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张慧婷

别急着将你吃完饼干的塑料包装扔掉!你是否有想过把这些垃圾变成一个手袋或拼图,甚至是利用塑料包装钩针编织成一顶帽子? 这个过程称为升级再造(Upcycling),意即把垃圾或废弃材料经过加工改造成有用的物品, 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就像回收或再利用一样,升级再造的目的是减少垃圾的生产和人类的资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这概念看似新鲜,但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升级再造的例子,比如:涂饰成花瓶的旧玻璃瓶,打造成水瓢的椰壳,或缝制成托特包的碎布…… 根据环境报导平台“对话地球”的历史数据,全球塑料垃圾多达63亿吨,但只有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其余的79%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及成为环境污染物。然而,在崇尚方便与快捷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中,我们习惯了即用即丢、购物成瘾的生活模式,很少人会花时间去实践环保、重复使用及升级再造等等的环境友好行为。 减少塑料污染必然人人有责,但是很多人还抱持着环境友好行为是麻烦、费时的刻板印象。其实,它也可以是个让我们发挥创造力和艺术才能的平台,也能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素质。 艺术与创意的融合 拉曼理工大学(TARUMT)的毕业班广告学学生与茱蒂丝饼干(Julie’s Biscuits)联手合作,于2024年吉隆坡艺术与文学博览会(KL Literature & Art Fair 2024)在文创社区商场GMBB举行了一场名为“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再生”(Upcycling for a Better World)的艺术展览。 传播与创意产业课程主任兼讲师傅慧月(Cindy Poh Huay Yuet)解释艺术展览的初步计划,“我一直都很想与Julie’s合作,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很有创意。Julie’s也非常愿意合作,而升级再造的概念是双方集思广益的成果。” 傅慧月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公众了解升级再造的概念。她说,“升级再造的概念在马来西亚社会里并不主流,但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只需动手动脑,就可以把污染环境的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做到这一点,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艺术展览以三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主题的空间构成,分别是负责任消费和生产(目标12)、气候行动(目标13)和水下生物(目标14)。每个空间除了设有一个大型艺术装置,也摆放着学生们创意与构思的结晶:以茱蒂丝饼干的塑料包装升级再造成的日常用品,包括桌灯、帽子、收纳盒等等。 垃圾也能如此美丽 洪凯楹同学发挥创意与设计理念缝制出一款色彩鲜艳且防水的手提包(Julie’s Ecocarry)。手提包使用了四种材料,分别是缝纫线、纸皮、防水塑料和茱蒂丝饼干的塑料包装。 她向笔者解释制作过程:“我使用硬纸板作为包包的基本结构,若只用塑料包装会使包包软塌。过后,我把饼干包装剪成我要的形状缝在包包上,最后也在外面加了一层塑料使其防水。” 她开心地展示自己用两天的时间完成的作品说,“我选择以缝纫来制作,是因为看起来比较用心,参差不齐的针线也显得格外有感觉。” 热爱手工创作的郑琬霏同学用了两个茱蒂丝饼干盒子和数层纸皮升级再造成拼图小游戏(Eco-Love Puzzle)。她的创作灵感取自于生活中的启蒙,“我很喜欢玩拼图,因为完成拼图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就好比人生的路程一样所经历的挑战。” 除了手工,她也善用个人的创造能力去减少垃圾,“我平时也喜欢动手修东西,有些东西坏了就不想急着要丢,而是尝试延长它的寿命。” 