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态
动力青年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妒忌將人 從優秀變生鏽
老师好, 我们每回看到班上的学霸轻松拿下考试的最佳成绩时,心里都有一股酸溜溜的感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成绩得来不易,但是那个妒忌的心态不知怎么样的,就会在那个时候出现。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 我们都明白无论哪个领域,成功绝非偶然,全凭努力的付出与时间的投资。换句话说,成功的背后充满着牺牲、泪水、沮丧,痛苦等生活的代价。虽然在过程中会偶遇贵人,然而若没有之前的努力就不会出现接下来的贵人。因此,与其在暗地里跟别人比较,妒忌他人的成功,不如转变心态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让自己也有机会登高。 当然,在过程中为了能够克服对别人成功的妒忌心,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接纳。也就是说,不要因为感到妒忌而自责。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如何回应这种情绪。首先,学会专注在自己进步的节奏。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同,与其过分关注别人的成绩,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目标上。列出你想要改进的领域,并采取实际的行动。 另外,可以把学霸的成功看作一种激励,试着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中获得灵感。询问他们是如何学习的,是否有一些高效的学习技巧可以借鉴。接着学会欣赏他人的努力,并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培养一种合作的心态,而非竞争。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可能会让你更轻松地面对自己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记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旅程。因为每个人的天赋、背景和优势各有不同,学会接受并尊重这些差异,理解他人的成功绝对会让你拥有更多正面学习的机会。如果将妒忌变成学习成功的力量,犹如给自己一盏通往成功的照明灯。 记得,通过积极的心态转变和自我提升,妒忌的情绪会逐渐减弱,你会发现更多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成长和自我超越。 相关文章: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如何解救自己 离开压力现场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要让别人帮自己,先学会把动词变名词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突破句點王的窘境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无力沮丧VS学习热忱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读大学与就职的机会成本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克服“精致穷”有妙方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奇怪,人不累,心很累
6天前
动力青年
活力名家
李英子/窗外的世界
前阵子和妹妹聊到颇有意义的话题。她看到我IG动态发了在公司上手扶电梯,外面下大雨的画面,于是问我:“为什么你心态可以保持这么好,明明要面对上班,可是还有好心情拍外面风景?”同样的问题公司同事也问了我,她说:“为什么你拍出来的花花草草都很有感觉,是用什么技术?” 要说特别的技术或是心态,我好像都没有。一天当中我还蛮常眺望窗外风景,喜欢从高楼望出去看到蓝天白云的样子,也喜欢上下手扶电梯时看到灰蒙蒙的天开始倾盆大雨的样子。当下我脑里没有在想任何东西,只是专注看雨,看云慢慢飘散。 有时吃午餐看着远方的住宅区,有车在移动、有人在走动、有鸟飞过、有人开门、有人关门。一边看着我脑内就会浮现“这世界就是因为大家每分每秒都在移动才能运转啊”这么想着的瞬间,我就会拿起手机拍摄,捕捉到的往往是我喜欢的画面。没什么技术可言,只有在充分感受当下后,拍下的画面是最真的。 现在大部分人都喜欢从手机看世界,滑手机可以看到很多绚丽的画面,但只要大家眼睛稍微往周围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周遭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小事物。 花花草草不一定是花店里开得灿烂的才叫漂亮,我们家对面树上长出来的不知名小花,也非常漂亮,它们欠缺的只是一双望向它们的眼睛。 是时候偶尔放下手机,抬头深呼吸,看看周遭的世界了。 更多作品: 李英子/可以过桥的法国面包 李英子/放空 李英子/菜市场的阿姨
3月前
活力名家
星云
不赶尽杀绝/千羽(吉隆坡)
