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巴生永春公所
人物
南音传人林素梅/南音绝不只是老人家的音乐
2006年,“南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发源于泉州一带,用闽南方言演唱。从艺南音44年的林素梅,从新马一带起步,踏遍福建厦门、泉州、台湾等地致力于南音的传播。2018年,她曾为南安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生古诗词南音唱”培训近百名师资,从2019年开始也参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世界“非遗”南音曲库》中的200首曲目乐器演奏 ,同时也创建福建南音网,为南音文献的保存与汇整尽一分力。 中学毕业后便在海外发展的她,离开故土已三十几年。那日,林素梅回到位于巴生的雪隆同安会馆,对于当年在本土学习南音的最初记忆,还剩下什么? 采访当天,林素梅在同安会馆二楼,从木橱柜拿出了一把琵琶。拨了几根弦,因封尘多年早已走调生锈,但她调了一会音,就自若地演奏起来。她说,南音要组一个乐队也行,自弹自唱亦可,就像现代流行乐吉他的弹唱。 这么一个古老的乐种,发源于泉州一带,用闽南方言演唱,后来流行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在内的闽南方言区域。于是她用那古典沉着的乡音唱了一首〈静夜思〉,本是如此熟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竟是听了几句才听出来。 收档后的猪肉摊成南音启蒙地 如今在厦门传授南音,亦是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南音传承人的林素梅,1968年生于巴生。小学就读加埔树人华小,外公家就在学校后面,而一切有关南音的故事,都要从那个空间说起。 当时,外公家里做猪肉贩售的生意,他们兄弟姐妹放学后,猪肉档就已经收得七七八八。上午经营生计人来人往,下午更是喧嚣——“猪肉摊收档后,外公那一辈永春过来的同乡,亲戚朋友都会聚在那边唱歌。”彼时没有其他娱乐,长辈吹拉弹打,小孩跟在一旁哼唱,自然也成一种消遣;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她排行第八,于是在众人堆叠起来的热闹中,一个小朋友怎能不由衷欢喜? 从10岁开始,林素梅先后加入巴生永春公所南音组、巴生雪兰莪同安会馆南音组学习。南音在本地多是会馆、公所、工会、庙宇等组织底下的分组,并与会馆的命运相依相存,鲜少自成一个组织或社团。“主要是场所的问题。大概在1978年,我们在雪兰莪永春公所学南音,现在都改为永春会馆了。”她想起练习的场景,并描述起来:“以前店面一楼是阅览室,老店的结构一般都很长,所以摆放的会议桌也很长,旁边都是椅子,平日会馆就在那边开会,周末坐满了人,我们就在那排练交谊。” 10岁小孩怎么会被 “老人家玩的音乐”吸引? 南音在马来亚,发展于五六十年代,当时较为蓬勃的地区是马六甲,也有较专业的师资。尽管橡胶工会、各会馆或组织都落力推动,但参与的多是年长者,因为唱的是乡音,也是他们对故乡的情怀。然而,“从1978年开始就不是老人家自己玩了,永春公所的会员把自己家里的小孩带来,从自娱自乐的形式转化为传承跟教学。” 不都是老人家玩的音乐,当时才10岁的林素梅,又怎么会觉得有趣?她似想起了什么开心的记忆,嘴角扬起说:“当时呢1979年,唱南音是很多人聚在一起,每个礼拜天早上租一辆中型校巴,从加埔十三支一路载下来,到七、五、三支,一直载到过港的雪兰莪永春公所去。” 每个礼拜天早上,他们一家就在路边等这辆巴士,上课一直到十一二点后去吃“海陆空”。小孩都喜欢,“因为有得吃啊,婚丧喜庆去表演每人还有20块的红包,那时可多了。出殡的前一晚也去唱,一个团队十几人,背景还有幻灯片放歌词。” “听听看看就会”上一代人的天赋 旧时人们学习艺术,不似今日一对一系统教课,“学费一小时就要好几百块,”她笑说。她边谈边拿出南音曲谱,看那标满符号的复杂古谱,除了有歌词,还有琵琶的左右手指法,问:“当年学看这谱不会很难吗?”她想了想,答:“一开始也不觉得难,就像和尚念经,这样看就会了啊!” 乐器分吹拉弹打,也是南音重要的组成部分。