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开印法师
物外游
光头佬/园林·心契· 雅集
是次的“心契雅集”,出席嘉宾有从美国归来,伪光头久仰大名甚久的开印法师,旅居狮城、才气纵横的年轻书画篆刻家尚熙兄,尤东暐医生,古琴家黄德欣兄,佛教界领袖拿督洪祖丰居士,专程从古城赴约的香道专家暨书法家曾昭智兄,茶艺界行尊李文庆先生等,衮衮诸公,正应验了〈兰亭集序〉里所描述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年前
物外游
星云
正信佛教徒必须 多闻 深思 勤修 佛教原典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步骤是闻思修,可是一般佛教徒皈依多年只停留在诵经和参加法会,而没有再上一层楼,研读经典,理解经文,实践修行,以开启缘起的智慧。 阅读经典并非难事,国内有多个佛教组织通过读书会和线上佛学课程引领信众循序渐进修学佛法,深入经藏,信解行证。 《活力副刊》邀请3位善知识分享阅读佛教经典的修行法门。 学习佛教经典是 认识佛教最直接的途径。 主持人: 一般的佛教徒比较喜欢参加共修,或阅读大师们的佛教文章来认识佛法,可是甚少接触佛教经典。从“深入经藏”来谈,佛弟子应从哪一个阶段切入经藏,认识经典?接触佛教经典,需要有什么佛学基础? 越教授:毫无疑问的,读原典,即原来的佛教经典是认识佛教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语言是佛教文化、佛教思想的载体,若没有语言,佛教经典的内容则无法被后人所理解。可是佛教原典是古典语言,经由梵文、巴利文,再经过汉文翻译,它不是现代人所熟悉的语言,所以佛教初学者必然难以阅读和理解经典。 大部分人阅读大师们的佛教文章,因为这些大师已熟读佛教经典,而且用我们熟悉的语言,用浅显易懂的解说方式让我们了解佛法。因此,大部分人是以这个方式认识佛教。 由于一般的佛教徒是业余学习佛教经典,建议他们先读大师的文章,有了基本概念后再去了解真正的原典则比较方便和容易理解。专业的佛教修行者是两者并进,除了背诵经典,也在专人的解说下理解经文。 元翰:马来西亚佛教徒多是阅读大师的文章,而不是经典,这是层次面向的问题,并无不妥。佛教初学者从阅读大师的文章着手,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较有相应,也比较容易掌握,有了基础之后可以往更深入的层面去精进。 不过,阅读浅白的文章可能无法掌握核心的佛法,也可能会断章取义,因为读者没有完整理解经典,因此会诠释出另一个意思。当我们有了基础后,深入经藏,可掌握佛陀的佛法。 开印法师:不管是古代人、近代人或当代人的著作都要有契理契机的部分,但现代的著作,不一定是大师或出家人所写,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有一些著作是结合了心理学、正念或医疗,所以这些著作有特定对象,这些特定对象不一定是阅读佛教原典的人,他们是跨越不同的平台,不同语系的群众。 现代人的著作带有针砭时弊,附佛外道,这些不是古代经论所有的,现代人的著作有其价值,切合这个时代的需求、环境、特定群众,在契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积极推广和灌输正信佛教 以破邪显正。 主持人:开印法师提到附佛外道,令我联想起有不少“奇人异士”,他们也有很多信徒跟随,有些也出版很多著作在马来西亚广泛流通。有信仰的人会说这些是附佛外道,不去涉猎;没有信仰的人则把这些都当是心灵书籍,透过这类文章去接触宗教。 你们有什么建议给这些读者? 越教授:以现代社会的多元化,这种情况很普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须要破邪显正。外道能蓬勃发展是因为正法的力量太弱了,所以他们吸引的信众多是一般的大众庶民。从台湾的历史来看,如果正法强会吸引中上层的知识分子,当他们深入佛法后不会接近附佛外道,反而会在很多场合去做某种抵制。 以显正作为重要的开始,必须推广有深度的佛法。 如果正法薄弱,即便作广泛宣传,例如举办活动、大师开示,及推广佛学课程,而外道也是用这种通讯和方式作传播,所以无法抵消附佛外道的力量。 