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师徒
城人小说
遥尘·实现预言
跟在师父身后的徒弟,颤抖着手端着空了的碗,心中惶恐不已。
2年前
城人小说
周刊专题
【师父有礼/01】厨神陈志新|徒弟黄莉荔:拜师之道,学艺之路
陈志新拜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什么,而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师门,再来是有一大群师兄弟,像拥有一个大家庭一样。
3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师父有礼/03】当摄影大师林天时遇见菜鸟徒弟Fun Sayuri:坑徒弟犯错,才能拍出好照片
在那么多摄影发烧友中,为何独独Fun Sayuri获得他的青眼,不但收其为徒,还聘为助理?林天时道出原因:她拍照太“害羞”了。
3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师父有礼/02】手集团创办人吴圣雄|徒弟庄立翰:跌宕起伏艺术路,师徒同心相伴
在手集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吴圣雄心中,徒弟庄立翰是心照不宣的接班人。
3年前
周刊专题
VIP文
坑徒弟犯错 才能拍出好照片
有的师徒识于微时,徒弟自少年起就跟在师父身边学艺,师父手把手带大,如兄如父如弟如子,既是启蒙老师又是人生灯塔,比如手集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吴圣雄以及手集团首席鼓手庄立翰。 然而,有的则是年过半百,方得遇良师,跳出舒适圈,投入全新的领域跟随师父闯天下,掀开人生新一页,比如知名摄影师,索尼品牌大使林天时的助理兼徒弟廖雪妢。 报道:叶洢颖摄影:黄安健 采访当天,我比原定时间提早抵达“88 Studio”,与前一天因拍摄任务才从槟城返回吉隆坡的林天时闲聊近况,一身黑的Fun Sayuri背着背包匆忙地跑进来,像一阵黑色旋风似的又快又猛,有些诧异如此娇小的个子蕴藏着这么充沛的活力。 当然,接下来让我更为惊叹的是,皮肤白皙光滑的她,原来是已50岁且育有两名子女的妈妈。 [vip_content_start] 当我由衷地赞美她保养得宜时,她指着脸上的雀斑:“哪里?你看跟着师父去拍照,都晒出好多雀斑。” 她曾是一名长期待在办公室里的会计,2015年对摄影产生兴趣,便和朋友相约去拍照,2016年参与摄影发烧友的活动,到英达岛(Pulau Indah)拍摄原住民时遇见了林天时,事后经朋友普及介绍,才恍然大悟大师在身边。这等于游戏里,新人刚走出新手村就碰见大神一样幸运。 “我当时只会欣赏照片,不会去看拍摄者是谁。所以有眼不识泰山,鼎鼎大名的大师在我前面,我居然不知道,觉得好丢脸。” 也许是缘分吧,让她还有机会到“城隍庙”求支好签,甚至被收入门下,时刻可以就近“求签”。 尽管林天时是本地摄影圈的“大拿”(即行业的权威),但是他为人和善,毫无架子,乐于分享专业知识,有问必答,也从不藏私,即便是我的摄影同事们亦会趁机讨教。 收徒原因:拍照太“害羞” 在那么多摄影发烧友中,为何独独Fun Sayuri获得他的青眼,不但收其为徒,还聘为助理? 坐在她对面的林天时道出原因:她拍照太“害羞”了。 其实摄影师们会有一个本能,即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画面,或捕捉精彩的瞬间,往往会不顾一切冲到最前线,以及时留住最经典的一刻。 知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便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就足以证明,“好”照片的距离对于摄影师而言有多重要。像我等经常去新闻现场的记者和摄影记者更能体会距离和位置的重要性。 然而,林天时说,当时每次出外采风时常会碰到她,都会发现她在拍照时表现很“害羞”。每当大家在争取最好的位置以及最好角度拍摄照片时,她往往离群转而拍摄其他画面。 “她都先让别人拍,不好意思去挤。” 欸?这不极像在新闻现场的我,看着摄影记者们在前方辛苦挤占位置,而我在后方松快转悠的场景? 