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宗教信仰

在喧嚣浮华的时代,生死的命题似乎离年轻人遥远,但有一位九零后青年却以平静的姿态驻足生命的尽头,成为亡者的引路 人。他是喃呒先生锺学诗,于生死之间,用庄严的仪式告慰亡者,以无言的大爱引领迷茫的灵魂。他是亡者的导师渡者,用虔诚的信念与温暖的心为逝者带路,通往冥间的归宿。在这条少有人涉足的道路上,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与爱的深意,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对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无声赞歌。 以喃呒先生为事业,不是锺道长年幼时候的目标。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从事殡葬业,祖先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喃呒先生。他虽然是第十代传人,但家人从未给他承继的压力。他年幼时,就去丧礼现场当乐师,过着其他小孩无法想像的日常:白天读书,晚上在丧礼现场工作,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他中学,甚至学院,不断循环。虽然生活环境离不开丧礼,但是成为喃呒先生的契机,是因为父亲的 腰伤。家里弟弟妹妹众多,学诗道长虽然向往国外留学,但他为了家人,选择顺应天命,出道成为亡者引路人。 生死之间的桥梁 “喃呒先生是亡者的引路人,把灵魂引去该去的地方。一路保送,过程中我们会成为逝者的老师,指点迷津,告诉他们人生另外一个 阶段须知的点点滴滴。”从事喃呒先生多年的他,在丧礼现场见识了无数的家庭冲突,无论是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的冲突,还是因为争夺家产而导致亲情破裂。这些纷争虽是外界的事情,但深刻地折射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这一切看在他眼里,甚是唏嘘。 作为一名喃呒先生,学诗道长也经历了许多自己无法避免的挑战。有一次,他在一座组屋做法事,楼上突然抛下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恶意伤人,幸好没有砸中他。丧礼的音响、乐器与诵经的声音不可避免地会打扰到他人,但是不应该这样被伤害,好好沟通才是上策。 丧礼中的“微妙变革” “为了顺应时代变迁,2009年,我们经常做法事做到深夜1点半;疫情前,吉隆坡一带会做到晚上11点结束。疫情暴发后,时间更是提前到了晚上10点。这些是全隆市的丧事从业者的共识。”学诗道长表示,丧礼的习俗在变化,作为从业者,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丧 礼,不只是哭哭啼啼,尤其是客家人的丧礼,喃呒先生会适度地开玩笑,调节整个丧礼的气氛,让家属在哀伤中不至于过度沉浸,而是能更平和地接受和送别逝者。” 当被问到近期热播的电影《破·地狱》中传统喃呒先生和新时代丧礼冲突时,学诗道长表示:“长辈传承传统做法是正确的,但是那坚持其实只是法事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事情要挖掘,如果要考究,就必须从明朝清朝考究。身为同行的前辈,其实有很多都是电影里的Hello文一样,德高望重,为人严肃,但是他们的坚持,是为了让传统保留下来。”“我不只是由一位Hello文带出来,而是一堆。”当我听到学诗道长这样说的话,我噗哧笑了一下,可以想像得到学诗道长拜师的期间是多么不易。 在电影中有一幕,法衣上放置了内衣,这让学诗道长感到十分不快:“如果我们把一条内裤放在法衣上,大家也会不开心。”他指出,尊重传统与习俗,是我们对逝者的基本敬意。 丧礼的真正意义 时代的变迁使得年轻一代对丧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认为,只要生前待逝者好,丧礼就不再重要,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悖论。在学诗道长看来,年轻一代的这种看法,某种程度上是在合理化自己对逝者的不孝。既然生前对逝者好,丧礼时候,也就那几天,为什么不能好好道个别?“人是善忘的,往往需要仪式去提醒。有些人是没有伤口,丧礼其实让有感的人好好和逝者道别,让无感的人有一个理由去悲伤。” 在学诗道长看来,喃呒先生不仅是为了引导逝者走向冥界,也是 在为生者的情感提供出口,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与死亡的告别。