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峇迪

2星期前
(芙蓉4日讯)森州行政议员陈丽群鼓励华商投入峇迪生意,而且不妨以森州州花──辣椒花图案作为设计,制造商机,也有助推广旅游。 可以森州州花为设计 她于昨日在芙蓉“白宫”出席大马峇迪日活动后说,峇迪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结晶,它不意味只有特定族群才能去进行,而是各族包括华裔都能参与其中,而至今,她尚未见有华商是从事峇迪生意,因此,她呼吁华商不妨考虑这方面的市场,而且可以以森州州花──辣椒花图案作为设计。 “我之前有向一些华商提议投入峇迪市场,也推荐不妨以州花作为设计概念,因为我觉得这个市场具有很大的潜能,不过尚未有人踏出这一步。” 她说,在白宫内的纪念品店有出售峇迪各种手工艺品,包括也有以辣椒花图案设计而成的峇迪衣,但基于是纯手工,产量慢且有限,不足以应付市场。 宣扬森州特征 鼓励穿印辣椒花峇迪服 同时,陈丽群也鼓励州内各机构,可以穿上印有辣椒花的峇迪服装作为工作服。 “我是希望各政府单位的公务员能穿上印有辣椒花的峇迪服装作为制服,以宣扬森州特征。” 她说,在之前有向不同政府机构宣扬此事,目前已经有一些政府机构开始推动,让公务员穿上印有辣椒花的工作服,因此,她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政府机构也能仿效。 她提及,甚至一些酒店也已经开始让员工穿上印有辣椒花的制服,同时一些地方如芙蓉第一巴士终站都出现了辣椒花的象征,她认为,这都是好的现象,可以让更多人认识森州之花。 她说,在未来也会通过工作坊及教育管道,向民众灌输森州的文化特征,加深大家的认知。 多办峇迪传统手艺活动 每年12月3日为大马峇迪日,主要是推广我国峇迪文化,适逢这一天,森州手工艺品协会便选择了在芙蓉“白宫”举办相关活动。 陈丽群说,配合大马峇迪日,现场可见一些人进行峇迪传统手艺,也绘制图样缤纷多彩的峇迪,她希望类似活动可以在未来多举办推广。 另一方面,她除了鼓励本地华商可以从事峇迪生意之外,也提议商家可以把森州文化遗产建筑物景点一一印在衣服上,成为凸显本地的特色衣服,并且在旅游景点出售,料能吸引游客购买。 “这些都是商机,甚至一些本地美食可以推出精致包装,我的概念是可以在一个礼盒里面,是涵盖州内各种特色小食,例如芙蓉烧包、姆鲁古(Muruku)、粗叶粄等等,如此可以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吸引游客购买作为手信。”
3星期前
2月前
爱FM主播兼节目制作人丘淑霖主持的节目《早安Kawan》,日前荣获AIBD国际媒体奖最佳广播节目奖。该节目体现了跨文化、跨族群以及跨语言的可能。众所周知,爱FM作为纯中文电台,过往的所有节目都以中文为媒介语播报。而这个节目首开先河,尝试打开语言格局,甚至在节目名称上也拥有其改革性。 淑霖提及,历来节目名称很讲究规范的中文,这次则首创置入外语。对于国营中文电台而言,节目得以制作并广播无疑是一项创举,让人耳目一新且意义深远。 问及节目初衷,淑霖表示,自去年起的一档新节目成为她思想蜕变的转折点。过去8年,她一直主持时事节目,最初一切都很新鲜有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族议题依旧被挑起。种族课题谈了又谈,她从最初的热心变为痛心与无奈。在面对种种煽动情绪的事件时,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种族议题更加融合? 从被动报道到主动接近 她分析,过去在主持时事新闻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才进行报道、分析与评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化被动为主动,以促进种族之间的关系? 她提到,在国营电台这么多年来,每当有节日庆典,如开斋节或国庆日,她都会投身制作公益广告,或通过穿上传统服装等方式支持活动。然而,她开始自问:“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穿上传统服装,我们就彼此了解吗?” 国营电台并非只有中文电台,还有淡米尔语电台,甚至还有原住民电台。她在国营电台的这些年里,每当有嘉宾上节目,经过广播室时,会看到原住民电台的直播情况。有些关心的嘉宾会询问,里边主持的是哪族原住民?当下她竟然答不上来,颇感惭愧。 “我开始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了解彼此?从那时起,我经常邀请姐妹台的主持人上我的节目。平时大家只是同事关系,见面打个招呼。在那之后,我主动去了解姐妹台的历史背景、友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力求在同一个平台上制造对话的空间。” 除此之外,许多节目嘉宾也给予她很多思想上的冲击。华人通常有传统中文情结,习惯把孩子送进华小,也要求师生回馈华小。当她知道研究国际公共关系的廖朝骥助理教授选择把孩子送进国小时,这给了她很大的思想冲击。廖博士的选择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这让她思考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国小的文化与生活面貌。另一例子是在国小执教的高启舜老师,他本身是华教文化工作者。从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多元的包容性。 《早安Kawan》另一个突破点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去谈论宗教信仰。此类话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冲突和对立,但如果我们以好奇与尊重的态度相互了解,自会获得认同。淑霖表示:“我对宗教信仰有很多好奇。单就丧礼而言,华人逝者的排场布置往往能反映死者的身分和地位。然而,伊斯兰大人物逝世后,遗体直接用白布包裹安放在地上,这件事给我带来蛮大震撼。出于好奇和学习的目的,我邀请宗教师上电台畅谈礼节习俗。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生命教育。” 以60小时萃取一小时节目 除了主持人,淑霖还扮演记者的角色,到各地实地考察。除了专业与用心,用意是要促进各族交流。她曾到马六甲拜访书法家曾昭智,在一项中巫书法展览中跟着两位老师拜师学艺,了解爪夷文书法。爪夷文曾在华社引起争议,这一大胆举措实际上是为了促进彼此了解,推动种族融合。尽管直播节目只有一个半小时,实际却耗费了五六十小时。一般人或许会直接请嘉宾上电台,但为了实现深度交流,她选择亲自了解整个过程。 她也曾南下柔佛,和一位华裔峇迪(batik)艺术家现场学艺。当嘉宾来到电台谈论每一幅画作时,淑霖便充当听众的眼睛,为听众描绘它的美丽。她的节目是充满温度的,背后的付出非外人可想像。而上电台的嘉宾无论什么背景、族群,她都尽量配合,以国语、英语及华语畅谈各种课题。 