清晨起来,发现厨房的左水槽里有两只壁虎,吓我一跳。我站在那儿看着它们,只见它们一动不动,搞得我也不敢动。我拿过杯子接水,喝完,想要洗杯子,却碍于水槽里的壁虎还在“拍拖晨运”,于是,我把水龙头转到右水槽,轻手轻脚地把水杯冲了一下,再放到右水槽上的沥水篮里。离开水槽前,我跟壁虎说:“晨运完就好走咯,我不想把你们赶尽杀绝呀。”中午时段,我发现其中一只壁虎走了,另一只则换了个位置,直到夜里才不见踪影。 其实,不过是两只壁虎而已,可能水龙头冲一下就把它们吓跑了。但是,我并没有那样做。它们既然占用了左边的水槽,那我就用右边的,不一定要把它们赶走。兴许,它们“拍拖晨运”完就自己走了呢,我又何须急着打扰? 这套模式,我也习惯用在生活上。比如,社交媒体。印象中,我应该没删过几个人,也许还没达到好友人数限制,所以也没有这样的迫切。即便有一些看了会感到不适,我权当是家里刻意留下的一张“破凳子”,偶尔坐坐,有益于反思。有些人会觉得被删很受伤,但删人和被删之间,我觉得后者可能更让我感到舒服,甚至有一些关系是如释重负。 人与人之间不一定只有相遇相惜,有些彼此靠近只是擦肩而过,如同水槽里被我看见的这两只壁虎,它们偶然闯入我的生活,占据了一些我习惯的空间。当然,我可以选择激烈地反应,试图恢复原状,也可以选择耐心观察,看看它们会不会自然而然地离开。 让时间和自然处理不愉快 我与壁虎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亦应如此。我们常常在社交平台上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有些人可能偶尔引起我们的反感或不适,但删除对方并非必要。相反,我们可以选择“右水槽”的方式,给彼此一些空间,让时间和自然来处理那些小小的不愉快。 在这喧嚣的社交网络世界,很多人习惯于快刀斩乱麻,迅速地断绝所谓的“无效社交”。但我们是否也能尝试一下更柔和的方法?与其直接断绝,可否暂时隔离?或许,我们可以像对待这两只壁虎一样,保持一份冷静和宽容,让那些不适在不经意间自然散去。 生活中很多关系,尤其是那些带给我们负担或压力的,往往需要一种更温和、更长远的处理方式。删除对方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解脱,但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包容、更体谅的心态,来对待那些闯入我们生活中的“壁虎”。最终,只有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宽容,才能真正让我们从这些困扰中解脱出来,获得更持久的内心安宁。
3月前
星云
星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深蓝色(吉隆坡)
病人的颈项淋巴变小了,我心中一惊,手术难度提高了;雪上加霜的是,还是局部麻醉不是全麻,怕大海捞针病人忍不了痛。还有30分钟手术就要开始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细细检查,接近静脉有3颗淋巴,就是其中一颗了,三选一。 只是,手术有难度。 手术更衣室,我的一只鞋子不知道被谁穿去了,明明已写上大大特显眼的名字,偏偏鞋架上就只剩下一只鞋子静静地躺着,另一只已不翼而飞。 手术室,用医院的笔记本电脑输入病人资料,突然间画面一黑,当机了。 “对不起医生,我们有紧急手术,你的手术要延后一小时。” 霉运降临时做什么都不顺意,今早还泻了3次。 “鸟事很多,你犯太岁了吗?”好友良羽问道。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想起小学的作文题,我最倒霉的一天,但这些模范作文都太戏剧性,真正的不如意事,不会那么仁慈地集中在一天,经验告诉我,霉气是要连续很多天的。举个近例,最近做的3个甲状腺手术,本来预期手到擒来的手术,个个都花了我洪荒之力,在精疲力尽下完成。 “鸟事虽多,但没关系,”我回道。 是时候断开内心的负能量了,最多再来一次洪荒之力,没事。 手术台上花了一些时间选了一颗淋巴,用笔标记下来。手术开始,我一边小心翼翼地做,一边与病人聊天,还好手术非常的顺利。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我突然有了新的感悟。回头看,从早上到手术结束,其实好事比坏事多很多啊!今早平平安安送女儿上学,巡房顺利,平时也没柴米油盐的烦恼,身体健朗,为何要放大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呢? 我感慨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一个名句精华要改一改了,已经不合时宜了,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说的是古代,”良羽笑说,“古时候食物不足,没有水电,交通、卫生以及医疗系统都不完善,不时还有战乱,不如意事那可真的是很多。以现代来说,人生不如意事,五五分吧!” 有理,活在这科技发达的太平盛世,就要物尽其用。虽不至于天天星期天,但也不会是天天星期一。提升能力,利其器,保持心态,不要太纠结于芝麻绿豆的小事,人生可以过得很畅快。
5月前
星云
六日议言堂
黄珂卿 | 利民达州议员
乘着这几天公假,翻阅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脱北者朴妍美的《趁我们还有时间》。 这是我看过关于脱北者的第二本书。当时会想着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标题《趁我们还有时间》,深深吸引我。 很多时候,我发现我们都会抱着“还有时间”的心态,而得过且过,时常把任何事都推后再处理。 我发现,现今多数的青少年,不管是家境优厚或者出身普通者,大多有一样的想法和处事的态度,即是对自己的将来模糊、没有危机感、对社会发展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兴趣。 