“丧礼,不应该流于形式,丧礼是一场对话。现代的人,因为有学识和探知欲,不断和传统做抗争,单单懂习俗是没办法说服现代人的,不管是丧礼的任何人,要知其所以然。” “这部电影《破·地狱》的流派,若无错漏,应是广州正一派老广的 科事,持剑破狱,而不是道生黄子华和家属解释的《目连救母》。民间科仪,一者是救苦慈尊的破地狱,这属于道教类别;一者是化身目连/罗汉破地狱救母救亡的民间佛教故事。应是两种不同流 派。”学诗道长看了《破·地狱》后指出电影中的错漏。 从事丧礼工作多年,学诗道长最感动的莫过于,他家族因为口碑而得到不少老人家指定要他们来办丧礼。除了是信任,更是寄托。 在丧礼现场,看惯生死的学诗道长希望将来面对家人离世的时候,可以好好告别。对于丧礼外行人,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喃呒先生到底在做什么事情,惟有深入一些去探知,才会明白喃呒先生的文化和丧事教会人们的真谛。 对于想要踏入喃呒先生这行业的人,学诗道长希望他们思前想后才进来这一行,不能只用赚钱的思维来考虑。很多时候,这一行做久了,看了太多生死大事,会有麻木不仁的状况,这都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还有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就是要选对师傅入门。 记者有话说: 和学诗道长访谈间,我看到了丧葬这一古老职业的深邃与温度。他以谦卑的态度拥抱传统,以现代的眼光适应变化,在生与死的交界处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份职业不仅是为逝者送别,更是一种对 生命本质的探寻,对爱与责任的深刻践行。 身为新时代的喃呒先生,学诗道长不断进取,始终以开放的态度 探索职业的内核与底蕴。他通过学习丰富自身,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技艺,更努力将现代思维融入其中,为这份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他深知,喃呒先生的职责不仅是完成仪式,更是为逝者和生者搭建情感的桥梁,让离别变得温暖而有意义。
1星期前
爱FM主播兼节目制作人丘淑霖主持的节目《早安Kawan》,日前荣获AIBD国际媒体奖最佳广播节目奖。该节目体现了跨文化、跨族群以及跨语言的可能。众所周知,爱FM作为纯中文电台,过往的所有节目都以中文为媒介语播报。而这个节目首开先河,尝试打开语言格局,甚至在节目名称上也拥有其改革性。 淑霖提及,历来节目名称很讲究规范的中文,这次则首创置入外语。对于国营中文电台而言,节目得以制作并广播无疑是一项创举,让人耳目一新且意义深远。 问及节目初衷,淑霖表示,自去年起的一档新节目成为她思想蜕变的转折点。过去8年,她一直主持时事节目,最初一切都很新鲜有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族议题依旧被挑起。种族课题谈了又谈,她从最初的热心变为痛心与无奈。在面对种种煽动情绪的事件时,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种族议题更加融合? 从被动报道到主动接近 她分析,过去在主持时事新闻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才进行报道、分析与评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化被动为主动,以促进种族之间的关系? 她提到,在国营电台这么多年来,每当有节日庆典,如开斋节或国庆日,她都会投身制作公益广告,或通过穿上传统服装等方式支持活动。然而,她开始自问:“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穿上传统服装,我们就彼此了解吗?” 国营电台并非只有中文电台,还有淡米尔语电台,甚至还有原住民电台。她在国营电台的这些年里,每当有嘉宾上节目,经过广播室时,会看到原住民电台的直播情况。有些关心的嘉宾会询问,里边主持的是哪族原住民?当下她竟然答不上来,颇感惭愧。 “我开始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了解彼此?从那时起,我经常邀请姐妹台的主持人上我的节目。平时大家只是同事关系,见面打个招呼。在那之后,我主动去了解姐妹台的历史背景、友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力求在同一个平台上制造对话的空间。” 除此之外,许多节目嘉宾也给予她很多思想上的冲击。华人通常有传统中文情结,习惯把孩子送进华小,也要求师生回馈华小。