提到这点,林天时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补刀”:“上次她在外坡也这样。人家在拍,她去旁边拍猫,她性格就是这样。” “我现在好多了。”她弱弱地地捍卫自己,虽然听起来没什么说服力。 她补充说,自己最喜欢抓拍一瞬间的画面,但因为自己的性格,导致错失很多精彩画面,只能后来再补拍另一个角度。 “所以啦!”林天时语气无奈,恨铁不成钢之情再次满溢。 不过,也因为如此林天时才会对她多加照顾,出外采风亦不忘带上她指点一二,一直到她正式成为他的助理后,她终于改口称他为“师父”。 个子小胆子大 实际上Fun Sayuri除了是一名会计,同时也是一名瑜伽老师,加上还有家庭需要照顾,日常生活理应非常丰富且时间空档极为有限,又是怎么挤出时间成为林天时的助理? “那时候她的老板要缩小公司的规模,所以让她从正职转成兼职,在家里工作就行,于是闲暇时间开始变多,偶尔来帮忙我。久而久之我就叫她来工作,给她发一份薪水,又能学习。” “不然她每次来帮忙,我都不好意思。”林天时笑说。 2018年,Fun Sayuri进入“88 Studio”成为他的助理,跟着他走南闯北。 对她来说,目前最难忘的“战绩”是随林天时去拍摄地产公司的楼盘,师徒俩坐在起重机上一宿,从黑夜到天明只为了拍摄朝阳升起的瞬间。 “起重机高高升起,离地面100多尺,庞大的罗里看着比火柴盒还小,被风一吹,心里的压力山大,所以我叫她上来体验一下。” 他原以为她会感到害怕,却没料到她说一句:还好,就跟上了高楼往下看一样。 “有师父在,哈哈哈!” 瘦瘦小小的个子不但胆子大,在摄影现场亦会帮忙搬运沉重的器材,不叫苦也不喊累,甚至笑笑举起胳膊说自己现在练出肌肉了。 爱上摄影 脸皮变厚 大胆、勤快、上手快,是林天时予以Fun Sayuri的评价。 “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天赋属于中上水平,最重要是要在关键时候‘点醒’她,而且点到会通。” “拍照就跟学书法一样,初期肯定是要临摹别人的,之后就可以摸索自己的风格。她现在开始有自己的风格。” 专注旁听的她,连忙自谦表明自己还在学习当中,有许多学习的空间,并指自从接触摄影,尝试街拍后,原本有些羞涩的自己,变得比以前大胆了。 “我以前脸皮很薄很薄,后来去街拍,需要去咨询被拍者的意见,有时候可能会被拒绝,所以要学会厚脸皮。” 从不善于和陌生人沟通,到学会带入话题、聊天,无形中加强了她的社交技能,这于害羞的她而言是极大的改变。 实际上,她并非林天时的唯一女徒弟,曾有许多人问过林天时为何喜欢带着女生去拍照,他给出的答案和理由出乎意料地简单。 “不是特意选的女性,而是往往不耻下问的是女性。很多时候男性碍于面子,不会主动来问我。” 从错误中学习,进步才快 林天时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到,学摄影最重要的一点是先学会判断何谓好照片,只有学会这一点,才知道要怎么修照片、调明暗等等。 而锻炼徒弟方面,他经常会使出两招,逼得徒弟不得不精益求精。比如他会先帮徒弟修几张照片,修得差不多了,让她张贴到社交媒体上。 “我就问她,这样好看吗?好看的话,以后就要有这个水平,借此激发她们的好胜心,逼着她们进步,只要有心做的话,很快就能学会。” “先给她‘甜头’,她就没有后路可退。”听到这里,Fun Sayuri和另一名旁听的弟子心有戚戚焉笑道:我们上了贼船。 还有另一招也万试万灵:没有任何提醒,让她们自由发挥,等她们将成品发布道社交媒体后,林天时方一一指出不足以及可改善之处。 “有时候你要给她(捶胸顿足的遗憾)的感觉,她才会印象深刻。不然每次她在做的时候,你指导她怎么改,她是不会记得的。” 他认为,从错误中学习,上手比较快。像是有同好第一次跟他出外拍照,会抱怨自己拍得不好,他会告诉对方,拍照还是要留点遗憾。 “如果第一次就拍得好,之后心态就会‘飘’,以后出去拍照便不会多加注意,所以要给他们撞一撞南墙。” 嗯,是的,不仅是摄影,在任何领域乃至人生亦同理,很多时候人要不断地试错,要不断地撞南墙才会有答案。
3年前
VIP文
VIP文
跌宕起伏艺术路 师徒同心相伴
