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张宝琼
星云
《天长地久》侧写母亲——向龙应台老师致敬/张宝琼(怡保)
那天夜里终于把你们送我的龙应台《天长地久》读完,掩卷之际,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我没本领写书评,也无法探讨什么写作技巧,虽然龙应台的文笔真的是富于文采、善于修辞、更充满知性。我只是盼望能描绘我读这本书时内心的悸动。 我不期然的又想起刚过世的母亲。龙应台字里行间描绘照顾失智母亲的那一份无法言喻的心情,我想,我应该懂。我的母亲没有失智,她老人家是死于脑癌,前后5个月,她就走了。母亲生前许多大小事,一般上都由我处理。即便在她患病期间,我有在她身边照料她,然而,我还是忍不住,在夜阑人静时,听到自己内心里有一个声音,在问:你真做到最好了吗?每一思及,眼泪就按捺不住簌簌淌下。 母亲离世后,我出奇的冷静和理智,似乎不怎么感到悲伤,只知道心中有万般不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让我联想起母亲。我有一种空荡的感觉,是的,我们都是没有妈妈的孩子了。龙应台毅然放下一切,搬到乡下照顾母亲,让人惆怅的是,老母亲已认不出她了,真是情何以堪。可是作者依然甘之如饴,照顾母亲的起居饮食,然后开始写书。也许,文字对作者来说是最好的表达工具,她的文学修养,加上真实情感,让她写来游刃有余。 作者在问:“现在你们步履蹒跚、不言不语了——我们,可以给你们什么呢?”是的,母亲,在我意识模糊、缠绵病榻的时刻,您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那一份恩情,我无以为报。试问,我可以给你什么呢?龙应台的书写给每一个跟时间赛跑的儿女,那亲不待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母亲,什么是天长地久?是晚饭后,和妹妹推着轮椅,带您到屋外散步,吹着晚风,播着优管里的老歌的时候?还是您最后一个中秋节,儿孙围绕您身边,轮流跟您合照,手机不断“咔嚓”的那一刹?也许,您终于在救伤车护送回家,躺在您的床榻上,静静的撒手道别,那一个似乎停顿了的时间空间,莫非就是我们的天长地久……?母亲啊! 生有时,死有时。冥冥中的主宰让一切缘起,亦让一切缘灭。母亲,我们在尘世一起的日子,与他日在天国的相聚,就是我们的天长地久。且让我抓住神的应许,许我们在那遥远的天国,我们不再有眼泪,只有欢笑。母亲,你说好吗?
1年前
星云
星云
我活了一个甲子年/张宝琼(怡保)
犹记得中学时期,华文老师给班上讲解中国的历法,初次听闻天干配地支,完成一个甲子年。那以后,我便和邻桌的同学兴致勃勃地背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来了。可惜过后因不常用,至今也无法完整背诵,可是作为一名华文教师,毕竟有些羞愧。 然而,2023年逼近,我却清楚知道:还有几天,我,就是一个花甲老妪、老婆婆了。 天,教我情何以堪哪!依稀还是个坐在课室里上华文课的青葱少女,是谁挥动了手中的魔棒,让我一朝醒来,已然中老年,唬得一颗心,惶惶然不可终日。自然,我可真不是一夜苍老的,可是你别说,一脚跨过60大关,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以往老一辈的还喜欢摆大寿哩!完全无法想像那个自己。 风继续吹,岁月一天天老,心境该当如何营造?活了一个甲子年,可曾活成那个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蒙上天垂怜,自觉还能算过得惬意。遗憾固然有一些,但也烟远,无复挂心头。晓得自己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知道我是谁,不亦足矣? 十二生肖,自属卯兔,一甲子,便是转5个圈了。能不认老么? 可为什么似乎仍有一颗年轻的心?想想,不禁哑然失笑。也许,外貌的衰残无法锁住一个活跃的灵魂,年岁的老去,无法阻止我继续探索。60,不过是一个数字,它代表不了什么。就如老树的年轮只是提供时光的线索,却无法道出它经历的风霜几许。 我活了一个甲子年。是的,祈望上苍庇佑,赐我耐心、恒心、信心,还有爱心,好好走完这一道人生的路,直到那日。诚信所愿。
2年前
星云
星云
【新春征文】从心出发/张宝琼(怡保)