当她知道研究国际公共关系的廖朝骥助理教授选择把孩子送进国小时,这给了她很大的思想冲击。廖博士的选择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这让她思考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国小的文化与生活面貌。另一例子是在国小执教的高启舜老师,他本身是华教文化工作者。从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多元的包容性。 《早安Kawan》另一个突破点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去谈论宗教信仰。此类话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冲突和对立,但如果我们以好奇与尊重的态度相互了解,自会获得认同。淑霖表示:“我对宗教信仰有很多好奇。单就丧礼而言,华人逝者的排场布置往往能反映死者的身分和地位。然而,伊斯兰大人物逝世后,遗体直接用白布包裹安放在地上,这件事给我带来蛮大震撼。出于好奇和学习的目的,我邀请宗教师上电台畅谈礼节习俗。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生命教育。” 以60小时萃取一小时节目 除了主持人,淑霖还扮演记者的角色,到各地实地考察。除了专业与用心,用意是要促进各族交流。她曾到马六甲拜访书法家曾昭智,在一项中巫书法展览中跟着两位老师拜师学艺,了解爪夷文书法。爪夷文曾在华社引起争议,这一大胆举措实际上是为了促进彼此了解,推动种族融合。尽管直播节目只有一个半小时,实际却耗费了五六十小时。一般人或许会直接请嘉宾上电台,但为了实现深度交流,她选择亲自了解整个过程。 她也曾南下柔佛,和一位华裔峇迪(batik)艺术家现场学艺。当嘉宾来到电台谈论每一幅画作时,淑霖便充当听众的眼睛,为听众描绘它的美丽。她的节目是充满温度的,背后的付出非外人可想像。而上电台的嘉宾无论什么背景、族群,她都尽量配合,以国语、英语及华语畅谈各种课题。 虽然爱FM强调规范中文,但也在促进族群融合方面积极探索。作为国营电台,它一直呼吁推广族群融合。淑霖思考道,何不创造一个融合的平台?国营电台没有商业考量,也没有强调商业价值,反而更应推广文化价值。 淑霖语言能力极强,是三语语音指导老师,过去培养出无数演讲冠军,而她本身也是演讲冠军得主。用不同语言主持节目对她而言游刃有余。她特别感受到,语言虽然看似不是团结的主要因素,但实际上却是沟通交流的重要管道。“我深刻体会到,掌握三语可以打开对话空间,让我与不同族群进行沟通与理解。” 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 她特别提及张瑞发博士曾说过的一句话:“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带你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语言背后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多掌握一种语言就能够与该语言的母语者交流沟通,透过这个语言去了解他们。 这个节目在截稿前已经播出了18期,淑霖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学会谦卑。冲突和对立会发生,往往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她提到:“我们在这片国土,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不同的立场。如果可以从一个比较开放的角度去了解对方这个想法是基于什么原因,可以大大减少冲突。一切冲突实际上源于不了解彼此。”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能明白,为何淑霖要设计能够主动促进融合的新节目。她坦言,推出这个新节目对听众而言非常新鲜,但也有极少数听众持反对立场,表明自己不太明白国语或者英语。然而,我们在多元环境下成长,不妨多听、多加学习。倘若我们不主动了解,不接触其他语言,虽说在同温层里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如果没有踏出那一步,所看到的世界永远只是圈内世界。《早安Kawan》的核心价值是”kita kawan, bukan lawan”。以“kawan” 形式打开对话,从生活化角度接近和了解不同族群的生活面貌。 “我的收获是谦卑,能以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彼此想法的初衷和用意。”淑霖这句话为我们示范了种族融合的可能性。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2月前