这是我们的社会出现问题,还是需要检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 《趁我们还有时间》这本书的前半段,轻描着作者在北韩的生活和如何从土生土长的国家逃离后,再描述她踏入美国后如何适应身边的人事物,最吸引我的段落,是她的思想转变。 在北韩,人们活在非常穷困的环境,无法每日饱餐一顿,甚至思想也被错误灌输。 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作者如何用蹩脚的英语,重新活出自己的一片天,踏足各大研讨会、青年营甚至是名人的私人聚会。 我想,正正因为坚强的意志力和明确的目标,她一个弱小的女孩,在没有后退之路的情况之下,站了起来,成为美国具备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借鉴来自杰克・霍吉的一句话:“思想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奥维德所说的:“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与大家共勉。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好的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也让我们更有效率;反之则是让我们变得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或少。 借鉴这席话,希望各位扬长避短,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力,活出更好的自己。
7月前
六日议言堂
星云
【美国职场】咸鱼也翻身——向美国人学习打工心态/陈丽娟
常在亚洲听人们说:“这样打工下去不是办法”、“工字不出头”、“打工翻不了身”,大伙儿把受薪打工,看作是不会带来人生成就的生存手段。有的人在职场上可说是“卷不动也躺不平”——一方面工作能力没法发奋图强,和人一较高下;其身家财富又不足以无忧退休,只能在职场上浮浮沉沉苟且求存,活成了“咸鱼”状态。这是一种碌碌无为、穷忙,还得不到快乐的活法,是很多现代上班族的生活写照。 在美国职场这十几年,我从美国人的打工心态,收获了很多积极的能量,并对打工有了全新的心态和认识。首先,我觉得美国人对于打工和亚洲人有不一样的理解,美国人觉得受薪工作是因为他们给工作单位、雇主付出自己的能力、才华、时间,对于收获的工资是充满自信且骄傲的。相同的,美国雇主在付雇员薪资时,一般都会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有能力的企业还会发放一些奖励以及提供好的工作福利,以表示尊重他们的劳力。雇主和雇员处于劳资双方对等的关系。在美国,雇员可以选择加入维护雇员权益的工会,例如:美国劳工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FL) ,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会组织之一。工会会为会员在薪酬、权益福利、工作环境和人身安全等课题上发声。因此,受薪的打工人并不是弱势群体,有工会作为后盾的打工人,一般雇主还更加慎重对待,担心操作不当将引起法律追究的责任。 明确的打工目标 美国打工人有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我有一位美国同事,入职公司前自己就是商人。后来,他把公司卖掉重返职场,因为他认为运营一盘生意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他现阶段的人生要陪伴孩子成长,就选择打工以便免去从商的压力,还可以有一份维持家庭开销的薪资,符合他目前的生活状态。 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年少时,也曾在矽谷早起的电子游戏公司Atari,受雇为其第40号员工,经历过一小段打工的日子。乔布斯当时负责游戏机测试,并且学习参与设计最初型的电子游戏。也是这份工作,让乔布斯结识了他后来的苹果创始伙伴沃滋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才有了后来的苹果王国。有的美国人在创业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在职场打工是为了学习技术、摸索兴趣和方向,甚至是结识同道中人。等时机成熟了,他们便会离开打工人生,开启创业之路。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打工就是一块垫脚石,并不是长期的职业发展。 打工人的价值 虽然说薪酬是打工重要的追求,但是我发现美国人打工会优先考虑这是不是自己喜欢和热爱的工作。矽谷有一家提供外卖配送服务的网络上市公司DoorDash,其创办人就是3位华裔年轻小伙子。创业初期,为了了解业务痛点和实验其商业想法是否可行,公司创办人徐迅就加入Domino’s披萨店当起外卖司机。这份身体力行的工作,让他更加了解行业的痛点及需求。这个故事启发我,打工人在第一线操作,可以沉淀出更多的宝贵经验。我也发现,很多美国人带着“解决痛点”的使命感去完成工作,这和纯粹追求一份工资,来得更意义深远。 如果今天你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赚一分钱出一份力的打工人,那想必会局限了自己可创造的价值。但是,若今天你把自己做的工作,作为解决别人痛点、造福人群的其中一个环节,我相信打工的价值和快乐指数肯定爆表。 我想,打工人的身价首先是我们给自己的价值下定义,然后全力投入市场里发挥所长,领一份不只是心安理得的工资报酬之外,还需要赚回满满的自身成长,以及快乐的人生体验。打工能不能翻身、出不出头,那肯定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是别人来决定的!