我喜欢岁终,更爱岁首。在流年新旧交接之际,我通常喜欢守夜。 小时候,听闻年三十晚越迟睡,父母便越长寿。我选择相信,于是会为父母守夜,往往凌晨方寐。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也淡忘了这么一个习俗。再后来,嫁为人妇,每年都在夫家团年,无所谓守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感了。 然而,事缘两家老人家都已离世,今年是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吃团年饭。我心里盘算着,我得再次守夜,得好好的与旧年告别,与去年的自己好好说话。 犹记得,去年给自己选了一个“律”字,作为一个对自己的期许与激励。这时刻,不禁自问:这一年,做到“律己”了吗?日常作息,都有“纪律”了吗?扪心自问,该有五成吧?呵呵,刚刚及格也!不算值得嘉许的成绩,革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啊! 说起来,非常盼望明年的自己,可以更有规划的去进行心中的想望。无论个人灵命的成长、学习知识的范畴、对身边人的陪伴,都希望做得更加用心、更加到位。倘若真有转运这回事(虽然我并不执信运程这回事),那来年的我就给自己选一“心”字,扭转过去的不足。 顺从自己的意愿而活 圣经说:一切由心出发。那就让我在新的一年里随自己的心意,活出上帝喜悦的样子。凡事心中感恩,常常喜乐。但愿一心一意对人,持守善念。与此同时,我也盼望时刻提醒自己,不打无谓的交道,不曲意迎合他人,顺从自己的意愿,不作违心的事。或许,过去总无法推辞别人的不请之求,心里百般不乐意,仍勉强应承。 那新的一年就让我从“心”开始,常常扪心自问,检视自己言语上、行为上、思想上的不当,活出更自在、更惬意、更真实的自己。 从“律己”到“从心”,是一个意念转换的过渡。今年岁杪,就让我守住除夕夜,迎接新岁的莅临,用自己的画笔绘摹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年意图吧!
2年前
星云
星云
七夕,那又怎样?/张宝琼(怡保)
记得有一年,我们学校的华文老师到林明旅游。到达当天晚上,大伙儿出来溜达。当晚夜凉如水,微风徐徐,我们在百年老树下欢声笑语,好不畅快。 突然,我脑海闪过一丝念想,脱口而出:“嘿,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大家等着我给出答案。我带点兴奋地说:“今晚是七夕耶!” 结果一片静默中,有一个声音说:“七夕,那又怎样?” 我记得当时我一时语塞,也忘了如何回答,大家也没在意我的答案,就带过去了。可是我就没法忘掉这回事,每当我想起,我就会不断问自己:是啊,那又怎样? 也许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母亲很注重七夕这个节日。每逢七夕的夜晚,母亲便会拿出之前准备好的七姐盘,或叫乞巧盘,焚香祭拜牛郎织女。母亲说拜七姐是云英未嫁的女孩祭拜的,以后会有好姻缘。也许是这个原因,也许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特别凄美;我心中对农历七月初七这个日子,很有感觉。后来我们也成年了,成家了,加上我们已笃信基督,不再拜拜,便再也没有纪念这个日子了。 偶尔激发思古幽情 及至我毕业出来执教后,我发现学生们几乎都不曾听闻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更别说拜拜了。只是我还是会在课余时候给她们讲讲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然而,这些后浪似乎都兴致缺缺,对这些古老传说没有什么感觉。 我依然在想那个林明的夜晚,同道问的那句话:“七夕,那又怎样?”是啊,难不成我们要有什么仪式感?还是要往天上找出那两颗牛郎织女星?自然,大伙儿不见得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可是,在我心里,我仍然会觉得七夕,是个浪漫的日子。那烟远的故事,那一年一度的鹊桥会,那久别重逢的苦情鸳鸯,即便是神话,不也是让人心折的吗? 有些时候,整日对着手机电脑这种硬绷绷的科技产品,偶尔开个小差,让思绪飞越天际,激发思古幽情,调剂调剂身心,不也是一桩美事吗?所以,七夕,那又怎样?不怎么样啊!就是感觉,那个晚上,特别美丽;我们大伙儿,特别动人,不是吗?
