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思念
星云
阿嫲的针车/陈瑞扬(峇六拜)
咔嚓咔嚓咔嚓…… 这是我家客厅最常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来我家,一定会看见一个有些驼背的老人,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窗前,细细的线绕过针车,枯瘦的双脚却有力地踩着踏板。 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先进的缝纫机,不仅效率更快,也能更省力,阿嫲却一脸嫌弃地看着那些新式缝纫机,仿佛像在看怪物一样,坚持要用老式针车。 阿嫲说,新式缝纫机缝出来的衣服,没有味道。 我不明白,缝衣服而已,要什么味道? 我自小的睡衣,都是阿嫲用她那宝贝的老式针车缝制的,人家的睡衣都是宽松的、布料柔嫩的,我阿嫲倒好,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布,漂亮是漂亮,但非常厚,穿在身上特别热,我有好几次非常婉转地告诉她:“阿嫲,睡衣而已,穿着睡觉的,我随便穿一件T恤就好,不用那么辛苦缝制睡衣给我啦!” 言下之意就是,阿嫲,你缝制的睡衣很热,我想穿凉快一点。 结果我阿嫲很没好气地瞪着我:“你从小到大的睡衣都是我给你做的!怎么?现在长大了?有钱买衣服了,瞧不起我了?” 天地良心,我真的没瞧不起她! “你们这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做睡衣给你,一句谢谢都没有,还不懂珍惜……” 来了来了,阿嫲每次骂人的开场白总是千篇一律,接着,她能继续骂半小时,中场休息之后,晚上再继续。我阿嫲要是活在古代,绝对是战场中的女中豪杰,魄力堪比花木兰。 我的阿嫲,跟小时候课本上读到的婆婆差距非常大,课本里的婆婆和蔼可亲,住在乡下,会种花种菜,很疼孙子,就算打破了婆婆心爱的花瓶,婆婆还会安慰受惊吓的孙子,把错都怪到花瓶身上。 都是花瓶的错!害你的手受伤了。 我上次只不过是一时贪玩,写中楷写得累了,用毛笔在阿嫲的碎布上画了一个笑脸,结果就被阿嫲拿着鸡毛掸追着满屋子跑,把我打了一顿之后,还把那些风油药膏都锁起来,不让我擦。 “阿嫲……我这里疼……”我自知理亏,但还是想为自己争取一下,说不定阿嫲大人看我那么可怜,一时心软,大赦天下,把那些风油啊,药膏啊都释放出来呢! “疼! 疼你几天!活该!”阿嫲瞪了我一眼。 你看,我的阿嫲,注定不能活成课本里的婆婆。 那天晚上,爸爸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药膏,给我擦上,然后告诉我,那些布料,还有针车都是阿嫲的宝贝,是她看得比命还重的东西,让我不要再调皮。 阿嫲为什么那么喜欢缝制衣服呢?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花好长时间,布料的剪裁、纽扣的搭配、缝制的过程,耗时又耗神,阿嫲已经上了年纪,有时要把线穿过针都很吃力,需要叫我过来帮忙,才穿过去。 阿嫲思念她母亲的方式 除了睡衣,阿嫲也给我缝制了很多被单,有一件被单我印象很深刻,是她带着我走路到不远的布店去选的,进入店里后,她让我自己选喜欢的图案,让她回家缝制成被单。 我选了一匹布,上面有城堡、公主、王子、河流、花草,总之,图案非常丰富。 那时还是个小女孩,颜色鲜艳点的布匹自然比较吸引我。 婆婆在把它缝制成被单的时候,就一边给我讲故事,说这个城堡里的公主有一天偷偷跑出来玩,遇到了在塔楼上看星星的王子,他们一起去了很多的地方,那些草地上的虚线,就是他们走过的路。 于是,我每晚入睡时,就想着这个故事,慢慢地,我越来越喜欢在脑海里构思一个个小故事,比如公主和王子后来都遇见谁,怎么样了等等。 喜欢上写作,大概是在那个时候就种下的种子吧。 很久以后,我才从父亲口中得知,阿嫲是在唐山出生的,很小的时候就随着母亲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就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缝制衣服的功夫,自然是祖母教她的。那架老式针车,也是祖母留下来给她的。 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阿嫲口中所谓的没有味道,指的是母亲的味道吧。 只是年纪尚小的我,又怎么会知道那一件件缝制成的睡衣、被单或百衲被,其实都是阿嫲思念她母亲的一种方式呢? 那时调皮在碎布画下的墨水,那拿着鸡毛掸追着我满屋跑的阿嫲,是在保护她的母亲啊。 咔嚓咔嚓……咔……咔…… 有一次,针车坏了,踏板再也无法用了,阿嫲请来了很多修针车的老师傅前来,他们都说针车太旧了,修不好了,换个新的吧。 平日声如洪钟的她,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心如死灰。 尽管针车已经坏了,她还是每天会坐在那里,早上起来,都会去碰两下,看看它是否能操作正常。 阿嫲的这个举动很像我的电脑坏时,每天都会按下开启键,祈祷看见奇迹发生。 然而,针车没有开启键,那坏了的零件,依旧无法修复。 咔……咔…… 老式针车,好像真的老了。
