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当代小物件
星云
【11月.当代小物件05】我与笔的爱恨纠葛/黎佳慧(淡马鲁)
今年的KLCC海外华文书市中,除了收获了几本好书,在推销员的巧舌如簧之下,我还意外地买了一支多功能笔。这支笔的外观不怎么起眼,可它结合了双色墨水的圆珠笔和自动铅笔,3合1功能,保证速干无污渍,书写流畅……唉,总而言之,在听了一阵吹嘘后,这支笔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我的囊中之物。算起来,它应该是我在大学毕业后买的第一支笔。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第一次握笔应该是上幼儿园前。那时家里除了电视机传来天线宝宝说再见的声音,还常常伴着妈妈的指导和我的啜泣。妈妈会不厌其烦地握着我的手,用已经钝了的铅笔,教我在练习簿上反复写着我那非常之多笔画的名字。铅笔越写越短,练习簿也满是我的泪迹,终于妈妈如愿以偿,让我在上幼儿园前写了一手“好名字”,我和笔的不解之缘也拉开了序幕。 自动铅笔犹如身分象征 大约是小学三年级时,自动铅笔开始流行起来,还有各种款式,譬如,有流苏挂件的,有玻璃珠吊坠的,有针筒型的,还有笔里有弹簧的“摇摇笔”。依稀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换笔的速度完全堪比当今苹果迷换iPhone的频率,一旦文具店开始卖新款的自动铅笔,隔天我总能在她的铅笔盒里看到。那时眼界太小,对我这个下课必须站在垃圾桶旁削铅笔的“苦命孩子”来说,自动铅笔犹如身分的象征。除了羡慕,我还暗自发誓,等我以后工作赚钱了,必须实现“买笔自由“。 升上了中学,我对自动铅笔的执念早已放下,却开始对中性笔情有独钟。写硬笔字特别有质感,妥妥地平价钢笔。可当我一次次因作业本的笔墨晕染,而遭受老师唾弃后,我又另结新欢——圆珠笔。在父母不断地耳提面命之下,我这个刚开始建立自我人生价值观的孩子,有了第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用按压式圆珠笔,因为笔帽总是在我身边神奇地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工作后,笔的地位在我这里一降再降,与我相伴的只剩下电脑和手机,早就忘了当初在垃圾桶旁许下“买笔自由”的誓言。近期,也只是因为工作闹心,用公司圆珠笔在纸上涂鸦发泄。曾经爱写作,被朋友称为“笔杆子”的我,只剩下一身铜臭味,在同事老板间心力交瘁地周旋,完美展示什么是物质富裕,精神匮乏。那些曾经和我一笔一画书写成长经历,并一路把我送出象牙塔的“功臣们”,不知看见如今的我,是否会气自己白白牺牲了呢? 相关文章: 【11月.当代小物件 01】笔的小故事/紫石(史里肯邦安) 【11月.当代小物件02】提起笔,改写自己/善生(吉隆坡) 【11月.当代小物件03】笔笔皆是/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11月.当代小物件04】笔Farewell/黄楚雯(西连) 【11月.当代小物件05】我与笔的爱恨纠葛/黎佳慧(淡马鲁)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11月.当代小物件04】笔Farewell/黄楚雯(西连)
我趴在地上,拿起橡皮檫使劲地把错字擦去。突然,一道阴影闯进我的练习本,随即传来物品碎裂的声响。我仰起头,看见同学惊慌的神情,往下望去,我心爱的自动笔已被她踩在脚下。她急忙挪开脚,连声道歉。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谁叫小学生上课时都是席地而坐,散落一旁的文具时常一不小心就成了脚下亡魂。 我以为我会哭,但我没有。 那是一支有着翠绿笔杆,笔端是颗玻璃珠,并以碧绿琉璃及小铃铛作为吊饰的自动笔。犹记得与它初见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作业簿开始书写。妈妈见状,还笑称一支笔就治愈了我的拖延症,真是神奇。我兴奋地在纸上书写,随着笔杆的摆动,清脆的铃声传入耳中,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趣多了。就这样,我把时光磨成了笔芯,将之置入笔中,打算用它书写欢乐的童年篇章,只不过…… 半透明的笔杆身负重伤,裂痕如细微的血管触目惊心,似乎只要一用力,就会粉身碎骨。同学承诺赔偿,但他不懂,即使买了一摸一样的笔,也无法取代旧笔在我心中的位置。我自认是重情之人,东西用久了,累积了情感,就不舍得更换或丢弃。 怎么可以说丢就丢 回家后,我为它急救,透明的胶带如绷带般一层又一层地缠绕在笔杆上,尽管如此,却还是掩盖不了它脆弱的身躯。我试着用它写字,但握起来的手感就像个直径较大的吸管,难以写出好字。于是,我成了只树懒,挥霍着时光,缓缓写下一笔一画,欢快的铃声不再响起。妈妈见状后,提议将它丢弃,并买一支一模一样的笔代替。我听后,诧异为什么可以说丢就丢,为妈妈的不理解而生了一肚子气。 时光从不怜悯任何人,依旧前进,我写啊写,成堆的功课依旧没有减少的迹象,烦躁的情绪涌上心头,我不由自主地加强力道及写字的速度。突然,笔杆就如蛋卷般再次碎裂。那刻,我深知没有任何抢救的机会,泪水终于决堤,不得不接受现实,忍痛说再见。 这是段不足挂齿的回忆。但深入思考后,才会发现那支笔其实透过本身的碎裂向我传授了断舍离的启蒙教育。紧握着碎裂的笔,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唯有放手,才有机会书写全新篇章。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11月.当代小物件03】笔笔皆是/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课室里教师的讲台上,堆积如山的颜色笔像是不受控的冠状病毒,一天一天倍增。红色、黑色、蓝色、橙色、紫色,只要是念得出的颜色,都唾手可及。颜色笔的主人抛弃了它们,即使老师在前方高喊失物招领,却没有人行动。 别责怪主人,毕竟他们只有7岁——我仿佛听见颜色笔们齐齐辩护。 你的班是这样的吗?是啊是啊。你的班也是?他的班也是!一年级班主任们互发牢骚。 这是一个平板电脑当画纸、手指当画笔的年代,我们无不感叹时代变了,价值观不一样了,孩子们不懂得什么是爱物惜物。面对眼前那些无家可归的颜色笔,除了留下,我还可以怎么处理才能发挥其价值?我束手无策。 面子上有光 我家至今还留着小时候未用完的颜色笔,我唤它作木颜色。记得当时流行三角木颜色笔,握起来特别舒适,还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拥有这样的一盒颜色笔,面子上不仅有光,还自带优越感。朋友们都会蜂拥而至,围过来一睹三角木颜色笔的风采。