11月前
星云
星云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放下“需要做”/黄钰雁(马六甲)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是强迫自己运动和健康饮食的心态。从小我就喜欢吃,尤其是在心情不佳或感到压力时,我必然暴饮暴食来舒解情绪。直到近几年,身体检查报告出现红字和拉警报时,我才意识到我需要采取行动,不能再挥霍我的生命和健康了。 刚开始我都积极地运动及注重饮食,可是我三分钟热度,很快火就灭了。随后我每年把健康加入我的个人目标,强迫自己一定要运动和健康饮食,无奈每年目标都失败,然后我又自责又自我批评为什么自己那么懒散和馋嘴,每年我都活在这自责的轮回中。 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仔细地思考,是否我用错了方法。今年我阅读了杨定一博士的书 《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作者在书里整合了他对好的饮食如断食和悦食,运动、呼吸、睡眠与静坐的观察与体验,并提醒我们做是因为我们“可以做”,而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做”——这些事该轻松地进行就对了。 这观念的确非常重要。我常强迫自己运动和戒垃圾食物,可是强迫让我很快心累,反而不能让我持久。因此我决定建立好正确的观念,再拿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实验。每个人的体质和人生阶段不同,我相信我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人营养学。 过程中要常提醒自己,我做是因为我“可以做”,我要潜移默化地把运动和健康饮食当成生活,而不是当成年终关键效绩指标。一旦观念、心态正确,用对方法,那么我也无需过得太压力,人也轻松点。
11月前
星云
星云
心态/杨帆(万津)
生活离不开音乐,日子不能没有歌,习惯已养成在家16个小时歌乐不断。感恩科技的发达,现代人只要YouTube一开,就不用再烦换黑胶唱片和卡带光碟之劳,增添了听歌的乐趣,又大大解决了收藏珍品的苦恼。生性爱听歌、爱唱歌,一生离不开歌的世界。小时在乡下唯一的娱乐,电台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忆。那时广播时间午夜12点关台,带着依依不舍余兴未尽的心情强迫自己闭上双眼会周公去。 长大后心里有个宏愿,我要珍藏所有记忆中的歌曲,于是从早期的黑胶唱片、卡带、到后期的光碟,全成了我疯狂的爱好收藏品。记得中三毕业那年,老师带队去新加坡之旅。在那里逛街,什么都没买,就是第一时间逛唱片行,买了一张33转的林竹君黑胶唱片。同学们都投以好奇眼光,可在我心里没有什么东西比买到心头爱更开心。蜜月之旅在台湾、香港、日本等地,习惯买一张黑胶唱片,然后在封面背后注明地点、日期、价格供留存纪念。家里每一张黑胶唱片都有我满满回忆。 黑胶唱片停产,市面开始兴起光碟潮流,之后的VCD、DVD慢慢取代了卡带,从此我又多了一个欲望,大量购买收藏,因为正版新产品,品质好易保养,且收藏占地不多,从此家里黑胶唱片、光碟还有上千个卡带成了我退休后的大大烦恼。每一年的大扫除,总是看了心疼又心痛。它们甚至有些原封不动,躺在那儿“虚度年华”,已结尘结冰,呜呼哀哉。心痛是自己没好好利用金钱置业或购买黄金,否则现在是越看越开心。换个阿Q精神安慰自己,年少时期如没嗜好,生活肯定枯燥无味。回头看现在的自己,何需再为收藏品叹息,千金难买一笑,年少不疯狂枉少年。 难以接受家里播放〈大悲咒〉 每一天清晨开了电视,YouTube开始忙着为我家传送新闻、老歌、儿歌、音乐从不喊累。在家的日子天天有音乐滋润我心灵,分担我烦恼,增添了生活乐趣。开心时听的是音乐,悲伤时让我了解了歌词。有一天半子问我,为什么每天早晨播放电子琴音乐,他听了浑身不自在感觉怪怪。诶,让我百思不解。他说外公出殡时就是播放此类电子琴老歌音乐,送外公上路,外婆也一样,所以电子琴音乐对他来说就是送殡播放的。我恍然大悟,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原来一首歌,一首音乐在不同人耳朵里听来有不同的诠释。 曾多次送别亲友出殡行列,〈妈妈好〉〈苦酒满杯〉〈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潇洒走一回〉……已成了送殡乐队惯常吹奏的歌曲。出现在此哀伤悲痛的场合,丧家当然泪流满脸为逝者不舍,勾起串串回忆,它们无形中已变成丧曲,具有催泪的力量。