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學生閱報計劃

3天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新山4日訊)星洲日報《學生閱報計劃》轄下3項比賽的柔佛州頒獎禮,今早在新山寬柔四小舉行,表揚得獎學生和導師,也肯定他們的努力。 該3項比賽是小學時事問答比賽、小學專輯製作比賽和海報設計比賽。 比賽由星洲日報主辦,並獲得馬來西亞教育部認可,全國校長職工會、全國華小校長協會,及各地華教團體協辦,星洲網網頁支援,寶馬集團(Promac Group)為合作伙伴。 出席者包括:星洲日報柔佛州業務開發及促進主任楊順發及學生閱報計劃柔佛州策劃主任李瑞華、柔佛州教育局華文科督學姚劍龍、全國校長職工會柔佛州分會主席蔡俊傑、全國華小校長協會柔佛州分會主席蘇立順、柔南華校教師公會主席鄭智鴻、新山寬柔四小家協副主席楊韻融和校長王志文等。 楊順發致詞時說,柔佛州今年在這3項比賽中取得傲人成績,展現柔佛州在教育與才藝發展上的卓越成果。 他表示,以小學時事問答比賽來說,柔佛州有217所華小,今年參賽華小有203所,參賽率高達93%,而參賽學生人數有602人。 他說:“無論是參賽學校數量還是學生人數,我們都位居全國之冠,這不僅代表柔佛州學子的積極性,也體現老師對學生知識培養的重視。你們的努力,為柔佛州贏得了無數的讚譽。” 他表示,今年的小學專輯製作比賽有41份作品,來自64所學校,並有5份作品代表柔佛州出戰全國賽,其中3份作品獲得全國入選獎。 他說:“為了肯定學生與老師的辛勤付出,柔佛州今年特別增設20份鼓勵獎,這項創新舉措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激發創作的熱情。” 楊順發表示,海報設計比賽今年有80所學校參賽,參賽作品有640份,這個數字再度彰顯柔佛州學子的參與熱情。 他說:“我們有3份作品分別贏得全國特優獎、全國入選獎和全國安慰獎。” 姚劍龍致詞時感謝星洲日報,擔當起啟迪華小生思維、提升華小生華文水平的責任。 他說:“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閱報,在小學、中學至大學,華文科都考獲A,甚至我今天的成就、素養都離不開星洲日報,所以我要多謝星洲日報。” “隨著電子媒體的盛行,紙媒看似沒落,但是我們還是要全力支持像星洲日報有公信力的報章,況且星洲日報還挑起了提升華裔子弟思維、閱讀能力的擔當者的責任。” “在多元種族的國家,還是有媒體人繼續推動語文和文化的傳承,這一切都可以在星洲日報的努力上看到。 蔡俊傑致詞時說,星洲日報《學生閱報計劃》的時事問答賽、專輯製作賽、海報設計賽,內容皆來自星洲日報,一份報紙有如此豐富內容,對讀者來說可謂獲益良多。 他表示,學生閱報計劃已推行30年,這30年來可看見各校校長、教師、家長,不斷地教導學生與孩子如何正確地閱讀報紙,從中汲取知識,探索《星洲日報》隱藏的“寶藏”。 他感謝星洲日報為專輯製作比賽增設20份鼓勵獎,鼓勵學生參賽之餘,也讓他們展開求取知識之旅,並培養閱讀習慣。 王志文致詞時感謝《星洲日報》,多年來持續通過學生閱報計劃舉辦比賽和活動,鼓勵和培養學生閱報習慣,而學生閱報計劃推行多年,各項活動也獲得各華小響應和參與。 他表示,網上的媒體很多,但是若要選擇有公信力的媒體,必然是星洲日報,因為這份報紙的讀者已經歷了六七代。 此外,他說,儘管出現電子報,年長讀者還是喜歡閱讀實體報紙,因為感覺實在。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打開一份報紙,猶如進入浩瀚的資訊海洋中,政經文教、體育、娛樂、生活知識、地方新聞等等呈現眼前。從小就養成閱報習慣,將終生受益! 報紙被譽為“精神糧食”,早上一份報紙,猶如吃了一頓豐富早餐,為精神層面注入了營養和滿足感。 霹靂州的華小給予星洲日報“學生閱報計劃”大力支持,報紙成了許多學校必備的讀物之一,在資料中心或學校一隅可見其蹤影。校方也鼓勵和指導學生閱讀報紙,既可增加課外知識,又能提升寫作能力。 愛大華民德華小校長倪鳳鳳表示,她出任校長10年期間,曾在3所華小服務,無論到哪一所華小掌校,都堅持在校園落實星洲日報的學生閱報計劃。 她說,她堅守學生閱報的信念,是相信學生從小養成閱報習慣,會讓學生從小到大都能受益無窮,那麼又有什麼理由,不把好東西推薦給學生呢? 