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彭俊耀

9月22日,TEAM聚团举办的《2024年第20届马来西亚中学生戏聚奖之聚乐部》于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顺利举办,圆满落幕。12支来自不同中学的剧组在舞台上挥洒几个月来汗水所累积的成果,故事、灯光、语言、肢体交织,为自己也为观众呈现充满诚意的演出。有的剧组选择与中学生最贴近的现实场景为出发点,探讨学校里层出不穷的霸凌事件、呐喊出中学生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教育体制下的禁锢;也有剧组从家庭场域出发,诠释隔代亲情与单亲家庭的困难。 剧场将人类的命运浓缩,有放肆在舞台上挥洒乐趣的喜剧,也有者勇于踏出自己现实角色,呈现权力与框架的荒谬、演出战争之下家国破碎的悲剧、向观众抛出少年犯视角下的善恶边界思考。即便所有表演呈现的议题并不相同,共同点在于青少年对于各种议题的理解与表达,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真诚地看世界,勇敢地发声。 为了以中学生视角一探中学生戏剧领域,记者采访了两个剧组的学生导演,分别是巴生兴华中学《景山街的少年犯》剧组的朱心宇,以及吉隆坡中华独中《8》剧组的郑捷贝。两个剧组呈现的故事不同,但探讨的议题皆以善恶界限为核心。 《景》以青少年视角叙述少年犯的故事,流浪街头的青少年用旁人看来污秽的手段维持生存,许多不可控因素左右着他们的命运。命运无从选择,善良虽是一种选择,但许多人处于身不由己的境地,朱心宇希望人们在权衡善恶时,可以给出更多思考和包容。《8》演出的是校园霸凌事件,郑捷贝希望通过剧本警示众人,在恶势力的压迫下,旁观者的漠视也是校园霸凌的致命帮凶,受害者希望他们的求助被人看见,而不是在静默中选择退缩,最后导致轻生等憾事发生。 中学生导演因戏剧而成长 学生导演要撰写剧本、控制幕后技术,还要带领演员将虚构的故事演绎得完整、生动,这从来都是苦乐交织的过程。朱心宇和郑捷贝一致认为书写剧本的过程是困难的,《景》剧本需要顾及篇幅与表演时长之间的平衡,在逻辑问题的梳理上也花费了许多心神;《8》的剧本在排练时出现许多呈现错误,导致第一次验收时产生挫败感。此外,两个剧组的演员在演绎角色时也碰到了不同的难题,《景》的难题在于演员生活环境与角色的差距太大,因此花许多时间调整表演细节,才能让表演看起来不那么悬浮;《8》的难点则在于演员对霸凌画面的掌握,若过于闹腾会成为闹剧,若太没氛围又离真实的霸凌过于遥远。 即便辛苦,在参与戏剧演出的过程中,两个剧组的学生导演都收获了不少成长。朱心宇认为自己的统筹能力有所提升,除了兼顾舞台上的艺术呈现,也学会与校方和教练沟通,以便在解决经费和其他限制之下,将一部剧顺利搬上舞台。郑捷贝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进步了,能够带领剧组的演员边玩边排练,对于“戏”的概念也开始变深,不只是作为一个台前的演员,亦能在幕后做好技术控制,因此非常有成就感。 对于热爱戏剧的中学生来说,在舞台上呈现自己的创作,是什么感觉?朱心宇觉得戏剧是一门从无到有的艺术,将想法变成文本,活化在演员身上,结合舞台设计,才得以成为另一个完整的世界:“演戏是一种体验别人人生的方式,导演则是自己创造世界的途径。”郑捷贝认为站在舞台上演绎他人角色的感觉,像是把一个个原先看起来遥远的个体演活:“每次演完一个角色,我都会把演员功课和总结收藏起来,因为是自己把这个角色演活了,这个角色因自己而存在。”这次是她第一次尝试担任导演,她更深刻地感觉到将作品搬上舞台演绎,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人看见。 戏聚奖初衷:比起竞争更重视交流与表达 主办方代表Kenneth王冠庭表示,TEAM聚团从去年开始把活动模式从“中学生戏聚展”转型成“中学生戏聚比赛”,每个剧组只有一次演出机会,在舞台上全力以赴展现自我。这个平台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演出。“不是每一个戏剧学会都有机会在自己的学校表演。即使有机会表演,也不是每一个戏剧学会都有机会在学校里做自己想做的创作。”Kenneth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和表达自我,比奖项更重要。 中学生戏聚奖的评分机制有一个特点——只要作品水准达到80分以上,就能够获得甲等奖项。