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小泥

家人提及,据说不错的某中国文学网红曾谈论张爱玲,表示张爱玲很小众。家人有点疑惑,张爱玲小众吗?还是年轻的中国读者不流行阅读张爱玲? 不同意家人推测。尽管不了解中国年轻读者的阅读倾向,但从社交媒体不时传出可疑的张爱玲语录看来,张爱玲始终没过时。不然怎么没听说苏青语录、茅盾语录之类。民国初年的作家,除了鲁迅,相信年轻读者最容易接触的仍是张爱玲。说张爱玲小众是归因错误,实际上是文学小众,并非张爱玲小众。这位文学网红我已缺乏兴趣了解,他必有独到之处,才会吸引众多粉丝,然而我没时间心力沙里掏金。放弃文学网红影片或许有所损失,不过我宁愿选择信任的资讯来源。 总有人自诩不以人废言,认为兼听则明,应多听取各方意见,以免偏颇。然而如今资讯爆炸且年岁渐长,我倒是逐渐养成因人废言的习惯。像我这等市井小民,未须肩负治国平天下的重责大任,无须透彻了解国事天下事,就算对某些事情无知、认知错误,并不碍事。再说我向来听多说少,未散布错误观念,不至于危害社会。所以我心安理得的因人废言。 凡事都有相应的脉络,倘若不明就里乱入,一时未能掌握对方真意,不免表错情会错意,徒增彼此困扰。便利的网络往还,让人忽略双方往往素昧平生,不知根又不知柢,很容易因芝麻小事横生龃龉,着实无谓,于是我近来很少与陌生人对话。若对彼此稍稍知悉,较能有效沟通。 我信任社交媒体追踪的意见领袖,一旦信任崩解便退追。信任并非事事认同,而是即使我不认同对方某事的看法,然而相信对方无恶意,或许另有我未必知晓的缘由。不过我无力事事追究,意见相左之处不妨留待日后检证。 退追不会错过太多 当然信任并非永恒。曾因故陆续退追一些意见领袖,有时是对方不如我想像的有趣,但更多是对某事看法南辕北辙。确认并无误会,纯粹立场不同,为了避免自己不舒服,于是退追。退追并非撤资,无须大声嚷嚷。我长期追踪对方,然而对方根本不认识我,其实没什么好沟通的。倘若对方日后发表值得大家重视的言论,经由网络广传,我总会得知,退追不会错过太多的。 法国有句谚语,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退追萍水相逢之人倒也罢了,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可是退追长期观看的意见领袖,之前心中涌现众多犹疑挣扎,是我误会了吗、抑或太过挑剔、我变了还是他变了……直到终于确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已不信任对方,不得不结束这段单向的关系。感谢对方曾经对我的启发,但此后我不再视他为队友。
4星期前
畅销作家黄山料日前在马来西亚受访,其中一段话引发争议,连台湾卫福部都出面表示拒绝暴力。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总是对你家暴,你可以抵挡住他的家暴,那么那个人就是适合你的对象。”黄山料随后道歉,并解释百分之百反对家暴,惟表达能力欠佳,文字造诣仍有不足,会好好改进。黄山料再解释,他的原意是不需追求大家认为美好、健康的感情。爱情很主观,若能与对方的缺点相处、抗衡,就是关系的平衡点。 原以为黄山料既然认错道歉,争议便会平息,谁知网络仍出现许多批判,诸如“黄山料能成为畅销作家,整个社会都推了一把”,我突然生气了。向来没读黄山料,也没议论黄山料,黄山料的作品畅销,与我毫无关系,相信很多读者亦然。讨厌黄山料是个人自由,谁有意见不妨直说,但无须拉扯不相干的旁人。这类批评乍看格局宽阔,实则莫名其妙。 黄山料的作品不吸引我,仅是无缘。且我对喜欢黄山料的读者没有意见,由阅读获得快乐相当美好,我不想批评别人的幸福。 作品的客观评价是一回事,不过对读者的影响又是另一回事。我喜欢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麦可.康纳利,陈静芳在《最后的美洲豹》导读,介绍麦可.康纳利生平,有一段让我相当吃惊。据说麦可.康纳利大二时深深爱上劳勃.阿特曼执导的电影《漫长的告别》,随后拜读雷蒙.钱德勒原著,于是放弃主修的建筑结构,决心成为推理小说家。我也看过劳勃.阿特曼的《漫长的告别》,印象不太好,电影将原著犬儒苍凉的世故,转成爱情伦理大悲剧。劳勃.阿特曼想拍爱情伦理大悲剧没问题,但何必将钱德勒弄得面目全非,我不认同。可是我眼中不成功的电影,却激励麦可.康纳利走上推理作家之路,此后不再以自己喜好评价别人的品味。不过热爱阅读倒也不必自诩优越,愿意阅读很好,喜欢影视、电玩、音乐、运动等等也很好,拥有让自己愉快的兴趣都很好。一般人生活多艰,快乐很珍贵。 黄山料绝非导致社会平庸的战犯,这是倒果为因的虚假罪名。黄的作品畅销,显示他抓住社会脉动,符合许多读者需求。愿意购买黄山料的书,说不定也会顺道买一些其他书籍,黄山料对出版、书店等行业有功无过。