2天前
星云
全国综合
视频|“说好见证我毕业的…”母女泪奔 思念亡父
女子近日分享母亲出席其毕业典礼的经历,期间两人情绪激动,母亲更是流下眼泪,因为双双都勾起了对已故父亲的思念。
1月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视频|甫放学直奔父亲“新家” 小男孩贴心举动惹哭网民
一名小男孩放学后没来得及换校服,就央求母亲带他去墓地,只为了为已故父亲诵祈祷文和释放对亡父浓烈的思念。
2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柯瑟夫/黄伟杰(哥打丁宜)
思绪万千,感慨与难过的情绪缠绵在一块,你一拳我一掌地刺激我的内心。 我眼神空洞地把两件工作制服折好,卸下胸前的名牌,仔细翻了翻衣袋,剩下一颗同事送的草莓软糖。 我轻轻撕开了包装,手跟鸡爪似的连颗糖果都拿不稳,掉在了地上。我不嫌弃,吹了吹,看了两眼,满是不舍。 我准备出门了,今天是我与公司、与同事说再见的日子。 乘坐捷运从加影去往MYTOWN MALL约40分钟,下站后会经过一条长廊直通商场内部。我远远的就瞧见有位“假面骑士”在一旁表演弹唱,长廊里人来人往,有人举着相机十多分钟有余,抓各种角度记录,拍手叫绝。反观我板着个脸,一点也不稀罕,早已司空见惯。 可是,我简单轻松却一潭死水的生活,也曾因为这条长廊泛起阵阵涟漪。 第一次刮起我内心波澜的,是萨克斯管的号角。 柯瑟夫是我的同事,他是一名外籍劳工,我们时常语言不通,互相说着蹩脚的马来文和英文,真听不懂就加上手势,马上便心领神会了。记得我初来乍到,上司就派他教导我学习工作内容,他常看我托不住叠满脏碗的托盘,就问我可不可以拿,我说不可以他便帮我拿,唯一的缺点也就是一直和我讨糖吃。 一次趁着休息时间,柯瑟夫和他母亲打视频通话,电话铃声响了好久才打通。我好奇望了一眼,杜甫的“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好似具象化于我眼前。 荒凉、原始、穷乡僻壤的气息从小小的电话屏幕中溢了出来。他的妈妈就坐在屋外,一旁有口锅被燃木烧着,应该是在准备晚餐,背景则是一间石砖屋,左右两旁是一堆杂草和红泥土地。 空中传递的思念 我听不懂他们在聊些什么。可是,一种熟悉的暖意向我袭来,不是我想尿尿,是柯瑟夫与母亲的眼神,摄像头承载着双方的挂念,无声的思念跨过数个疆域,隔着屏幕传递到了相隔千里之外的他们。 下班后经过长廊,听,是萨克斯管奏乐的声音,吹出长绵细腻的低沉,带着些许忧伤与缱绻,悠扬的旋律回荡在空旷的长廊。我不顾他人异光,就地席坐在表演者旁,拿起手机打个视频电话给奶奶。“阿嫲,吃饱了吗?你看他吹这个乐器好听哦。” “你放工了啊?会累吗?你坐在地上琢磨?”奶奶躺在床上吹着空调,单手捧着13英寸的华为大平板,还向我炫耀今天煲了我爱喝的猪肚汤。 我们生存在同个世界,却又好像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梦里故乡慈母泪 ,滴滴穿石盼儿归。 聊着聊着,似乎到了副歌阶段,音色更加穿透人心,乐手激情演奏,后背随之成了挂在星空上的弯月,吹唤起了人们无尽的眷恋和怀想。不知,柯瑟夫经过这条长廊,会不会如我一般陷入思念。我想,他会分享表演给母亲看,让萨克斯深沉的思念之音,吹响在遥远的红泥大地,回荡在他日思夜想的石砖堡垒里。 到店后,我归还了公司的制服和名牌,没逗留太久,简单的和同事寒暄几句就匆匆离开了。离开前,我买了各种水果味的糖果放进了他的柜子里,希望能撑到3个月后他签证到期,返乡的那天。 走回那条长廊,刚好地铁到站,一大群“外籍人士”正穿越长廊,有的上班也有的闲逛。顷刻,萨克斯管再次吹响,他们隐约放慢了步伐,拿起手机拍照。 我四周观望,恍然间,似乎瞧见长廊站满了柯瑟夫。
3月前
星云
护生
在彩虹桥生活的宝贝──愿我们能再相聚!
“彩虹桥”这个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诗。虽然作者不详,但这首诗的讯息却引起宠物爱好者共鸣,寄望或相信自己疼爱的宠物,已经去到幸福宁静的彩虹桥。
5月前
护生
星云
回乡/洁思敏(芙蓉)
父亲于二战后,独自从中国来马来亚谋生。初期做水客,替人携带物品往返两地,因此能常回故乡探望及支付家用。不久父亲在乡下成亲,夫妇双双赴马开了间小洋货店。随着9个儿女出世,家庭开支飙升。但父亲依然竭尽所能,不时寄钱回乡。于是家境捉襟见肘,导致无能力再踏足乡土,成为毕生憾事。 我们小时候从不明白父母既已在此地落地生根,何以还对故乡念兹在兹。我们不满,觉得利益被素未谋面的亲戚剥削。但慑于父威,不敢表态。 父亲与家乡的兄长有家书来往。我们欺父亲不谙英文,将中国来信放进标明Bill (账单) 的收信袋,以示无声的抗议。 平心而论,伯伯信中只报平安话家常,从不要求钱财物质。有次提到屋顶严重漏水,父亲赶忙汇钱回乡。结果我们的过年新衣就此泡汤。 1982年父亲往生。彼时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我们不再寄钱回乡,惟鱼雁依旧,母亲口述,我们执笔。母亲是童养媳,婆家即娘家,所以跟父亲一样,对故乡甚为眷恋。母亲多次申请回乡,终于在1988年获得准证,可惜她已病入膏肓。