2年前
星云
星云
那一天,我走进了茨厂街 / 张宝琼(怡保)
约莫40年后的那一天,我走进了茨厂街,和我芳华正茂的女儿。 两端伫立的牌楼,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茨厂街迎我,与昔日不同的风貌。 大概在疫情的冲击下,许多摊档都未曾恢复营业,疏疏落落的档口,有外劳,亦有华人摊贩。 之前曾听闻,这条被冠以吉隆坡唐人街,走过风风雨雨的历史街道,已变作外劳聚集的变相外劳街。是这城市的民族象征没落,抑或是客工潮铺天盖地而来,鹊巢鸠占? 我无心揣测,也不愿多想,只是感受着如今重新踏足的茨厂街,已是人事几番新。看着领路的女儿,不就是我当年的青春少艾?曾几何时,我已暮年,犹如看尽繁华盛衰的老街,心里一片清澄净炼。 走着走着,思绪不知飘飞到多远的从前,时光啊,究竟可以有多悠长,能让满头的青丝化为灰白,能让一条记忆中的老街改变容颜。 一种似曾相识,既熟悉却又陌生的微妙的感觉,尽在走进茨厂街时袭上心头。 重新认识茨厂街 茨厂街,在我祖辈那一代,已然伫立。她见证过许多风云变色、雨霁天晴。多少先人在那儿讨过生活,几许同胞在那儿消磨时光,那是大家集体的回忆。那些年,我在吉隆坡求学,最常去的便是茨厂街。每每去那儿溜达,便是大半天。附近的几条街,像苏丹街,也是必到之处。那时的大众书局、商务书局常有新书上架,我也乐得去翻找心中的最爱。 茨厂街另一典型便是林林总总的小贩摊档。蔬果、小食、衣服、手表、日用品、小饰物……琳琅满目。如今放眼一看,疏疏落落的一些摊位,只有一些食肆依然出现人潮。犹记得这里的罗汉果冰水,解渴润喉;福建面也是香喷喷的,令人食指大动。我尤喜爱光顾冠记云吞面,吃她的水饺。以往的茨厂街,都是熙来攘往、人头攒动的,一片繁华景象。 我们的茨厂街,对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意义。140年的老街,是不是已老态龙钟,步入余晖?她曾迎送多少个晨昏,经历过多少沧桑。历史如何注解她,人们怎样诠释她?只是在许许多多在这里流连过的人们,她是一个印记、一个追忆、一个驿站。 我听着身边的女儿,给我介绍哪一间店有好吃的,哪一间的鲜花最多选择,我唯唯诺诺,好似一个外来游客,重新认识我心中的茨厂街,突然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我是在检视我年轻的岁月吗?还是留恋逝去的韶华?我在感叹时局的变迁、还是岁月的悲凉?或者。什么都不是。 我就只是在那一天,走进了茨厂街。
2年前
星云
星云
遗憾/张宝琼(怡保)
有一年参加旅行团到中国江南一带旅游,说起来还是我生平第一次乘搭飞机,要是不包括新加坡和泰国,那我算是第一次出国了。除了兴奋,还有期待。同行的有外子,母亲和小妹、好朋友夫妇俩,共6人。 江南风光,让我投入了中国的旖旎河山,心情都明媚起来。一路随着上海、苏杭,无锡、南京,走走停停,吃吃喝喝,欣赏古色古香的中国味,有点乐不思蜀。及至来到周庄,我被朴实浪漫的水乡深深吸引,加上导游介绍说三毛来过周庄小住,她离世后,茶馆为她设立了纪念馆,我便立意要到茶馆去看一眼。大家听说,都不感兴趣,于是约好回程聚首的地方,我便离队,循着导游指示的方向寻去。 三毛在我的中学时代,是对我影响深远的一位作家,虽然,三毛并不承认自己是“作家”。那时,怡保京都戏院门前有一大报摊,摊上总摆着漫画、报章、港台作家的小说与散文,我和好友总喜欢在那儿溜达。每每三毛的新书一出,我们便急不及待的买下,回头啃个不思茶饭。当荷西潜水遇难的消息一出,我们就好像失去亲人般哀伤。后来,三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那时已出来执教,为人师表了。当时只觉得心中有点空荡荡,不知道是几许唏嘘。 在周庄寻寻觅觅,终究让我找着了纪念三毛的茶馆。