再说,青少年喜欢浅白作品无可厚非,多数人都是从天真无知,然后逐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后来有人成为文学读者,有人停留在流行作品,更多人甚或放弃阅读。这是个人因缘,无可如何。推广阅读一直是难题,很多人仍在努力。不过,鄙夷流行作品,比方从小由唐诗宋词启蒙,未必会成为更好的读者。 倘若只有文学读者买书,那么市场规模就太小了,出版、书店等行业恐怕集体崩坏,金字塔型的市场才是健康的,换句话说,流行作品永远是书市主流。或许部分国家人民素质较高,文学作品偶或跃升畅销书。惟既然这不是中文世界的现实,那就无需过度幻想。就算没有黄山料,所谓文学大师的作品,未必多卖一两本。 畅销作家并无原罪。与其批判流行作品浅薄无知,不如创作更好的作品取而代之,有为者亦若是。出现更多更优秀的流行作品,才是大家乐见的。
3月前
家人日前在街边摔伤,下巴鲜血淋漓,脚上也有几个伤口,至医院缝了几针,皮肉受苦好几天,幸好没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与妈妈聊天随口提及,妈妈以台湾习俗建议吃猪脚面线,我说等家人下巴不痛再说。忍不住转述,家人连称不用不用,这里没吃猪脚面线,也没有什么补运的食物。对,坊间不难见到卤猪脚、猪脚醋,但似乎没看过贩售猪脚面线。那么,本地有什么压惊补运的食物吗? 家人交游不广,他不知道不表示没有。我于社交媒体询问,大马可有补运食物?有人提及洗澡水加痲疯柑叶跟柚子叶以洗去霉运,或将家居服带去庙宇诵经、盖章。友人热心提供一些大马习俗,但听来确实没有补运、去晦气之类的食物。 猪脚面线是家常食物,蕴含妈妈、阿嬷为家人祈福的心意。先卤猪脚,面线煮好后,拌上猪脚的卤汁,上头放一两块猪脚。红褐油亮的猪脚,光看就诱人。面线就刚好和太烂的差别,无所谓好不好吃。只是近来风气转变,如今为家人烹煮猪脚面线的或许较少,反正许多餐厅、小吃店贩售猪脚面线,想吃不难。 猪脚面线亦是祝寿食物,长辈过生日尤其讨喜。中年后口味倾向咸食,比起甜腻的奶油蛋糕,如今过生日我亦宁愿吃猪脚面线。 在台湾,倘若遭逢意外、出院、出狱之类,通常热心亲友会准备猪脚面线,让事主除晦气、添福寿。假使不喜欢,事主吃两口意思意思即可,无须整碗吃完。万一事情严重一点,还可以过火炉。台湾乡土剧偶尔会出现某人过火炉、吃一口猪脚面线,周遭亲友拍手庆贺重生的场景。 信与不信都遵守 或因台湾大型天灾甚多,台风、地震等无从闪躲,台湾人习惯祈求神明以及不知名的力量消灾解厄。即使是看似科学、理性的科技业,亦有外国人看来啧啧称奇的习俗。不论哪家公司(台积电也不例外),机台摆放零食绿色乖乖(祈求机器乖乖)已是惯例。放了乖乖工作若不顺利,那就大家一起解决,但没放乖乖却是管理者疏失。为了职场和谐,一般人无论信与不信,全都遵守,反正放乖乖不算麻烦,且放乖乖至少能避免长官、同事啰嗦,这便是好处了。而乖乖须适时替换,一旦过期,灵力随之消失,不可不慎。时代演变,并未改变台湾人以食物祈求顺遂的习惯。 平常可吃、过生日可吃、补运可吃,猪脚面线还真是台湾人的神奇食物,我还没想到另一种食物足以相提并论。人到中年,深知世事多艰,倘若吃点猪脚面线果真能补运添福去晦气,实在是满好的安慰。
4月前
与书友闲聊,提及日前随手买了《巴尔的摩事件的真相》,虽然原本不识,然而读了很喜欢。她询问你如何从书架上发现这本从来不认识的书?当时有什么特别状况引起你的注目吗? 说穿了只是缘分。看过一些安·泰勒的小说,她专写巴尔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细致,不同个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满有意思。男作家笔下的巴尔的摩,与安.泰勒有何异同让我好奇。《巴尔的摩事件的真相》由姪儿马库斯诉说,现况与昔日交错,表露伯父、伯母经由聪颖与多年努力,“巴尔的摩勾德曼家”成为富裕、受人敬重的上流人士,谁知各人的不安、彷徨引发一连串厄运,最终家破人亡。伯父一家殒落的几个秘密并不骇人,反而相当人性。旁观伯父一家从光辉坠入阴影,马库斯原本钦慕仰望转变为心痛黯然,相当感伤。不过作家乔艾尔·迪克是瑞士人,根本不是美国作家。瑞士作家撰写以巴尔的摩为背景的小说,细想十分奇妙。 在书店特价区发现《我的乐透人生》,凭直觉买下。乔瑟琳是法国小镇缝纫用品店老板,生意尚可,丈夫为蓝领劳工。她平凡略显内向,曾列过几次愿望清单,可见她于不同岁月对生活的想望。不到两百页的小说,几乎是乔瑟琳的喃喃自语,若非末了诸人网络来函,我其实有点狐疑内容为否全是乔瑟琳一厢情愿。而领取头彩前必须先与心理医生面谈,嗯,有道理。尤其部分情节让我好奇法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乔瑟琳之父失智,长期居住疗养院,独生女的她仅固定探视,未提及这项财务压力。乔瑟琳曾因家暴自残,医生安排她一个人去疗养3星期,亦未提及付费种种。乔瑟琳的人生因乐透头奖改变,对她是好是坏或许人言言殊。我很喜欢她在开头独自欣赏自己中年身体这一段,腰上有赘肉依然美丽。 