忘了朋友是否曾向我借用,但每回放学前,我都会仔细检查,左往右从1数到12,再从右数到左,确保木颜色全员健在。 由于那是三角的木颜色笔,我得使用专属的铅笔刨才能把颜色笔削尖。若是使用其他的铅笔刨,削尖效果欠佳。上颜色的日子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能耗尽我半天的光阴。如果觉得心情低落,日子特别难过,画画、上颜色可以舒缓情绪,具有疗愈作用。往回看,发现自己已经许久没有静下心来涂鸦和上色了。可是,那些躺在盒子里的木颜色依然守候着我的童年记忆。将它们取出来,在纸上涂涂写写,出不来的颜色让我感到震惊——时间不饶人,事物也无法幸免。颜色笔的光辉岁月似乎燃尽,我却倔强地认为它可以永恒地发挥最灿烂的色彩。 某个上课天,讲台桌上的颜色笔近乎消失。猜想,也许被哪个忍无可忍的同事给丢掉了,连垃圾桶也不见任何踪影。后来,才听同事T说,她在班上请没有红色颜色笔的同学出来,然后一支一支地把红色分发给他们。接着,以此类推地处理其他颜色笔。那些曾经流浪街头的颜色笔终于有家可归,得以及时挥洒自己最绚丽的本色。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11月.当代小物件02】提起笔,改写自己/善生(吉隆坡)
我是老二。哥哥大我3岁,弟弟则小我6岁。小时候的我经常听见亲朋戚友与妈妈的对话都离不开“哎呀,3个娃儿啊,要不要再试试看生一个女娃呀?”妈妈一般的回应是“3个已经够烦了”,我深知没有女娃这件事是妈妈人生中的小遗憾。 我和哥哥是好搭档,当然这不是什么好事。每逢学校假期,妈妈的偏头痛就会发作。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觉得睡觉太浪费时间,于是会趁大人熟睡时,躲在房里玩起“草地保龄球”。我们曾经把妈妈的爽身粉全撒在客厅的地板上,玩起了溜冰。洗澡时,我们还会拿一堆玩具进浴室,然后把排水口堵住,幻想自己置身于水上游乐园般玩闹。出门时,妈妈的车上一定备有藤条,班主任手上的藤条也是妈妈在教师节送上的,我们的调皮可想而知。当然,成绩也是吊车尾的。还记得有一天我们不知犯下了什么错误,妈妈一气之下把厨房的菜刀拿了出来,让我们自行解决。这都是童年的一部分。 即使升上初中,我们依旧没变。考完初中评估考试后,妈妈决定把我们兄弟俩送去乡下磨练一番。于是,我们成了二舅的临时工。那时,二舅从事“泥水工”,是名建筑承包商。我们的工作除了需要步行到附近的小食店打包大伙儿的一日五餐,也需准备和清洗建筑器材、打扫工地和搬运地砖。因为长期接触石灰,我的手指慢慢长起了水泡,洗澡时伤口仿佛撒上了盐,隐隐作痛。 拿锄头,还是拿笔? 某天我因为犯了错误而被二舅骂了一番。而后,我心不甘情不愿地用刀片削木工笔。一个不小心,弄伤了左手的大拇指。简单止血后,妈妈也过来接我到附近的诊所挂号,还好我的伤口不到需要缝针的地步。包扎后,我就卸下了临时工的身分,在家竖起大姆指虚度接下来的学校假期。 一日,二舅前来拜访,当他告知此次前来是要派工钱时,我大吃一惊。二舅一面点算手上的钞票一面说:“你长大了,可以做选择!要在太阳下做苦工,还是呆在有冷气的办公室里做工?”见我沉默不语,他简化了问句,“要拿锄头,还是要拿笔?” 我当时感到羞耻不已,默默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随后,我也不负众望,成功考进一所本地的私立大学,完成了5年的学习生涯后,便踏上行医之旅。每次我回乡探望二舅,他都以我为荣,骄傲地告诉朋友:“我的这位医生侄儿以前可是我的水泥工哦!”我深知二舅默默地把我当成半个儿子,毕竟他只有3个女娃。 行行出状元。拿起笔可能比较容易,但责任重大;拿起锄头可能比较费力,但活得自在。去年,我也重新提起笔,在本地的一所政府大学继续深造。重新提起笔,改写自己。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11月.当代小物件01】笔的小故事/紫石(史里肯邦安)
如果不是亲自整理书橱,不会知道橱里收着一大堆没有水的原子笔。原以为原子笔没水丢进垃圾桶便是,没想到我家老幺垃圾当宝贝,还用橡皮圈一捆一捆绑着,密密实实收在箱子。要不是亲眼见到这堆原子笔,当真不知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竟用掉这么多笔。 孩子上学校那些日子,我常用削铅笔机帮他们削木颜色笔,转动握把带动齿轮发出很酷的声响,哗哗哗哗,轻松把笔削好,倒掉盛在容器里的铅笔屑,不脏手。最满足的是看着那些削得尖尖的笔,像塔,埃菲尔塔、圣母院塔、建造一个多世纪还未完工的巴塞罗纳圣家堂……由高至低一支一支排进笔盒里,似乎也填补了削铅笔机在我儿时的一块空缺。 狮城带回来的铅笔大不同 我小时候住在村里,斜对门一位老妪,偶尔会给邻里的小孩捎来一两支铅笔,纷繁、花俏的笔身,尾端还有一小块橡皮擦,是小孩都会喜欢吧!那是从狮城带回来的货色,与村里当时的书局,或学校贩卖部吉林叔叔卖的单一颜色铅笔很不一样。 彼时铅笔写钝了,多以刀片削,弄得手脏兮兮不说,一不小心还划破手指。其实也有向同学借来铅笔刨的时候,小小铅笔刨握在手掌里转几圈,轻易就把铅笔削尖倒是一件开心的事。有时手快把笔蕊给转断了,再转,又断,原本就不长的笔变得越来越短,心里着实有几分不甘。在自动笔出现之前,就有一种笔蕊一截截的塑料铅笔,写钝了就换一截笔蕊就是,不必削,干净利落。 记得小学毕业前,老师要我们用钢笔练习写字,说这样上中学更容易驾驭。从文具店买来钢笔和蓝色墨,书写前先转开笔身,把钢笔扁平的嘴浸入墨水瓶里给喂饱,再把笔嘴擦拭干净装回便可。很多时候双手免不了沾染墨汁,簿子亦然。后来中学生涯一直都用原子笔,省事很多。倒是老师依旧以钢笔批改作业,作业簿上钢笔墨水特别醒目的红色,确实令人感到敬畏。 中学时,傍晚电视剧播放时光常常跳出广告,一种叫Kilometrico的原子笔在纸上肆意挥毫,拉开马拉松般无限地延伸,似乎也没有尽头。大抵也在那个时候,修正液出世了,救赎了以磨砂橡皮擦把簿子擦破无数尴尬的日子,却也隐喻着日后用笔写字的消失。 如今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敲打打地写字,看似无比畅快称心,却也少了笔蕊与纸张摩擦的温度。哪天若是笔真的走入历史,家里老幺收藏那堆没水原子笔可就有古董的价值了!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10月/当代小物件 04】剪剪贴贴,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吴顺平(万津)