但换个快乐的心情想,这些歌曲也可以疗伤,生离死别乃人生无常,何不坦然面对,就当是一首快乐的送别曲。 第一次在家里播放〈大悲咒〉时,家人神情不一,尤其老伴更接受不了,心里纳闷且很不是味道,问我可以不要播放吗?但佛友的鼓励加上善意的提示,让我左右为难。最后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开解,终于说服了家人,慢慢接受了家里24小时播放〈大悲咒〉。从此那成了另类音乐,在客厅神台轻声飘荡。 心态如指南针,指引一个人的想法。像我年少为了一个宏愿,要把记忆中的歌曲收全而不惜浪费大量金钱,从没因此而心痛,老后才深觉这些珍藏品已成了负担,累己又烦人。半子听电子琴音乐当是送殡曲;老伴听〈大悲咒〉神情怪怪像听哀乐,其实是心态决定了想法。凡事皆有两面,换个不同角度纠正心态,也许你会改变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常听人们抱怨一念之差,就是被心态征服了,失去方向误入歧途。心态不容易立刻改变,但会慢慢随年龄而变,只要心态摆正了,凡事都会是好事。
1年前
星云
星云
【喝咖啡才是正经事】厨房小帮手第一天上班 / 许书简
今天你第一天上班,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我没有认为你第一天就能马上会做任何事情。今天我们先来一起做雪糕。首先,先帮我把材料准备好,这里是材料单,材料我也已经把它们放在这里。有什么不会都可以问我,没关系的,最重要是会问问题,不能不会又不问哦。 对了,我还剩下3颗舒芙蕾的食材。如果等下没有人下单,我做给你吃吃看。咦,这么快就有单子来了。没关系,你继续依照我的食谱做雪糕,下次再做给你吃。有什么问题就问我,我自己做舒芙蕾就好。 雪糕从雪糕机出来的时候太快你怕接不到吗?没事,小心就好。我先帮你,有一天你会接得比我好。今天你才第一天,不可能马上会的。你看雪糕最珍贵的就是里面的空气,用对的材料比例和好的雪糕机器,才能把适量的空气打入雪糕卡斯达中,做出来的雪糕才会丝滑。所以新鲜刚做出来的雪糕拨进盆里时,一定要轻,不能把空气压出来。以前我的意大利师父可凶了。如果我不小心太用力挤压到雪糕,他会破口大骂。你看,它们亮晶晶地从雪糕机里出来,多么美丽。 啊,我的舒芙蕾也快好了。你看看,冒出来的舒芙蕾漂亮吗?其实每一次,我看着舒芙蕾完整地冒出头来的时候都一阵感动。就算雪糕和舒芙蕾已经做了这么多次,可是每次看到成品心里都依然激动,也是这种满足感让我们一直撑下来的。如果要说是热诚,这不是热诚。因为热诚会随着时间退化,也会因为一日复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而失去那种热衷。我们无论在做任何甜点和饮料的时候,是满足感让我们走下去的。所以不能骗自己,不能用不好的食材,不能随便做。这样才能骄傲地把成品端到客人面前,让每一口都是我们用心制作的成果。 不要怕做错事哦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啰嗦?我只是希望现在起,我把这重任交给你,在你学起来的时候,也抱着一样追求这种满足感的心态把它们都做好。这样我才可以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我当然也想亲自做所有产品,可惜我也有其他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和客人沟通、宣传、采购、人事、维修、清洁等等。我相信你也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乐趣。工作虽然听起来是一份需要花自己很多时间的事,为的当然是换取金钱。可是,要是能够在其中得到乐趣,那就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对不对? 记得如果做错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我不会责怪你的,不过会纠正你。你如果不告诉我,事情就无法挽救了。可是如果你先给我知道,那么我才能做出更正,把事情扭转。所以不要怕做错事哦,最重要是第一时间让我知道。 终于快下班了,我们也做了5个口味的雪糕。今天只是清洗器材和机器都洗了大半天,真是辛苦你了,希望你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我们明天见哦。 虽然请过几十个同事,疫情之后又归零了。慢慢地,我们又在聘请更多帮手。为了迎来疫情后第一个厨房小帮手,我心里练习和她说的话已经千百遍。
