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崔健

1年前
中国不是已杯葛台湾金马奖,不准中国电影或中资合拍片报名参加,但为何允许中国音乐人参加金曲奖? 最近台湾金曲奖闹出会后小风波。事关金曲奖今年将最佳华语男歌手颁发给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创下中国首位男歌手获此奖的纪录。但得奖后引起不少网民热议,有些人认为实至名归,单就专辑的创作内涵及个人的乐坛资历意义来说,崔健能压倒其他对手得奖合情合理。 但也有网民认为,这个奖由台湾文化部砸钱主办催生,理当要鼓励台湾本土的音乐人,而非不断鼓励非台籍人士,炮火也无辜扫到得到最佳华语女歌手、最佳华语专辑及年度专辑的蔡健雅,她属于新加坡籍。 不过,还有人质疑一件事——中国不是已杯葛台湾金马奖,不准中国电影或中资合拍片报名参加,但为何允许中国音乐人参加金曲奖? 的确,这听起来有点诡异,一边阻止电影来参展,另一边却开放音乐交流。中国政府为何会如此双标,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先来暂且回顾中国为何抵制金马奖的理由。 在2018年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纪录片”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导演傅榆在发表得奖感言时表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是我身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 由于这段话被视为台湾独立倾向的言论,隔天中国艺人纷纷在微博上发布“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政治立场表态外,中国也在隔年正式宣布,暂停中国大陆电影和人员参加金马奖。 但为何中国政府一直都没有抵制金曲奖,我认为与两个颁奖礼的整体意识形态有关。 首先,金马奖与其他世界各大颁奖礼一样,常常会有热衷于政治的演艺人员在台上发表相关言论。相较于音乐世界的单纯,每年金马奖都有不同关注社会议题的感言,参赛作品也常触及到敏感的两岸政治话题。 同时,金马奖成立初期如同取名“金门”与“马祖”一样,含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前几届得奖影片也倾向宣扬国民党优势的电影,如同这几年中国的百花与金鸡奖,这难免会被某些人视为政府巧妙宣传党意识的平台。 回看金曲奖,成立时就单纯以音乐较量,过去也从未有得奖音乐人发表太过惊世骇俗的言论,因此相对金马奖潜在的政治意识攻击性,金曲奖整体氛围趋向和平开放,也让中国政府放下戒心。 还有一点很有趣。 事实上比起音乐,影像的渲染力来得更强大。由于电影承载着声音与画面,对民众来说拥有更直接的讯息接收,感官冲击相对比音乐来得大,加上电影相对音乐无国界,若写实的中国电影持续在金马奖发光,肯定会引起国际注意,并能顺势卖到不同国家配上字幕上演。 这与中国政府要维稳的大主题不符,因此控制电影发行与参展是最粗暴但简单的做法。 相对电影来说,多亏各种社交平台涌现,中国民众这几年已经很少留意特定歌手的完整概念作品,大家反而都倾向收听“抖音神曲”,这当中包括许多无名歌手的靡靡之音。旋律纯粹好听,但歌词毫无特别意义与格局。 碍于现实销量与流量考量,音乐人也只能顺势制作一些小情小爱歌曲,鲜少会把政治意识形态创作成歌,这也无形中养成中国政府对音乐发展的宽待。 这就是为何金曲奖能继续在大中华地区海纳百川,金马奖却只能被中国政府排除的理由。除非金曲奖逐渐变成政治意识形态宣言舞台,否则未来几年,它还是能继续接收各国华人参赛,成为大家心目中公信力且评断基础最高的奖项。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吃完打包的晚餐,朋友传讯崔健“微信视频号线上演唱会”正在直播。我没微信呐,试试在优管找,竟然有。只有三百多人看,和主办方透过主持人窦文涛说的4300万差太多。崔健不信,说是人次。无论如何,中国内需真强。“面对”比现场演唱会多千百倍的观众,崔健和乐队来劲了。多了“对象”,少了现场不可预知的种种干扰,以及难以抑制的过度情绪以致失准(往常他唱个40分钟嗓子已经哑了),这可能是崔健最好的演唱会。 从手机投影到电视,画面是横的,网友留言,这是竖屏演唱会,让你拎着手机看的。只是手机哪能体现多种乐器交相起伏的叠韵?躺着看了半小时,受不了坐起,直到〈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复又躺直。还记得当年听到这首歌的古筝前奏时的激动心情,此回换作赵牧阳的三弦,也很新鲜。还有张元导演的MV(得了美国音乐录像片年奖最佳亚洲音乐录像片奖)那些凌厉的雪片。后来张元拿了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他还导过王小波编剧的同志电影《东宫西宫》。 安歌前窦文涛访问崔健,说起他的歌有两种,旋律的和节奏律动的。前者都在早期,也更多人熟悉和喜欢。崔健说,像〈花房姑娘〉那样,其实听的人一半听的是歌,一半是投入自己的经历、生活和想像,所以才说有“共鸣”。而节奏律动是不管这些的,它绕过这些,直接由身体去感应。为何不一直都写些让人喜欢的歌呢?崔健的原话我不记得了,意思大概是:姑娘不会一直在花房。要找到更能持续和长久的东西。这回答其实和文学创作是一样的:散文是消耗的文体。 访问完后屏幕拉开,乐手已经准备好无插电演出。崔健说要把眼前的一盏盏灯当作荧幕前的观众,他知道这些观众就算没千万,百万总是有的吧。想像你在(伪)现场唱歌给一百万人听——而且是〈解决〉啊,是他从旋律跨向律动的过渡,予我而言两者交融,是集大成者。纯粹夹band已经足以自爽,还有假想中的百万观众,崔健的声音这时也还是好的。结果这个无插电真的把我解决了。 歌曲寓意大胆且深刻 第二首〈寂寞就像一团烈火〉也取自他的第二张专辑《解决》。这是我认为迄今中文乐坛最好的专辑——也许带点个人记忆因素吧,我在大学时环半岛(伪)流浪,睡过走廊躺过沙滩,walkman里循环播放的便是这张专辑。下乡时办营会给当地小孩,早上催醒时也拎着收音机,播着专辑里的歌,声量扭到最大,一间间寝室去炸。 第三首无插电,也是最后一首歌,叫我从沙发上弹起——那竟然是〈超越那一天〉,当年写给香港回归——“妈妈有一天你突然回来站着/ 盯着我半天然后跟我说/ 说我有一个亲生的妹妹还活着”“你说有一天她将永远的回来/ 并且让我做她的亲生哥哥”“你真正的了解我那没见过的妹妹/ 或是真正的了解我吗/ 如果我们之间突然的发生了爱情 / 你将会怎么样的处理呢”“她会真的尊重你吗/ 她会真的看得起我吗/ 如果你要是真的生起了气/ 她会真的像我一样害怕你吗”。 把妈妈、我和妹妹置换成中国、中国人和香港,你便会知道这首歌寓意多么大胆且深刻。一定也有许多香港人在看着崔健唱这首歌吧,一定也有许多香港人已经看不到——他们在抗争中躺平、坐实了崔健25年前歌里的疑虑。 我看过崔健两次现场,一次在吉隆坡(1998年,由当年的黄火引进),一次在香港(2017年,北岛主事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此外在网上也看了不少(沙哑走调的)演唱会。持平地说,这个线上直播是崔健最好的演唱会了。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