“剪报”这个词,对现今的人来说是个很陌生且摸不着头脑的事,他们心中也许会产生几个疑问:为何要剪报?什么时代了,你还在看报纸?电子报不是更方便吗?总总问题随之而来,但还是动摇不了我坚持看纸质报纸的习惯。尤其是副刊,我视如珍珠。因此,剪报于我在生活中是不可切割的事,即便忙于工作,无法腾出时间剪报,我还是会把那珍贵的副刊先收着,待假期时就可以静下心来享受我与报纸的独处时光。 时间巨轮滚滚向前,不知不觉中,我那大小不一的剪贴簿也有好几本了,每每假期回乡翻阅这些剪贴簿,有好几本的页面已泛黄,似乎证明了岁月的痕迹,一晃就是几十年了。文中的作者,因文字的力量,让我和他们成为了文友…… 说到剪报,还得感谢我的已故恩师陈祈锭老师的耳濡目染,才会持续至今。犹记得陈老师的补习中心布告栏上, 那贴满陈老师在《柔佛透视》发表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目光,细读之后才知道原来“雨浪”就是陈老师的笔名。看着、读着陈老师的文章,心中开始幻想假设有一天我也能像陈老师一样,不时有文章见报,那该有多好啊!自此,我就开始剪报,细读文章里的遣词用字,读到美文就把它抄写起来。除了雨浪老师的文章,其余刊登在【星云】或【文艺春秋】的文章,我都会收集,剪贴。 我先是读了文章才把喜爱的剪贴收藏起来。其中一项乐趣,就是会发现好几年前是【星云】常客的作者,沉淀几年后再次出现,那种感觉好比见到许久未见到的老朋友般,格外亲切。可以再次咀嚼对方的文字,透过文字了解背后的意义,这就是独特的阅读体验吧。 另一现象就是曾在十几年前投稿到【星云】的作者,至今为止,已不再见到他们的文章。心中就想着,他们到底怎么了,是换了笔名还是怎么样?种种假设都浮现在我脑海里。 剪贴也是“华文老师” 话说回来,我视剪贴为我的另一位“华文老师”。每每细细品尝,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我就会翻查字典或往谷歌搜索,之后才逐字逐字的把含义写进剪贴簿里。日积月累之下,我认识的词汇存库越来越多,相信在写作上会有所帮助。尤其是【文艺春秋】这一版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创作手法,对于词语的推敲运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于我真是学习了不少啊。好比我“深耕”写作班的朋友叶思杏和紫石,她们可是我们“深耕”群组里的典范,更是【星云】【文艺春秋】的常客。虽然我知道【文艺春秋】版位门槛超高,它也是我奋力想跨过去的那一扇门,但,确实得磨练几年啊。呵呵,期盼有朝一日会有作品获得编辑的青睐,登上【文艺春秋】版。犹记得“深耕”散文课导师方路说过,要我们敢敢去,敢敢投,不要害怕文章被投篮,只要跨过这一门槛之后就会越战越勇! 岁月匆匆,投稿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自己的文章见报时,我总会把文章剪下后拿到文具店过胶,才放进文件夹。看着一张张跳跃在纸上的文字,心里总觉得特舒爽,这就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剂,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也是小小的成就感!他日再次翻阅时会有另一滋味呢。 朋友说我太浪费钱,何需大费周章,直接剪贴在簿子就好。可是,他也许不知,文章能见报的几率是很少的,他不知文章被投篮的几率更是极高!难得自己的文章见报,当然要特别处理啊! 剪报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非常享受剪报的乐趣。剪剪贴贴,一晃就是几十年的光景。虽说时代不一样了,但,对于剪报,我对它还是始终如一的…… 相关文章: 【10月/当代小物件 01】一生心血话剪报簿/许元龙(笨珍) 【10月/当代小物件 02】剪报簿/王如端(双溪大年) 【10月/当代小物件 03】剪报簿,一页一世界/陈含黎(新山)
2月前
星云
星云
【10月/当代小物件 03】剪报簿,一页一世界/陈含黎(新山)
我有一本珍贵的剪报簿,在1985年进入了我的生活,那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 那一年,我远赴吉隆坡斑黛谷师范学院接受3年的培训。每个星期日清晨,我只需花50仙搭乘迷你巴士,就能抵达南洋商报总社,参加“写作讲习班”。我荣幸地成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写作讲习班”的学员。每一届共有10堂课,每堂课由一位马来西亚知名作家主讲,如温任平、吴岸、永乐多斯、年红、陈蝶、丁云、梁志庆、爱薇、孟沙,他们无私地分享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的精髓。 在这个讲习班上,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的文章开始频繁地刊登在报章上:《青葱年代》每逢星期一和三,《学府春秋》每逢星期二和四,我热衷于向这些报章版位投稿。为了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时刻,我到处呼朋唤友,拜托他们帮我收集剪报。然后,我买了一本100页的硬皮练习簿,按照刊登日期一一地张贴进去。 这本剪报不仅是我创作的见证,更是我青春岁月的缩影。每当翻阅这些剪报,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的年代,感受到那些年的热情与活力。 剪报成了散文集 1996年,马来西亚作家协会会长云里风发起“德麟出版基金”,申请条件是至少需要100篇已发表的作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凭借多年的创作积累,轻松达到了这个条件。于是,我复印了整本剪报簿申请出版基金。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成功获得了德麟丛书出版基金,成功出版了个人散文集《爱心千万千》。那一刻,我的梦想成真了,剪报蜕变成了散文集,这是无数文人的心愿,而我幸运地实现了! 随着《爱心千万千》的出版,我的写作之路更加顺畅。我为《中国报》写【师生情】专栏,每双周二见报,连续写了5年,共有134则校园温馨小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实感,再次激起了读者的共鸣。为了妥善保存这些作品,我买了A4硬皮文件夹,一期一期地装进去。最终,这134张剪报也变成了出版物,我成功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师生情》。 如今,我是《南洋学生》的专栏作家,自2012年开始,每年写36期专栏,每年一本剪报簿,已经积累了12本。这些剪报簿不仅是我写作历程的见证,更是我心血的结晶。我希望将来这些剪报簿能汇集成十多本小学生作文书,与更多的读者分享我的写作心得与感悟。 剪报簿,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岁月的积淀。每一张剪报,都是我成长的足迹,都是我奋斗的印记。我将继续努力笔耕,继续收集剪报,继续创造奇迹,让每一份心血都得到最好的回报。 相关文章: 【10月/当代小物件 01】一生心血话剪报簿/许元龙(笨珍) 【10月/当代小物件 02】剪报簿/王如端(双溪大年) 【10月/当代小物件 04】剪剪贴贴,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吴顺平(万津)