1年前
星云
星云
变老 / 萧宇淮(新山)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感觉自己真的变老了? 一次聚餐中,友人带来了几位新朋友。面对新人,自然免不了一连串的询问——从工作到家庭,再把兴趣爱好都聊了个遍。仿佛刻意在暖身般,最后兜了一圈,终于来到这微妙的话题:“你们今年几岁啊?” 我并没有急着做第一个开口的,反而默默观察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从一个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便可以判断出他的心态是否依然年轻。 “我99年的。”第一位开口的是个男生,男生似乎在年龄上还是较不忌讳的。“哇你好年轻!我是93年的。”第二位新朋友回应道,顺势透露自己的年龄,着实是高明的一招。“哎呀!你也还年轻啦!我……”随即又有人应声附和,然而在我看来,这群人无疑都已经“老”了…… 画面闪回到那间教室,当天上课的内容我已说完,正确认着学生是否有不清晰的地方。但事与愿违,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往往才是学生的真爱:“老师你今年几岁啊?”没有多想,我脱口而出:“我95年的。”学生听完先是一愣,然后纷纷伸出手指开始做加减,甚至有人开始抱怨:“老师你就直接说你几岁不行吗?” 懒得计算自己今年多大 经学生这么一说,我开始陷入了思考,明明对方问的是年纪,可为何我会回答自己的出生年份呢?一番思索后,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因为,我变老了。 这一种“老”,不是身体上、外貌上的老,而是已经懒得去计算、去记得自己今年多大了,一种思想上的“老”。在得出这一结论后,我陆续问过不少的人,一切也正如我所料,若是被问起“几岁了”,学生群一般直接就会给你个数字;而那些已经出社会工作的,则会与我一样报上出生年份。 那我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说法的呢?我早已经记不得了。不得不感慨,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我就变老了,转变也可能就发生在某一瞬间,快得甚至无法被察觉。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一把洪亮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原来是健来了。他是我们中最年长的,但正如他的名字,他依然健步如飞,在羽球场上更是把我们这群90后打得落花流水,“你们在聊什么啊?” “我们刚才在做年龄调查。”说到这儿,我这才意识到我们竟不知道阿健的年龄,“对!我居然没问过你!阿健你今年几岁啊?” “我?我属牛的。”健随口一说,这下反而把我给难倒了,我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算法。我们几个纷纷伸出手指计算,这画面与那年学生们计算我的年龄时几乎无异,“所以是50岁了啊!” “哎呀,算这些干嘛!”健稍微挥了挥手,一如既往地洒脱:“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年龄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怎么活着。如果认真生活,那么数目更大一些,我也觉得无所谓。” 大伙儿听健说完,纷纷鼓起了掌,而健似乎也被整得有些不好意思,半开玩笑地朝我们嚷道:“拍什么手!继续吃饭啦!” 看来,也许我还不够老。
2年前
星云
星云
没有火的地狱 / Bunny(寄自澳洲)
已经不在所谓的火地狱里,所以可以平和地说话。 在马来西亚开始当实习医生的前几个月,受了尤其亚洲国家常见的等级文化冲击,一边适应工作量与工作时长和休假日与薪金不相符的生活,和面对比从前更艰难的未来。A对我说,以我如此愤世嫉俗的态度,怎能在这样的职场走得长远。那时我不高兴地想,错的不是我的愤世嫉俗,是令我愤世嫉俗而没人觉得应该改变的事情。 原本很长远的路,结束在一份澳洲医院的入职通知书上。 我在远方的土地,感受了另一次完全相反的文化冲击。在澳洲,医生等级顺序基本分为:实习医生(Intern),住院医生(resident medical officer),主治医生(registrar),专科顾问医生(consultant)。工作的第一天,紧急部门的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和顾问医生对我特别友善,完全超出我的预料。