“教过的学生未必是徒弟。”名厨陈志新如是说。然后,他通过一场授徒仪式,在逾千名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挑选出12人成为徒弟,正式赋予他们为他代言资格,与传统的师徒制最为接近。 但是也有一种师徒,即使没有仪式,没有“官宣”,却在漫长的人生中相互照亮,在艺术创作的道路和事业并肩作战,甚至是众人心照不宣的接班人。 比如:手集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吴圣雄以及手集团首席鼓手庄立翰。 报道:叶洢颖摄影:黄安健 冬至那天的下午,我开车来到地理位置有些偏远的双溪毛糯工厂区,在一排排的工厂前放慢速度仔细搜寻,生怕自己不慎错过手集团的工作室,直到某一排工厂的角头间传来稀稀拉拉的鼓声,才确定导航软件没有出错。 其实,他们一开始的大本营并没有这么偏僻,反而是位于吉隆坡靠近市中心的怡保路,住宅区腹地的吉隆坡中华独中,那也是吴圣雄和庄立翰结缘相识的地方。 [vip_content_start] 吴圣雄师从“二十四节令鼓”创作人之一,有“大马华人音乐教父”之称的陈徽崇。 虽然吴圣雄是芙蓉人,但在学生时期的每年年底都会带团到柔佛的宽柔中学参加各类音乐营,跟时任宽中铜乐队教练陈徽崇学习西洋乐。 一直到88年,他在三宝山看到二十四节令鼓的演出,进而产生兴趣,与更进一步了解时,赫然发现负责人就是陈徽崇。 “跟陈徽崇老师的交集很多,也曾跟他学习过作词作曲创作。90年正好轮到芙蓉举办文化节,森华堂(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建议不如在森州也成立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请陈徽崇老师上来教。” 于是,就在这样的因缘巧合下,芙中成立二十四节令鼓队,当时已毕业于芙蓉振华中学,在音乐学院教课的吴圣雄亦因此成为该鼓队的首任队长,和二十四节令鼓结下不解之缘。 再后来,吴圣雄带着上班工作攒足的学费到吉隆坡的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上课。不料,某一日上课中途,忽然接到通知有一位穿着正式的男士来访要求见他,吴圣雄满头雾水一脸疑惑下楼,才知来者是时任隆中华独中的署理校长陈鼎贤。 “他问我能不能到隆中华教二十四节令鼓,我就答应了。” 他回忆起91年到隆中华独中与时任的校长陈顺福等学校高层会面时,他穿着T恤破洞牛仔裤,蓄着一头长发出现,他们上下打量眼前这位潮人:“这是教鼓的吗?”的惊诧神情,不禁莞尔一笑。 91年末他边上学,边到隆中华教鼓;92年隆中华的二十四节令鼓队正式成立;93年庄立翰入学,他的命运之轮自入学那刻开始悄然转动,二人从此展开长达数十年的师徒情缘。 艺术路难走,很多人半途出走 庄立翰13岁加入二十四节令鼓队,当时在吴圣雄眼里是个子极小,天赋极高的孩子。 “有一次我们去新山的交流还没选上他,他的天分很高,但个子真的很小,真的很小。我就想还有机会,就选了其他人。” 很难想象眼前目测一米八左右,肩宽腰窄,蓄着跟师父同款发型的青年,那时候个子到底有多小,令吴圣雄至今难忘? 97年手集团创立后,时任隆中华校长陈顺福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仍允许他们一周七天使用学校场地练习。 但是毕竟地处住宅区腹地,即便成员们挨家挨户请求同意和通知,周六日的隆隆鼓声让居民不胜其扰,最后决定将大本营从隆中华撤离,先搬到蕉赖UE3,2009年搬迁到如今的位置。 “明年,手集团就25周年了。”他说。 这么多年,来来去去的人不少。有的成为舞者,有的另起炉灶,有的为现实所迫中途离开。手集团巅峰时期的全职鼓手多达16人,疫情前是9人,如今因疫情缘故,只剩下4人。 “这条路非常难走。” 吴圣雄曾感叹,有时候即使有具备天赋的学生,不意味着他们会将其视作梦想或事业,可能仅作为普通的课外活动来对待,而庄立翰正好是两者兼具的得意门生。 有趣的是,94年吴圣雄担任隆中华的全职美术老师后,大多数的团员都曾上过他的课,就连当时的我也曾上过2年吴圣雄的美术课,唯独庄立翰没有当过他的学生。 也许这就是缘分的玄妙之处,从未当过师生的二人,在另一个领域成了师徒,在这一条波澜起伏的艺术征途上,始终相随并肩作战,如我一般的学生们则成水过无痕的过客。 性格两极化,水火却相容 射手座的吴圣雄和天蝎座的庄立翰,个性和思考模式是两个极端,他们自己笑说一个过分乐观,一个过分悲观。 大到当吴圣雄决定接某个工作时,庄立翰会分析各方面的弊处;小到吴圣雄提议去某个地方吃饭,庄立翰会以下班时间堵车回绝。 有时庄立翰心里浮现负面的念头时,吴圣雄的乐观阳光及时打消了阴影,在一定程度而言,师徒二人的性格能互补不足。 虽然性格迥异,但拥有非常相近的内核和人生轨迹。 