2月前
星云
星云
【10月/当代小物件 02】剪报簿/王如端(双溪大年)
从我懂事以来,我就知道家里有订《星洲日报》。 我出世那年,本来在柔佛新加兰市镇经营咖啡店的父母就把店租出去,在自家的树胶园搭一所类似马来人住的浮脚屋居住。报纸没有派到乡下,我们订的《星洲日报》就寄放在市镇上同乡的咖啡店,等家人入城才去拿。报纸一拿回家,爸爸看国际新闻,妈妈看小说,哥哥看体育新闻,姐姐看副刊,小小年纪的我,也不甘寂寞,凑上去和哥哥一起看体育新闻。阅读《星洲日报》成为我们住乡下时的最佳消遣。 三年级那年,我被脚踏车压断了右手骨头,请了3个月的病假,爸爸要哥哥和姐姐给我在家补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3个月没有去学校上课,但是我语文科进步神速。 我在那段时期开始迷恋阅读,每天把整份《星洲日报》翻遍,选择我看得懂的版位来阅读。我爱上了【学生园地】。大姐告诉我,要文章写得好,最好是把【学生园地】的文章剪贴起来,有空时阅读。我于是把文章小心翼翼地剪下来,粘贴在用过的练习簿子上。 三年级开始,华文老师几乎每个星期都给我们写一篇文章。他会在有3节华文课时让我们用两节一小时的时间写一篇命题文章,剩下的一节便誊清批改的文章。他要我们写的文章都是我在【学生园地】读过的,因此我写起来得心应手,每篇作文都能拿高分,而且都被老师贴在课室后面的布告栏上。 六年级那年,校长把我贴堂的文章交给记者拿去投稿,我一年内有7篇作品刊登在《南洋商报》的【小学生园地】。我于是领悟到阅读《星洲日报》后把值得一读再读的文章剪贴起来精读的好处,我剪报的范围扩大了。我还剪贴【青年园地】【妇女】【健康与医药】和【星云】版中的文章。闲暇时,我便阅读那些剪报,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与好友交换剪报来看 求学期间,《星洲日报》每个星期都会刊登半版的马来文范文和语法练习,我把整版剪贴在练习簿里,反复阅读和做练习,因此初中时不用买参考书也能应付考试。 后来我知道我的好友家中也订《星洲日报》,她也喜欢剪报。我们于是常常交换剪报来看,还讨论文章中的内容。起初我忽略了言论版,她提醒我阅读言论版才能获取更多知识,而且能提高写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技巧。一言惊醒梦中人,我开始关注言论,并把适合我的好文章剪贴起来。 我曾经用剪报中的急救法救过两次跌晕的儿子。发生那事的时候网络还不普及,家中只有我和5岁大的女儿,紧急之下,我根据剪报中的步骤,用CPR把他救醒,才带他去看医生。 如今我还是十分喜欢剪报。我觉得《星洲日报》的内容十分丰富,阅读后不剪报太可惜了!我把文章贴在活页的A4纸张上,归类后放在不同的塑料袋栅栏式文件夹内,要保留和查找就非常方便。检查多年前的剪报,有许多已经不合时宜,因此没有保留的价值,我就把它们淘汰了。 女儿看到我做剪报时总是要批评一番,她说现在要找资料上网就行,阅读实体报纸和剪报太浪费时间和资源。但是剪报给我带来无法形容的喜悦,这纯粹是我的兴趣和爱好,不能用功利的视角来衡量。我的付出让我的语文能力提高,使我在教学和写作方面更有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10月/当代小物件 01】一生心血话剪报簿/许元龙(笨珍) 【10月/当代小物件 03】剪报簿,一页一世界/陈含黎(新山) 【10月/当代小物件 04】剪剪贴贴,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吴顺平(万津)
2月前
星云
星云
【10月/当代小物件 01】一生心血话剪报簿/许元龙(笨珍)
书房柜中摆放着二十多本新旧报章文稿剪报簿,那是超过半世纪写稿生涯留下而自觉是无价之宝的精神食粮,也是祖国民间一部政经文教的“发展史”。 在那爬方格子的年代,所有寄给报馆的稿件,被投篮的原稿就没了。在传真机时代,不论文稿是否见报,原稿皆可存留。在当今网络时代,写稿传稿存稿皆在电脑手机存档中。而在报章上刊出的文稿,是否收录在剪报簿?一些人认为可有可无。但我依旧习惯剪贴在剪报簿。 我总觉得,网媒文稿是冷冰冰缺乏人气,而纸媒稿则是永恒不变贴在心坎里。 早年文稿用四方簿剪贴,每每长稿则得折叠,打开与阅读极为不便与欠美观。而后改用长方簿,虽长稿也较易粘贴之。 长久以来在闲暇时,总喜欢自我欣赏翻阅各年代剪报。有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怎么能那么多产?怎么在工余之时,尚有时间广阅书报而引经据典写得入木三分。无怪乎!许多外地同道、文友、读者,皆在猜,我不是教师,就是公务员。否则,怎么有那么多资料与时间,在多家大小报投稿?那些年,最盛产时期甚至隔一两天就有文稿见报,时尔一天发表两篇。而一年用一本200页的剪报簿。 所谓温故知新,其实并非那回事。时而在十多廿年或更久前所推出的失败政策,至今依旧用之。官场排排坐、吃果果的恶习,不但未除,且有变本加厉之势,还有种族与宗教两极化问题,今时绝不比昔日弱。政客流铲民以自肥,亦是方兴未艾,教育政策继续开时代倒车,迫使许多优秀生流失。而人才外流、庸才当道仍无休止。 时尔翻阅旧作之时评,那一篇篇的“真知灼见”,虽放诸四海而皆准,可惜就是没法子唤醒官老爷们;听听小老百姓的心声。 时评者的无力感 每每看到国家穷几十年依旧在原地踏步,被许多落后的邻国超越而忧,好像我们这些热爱国家人民前途的时评者,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信念下,看到国债、家债高筑、小老百姓普遍生活桎梏,总觉得未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在过去约20年付梓了4本《真言集》丛书,除了第4册外,其他3册都是将剪报簿送去复印公司,由他们将我要的文稿,从剪报簿逐篇复印,整理后再请专业人士编版,校对完毕才送去印刷公司。 说到出书与卖书的酸甜苦辣,大概所有写作者都感受雷同吧! 话说回头,我那些视为珍贵异宝的独家剪报簿,将情归何处?它之所以珍贵,除了是个人一辈子坚持不懈的做真人、讲真话、不平则鸣的写作信念外,也体现半个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一个人能毕生坚持信念做一件事,那虽非大成,也真不易。当今社会,政客者流靠谎言升官发财,个个信用破产无颜见江东父老。吾爱讲真话还真不易,且面对诸多人另眼相待。夫复何言? 剪报簿与旧草稿情归何处?这问题真的很大。因为,子女们大概没兴趣收藏。这些虽是他们老爸视为珍宝的遗产。但对他们来说,那仅是一本本纸已发黄的剪报簿、草稿簿,既不值钱,有何收藏价值?何况那些文稿多已收集成书,他们收藏书就行了。 也曾和民办大专院校文物馆馆长,谈起草稿与剪报之事。他倒表示乐于接受收藏。 日前遇到专门从事整理学校与乡团档案的沈老师。他表示,可以通过电脑扫描保存剪报文章。这倒好,此举容易收藏或转送给老友们,可谓两全其美。 欣慰剪报簿与草稿簿有预定归宿。与此同时,有缘与4位文友组队写“剪报簿”,参与《星洲日报》副刊之“当代小物件”专栏,也是美事一桩。 相关文章: 【10月/当代小物件 02】剪报簿/王如端(双溪大年) 【10月/当代小物件 03】剪报簿,一页一世界/陈含黎(新山) 【10月/当代小物件 04】剪剪贴贴,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吴顺平(万津)
