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家庭生活

开始学习不理也不管。 记得姑姑爱干净整齐,每周都得抹玻璃柜,还有擦亮缝纫机,衣物需烫得笔挺,还有……。她渐渐年纪老迈,到她家,上了厕所,见到抽水桶上盖了一层灰。她儿子上班下班累,而她的体力也不行,也都不理了。 现在我看到家里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我在下方走来走去,无视其存在,等待风在什么时候把它吹落。 又见到厅的窗帘布有撕裂的缝,与妻说:“不显眼也无大碍,就不必费神做套新的。” 园里有野生攀藤,只要不是长得高大威猛,不必打理。就等一年一次欢庆过年之前才来灭这些春风吹又生。 铁栅长锈,墙有斑驳。现代的人拍照,背景都要有岁月的痕迹,所以呢,长锈与斑驳也由它,不髹。 放手去接受不完美 大事小事真的想做得完美,但……愈留心,愈是做不完。身外事是这样,身子的事也是难照管。 夜咳睡眠不佳应是大事,少运动唯恐出事;屡看医生,不见好转。试着吞营养丸,试着服枇杷膏化痰解咳,试着晚间冷气只开一小时,千试万试,后来也不管了,告诉自己,浅睡少睡也罢,反正未来会长眠。 家里还有一处深藏不露——那是小小的储藏室。东西愈积愈多,寸步难跨,也不知最深处收了些什么宝。小门的入口处是最常用的工具箱,其他的一概不理——因为理了也不知要收在何处。 想起以前住组屋,小小的三房一厅,不消半天整理完毕。当年的餐桌也是书桌,饭厅客厅合为一。现今大空间大分隔,各个空间都在繁殖各类物件,常有李清照的心情——理还乱。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我想,此时眼也顺。眼花了,即便不整齐也见不清,眼前看着什么都算可以,眯眼看周遭,日子风调雨顺。
1月前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色,互动时注重平等平衡的相处,让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好”和需要改进的空间,就不至于慌了手脚而乱“贬”自己了。 “老师说这次段考,你的数学有进步耶!”晴美妈妈开心的鼓励小学五年级儿子,不料,得到回应是:“老师乱讲的啦!” “咦?我看你最近有认真念书啊!”晴美不放弃地再补一句,儿子又没好气地回答:“我随便念的啦!” 晴美注意到儿子语词有自贬习性,她不明白这是从何而来? 自贬的源头 从小聪明伶俐的儿子被公婆疼爱,身为妈妈的她注重亲子关系,也是多数鼓励;老公虽然忙碌,但不至于大声呵责、严厉管教。 一路追索,晴美注意到儿子只要跟姐姐对话,更明显地自贬,例如:有一回大两岁姐姐从书包拿出一张画作,她说:“妈,你看,我这张画怎么样?老师要我代表参加美术比赛……” 晴美正在厨房忙碌,头还没回,就听到一旁的儿子说:“嗯!我就画不出来!” 晴美心想:“儿子又来了”,但她不作声,直接回答姐姐:“哈哈!给你按个赞哦!” 晴美来请教时,她疑惑是否做错了什么?为何儿子喜欢贬损自己? 我和晴美分享,孩子说自贬的话,对他而言是不自觉,但是身旁大人可以从3个角度观察: [vip_content_start] 第一:缺乏自信时 手足中的表现优异常得赞赏,自认不如的手足感到自卑,于是以自贬的话给自己下台阶。 第二:渴望赢得关注时 孩子偶尔说了自贬的话,发现居然引起大人注意,还听到许多鼓励,食髓知味之余,于是养成习惯,越说越多。 第三:孩子用错方式求助 不少孩子受困于情绪障碍或家庭矛盾,总觉得老天爷不公平,或是误以为终身脱离不了困境,以致于泄气地自贬,如果爸妈明白他的无助,就不会不理不睬,或加重责备。 来得及改正 晴美从回忆和观察中找到儿子说自贬话语的源头──从小因为活泼可爱常得公婆夸赞,自从念小学后,优秀的姐姐不论课业、才艺都比他赢得更多掌声。相较之下,他自觉光芒不足、自信缺缺,于是自我调侃,自我贬损。 “吴老师,我觉得儿子有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形,值得我和老公重新调整亲子关系。”晴美下定了决心。 孩子的大脑仍在发育中,如果受到大人语言暴力攻击,有些情绪疼痛会留在大脑区域反应,这和身体疼痛相似。而一个孩子对自己说出自贬的话语,等于不停地打击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身心必然接收到“错误暗示”。 幸好晴美细心观察,她注意到儿子言语举止的不寻常,我提议他们夫妻可加强如下3件事: 第一:避开“一面倒”的赞美 家族聚会中,提醒大人切勿一面倒地夸奖姐姐,需要让儿子也有被公平关注对待的机会。 第二:陪伴他找到自己的实力 晴美的儿子最近正进行一份自然科报告,当儿子说:“我就是笨,我不会呀!还要上台报告,我不要……” 晴美不动声色地邀儿子上网查资料,又一起到公园找花草样本,还去请教养花莳草的阿公,渐渐地,儿子发现自己做得到,抱怨之声减少了。 第三:和爸爸多互动 请老公注意儿子即将进入青春期,需要“自我认同”的带引,在Men’s talk的机会中,儿子将发现自己有一条成长路可追寻,就不会无所适从下讲出自贬的话。 晴美听到以上建议,她开心地说:“懂了,有路可循!”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色,互动时注重平等平衡的相处,让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好”和需要改进的空间,就不至于慌了手脚而乱“贬”自己了。
2年前