比如没有正统地学习过音乐,却热爱音乐;明明热爱的是音乐,出于现实的考量,退而求其次选择美术;曾经从事设计行业,承受来自甲方刁难的苦楚和压力,最终选择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上。 “那时我是全职设计师,曾预设过目标,看我在5年内能达到什么位置?那相对地,我是否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正职上?是否要取舍,放弃打鼓?”庄立翰说。 “后来选择回来,虽然薪水低,但让我感受到更多不同的生活体验,最主要的是我真的是太爱打鼓了。” 拒绝当没灵魂的乐匠 吴圣雄说,庄立翰的天赋在于,凡听过的鼓乐节奏过耳不忘,可由于没有经过科班的系统训练,他只能让人一个个试,效率并不高。 提及是否曾经想过到大学正式地学习有关科系时,庄立翰表示也曾为此烦恼过。 “目前的打击乐是西洋乐或华乐,但二十四节令鼓是介于两者之间,属于新类别,我不知道该去学什么,只能请老师们来上课补充不足。” “这二十多年来,多数的作品都是自创曲,而且多数是我想出来的,对我来讲狮鼓的发展可能性很大,我会一直挑战自己。” 他坦言,创作时不爱写谱,更喜欢真正意义上的“离谱”创作,召集团员们轮番上阵打鼓,用鼓声激发他的创意,现场即兴创作。 基于手集团的成员并非音乐的科班生,因此除了给团员们安排鼓乐、肢体、瑜伽、文学等各种课程,吴圣雄特意送庄立翰到北京进修,不过每回时间都不长,留不下来。 询及原因时,吴圣雄有些没好气地朝他扬了下巴:“问他。” 庄立翰笑了笑解释,对他来说当时只是学民族打击乐,每天演奏的是传统华乐,不太适合手集团。 “那时正好有打击乐论坛,我和同学溜进去看,发现当时的老师跟其他的嘉宾合作演出,他的技巧很好,可是他不会即兴创作,我就开始想,真的要跟他学吗?就不想呆在那里。” 任何技巧都是为表演者传情达意,为艺术服务。只重视技巧的表演者往往只有匠气而欠缺灵气,犹如完美的机器人。哪哪都好,可惜缺乏灵魂。 显然,庄立翰并不想成为这样的完美机器人。 对此,吴圣雄提出另一角度的观点。 “我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你不会一无所有,还是有所获的。” 亦师亦父亦友,见证人生每个阶段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庄立翰对鼓乐的热爱一次次面对现实的拷打磨蚀,以至于让他有长达三年的时间听到鼓声就感觉烦躁,连创作都是吴圣雄逼着完成。 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让他对已刻入骨髓的鼓产生了抵触? “那状态可能是在我面对现实生活,要迈入人生第二阶段,要结婚了。然后同龄人事业都很有成就了,住大屋驾大车,开始会厌倦自己的工作。” “而且没有了热诚,每天回来就是练技巧,日复一日,那时候会觉得心很累,钱又赚不多,完全当作一份工作,甚至有想过放弃。” 于是在那段时间,吴圣雄经常开导他,并鼓励他将这种情绪化作创作灵感,最终《叩Knocking》诞生,并一举夺得第9届BOH金马仑艺术奖最佳个人演绎奖(乐器)和最佳原创作品奖。 “他很好运的啦!还有一个《爱·本相》,我叫他做的时候,他很多怨言的,后来也得奖了。” 吴圣雄在旁凉凉地吐槽道,而被吐槽“满腹怨言”的人则低头腼腆地呵呵笑。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大马的人均寿命为66岁。那么从13岁到41岁,近30年的时光,在差不多是部分人的大半生里,吴圣雄可谓见证了庄立翰人生中每个阶段,包括中学毕业、大学毕业、恋爱工作、结婚生女,甚至还将他的独生女认作干女儿。 因此,庄立翰由于骨感的现实,养家的压力而感到的挣扎,他自然看在眼里,他也鼓励他找兼职,并将接班与否的选择权交到他手上。 “接班人肯定是他,看他接不接。”吴圣雄斩钉截铁说,在侧的庄立翰低头笑而不语。 这种亦师亦父亦友的情感,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一路相伴,实际上是一种有别于爱情的浪漫。 有的艺术家遍寻不着接班人;有的人终生不遇伯乐。就如金钱和理想,两者得其一已是幸运;若两者相遇,那便是上天给予双方的馈赠。 愿你我都能这般幸运。
3年前
VIP文
VIP文