2月前
星云
星云
【9月当代小物件】南大文艺创作比赛新诗入选佳作赠品/冰谷(双溪大年)
半个世纪在时间长河里算不算长,也许有些争议性。 倘若以人生过程不到百岁比较,相形之下,半个世纪确是有些漫长了。因为根据世界统计数据,我们人类平均寿龄为75岁,这个数字极其低微,而且是连病在床榻上的临危人士也包括在内的呢。 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有句成语形容得十分恰到好处,那便是“苟延残喘”;闭眼沉思,那情况不是惨不忍睹吗? 作为有超过半世纪稿龄的写作人,家存几千本藏书乃极其平常之事。我是一个极其懒散的写作人,家里共有7个藏书柜,藏书包括小说、散文、新诗,兼及极少的翻译作品。剔除也藏书的两个木箱之外,我家共有7个像样的书柜,说像样是因为向家私店购买的。而7柜藏书究竟有多少箱,我从来没有计算过,估计超过3000本书吧!以一个写作了几十年的作者而论,这样的藏书数量该也不算多吧! 书太多收不下 我的挚友何乃健、陈政欣,早把藏书安置妥帖,就是送给需要的教育机构。这是一个绝佳的妥善安排,裨让更多爱书者享受阅读的乐趣,也是各取所需。有例可循,十拿九稳,我便想效仿作家把书捐献出去,让家里有更多空间不至连转身都感到窒息。思之再三、立定主意之后,遂向本地中学探路。 “几千册藏书比我学校图书馆数量还多呢,我们学校里都没有这个藏书量啊!” 甫出招就遭遇栏路杆,从天劈下一记闷棍!可校长说的也是实话,图书馆容不下,难道把书籍晾在广场暴晒? 其次,我发现送书这回事也并非“安全降陆”的,乃健的书就因为当局没及时处理,被浸入货仓的雨水漫漶,以致损失惨重。另有一位诗人委托友人捐书,没想所托非人,竟然抛给收集破烂的,遭遇循环废物收购商以斤两抛售,书的下场没有比这个更悲摧的了! 首次我感触于书斋也即是“书灾”。这使我想起当年唐承庆老师把家里藏书的柜橱称为“随斋”,既称随斋下场也就顺其自然了;照顾也好,毁灭也罢,随岁月流光顺势而去,像东坡居士豪气干云的“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本来要说的是“赠品”,却耗费不少文字讲述书橱,就因为那份赠品置于书橱内,还排在藏书前端,足足陪我走过约半个世纪了。这个圆镜内嵌入一个伟大作家鲁迅,正是木制纪念品值得珍藏的要点。虽然年长岁远,烟熏霭涤,但细心端详,整个木制结构的轮廓依然存在。一块四方小木板,被我长期置于书柜的阴暗处,自然是意味着霜冻雪藏——那个书柜收藏的都是大块巨著,好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这块小木板穿插其间,在我的心目中自有其存在的实质与必要。 这块赠品其实是我于1971年南洋大学新诗征文比赛入选佳作的作品,迄今一晃就飘逝了53个寒暑春秋。我出生于1940年杪,53年前的我正式而立,英姿雄发,气吞山河,心胸怎么藏得住那颗飞翔冲向天空而去的向往呵! 诡异的是,当年那份写诗的心,到后来一直没有实现。而今垂暮,只留下一枚褪色的木板,置于藏书之前也是留下徒然的苍白。也许,一支木制奖状,或者说赠品,能陪我走过半世纪风雨,那也是十分不易的坚持了! 常言道:“不忘初心”,若是这个理论要坚持,那我是违背写诗的初心了。我私下以为,写诗多少需要一点天分,不然,从楼上抛下一块石子,不知要打中多少诗人了! 我把写诗的“诗心”抽离,是一项对自己在写作上的负责,不想集疚过深。诗,就由富有才气的诗人去努力吧! 这是我退场的实在情况。 相关文章: 【9月当代小物件】与肯德基压力锅造型杯子的16年情缘/海角 【9月当代小物件 】金露华的时间表/金睿瑜【9月当代小物件】白丽小足球/王晋恒 【9月当代小物件】白丽小足球/王晋恒
3月前
星云
星云
【9月当代小物件 】金露华的时间表/金睿瑜(峇六拜)
有时候,我无法分辨自己究竟是去买校服,还是去买时间表。妈妈付钱时,我总是站在收银机最尾端的角落,偷偷观察老板。直到看见他把几张印有商标的时间表投入装满新校服的塑料袋,我才心安。 每逢开学前两个星期,母亲都会开车载我和姐姐到头条路(Jalan Magazine)金露华校服店兑换校服。她把车停泊在小巷,我们3人步行到此。在那个面积不大的小店铺,母亲和老板要了我和姐姐的尺码,让我们到更衣间试穿。 姐姐和我分别穿着浅蓝色和深蓝色的校服走出来。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母亲忍不住感叹,说我们又长大了,随即让我们褪下校服,好让正在排队的客户可以早点试穿。妈妈递上两张校服兑换券,母女3人便匆匆回家了。 我和姐姐的报生纸皆以爷爷家住址——乔治市吉打律(Jalan Kedah)为登记处。我从小受惠于吉打律组屋居民的优惠,每年可以到指定的金露华校服店领取免费校服。然而不知为何,我的重点永远不在校服,而是那叠空白的时间表。回家后,我第一时间把校服店的时间表塞进铅笔盒。 新学年的开学礼,不免俗由誊抄时间表开始。当周围的同学忙着画格子,我则从容不迫地拿出金露华校服店的时间表,在各个格子内填上科目简写:华、国、英、数、科、体、美、音……这种抄写方式是母亲教我的,她说这样可以抄得快一些。 我念小学的时代正好遇上了双语教数理的教育政策。因此,时间表上的“数”、“科”,还得特别注明是华语,抑或英语授课。我还记得前一年,自己填错了“科(华)”和“科(英)”,于是趁休息节用公共电话,边哭边求母亲给我送课本。今年,我决定用红笔圈起英语教数理的课节,以防出错。 我填写时间表的时候,习惯在正中间,即休息节时段填上“R-E-H-A-T”5个英文字母,一天一个字母,正好凑齐5天。曾经有同学在抄写时间表的过程,和我要了金露华时间表,我总得确定自己的时间表库存是否充裕,才决定送不送给他们。母亲时常提醒我做人不要小气,但是我对时间表的吝啬,却是另一种执着。 小学时期,学校会不定期更换时间表。我不喜欢在旧的时间表上涂涂改改。每当老师更换时间表,我会在旧的时间表标注,回家后再慢慢地把内容抄进另一张金露华时间表。 高年级时,学校贩卖部流行售卖贴纸式时间表。