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愿望

2星期前
3月前
生日,一定要生日蛋糕吗? 嗯,因为我想许愿。 年少时想要一个圆圆的、完整的蛋糕,可以对着漂亮且闪烁着温暖火光的蛋糕“隆重其事”的许愿。得知此事的朋友们总会贴心地为我准备500克乃至1公斤的生日蛋糕,以致于好几年生日都要一个人吃完好几个大蛋糕。我本来就不是热衷甜食的人,加上年龄渐长,开始“斤斤计较”,换算着要跑多少公里,要做多久的运动才能消耗掉每一口送进嘴里的奶油后,不得不把要求降低至只要有蛋糕就行,哪怕是3吋的小蛋糕或是一小片、一小块也没问题,只要能点燃蜡烛,并对着朋友们的心意,在专属于我的这一天好好的默默的许愿即可。 这是我对生日许愿的“执念”。 或许生活上有太多的力不从心与无可奈何,对未来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才会把许愿看得如此“神圣”。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人也会把对将来的种种期许,交托给虚无缥缈的“许愿”。有人一看见流星划过立马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快速在心里默念一串愿望;有人在红色彩带上写满心愿并诚心地往“许愿树”上抛,甚至因为彩带一抛就稳稳挂在树上而满心欢喜,觉得心之所想皆会如愿;有人相信,放飞的天灯升至高远的夜空,心愿得以“上达天听”;有人看到喷泉、水井皆不放过,把握机会投币许愿;走访宗教场所更不用说,立马祈愿祈福。 许愿,是无成本“投资”,即使所许的未能成真也没什么损失,不是吗?这样想没错,但若愿望可以不实现,哪又何必许愿?这些年来,我许的愿越来越简单,有时候简单到只剩下“平安健康”。这四个字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对生命最深切的期盼。人生无常的例子太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昭示人生的脆弱与无奈。即使坚持运动,健康饮食,长期养生,似乎也无法完全抵御未知的风险,唯有心怀敬畏地把人生的“终极愿望”交托给宇宙万物。 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愿望 至于那些只要凭借努力和改变就能达成的愿望,已不再列于许愿清单,只需踏实前行,一步一脚印,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目标,毕竟愿望不是许一许就可以轻易实现的呀。谁不想双手合十就能环游世界?谁不梦想闭眼默念100万就有100万?光许愿是不够的,前提是你能够为许下的愿望付出多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完成10公里的马拉松,起码也要踏出第一步!想要100万,也要先有第一个一万!若没有一丝计划,也没有付诸任何行动,那么愿望终究只是愿和望。 许愿,不过是人生马拉松一个阶段的起点,也是一种希望,一种信念,然而希望感并非乌托邦式的梦想,而是让我们找到生活的热情与值得奔赴的方向,相信未来会比现在好,同时更坚定努力的前进,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去实现这一点。 所以,自己许的愿,自己来实现吧!星星、天灯、许愿树、喷泉、水井、天使、神明……每天都被迫接收成千上万的许愿,也太累太辛苦啦!如果非得要许愿,何不助祂们一臂之力,先自行付出实际行动,再向宇宙传达心意,相信在吸引力法则的加持下,你的愿望得以在长长的清单中“优先被处理”,早日梦想成真!哪怕不能圆满兑现,至少不会离得太远!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9月前
我曾为世界的另一端许愿 愿每个流落街头的小孩 身上的溃疡都得以痊愈 愿他们手上都有面包果腹 愿他们都没有该认领的尸体 ——遗忘该遗忘的 残余的便是憎恨 愿校园耸立在炮管的残骸之上 愿他们围成一圈 听着童话酣然入睡 愿他们能跨过 来得太早的明天 愿他们都有梦能做 有诗能写 我曾为就近的高塔许愿 愿每个在无数落地玻璃窗里 齿轮般转动的人们 为他们找一个得以休憩的长凳 在两根权威般耸立的楼与楼间 凿一口只属于自己的洞 ——时间静止而责任不再 愿他们在停歇的当儿 听鸟,看树,聊天 让一些楼里的人,得以 与另一些住在他们隔壁的人相认 愿他们在黄昏前找到合适的音乐 在下一个转右的路口前 为自己堵车的命运 添加一个充满诗意的开场 我曾为眼前的稿纸许愿 即使当下文字如流水骤止 被遗弃的缪斯,人们的眼神望向 另一些山头 以更加重要的事物自居 的事物。而诗 无人触碰,毫无波纹的迹象 一条没人游戏的河流 再也没人愿意 拾起河床的鹅卵石 我依然许愿 将自己匿藏在这崩塌的高塔中 无视脚边碎裂的砖瓦 用自己的最后一秒 写诗 我曾为你许愿,亲爱的 那些无力的愿望 愿我能在为一切许愿的同时 为你不面对这一切许愿 愿你走在路上而不巧遇熟人 愿你驶过的马路没有红灯 愿你不再看着窗口外的远方 愿你的痛苦化作无云的星空 它们诞生,闪烁,接着 炽燃着坠落,轻轻 印在你的作答纸上 一枚不小心涂黑的 相遇 相关文章: 【新秀个人特辑】连宏勋/诗三首 【零刻度诗社作品展】连宏勋/伊甸 连宏勋/明天记得带历史课本