家人推荐《性格贩子——最受欢迎的人格测验MBTI大揭密》,让我看了开头。作者莫薇·安姆瑞表示她挺着7个月的孕肚,至某机构翻查档案,工作人员声称部分档案含“敏感资讯”,因此无法提供,且她事后得知曾被男员工跟监。她到底研究什么,竟宛如深入龙潭虎穴?家人又找出美国作家卡波堤曾参与性格测验研究的段落,哇,太有趣了。 爱书人的小小冒险 MBTI如今风行国际,本书阐述MBTI的前世今生。它由缺乏心理学、医学等专业背景的母女所发明,希望借由人格测验认识自己,以便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初衷素朴且良善。MBTI尽管缺乏学理基础,然而操作简便,容易使用,于是后来广受教育界、公司行号以及培训机构欢迎,成了一门赚钱的事业,惟发明人母女并未因而致富。MBTI已发展成当代文化现象,亦出现许多质疑和批判。倘若较为了解MBTI发展初始,或有自己的解读。 书海浩瀚,太多不知道没听过的书,从陌生书籍挑选是否有诀窍?这是个好问题,然而我始终没有好答案。当下放弃的书,是不是比买回家的更好?有时难以验证。也许每一次的选择或放弃,都是爱书人的小小冒险。
5月前
总是听到作家好话,我觉得有点无聊。 之前与书友约定一起写“说东野圭吾坏话”这个主题。他选《解忧杂货店》,我则是《嫌疑犯X的献身》。书友未能完成,表示原来认真说坏话是很难的,是个难得的体验。我之后去图书馆借《解忧杂货店》,看完认为他选错书。《白夜行》(虽然我没看过)或《当祈祷落幕时》以牺牲弱势者的生命来推动故事前进,两书的道德错误非常明显,容易下笔。而《解忧杂货店》技法圆熟,书末逐渐收拢铺出去的梗,故事结局让人欣慰。又将预知未来的红利,给了贫苦却上进的孤女,减轻道德争议。当然结局完满到有点虚假,或许使得某些认真面对粗糙现实的读者不满,因为生活根本不是这样,不过这样的《解忧杂货店》,已能满足广大读者。 《解忧杂货店》很好很好,可是啰嗦挑剔的安娣如我,谈不上喜欢,但很羡慕东野圭吾写出畅销国际的书。 有一阵子努力写“说阿嘉莎·克莉丝蒂坏话”,完成4篇,《褐衣男子》、《七钟面》、《隐身魔鬼》、《烟囱的秘密》,都是阿嘉莎·克莉丝蒂以《罗杰·艾克洛命案》成名之前的作品。 未继续写主要是不易发表,并非没兴趣或写完了。阿嘉莎谍报、犯罪集团的作品全部失败,不知为何却很爱写。阿嘉莎的长处是描绘人心幽微,她多次试图处理格局较大的议题,虽不见出色,可是细节仍颇有可观。 《褐衣男子》的犯罪集团描写太过天马行空,幼稚可笑。不过一百多年前,安妮·贝丁费为年轻孤女,放弃亲友安排的稳定生活,决定搭乘邮轮,前往非洲开创未来。谁知意外卷入犯罪集团的活动,幸而一路逢凶化吉,如今读来仍相当激励。《隐身魔鬼》背景为一战后英国经济崩溃,失业率高涨,旧识汤米、陶品丝在伦敦意外重逢,无意间卷入谍报工作,末了顺利完成任务,但官方旧日密约这个设定现在看来缺乏张力,因而减损小说的合理性。 我的爱是比较特别的 烟囱屋是某英国堡贵族的家传古堡,因缘际会成为欧陆私下的外交场所,《烟囱的秘密》涉及中欧某小国王室纠纷,峰回路转,相关人马至烟囱屋了结恩怨。小说从英国人安东尼在南非担任导游开始,他受托护送政坛要人回忆录返英,回忆录差一点遭盗……不过细致的描写与人际互动,读来相当有趣,比如某人约芃吉妮私奔,“她只犹豫了一瞬间,然后勇敢地晃晃头,就像她的祖先义无反顾地参加十字军时那样走了出去”。 《七钟面》算是《烟囱的秘密》续集,烟囱屋主人一家再度出马,又出现另一个国际阴谋集团,不可信的阴谋诡计看来犹如儿戏。可是开头资产阶级新贵,租用带着原有仆役的古堡烟囱屋,女主人库特爵士夫人却无力使唤拥有“红衣主教”风度的总管以及一众仆佣,饱受委屈。其后贵族小姐艾玲返家,对仆佣下令毫不犹豫,两相对照让人感叹。这是一本细节可观,主题却不吸引人的推理小说。 一般读者瞧瞧《一个都不留》、《东方快车谋杀案》之类的名作就好。那些不成功的作品,是阿嘉莎留给粉丝的礼物。即便与同好相遇,念念不忘阿嘉莎不够好的作品,我的爱也是比较特别的。
8月前
日前在某社交媒体发生了一点小事。网友展示在书局促销区买的几本书后,有人留言:书虫就是这样,顺手牵羊。事主委婉表示他没牵羊。那人回应他的意思是多买了几本书。 随口说别人顺手牵羊未免太过难听,乍见我很不高兴,原本打算留言提醒。惟想想自己只是寻常小民,并非社会贤达,倘若别人未出言询问,似乎不便发表意见。再说对方与我素昧平生,私讯亦嫌冒昧,略过也就算了。 对方很明显是误用成语,但不愿承认,我觉得这种状况怎么说都没用。当然我的判断未必准确,不过一旦开口,万一不慎引起争执,那就不值得了。倒不是害怕与人争吵,而是没必要为了这等小事争论不休。有人爱说书虫顺手牵羊,那是他的事,又不是我的错。 发现别人误用词语,选择视而不见,我是否有纵容之嫌?非也非也,首先我没资格对陌生人说教。再说,对方或许果真是社会贤达,偶尔误用词语也不算什么大错,若因而被陌生人指正一定不快。大家使用社交媒体不过是休闲娱乐,没人爱听别人纠正自己言语的小小失误。 