这款时间表把各个科目的名称列印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我们只需动手贴一贴,便能拥有一张整齐漂亮的时间表。我曾经购买一张贴纸式时间表,但是试用以后,我依然不喜欢它,感觉少了手写的温度。 升中后用不着 升上小学六年级,我突然发现金露华时间表无法装载自己的上课内容。是年,我需要参加小六会考(UPSR),老师们早已为应届考生安排课后补习。除了星期三,我每天放学之后都会留校补习会考科目。补习时段的科目,永远被我填在时间表原本规划的格子之外,好似我每日听到放学的铃声,仍然不能回家而发出的无声控诉。 时光飞逝,我终于升上中学一年级了。此时,姐姐已经中学毕业,只有我和妈妈乘坐略显空荡的小车,开往头条路的金露华校服店。第一次穿中学浅蓝色校裙,我的脑海里尽是姐姐的模样,可惜我和大我6岁的姐姐永远不能穿同一套校服。一如既往,大方的老板会给我多塞几张时间表,但是迎新日当天,我忽然发现自己准备的金露华时间表作废了。 原来,班主任已经替我们列印好A4纸时间表。我看了一眼中学的时间表,除了抄写时间表的方块字改成英文字母,各节课右下角还标注了科任老师的姓名缩写。若遇科学、美术及生活技能课,我们还得移步到时间表左下角的指定教室。这场冲击来得太突然,我没有想到自己如此珍爱的赠品会从此失去用途。中三以后,我当上了学校的学长,拥有专属的校服。 不再穿金露华校服的日子,金露华校服店的时间表依然安静地躺在我的书包,年复一年,直到我中学毕业为止。 相关文章: 【9月当代小物件】南大文艺创作比赛新诗入选佳作赠/冰谷 【9月当代小物件】与肯德基压力锅造型杯子的16年情缘/海角 【9月当代小物件】白丽小足球/王晋恒
3月前
星云
星云
【9月当代小物件 】白丽小足球/王晋恒(双溪大年)
一直以为收集附赠品是老人家才会做的事,直到白丽洗衣液(Breeze)随大包装附送一号小足球,就轮到我急了,哪怕家里洗衣液仍未用完,也不停催促阿嬷和妈妈到商场添购。 时值2006年德国世界杯氛围最为浓烈的战前阶段,各国球队摩拳擦掌,对大力神杯势在必得,大人们聊起哪一国“放半粒”“吃一粒”这类小孩子听不懂的深奥话题……对比起来,也不知是个人感受抑或大环境使然,长大后的足球赛气氛越来越冷淡,包括今年的欧国杯,我也是在英国队打入半决赛之后,才稍稍关注。 18年前的白丽小足球共分为5种颜色,直径大概只有8公分,是典型的一号足球,一面印上白丽状若污迹的商标,另一面则是巴西球星小罗纳尔多(Ronaldinho)的签名。白丽竟然成功请来这位大咖替他们代言。通过YouTube,我成功考古到当时的广告短片,模糊画质中,正值巅峰的小罗以眼花缭乱的脚法颠着同款足球,末了还用马来语“Jom Main”邀请大家一起来玩。试问,哪个足球迷能够抗拒这个广告效应? 收集比学习更重要 那时我、妹妹和表弟由阿嬷照顾,同一屋檐下,收集白丽小足球成为比学习还重要的任务。逛过运动器材行的人肯定知道,一个足球要价不菲,而这类一号足球纪念性更高,所以不会比标准足球便宜多少。父母也曾送我一个深红色的曼联纪念球,我却因为过度珍惜而将它束之高阁。所以,作为附赠品的白丽小足球正好适合“粗用”,踢坏了也不必心疼。 小时候仍被性别刻板印象支配,所以妹妹只配拥有那个粉色足球,而禁止参与我和表弟之间的球赛。所谓球场,也不过是阿嬷家呈长方形的狭窄客厅,以阿公办公的木橱为起点,我和表弟必须轮流带球,过人,再将球精准射入某张椅子的椅脚之间,即算得分。攻守交换大概10次,进球多者胜。木橱之下有一个大红色的地主爷神龛,神似龙门,我和表弟需要抑制不断侵入脑海的想法,才能确保不会一个冲动就把球踢向地主爷。 阿嬷在厨房准备晚餐,白丽小足球则在客厅弹起,落地,重击墙壁,砰砰砰作响。以今时的我回望过去的我,真的会心生一股想要扇人巴掌的怒意。那个足球有时砸在液晶电视,微微掀起七色涟漪;有时则击中花瓶,我和表弟必须手脚迅猛地接住,不然就会上演小学作文最常发生的闯祸情节。 以上不过是小足球的纵向玩法,接下来聊聊它在阿嬷家的横向玩法。同样是攻守交替的形式,我和表弟轮流当射脚和守门员,看谁成功把球射到墙的次数更多。为了增添趣味,在英超四大豪门的基础上,射脚可选C罗、兰帕德、杰拉德、亨利;守门员可选范德萨、切赫、雷纳、雷曼。我和表弟会模仿这些足球英雄的风范,踢球前先踏出犹豫步,虚晃几个假动作;飞扑救球时视死如归,用身子擦地,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最终却也为了输球而不服气暴哭,或大打出手。可怜阿嬷除了煮饭,还要跑到客厅武力镇压足球暴力事件。 最后,我和表弟自然没有当上为荣誉而战的足球员,不过在体育节踢过两个进球就想吹嘘一辈子。阿嬷家闲置多年,可以确定的是,那几个白丽小足球已经找不回了,若非网图,我大概已经无法回想它们的外形。然而,不知道哪位作家写过,一件东西不见了,才算真正存在,因为它让我们时时念起;反倒是那些摆在家里显眼位置的东西,最后只有沦为可有可无的布景装置。 我记得那几个白丽小足球最后都伤痕累累。擦伤掉漆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标记,记住那些午后的抢球时光,成为无可取代的纪念,就像争过球,打过架的我和表弟,才能拥有更深刻的情感连结。如今我们各自奔忙,已经很久没有联络,有时甚至怀疑一起踢球的曾经到底有多真切。不知道,当我再度提起那些恐龙年代的球星名字时,表弟会不会和我一样,耳根发热,脸刷地一红呢? 相关文章: 【9月当代小物件】南大文艺创作比赛新诗入选佳作赠/冰谷 【9月当代小物件】与肯德基压力锅造型杯子的16年情缘/海角 【9月当代小物件 】金露华的时间表/金睿瑜【9月当代小物件】白丽小足球/王晋恒
3月前
星云
星云
【9月当代小物件】与肯德基压力锅造型杯子的16年情缘/海角(双溪大年)
小时候,我家是村子里的家庭式杂货店,堆积着许多赠品。尤其杯子,更是以箱计算,二三十年都未耗尽。有些取出使用时,热水一入杯,即分崩离析说拜拜。 即便如此,我们对赠品的热爱却是有增无减。尤其生来就有双歹眼睛,看到怦然心动的赠品,大脑即刻分泌旺盛的多巴胺,怂恿我想方设法务必得到它。就属那些标榜限量版的赠品最可恶!制造了稀缺感不说,还挠得我心痒难耐,生怕一错过就留下千古恨。所以,前额叶再也抑制不住冲动的杏仁核,犯下冲动消费的错。 在众多的赠品收藏里,有个杯子陪着我走过悠悠16年的岁月。这个肯德基压力锅造型杯子,是2008年肯德基为了纪念第400间分店在大马开张而推出的赠品,有红灰两种颜色。还有一套是庆祝肯德基在马35周年的迷你压力锅造型的胡椒和盐调味罐。身为赠品爱好者,自是要全纳入收集库中,才叫尽善尽美。 于是,我特别殷勤地问上司和男同事们,要不要帮忙打包肯德基?狐狸尾巴当然给人看穿却不说破,他们倒也乐意成人之美。当场我就招兵买马,和几位同事趁着午餐时间,赶去肯德基的分店购买。 排着队的当儿,我不时把头伸出去,算着前方还有多少个才轮到我,再留意有没更短的队伍。心里更是满天神佛都拜完,祈求心想事成。最怕看到点餐员的一脸抱歉,心瞬间就凉了。幸好我们一行人都得到幸运之神眷顾,回到公司还拿着战利品炫耀呢! 