夫妻同命,至死无缘再嗅乡土味。 母逝后,我们搬了家,不再与伯伯联系。本以为我们这房人家,已从伯伯记忆里抹去。殊不知于2013年,伯伯的孙子辗转通过大哥的客户,把电话号码交予大哥。 于是大哥与伯伯的孙子,即我们的堂侄,借助微信,恢复两房的联系。堂侄三不五时力邀我们回乡走走。盛情难却,于是今年兄弟姐妹4人,踏上神州。 甫出机场,堂侄一眼认出大哥,红着眼眶说:叔叔姑姑终于回来了。走,回家去! 途中,他的父亲,即我们的堂哥,频频致电问何时抵家。在离家约100米处大路旁,两位老人家拄杖,颤颤巍巍立于冷风中,殷切望向来车。大哥感动地熊抱堂哥,哽咽无语。堂嫂在祖先牌位上香念道:子孙从马来亚回来了,保佑他们健康平安发大财。再度惹泪。 接下来的4天,我们犹如参加了免费的梅县永定旅游团,因堂侄不让我们付钱。且餐馆商店小贩景点门票处皆称没散钱,不收人民纸币。我们抢着用支付宝结账,却永不及堂侄手快。 叙旧时刻,堂哥夫妇将往事娓娓道来。那久违的乡音啊,摧人泪下。朦胧间,仿佛回到小时候,一知半解地听父母话家常。念旧的堂哥还保留着我父母的卧室,置身其中如进入时光隧道,看到年轻夫妇喁喁细语,憧憬未来,却从没料到他们会客死异乡。我想,如果父母是被火葬的,我会把骨灰撒在这故乡土地上,以圆两老夙愿。 堂哥说他父亲千叮万嘱,须牢记马来亚的叔叔曾无私地伸出援手,助他们渡过无数个难关。所以堂哥自从家境渐好时,就千方百计寻找大马亲人,以再续亲情。 我们得到贵宾式的待遇 很快的,这趟回乡之旅到了尾声。临别依依,我们给堂哥夫妇深深的拥抱。我们这一代人,和先辈一样,情感内敛,爱在心里口难开,更甭说拥抱。是以我们从未拥抱过父母,极为遗憾。此刻拥抱着堂哥夫妇,宛如父母就在怀里。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温馨,泪水溢出眼眶,对父母澎湃的思念也似乎得到了宣泄。 我们得到贵宾式的待遇,无以回报。于是往机场途中,趁堂侄不察,将身上的人民币悉数掏出,放进几个红包袋,藏在车内。等进了候机室,方拨电告知堂侄,我们留了小小心意。 我们对家乡亲人的心态,从小时候的埋怨、青春期的抗拒、成年后的漠不关心、至初会面时的猜忌,全是负面的。然相处几天后,发觉亲人是坦荡荡的君子,真诚热情地招待我们,令一开始存有些许小人之心的我们惭愧不已。进而觉得父亲付与血浓于水的亲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爱护是正确、义无反顾的。 从父亲这心态,我们始悟当年他为了我们的温饱,选择不回乡,牺牲了他与亲人的团聚。想想祖母日夜盼儿归,父亲却无从再侍奉,他内心是多么的煎熬啊!祈望父母与先人们已在天堂欢聚。谢谢您,爸爸,那些年,您辛苦了。
6月前
星云
星云
泡面陪我们的特殊时光/欣欣(美罗)
某天早晨,送了孩子们去学校,回到家在琢磨着要吃什么早餐时,突然灵机一动,朝厨房的铁架上一看,果然父亲新年时送的泡面,完美地躺在粉色的盒子里头。 我开心地剪开了包装,先用小煲煮热水,另起锅抹油,油锅预热后,打一颗鸡蛋,蛋白要煎得微焦香脆,蛋黄半熟,就是完美的流心荷包蛋了。热水烧开后,下面快滚2分钟捞起,盛入倒入调味料的盘子搅匀。 小锅的煮面水倒掉,重新煮水,烫个青菜和鱼腐,就能起碗筷了。就这样,一碗Q弹的黑胡椒鸡汤泡面有菜,有肉,有汤,好暖肚,好舒服。 我给父亲发了一个信息:爸爸,谢谢你给的泡面,很好吃。 我和父亲有一个交换泡面的默契。 泡面在家中是禁品,在母亲严谨把关之下,我们鲜少有机会吃。生平第一次吃,是父亲去曼谷出差回来时,递给我几包,让我试试看口味。一个母亲去美发院的下午,家里空无一人,我小心翼翼地尝了父亲给的鸡汤泡面。这一尝,惊为天人,没想到3分钟的等待如此值得,从此爱上了泡面。 上了大学后,为了省钱,有时我还会去超市买泡面当午餐吃。一大包泡面有5包,才卖3块多,经济实惠,但有阵子听到吃泡面狂掉发的消息后,吓得停止购买。泡面固然好吃,但健康价更高啊。 数年前,父亲和朋友出游回来后,开始有感冒的症状,经过诊所测验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由于属于高龄人士,当天傍晚救护车到家门口来接送进院。 突来的住院消息,让家人束手无策,父亲战战兢兢地上了救护车,连医院地点也不知晓。托先进科技的发达,我让父亲通过手机分享地点位置,方知道他被安排到偏远的小镇医院。 这一住就是10天,偏远的医院,及不相识的病人,让父亲彻夜难眠。我问他,吃得习惯吗?他说,医院套餐清淡,根本很难下咽,心情郁闷不乐。隔天,我和公司请了半天假,去超市一趟,算了算父亲出院的天数,买了7种不同口味的泡面碗,外加一些饼干,父亲需要冲茶的杯子,以及剃刀,封箱后去邮局办快递,直送医院。 用泡面安抚父亲焦慮的心情 快递快则两天,我每天都查询快递行踪,直到第三天确认了包裹抵达该区的邮局,我立刻拨电给当地邮局,麻烦他们迅速处理包裹。幸好邮局小,邮差很快就找到了包裹,并答应优先处理。 当天傍晚,父亲收到包裹,很是开心,他摒弃医院的供餐,加热水煮泡面吃,泡面的香气让他胃口大开,一吃就停不下口,连续吃了两碗,流了一身汗,精神特好,整个人醒过来了。从手机听到父亲的声音,我心里大感安慰,疫情隔离了我们,所幸还有美味的泡面,安抚了父亲焦虑的住院心情。时间很快,父亲身体恢复出院,他把剩下的3碗泡面,分享给同房的病人,给他们打气加油。 当了妈妈后,我也不自觉传承了母亲的健康饮食理念,亲自下厨料理,希望孩子享有均衡的饮食,从此和泡面分道扬镳。直到有一次,好友赠送韩国的石锅泡面,极力推荐我品尝,这才和泡面继续前缘。石锅泡面味道温暖,面质弹性有嚼劲,雨天吃更是绝佳晚餐。 泡面的魅力难以抗拒,我不想为了健康而舍弃泡面,想了两全其美的方法。先烧开热水,除掉泡面的油腻和蜡质,调味料取一半,再自行添加蔬菜和肉类,同样能享受美味的泡面。 虽然不是健康的首选,但偶尔吃泡面过瘾还不错!至今,我依然很感激泡面陪父亲度过一段特殊的时光。那段特殊的泡面时光,寄托着女儿对父亲满满的思念,满满的爱,满满的回忆。