尽管常有人自豪,本地拥有中港台之外最完备的华语教育体系,然而不可讳言,本地人的华语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有识之士十分努力普及语文知识,可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别的不说,本地体育新闻常见“觊觎”、“染指冠军”之类的描述,我看来着实刺眼。“争取”、“期待冠军”不行吗?冠军是荣耀,又不是丢脸或羞耻之事,为何非要用觊觎、染指这么负面的词语? 现今科技发达,各式查证十分便利。老实说我亦曾发现自己误记、误用部分词语,还好及时查证,错误大多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这也只能要求自己。至于其他人如何使用语言,那是他的自由,不足为外人道,我的确不该多管闲事。
9月前
日前出席古琴讲座。家人原本缺乏兴致,认为不会有什么可听(他是对的)。我觉得马六甲难得有古琴讲座,再说出门走走总是好的,硬拉他参加。 讲座结束之前,讲师表示弹几曲让参加者听一下。问大家想听古曲或流行曲?我说古曲。随即讲师回应,既然想听流行曲,他就弹〈小城故事〉,听到后排某人诧异的“啊”一声,似乎认为〈小城故事〉年代已久。我没放弃,仍点〈关山月〉,讲师同意,好,〈关山月〉。两曲结束,讲师又说要弹〈渔樵问答〉,我忍不住回应〈渔樵问答〉有点长,讲师略显意外,喔,你知道。 回程家人问我,为何点〈关山月〉。我说〈关山月〉不是你们梅庵入门曲?总不能点〈龙翔操〉吧,那就是踢馆了。〈龙翔操〉轻快灵动,很好听,但琴人未必都学过〈龙翔操〉。民国琴人张子谦擅长此曲,外号张龙翔。张子谦琴龄将近80年,据说天天弹琴,张对古琴的热情、执着让人敬佩。 〈关山月〉适合古琴麻瓜 家人说,〈关山月〉虽短但有很多不同指法,例如轮指、跨弦、蛇行鹤步等,其实并没有太简单。〈秋风辞〉才是一般的入门曲,指法简单,就一勾一挑,不过弹得好倒是不容易。多年前中国王鹏曾在泰国街头摆个小摊,反复弹奏〈秋风辞〉,看似无人认识他,以此自娱,然而弹得真好,不过那大概是王鹏成名之前的事了。你为何不点〈忆故人〉? 我说〈关山月〉热闹又不长。虽然有些琴人觉得〈关山月〉俗气,但观众还没不耐烦就结束了,很适合古琴麻瓜。〈忆故人〉精彩是精彩,的确比〈关山月〉更能彰显古琴枯淡的特色,不过稍长且不知讲师会不会,〈关山月〉应是琴人都会的曲目。所以我点得很不错,〈关山月〉不简单却又普及,至少讲师的确会。假使点〈秋风辞〉未免看不起人。 我是古琴半麻瓜,听过一点可是不会弹,对〈渔樵问答〉印象不深,旋律弱、重复又太长,每每听一听就想睡觉,个人认为不适合当作向大众推广的曲目,对第一次接触古琴的观众,可能有点闷。 如今科技发达,透过影音网站欣赏古琴并不难。倘若想认识古琴,不妨搜寻〈关山月〉、〈忆故人〉等知名古琴曲听听。至于〈渔樵问答〉,对古琴麻瓜而言,至少助眠。
11月前
家人检点日前至吉隆坡买的书,提及村上隆《艺术创业论》很有意思,可是书末年表不见村上隆早年的文学成绩,有点奇怪,居然从作家华丽转身为艺术家,实在厉害。我说村上龙拿过芥川奖吧,名头这么大,没列上也太奇怪了。 书友曾送家人几本村上龙的书,他全都看了。家人喜欢《希望之国》,多次推荐,惟我因对架空题材没兴趣,始终未读。据说内容大致是日本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希望,成年人、大学生全都没救了,中学生的纯洁、热情和创意才是未来的出路。故事由国际媒体发现巴基斯坦边境,有日本少年参与圣战开始…… 村上隆是国际知名艺术家。尽管村上隆的公司因疫情之故曾陷入财务危机,但无论如何的确活跃于国际。至于艺术家的名声,是否等同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就轮不到外行如我置喙了。 过了几天,家人告知原来“村上隆”非“村上龙”,先前我们因隆龙同音而搞错了,将两个不相关的人混为一谈。村上隆是艺术家,村上龙则是作家。他庆幸这个误会只在家里说说,未在熟人面前大放厥词。没见识自己知道即可,若让别人指正未免太糗。 我们年纪渐增,忘性亦随之增长,难免冯京当马凉。在家聊聊倒还罢了,总之以后多查证再发言比较妥当。说错了虽无恶意,然而传递错误资讯总是不好。 这个乌龙让两人聊了一会,我突然笑出来,这不就庚黄吗?家人不熟悉《红楼梦》,我大致说一下。贾宝玉出席表兄薛蟠的生日宴,席间薛蟠表示,见了一张春宫画,相当出色,是“庚黄”画的。贾宝玉纳闷“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写下两个字,众人一看,原来是唐寅。薛蟠觉得没意思,笑说“谁知他‘糖银’、‘果银’的”。家人说若是草书,唐寅和庚黄类近,误认不奇怪,但这当然是对文史非常无知才会犯的错。 年少对薛蟠的印象是土豪劣绅。后来发现关于薛蟠的描述,往往略带喜剧色彩,很有趣。比如宴会的酒令,众人言语文雅,薛蟠读书少,倒是说了别有风味的哼哼韵,粗俗好笑。他得罪柳湘莲,被设计痛打一顿,“登时便开了果子铺”,可怜又可笑。我们两人或许比薛蟠多读一点书,不过张冠李戴,村上龙和庚黄闹的笑话看似差不多,我们与薛蟠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太远。