4月前
7月前
在 5 月 26 日,木星将从金牛座转入双子座直至 10 月 9 日,为人们带来新的一轮星象能量运势。现在就运用以下 5 点提示,助你在这长达 4 个月半的生活当中打开你的人生! 1, 学习运提升 木星具备提升的作用力,而双子座跟学习有关。 那么,在上述 4 个月半期间(5月26日至10月9日),整个大环境有着极佳的学习运降临。 不管你是念着书的大中小学生、正在职场奋斗的成年人,或是待在家里的家庭主妇都好,可趁这个运势大量学习。 本来看似很难搞的科目,现在会显得容易入心入脑;本来很棘手的技术问题,现在只要上网多番收集资料也可以解决;本来想不通的事情,现在也仿佛像打通了任督二脉那样顿悟起来。 总之,你不要局限自己就对了,尽量吸收新知识! 2, 扩大交际 除此之外,在双子座攸关的交流、交际关系方面,木星有放大的功能。 从 5 月 26 日开始,你就打开自己的人脉网络吧! 可以多多在社交媒体上跟他人留言、交流,更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多参与聚会,结交新朋友。 多些应酬还真无妨,只要还在你的能力和可控的时间范围内,说不定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机会呢!尤其是干事业的,更加要好好把握这个运势,助你开辟新的生意渠道。 还有就是双子座有相互互动的气质。因此,鼓励你要带着“有来有往”的心态去广交良缘。 3, 注意轻浮 接着,双子座具有轻浮的一面,尤其在上述期间里,又是被木星增大了。 简单来说,在生活上,你要注意自己可能会略显得随意答应他人。不妨觉察当下,才不会到处承诺他人。否则,一旦办不成的话,就容易引起他人的诟病,流言蜚语将会四起。这便是木星入双子座的负向状况。 倘若你真的遇上的话,建议你无论怎样都好都要担当起来,把东西给一 一完成。这反而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重拾信心。 4, 打开宗教信仰观 再来就是,木星与宗教、信仰有关,而双子座具备喜欢探索的特征。 那么,这 4 个月半里,你也许会更乐意接触宗教这一块。 比如说,若你是佛教徒的话,你会想要抄经、听佛曲、到佛堂学习诵经、乃至为僧侣们、佛堂做义工等都有可能。若你是基督教徒,那就多多跟家人去做礼拜,研究圣经,甚至是向耶稣、神父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等等。若你是无神论者,可能你也会在这期间较为相信宇宙间有种无名的力量,尤其当你经历了一些非科学可以解释的经历后。 5, 扩大世界观和人生观 最后,其实你可以探索的不只是宗教信仰方面,你还可以去旅行、藉此打开你对于世界的视野和认知,开启更广阔的人生观。 事关木星就是跟远方、外国、长途、旅行、世界观、人生观有关。 比方说,你的处境许可的话,你就可以计划放长假,给予自己两个星期至一个月的时间到国外旅行。又或是,你也可以像一些香港明星那样到欧洲游学一至三个月也很不错。 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气息下,也许你对人生会有所开悟,回到本地时仿佛变了另一个人似的。 当你的心扉打开了,就不再那么介怀人生当中的所谓繁琐人事物,反而你更会把握好你的人生,豁出去奋斗一番哦!
7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2月前
1年前
(新山19日讯)柔佛州卫生与团结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添顺指出,柔佛州政府关注且重视近期频频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宗教信仰和神明之名,对无辜的信徒进行欺诈,并形容这是危险的趋势。 他也叮嘱每位信徒时刻保持警觉和智慧,以确保信仰不被这些宗教诈骗案而受损害。 他说,州政府将积极与佛教总会和道教总会合作,举办更多的醒觉运动,希望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信徒们更好地辨别正宗的宗教实践,以防止受骗上当。 林添顺昨日主持会议后发表文告指出,柔佛州政府联同马来西亚道教总会柔佛分会以及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柔佛州分会呼吁每一位信徒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警觉和智慧,以防止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州政府将会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加强信徒们的防骗技能,确保柔佛子民能够更好地保护各自的信仰。” 