,林道銳坦言有蠻大的壓力。為了確保數學可以考到好成績,他還特別要求媽媽給自己安排多一點補習,“我有跟爸爸媽媽承諾會考好成績。父母其實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反而是我給自己壓力。有壓力時我會睡覺放鬆。幾個科目中,我最有信心的是數學;最擔心的是科學。” 林道銳的媽媽劉韋廷說,現在的孩子讀書確實不容易,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她也覺得心靈成長比成績來得重要。“怎麼說也是孩子自己的前途,所以就讓他努力去考取成績吧。為了不想給他那麼大的壓力,我們今年也沒有讓他接那麼多戲,只接了《小娘惹之翡翠山》。” 劉韋廷也大讚兒子其實是個很自律的孩子,在玩之前都會把該做的事情先做好,平時成績也不錯,所以不需要她過於操心。 楊志龍:讓孩子補習 也允盡情玩樂 楊志龍的小兒子今年也考PSLE,他表示孩子一考完試就非常開心。不過,他們這一年其實也沒有做太多額外的準備,只是接近考試時,兒子希望能加強科學,所以請補習老師補課。 “其實小兒子的成績不會讓我太操心。我只是要求他成績及格、成績比我好就可以了。我覺得要先看自己,才給孩子一個標準,我當年PSLE的成績……就剛好及格啦。” 楊志龍說:“童年只有一次,所以我讓他自己發揮,瞭解自己喜歡做什麼,再去栽培他。當然也不能完全不讀書,因為學習也很重要。” 楊志龍覺得小兒子在藝術方面挺有天分的,“像是打鼓、彈鋼琴,他很快就能上手,他對節奏感、音準等會比較敏感,所以我覺得他比較適合搞藝術。”
7月前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那些年,只要一覺醒來聽到收音機流瀉出來的聲音,我便知道那天跟平常不一樣,是大人無需工作的日子;可能因為傳統節慶(可能是端午中秋冬至什麼的),也可能只是因為雨天水限無法割膠。那時家裡住著三代人,多半是老人先扭開的收音機,收聽唯一的華語電臺,通常是方言廣播劇,我對方言廣播劇和方言新聞的深刻印象極大可能由此而生。後來第三代快速成長,直接跳過第二代霸佔了收音機,用來播放港臺華語流行歌曲,經常回放同一首歌,卡帶轉不過來就會掉帶,需要用原子筆將磁帶收緊才能繼續聽歌,雖只是旁聽,卻也能學會唱蘇芮的〈一樣的月光〉。 真正開始聽流行歌曲的年紀差不多是十一二歲,也就是1993年左右。從前的流行歌曲流行的時間似乎比較久,例如木匠兄妹樂團演唱的〈Yesterday Once More〉,這首經典英文歌曲收錄在1973年發行的《Now & Then》專輯,但它幾乎傳唱了一整個卡帶時代。 When I was young I’ 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u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 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距離《Now & Then》發行那年已經過了20年,我依然和木匠樂團那樣,經常趴在收音機前等待自己喜歡的歌,等到自己喜歡的歌真的會很開心。我記得很清楚某個吃過晚飯後的空檔,電臺播放張學友的〈祝福〉,悠長動人的旋律將我吸引,下一秒衝進房裡書桌上找來紙和筆記下歌詞,當然一次無法完整筆記,唯有豎起耳朵機靈等待下一次。