1年前
日前歌手李玟过世,网络涌现许多各地歌迷缅怀、追忆的相关文字,其中有人批评李玟做了错误示范。我并非李玟歌迷,却也认为这类评断相当粗鲁。外人不知李玟平日生活状况,随口批评未免轻率。名人过世,各人不妨依照自己的心意表示,当然无感也是一种态度,不见得非得从众哀悼。然而家属亲友伤痛之际,倘若看见外人公开批评逝者的言论,实在有点残忍。 多年前颇受欢迎的美剧《CSI—拉斯维加斯》,我对一幕印象深刻。暗恋葛瑞森的莎拉,于某集剧末问葛瑞森,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葛瑞森想了一下,对着镜头说:“不批判我的人”。 偶尔回想“不批判我的人”,醉心鉴识科学相关研究的葛瑞森,没想到对伴侣的期待出人意表。家人认为凡身肉胎怎能做到不批判?神才能如此大度包容。日常生活免不了繁琐的柴米油盐,谁家没有难念的经。倘若真能长期不批判伴侣,几乎可算是圣人了。 有些话不说比说好 不批判伴侣或许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若转换为时下的流行用语:多鼓励少责备,倒是容易多了。我们对亲近之人,往往自恃亲密因而不拘小节,不如对待外人周到礼貌。可是假使长年互动充斥太多坦白直接的言论,少了一点体贴婉转的心意,难免伤害了对方。日积月累,关系自然疏离冷淡。家庭关系并非永远坚若磐石,也需双方用心经营维护。单方面努力难支大局,且关系亦将失衡。有时关系破裂未必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一点一滴的不愉快,腐蚀了原本坚实的情感基础。 尽管很难做到不批判,不过提醒自己少一点批判还是做得到的。如何处理家庭争执是举世难题,各有各的苦衷,往往不足为外人道。再者,必须双方都有意愿,才有机会深刻地沟通。世间不乏标榜自己明智理性,实则跋扈霸道之人,那就除非高手出面,否则无从沟通了。 当然,不批判绝非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公共事务事涉公共利益,该批判就应批判。然而若想于社交媒体议论他人种种,大家不妨多考虑一下,其实有些话不说比较好。
1年前
疏狂:豪放,不拘礼法之意。 送别是传统诗词常见的题材,内容通常凄苦哀婉。古人倒也并非普遍脆弱或情感太过丰富,而是以往交通不发达,除了商人极少远行(于是出现“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感叹),一旦远行便是大事。且平民一般无从寄信,远行几乎等于音信全无。再说过去平均寿命不长,一别成永诀亦是寻常。然而,身处“人人都能飞”的时代,远方其实不远,或许我们很难理解前人送别的复杂情绪。 很喜欢南宋刘克庄〈一剪梅.束缊宵行十里强〉。刘克庄不大出名,中文系学生亦未必知晓,而〈一剪梅〉也不算代表作。多年前,我偶然由长辈致赠的《胡适选注的词选》读到,说来纯属缘分。《胡适选注的词选》注释简短,让读者亲炙词作。若是不大熟悉传统文学,这本词选不失为良好的入门读物。 刘克庄为世家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文名。青年担任县官,据说戒掉诗癖,勤政爱民,兴学施教,政绩卓著,往后宦海沉浮。由于刘力主抗金,而有爱国之名。不过,刘克庄任官的作为,早已随着时代灰飞烟灭,倒是遗留部分诗文,让后世读者有机会从作品认识他。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原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全词浅白,无所谓看不懂。即使不了解“束缊”,幸而如今资讯发达,随手网络搜寻即知,“束缊”便是捆扎乱麻为火把。以前没路灯,夜行之际的照明得自行负责。倘若有心学习,现代人确实较前人方便许多。 刘克庄将赴广东,王实之前来送别,惟通篇不见伤感,两人边喝酒边谈论诗文,性之所至难免喧哗失态。显现彼此志趣相投,却又洒脱浪漫。我喜欢二人的友谊,以及这样的表现方式,是真名士自风流。 人生总得先解决现实问题 年少十分向往名士风流,却不曾思索名士如何谋生,可见当时识浅且幼稚。如今深深明白,任何美好德行,背后必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支撑,绝非凭借天资和个人努力。使全家衣食不周,家长理应设法解决,而不是径自在一旁读书写诗,那是天性凉薄,而非酷爱文艺。稻粱谋并非俗气,而是承担该有的责任。人生总得先解决现实问题,才有余裕讲究其他,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即使本性洒脱,倘若心头愁着“九月衣裳待剪裁”,必然无法展现闲适风雅的气度。就算勉强装一下,终究是西贝货。 自知天赋平平,且尚须为日常所需拼搏,安稳生活更为实际。相较之下,风雅与否就不重要了。