升级再造的好处不仅仅限于它的实用性,它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公众逐渐意识全球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很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这概念也逐渐在商业界成为一股趋势,尤其在时尚与服装品牌中。 茱蒂丝饼干的营销团队当天也前往艺术展览评估学生们的作品。营销经理高紫倩说,“起初,我们认为大多数的成品会是配饰或服装单品。但是,其中一名参赛者设计的蔬菜滤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只需在饼干容器下面简单地钻几个孔,就可以把20令吉的物品升级再造成了价值约50令吉的蔬菜滤网!” 从鱼的视角看海洋垃圾 海洋污染的主因不限于一次性塑料垃圾,还包括快时尚和全球贸易的普及。这些活动消耗大量的自w然资源与排放大量的碳和黑油,导致海底生物死亡和生态环境被破坏。 陈慧铭同学与团队筹划名为“Under The Sea”的大型艺术装置,以带出海洋污染的主题。空间中间是个由蓝色塑料袋制成的大鲸鱼,墙上也贴满了象征海洋的蓝色塑料以及各式各样以塑料升级再造的海底生物。 她解释制作过程时说道,“我们就把这些塑料剪成不规则的形状,再把他们贴到墙壁上。我们要让观众仿佛踏入海洋世界,体验鱼类生物面对的海洋垃圾。” 她与团队善用特别的材料,让展览品更生动显眼,其中几个是扭蛋壳与烧成卷曲的宝特瓶。她解释,“我们用扭蛋玩具壳做成海洋泡泡和海龟贝壳,让墙壁没有那么平淡和空虚。悬挂着的水母是把我们把宝特瓶的底部剪成几条丝状,再用打火机烧一段时间直到卷曲似爪。” 努力普及环境友好行为 除了通过升级再造艺术品来表达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学生们也希望公众和商业机构能尽力实践环境友好行为以带动改变。 郑同学说,“相比韩国台湾等地,马来西亚人很少做垃圾分类,希望我国日后能改进。我也希望更多商家可以提倡利用可循环包装。如果大家能够积极地做些小行动,相信也可以带动大改变。” 这个独特的展览交汇了教育、创造能力与可持续性的价值观,展示了下一代广告专业人士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技能,也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3月前
弃婴是马来西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大马皇家警察的统计数据,2020至2022年期间总共有256起弃婴案件。 每当提起弃婴,很多人会责骂及污蔑他们的父母。新闻上屡次看到婴儿被遗弃至死的悲惨画面及父母被警察逮捕的场景,更是巩固他们为“冷血凶手”,“心狠手辣”等等的形象。 然而,这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只能靠法律取缔或严惩当事人来解决吗?我们是否该探索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 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与传播研究学士班应届毕业生于8月16日至18日,在武吉免登的文创社区商场GMBB举行《断茧》弃婴议题展。这批大专生们怀抱着向社会发声的志向,想要提升公众对弃婴问题的认识、促进社会积极改革以及倡导对生命的尊重。 参观者领取了设计成报生纸模样的导览小册后便可进入展览,映入眼帘的是“热门”的弃婴地点,如住宅区、宗教场所、公厕、停车场等等。在2010至2018年间发生的945起弃婴案件中,住宅区的弃婴案件居首位,总共有266宗;排名最低的河流与坟墓,也有12起案件。弃婴也可能随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因为意外怀孕女性当时在恐慌及毫无抉择交错之间,只想“摆脱”问题。 然而很遗憾地,这些弃婴的生存率都偏低;从2010年至2019年发生逾千起的弃婴案件中,仅有36%的婴儿成功获救。 恐惧与绝望是弃婴主要因素 非政府组织孤儿关爱基金会(OrphanCare)的宣传、沟通和筹款经理Riza Alwi解释,“恐惧与绝望是逼使意外怀孕女性弃婴的最大原因。未婚先孕的她们要承受社会的指责和家人的排挤,也因为违反宗教常规而被污蔑为‘肮脏’、‘丢脸’,‘没价值’。” 接着走下去便可看见展览的轴心:模拟弃婴舱。孤儿关爱基金会是马来西亚唯一提供弃婴舱的非政府组织,目的在于拯救弃婴,为无力抚养孩子的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匿名留下孩子。 弃婴舱就像一个小房间,里面可容纳两至三个人。