7月前
星云
星云
我和母亲的旅行/李丹萍(巴生)
几天前,在社交平台上读到一段文字,讲述儿女带父母出外旅行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父母对行程的兴趣、饮食喜好及体力差异等问题。因此,一些人只能无奈地放弃偕同父母外出游玩。这让我想起两年前离世的母亲。 母亲生前喜欢旅游,这是最近思念她时点滴的回忆中勾画出的母亲。依稀记得她会参加村里的旅行团,在本地或到国外旅游。那时候,她最远的旅行地点是云南。母亲带着重重的行李箱回来,装着很多不怎么实用的纪念品。印象深刻的是,我竟没想到母亲也为我的同学带了纪念品,大家都很开心收到礼物。那是母亲对他们的爱。 我们长大成人后,各人都在不同时候带她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母亲像似参加旅行团那样附和我们的行程。我想,她是最合作的团员。我们去哪就去哪,吃啥就吃啥,从未听见她一句怨言或投诉。2004年,我第一次和母亲出国到香港。我们先到堂姐家,再从深圳乘坐大巴到福建漳州二伯父家,之后到厦门、诏安,再回到香港。第二年,我们到台湾,当时二哥在台湾工作。这次的旅行,都在三四月,天气比较冷的时候。 当我们从深圳回到香港,由于人潮拥挤,还拎着大包小包的手信,那段路挺辛苦。同行的还有姑姑和姑丈,都是七八十岁的长辈。那时候,母亲相对的年轻,还不到65岁,但却发现她走得比较慢。一路颠簸,猜想她是累了;我放慢脚步陪在她身边。然而,有些时候情况却由不得人。在台湾的时候,我们到了许多地方。一天,为了赶上去高雄的火车,我们扛着行李箱冲向月台;母亲费劲地跟着。真是苦了她,但她依旧没有任何怨言。即便在阿里山,她也愿意和我们一起凌晨三点多起身,在摄氏3度的寒冷天气下,等候日出美景。 2007年7月,母亲中风。然而,我们的旅行并没有终止。那年12月,我们开车到新加坡,车子却在途中爆胎。行动不便的母亲在闷热的车里,安静地等待我们把事情处理完。不用说那么远,有时候外出吃饭,有些餐厅在一楼,母亲也会咬紧牙关,一步步地走上楼。心里其实是愧疚的,真难为了她,但她依然微笑着。母亲很满足,因为孩子在身边。 2009年,是母亲中风后第一次带她搭飞机,我们再到香港,也是天冷的时候。那一次,我们到了迪士尼乐园,借了轮椅,推着她到处走。那天,母亲笑得很灿烂。之后,我们搭火车到广州。这次,赶火车的情节多了几分紧张,母亲已经不再行动自如。我和大哥将她夹起来,连人抬起地上了火车。我们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倒是苦了母亲。那几分钟极为紧张刺激;安顿下来后,我们都大笑起来!那是一种释然。 我成了母亲的安全感 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搭飞机是在2013年,我们回到福建诏安。我依旧是她最佳的室友。那年,我们四姐妹临时计划一起到诏安探亲。我转头问母亲,“你要去吗?”母亲毫不犹豫地说好!我接着告诉她:“我没有去哦,你和姐姐们一起去。”这一次她依旧毫不迟疑,她说,“那我不去了。”我们都笑了,没有安全感的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我成了她的安全感。只要我在,无论路多难走,或多高,她都安心慢慢往前走、往上爬。她知道我和家人在她身后。 自母亲开始失智,我常会漫无目的地开车带她兜风。一次,把她载到朋友家。朋友看着我扛下轮椅,再扶母亲下车;回家时,再扶母亲上车,把轮椅扛上车。她后来说,“很佩服你可以这么做,带你的母亲出门还真的不简单,太麻烦吃力了。” 我微笑不语。那是我的母亲,过去她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所做的,比起她所付出的,永远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回忆这些,其实因为想母亲,也想起她的温柔,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怀念与母亲同行,一起吃喝玩乐的日子。感恩的是,在她中风行动不便后,她仍在我们的许多旅途中。 感谢上帝给我们很多恩典和爱,母亲一直都在儿女的爱中,尽管我们并不完美,也有和她生气的时候,或者让她难过的时候。 想念母亲,在她安息两周年前夕。
7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视频 | 终盼得爱儿回乡过节!妈妈3年思念化作泪水
在外求学的儿子暌违3年,今年特意回马给母亲惊喜!
