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微小迁校的最后一里路

    每年接近年尾,向各华小了解隔年新生人数时,都会感到心情沉重。   沉重的原因是取得的数据,如进入微型华小队伍的学校又增加了,多所华小的小一新生出现只有数人的窘境等,但没有很好的方案来解决学生人数渐少的困境。   类似的情况,相信不只出现在笔者服务的曼绒县,而是出现在全马各州属于郊区的县镇,当中的原因包括生育率下降及青年人口持续外流。   微小的问题已存在数十年,但似乎没有解决之道,以致过去数十年来陷入了“有心无力”的处境。   从华社或华教的角度而言,是要坚守一所华小都不能少的原则,当中的原因包括了捍卫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建设的华小,同时避免落入了今年少一所,明年可能会少很多所华小的缺口。   有的华教团体提出把微小办出特色,进而吸引学生入读,以解决生源缺乏的问题,但这个举措,可能救得到一两所微小,却无法全面解决同样面对生源缺乏困境的微小。   当中的理由是,在同一地区面对生源不足问题时,即使某所微小办得很有特色,但被它吸引的学生,还是来自同一地区,因此无论多么的努力,以及投入许多资源,最终可能还是陷入了“零和游戏”,无法摆脱整体的困境。   数十年走来,解决微型华小问题的最佳方案固然是迁校,即把面对生源严缺的华小,迁至生源密集的城市地区,但实况告诉了华社,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众所周知,迁校问题的最大阻力源于政治与政策,如想要迁校就得先解决两大问题,即获得政府的批准,找到适合的土地,接著就是迁校需用上的巨额款项。   可能迁校基金的问题,可以借华社之力进行筹款;寻找适合的校地问题,也可能找人或发展商捐地,但政策问题就较难搞,教育部批不批准迁校,州政府批不批准土地,整个迁校的申请符合不符合条规等,脱离不了政治,因此只要在政治的层面上没有显现所谓的“政治正确”态势,进而让迁校制度化与体制化,迁校问题的路程,可能永远都会出现走不完的那一里路。   如今的团结政府获得95%华裔选民支持,那么无论是基于回馈华社,或是为了国家的教育大业,应该协助扫除这最后一里路的障碍,让迁校的路程在未来可顺畅迈进,甚至是制度化增建华小,即哪里有需要华小就在哪里兴建,而不是以迁校的方式来处理。迁校的原因是担心关一所华小就少一所,因此,才这么辛苦的搬迁。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