那是客栈似的小店,墙上挂有一些三毛的旧照片,依稀记得还有一些剪报。当时有个掌柜,我伫足店前,也没开口招呼,只是静静地浏览好一会儿,心里默默悼念,便转身离去。回程路上,我仿佛完成了一桩心事,觉着来到周庄这一趟没有了遗憾。 大家都没有遗憾 说起遗憾这回事,教我联想起另一趟的中国之旅。那一年,也是跟外子,加上教会会友,也是6人,结伴到桂林。旅游巴士上,导游宣布晚上自由活动,但他推荐大伙儿去观赏《印象刘三姐》的演出,那是张艺谋一手策划的大型表演,在漓江的露天演出。有兴趣的人,晚饭后可随他去观赏,他可以代为购票。我马上询问外子和会友,孰料他们都兴致缺缺,我不免有点泄气。真不想错过这场难得的演出啊!后来,我还是不死心,试探着问外子,我自己随导游去行吗?结果他不反对,我立马向导游报名,总算争取到了。 那场《印象刘三姐》让我大开眼界,场面的浩大,表现的艺术手法,让我心里直呼过瘾!尤其是在幕天席地的漓江之上,似乎置身在天地灵气的氤氲之中,我一面观赏一面庆幸自己没有放弃这机会。 演出结束,观众陆续离席,有些人则流连在摆卖《印象刘三姐》录像带的摊子边。我尾随导游离开,意犹未尽的说:“幸好我来,否则会很遗憾!”那年轻的小伙子抿抿嘴,很耐人寻味的说:“来了,看了便是看了;不来,也就没看,就这样。” 到今天,我琢磨着他的话,还觉得蛮有玄机的。所谓遗憾,或不遗憾,大概都是一己的思维而已。 我回到饭店与外子等人集合,外子循例问一声:“好看吗?” 我点点头,笑一个,不说什么。回头看他们刚从步行街买回来的战利品,没有谁觉得不去看演出有什么损失,正如我没去逛夜市不觉得有错过什么一样。大家都没遗憾,是吧?
3年前
星云
星云
当中秋只剩下月饼/张宝琼(怡保)
追溯我的童年,贫苦的生活,物资自然是匮乏的;但父母在精神文化方面,却让我们有着丰厚的传承。小时候,我们总引颈长盼“大日子”的到来。举凡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几乎所有传统节日,家里都会“做大日子”。这也意味着我们会有好吃的,即使以我们当时的家境,充其量是饭桌上比平时多了一两个菜肴,不然就是有鸡肉端上桌,这对我们来说,已是雀跃万分的了。 我们虽穷困,但因着父母亲的坚持,我们都能感受到过节的心情。之后年岁增长,慢慢知道了每个节日的缘由、意涵,还有许多湮远的美丽传说。进入职场,为人师表后,很惊讶的发现,许多学子对传统节日都不甚了了。除了农历新年,大概也只晓得中秋节。即便如此,他们对这个月圆人圆的佳节,也只停留在吃月饼的表面层次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元朝朱元璋起义的历史渊源及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外,中秋节是我儿时的追忆、成年后家的凝聚力。小时候的中秋,是村里家家户户在门前点上一排排的蜡烛,我们小孩则提着灯笼沿街漫步。那幅烛光粼粼、闪烁摇曳的情景,是我梦里永远的相思。长大后,中秋节则是新年以外,亲人齐聚一堂的团圆日子。 那时父母还健在,我们都会拖儿带女,携眷回娘家欢庆中秋。圆桌上少不了菱角、香芋、柚子、花生等,当然,还有月饼。那些年的中秋,现在回想起来,仍感觉到亲人间的余温。 节日伴随成长的轨迹中,我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内涵与源远流长。可惜在我接触的年轻一辈,就如新年只剩下红包一样;对他们来说,中秋也只剩下月饼。更甚的是,如今,红包已用微信发送,灯笼变成了电子灯笼的时候,传统也掺入了新时代的元素。科技带给我们的是物质文明,那精神文明该由谁去守护呢? 广寒宫里的嫦娥,还在追悔偷灵药么?人间也许已是她无法辨识的另一番光景了!
3年前
星云
更多张宝琼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