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成语

● 南洋“亲”字观 人们看见可爱的小宝宝,喜欢亲亲其额头,或用鼻子贴近小脸蛋,吸一吸气,闻一闻。这个表示亲昵的动作,马来语叫作cium,闽南语叫作cim。但凡福建人学马来语,总觉得cium是一听就会的词语,因为发音太近似了! 早年在令金,那里住着许多印度侨民。我的阿妗是福建人,姓名是Ng Cim。马来人、旁遮普人和淡米尔人连名带姓叫她,都没有问题,因为不但马来话有cium,旁遮普语也有chumma,淡米尔语也有cumpi,要模仿“亲”的声音,一点困难也没有。可是英国人就不同了。刚刚推行国民登记的时候,阿妗交代自己的姓名,英国人先就卡在Ng这个音上面,接下来的Cim也令他为难。英国人没有发这个音的习惯,英语只有叫黑猩猩时才会说chimp,但那个音和福建话的“亲”还差那么一点距离,而这一点距离似乎难以超越。纠缠了老半天,结果误写成Ng Eng。直至阿妗以近百岁的高龄无疾而逝,这个登记上的错误始终没有纠正过来。 曾有印度前辈告诉我,印度各种方言说“亲”,都是来自古代梵文的cumb,而梵文记载的语音原本是梵天的语言,也就是说,那是天人的语言。佛经上说,人的始祖是从天界下凡的。希伯来和阿拉伯的圣典不也说亚当是从天上下来的吗?马来语的“亲”也是来自印度。 真没想到:此语本为天上有,难得南洋处处闻!那么,闽南的居民是在多早的年代就已经吸收了这个词语呢?这真是个谜! ● 成语对照 南宋时,有位贵族女子姓厉,名硕人,她与丈夫曹秀才不和,离婚改嫁曹咏侍郎(侍郎之职,相当于今天的次长或副部长)。曹咏的后台靠山是丞相秦桧,所以平步青云。元宵节,曹咏开放门户,大摆晚宴,曹秀才看到前妻服饰奢华,排场阔气,回家对母亲说:“硕人是该享大富贵的,我们家哪儿留得住她?”当时,巴结奉承曹咏的人很多,只有硕人的哥哥厉德新不买账。曹咏暗中命德新的上司刁难德新,想借此迫使德新来乞求他,但德新始终不屈服。后来秦桧倒台,曹咏作为秦党,随即被贬。他收到厉德新来信,打开一看,竟是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曹咏死在贬所,厉硕人路过前夫家,见门庭整洁,花竹茂盛,不禁懊悔哭泣道:“我当时能自安于此,岂有今日!” “树倒猢狲散”这句成语沿用至今,比喻靠山一倒,依附者遭殃。猢狲也称猴狲,就是猴子。树倒下了,原先在树上的猴子们也散了。马来人也有一句成语,叫:枯树一倒,啄木鸟寄死(Punggur rebah, belatuk menumpang mati),用法大致相同。 马来亚半岛有一种小啄木鸟,今称巽他啄木鸟(belatuk Sunda),喜欢在枯树干上打洞入住。我见过一对巽他啄木鸟夫妇在一棵枯死的毕钵树上轮流打洞。毕钵树是长青树,本不易死,有人在大树根部下毒,大树便枯死了。植物和鸟类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啄木鸟很快飞来凿树洞。这对小啄木鸟没日没夜地工作,凿开圆形入口,可容鸟身出入。【图1】是一只巽他啄木鸟开始凿树洞。【图2】显示树洞已经凿通,一只巽他啄木鸟正用后退的姿势从洞中抽身出来,好让等候在旁的伴侣接手凿洞的工作。 巽他啄木鸟入洞安家,生养下一代。在幼雏出洞飞走之前,假如有人把干枯的大树砍倒,原本“寄生”于枯树的小啄木鸟就变成“寄死”了。这便是前述马来成语的由来。 ● 关于大鸟的马来俗语 有的人积恶成性〖注〗,百般规劝,毫不起作用,好比石头泡在水里,永远不会变软。马来谚语则说:“乌鸦即使用蔷薇水洗浴,羽毛也不会变白的。”(Burung gagak itu jika dimandikan dengan air mawar sekalipun, tiada akan menjadi putih buluny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需要伙伴搭档,也要找对人,才不会自置于险境中。马来俗语说:“麻雀焉能与犀鸟齐飞?”(Burung pipit sama enggang, mana boleh sama terbang)犀鸟是大鸟,麻雀是小鸟。你只要看过犀鸟一口吃掉小鸟的那种恶态,就会明白麻雀若与犀鸟一起飞翔,绝对不会安全,结果只能是被犀鸟吞噬。 鸱鸮俗称猫头鹰,是夜里起身活动的动物。马来人认为夜里鸮鸣如鬼叫,所以称猫头鹰为“鬼鸟”(burung hantu)。夜愈深愈暗,猫头鹰的一双猫儿眼愈亮。柔佛有些地方,不时可以见到猫头鹰。半夜隔着玻璃窗看它,它好奇地把头倒转来看你,双眼调整焦距,看清了是你,它就扭曲着满是白毛的老脸,怪叫一声,展翅飞去,动作矫健异常!在暗夜中捕食蛇鼠,它确有此能耐。等到白天,昼盲的它就该休息了。真的,白昼的猫头鹰啥都干不了。人一旦力竭,平时再能干,也“无能为也”,马来语就说这人是“天亮迟起身的猫头鹰”(Burung hantu kesiangan)。(明日续完) 〖注〗此“性”是习性,不是本性。孟子道“性善”,是指本性。荀子言“性恶”,是指习性。