12月前
1年前
“你怎么还在上班呢?没请假过年吗?还是没庆祝农历新年?”同事们都有着同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我在农历年二十九还在公干呢?我听了,只是笑而不答,心想我其实不喜欢回家过年。 前几年,我都和一般游子一样提早回乡过年。我曾搭8小时的长途巴士从亚罗士打南下,或者是驱车3小时从马六甲北上,甚至有过从犀鸟之乡,跨越南中国海回到家乡的经历。除此之外,在冠病肆虐全球之际,我也曾独自在异乡过年。今年,回家虽然只需一小时,却比以往沉重了许多。 3点正,我快速地穿过人群走向1号门诊。只见一份3001蓝色的文件夹正摆在桌上。 查阅顾客的推荐信后,我按下呼叫号码,“叮咚!3001。” 我抬头看见一位身穿灰色衣服的马来妇女,戴着蓝色的口罩,慢步走进我的门诊室,身后同行的年轻女子却止步于门外。 一番仔细沟通后,我才发现她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肾脏捐献评估“Renal Transplant Assessment ”, 而她想成为一名活体捐献者 “Living Donor”。现在大众都对精神科有所了解,所以任何肾脏捐献都需要在精神科医生仔细评估后才决定是否适合进行捐献手术。这也包括肾脏接受者 “Living Recipient”。 评估包含捐献自愿性、了解手术过程、手术及麻醉药物风险等等。捐献者必需在手术前有一定的准备,比如若需要病假时的经济来源,手术后情绪管理,其他的负担等等。经过评估后才会总结适合或不适合肾脏捐献。 这位客戶是一名小学校长,也是4位孩子的妈妈。她希望捐献一个肾脏给她的二女儿。她的女儿在5年前被医生诊断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es, SLE”,需要长期靠类固醇药物控制病情。 病情稳定了3年后,她很不幸地被发现类固醇药物已无效,导致病情扩散至肾脏衰竭。从此她的人生就需要风雨不改地到洗肾中心报到。每星期3次,她都需要与机器连接长达4小时。这不只是耗时又耗金钱,同时也被逼把人生目标抛在脑后,因为延续生命更重要! 想要实现女儿的愿望 一直到活体肾脏捐献手术的建议才让她们的人生重新点燃了希望。亲人当中只有妈妈和大女儿的移植对比报告合格。因为大女儿才刚组织家庭,所以此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这位妈妈身上。 当她被问起为什么会有勇气做这一个决定时,惊讶的答案让我茅塞顿开。 “我是妈妈,我想要实现我女儿的愿望。她的愿望是要继续在大学深造。” “我不知道手术以及麻醉药物的风险,我不了解手术过程,我只知道我是她的妈妈。”原来妈妈在家里也扮演着圣诞老人的角色。 还没为人母的我,能够感受她坚决的决定。同感人生充满着无奈。妈妈的牺牲是无比的伟大。我们经常花最少时间和精力在妈妈的身上,但她却可以无条件地默默奉献。最终我在评估表格上写上适合进行活体肾脏捐献手术但需要进一步去了解相关质询。我在收拾桌上的文件时,抬头一看,看见她左手拿着肾脏捐献评估报告,右手牵着那位女子慢慢地离开。 新年愿望经常都离不开大富大贵,一年比一年好。但我今年的愿望是希望身边的人无病痛,无牵挂。接纳妈妈的不完美,因为她也和我一样不完美。 愿,家里的烟火还不声不息地燃烧下去。
2年前
与父母亲相约到市中心一家著名的早餐店享受这双12早晨的阳光。这家早餐店是我们这一小镇的老招牌。虽然店面老旧,但是天天都坐满了人,只要稍微迟到就必须在走廊站个十多分钟才能入店。父亲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因此我们三人不曾来过这家早餐店。只因这一特别的日子,父亲才应许了我的邀约。 双12,我的生辰。一直以来都觉得我的生辰日期对我们一家人来说很有意义。父亲的生辰是3月11日;母亲的生辰是6月22日。我们三人的月份都取自3的倍数,而我生辰日期的12则是各取父亲生辰日期的11和母亲生辰日期22的个位数组合而成。 咖啡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早餐店,古早味的蛋糕和糕点摆满了玻璃橱柜,桌上摆着随手可得的马来式炒米粉和马来西亚人最爱的椰浆饭。店员早已被训练得反应敏捷,凡是点单点得慢的客人,就会摆脸色。