2022年7月26日,一名网名叫依奈的18岁少女在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情况下,因不堪长期遭受网络霸凌和挑衅,最终直播跳楼身亡。 然而,即使直播的画面定格在一片蓝天,网暴她的人们在聊天群里依旧冷言冷语嘲讽和质疑她的死亡,甚至出现“去死”、“别复活”这种词汇。 让人心寒的是,依奈的死讯一经确认后,这些人的反应并非反省、愧疚,而是抱团推卸责任。 而依奈做错了什么? 仅仅是在一款游戏里,将ID改成“拿不到金头就自杀”,随后没取得金头(一种游戏奖励)但没自杀,本应被视作夸张表达的戏言,却成了网民网络霸凌她的“把柄”,不断在各个社交平台嘲讽她该自杀不自杀。 这群人多半是依奈的同龄人,甚至比她更小,其中不乏初中生,用词粗暴、猥琐、恶毒,丝毫不见丁点同理心,令人心生惶恐,惊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相关数据调查,10人中就有7人曾遭到网络霸凌,三分之一因此自残,十分之一曾尝试自杀。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依奈”?或者避免孩子变成压死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相比起80后的我们,于网络时代出生、长大的孩子仿佛更愿意在镜头前展现和表达自己。 在YouTube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不少孩子开设了专属的频道,上传自己的作品,比如莫淑清今年仅8岁的儿子也是YouTube博主,他的作品包括自己剪辑制作的地理知识视频、介绍玩具、自拍出镜等等,这也是许多新世代儿童日常生活的缩影。 广阔无垠的网络世界可以是知识海洋,交友的天堂,但随时转变成烈火地狱,引来无数恶鬼缠身。 身为马来西亚认证与注册心理辅导师的莫淑清,在儿子开设YouTube频道之前是否为他打过“预防针”? 她笑说,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许多父母并非在网络世界里成长的,对于社交平台和资讯的掌握往往不及孩子,所谓的“预防针”,其实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日常建立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学校、网络里遭遇的事情,如果有差错,切勿第一时间就责怪他,否则以后什么都不会跟你说。 “反而要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个差错?设法引导、调整回来,这比提前铺排更重要。因为我们对网络了解不多,你怎么去防范呢?” 于是,从孩子口中得知他犯错之际,即便怒火攻心也要先深呼吸,缓和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讨犯错的原因,接着耐心纠错。 “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很重要。”她强调。 不做强势父母 她认为,如今很难避免孩童接触网络,因此父母要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他们的担忧、焦虑,千万不要做强势的父母。 因为一旦他们发现网络上的资讯,比父母懂得多时,便会挑战父母的权威。 “所以,父母要适时表达自己对网络认识不足,但是看到新闻提及网络霸凌,问问他在这个前提下,他的年纪还小,制作的内容适合被人评论吗?” “倘若孩子表示他可以接受被评论,那就要多问一句:假设是负面留言,会不会受伤?抑或是把评论功能关掉?” 教会分辨现实与虚拟 除了定期翻出儿子YouTube浏览记录,母子俩也共同讨论该视频的内容、观看该视频的原因等等,实际上她的儿子在6岁那年已经向她要求开设YouTube频道。 “我允许他8岁时开设,但前提是不能在他的视频内容透露父母姓名,尽量避免拍摄到居家环境,以便被有心人士定位具体居住地点。” 在经过母子两人商讨后,决定了频道的内容,在她的陪伴下,他展开YouTube博主之旅。 当然,她会监督每一条视频以及视频下的留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种时候小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他很聪明,会删掉那些不好的评论,也会关掉评论的功能。” “他也很清楚知道,评论是评论,我是我。” 她指出,网络霸凌是文字,可以在网上留存很长时间,比语言霸凌的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适当地协助孩子将“评论”和“本人”的关系分割出来。 分不清伤害行为 “不仅仅是在网络,可能是因为少子化的关系,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孩子也是分不清霸凌、嘲笑还是批评。 “他们会用‘丑’‘呆’这种词汇去说同学,所以就会跟他们讲:也许是因为家中独生的关系,当同学这么说你的时候,可能没想到会造成伤害。” 在这种时候,为孩子培养的自尊心往往能够抵御这些怀揣着恶意的语言。 尽管他做的每件事于成人而言不一定完美或有意义,可当他有成就感时,要给予肯定,比如她会肯定孩子在制作视频时,愿意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的新技术,肯定他的自尊感,而非盲目吹捧赞美。 当有留言嘲讽儿子丑时,她就曾带着他站在镜子前展开以下对话: 她问:“你觉得我丑吗?” 儿子答:“你不是很美,但我还是很爱你。” 她笑说:“对啊,我们每个人不是很美,但我就是我,你爱我不是因为我很美。但同样的,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长相有自信,爱上自己的身体,才能活出自己。” 她强调,切忌采用打击式的“激将法”,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他都值得被尊重。 灌输正确价值观,不做霸凌者 每当在网上看到一些用词猥琐或恶毒的留言时,我不禁会思考若这些人的父母看到他们的言语如此粗俗无礼,恍如无下限的老色狼或小太妹,会作何感想? 