他表示,若信徒遇到任何可疑的团体或不确定的信仰信息,鼓励咨询有权威性的信仰组织,如佛教总会和道教总会。他们随时愿意为市民提供指导和解答疑问,以确保信仰资讯的正确及安全。 “同时,我们呼吁市民在发现任何藉著神明来行骗的团体或个人,或是宗教诈骗的受害者,请挺身而出,向我们以及有关部门进行举报或提供线索。这将有助于确保这些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同时能够揪出这些宗教犯罪分子,并警戒整个社会对这些欺诈行为的醒觉意识。” 林添顺强调,面对宗教诈骗政府绝不容忍,柔佛州政府和宗教理事会也将会密切和警方合作并交换情报,同时恳请警方严厉执法,针对以宗教名义作为诈骗的手段进行调查。 “民众在投报后警方可以开档调查,让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整顿玷污宗教神明的诈骗行为。柔佛州政府将与佛教总会以及道教总会紧密配合,努力保护信仰的纯正性和信徒们的安全,希望通过团结和警觉,共同抵制欺诈,维护社区的和睦与和平。”
1年前
信仰总在破碎与重塑之间反复轮回。 “阿量,你是观音娘娘的契仔噢!”小时候老妈就这样对我说,让我对观音有着许多好感与亲切感。稚嫩的小手看见观音时必会合十,看着观音像祥和的脸,比起见任何大人都来得不害臊。小时候也好爱去神庙,当个小大人上香烧金银纸,闻闻清香,总能让心里踏实。 在长达好几年的岁月里,老爸都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许多人作为父,他们的英姿都表现在譬如开车、譬如抱小孩、譬如换灯泡。我觉得我爸最帅的时候,是他逢年过节打扫神台的认真。我家曾有个偌大的神台,尊奉观音娘娘、关二哥和大伯公在上,土地公在下,左侧是祖先牌。若点星火将我们的虔诚烧成一座的香灰,烟油氤氲时光和台簷,打扫起来得费不少功夫。但他总是那么认真。 “阿量,上香给你阿公,跟他说吃饭。”每晚饭前都要重复的话语,也培养了我和那些不会回应我的物体对话的能力,如猫、如灵位、如诗句。“阿公吃饭。”插上清香之后,才回到座位上开动。 老妈同样虔诚,在儿时耳濡目染之下,让她成为了一位几近迷信的教徒。她相信神力,相信乩童,相信如有神助,当然也同时相信鬼怪的存在。我们就在这样的庇佑之下生活了十来年。 老爸失业以后去到新山打工,日子尚算安好。我们却从来没想过,会从老妈口中得知:“你阿爸信耶稣了。”那时候称不上晴天霹雳,但华人传统里对于基督教的排斥,还是多少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老妈最难以置信,“他平常都很爱拜神拜祖先的,我真的没想过他会变成基督徒。” 老爸的虔诚从此彻底换了对象。他总是对基督的事情侃侃而谈,从入教,到他感受神,到他衷心祷告,期望我们全家都一起信主。 甚至直到有次,他执意而为。 他和三五位信徒朋友从新山回到我们家,要把家中的神像和祖先灵位通通送走。那天早上,客厅的灯开得通亮,我被他们喧闹的祷告声吵醒。带着起床气起床,看了他们一眼的我,本想大声轰门再倒头睡去,但我始终没这么做。那天早晨我盯着天花板,怒气几近将每根横梁望穿。耳听他们祷告、唱圣歌、念咒,仿如外头进行一场邪教仪式,我躲在里头。安坐在神台上的神像,也丝毫没有震慑他们几分。我曾想过如果当时我年纪再稍大一些,或许会发狂拿扫把把他们通通轰走,他们也大概会以为我被恶灵缠身而强行为我进行一场驱魔仪式。 祷告结束后,他们拿起锤子,欢快地驱魔,击碎我们多年的信仰载体。我一眼都没看见。再出来时,客厅已空出偌大一块空间。老妈一个女人束手无策,待在神台后边的储物房,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偷偷哭泣。 主耶稣基督赋予的任务还需继续。从此,过往的“叫阿公吃饭”变成了饭前祷告,纵然我们并非基督徒,老爸也要我们闭上双眼严肃以待。车上总是播放着那些激动得快猝死的牧师,在台上宣教的音频CD。那一遍一遍的“不能崇拜偶像!恶魔躲在偶像里!崇拜偶像就是崇拜恶魔!”每一次的偏激呼喊都滋养了我厌恶基督的种子。 但我却也没有想到,老妈渐渐也接触了基督。 那段日子,她过得很不好。她总念念神台被拆卸的那天,偏偏被她撞见锤头挥向菩萨颈项的那一幕。“我不要走出来就好的。”她把之后所遭遇的种种衰运都归咎在她看见菩萨的头被狠狠击落的那一刻。六神无主,大概可以很好形容当时的老妈。那一击,岂止击碎了神台和神像而已。 我想这是老妈接触基督的原因。心里那块多年的信仰忽然被敲出一个大口,她总要找个替代将自己安放。后来她也信了主,带着弟弟洗礼,妹妹年纪尚幼,则等成年后再进行洗礼。我也曾跟随她到教会,听牧师宣教,听信徒分享。也看见过牧师为信徒祷告。