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慈善文教

註冊成立至今已有74年的柔佛誠敬善堂,一路走來堅持秉承宋大峰祖師聞聲救苦的聖訓,在慈善文教事業上默默耕耘,行善足跡遍佈社區。 柔佛誠敬善堂主席郭金財、副主席也是前主席陳有豪、財政沈培裕、副總務鄭金炳及執行秘書張敬川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採訪時,敘述該堂一路來的助人項目。 張敬川敘述,雖然柔佛誠敬善堂是在1951年正式註冊成立,但事實上,該善堂所保留的歷史照片顯示,該善堂早在40年代,就以峇株巴轄誠敬善社的名義活躍於社區。 他說,柔佛誠敬善堂的前身即峇株巴轄誠敬善社,相信是在40年代二戰後成立,其中一個發起人是當時峇株抗日籌賑會的負責人周細粒。 “周細粒在二戰時受日軍迫害,被帶往槍決,所幸他大難不死,在逃脫日軍魔爪後發願成立誠敬社,待日軍投降後要為所有被害者收集撿拾這些殉難者的屍骨。” 理事們提到,後來周細粒所成立的善堂確實這麼做,大家在他的號召下前往收集殉難者的屍骨,並將他們安葬於亞依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柔州華僑殉難烈士公墓。 柔佛誠敬善堂內還保留一座柔佛州華僑殉難先烈紀念碑,每年的慶中元活動,該堂董事及堂友都會向這些在日據時期遭迫害屠殺的殉難者致祭。 家屬們在得知柔佛誠敬善堂每年都會舉行公祭後,也紛紛將殉難者的照片交給該會,供祭拜用途。 除此之外,柔佛誠敬善堂最廣為人知的善舉之一,莫過於每年風雨不改舉行的施贈貧老活動,派發上百份米糧包給年屆70歲以上的樂齡人士,為社區樂齡人士提供實際幫助。 雖然這一活動究竟是多久以前開始舉行已不可考,但根據留下來的歷史照片,可推敲施贈貧老活動持續至今至少已有二十年以上。 陳有豪說,柔佛誠敬善堂供奉的是宋大峰祖師,因此該堂每年都選定在祖師誕農曆十月二十九後的一個日期,即農曆十一月初一舉行施贈貧老活動。 他說,每年分發米糧包給樂齡人士都是採用現場登記的形式,派發給70歲以上的年長者,很多長者一早就來排隊登記,領取米糧包。 除了現場派發米糧包,他們也會派發米糧包到老人院去。 他透露,除了疫情期間的2020年及2021年被迫暫停,這項施贈貧老活動這些年來每年都風雨無改舉行,甚至已和贊助商家形成一種默契。 “我們辦施贈貧老活動很久了,商家和堂友們都知道,所以每年時間一到,他們就會主動來詢問和贊助,一些人提供現金贊助,一些人提供乾糧,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助人,是一個很溫馨的活動。” 柔佛誠敬善堂深感貧病家庭的生活不易,每年固定撥出逾萬令吉協助這些弱勢群體,也會與其他組織配合協助這些不幸人士。 鄭金炳說,這些受助者當中,一些人是直接向該善堂求助,一些則是經過堂友或理事等引薦,理事們在發放款項前都會親自做家訪,深入瞭解受助者的處境。 “我們幫助的人士當中,一些是來自單親家庭,一些則是失去工作能力,還有一些病黎或他們的家庭。” 沈培裕說,該善堂舉行的各項慈善援助計劃,款項全來自於善堂自身的收入,都不涉及對外募款,且確認受助者的情況後就立即撥款,儘快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我們每年召開會員大會時都會提醒堂友,若知道有人需要協助,可以通知我們,我們除了直接給予金錢援助外,若有需要也會與其他慈善組織配合,協助這些不幸人士。” 以慈善公益為定位的柔佛誠敬善堂,這些年來持續在社區慈善公益這塊默默耕耘,每年會慶都會撥出款項予教育、慈善及醫藥單位。 郭金財提及,該會在2024年的會慶上就撥出款項捐獻予6個受惠單位,即峇株巴轄五校董事會、峇株巴轄德教會紫英閣洗腎中心、同仁醫社、華南學校,各1000令吉;峇株巴轄扶輪社洗腎中心3000令吉;新華學校則獲贈一面鼓。 他說,該善堂向來秉持著能做盡量做的精神,未來隨著資源增多,該善堂將會擴大服務範圍,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柔佛誠敬善堂殯儀館這些年來雖然經歷裝修與提示,但依舊堅持峇株巴轄區最廉宜的收費,造福社會大眾。 他希望未來能夠帶動更多峇株巴轄團體及個人一起來參與柔佛誠敬善堂,藉著這個行善的平臺一起為社會付出貢獻,真正發揮柔佛誠敬善堂的價值。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