1年前
“你今天好乖,我请你吃炸鸡。”据说这句社交媒体的放闪之言,让许多女孩留言表示羡慕,认为便是受到宠爱的体现,小友有感而发,表示这句话让她觉得不舒服,好像女人缺乏自主能力,只是宠物或小孩。这一句话也可以是“工作辛苦了。我给你点了外卖,记得好好吃饭。”她想要平等的尊重和倾慕,而不是上对下的恩赐。 她这一番感叹,底下留言有赞同,亦有觉得小事一桩,劝小友不必认真之类。不认同主流意见之人,难免觉得孤独,然而终究是选择,每个人不妨依据自己的需求,决定从众或走自己的路。小友在自家园地,清楚表达她期待的伴侣关系,我觉得很好啊。 伴侣之间的情趣言人人殊,彼此愉快就好,无须由外人界定。除了家暴,外人实在无须过度关心别人的家务事。爱自己不好吗?何必一直关心别人。 记得新婚之际,友人见到家人为我开车门,直夸他有绅士风度。我倒是无所谓,回说我可不稀罕。我不在意这类社交礼仪的规范,毕竟自己开车门并不费事。我遭遇不痛快、身体不舒服,届时家人关心我、服侍我就可以了。 不爱猜测别人的心意 我这人古怪,不易讨好,后来学会不期待家人献殷勤,对彼此都好。每逢佳节,社交媒体总有不少女子炫耀丈夫、男友致赠的花束、大餐或礼物,这些女子开心总是好的,但说实话我不羡慕也不想要。为我种花,直到盛放送给我,我会很开心。可是佳节送花送礼,只不过是跟别人同时抢购消费,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我喜欢阅读,可是别送我书,有时,我连自己喜欢什么书都不知道。以前不喜欢的书,后来很喜欢,或者相反,我都发生过,阅读喜好会改变的。书还是自己挑的才好。 不爱猜测别人的心意。我直接告诉家人我的意见,也要求他直接与我明说,我不想猜。毕竟像我这么笨的人,不善于接收他人的言外之意,倘若对方未直言,而我居然猜错了,沟通失误是谁的责任? 家人原本的表达模式相当迂回,吃了几次亏,不得不改变。比如逛街时,他曾问你要不要吃豆花,我直言不要,两人就走过去了。谁知他生闷气,后来我才发现他想吃豆花。为了此事我们好好沟通,我要求以后家人想要什么自己明说,以免再度发生豆花事件,我不吃连带他也没得吃。家人想吃豆花,我愿意作陪,可是当下未必也想吃。 少了猜测,生活是否缺乏情趣?嗯,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1年前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谈论张爱玲笔下的食物,忍不住与喜欢张爱玲的友人分享。作者二毛提及张爱玲在香港爱吃油煎萝卜丝饼,上海又叫“萝卜丝油墩子”。据说民国时期上海的德顺鑫非常有名,外皮为发酵过的面团,内馅是萝卜丝,加上河虾一只,入锅油炸。成品金黄中一点艳红,一口咬下满是萝卜清香,好看又好吃。二毛表示曾在台北某处吃过萝卜丝饼,路边看到排了很长的队,好奇跟着排,果然外酥里嫩,也很香。他认为这家现切萝卜丝,是美味的秘诀。 家人和我也吃过台北的萝卜丝饼,萝卜香气确实迷人,当然不喜欢萝卜的就别折磨自己了。记得那天我们要去某家旧书店,途中遇上萝卜丝饼,可能运气好,只排了四、五个人,治完馋虫再去逛书店,成为一段美好的午后时光。不过台北的萝卜丝饼没有虾子,也只是油煎。食材简单、作法简单,好吃又不贵的庶民点心。 我现在回想,台北萝卜丝饼的业务机密或为总能买到好萝卜。冬天随便买,萝卜都清甜,但台湾夏天的萝卜,有时带苦又不香。然而萝卜丝饼四季营业,没听说品质有太大差异,猜想老板在国际贸易不发达的年代,于其他季节想方设法买到高海拔生产的萝卜,可是产量一定不多。否则萝卜丝饼红了很多年,作法又不难,为何无人仿效?炸鸡排、珍珠奶茶等等就因大量复制火起来的,其他业者未贩售萝卜丝饼,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长住马六甲后,不爱吃萝卜,总觉得不好吃。南洋太热了,萝卜品质确实差一点。日韩中国的萝卜,应该比台湾更美味。这才理解外省人老是嫌台湾的白菜不好吃,一定是真实感受,绝非思乡情切的夸大描述。的确,本地的白菜也不好。南洋就该吃南洋本地的食物。 经我一说,友人嚷嚷想吃萝卜丝饼,要找食谱试作。萝卜丝饼不难,友人厨艺不错,应顺利成功。问题是南洋那来的好萝卜?不如将萝卜换成沙葛,将张爱玲爱吃的萝卜丝饼,转换为南洋风味。虾米、香菇炒香,加生抽卤沙葛,面糊包好沙葛,下锅油煎,口味应该不错。 沙葛在台湾别名地梨 最近得知,闽北说薄饼,闽南称润饼,指的是同一种食物。不过无论闽北闽南,主料大多是包菜。本地薄饼却是沙葛,可说是先辈适应风土的改良。曾有台湾人对本地薄饼一吃惊艳,问我包什么,在台湾没吃过。其实台湾少数地区有种沙葛,惟不普遍,她说没吃过并不奇怪。另,沙葛在台湾别名地梨、豆薯。 历经漫漫岁月,传统食物不免因时人喜好而有所改变,甚至另有发展。现今因国际贸易、冷藏系统发达,有时食物已无季节的区分。比如水果摊永远都有苹果、橙等温带水果,本该深秋收成的水果,早已全年供应。然而顺应时序风土,吃着本地出产的食物,才是便宜美味又环保。 相信沙葛丝饼不比萝卜丝饼逊色,只是张爱玲吃不到了。