舱门形似保险柜,父母可以从外打开舱门,把婴儿放置在里面的婴儿床,把门关上就无法再打开了。婴儿被放置后,重量感应器会被启动,开启舱内的灯光和空调,此时警铃也会响起,以提示社工来抱走婴儿。舱门外也备有一些文件,让父母填写孩子的资料。Riza补充,“至今,我们已拯救了六百多名婴儿。从怀孕到分娩,我们会给予母亲们最大的帮忙和支持以安全度过这个时期。我们要尽量避免婴儿被送入孤儿院,因为没有身分证明的孩子,将会沦为无国籍人士,所以我们也帮助婴儿找到能收养他们的家庭。” 除了恐惧,Riza认为缺乏全面的性教育,也是导致弃婴现象的一大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阐述,全面性教育包括:身体自主、情感关系与责任、生殖器结构与健康、生育权、避孕和怀孕等等。 据OrphanCare提供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案例介于16至28岁的意外怀孕的青少年,且以大学生为多数。因此,他们也前往多间大学进行讲座,并举办性教育座谈及工作坊,教导学生在发生性行为时要如何保护自己和负起责任。 《断茧》弃婴议题展的总招官姿亿解释,性教育内容是展览策划团队的灵感之一。她说,“我们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了解甚少,也不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身体。要完全杜绝或避免发生性行为很难,所以推广全面性教育可以让人们在已知的情况下,至少能够更安全地发生性行为。” 姿亿与策划团队希望,此展览可以让公众人士和学生见证与观察现今社会的状况,然后了解要怎样去应对,而不是待在学校等着被“灌输”知识而已。 走过弃婴舱,可看见《断茧》筹备团与宗教领导、非政府组织、社运人士、政治人物、学生、律师等等的访谈,已制成海报和短片供参观者浏览。 大马生育权利倡导联盟(Reproductive Rights Advocacy Alliance Malaysia)代表法蒂玛(Fatimah Kamis)受访时说,“保守主义与父权观念助长了人们谈论性与生殖健康权利时的耻辱感,增加了人们获得护理的难度。我认为全面性教育必须开展,教导人们认识性,也学会识别虐待、胁迫等迹象。”由此可见,弃婴现象也反映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与剥削。 妇女和小孩长期面对着成为性犯罪的受害者的风险。Riza分享了OrphanCare里的一则真人真事:“几年前,有个小女孩因为被强奸,她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怀孕了。怀孕过程中的生理与精神压力导致她生下了畸形的孩子。无论如何,她还是勇敢地生下和照顾孩子,如今已成家立业。” 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 意外怀孕的女性除了要饱受身心折磨,也必须面对家人与社会的排挤和异样眼光。当了母亲后也可能在职场上遭受不平等待遇,导致她们陷入经济困境,同时却必须孤身一人抚养孩子。 社会主义党中委兼社运分子张玉珊在她的访谈里解释,“社会父权制度和传统社会观念往往将生育责任归咎于女性,男性的责任相比之下比较少。比起简单粗暴的惩罚,政府更应该考虑如何提供援助和解诀问题。透过这些行动,弃婴现象的污名化标签才能撕掉,进而消除社会偏见。” 她也指出马来西亚的安全网仍然存在不足。完善的社会机制应该为意外怀孕女性开放提供堕胎服务、设置更多弃婴舱、提供领养援助等,让父母重建生活,让婴儿有更好的生活。 走向展览的尽头,可看到墙上贴着历代不同版本的报生纸。别的婴儿“与生俱来”就可获得的一张纸,弃婴却无法享有这样的基本权利;他们的公民权之路仍旧充满挑战。 马来西业女律师公会副主席黄佳敏律师指出,联邦法院从2021年开始裁定,每个被遗弃的婴儿将自动获得马来西亚国籍。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但实际执行仍有问题。 她解释,“JPN(国民登记局)并不总是遵循这一裁决,有时仍需通过法院申请。因为社会的污名化,以及未婚先孕者缺乏支持,依然是导致弃婴现象的主因。” 要有效杜绝弃婴现象带来的系列问题,还是得从根源着手。《断茧》弃婴议题展的筹委们尝试从婴儿的视角,让参观者切身感受一个无辜的生命,被抛弃后的无助和悲痛,从而唤醒大家尊重生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关文章: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ChatGPT——学习的助力?阻力?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大马旗鱼丘浩延圆奥运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柯家浚徜徉科学宇宙 坐拥十七万粉丝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那些我们身边“特别的人” 【动力青年】善用社媒与AI的护鲨革命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童星陳汶鍹演藝路上追逐夢想