9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过年才出现的她/郑可欣(新山)
变老,仿佛是生命的永恒律动,然而每位长者的晚年命运似乎又是千差万别的。 记忆中,她,是一位只有在新年时才会出现的独特人物。她拥有相对白皙的肌肤、卷曲的短发,身形稍显臃肿,一口洁白的牙齿,脸上还挂着一颗如同媒婆的痣,常年穿着宽松的花衬衫。 她与爷爷居住在一间简朴的板屋里,两位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近新年,无论家人和我回家多晚,无论她多么疲倦,总能看到她坐在客厅,留一盏灯,等待我们平安回家。看见我们时,她便会问问归家时的路况。她不擅长表达,但她的询问如同温柔的微风拂过,给予我们温暖。这些问候犹如一曲悠扬的乐章,细腻地卸除了我们长途奔波的劳累和疲惫。 每年过年,她总是忙碌不已。清晨即开始准备祭拜祖先和神明,剪纸、装饰,让家中弥漫着浓郁的年味。那时的她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身体硬朗的她会去早市挑选新鲜水果、香甜糕点和五颜六色的糖果,再到香店购买精美贴纸,为祭祀做准备。嘴里更会对我们念叨,购买祭祀用品要挑得精心,这些“礼物”能向祖先传递思念之情,并向神明表达感激之意。 在我们离开家乡之前,她总是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关切和疼爱,甚至会特地亲自宰杀鸡,购买各种我们喜欢的食品,让我们带回家慢慢品味。每当离别的时刻,她总是在展现出一种 “小心翼翼”,她想要偷偷地给我和弟弟额外的红包。这时她都会先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确认我父母的位置,然后悄悄地对我和弟弟说:“别告诉你爸妈,快点收起来。”这些小小的举动,不仅展现了她对我们的深深关爱,也让离别变得更加难舍难分。 此外,每当我在新年期间因为各种情况过敏或者生病,她也总会用各种土方治疗我,她细心地替我刮痧或者煮草药。她的土方,虽然古老却神奇,总是在我身体不适的时候发挥奇效。这份关爱和呵护,让我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她深深的爱。 时光不饶人,她渐渐变老,也逐渐患上许多慢性疾病。在短短的两年里,她的性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偏激,时常责备和迁怒于小姑和她的孩子。小姑受不了,常常打电话哭诉,我们却忙于生活,无法亲自回去照顾,只能寄托于小姑,但由于小姑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对她也显得力不从心。 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 商讨之后,为了避免事情恶化,我们决定将她送入安老院。安老院内,老人们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依然身体硬朗,仿佛岁月未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有的身患重病,忍受着身体的煎熬和疾病的摧残;还有一些老人神经有些失常,面对外界刺激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尽管老人们经历着不同的生命阶段,却在这个安老院相遇了。每位老人因各种原因来到安老院,一起度过了一段特殊时光,或是度过他们后半辈子。他们经常会聊天度过他们的每一天。 然而,当看到我们这些去探望她的小辈时,老人们都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宁静。仿佛透过我们,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也来探望。虽然表情静谧,但眼中的渴望和期盼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情感。想必他们是在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关心和探望他们。 她的状态并未在进入安老院后好转,反而越加衰弱,频繁往医院奔波。双眼无神,体重直线下降,连人都认不得,一顿又一顿的药被注入体内,好像这样就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她的一缕生机。每一次病危通知单如同一颗子弹击中鸟群,我们便陷入深深恐慌。 直到一天,我突然感觉事情不对劲,匆匆买了车票回到家乡。偶然间听到长辈们的谈话,才得知她再次入医院,并被院方下达了病危通知单。我们渴望她能像以前一样逃过死神的镰刀,然而她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赶到时,她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面色红润如同未曾生病一般,只是睡着了。这一刻,我深深后悔没有在她生前好好再看看她,与她再多说两句话,尽管她以不记得我,但我没有做到只因不愿看着她瘦弱的身躯而流泪。 在葬礼上,我麻木地一边燃烧着往生钱一边注视着照片。照片中的她带着一抹微笑,仿佛在向我传达她已经得到解脱,走向一个没有疾病的美好世界。我静静地观察家中长辈,一个个坚强地与亲戚寒暄,对着亲戚们微笑致意,其中也包括她的哥哥姐姐们。她若在此,一定会欣慰地看着这么多亲戚齐聚在自己家中。我能感受到她若在场,必定会用方言邀请他们说:“来啊,站着干什么,进来坐啊,要喝什么?菊花茶可以喝吗?”然后展开家常里短的轻松谈话。 至今回忆起,仍然会伤心,她的微笑、身影、声音等依然还浮现我的脑中。或许,她已经走向一个没有疾病的美好世界,而我们则应该怀揣着对她深深的思念,珍惜当下,过好各自的人生,切莫让自己陷入失去她的情绪深渊。毕竟她的存在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她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磨灭的一部分。