反正,莫淑清作为母亲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不能抓行为,而是抓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善的,不是恶的。有意伤害人家的话不要说。” 孩子受到同学影响也在所难免,所以家长的适时引导此刻就要发挥关键作用。 “有时孩子从学校回来,也会说朋友都这么讲,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就要抓回那个价值观。 “告诉他,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会讲这些话,做这些事,但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呢?能不能易地而处,别人这么说你时,你会觉得难过,那你对别人这么说,别人也会伤心。” 她坦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远没有朋友和社会来得大,也只能从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注入。 “现在的父母最难为的是,孩子的世界很大,可我们占据的地方小。” 另外,当孩子们使用那些粗俗恶毒的词汇时,极有可能只是复制粘贴地跟风,并不理解其含义,所以家长可逐一分析那些词汇会引发怎样的反应,以及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然后就问孩子,你想不想给别人这样的留言?如果别人这么留言给我,我也会很难过,我也不想你被这么对待,没有一个人应该这么被对待。” 从小培养同理心 她提到,这时代的孩子越来越需要同理心的培育。 “7岁至9岁是孩子是寻找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也是与父母关系最好的时候。此时,你不要去管理他的行为,而是培养他的同理心。” 怎么培养呢?一切要从父母开始,当他开始懂父母、照顾父母、同理父母,他的同理心才会培育起来。 “这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情感关系。你不要让他去同理别人,别人跟他没关系,他同理不了。 “比如我说你这样对我,我会难过;我看到这样的留言会伤心、害怕。通过情绪的同理部分,孩子就知道他不该这么对别人,别人也不能这么对他。” 让孩子明白你的担心 莫淑清提起,8岁的儿子因为开设了YouTube频道而与一名经常给他留言的西班牙网民交好成为朋友,将聊天阵地转移到聊天应用程式Discord。 这时候,她又怎么做呢?偷偷看儿子的聊天记录吗? No,no,no,这是最下乘且破坏亲子关系的做法。 她得知后,便向儿子强调:“你能说这是秘密,我可以不看,但是你这个年龄拥有秘密,会让我更恐慌、更担心。” 听了母亲的这番剖白后,他同意让她查看聊天记录。 “我看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言论是胡说八道的。我就告诉他,在不暴露身分、地址、年龄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即便是网络交友也要真诚,不能欺骗对方,不能吹得天花乱坠。 “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他一定会出很多这种差错,可就是要慢慢拉回来,调整回来。” 如果因为担忧和焦虑而采用强硬的手段禁止孩子上网,可能会适得其反,且并非长久之计。 “在给孩子手机之前,会跟他说明,我不会阻止你在网上的动作,但你必须告诉我你在网上发生什么事。”   更多文章: 家有失智者 照护有窍门 错戴耳机听力受损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性教育启蒙 从生活中贯彻 留不住生命,把爱留给家人  
2年前
2年前
福建人有一种传统糕粿叫“白粿”,别称“猪头糕”或“女儿糕”。前者称谓源自要用猪脸颊上面的肉来炒粿而得名,后者则是家中双亲往生后,要由女儿准备这款糕粿才算好命而名之。在日常,也有人家由于喜欢吃,便会自个儿做来吃,主要原因是白粿口感是Q中带一点粘性,是新村不少老一辈人的最爱。 本品制法虽简单却还是有诀窍。材料是糯米粉与粘米粉,比例是1:1,并得加上适量的盐、食油、热水及温水揉匀成团。接着,切成小剂子及揉搓成圆状后。取一个有凸出来图案的盘子,将粉团盖上盘上的图案、压平即成。 然后,准备一锅热水、一盆冷水及过滤网或筛子, 把制好的粿放入锅中煮熟。原本的做法是用蒸的,可是会比较耗时。 像煮汤圆那样,白粿在热水中浮上来表示熟了,捞起来放进冷水中“过冷河”后,滤干水分便完成了。 要吃时,可像吃潮州炒粿角那样切成厚片拿来炒,佐料随喜配搭,如香菇片、肉片、虾米、韭菜、鸡蛋、豆芽等皆可。茹素者可用萝卜丁、菜脯、黑木耳、金针菇等同炒,都很美味可口。   更多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去】黄秀仪/腌渍小红葱头,大热天的开胃品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新村星级茶点——芝麻番薯饼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缓解便秘的番薯叶粥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香浓班兰叶酱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白粥油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