3月前
喜欢阅读,喜欢追剧,喜欢撸猫。对环境、性别、及社会课题感兴趣,希望能迎向一个公正平等的世界。 电邮:[email protected] 对于儿童来说,游乐玩耍就像空气或水一样是生活基本需求;对于生活在政府人民组屋里的儿童来说,玩耍却是一种奢侈。 这是城市贫困的一个特征:政府人民组屋的居民数量众多,加上住房空间狭小,娱乐和体育空间严重不足。因为缺少运动和玩耍,许多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患上肥胖症等的健康问题,进而影响身心发育。 世界宣明会的城市扶贫计划 “Eat Right To Play Right”(ERTPR),正是为了减缓城市贫困对儿童的影响而存在的。 这是ERTPR第二次在沙亚南甘榜峇鲁HICOM人民组屋(PPR Kpg. Baru HICOM)落实。该项目采取体育和营养为引导,展开三项主要的活动:栽培志工教练、社区厨房和羽毛球训练班。 第一次的ERTPR项目的评估数据反映显著的成就:43.6%的儿童在营养知识方面有所增长,48.7%的儿童在饮食习惯方面有所改善,28.2%的儿童的体能水平方面有所进步。 ERTPR延伸至更多社区 项目经理人Lydia Lee说,“单靠传统方法教导孩子们运动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是无效的,所以开设羽毛球训练班是为了吸引他们前来参加。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运动为这个项目筹集资金。” 为何选择羽毛球为主要运动?据Lydia解释,“人民组屋的空间十分有限,羽球所需的空间不大。除此之外,这项运动的性别包容性也较高。羽球训练班可以吸引更多女孩子参加,因为她们多数不愿意参加足球或藤球之类的运动。” 目前,多间人民组屋有兴趣与世界宣明会继续进行ERTPR,以推动儿童们多做运动和健康饮食。 世界宣明会也计划在三个新的社区进行,包括斯里沙登组屋(Flat Sri Serdang)和几所国立学校。往后更是有计划把ERTPR项目扩展到砂拉越,与当地的教育部和政府反毒机构(Agensi Anti-Dadah Kerajaan)一起合作。 ​少年参与者受益良多 11 岁的艾莎 (Aishah) 是ERTPR第一批的参与者。她早上8时到下午6时上学,一整天在外学习,极少时间玩耍。她的父亲说:“她平日很少和邻家孩子们玩乐;晚上更加不可以,因为会打扰邻居,组屋环境也十分阴暗。” 艾莎每个星期六都会出席羽毛球训练班。学校的老师得知后,她被选拔为学校射箭代表,因为据老师说,“打羽毛球的人拥有强壮的肌肉”。 PPR HICOM 妇女组织(PERWACOM)委员哈扎妮(Pn. Norhazani)表示,ERTPR推动她的女儿诺林(Nurin)多做运动。她说:“女儿赢了ERTPR羽毛球锦标赛并获得羽球拍为奖品;现在,她更加渴望向往再次参与ERTPR了!” 哈扎妮述说人民组屋空间不足的问题,“这里虽有4个多功能场地,但有3个经常被占用,而且失修残旧。最近是建了一个新的场地,但还是不够小孩子玩耍。”有时,诺林和朋友们必须走远一些到另一个甘榜玩耍,十分不方便。 ERTPR的羽毛球训练班设有司机接送参与者往返体育场馆,以让他们能在舒适安全的空间里打球。在那里,志工教练们会通过互动型活动向孩子们传授营养知识,之后才展开羽球训练。 13岁的拉祖(Raju)起初不愿参与ERTPR,但他的母亲Citra坚持让他报名,因为她希望他能更加活跃。她解释:“加入ERTPR后,他开始喜欢打羽毛球,也很期待每周的训练。我也察觉他的国语说得更流利,也变得更善于交际了。” 当地的居民也因目睹ERTPR参与者获益良多,第二次的参与者也随之剧增。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关注受忽略的城市贫困 One Goal : Eat Right To Play Right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世界宣明会扶贫 贫困带来的饥饿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后浪袭来:Z世代如何撑起饥饿30自办营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