10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游以飘/郊外
小心翼翼,穿过护城河 到外界,不然这里的雨 绵延不尽,落成恼人的季节 梦在土地 分隔功能区 火苗,水仙,青龙木,金子 于是在外头私营自己的阵营 野餐,或野战 只有在那里,能正常发挥 包括悲喜,哀乐 以及相逢,送别,或之间的厮磨 否则,只能在这里 积水的街道,积木般的楼宇 玩命地,听命于日常 劳作,生死 常温21度,在城里 而春色,暮光,翻涌山外山 思念,次第达到峰值 稍安勿躁一段时日以后 到外面走走 仿佛自己是投向星空的祈愿 相关文章: 游以飘/叙事 游以飘/练习 游以飘/仿佛
12月前
文艺春秋
即兴演出
陈子韩/喜欢一个人
喜欢一个人 像颗石头落在湖面 缓缓下沉 溅起的水花最美但最短 下沉的过程最长但变化最多 沉底扬起的尘埃仿佛迷失了自己 在患得患失的时候 湖面已静了下来 喜欢一个人 是心静如水 心里多了一颗实实在在的石头 我要把大石敲碎变成沙子 取代思念 更多文章: 陈子韩/敲碎一个下午的时光 陈子韩/自己 陈子韩/凝固的时间 陈子韩/乌云 陈子韩/屹立不动 陈子韩/风调雨顺 陈子韩/选择 陈子韩/美丽与忧伤
12月前
即兴演出
星云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缅怀与道别/吕振丰(吉隆坡)
园艺一向是母亲善用时间和陶冶性情的嗜好。养花、养树和种菜都是她的强项。故居的院子是蜂鸟、蝴蝶和蜜蜂的乐园,更是家人团聚的地点。 在异乡多年,我已经将这宜居的地方活成孩子们的故乡,回乡集聚以及与母亲通电话却从没减少。趁今天天气不热,处理完院子的花草,想在乘凉的时间给在家乡的母亲打个视频电话,让她也看看从家乡带来的花草,顺便天南地北聊一阵。 唉,我又忘记了!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了,刚刚过去的星期二是妈妈的三七忌日。 脑勺好像吃了一记闷棍,我痴痴的看着一个多月前才拍摄的一张相片。在安宁疗护(Palliative Care Unit)的病床边,母亲紧握着我的手睡去。我一直维持那固定的坐姿,不敢移动,不敢松开,不敢离开,生怕惊醒她。 仿佛回到儿时,我握紧母亲的手,不舍她在我入睡后离去一样。或许对母亲来说这应该是此刻最具安全感的依偎。端详她沉睡的脸庞就好像见到儿时的我。 彼此牵着的手就如精神和思想的脐带,我想母亲一定是在回顾自己的童年、青涩岁月、青年、壮年、中年,到晚年。当母亲还是少妇时正是我的襁褓期,她的壮年是我的童年,而她的晚年正值我知命之年。 母亲很坚强,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之痛都挺过来。她总可以在生活的疾苦中找到“回甘”的方法。就像小时候吃油甘果,我第一口咬下去那果实由酸转苦,即刻吐了出来。妈妈曾这样对我说:“你可以试试坚持含在口中半分钟,再细细感受从舌根内侧渗出的甘甜味道。” 然而经过生活淘炼,多年以后我才体悟“回甘”的意思。 有时在自己生日之前会动手制作“母难卡”送给母亲,我称之为“菩萨的叮咛”。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母亲不但没有将这些卡丢弃,而是珍藏起来。当时拍下2013自己生日前寄出的“母难卡”留念。 2023就快到尽头了,放不下,又不想放下的是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她的离去,我没哭出来,只是不想触动往生者未完全离去的耳根和神识,而给她带来更大的不舍和眷恋。今年自己最想放下的事是内心的愧疚:“我一直觉得还没有好好陪伴你,你却走了。” “妈,请原谅我。”
1年前
星云
星云
亚太/达拉(新山)
小时候,新年前几天,父亲会吩咐大哥去搬木制的长梯,靠在高墙上,小心翼翼爬上去分别用湿布和干布,仔细拭抹挂在那里的镜框。相片里是位慈祥和蔼面带微笑的老人家,在我有记忆时就已挂那里了。 我悄悄的问父亲:她是谁? “是亚太!亚太!爸爸的婆婆。”父亲大声说,似乎要让旁边的兄弟姐妹都知道。但他很少向我们说起亚太的事。 后来我知道父亲是拿了亚太的小张相片,请小镇做玻璃镜框生意、会画画的亚九哥依样画一个大张的,方便镶起来卦在高处,每天可以看到望到。 我们没见过亚太,倒是大哥记得在他五六岁时,曾和当中医的祖父、叔叔一起生活过。后来他俩住不惯这里要回去中国乡下,大哥依依不舍,还哭着喊着要跟着去呢! 还好大哥没有一起回去,不然我们家里就少了一个领导弟妹的大家长。他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因当时超龄,上学比较迟,比现在的小六生大,也比较早熟,有多位向往中国,响应建设新中国的号召,偷偷瞒着父母回去。我记得的就有达明、礼涛几个。达明是我小学同学爱明的哥哥,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事隔多年,老师还会提起他,夸奖他。巧得很,他的妹妹琼芳是我二姐的同学,后来移居新加坡成为歌手,擅长演唱民歌。礼涛是新村木匠的大儿子,后来辗转来到香港。(巧得很,香港有一位动作片大导演邱礼涛和他同名同姓,当然不会是大哥的那位老同学)我从他弟弟礼光那里知道消息并拿到电话号码转告哥哥,哥哥在一次去香港公干时约他见面。大时代的车轮颠簸转动,洪流澎湃冲击,岁月不饶人,再次见面,人事已非,两位老同学重逢,犹如隔世,不胜唏嘘感慨万分。 父亲一路来有气喘病,据对面的叔婆告诉我们,这都是亚太太过宠爱他造成的。她说父亲小时候时常咳嗽又喜欢吃煎炸的食物,有一次又要吃刚从油锅捞上来热腾腾的油条,身为中医的祖父极力反对,但阻止无效,亚太疼爱有加的让父亲吃了一条又一条,从此埋下了祸根。 叔婆还告诉我们另一个秘密:父亲其实是从邻村抱过来领养,不是祖父亲生的。也许是乖巧可爱又懂事,亚太特别疼爱父亲。 在我念初中时假期的某一天早上,父亲把圆餐桌搬到天井,吩咐高中生的大哥登上长木梯小心翼翼地取下亚太的相片,拭抹干净后端放竖立在桌上,摆了几盘水果饼干糕点,要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齐聚一堂,他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话:昨天收到你们二叔从唐山寄来的信,告诉我,亚太已经去世了! 