屬於我的純真年代,電臺DJ會一直重複播放主打歌(或hit song),一天下來可達十幾二十次,我便守著收音機準備聽寫歌詞,直到把遺漏的詞一個個填滿,終於復原一整首歌,想來多得小學時期的聽寫訓練,後來才有此能耐聽寫歌詞。 眼淚說掉就掉 純真年代一直延伸到上大學,偶爾和朋友去民歌餐廳聽歌,在茨廠街的海螺聽還未出專輯的宇恆唱歌,她在臺上唱江美琪的〈雙手的溫柔〉,我在臺下偷偷哀悼那些似有似無的愛戀與曖昧。 啊~~眼淚安安靜靜地流過,相愛的時候,你說過的話還清晰在耳朵。 啊~~時光安安靜靜地走過,偶爾回過頭,曾經擁抱過的雙手還留著溫柔。 宇恆有一把很細緻溫柔的聲音,能讓浮躁的情緒瞬間平靜下來,再等待那些青澀愛情造成的傷痛慢慢地被時間治癒。雖不曾想還可以受傷幾次才會如願以償,但還是接二連三地受傷,彷彿年輕就一定要經歷傷痛,傷痕結痂脫落如毛毛蟲褪去稚嫩的皮囊,才能化蝶飛舞。 記得當年去民歌餐廳必點的飲料是麥香奶茶,即使奶茶已經流入咽喉,但口腔會殘留大麥渣,臼齒忍不住去把大麥渣磨得更碎,磨出更濃郁的麥香來,親吻的話對方也會聞到,大前提是如果有值得託付深情的人。 其實到民歌餐廳不一定只聽年輕的歌,有時駐唱歌手也會唱〈掌聲響起〉,我曾被毫無預警的傷感突襲,眼淚說掉就掉,同行友人很緊張,問我到底怎麼了?我想說我沒事,可是哽咽說不出話來,他們沒有追問,遞過來紙巾,嘴角卻掛著耐人尋味的笑意,胡亂猜測我一定是想起深愛過的誰,而我選擇了不解釋。那是他生前很喜歡的一首老歌,我還記得某天午後他的清唱,青春期男孩變嗓後沙啞的聲音。我以為將來有一天他會用木吉他彈唱,可惜他沒有將來,我的將來也不再有他。我曾有個懂得彈吉他的弟弟,我才剛開始彈〈萍聚〉初級吉他譜C調時,就因承受不住指壓銅弦那種痛入心扉,不久便毅然放棄,而他默默堅持至指腹長繭。 等到我聽粵語流行曲的那年,那些我才開始要聽的歌其實已經退流行了,例如譚詠麟的〈愛情陷阱〉和張國榮的〈Monica〉,不過我很快就追上張學友的〈分手總要在雨天〉,還有王菲的〈夢中人〉,想像晨曦細雨,兩個人一分鐘抱緊,接十分鐘的吻,似乎無關流行與否,更像是隨著青春期容易躁動的心在選歌,每一首情歌都跟想像的愛情一樣很浪漫,而喜歡一首歌的熱度,也跟不成熟的愛情一樣很短暫。 不知道我這樣寫會不會得罪人,聽歌這些年,我總結出長相不特別出眾的人,卻特別會唱歌。最初聽趙傳唱〈我終於失去了你〉聽得淚眼模糊,後來聽蘇永康唱情歌〈讓懂你的人愛你〉,心都緊緊揪著許久不能放開。後來聽陳奕迅唱〈好久不見〉,發現他的嗓子彷彿會攝魂,像是將人的靈魂牽到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任由靈魂啃食回憶種植的飼草來維持形體,靈魂才不至於隨風而散。我個人認為陳奕迅這種魔幻的聲音,至今華語樂壇仍無人能取代。趙傳、蘇永康和陳奕迅,他們都是不靠臉吃飯的實力派。 女歌手我喜歡彭佳慧楊乃文蔡健雅,她們遲遲不出新歌的話,舊歌也可以反覆聽很久。不過和朋友去唱K的話,我一般只會點SHE、蔡依林、莫文蔚、孫燕姿和梁靜茹,這樣大家才能一起站在K房的沙發上唱起來,尤其是副歌,有沒有搶到麥克風都無所謂。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聽懂了李宗盛的歌。聽懂李宗盛那年,也證實自己有了老花眼,對著電腦備課的時候會感覺眼睛非常吃力,刷手機的時候還必需先將近視眼鏡摘下來,兩百度近視並沒有像傳言那樣因此被喬正,開車不戴眼鏡的話也並非完全不行,只是不太放心,除非是熟悉的回家的路,還能一邊開車,一邊哼唱曾經流行的歌。
11月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