他们耐心地引导我电脑操作系统,各种表格的所在处,解答我的困惑,甚至确保我的身分识别卡可以感应开启职员厕所的门。工作中场休息,恰巧和顾问医生一起在茶水间喝咖啡一边闲聊。我在如今看来可笑的诧异中思考,随意和顾问医生同桌毫无意图地聊天这回事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几率。我以为这样善良的开始只是意外的幸运,还悄悄问身边的同事,称呼比我们职位还高的老板们,真的可以直接用他们的名字吗。我们和住院和主治医生交谈,像朋友一样没有等级上的负担;和顾问医生交流,可以自如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虚心接受他们慷慨的教育,没有崇高或卑微,施舍或乞讨的错觉。就连其他同事如护士或药剂师通常直接呼唤医生们的名字,也只有少数病人会用“医生”为前缀地称呼我们。 相反,在马来西亚或者其他相似的亚洲国家,医生被赋予光环,被过于崇高化,以致在等级最上层的医生,被众人毕恭毕敬地对待,而他们也可以近乎为所欲为地因为大事或小事,有理由或没理由地对下属不给颜面地数落。由于工作性质关乎人命,处事严格和不容许错误或懒散的态度,完全可以被理解,也不是这里想讨论的事情。但碰多了上司不知何故发脾气的事故,让我想起1971年津巴多(Zimbardo)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在实验里,24位普通人被随机分配扮演监狱看守或囚犯的职责。才没几天,他们完全融入角色,扮演看守的变得嚣张甚至展现虐待倾向,囚犯忘了这只是角色扮演而没有抗议。在马来西亚,等级较高的医生如住院医生(medical officer),可以对实习医生大呼小叫,原因可以鸡毛蒜皮如为什么和他说话前没请安。他们处于比实习医生高的位子,感受到任意把情绪发泄在下属身上而无人管束的快感,肆无忌惮对下属下命令的权力,面目随着日子的叠加愈加不好看,人人敬而远之。 机会并不从天而降 到了新环境,面对健康的工作文化,合理的工作时长和薪金,有组织性的医疗系统,我不再有愤世嫉俗的理由。偶尔回想过去的经历,我会质疑自己有什么资格拥有相对非常优秀的一切。但是有一天,一位专科顾问医生对我说,you are an excellent intern, we are lucky to have you,让我察觉自己已经太内在化自我抨击和接收抨击,连建立自信和觉醒自我价值也需要被提醒和重新学习。 从前忙着想如何存活过每一天,现在可以生活在每一天,多了精神上的空间理解病人治疗方案背后的理由,也被教导为人医者该有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这些条件给予我的平稳状态,间接让我理解A说的不该愤世嫉俗。既然马来西亚各种根深蒂固的问题过了多年依然存在,必须留在那个生态系统奋斗的人,就该懂得调整心态,才能面对无数不易的每一天。离开的人,也是曾经努力的人,而机会并不从天而降。成年人,不管留下或离开,好或坏,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后记| 不排除其他国家如美国也过于崇高化医生;在工作环境相对很好的澳洲,也会出现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和不把下属看在眼里的专科医生,比如Yumiko Kadota的《Emotional Female》里就描述了她在澳洲Neurosurgical专科训练的不公正和不合理;不排除马来西亚有很多友善的好医生,反而觉得马来西亚的有毒文化近年似乎正在改进,倒是各种制度问题一直未被根治。
2年前
星云
即时国内
魏家祥促党员要“找事来做” 摆正心态看待目前政局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指出,马华眼前只有2个选择,不是“无事可做”,就是“找事来做”。
2年前
即时国内
星云