即便服务态度不佳,但是看在它著名的乌达和肉松面包上,客人依旧持续光顾。这种一红就摆架子的迹象,我在外地见过不少。似乎,心脏强大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素养。 享受父母亲的唠叨 到外地发展工作后,与父母亲一起吃饭的机会变得缥缈。因此,只要一休年假回家乡,即使是要清晨就醒来陪他们吃早餐,我也甘愿不赖床。我心里很清楚,这样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所以能陪一次是一次。其实吃什么并非关键,最主要是我享受一家人坐下来聊天的时光。或许是少了眼神接触,每次与父母亲在电话中能聊的东西不多,可面对面聊天却会无形中透露许多讯息,让我知道他们的近况。母亲会抱怨父亲老了爱唠叨,父亲则抱怨母亲沉迷于直播和网购。小吵小闹,是情趣,难得看他们在这样的年纪还能擦出这样的小火花,要不然两老在家大眼瞪小眼多无趣啊! 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外独立生活是在我18岁的时候,那年父母亲载我到大学宿舍,虽然他们没有流露出不舍的表情,但是后来听姑姑说母亲有因为不舍而掉泪。从小到大,母亲不曾在我面前流过泪。这点我就像极了她,即使很难过或因为某部剧而感动,我都是躲起来哭,不曾把眼泪掉给别人看。大学毕业后,由于家乡的工作机会不多,我便直接在大学所在的那个城市工作,而今年已经是我和父母亲分居的第10年了。 小时候讨厌他们的唠叨,长大后却想念他们的唠叨。每次一回家乡,他们还是会对着我唠叨,可我都会静静不回嘴,享受他们的唠叨。现在的我已不再期待过生日,因为这就意味着父母亲又老了一岁,在能陪伴我的岁月里又少了一年。这滋味不好受,相信也不会有人喜欢这种滋味。 双12,我将生日愿望赠予他们,愿父亲和母亲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年前
过去的六十多年,原来我对过农历新年这桩事并没有那么在意和郑重。性格使然,几乎每一个新年,我都是随性度过的。 童年时候,当然对新年万分期待,不过盼望的也不外是那些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与汽水零嘴,区区一块几毛钱的压岁钱,以及硝烟四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年少时对新年多了一份期待,因为可以借口拜年去探访那些平日难得见面的女性朋友,尤其是女同学的闺蜜。 后来到远方求学和就职,过新年的仪式就是心力交瘁的舟车劳顿,从搭公交到骑摩托再到驾汽车,总是一程又一程的奔波。这样与时间赛跑过新年虽然颇具意义,也感受到兴奋和欢欣的氛围,却因为缺乏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我就殚精竭虑想方设法,苦思另类迎接新年的方法。 然而由于人的惰性加上贪图方便,我的大半生已经习惯随性过年,所以一年又一年就那样度过了佳节。 几年前从职场退休,不必再营营役役为稻粱谋,我竟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迎接新年的新格局,希望带给自己不一样开年仪式。 这个开年仪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除夕夜拿一支圆珠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首诗。 诗的内容可以是回顾或展望,也可以是一些个人感悟和愿望,文字虽然是简单而浅白的,却是来自心里的话。 我有自知之明,了解这些诗不够水准在报章刊登,因此就发布在脸书上,让我屈指可数的朋友们读一读,为我按赞,提醒我也曾经是文艺青年,所创作的新诗毕竟也得过征文奖,甚至有一次入围花踪新诗奖。 来临的癸卯年,我会写出怎样的诗,目前完全没有概念;不过,壬寅年的除夕,我就写下了这首诗: 过去的68年 我曾经懵懂无知 也曾经轻狂不羁 我曾经热情奔放 也曾经玩世不恭 我曾经沉稳积极 也曾经消沉郁悒 我曾经意气风发 也曾经失落沮丧 一切都过去了 只遗留下脆弱的泡沫 在时间的长河里 今后 我祈望 日子是一连串的 风轻云淡 平凡而甘于淡泊 就是我座右铭 那些 遇见的人发生的事 终究会成为过去 恰似一缕轻烟 消失在云端 也许 我只会遗留下一个名字 模糊的容颜 让你去回忆 但愿兔年之前,我能写出一首诗,让自己觉得过去的一年并没有虚度,让我感到心里满盈着充实、欢欣和喜乐。 至于转运与否,实在并不重要。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在美国居住了十几年,每逢12月大街小巷都充满着圣诞的气息。不管是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徒,人们已将圣诞节视为文化节日来庆祝。