厨神陈志新 | 徒弟黄莉荔 拜师之道,学艺之路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台词,相信在古装影视剧,尤其是武侠剧中出现的频率不亚于TVB剧经典台词——“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师徒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传承功不可没,但却是直到晚清才形成发展。 当我们追溯其历史时,会发现“徒弟”们多数是因为年幼家贫,为了三餐温饱,年纪小小就被父母送去学艺以习得一技之长。 师父传授技艺、提供食宿,年幼的徒弟学艺同时,充当童工免费为其打工,可以说是另类的雇佣关系,放在今时今日则是涉嫌雇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再需要为三餐食宿而去当童工,加上教育普及,许多技术传授模式已经转变成烹饪学院、技术学校、戏曲班等系统化教学机制,传统的“师徒制”基本不复存在。 那么师生与师徒关系最大的差异在哪儿呢?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连接仅限传授知识的时段,学生缴付学费老师上课,双方关系将随着学期结束或毕业宣告终止。 师徒却是“终身制”,徒弟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艺,还包括师父的社交人脉资源,甚至肩负该师门的精神文化传承,除非被逐出师门,否则彼此的关系是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失的只是“制度”,这种不是血亲却胜似血亲的关系仍旧以别样的形式保存了下来,除去了血汗的剥削,平添了几许温情。 报道:叶洢颖摄影:受访者提供 陈志新于88年进入厨师行业,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属不易,食宿全包的厨师自然是理想的岗位。 当年不过17岁,因缘巧合下成为香格里拉酒店后厨的小学徒,尽管年纪小小辍学,但是由于出身基督徒家庭,母亲极为忌讳粗口文化,所以当时的工作环境和师傅们“豪放”的遣词用句,让他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 [vip_content_start] “刚开始半年真的很难受,每天被问候妈妈。所以每当我朋友问我那里要不要请人时,我会说:“请啊,但要‘带’老母返工咯。” “其实在那个年代,无论是本地还是香港师傅,这是他们的口头禅,没有这几个字没法说话,以至于如果哪天他们不讲粗话,我反而会觉得奇怪,担心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他渐渐发现这种“豪放”的问候是关注和提点的一种表现方式。 “如果他‘针对’你,表示他对你有兴趣。连睬都不睬你,那你就麻烦了。当时厨房里真的有几个人是师傅看都不看的,结果一事无成。” 拜师只为有一个师门 那么,那些曾经有意无意指点过陈志新的前辈们,哪位才是他的师父呢? “像我这般有正式的授徒大典和师徒班的,在马来西亚很少。普遍上到酒店厨房见到头手就叫声大哥而已,不是在一间餐厅做就能学完全部菜肴,要不停地‘跳槽’。” 他解释说,中国北方极为重视拜师、授徒制度。拜师时需要缴付一笔高额“学费”,过年过节少不了金额不菲的红包、送礼。 他本人并不认同这种方式,因为当学徒的人们,一般囊中羞涩、家境清贫,如此无疑增加他们经济负担。 “早期中国北方的师徒,徒弟每个月的工资,有部分是要上交给师父,这真的很糟糕。” “但我的师父分文不取,即使是拜师宴,我们几乎都是AA制。” 陈志新的师父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南厨宗师——欧锦和,两人更曾经是赛场上的对手,2014年欧锦和一通电话,询问他有无意愿出席授徒大典,他干脆利落答应,从此对手成为了师徒。 可是,当时的陈志新已经享负盛名,是人们口中的陈大师,自立门派仍绰绰有余,为什么还需要拜师呢? “我拜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什么,而是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师门,再来是有一大群师兄弟,像拥有一个大家庭一样。” 师父是“盲公竹” 陈志新有许多闪耀得令人炫目的头衔,比如:世界级厨神;法国御厨美食协会颁发的法国御厨称号,诸如此类。 