元翰:附佛外道在传法的过程中有分为几种不同的形式,有的用佛教经典作不一样的诠释,例如创价学会信奉《法华经》、卢台长调整修行仪轨、方式和观念;真佛宗卢胜彦是自创一部经典,自称转世佛。 普罗大众因为没有佛学基础,看不懂经典,所以需要借助善知识、法师引导他们。马来西亚有很多佛教组织办醒觉讲座会,协助大众分辨正信佛教和附佛外道。 开印法师:佛教教导众生离苦得乐,是普门大开给所有众生学习,因此,众生有享用佛法的权力。作为正信佛教徒是有义务兼顾做好内外品管。 我们要自我提升,破邪显正,对于附佛外道组织篡改佛经,扭曲佛法,我们要做出回应;针砭时弊的文章须让一般信徒看得懂,听得明白。不要像早期台湾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还跟随附佛外道的组织修行和学习,这是内部品管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是对外积极推广和灌输正信佛教,像圣严法师的著作《正信的佛教》、印顺法师的著作比较通俗易懂,马佛青也办了很多类似的醒觉活动,让信众认识正信佛教。 每一部忏文是 以一部经典为依据。 主持人:忏文,如《大悲忏》、《梁皇宝忏》、《药师忏》,是否归纳在佛教原典? 越教授:从敦煌流传出来的忏本来看,忏文是跟经典结合,仪轨严谨。广义来说,原来的忏本是原典的实践化,所以需要有一些仪式,如唱诵忏文,这在原典是不存在的。忏本不完全是教义的解释,它是属于实践的行为,所以拜忏如果处理得好往往比阅读原典更能摄受人。 元翰:汉传佛教的忏文,如:《大悲忏》、《梁皇宝忏》、《净土忏》等的内容丰富,若能真正去理解忏文,这是很好的修行法门。 每一部忏文是以一部经典为依据,例如《净土忏》出自《无量寿经》、《大悲忏》是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撰集的一种忏法。 忏文是出自天台宗,所以与禅修有结合。拜忏之后让自己身心清净,比较容易进入禅修的状态。现在汉传佛教在运用忏悔法门时一般上已变质,我参加过一些寺院举办的《大悲忏》法会已没有观想,可是观想是拜忏的一部分;另一些拜忏法会已缩短时间,或只是唱诵忏文。 开印法师:拜忏,无论是《梁皇宝忏》、《大悲忏》都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行仪。中国的忏本仪轨跟天台宗有密切关系。天台宗是八大宗派的老派,从忏本追溯其作者,多少与天台宗有关联,而天台宗非常重视教理和禅修。 忏的概念和行仪在佛陀时代已有,僧团内部有对首忏、五人羯磨忏、二十清净僧众忏等,但在印度佛教走向大众部的时候,不只可以对佛陀忏、僧团忏、僧众忏,甚至可以对佛像忏。在大众部开展以后,天台宗也结合了对佛像忏的这种方法。修行人忏了之后减少五盖的干扰,忏过去所造之业等。 拜忏如果不了解忏文的意义,会不会变成唱诵大合唱?在接引大众上,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法师需要开示,向信众解释忏文的意思。 能改进才是真的佛法, 不是靠盲信。 主持人:普罗大众或一般初学者想要接触原始经典,应如何循序渐进,深入经典?另外,若不谙中文,根据汉语拼音诵经,是否能与经文相应呢? 越教授:建议他们先接触现代人解释的版本,如印顺法师、圣严法师所著和讲解的经典。一般人念《心经》、《金刚经》会感到困难,经过大师解释后会比较能理解和明白。 与华人文化继承下来的经典可以是接触原典的一个方便法门。有学者统计,一千多年来与华人文化相关,华人常用的佛教经典计有二十几部,其中包括《法华经》、《华严经》、《地藏经》等。 初学者一定要接触的初级佛教经典, 首推《阿含经》。这部经典很适合现代人,不只因为是佛陀的说法,它的性质跟很多大乘经典不太一样,所谈的内容,如:五蕴、六入处、修行等都是我们可以体验到且可以改善的,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彰显佛陀的原则,你若能改进才是真的佛法,不是靠盲信。 另外,音译经典是形式型的,是用来唱诵的,不适合作为深入经典的方式。要深入经文需要有文字的理解,不能单靠拼音。 元翰:近10年来我通过办课程向大专生推广经典。一般上会选用篇幅比较短,内容浅白,较贴近年轻人生活的经典,如《心经》、《八大人觉经》。 一般人诵经是照着念,没有去理解内容。