她舉例,在小學時期,通過閱報可增廣見聞,提升寫作能力,更能提升學生課外知識。當學生把閱報的習慣延續至中學甚至出來社會工作時,一樣能夠從這個習慣中受益,好比如能跟上時代的變遷,知曉世界上發生的大小事。 “民德華小是通過由董事、家協理事、校友會理事及家長贊助的方式,每年上課天訂購12份《星洲日報》,分配到四至六年級的班級,讓高年級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報紙,並通過老師引導閱報,儘可能讓每名學生都能養成閱報的習慣。” 她說,隨著時代變遷,動態讀物或短片深受學生喜愛,但這與閱報無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因無論是通過讀報、閱讀或觀看方式,都一樣達到汲取知識及培養良好習慣的目的。 民德華小是通過三管齊下的方式在校內推動閱報計劃,即班主任會在每天的晨讀時,與學生分享有趣或重要的報章新聞,校長則常常在週會上給學生講解與提問重要的新聞事件。另外,負責閱報計劃小組的老師,每週四天與小組成員討論報章上的新聞。 倪鳳鳳說,參與小組的學生有的是自願報名,有的是班主任挑選,這些學生除了閱報,也要剪報及寫閱報心得或評語。老師除了與學生討論,也會定期出題讓學生作答。 “通過近幾年的推動已看到成效,甚至有學生要求校方讓他們把班上的報紙帶回家閱讀,從中證明學生愛上閱報了。” 時事競賽激發閱讀興趣 ·育才華小推動閱報教學 怡保育才華小課外活動副校長翁書川表示,該校多年來響應星洲日報“學生閱報計劃”,由家教協會贊助報紙。 他說,除了在學校圖書館提供報紙供閱讀,學校也為特定學生提供報紙,以便為參加時事問答比賽做好準備。這些學生是由老師特別篩選出來,屬於有潛能、對閱讀有興趣的學生。初期圈定有潛能的學生有30至40名,經過老師篩選後,最終有3名學生參賽。 “除了參加時事問答比賽,學生也參與專輯製作和海報設計比賽,而校方安排特定老師負責學生閱報計劃。我校屬於大型學校,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兼顧這項工作。” 他表示,至於其他學生,校方沒有強制閱報,不過一些華文科教師會將閱報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例如每隔一到兩個星期用1個小時在班上指導學生閱讀《星星學堂》或《星洲日報》時事新聞等。 他指出,閱報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數碼科技普遍的時代,小學生需要教師帶動閱報。一般來說,老師會指導學生,從全國版看起,再延續至其他版位,如體育版等等。 “對於學生閱報計劃,學校給予支持,也希望能成為學生的一個閱讀平臺。” 增加學生課外知識·埔地華小推動閱報計劃 華都牙也埔地華小董事長崔澤劬指出,該校在校園一隅掛著《星洲日報》和國文報章,讓學生可接觸報紙。在上課前、下課和放學後,學生每天都能夠去翻閱報紙。 他說,閱報好處多,若養成閱報習慣,可讓學生認識詞彙、文法和提升寫作能力,也掌握國內外時事。 “報紙的資訊多元化,例如通過副刊看小說和文章,可輔助學生寫作文;看體育版,如之前的奧運會,可認識世界各國和了解選手運動強項;報紙還有醫藥版等提供保健知識。 ” 他認為,翻閱報紙比在手機上瀏覽社交媒體更好,因社媒上的資訊未必正確,手機的藍光對小孩的眼睛也不好。除此,通過手機瀏覽資訊,多是掃過而已,可能看得不夠全面。報紙則不一樣,若看得累了可以停下來,得空再看。 他鼓勵家長每天騰出半小時或一小時與孩子共享閱報時光,互相分享內容,也讓大家有更多話題。 他說,該校前年起參與學生閱報計劃;去年開始,他提供舊報紙讓學生閱讀;而今年贊助為期一年的報紙給學校,學生也有參加時事問答、專輯製作和海報設計比賽。 他表示,學生參賽獲獎顯示掌握了一定的水平,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閱報的興趣和提高課外知識。報紙上的多元知識是課本沒有的,好處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去年埔地華小學生獲得學生閱報計劃海報設計比賽入選獎、專輯製作比賽入選獎、閱讀筆記製作比賽鼓勵獎(2份)和時事問答比賽優秀獎。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