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布袋戏

(马六甲31日讯)人们现在依然可以在一些神庙活动上看到布袋戏演出,但由于没有年轻人接班,布袋戏失传或许是迟早的事。 金麒麟掌中班布袋戏演出3天 马六甲港口宫日前庆祝座主福德正神圣诞千秋,聘请来自峇株巴辖已有40多年的金麒麟掌中班,一连三天演出布袋戏。 该布袋戏班7人一共演出6出戏,分别在下午2时30分至4时,及晚上8时30分至10时30分,包括《王秋香得黄金》等故事。 黄丽清:成员如兄弟姐妹 班主黄丽清受访时指出,该布袋戏班的所有成员就如兄弟姐妹一样,大家相处融洽,当要选择表演什么戏时,大家也都一起讨论。 她说,该班一些成员在年轻时已经打好基础,多年前有专门的师傅指导,但如今没有师傅指导了,但也没有年轻人要接班。 她表示,布袋戏主要是出席神庙活动、做功德等,目前一个月能够出队10多天。 孙锦标:数乐器一人完成 鼓手孙锦标受访时指出,他一人负责通鼓、锣、小锣、钹、板等,以随着故事的情节带动节奏。 他说,比如人物在走路“踢踢踏踏”的声音,或者打仗“铿铿锵锵”的声音,以及根据现场的氛围带紧张的节奏,都由他一人完成。 “以前这些分别由4个人负责,但现在人手不足,因此一个人完成。然而,一些二胡等乐器的声音,则必须用播放的方式。” 余养玉:表演各个角色 表演者余养玉说,她才加入该班2年多,表演布袋戏各个角色,包括员外、小生、小旦等等。 “布袋套在手,角色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这些由班主去安排。” 她说,表演主要只是人偶在动,其他的场景是事先已经设计好的。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一场冠病疫情让戏班陷入“没戏唱”的窘境,福建歌仔戏班班主洪雅萍为了继续发扬传统戏曲文化,便拍摄附上字幕的歌仔戏影片上传网络 ,让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也能一同欣赏歌仔戏。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今日面谱〉的主角洪雅萍(65岁),是峇株巴辖“福建历萍歌仔戏.掌中班”班主,她自费拍摄并在网上分享的影片,也获得许多本地歌仔戏迷赞好。 洪雅萍从小就喜欢观赏神庙庙会及酬神活动的歌仔戏,并且被台上演员们华丽又漂亮的服饰深深吸引。 “我小时候便有唱戏的艺术细胞,每次看完歌仔戏回家后便会自行学唱, 但直到长大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一直都没有机会正式学习传统戏曲。” 结识戏班演员结不解之缘 她后来在新山从事饮食业时,认识了著名的新赛凤戏班的演员许小翠,从此被带上舞台,与歌仔戏结下不解之缘。 “开始时我只是玩票性质的学习歌仔戏,所幸丈夫也能谅解,并支持我追求梦想及完成心愿。” 直到1997年,洪雅萍已年届40岁,才与另一名班主萧历云联合创立“福建历萍歌仔戏.掌中班”,至今已有24年。 演出项目多元化 她说,戏班的演出项目多元化,包括歌仔戏、傀儡戏(拉线木偶)、掌中班(布袋戏)、吊丧清唱、功德挑弄及福禄寿三仙祝寿。 “一般人常见的是戏班演员真人演出的歌仔戏;而傀儡戏及掌中班的不同之处,则是分别使用拉线木偶及手掌掌控木偶来呈献演出。” 她说,“吊丧清唱”是在长者的丧礼上献唱以弘扬孝道,而长者往生3年后的功德法会便会进行“功德挑弄”;“福禄寿三仙祝寿”则是在神诞活动上的贺寿演出。 “我们也曾受邀前往寿宴,为长者演出歌仔戏贺寿,但这种风气在本地并不盛行。” 疫下演出减 坚决不解散 洪雅萍透露,以前戏班每年平均有180至200天的演出,但去年疫情爆发后,一整年只工作6天,而今年也只有十多天的工作,但戏班依然坚持不会解散,并期待疫情结束后重新出发。 她指出,往年戏班在农历七月最忙碌,有时整个月要在国内各地连赶四五十场演出,但这2年神庙及庆中元会都因为疫情而不演酬神戏,所以她也担心以后戏班会逐渐被神庙遗忘。 “我们演戏主要是为了兴趣,也是老戏骨的一种精神寄托,无论有没有赚钱,都一切随缘,只要有人邀请,我们就会继续演出,直到再也没有一个人要看歌仔戏,我们才会退休。” 大型演出需外调演员 她说,“历萍”是国内唯一的全女性戏班(坤班),共有8名成员,包括6名女演员及2名乐师,但在一些大型表演时,需要十余名甚至是20名演员,便会外调其他演员“跑码头”参与演出。 她非常感恩戏班成员们,一直坚持与戏班同在,一些成员加入戏班20多年,始终都不离不弃。 成员老化 恐难寻接班人 “戏班除了面对观众流失、新生代听不懂福建话、看不懂大戏等问题,现有的戏班成员也逐渐老化,而且难以寻找接班人,随时面临青黄不接的断层危机。” 她透露,该戏班于2018年2月花了3000令吉采购新戏服,去年初也花了逾2000令吉更换4片戏台台观,但还来不及派上用场就爆发疫情。 “戏班现在没有演出也没有收入,但每月依然要缴付戏馆租金及水电费等基本开销约700令吉,只能继续苦苦支撑下去。” 喜欢“活在戏中”感觉 洪雅萍一直以来都喜欢“活在戏中”的感觉,从中体会人生如戏的意义。 “在演戏时,我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我可以当皇帝或状元,也可以扮富翁或穷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 她本身的专长是文戏、唱戏及编剧,而且擅长扮演文弱书生及慈祥老人,而与她联合创办戏班的另一名班主萧历云则擅长武戏,两人一文一武配合无间。 为线上演出写剧本台词 去年疫情爆发后戏班没有工作,洪雅萍便自费近2万令吉拍摄“历萍歌仔戏”影片,然后上载至优管(Youtube)及脸书,希望借此推广传统中华文化。 “我自掏腰包付工资给戏班成员拍摄影片留做纪念,让大家有机会继续唱戏,并请专人摄录及嵌入字幕,让一般民众也能够欣赏到歌仔戏。” 她透露,早期戏班演员较少受教育,所以歌仔戏原本都没有正式剧本,只有故事简介,演员们都是凭着经验呈献演出。 “这次我为了线上演出,特地撰写剧本及台词,相信也是我国首次有人拍摄附上字幕的歌仔戏影片,让网民可以一边看字幕,一边观赏歌仔戏。” 已上传逾10部影片 她从去年9月开始筹备拍摄“老戏新唱,经典重现”系列影片,并于去年10月24日上载脸书,其中包括经典文戏如《珍珠塔》、《碧玉簪》、《雪梅教子》及《一门三进士》等。 “我至今已上载超过10部影片,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一门三进士》,在优管获得近万人观赏,反应令人鼓舞。” 她透露,在疫情爆发后,有人建议她转型做“抖音”或呈献搞笑演出,但她却坚持只演传统戏曲,宣扬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绝不为了求存,而让戏班变质。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