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完美

9月前
上個月尾,拿了假回家,當天晚上就遇上小妹肚子絞痛,最後進了醫院。從那時開始,我每天睡眼惺忪地早晨4點30分起床,做個簡單的早餐,快速地吃了,也把一份早餐留在桌上,給在醫院守夜的媽媽待會兒回來吃。然後爸爸載我到醫院和媽媽換班,把媽媽載回家。我只希望越早到醫院越好,怕媽媽累壞了。 在醫院照顧小妹的日子,發現我常常自我反省,困境果真是修煉品格的最佳時刻。小妹抱病在身,情緒自然不佳,言語表達也欠缺。我身為照顧者,加上身體的疲憊,睡眠不足,常常忘了去聽明白她話語背後的意思,而跟她較勁。 比如說護士早上送粥來並沒有提供碗碟,而我們又沒有帶碗,只好拿杯裝粥。但小妹就不願意,因為那個杯是她剛剛拿來刷牙的。我慪氣說:“那我們沒有碗,我杯放這裡。你想吃粥告訴我。不然就沒得吃了。”最後,她不情願地妥協了。我覺察了自己的不耐煩,在心裡自我對話一番,就比較平穩了。沒想到,才沒過多久,我的耐性又受到考驗。 比如說她要吃藥,卻只要自己用單手把藥擠出來;或者護士要來量血壓時,她因為緊張而不准我說話等等。有時我忍不住瞪她,有時忍不住離開到洗手盆一下,平復心情後又微笑著回來。是真心覺得“自己剛剛介什麼意呢,她不也是正在經歷生命起落的人嗎”的坦然的微笑。 看著她,我為自己剛剛的浮躁感到抱歉。她也不是故意的,換作是我,在她這樣的狀況,我一定也感到凡事不順心,覺得煩躁。就連喝個水、起個身、上個廁所都需要勞煩別人。當我們的關係又比較歡愉的時候,我對她說:“對不起啊,剛才我的語氣不好。”以為她會說:“沒關係”,哪知是天主教徒的她卻回答:“那你要跟神說對不起,要跟神父辦告解。”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地說:“好啦。” 我接納自己的軟弱 記得有一次,要出院的前一天,她說很熱。由於中央醫院的病房是沒有冷氣的,天氣也偏熱,我就讓她把背後轉過來,用A4紙幫她扇風。眼角瞄到媽媽之前掛在病床的小抹布,就問她說:“幫你抹身,要嗎?”她說:“好。”我就拿著小小的抹布,來回到洗手盆把布弄溼,幫她抹身體,抹背後,抹頭皮,抹頭髮…… 抹著抹著,忽然有好多愛湧上來,忽然更能體會她的感受。我原本只想大概地抹一下,因為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結果抹得特別用心、仔細。她已經3天沒沖涼洗頭了。可以想像那有多麼地不舒服。如果我是病人,我多希望我天天可以洗頭,天天可以沖涼,天天保持香香的啊。抹到她的腋窩,她就一直咯咯地笑著,我也笑了。忽然,好珍惜這個時刻。 我知道自己本來就很不完美,無法時刻做一個好姐姐。但我接納自己的軟弱,知道我累了可以放空發呆,可以暫時不要努力;知道我也可以一直學習,在失敗中成長。換個角度,希望我們也給機會身邊的人,讓對方可以做個不完美的另一半、父母、孩子、手足、朋友等;給對方空間和時間學習失敗,學習成長,也有時間不努力一下吧。然後,才重新出發。 謝謝她,她不曉得,她正在讓我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10月前
在步伐漸快的社會,我們似乎都忘了停下腳步來看看周邊風景。有時候,為了看見“美”,我們會出國旅行或到美術館、博物院去欣賞文物等。其實,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美”的風景,取決於我們是否慢下來用心觀察。我們可以從早晨儀式開始,沖泡咖啡、焚香、聽音樂來開始一天的工作。 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大自然之美總是讓我們的心容易沉澱下來。插花者引“花”入室,不僅能夠昇華它的美,同時也讓更多人得以欣賞它。通過插花可以提升幸福感,使個人身心和諧、與他人和諧、與大自然和諧。和諧,源自於一顆感恩的心和用心對待生活的態度。從花、葉子和枝幹的形態,我們可以與它們對話和連接,配合線條、色彩與空間,插出一盆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四季流轉 愛上日本花道,源自於發現其中蘊含的智慧。道,寓意古人開創的一條道路,讓後人也可以跟隨同樣的路線圖,朝向更圓滿的目標。花道呈現生命的流轉,從生到死的循環。透過一個作品,我們可以在這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覺察 “諸行無常”。看見一朵花從奼紫嫣紅到枯萎凋零,我們為它感到遺憾傷悲嗎?其實,它只是形式上的轉換,從盛開的花朵化為春泥。 日本人對四季的轉換有著與眾不同的情懷。在換季時,溫度、風景、生活、衣著、飲食習慣也有所調整。因此,他們特別感慨也非常珍惜每一個短暫的季節。在日本京都旅行,我們刻意去一家居家小餐廳吃午飯,體驗當地的家鄉味道。當時候看見了主廚老奶奶把椅子拉靠牆,隨後脫了鞋子站上去。當我們過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忙的時候,才發現老奶奶正要掛上秋季的風景圖。我當下對她的用心讚歎不已。她會隨著不同季節的來臨而更換餐廳裡的掛畫。花道也一樣,日本人會在季節更替時利用當季的花材來創作,象徵迎接該季節的到來。 不完美既是完美 很多人可能認為一個完美的作品在於我們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但事實上“美”並不是指作品的完美,而是用心完成。當一個作品插好以後,花的故事才要真正開始。對於“美”的定義,我們經常會以世人一般的眼光去定義美或醜。因為有“醜“,才有“美”,但這兩者是由誰來鑑定?我們是否可以超越兩者而達到一個非凡的境界?如果我們用一顆善心,一切人、事、物,都會呈現出“美”,那我們就無需在對比中掙扎。我們可以藉由插花來觀心和反思,觀自己對完美的堅持、反思對永恆的執著,世間無一物是可以獨立和永遠存在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完美是人生常態,因為不完美我們才能夠往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日式插花也是如此,會留下一些空白之處,提醒我們更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小原流花道 中國隋朝時期正是插花非常興盛之時,並多用於佛前供花。當時日本飛鳥時代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教,所以派遣了小野妹子以遣隋使的身分向隋朝學習,並把中國佛教帶回日本,其中就有包含了佛前供花這一文化。 聖德太子在因緣巧合之下於京都創建了頂法寺,也稱六角堂。這地方也就是後來日本花道的發祥地。遣隋使小野妹子後期於頂法寺出家,併成為初代住持,持續把鮮花供養於如意輪觀音像前。而因為寺院的坊舍就在聖德太子沐浴的水池旁,所以頂法寺的僧侶也因此被稱為“池坊”。 自江戶時代開始,日本花道以家元制度開枝散葉,經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小原流花道 (Ohara-ryu)是日本三大流派之一(其中包括池坊及草月流),19世紀末由小原雲心創建,現由第五世小原宏貴繼承家元之位。小原流的特色是 “先認識自然,再表現自然”, 此流派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以盛花樣式(Moribana)為主。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小原流花道教室與檳城小原流插花協會。不需要遠赴日本,也可以在檳城學習花道。感恩林寶美老師,是她把小原流花道引進檳城,把那麼美好的藝術從日本帶回檳城,並訓練出一班花道老師,讓更多人可以從中受益及感受花道之美。步入花道這條路,學習與大自然融合,我心懷感恩。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