吹她会洞箫、拉是二胡、弹是琵琶,而学琵琶就要会看谱。那这些谱、乐器怎么来?“当年外公侄儿大陆下来,逢年过节回乡就会带一把琵琶回来,这里的乐器都是这样越变越多的。” 南音在马来亚,即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化遗产,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日久有功也成“听听看看就会”。这仿佛是上一代人的天赋,精通10种乐器的她,因哥哥影响最早会的是口琴与笛子——“那时他学校有表演,听着觉得好听就去巴生俱乐部买了一把,也没有老师,吹着吹着就会了。” 到大陆教学 留住老本行 林素梅中六毕业以后,认识了高雄国乐团的秘书并一直有书信往来,后来就在他的介绍下加入了国乐团。在台湾期间,她也当起了台湾南音大师卓胜翔的助理,开始琵琶与南音的教学。 在台湾教学十几年后,当时大陆改革开放,“而台湾经济开始下滑,大家都说继续唱南音没前途,我便想着转行,于是到台北闽南同乡会去争取机会。”林素梅与南音相伴相随,一路走来也离不开同乡会、会馆,即使动了放弃的念头,同乡会仍旧让她留在老本行,便介绍她到大陆去教学。 如今,林素梅桃李众多,2018年开始在厦门翔安区驻地教学,无论在民间或校园,总会飘荡起优雅而古拙的南音。然而,校园里兴趣班繁多,她又如何吸引小朋友参与?“学南音有什么好?就是可以上电视咯,”她笑说。 林素梅带领的观音山音乐学校的孩子们,不到一年就上了厦门卫视——“我想让他们知道,学南音有多么特别和珍贵,那绝不只是老人家的音乐。只要有人演奏,就继续会有人看。” 南音不全然是丧礼奏乐 或许现在年轻人听到南音曲调与唱腔,就会联想到与丧事有关。确实,南音于闽南丧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奏乐,伴随着和尚的超度与道士的打醮,抚慰冥间亡魂。若在南音弦友的丧礼上,还会举行“弦管祭”,唱〈三奠酒〉〈玉箫声〉等曲目。 然而,南音也不全然是丧礼奏乐,里头祝贺婚喜的曲目特别多,好比〈梅花独占〉的词曲最为喜气。“结婚不是要敬茶吗?敬茶的时候,就会有南音乐队在后边,也是有钱人才请得起,”她笑说。 在闽南,南音可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从婴儿时期阿婆哼着南音哄摇篮里的小孩入睡,就连祭祀礼仪,沉重的或轻快的,总有一首合适的曲调相伴。尽管它起源于泉州,但逐渐流布于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当年的林素梅也能算是本地第二代南音的传播者。 1977年,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的前社长已故丁马成举办“亚细亚南音大会唱”,在林素梅的记忆中,那是第一次有关南音的国际活动。也正因为有了这场大会奏,把本地的南音发展推向高峰,1981至1983年属最活跃的一个阶段。当时在橡胶工会里,南音仍是工友的休闲娱乐,但纯属业余;工会以外,1980年雪兰莪同安会馆成立了南音组,林素梅就从那里出发,一路走到台湾、厦门等地,致力于推动南音传播。 南音在本土,就像烟火,短暂灿烂地盛放过,随即很快又进入了衰落期。“大概在1985年以后直接销声匿迹,没有活到90年代。为什么呢?也许是有了电视,娱乐多了。也因为都是同一批人,当年活跃的中学生都去上大学了,各有各的忙;年长的也都更老了,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林素梅就说起几个人,“拿督杨”(杨朝长)、“张老师”(张鸿墙)、丁马成……都是新马一带福建南音的主要推手。今年已55岁的林素梅,提起这些当年在她求学期间提携过她的长辈,具体地数列谁因为赏识而替她争取过奖学金,谁手把手教会她演唱与奏乐,一切仿佛昨日。 相关文章: 岩画守护者苏招月/追寻岩画深邃之美与文明足迹 建筑师梅志雄/人生下半场,我要去见识更多未曾见过的风景 欢迎莅临鬼才导演Tim Burton的奇幻暗黑世界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2年前
人物
更多巴生永春公所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