虽然爱FM强调规范中文,但也在促进族群融合方面积极探索。作为国营电台,它一直呼吁推广族群融合。淑霖思考道,何不创造一个融合的平台?国营电台没有商业考量,也没有强调商业价值,反而更应推广文化价值。 淑霖语言能力极强,是三语语音指导老师,过去培养出无数演讲冠军,而她本身也是演讲冠军得主。用不同语言主持节目对她而言游刃有余。她特别感受到,语言虽然看似不是团结的主要因素,但实际上却是沟通交流的重要管道。“我深刻体会到,掌握三语可以打开对话空间,让我与不同族群进行沟通与理解。” 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 她特别提及张瑞发博士曾说过的一句话:“多掌握一种语言,多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带你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语言背后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多掌握一种语言就能够与该语言的母语者交流沟通,透过这个语言去了解他们。 这个节目在截稿前已经播出了18期,淑霖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学会谦卑。冲突和对立会发生,往往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她提到:“我们在这片国土,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不同的立场。如果可以从一个比较开放的角度去了解对方这个想法是基于什么原因,可以大大减少冲突。一切冲突实际上源于不了解彼此。”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能明白,为何淑霖要设计能够主动促进融合的新节目。她坦言,推出这个新节目对听众而言非常新鲜,但也有极少数听众持反对立场,表明自己不太明白国语或者英语。然而,我们在多元环境下成长,不妨多听、多加学习。倘若我们不主动了解,不接触其他语言,虽说在同温层里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如果没有踏出那一步,所看到的世界永远只是圈内世界。《早安Kawan》的核心价值是”kita kawan, bukan lawan”。以“kawan” 形式打开对话,从生活化角度接近和了解不同族群的生活面貌。 “我的收获是谦卑,能以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彼此想法的初衷和用意。”淑霖这句话为我们示范了种族融合的可能性。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2月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年前
(新加坡24日讯)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马来艺术家苦学华文和书法十余年,还将汉字元素融入峇迪蜡染,创作出结合华族和马来族文化的独特艺术。 35岁的马来艺术家马力(Malik Mazlan)此前专攻陶瓷,十多年前对书法产生兴趣开始学习。 他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从同行处获悉,书法起源于中国,传到日本成了日本书法,传到韩国成了韩国书法。 “我就问自己,对我这个在新加坡出生长大的马来人来说,毛笔和书法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开始跟着新加坡著名书法家杨昌泰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无止尽 马力也先后赴台北和北京专程学习华文和书法。书法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艺术,让成年后才接触华文的他叫苦不迭。他在台北求学时还曾因巨大压力,躲在卫生间里哭泣。 “你面对的是诗歌文字,虽然篇幅短小,但(写成书法)却非常艰巨。书法里有很多诗词成语,而且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语法和写法,学习书法永远没有毕业的一天。” 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华文水平相当于N水准、O水准,而书法要求的华文水平则是“攻读博士学位般”的高难度。 幸运的是,书法界有人愿意教导他,很多老师和朋友也会向他解释字词的意思和写法,“我就是这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福”字倒着贴歪打正着 马力有时也把书法作品赠送给朋友们,但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朋友们不懂华文,竟然把汉字颠倒过来贴。 “他们的确欣赏语句和文字,这是对书法最美的热爱,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喜欢这些汉字。” 马力多次纠正后突发奇想,转而写“福”字送“福”给朋友们。 “因为‘福’是少数几个可以颠倒使用的字之一,他们把它颠倒过来贴,这是件好事。所以我出于实际考虑,最喜欢‘福’字。” 书法元素融入峇迪蜡染 学有小成后,马力尝试将书法与其他技艺融合,比如在电脑上编程展示书法,还将峇迪蜡染图案拓印在宣纸上,创作出图文并茂的书法作品。 马力的得意之作还包括,将书写的汉字蜡染到布料上,组成独一无二的图案。 他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本土元素加入到创作中。 “有一次我在东海岸公园听到一对父子聊天。儿子问爸爸, ‘为什么海上有那么多轮船’。爸爸回答,‘我们应该感谢这里有很多艘轮船,不然新加坡就不会这么繁荣’。所以我制作了轮船和‘财’字的模具,并设计了轮船和‘财’相结合的蜡染图案。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这个故事就是我的灵感来源。” 他也参与了乌节图书馆艺术家驻留项目。在3个月的时间内,艺术家会在乌节路图书馆的工作室里练习技艺,还会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并开放工作室让访客参观。常驻计划结束后,艺术家也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马力选择以书法和峇迪蜡染进行展示,直到明年1月。他跟大多数艺术家一样,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激励下一代。 “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在新加坡华族文化界留下自己的遗产,甚至中国书法界留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