常梦到他和母亲话家常 他的眼眶红了,湿润了,声音哽咽沙哑。我们心情也很沉重,相对无言。父亲一整天很少说话,老是悲痛的望向蓝天,望向北方。 上世纪70年代初,五十多岁的父亲因哮喘病去世。对面的叔婆过后又来告诉我们一些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往事。 父亲年轻时在乡下曾经是老师,亚太选了一位女孩许配给他,他却从家里逃了出来到汕头又辗转漂洋过海下南洋。曾经在中马的华都牙也和居銮附近的小镇加亨洋伙店打过工,最后才到柔南小镇定居下来,租店做洋伙的小生意。 虽然生活困苦拮据,生意周转不灵,时常要向街上开药材店的老叔公和对面街的叔婆短暂借钱渡过难关,又要养活9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他还是咬紧牙关,逢年过节给唐山的亚太,“妻子”和两个弟弟汇钱。 母亲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带着哑巴的三妹,乘船到广州医治(因当时文化革命大肆宣传:哑巴会说话,铁树会开花),期间曾和父亲的“妻子”见面拍照寄回家里。我们看到后好奇地追问相片里的老婆婆是谁,父亲只说是乡下的伯母。 亚太曾替“伯母”领养一个小男孩,他从小聪明伶俐,活泼灵敏可爱,长大后辗转来到香港这个花花世界,误入歧途,最后不知所终。他的名字开头是建,大哥是国,我是强,3个弟弟分别是人、安、乐:建国强人安乐。他排在最前面,领养他的日期或是比大哥出生还早些。相识的乡亲父老都戏说父亲有策划、有远见,很会安排孩子的名字:国强人安乐,却不知道前面还有一个“建”。 父亲的洋伙小生意所赚微薄,针头削铁,老鼠尾巴任锤都不肿,开销又大,周转捉襟见肘,只能苦水往肚子里咽,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当时我却年少气盛,响应时代号召,参加热火朝天的活动,曾被当局拘留刁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忤逆了他的心意和对我的期待,至今我还是感到深深的内疚。 虽然父亲去世已过50年,我心里还是很难受。午夜梦回,还是会时常梦到他老人家和母亲,如以一样话家常。 思念父母亲,就好像父亲以前思念亚太一样。 思念是一个沉重的担子,但我还是无法将它卸下。
1年前
星云
会员文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二)| 婚后7年得子却“没了” 罗登瑞夫妇 一世悲怆
“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从悲痛走出来,这锥心之痛,只有尝过的人才能体会……” 报道:林巧贝 摄影:林毅钲 “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从悲痛走出来,这锥心之痛,只有尝过的人才能体会……” 来自雪州的夫妻罗登瑞(45岁)和陈依云(44岁)去年12月中带着7岁独子罗启义(Zech)去露营,结果一家三口去,只有夫妻两人归。 “有人说,事情过去半年、一年,我们应该要恢复了……虽然维持工作和社交,但心底的伤口永难愈合,这份悲怆将陪伴我们直到死去。” 罗登瑞说,常人希望活人尽快从死亡的悲伤走出来,是因为“针没有刺在他们身上,不会知道痛”。 陈依云:每个月都去露营儿子从未离开父母 陈依云表示,儿子从未离开父母,只要工作允许,他们会带着儿子到处拍摄和旅行,行动管制令解除后,他们每个月都会去露营。 罗登瑞展示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和视频,他的成长记录有父母悉心陪伴和教导。 “儿子爱大自然,喜欢户外活动;他6岁生日时许下愿望,要全家人包括亲戚朋友,一起去露营……” 这个愿望实现后,他却永远地离开视他如宝的父母。 这是他们第三次去爸爸有机农场露营,事发时正当雨季,才选择在山景营地展开三天两夜的露营。 事发那晚,陈依云陪儿子在车上睡觉,凌晨时分土崩时停车场首当其冲,夫妇受伤,儿子丧命。 曾有轻微学障独特教育方式栽培儿子 罗启义是他们婚后7年才获得的孩子,俩人计划以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音乐和艺术熏陶,以及接触大自然,把儿子栽培成一名充满热忱、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陈依云表示,儿子曾被诊断有轻微学习障碍,经历半年的治疗大幅改善,因此他们准备明年让儿子接受“在家自学”(Homeschooling)的教育。 为了让儿子在大自然环境快乐成长,一家人去年10月到吉打日得拉一山明水秀的地方视察,计划在当地定居,但这个计划,却赶不上人生的变化。 思念儿子方式重游旧地回忆幸福景象 从事企业视频制作的罗登瑞夫妻如今常回到曾与孩子到过的地方,一家人的足迹早已消失,但在山林小溪之间,仿佛还看见儿子奔跑嬉戏的身影;不断重游旧地,在回忆里重播幸福的景象,成了他们思念儿子的方式。 夫妻没有接受心理辅导,而是与其他罹难者家属和幸存者互相“疗伤”,或与有丧亲经历的长者倾谈来疗愈。 无法走出悲伤,令陈依云萌生“不想走出来”的心情;土崩造成的阴影悲怆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与承受。 她说,或许他们会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每一天都煎熬土崩冲击心理婚姻事业 土崩不仅在她脸上留下疤痕,陈依云说,这起事件对他们的心理、婚姻和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很煎熬,对生活失去期待。 她下巴和眼周数道裂口伤势严重,动手术缝合并住院多日,左侧眉眼处留下疤痕。 “最长的伤口约10公分,眼周缝针数不清,但伤愈后左眼经常流泪和视线模糊,感觉僵硬。” 