但在徒弟黄莉荔的眼中,除了上述振聋发聩的名头,他还是个操心又对徒弟们关怀备至的师父。 像是每次比赛,他会以其丰富的评委经验来协助徒弟完善作品,更曾试过比赛前夕指导他们摆盘至半夜两三点。 “毕竟我当了11年的评委,知道评委重视什么,哪些造型比较容易博得他们的欢心。”陈志新解释说。 师徒二人结缘于2018年。当时黄莉荔才成为“疯厨”的一员,彼时陈志新是荣誉顾问,那年她首次参加厨艺比赛,便获得他的指点。 “我7月刚加入疯厨时,其实没有正式见过师父。决定参加上海的厨艺比赛后,因为对比赛一无所知,就请教了师父,师父通过电话远程指导,我们的联系渐渐变多了。” “在加入疯厨前,其实我已经是一名西餐的厨师,但是在路边摆摊,从零开始学。自从遇到师父,我的发展和进步真的很大。” 在她记忆深处,最难忘的是2019年黄莉荔参加亚洲名厨精英荟,她凭一道甜品——天鹅绶带苹果香夺冠。 参赛前她多番钻研,将作品一一发给陈志新过目,每当陈志新回复:“这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就明白他的潜台词是作品没有技术难度,于是再重新构思。 经过陈志新一次次的引导和建议,推翻重做往返多次,最后黄莉荔终于等到他的一句: “你加油啦!” “我每次都是引导,因为我不想限制他们的发挥。”陈志新补充。 比如,原本的天鹅没有翅膀,他只会委婉地提到“这只天鹅有点营养不良”,而非直接告诉她应该多增添两层酥,全靠她闻弦歌而知雅意。 黄莉荔笑着形容陈志新是“行走的字典”,不但有问必答,即便不问也会率先解释。 “师父对食材的认识不仅是食材的本身,还包括其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等等,他讲了很多,虽然有的我听不懂,哈哈哈。” 黄莉荔的坦诚,让屏幕另一个小方格里的陈志新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师父也经常教我们学做菜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样菜品才会好。” 学生未必是徒弟 陈志新的新煌师门共有12名徒弟,有三名是女性,黄莉荔是其中之一。问及为何兴起正式收徒的念头,原来是事出有因。 “那时候我人在国外,有人以我的名义筹款或办活动,而我是最后一个知道。他们每个人开口闭口都叫我师父,就觉得如果正式当我的徒弟,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能替我代言,为我证明。” 就如同同居伴侣与签字注册为合法伴侣,倘若另一半陷入病危或紧急状况入院,只有后者具备资格,方能签名同意办理手续一样,为的是那份名正言顺。 于是,徒弟们纷纷着手准备拜师宴事宜,罗列出陈志新曾经教导过的学生名单,经过层层筛选、联系后,挑选吉日举办授徒典礼。 当天,给师父斟茶、拜师宴上的烧猪、刻有每名徒弟姓名的纪念物件等充满仪式感的环节,将一群没有血缘的人拧成一股绳,成了他们在这世上另类的家人。 从师生变成师徒,从同学变成师兄妹,感觉如何?我问黄莉荔。 “这种感觉是真的很不错,”她答道。 “我们其实很少联络,但你有什么事,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你。就算原本不认识,不常见面,可是像认识了很久,像一家人。” 她说,这种情感远远超过一般的同学或朋友,不是手足却胜似手足,别无分号。 “我也莫名其妙多了12个孩子,哈哈哈哈!”陈志新大笑。 他的学生人数逾千,但最终获他认同师徒关系的仅有12人。询及收徒的标准,他毫不迟疑地答:品行和心态。 “修心、修身、修艺,这三点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先修好你的心,然后身体要健康,才来修炼技艺。” “如果学徒做事以德为先,不自私,顾全大局,我们都愿意教。如果是太自私,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好高骛远,很容易自满的,这样的人就算了。” 俗语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放在陈志新的厨艺生涯亦如是,后来他不仅有了“来处”,也有了“归途”。
3年前
VIP文
更多师徒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