多数美国家庭都会架起圣诞树,精心布置家里和庭院,给孩子及朋友们选购圣诞礼物,准备庆祝这个每年最盛大的温馨节日。各大商场还会特别准备书桌和邮箱,让小孩写卡片寄送给圣诞老人,告知圣诞老人他们所期望的圣诞礼物。我感到好奇,究竟有多少美国小孩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显示,约72%的美国民众表示他们在童年时期,确实相信自己收到过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调查也发现,约69%有小孩的家庭会假装圣诞老人在平安夜到访过家里。让人惊讶的是,居然还有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长大后还觉得平安夜圣诞老人确实会到访。他们之中有23%的65岁或以上的美国老年人,也有11%的成年人说他们虽然不庆祝圣诞节,但会和朋友们玩互换圣诞礼物的游戏( Kris Kringle)。 自小吴牙牙学语以后,随着学校和生活中圣诞氛围的感染,她对12月份是极其的期盼!和其他美国小孩一样,她小时候坚定地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美国父母一般都会“配合”这些童话故事,让孩子相信这位来自北欧的慈祥老公公Santa Claus的存在。圣诞老公公会观察小孩一整年的行为操守,并在平安夜拉着麋鹿来到家里,透过烟囱钻进家里,给好孩子们送来圣诞礼物。因此,进入12月份,父母可说是用尽“圣诞老人效应”来管教孩子——听话的孩子才有圣诞礼物哦!要是不听话,圣诞老公公可是会知道的哦。小吴一过了11月份的感恩节,就开始许愿自己要的圣诞礼物,时不时透露自己的圣诞愿望,我们作为父母都一一听在耳里了。 特别愿意缔造美好回忆 圣诞节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平安夜的时候,小孩会在圣诞树下摆放一小杯牛奶和几块曲奇饼干给圣诞老公公。小吴对这个“传统”可热衷并认真看待了。她一般把牛奶和饼干放在圣诞树下,特别叮嘱我们都不可以动那些牛奶饼干,那点心是给辛苦派送礼物的圣诞老人。等他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可以顺便“歇息”喝口牛奶、吃一些饼干。第二天早上,小朋友要是看到曲奇饼干被咬了吃了,他们会认为圣诞老人确实来过了,圣诞礼物也出现在圣诞树下了。一切得到“验证”后,小朋友们可说是高兴得激动万分!殊不知,每年的平安夜,我们作为家长都得清晨摸黑一早起床,先把饼干咬掉一口、牛奶喝掉一截,然后把预先藏好的圣诞礼物摆在圣诞树下。等小吴起床后,我们还要若无其事地陪她“见证”圣诞老人来过的证据,看她那充满惊喜的表情。 圣诞老人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真实地陪伴了许多孩子们成长,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慢慢地,当孩子上学以后,接触了更年长的同学或自己的手足,这些大孩子便会告诉他们圣诞老人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而过去的圣诞礼物其实是父母所准备的,圣诞树下的饼干和牛奶大概也是被父母“操作”过。有的孩子会询问父母,父母会耐心地告诉他们真相。不管如何,大概不会有父母和孩子因知道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闹不愉快。我觉得,孩童小时候对圣诞老人的相信和幻想,折射了一个人成长过程对现实的认识——从初期的天真烂漫,到认清现实里的有喜有忧;虽然后来知道礼物都是要用钱去买回来,并不是天上圣诞老人送过来的,但是礼物里都是父母浓浓的爱,这一切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孩子小时候找寻圣诞老人的印记,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圣诞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长大后的每一年圣诞都会回忆起小时候父母用心地给自己一年一年地铺排圣诞剧情。我也特别愿意给小吴每年缔造这种美好回忆,希望小吴带着这份爱的记忆迎接未来的人生。即便一年里面对了各种困境,来到岁末迎接圣诞的时候想起这份回忆,希望她的内心会重新感到温暖并且坚强起来。圣诞老人来过的证据,正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印记。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