1年前
2年前
《射雕英雄传》中段,郭靖挨了西毒欧阳峰一掌,内伤很重,被黄蓉背负来到傻姑所在的客店。郭靖表示《九阴真经》的秘法足以疗伤,但需黄蓉以内力协助,这七天七夜“决不可再与第三人说话”、“更不可起立行走半步”。万一疗伤过程遭受惊扰,走火入魔,不但前功尽弃,且有身亡之虞,于是两人决定就近待在碗橱后的密室。那吃饭怎么办?黄蓉灵机一动买了一担西瓜。原来此地牛家村是郭靖父母的故乡,盛产又甜又脆的西瓜。 起初疗伤顺利,加上密室装有小镜,足以窥伺客店动静。谁知完颜洪烈等人亦至客店歇息,谈及《武穆遗书》下落之类,引发郭靖情绪翻涌,幸得黄蓉劝解抚慰,第一天总算度过。黄蓉又用计吓走侯通海等人,只剩下断腿无法行走的欧阳克。 而程瑶迦、陆冠英,与不死心的侯通海,陆续又到客店,不免打上一阵。接着全真教小道士尹志平,为了排解江南七怪与黄药师的恩怨,也来到这客店,陆冠英、尹志平的间接沟通方式,着实有趣。完颜洪烈一行人再度至客店,另,神秘青衣人在侧。 读者别太在意是否合理 梁子翁与傻姑交手,青衣人黄药师偏帮傻姑,又将完颜洪烈一行人羞辱赶离,摔了尹志平一跤,接着主持程瑶迦、陆冠英的陋室婚礼,非常忙碌。黄药师随即加入周伯通、欧阳锋比脚力轻功。此时欧阳克出场,发现碗橱密室,黄蓉被迫交手,并被欧阳克夺走打狗棒。程瑶迦、陆冠英联手不够欧阳克打,此时穆念慈、杨康先后进门,杨康恼怒欧阳克两次欺侮穆念慈,趁其不备一举杀了欧阳克,顺手取走打狗棒。后来丐帮、白雕与脱雷与华筝公主也来了,杨康假托郭靖死讯,怂恿脱雷等人报仇。由于丐帮诸人敬仰打狗棒,杨康趁便随丐帮离去。而全真七子摆了天罡北斗阵斗梅超风、黄药师。紧要关头欧阳锋突袭,谭处端身亡,梅超风舍身护师。黄药师随后又与江南六怪相斗,郭靖以内力震破碗橱现身,双方罢手。 终于挨过七天七夜,郭靖伤愈且功力大进,黄药师、黄蓉父女团圆。郭、黄像是舞台剧观众,旁观一大串武林恩怨,相当惊心动魄,恩仇冰释且又另有新增,部分甚至还需两人日后料理。吃完甜脆的牛家村西瓜,命运的考验依然等待郭黄。 疗伤期间,虽“决不可再与第三人说话”,黄蓉却曾与欧阳克坐着过招,交手无碍却不能说话?哎呀,阅读武侠小说并非从事科学实践,读者别太在意是否合理。武侠小说向来不是贴近现实的文类,情节矛盾之处笑笑即可,无须计较。否则,江南小村多不甚数,为何彼时彼刻,武林中人都往牛家村聚集?可是众人就是得同时挤在牛家村,完结或新增恩怨,故事才能继续开展。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1】蚕豆/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2】姜丝梅儿/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3】野桃/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4】蛇胆瓜子/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5】红菱/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6】西瓜/小泥(马六甲)
2年前
《天龙八部》其中一小段,段誉遭吐蕃护国法王鸠摩智挟持,首度来到江南。鸠摩智自承曾与慕容博相约,借出六脉神剑剑谱让其过目。慕容博虽逝,然而鸠摩智依然践诺,打算于坟前焚经。段誉若不肯写下六脉神剑剑谱,那就活人献祭。鸠摩智或与慕容博有所约定,然而意图夺取六脉神剑剑谱看来倒也不假。 鸠摩智四处打听参合庄所在,遇上欲至慕容家寻仇的崔百泉、过彦之,此时划船的绿衫少女,唱着皇甫松的〈采莲子·菡苕香连十顷陂〉出场,表示愿带客人至参合庄,原来阿碧是慕容博之子慕容复,平日抚琴吹笛的侍婢。阿碧不大熟悉官话,与人交谈夹杂着苏州话,让读者稍稍领略吴侬软语的韵味。 阿碧将崔、过的防身武器金算盘、软鞭当作乐器弹奏,唱着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段誉大为心醉。曲毕,阿碧拨水指点路径,随手采菱,与众人分享,并为被点穴而手足无力的段誉剥菱,红菱入口“甘香爽脆,清甜非凡”,段誉盛赞:“这红菱的滋味清而不腻,便和姑娘唱的小曲一般。”还暗想“慕容公子有婢如此,自非寻常人物”。 这一段水面旅程,若由男性或中年女子相伴,段誉和读者可就情致大减。这倒也不能怪段誉好色,富贵人家老太太、夫人,同样由年轻貌美的婢女服侍陪伴,丑的只能打扫作粗活。喜欢貌美的青春少女,本为人之常情。 以为台湾人嗜食蝙蝠 本地或有人见过的菱角应是黑色,外型有点像蝙蝠,通常煮熟了吃,不似红菱作为鲜果生吃,我也没吃过红菱。据说有外国人至台湾旅游,途经南部,一路挂着黑黑的菱角图样,以为台湾人嗜食蝙蝠,惊吓不已。台湾人只好停车,带外国人至菱角摊,瞧瞧“蝙蝠”真身,介绍一番,少不了买上一袋让客人尝鲜。 