可是,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极其短暂。到手的杯子和调味料皆舍不得开张,通通藏在纪念品箱里,任由岁月染黄了杯底的塑胶盖,甚至忘记它们的存在。 后来,清理杂物时才狠下心取出使用。红灰两色的杯子在工作桌和租房内交替出现。每当雨天,公司冷气冷得快冻死人时,我都会泡杯热饮放在桌上。三不五时去触摸杯子烫人的表面,感觉自己尚在人间。正好杯身是圆形,双手捂着时,就像在抱着一个暖宝宝似的。 彼时姐的双手依然不沾阳春水,早餐都是打包或者取最简单的燕麦。吃腻了还可以加水果和枸杞,五彩缤纷的丰盛,特有满足感。碰上爱煮的同事,杯子里的食物就换成糖水、甜点、小食等,吃在口里,暖在心底。小小的杯口,为我盛装过无数次的人情味。那时的我吖,幸福到不得了,就是摆明准备给人喂胖的小女人。 陪伴无数个日子 可它到底还是讲义气的。我喂过它很多的甜食,它却在加班赶礼篮的夜晚填饱我的肚子。总是一包3合1燕麦加热水盖住泡发;一片片捏碎的四方乒乓较较饼落在里头搅拌均匀。汤匙碰撞杯子的声音,在静谧的公司被放大,帮我赶走了寂寞。 偶尔因工作衍生坏情绪,很想破口大骂时,便拿着杯子到茶水间。趁着无人之际,用杯口盖住自己的嘴巴,将所有牢骚以小声嘀咕的方式回荡在杯内。它,成了我临时的树洞,收容我大大小小的唠叨。 它们随着我经历两次的职场更叠。红色的杯子后来放在娘家给家人装茶用。杯沿已有缺口,一条褐色的裂痕从上慢慢往下爬去。盖子已不知所踪,印象中似乎是我自己摔破了。 灰色的压力锅杯,再次担任随身丫鬟,随我陪嫁到北马落脚。我抚摸着斑驳的图案,那些曾藏匿其中的爱,透过指尖缓缓传入心底。是啊,我其实不是一个人在这里。我是带着大家的祝福来北马展开另一端人生旅途的。 “妈咪,我想要用你这个杯子。”孩子也对它虎视眈眈。 “不行,它对你来说太大太重了,我另外找陶瓷杯给你。” 开什么玩笑,这杯跟我有16年的革命情感,比你们还大。小时候就是怕你们摔碎它,才再次雪藏。若是摔碎了,是要花大钱买回,得不偿失呢。 是的,姐上网搜它们的市价,啧啧啧,88令吉和108令吉都有。即使是那两个迷你调味罐,也是几十元起跳。只可惜,姐非名人;否则这沾过我口水的杯子,分分钟能卖个天价。毕竟,现在连空气都有人卖了,还有啥不能卖呢? 相关文章: 【9月当代小物件】南大文艺创作比赛新诗入选佳作赠/冰谷 【9月当代小物件】白丽小足球/王晋恒 【9月当代小物件 】金露华的时间表/金睿瑜
3月前
星云
星云
【当代小物件】内衣进化论/闲来无事(加影)
当母亲把那件白色背心递过来时,我很记得那一刻的心不甘情不愿。 满嘴抱怨多穿一件衣服该有多热,其实是错愕之下信手拈来的借口。穿内衣?内衣不是大人才穿的吗?我还很小,没这个必要,我不想长大,也不想被强硬地划入“女性”的分类里。 穿上内衣之后,忧郁了好一段岁月。怕人发现、怕人看见,明明是多了一层防护罩,却感到自己赤裸地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男生们不经意地望来或窃笑,都使我惶恐不已,担忧自己成为被议论的主角。 中学时,原以为这样的噩梦,在所有女生都穿上内衣后就会结束,但新的噩梦却开始了。我对缓缓浮凸的胸脯没有多加理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它的存在。对于内衣,更是懒得去挑选,每次只要稍微走近内衣部,就会上演内心戏,秃自觉得尴尬,或者谁在监视我挑什么size。母亲递来一件胸罩,象征着我告别了童年,正式成为一个少女。那时的胸罩就是传统钢圈,穿上身,下胸被勒得难以呼吸,怎么调整依然觉得被沉沉地枷锁着。 胸罩守护女体脆弱的部分,但它自己也是脆弱的,我却要求它坚强刚毅,常常随手扔进洗衣机里。晾晒衣服时,原本坚挺的胸罩无精打采地歪头斜嘴,黄金圆形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原本紧韧的肩带,了无生气地垂在罩缘。 而我若无其事地穿着。某天疲软的肩带再也无法牢实地跨在我的肩上,竟从衣袖滑出。先是觉得下臂痒痒的,好像被什么东西搔动。恍然大悟时,不知那家伙悬在袖边有多久,或被多少人察觉了。我以最轻柔的动作,想把肩带往衣袖里塞,可那肩带却顽固地垂落,如何也不肯回到衣袖里去。 穿内衣,是一件讲究且需要学习的事,但它似乎被认定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能力,我只好边掉链(肩)子(带),边气喘呼呼地跟上。 内衣如挣扎着学习的少女,也在不断改良进步,新的款式渐渐摆脱了钢圈、铁钩肩带、不可扔进洗衣机的禁忌。学会与钢圈胸罩对峙以后,衣柜竟多了几件无铁胸罩,全棉缝制,洗衣机百打不坏,由于肩带是缝合式的,再也不会有突然掉带的危机。 若当初能遇上这么贴心的胸罩,成长的过程会不会顺遂一些呢?无意中翻出《绝世好bra》,女性主义抬头之下,这部剧若在现代播放,大概会得罪不少人吧?古天乐和刘青云把气球当乳房,穿起胸罩闹着玩;女人最完美的胸罩,居然是被男人托着的触感。但撇开这些,剧中的胸罩类型繁多,什么样的胸要配什么样的罩,我看着自己贫瘠的胸脯,胸罩一直在换,可她们却早早地不长大了。 只要不滑下肩就好 如不愿长大的少女。多年学习,始终不懂胸罩的真正穿法,也屡屡为能反手扣好胸罩的女性感到惊叹。到底是我太笨拙,遂每次都把胸罩如腰带般在身前扣好,再把它的位置摆正。也是看了《绝世好bra》,才知肩带的最佳松紧度是放得进两根手指,这么多年来一直无心去调整,松或紧,只要不滑下肩便敷衍度日。 再了不起的胸罩终究渴求呵护,可我不懂得怜香惜玉。脱去钢圈,胸罩还是需要充足的阳光、通风的住所。但阴晴不定的天气,常常伸手就把胸罩和其他衣物塞入封闭的衣柜,久而久之,胸罩也就枯萎发黄。只是它依旧坚挺着,从外观看来,恍如初见般美好。随手拿起一件来穿,翻过一看才发现霉斑已悄悄落罩生根。 要不是母亲拿出新胸罩对我威逼利诱,大概不会舍得把贴身已久的衣物扔弃。长大后,不再依附大人的品味,可以自由挑选衣服,但母亲知道我还是不会主动走进内衣部,也知悉我爱与发黄胸罩为伍。 慎重地告别后,我把陈年胸罩塞进垃圾袋里,一股脑地将它们抛弃。越是不舍的离别,越要决绝,“还能再穿的”、“毕竟穿了那么多年”、“不穿也可以收着”等等语句开始在脑海中盘旋。只是留得了胸罩,依然留不住许多人事物,只好一边适应新胸罩的触感,一边适应人生的新陈代谢。 相关文章: 【当代小物件 01】四角关系/直男K(吉隆坡) 【当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数的/弯女L(加影) 【当代小物件 03】驯服/広野(金宝)
4月前
星云
星云
【当代小物件 03】驯服/広野(金宝)