汉传佛教的古德有一句话说,诵经不如解经,解经不如行经;另一句话说:诵经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佛弟子须建立起这样的修行次第。 但是,初学者一开始只是诵经还是有作用的,当下即使是不了解内容,也算是结缘,种下这颗种籽。我本身也有这样的经验,在我小学时,从家里的书架上找到一本由竺摩长老所讲解的《金刚经》,对年幼的我来说确是太深奥了,但我坚持看完。上大学后,当我具备了佛学基础便很容易看明白《金刚经》,因为之前已播下种籽,植入在记忆中。 开印法师:《吉祥经》是值得推广的一部经典,信众们可以先阅读《吉祥经》,之后再阅读其他经典。《吉祥经》出自巴利圣典五部经藏之小部“小部圣典”第五,是以偈颂为主,语言通俗易懂。它勾勒出十偈中的38个吉祥架构,叙述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离恶法,趋向善法。 多读原典、经典的好处是 了解佛陀真正说什么。 主持人:诵经不如行经,如何实践在生活中?很多信众诵经只停留在口念,没有实践,而且有些人诵经主要是为消灾,感受神通,所以很多人修行多年仍烦恼不断。 越教授:佛教徒可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消灾型,不管是诵经、参加法会都是为了消除病痛和生活苦难。这类型的人数最多,但不要勉强他们深入经藏。其次是要求现实利益,想要马上得到好处的人,他们须重视和认识经典,从经文切入,培养因果观。 最后一类人是对佛教的终极目标,究竟乐、见证涅槃和成佛,他们绝对需要认识经典,开展3种智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及修所成慧。佛法最重视的是修所成慧,所以我们不能单靠读经和粗浅修行来得道,必须经过标准的戒定慧步骤,读经后对持戒起坚定信心,且要花很多时间投入在修禅,这才可能修所成慧。 不要小看初学者,有些初学者是这类根性的人,因此,为了完成这3种智慧,他们必须深入经藏。 有些人读经很久了还是有很多烦恼,是因为实践的部分远远跟不上读经所理解的部分。有很多佛教徒因为透过部分的修行去实践佛法,这反而有助于提升对经典的认识,对经典的理解有很大的领悟。 元翰:有的佛教徒参与诵经、共修是朝着功德的目的而去,这是无可厚非的。佛门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我们须接引和帮助每一个众生,想方设法让他们提升,超越这个层次,学习行经和解经。 佛门谚语有说:法经未转食轮先转。汉传的寺庙多有准备食物吸引信众,制造机会给他们熏习佛法,让他们慢慢改变观念。 开印法师:我们鼓励佛弟子多阅读经典,不管是翻译或原著,当然这也要端视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多读原典、经典的好处是了解佛陀说什么,而不是以我们自己说的来诠释佛陀说了什么。有时候,我们认识的佛陀是我们自己想像的佛陀,佛法是我们自己认定的法,所以需要有善知识带领大家去阅读经典。 如经典中佛陀所说的,世间的正见,主要是对业的因果关系。一般拜拜的人,包括有病苦的人、拜忏的人,他们也需要在忏罪和拜忏的过程中听一些开示,让他们从因果业报的故事、譬喻和经典中建立基本的业报观。 如果想要进一步深入经典和禅修的人,在缘起的正见上,须通达无常苦,修习“毗婆舍那”正见,这是内部的提升。这需要从事教育的内部建构落力推广,通过读原典做内部提升,在外做教育和推广工作。 我希望位于大城市的佛学会能推动和带领信众阅读原典。前阵子马佛青办线上佛学课程,在总结时我认同开仁法师所说的,马来西亚佛教徒应该是时候提升阅读原典,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成佛之道和佛法概论的基础课程。
3年前
星云
沙巴特写
【风乡墨苑】禅心墨韵两交辉的开印法师(中篇)
有关开印法师弃画攻书的因缘,除了效仿弘一大师,更多是受到竺摩长老的啟发。在槟城佛学院求学期间,法师经常到三慧讲堂亲近竺摩长老,除了请教佛学上的问题,便是谈论书画,偶尔也请长老为自己的画作题字。竺摩长老才华横溢,精通诗书画三绝,是位才子型的高僧,很受艺术界敬仰。开印法师在竺公的熏染下,自然受益良多。
3年前
沙巴特写
更多开印法师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