要为儿子讨公道有人必须负上责任 “我们要为儿子(罗启义)讨回公道,有人需要为此事负责!” 罗登瑞在电脑前打开谷歌地球地图和土崩事件调查报告,向记者一一指出各种他觉得“矛盾”的内容。 “如果雨量是成因,为什么整座山没有塌下来,只是一个山坡土崩?”、“还有安全的地方让孩子们玩乐吗?”、“为何在环境评估(EIA)列为禁区的地方发展农场和营地?”、“雪州政府和地主对这些土地开发是否知情?” 他指据卫星图像记录,发生土崩的山坡附近有开发的迹象,明显可见光秃秃的一块,占地不小,靠近公路的坡面也有施工和新草皮覆盖的痕迹。 “种种迹象显示除了农场和营地,山坡和土地还有其他活动,可是报告却说是森林保留地。” 罗登瑞指调查报告也未提环境评估报告;资料显示,有关评估指事发地点不适合作为农场、商业和露营活动。 土地持有人 经营者等无人到罹难者灵堂哀悼 罗登瑞说,在土崩发生之后,营地土地持有人、经营者和负责人等,无一人到任何一名罹难者的灵堂祭奠哀悼。 “请问人性在哪里?31条人命在他们的土地上没了,难道他们不应该现身,对亡者鞠个躬、对家属说些慰问的话吗?连一个基本的交代都没有,令人失望透顶。” 他们对事发后面对的冷漠感到心寒。陈依云指他们到政府部门提供资料,负责协助的职员毫无同情之心,反称孩子死了还能再生,犹如在他们伤口上撒盐,令他们心痛又气愤。 “我们希望政府承认这(事件)是源自一个腐败系统的问题,人民并不愚蠢,我们要一个交代,我们要正义得到伸张,别尝试转移焦点。” 相关文章: (请点击星期天头条专页查看文章发布时间)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一)| 土崩埋冤屈 痛还在 幸存者罹难者家属“走不出来”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三)| 马淑丽: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开餐馆延续女儿遗愿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四)| 林文祥以工作麻痹丧妻痛 “她走后人生如拉起手刹”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五)| 死里逃生 患PTSD 听见暴风雨 脑海天崩地裂
1年前
会员文
星云
回家从不辛苦/麻河里的鲸鱼(寄自日本)
“叮铃铃”,手机屏幕显示了二姨的通话邀请。 由于日本学校宿舍无法接通我常用的通讯媒体,导致我无法立刻接通,我连忙接上VPN并再次回电给二姨。 原来二姨这次打电话给我是想安排旅行计划。她想趁着表妹没上课时,带她一同来日本旅行,顺便探望我。想到能见到久违的家人,我感到十分开心与期待。不过学校可不允许我随心所欲地会见家人。唉,二姨与表妹计划来日本的那几天,我都得上学。 也许我能在周末前去东京和他们团聚? 啊,抵达东京的新干线出乎意料地价格高昂,较低廉的夜行巴士却要耗费十多个小时。于是我告诉二姨,不必特意见我也没事,可以带着表妹在东京走走看看。二姨却说来日本当然要见到我,因为我就在日本留学。 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见见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成了一件需要特意安排的事呢?明明打从一出生开始,他们就一直在身边。与家人见面,说话,吃饭本来就是日常,不需要在什么特别的节日,更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不是吗? 去年到沙亚南念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的庇护。一开始,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新鲜与新奇,我甚至还蛮享受不受拘束,每天与新朋友相处的朝夕生活。 第一次回家是既害怕又不安的。从上网订票,带着行李到学校,提着大小包走到巴士站,兑票,等巴士,搭巴士,都得一个人面对。回学校时还得提着来自家人沉重的爱,从巴士站走回宿舍。其实只能辛苦步行走回宿舍吗?倒也不是,在这科技发达的年代,只要有手机就可以轻松打车。但学生可不是一个职业,身上吃的穿的都不是靠自己赚取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思念家人的陪伴 有了经验以后,我开始常回家,平均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有时得知在新加坡生活的二姨和小姨会回家,也会充满期待地回家去。虽然每次回去只能待个两天,内心却十分满足。 那种尽量选择搭周日最晚的巴士回学校的心情,我想游子们都能明白吧。 这样来回不辛苦吗?对一个很容易晕车并且不高大的女生来说,那3个小时以上的路途以及提着大小包走回宿舍确实辛苦。但奇妙的是我并没因此而感到厌烦,从来没有。我借口说是想陪伴家人,但或许真相是我想家人的陪伴吧。 小时候,我曾多次在星期六的早晨看过小姨独自一人出现在外婆家后门;也曾多次看过二姨带着小表妹与她的帮佣,提着好多东西在巴士站等待我们的迎接。当时还小,不知道她们的辛苦;不知道为什么她们总是只出现一两天就又离开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她们离开都要与外婆相拥。只知道二姨小姨只要回来,就会给我们带很多好吃好玩的,好不开心。 稍大一些,我才知道往返新加坡和麻坡是一段挺辛苦的路程。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二姨和小姨要如此勤奋的往返,换作是我,我才懒得这么移动。 直到真的离开家去念书后,我才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此时此刻,我正处于日本念书,别说每两个星期,就连每个月回家也没能力办到。 早知道那份对家人的思念会这么的撕心裂肺,当初就该每个星期回家。 原来那每一天能见到你的日常就是幸福。
1年前
星云
更多思念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