主办方与评审认为“我想打败其他人获得冠军”的想法,在文艺活动里并不适用,以戏剧活动来说亦是如此。写实表演与抽象表演、喜剧与荒谬剧,都是无法并排定义的,如若被传统的奖项形式限制,仅能选拔出一个参赛者或一支参赛队伍,对作品本身并不公平。 比起营造竞争环境,主办方更希望在中学生戏剧圈子中提倡与培养自我进步的心态,也更重视中学生在舞台上向大众表达的议题。评审Emiko邓宇雯和April周雪婷认为,从演出所表达的议题多元性,能够看出学表演的孩子关注身边或社会各个角落所发生的事物,深入地探讨与创作,以此给予观众一些提示,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 Kenneth指出,通过演绎与自身身分有所距离的角色,有助于中学生跳出生活框架,意识到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个体,培养青少年对他人的同理心。此外,戏剧活动尤其重视情感表达,参与戏剧活动的中学生钻研与表达角色的情感,明白表达情感的方式比想像中多元,不会将自己囚禁在情绪的囹圄里头。加之戏剧是团体性的文艺活动,自然能够推动中学生培养沟通技能。 由此可见,戏剧活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非常正向的引导。然而,中学生戏剧的推动并不是戏剧教练单方面能够做到的,也需要家长和学校配合创造一个让中学生自由发挥的环境。 在多所中学单位担任戏剧指导老师,目前为Team聚团全职老师的Emiko提及,戏剧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排练时间较长。戏剧教学提供很多不同的课程,让中学生全面了解戏剧,以推动他们编导和演戏的能力,现场亦有学生导演的剧本前后修改了七八次才达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因此,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参与戏剧活动会影响学业表现。“其实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挺好的,他们清楚了解参与戏剧的前提是把学业兼顾好。”Emiko说,“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明白孩子为何把那么多时间花在戏剧上。” Kenneth也希望家长和学校对戏剧活动抱持开放态度,文艺活动追求的并非功利导向的结果,但青少年会在过程中学会更好地表达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曾担任旅游节目主持人、电影及电视剧演员的April则表示,过去南马、北马等地区并不是每一所中学都设有戏剧学会,但目前趋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前进,戏剧教育融入中学校园的频率正在逐步提升。 戏剧教育强调细节 拓宽青少年出路 颁奖典礼上,评审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当天的演出,并给出建议。Emiko表示,除了演员本身的表现,灯光的运用、舞美的要求、布景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戏剧本身的质量,若处理得好会大大加分,处理不好便会出戏。此外,宣传期的海报也是重中之重,字体、排版都要与表演本身符合并且成为一体。 April提及,演员呈现对白时的咬字是很重要的,需要做好时间和节奏的把控,这时便要针对情绪和呼吸感做练习——情绪和台词的处理必须同步,此时角色创造的前置作业以及对角色的信念感十分重要,演员必须在舞台上融入角色的动作、情绪、感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表演节奏被紧张打乱时,学会透过呼吸,感受角色的情绪流动,而非急着把台词说完。 在剧场、音乐、自媒体多栖发展的彭俊耀则从IP与自媒体视角出发,表示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人,打造自己的IP,因此戏剧教育里培养的创作能力对孩子的未来有益。只有IP不会被AI取代,人们必须学会过滤和选择主题,去创作、呈现与感动观众。通过戏剧教育里的经验、学习和成长,能够拓宽青少年的出路,增强个人的不可替代性。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