菱角一般当成零食,亦可入菜,炖汤、与肉食伴炒等等,也有人炸了当甜点。菱角粉粉的,口感与波罗蜜种子煮熟类似,惟香味清淡许多。没得吃菱角,我倒也不至于特别想念,毕竟剥壳实在有点麻烦。 水雉俗称菱角鸟,生长于湿地,常在菱田出没、繁殖。在台湾多年前曾濒临绝种,经由积极复育,如今数量已回升至2000只。无农药、无化肥的菱田虽对水雉生长有利,然而产量相对少,影响菱农收入。现今官方已提供保育津贴,且学术单位、大卖场亦协助行销,保障无毒菱农基本收入。成效尚称不错,无毒菱田略有增加。生态保育不只是农人、当地人的责任,若能设计相关活动,让各地关心的人们共襄盛举,必然更有成效。本地的老虎保育,不妨参照,行销老虎栖地的相关农产品,让保育老虎成为当地品牌,或许未来保育老虎也可以是一门好生意。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1】蚕豆/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2】姜丝梅儿/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3】野桃/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4】蛇胆瓜子/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5】红菱/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6】西瓜/小泥(马六甲)
2年前
家人喜欢葵瓜子,不时买一包尝尝。我对瓜子兴致不大,无论葵瓜子、南瓜子、西瓜子都一样,偶尔吃吃无妨,很少主动购买。 《天龙八部》开场,无量剑东西两宗正在比剑,决定未来5年谁入住剑湖宫。陌生少女锺灵突然出现在练武厅梁上,捣蛋兼看热闹,她随手抓一把瓜子,当场吃了起来,瓜子壳乱吐,并询问无量剑东宗掌门左子穆:“你吃瓜子不吃?”简直郊游。段誉插口道:“你这是什么瓜子?桂花?玫瑰?还是松子味的?”少女说:“啊哟!瓜子还有这许多讲究么?我可不知道了。”(相信多数读者也不知道)表示瓜子是妈妈用蛇胆炒的,常吃明目。吃不惯的人,觉得有点苦。段誉吃了一粒,入口辛涩,却又回甘。蛇胆瓜子口感似乎颇有层次,想来滋味还不错。 光从瓜子口味的简短交谈,即知段誉非富即贵,与锺灵的身分大不相同。金庸善用言行烘托人物的个性身分,此处的瓜子便是明显例子。 蛇类目前为国际保育类动物,在许多国家都不得猎捕宰杀贩卖,早已无法大量取胆炒瓜子,锺灵之母甘宝宝特制的蛇胆瓜子,现代人无缘品尝。然而,不必感叹,生活总要与时俱进才好。想要明目,市面上多得是营养品可吃,再也无需食用蛇胆了。 别太在意外界议论 甘草、酱油是西瓜瓜子常见的传统口味。近来由于食品加工业发达,瓜子的新式口味让人目不暇给,倒是段誉提及的“桂花、玫瑰、松子”三味,在本地并不常见。虽然桂花、玫瑰、松子同为温带物产,本地确实并未生产。只是中国若有人愿意还原传统口味,以“段誉爱吃的瓜子”促销,应该满有趣的。 锺灵于书末再度出现,因缘际会照顾重伤的段誉。锺灵虽对段誉倾心,然而段誉只是她情窦初开之际,刚好遇上的对象,未必是刻骨铭心的真爱。可是,过往女子没多少机会寻觅自己属意的对象,而俊美温雅的段誉,条件不错,锺灵一路追随,倒是情理之中。 由于种种因素,未与初恋结为连理,是现代人常有的生命经验。至于是否遗憾,人言言殊。涉世未深之际,往往看不清自己和别人,以致青涩恋情未能顺利开花结果。再说,即使当下与伴侣情投意合,然而因故无法克服试炼,日后亦可能劳燕分飞。种种不同的感情遭遇,想明白、看清楚即可,先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别太在意外界议论,日子毕竟是自己在过的。 倒是部分女性认为感情从一而终是美德(不,那是特别幸运),明知初恋情人、丈夫并非佳偶,或早已浓情转淡,却为了虚无飘渺的道德标准不愿放手。浑然不觉陷在不愉快的关系,其实是自我折磨,那就怪不了别人了。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1】蚕豆/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2】姜丝梅儿/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3】野桃/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4】蛇胆瓜子/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5】红菱/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6】西瓜/小泥(马六甲)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