信徒闭目站立,牧师用手顶在信徒额头,大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我命令你离开他的身体!”信徒由背后的其他信徒接住,缓缓向后躺下,像有什么真的从身体被抽离一样,随即昏睡在地。老妈也曾是昏睡的一员。他们说感觉圣灵充满,目睹一切的我却觉得颇感恐惧。至今我仍无法辨别出那些牧师和乩童有何区别。 老妈的好,就在于她从来不逼迫我。对于我被打碎的信仰,她从来都是尊重。那段日子我常在思考,我到底是佛教徒,基督教徒,抑或是无神论者?倔强常使我在填表格的时候在佛教徒旁打勾,疑惑则会让我在“其他”旁边填上无神论者。 “其实我一直都以为我是佛教徒,后来以为是道教徒,但结果我才发现,我们所崇拜的原来多是属于民间信仰。”闺蜜阿木这句话也曾轻轻击碎我的某一块。 其实我也曾接受过基督教。2016年时候老妈因子宫水瘤而被迫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想起在病床去世的姑姑,不免令我的担心和忧虑油然而生。有一晚睡前,我衷心祷告。老妈曾说,基督里教导为他人祷告,力量比自己祷告来得更强。那晚我努力唤起他们曾经植入我脑海的祷语,双手抱拳,求主耶稣看顾老妈。那一晚,我才得以安睡。 后来我总在佛教徒、基督教徒、无神论者之间游走,仿如一个无主的魂。清明时烧香拜祖先,偶尔祷告祝福基督教的朋友,有时不信鬼神。 信仰如此不堪一击,我无需将自己安放在任何一处。 近年老妈的信仰又再面临破碎与重塑。她总不愿让我们看见她在路边拜拜,却又那么明显,我们只得心照不宣。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们说抛弃就能完全抛弃的。老妈认为,我们家的祖先没有放过她。所以她用尽办法,跟从神坛乩童的话,一点一点修补自己心里未补缺的口。她却没想过,老爸为何能够怡然自得。 “阿量,我们搬新家之后,我安回祖先给你拜,你觉得好吗?”我心里知道这是个假设题。老妈多年来听了各所神坛坛主所言,早已认定当初没有将祖先牌位留下是个大错。甚至,连婆婆都责怪老妈没通知她要把祖先送走的事。婆婆却没想过自己儿子一意孤行的倔脾气。 “安吧,我拜。”如同任由老妈拥有双重信仰的原因一样,只要她能够安心,我都配合。老妈是个想很多的人,我总不舍让她想得更多。我们彼此说好,如果老爸责问起来,就说是我想要拜祖先。 为求一丝心安,我们竟都用尽力气。 最近身体抱恙,颈项的淋巴不幸被细菌感染,隆起小丘。仿佛当年的锤头打向了颈项,偶尔肿痛得难以安睡。恰巧老爸回家,我把这事告诉了他。我能看见他双眼流露关心与忧虑,知道他必会将手抵在我的淋巴之上,替我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我命令你离开他的身体!”如此熟悉的祷语,匆匆也听过了大概8个年头。 老爸成为基督徒以后,俨然换了个身分。从前他是众人典型的父,严肃、少话、默默付出。后来他却常常把爱我们挂在嘴边和荧幕里,总唤我和弟妹宝贝宝贝。或许他认为这能够将我们彼此拉近,但其实我们也在无形中被推远又拉近,在陌生与熟悉间踱步来回。 祖先被重新安置,老妈说婆婆很高兴。老人家对于祖先的不可忘,果然还是根深蒂固的。我却也再次得到长久以来内心无有的安心,每当我上一次香,就仿如得到多一丝看顾。 “阿公吃饭。”清香插上香炉,菩萨住在心头。(本文获2020年香港第46届青年文学奖优异奖) 【快问快答】 1. 文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生活的依傍,不管是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过去、此刻、未来的生活,都是文学。因为书写,所以我们记得。失去文学,我们将无异于一颗可有可无的齿轮。虽然文学的存在也改变不了我们作为齿轮的事实,但我相信这当中必然将出现质的变化。 2. 你最想与人讨论的文学议题是什么? 大概是“我们还能给这世代提供什么样的文学”吧。其次就是“同志文学群像”与“原生家庭造就的伤痛文学”。前者是老议题了,但我想当中还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群体,值得我们再作讨论;后者是个人工作领域所接触到的鲜活事件,像是偏爱、离婚、再婚、家暴等等,其中带来的伤害不容小觑。我们无法阻止事件的发生,但至少我们能有相关的作品,来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告诉他们:有些痛,我们都懂。我想这是文学的价值之一。 3. 推荐3本当下最喜欢的书。 陈颢仁《爱人蒸他的睡眠》 吴明益《苦雨之地》 王和平《色情白噪音》   相关文章: 【新秀个人特辑/一】陈宏量/锤头挥向菩萨 【新秀个人特辑/二】陈宏量/粤诗风吟 【新秀个人特辑/三】陈宏量/手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