【新春征文】相信生活的美好/晟轩(古晋)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很多人都会趁这个时机尝试一些转运之术来改善自己的运气。这一年,比起众人所知的传统转运方法,像大扫除、穿戴红色衣物或幸运的饰品,我更想好好地把这件事做好——许愿。 许愿是一种信仰和传统,是内心最真挚的希望。许愿除了需要诚恳的心,还需要信念。因为愿意去相信,渴望这个目标和理想能达成,才能让许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常常觉得,许愿就只是个仪式,不过是给自己一个暂时的安慰,达成的几率不大。但原来这也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心态。如果只是口头上的许愿,却依然抱持着以往负面的思想和情绪,那么生活将多半依然处处添堵和不如意。 当我们愿意去练习,每天去接触积极正面的思想和话语,不知不觉,也会感受到自己的改变。即便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但在面对困难和阻碍而叹气过后,若依然肯坚持面对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沉浸在悲愤和沮丧的氛围里,认为生活总是对自己这么不友善,就不会一直感觉到心很累吧。 愿意相信正面思考的力量 有句话说,我们总在找寻我们的贵人,但其实很多时候,那个贵人就是自己。改变也是从自己开始的。让自己学习正向思考,也是需要慢慢地积累,才能逐渐看见成效的。 那么首先,自己要愿意相信。相信往好的方面去想去看,会带自己走出生活的深渊。只要持续地做,就会在某一刻突然发现整个人轻松多了。因为肯好好面对,便能更快地转念,转换情绪。 前路总藏着各种预料不到的希望。如果你也愿意相信正面思考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努力让自己一点一点地学习,好好许愿,为自己的生活拨云见雾,看见另一片柳暗花明做些准备吧。
2年前
星云
星云
无谓的称赞 / 麓湛蓝(新山)
有些称赞非常廉价,像以前婆婆妈妈买菜时,菜贩会往她们的菜篮里塞一把葱。我说的是从前青葱价格低贱时。现在青葱价格贵得就连卖云吞面的摊贩都不舍得下,菜贩当然是一根也不可能多给。可是,有些人的称赞,简直就是随买随送,给得绝对慷慨阔气。 刚浏览脸书上某美术群组,有些画作实在称不上优秀,却有一堆人毫不吝啬的给予称赞,赞得好像那是什么旷世巨作,教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明明就画得完全不符比例,与实物的样子相差甚远,那些人竟然昧着良心写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赞语,我无法苟同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心态。 身为人,当然需要有颗善心,但就算是出自一颗温柔的善心,那样虚伪的赞美,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讽刺?明明画得很难看,毫无绘画天分,还被赞得像梵高再世,不是讽刺是什么?有些人十分追崇爱的教育,身体力行爱的鼓励,虽无可厚非,但也该视情况而定。把成年人当作3岁小孩来哄,实为可笑。 赞美是需要良心的 见过一些为人师者,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教学方式却是一味鼓励,没事赞个天花乱坠;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却尽量大而化之,甚至视若无睹。互相吹捧,是他们默许的美德,不管对错,赞就对了!于是,继续造就许多滥竽充数。 我相信没有人不喜欢被称赞。当你做对事、做好事时,获得称赞是美好的回报。但我认为称赞就像付出劳力获取的酬劳,必须是对等的,才能得到报偿的喜悦。称赞不该是一种施舍,而且,称赞还须要负起责任,别是也赞、不是也赞,那跟助纣为虐没啥区别。 像那些画得实在不怎么样的画作,画者可能已尽全力,需要一点鼓励与安慰,那就赞其学习精神可嘉,而不是昧着良心把庸才赞成天才。有些庸才真的会照单全收,给一点颜色就开起染坊。我在脸书上就见过一位仁兄,他连百字短文也写得不三不四,却在那些“良师益友”的爱心浇灌下,自信心茁壮成长,学人家写诗又写小说,到处张贴显摆,以新秀作家自居,毫无觉察自己已丑态百出。 赞美是需要良心的。若你的赞美,带给人误导性的指向,那你并不是在做什么好事。不想说实话伤害别人,可以选择什么都不说,绝对不要扭曲事实。给一个没有希望的人美梦,是极其残忍的。有时候不必做多余的事,保持缄默就是最好的。
2年前
星云
星云
算命 / 叶玉卿(吉隆坡)
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心态。
2年前
星云
用欣看世界
陈婉欣|心态变一变,比减重更开心
没上班的日子,我反而比以前更积极阅读,夜晚我看散文,亲子书,励志书,从阅读调整心态
2年前
用欣看世界
更多心态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