关于内裤,有一票男人说的是有关驯服的事。 我们生命中或许都曾遇到过,这群把内裤穿得破烂不堪,四处破洞的男人们,他们或是家人,或是伴侣。他们骄傲地说着这是他们历经几年驯服而得来的光荣战绩。驯服的前提,当然是那物原本的不羁,甚至还有顽劣。内裤不能试穿再买,穿之前也就不知道是否合身称心。 我总也无法理解这样的驯服过程,因为定期丢弃的关系,我的内裤们并没有活到满身坑洞的机会。我甚至连束带起皱成超丑的荷叶边都忍受不了,也就不必说那些破洞了。那样的破烂对我来说是可怖、恶心、缺乏安全感的。我想像的是,穿着那样的内裤,不会在摩擦间让人感觉刺痒吗?不会总感觉没穿一样吗?我自己买来的内裤,基本都是我喜欢的款式和布料质感,也就没有不合身心的忧虑。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曾有一盒3件标上L码却无比紧身的内裤,我起初想着洗个几年应该就能变松了,但他们没有,他们倔强仿佛我难愈的肩颈痛,甚至更久。或许那也是种尝试驯服的过程,但差别在于最终是我选择放弃了。 但其实除了破洞和荷叶边,让人生畏的还有筑起菌落的霉点。家人习惯把脏衣服置于厕所的洗衣桶里,待累积足量再一次清洗,于是常常在替家人晾衣的时候,发现有些衣服、内裤或内衣因长年累月的潮湿而长成的霉点。若是我的衣物那我必然弃之为快,但都不是。曾经离家念书,后又常年住校上班的我,活如家中租客,快有8年的时间,我的衣物都与家人分开洗涤。那些霉点也就仿佛分隔线,横亘在我和家人之间。 被拉链背刺过的男人之痛 穿起内裤是成长的象征。小时候并不爱穿内裤,原因单纯是因为麻烦,不管是穿或是脱,都会徒增一道无谓工序。可是疼痛会让人敬畏。我想男人们都曾有被拉链背刺过的经历,那样的疼痛绝对让人不敢造次,于是后来我们乖乖穿起内裤,即使偶尔选择不穿,行动也会变得小心翼翼。我想没有什么能够将我驯服,除了疼痛。穿起内裤是自己和自身的相互磨合,这一切通常从穿起三角内裤开始,后来会有人尝试穿四角内裤,或是更长一些的“孖烟通”。曾经也试过穿起四角内裤,奈何选择的品质不佳,穿得久了布料变得松垮而显得丑陋,后来也就懂得要选择以超细纤维作为布料的四角内裤,虽说要天热时要忍受汗水难被吸收的困扰,但这样的材质至少能保证其使用寿命变得长久。 驯服是小王子与狐狸。小王子之于狐狸,或狐狸之于小王子,不过都是彼此成千上万中的渺茫概率之一。只有驯服。只有驯服,才会彼此需要。我时时在思考这种需要驯服一方的关系。圣 ⦁ 修伯里告诉我们,决定驯养与被驯养时,我们终要冒着差点掉下眼泪的风险去承担一切。狐狸的一番话让小王子想起玫瑰,他觉得或许是玫瑰驯服了他。 但爱情于我并不是驯服。驯服与被驯服,总有一种由上对下的不对等关系之感。我宁愿桀骜一如难以驯服的内裤,即使爱人要把我丢弃,我也不想把自己活得一身坑洞。会不会有人丢弃爱人仿佛丢弃内裤一般不假思索不掉一滴眼泪?我想也有的。成熟的内裤会明白被丢弃的原因不过是清楚知道彼此之间的不合适,也就没有了继续相互磨合的必要。 或许内裤与爱情是可比的,从对身体的认识来了解自己,从对爱情的需求来熟悉自己,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懂得如何与自己自处。后来的后来我说我近年的恋爱经验已然饱和,短期内大概不再需要恋爱。但归根结底,应该是我认知到我是一个桀骜至不够好的伴侣,时时自由得令对方面对无法忍受的孤单,我却仍然选择当个倔强的内裤。将我丢弃的,我仍感谢他们曾经尝试爱过我。 相关文章: 【当代小物件 01】四角关系/直男K(吉隆坡) 【当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数的/弯女L(加影) 【当代小物件 04】内衣进化论/闲来无事(加影)
4月前
星云
星云
【当代小物件 02】一次是不算数的/弯女L(加影)
爸爸叫你穿内衣的那个晚上,你还11岁。他就在房里的躺椅看报纸,瞥见你进来,吞了一大口口水才吐出那句话。你连忙逃,影子也没。洗好澡出来,你们像什么也没说过。 11岁是有点尴尬的年龄,胸刚隆起,但还可以藏。有点像怀胎3月,要收呢还是要说呢。 “我的胸出来了,但我不想穿内衣。” 彼时,每朝还是要排队进班。课室在4楼,男女两排列队;那是多么美好的年龄,你们会躁动,但还没有勇气离开队伍。一种群体的优越感——有人相互靠拢,自然有人被排除在外。但那些靠拢的人呐,眼睛是看不到外边的。 都看些什么呢?列队回班,梯阶一级一级往上延伸。更远处是屋檐外的曝光天空,而你的额头前方,几乎就是你所靠拢的,另一个女生的背部。 被洗薄的淡黄色校服底下,你能看见小背心肩带透出的印记。有时是两条安分的直线,有时是缭乱恐怕一手误就会打结的交叉——你耽于欣赏这些藏于背部的隐喻,但你恐惧、闪缩,明明胸前真相大白。那一两年,雌激素嚣张地说话,她乘风破浪地来了;胸部一天比一天大,但你除了把双肩往内缩,使它们不至于如此展露人前之外,便什么也做不了。 青春期像一趟贼船,不知谁把你打晕,五花大绑丢进船舱;睁开眼,你早已被流放到孤独的无人之岛。那样的孤独,是小群体里的你们都乐于如此成长,每天变换着不同肩带的小背心与内衣,抬头挺胸;但你凭一己之力,对家庭中央政府扬起无声抗议——我绝不——不会穿上这东西。 这东西很紧。而且它长得丑极了。它像突额隆头鱼变身的怪奇博士戴着的超大泳镜,又像假面骑士头盔上的苍蝇般的炯炯双眼。妈妈把它放在床上,要你洗好澡试一试;它平整摊开时你看着它,它亦看着你。那时你想,怎么可能有人就此甘愿,这一辈子就被这样的东西绑着了呢? 有人说内衣是8,但倒下来更像符号无穷∞——尼采的永劫回归。 胸在青春期只会越来越大,像一个无面目的生灵、怪胎滋长其中;妈妈对你的屡劝不听,着急得就像找不到孩子的爸爸。于是她只能找了你爸爸要他劝一劝你,但这话尴尬得只能说一次,也是爸爸这些年来对你说过唯一一句重要的话。但只说了一次的话算数吗? 一旦穿上就得承认是她 14年过去了,好像才有了答案。在世界很小的时候,你还没能力逃。逃走是需要能力的,比如不在这里了,你还有哪里可去吗?爸爸是多么擅长逃匿,他总有办法找到落脚处;而当时的你在青春期的猛兽梦魇般的追捕中,可以逃去哪里?你无路可去。看着那件瘫死在床上的内衣,你知道,一旦把它穿上,似乎就得永远承认这个性别,并与她同在了。 正因为世界只是那么一丁点小,你无路可去。后来你当然是屈服了,甚至所有抗议在决意屈服之后都显得无稽——但那无稽也是成长,是你不想承认这个性别,也不知该如何不承认的时候,你有了其他可做的事。正是这些比其他的反义更为重要的“其他”,让你终能自由决定什么时候穿上内衣,以及什么时候将它摘下。 于是那几年,你总趁没人在家的时候,拿着妈妈买的内衣到主人房。整间屋子,只有那里有一副稍微大的镜子,可以容纳你的样貌与身子。你脱去上衣,把内衣笨拙地穿在身上,揣摩一种女生该有的姿态。你想像,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女子,那种你会忍不住想要抚摸的女子,婀娜、柔软如半生熟蛋;谁知成长一过火,还是免不了煮得烂熟。 再挺,再挺一点。 爸爸要你穿内衣这句话是尽了他力的,但有些尽力也只能一次。 相关文章: 【当代小物件 01】四角关系/直男K(吉隆坡) 【当代小物件 03】驯服/広野(金宝) 【当代小物件 04】内衣进化论/闲来无事(加影)
4月前
星云
更多当代小物件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