5月前
日前在某社交媒体发生了一点小事。网友展示在书局促销区买的几本书后,有人留言:书虫就是这样,顺手牵羊。事主委婉表示他没牵羊。那人回应他的意思是多买了几本书。 随口说别人顺手牵羊未免太过难听,乍见我很不高兴,原本打算留言提醒。惟想想自己只是寻常小民,并非社会贤达,倘若别人未出言询问,似乎不便发表意见。再说对方与我素昧平生,私讯亦嫌冒昧,略过也就算了。 对方很明显是误用成语,但不愿承认,我觉得这种状况怎么说都没用。当然我的判断未必准确,不过一旦开口,万一不慎引起争执,那就不值得了。倒不是害怕与人争吵,而是没必要为了这等小事争论不休。有人爱说书虫顺手牵羊,那是他的事,又不是我的错。 发现别人误用词语,选择视而不见,我是否有纵容之嫌?非也非也,首先我没资格对陌生人说教。再说,对方或许果真是社会贤达,偶尔误用词语也不算什么大错,若因而被陌生人指正一定不快。大家使用社交媒体不过是休闲娱乐,没人爱听别人纠正自己言语的小小失误。 尽管常有人自豪,本地拥有中港台之外最完备的华语教育体系,然而不可讳言,本地人的华语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有识之士十分努力普及语文知识,可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别的不说,本地体育新闻常见“觊觎”、“染指冠军”之类的描述,我看来着实刺眼。“争取”、“期待冠军”不行吗?冠军是荣耀,又不是丢脸或羞耻之事,为何非要用觊觎、染指这么负面的词语? 现今科技发达,各式查证十分便利。老实说我亦曾发现自己误记、误用部分词语,还好及时查证,错误大多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这也只能要求自己。至于其他人如何使用语言,那是他的自由,不足为外人道,我的确不该多管闲事。
9月前
最先接触的龙大概是小时候聆听成语故事《叶公好龙》,或是背诵着十二生肖的顺序时出现。跟随家人到庙宇拜拜,龙从平面抽象跃升到具体的雕像,便是我对龙的形象的初步建构。 2000年代,距离我家最近最大型的购物兼娱乐中心——绿野仙踪外藏着一条龙。每次往返绿野仙踪的路上,T字路口交通灯前的龙尾必定引起我的目光。某人曾经告诉我,这一带可以找到龙头和龙身,仿佛有一种寻宝的感觉,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神秘故事等待揭晓。后来,碍于范围太大,我并没有如愿去寻得这条龙的龙头和龙身。 有一回该地段修路后,龙尾的消失让我措手不及。一个标志性的象征,像是与绿野仙踪主题公园(The Mines Wonderland)的没落共同进退。这座主题公园曾是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承载着家庭天伦乐和孩子们的欢笑声。里头有一座儿童过山车——墨绿的轨道,青色的龙头和龙尾,以及坐满儿童挑战者的龙身。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后,孩子们便犹如腾云驾雾,飞龙在天。尽管被吓得哇哇大叫,在落地后,却满脸皆是挑战成功的胜利。 多年以后,欧洲国际马戏团在绿野仙踪举行义演。我和T从购物中心的旁门穿入通往马戏团的走道,惊见龙头伫立在桥边的河岸旁。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它就在此处!它似乎已被荒置,历经风雨几十年,身上的漆该剥落的早已剥落。曾经风光过,也曾给我带来神秘的错觉,深受万人敬仰的吉祥物——龙,在这里竟落得如此狼狈,叫人不胜唏嘘。 这个中华民族崇尚的奇特物种——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庙宇和成语故事里。而在我的生命中,与我最为亲近的时刻,就是那只等待有贤之士拯救和翻新的龙头雕像。
9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一、“差強人意” 印象记 “差强人意” 是高频使用成语,但多数人对 “差强人意” 的认知只是望文生义: ·从 “差强” 联想到 “差劣”; ·从 “人意” 联想到 “事与愿违,不能称心如意”。 ·故,把 “差强人意” 诠释为:差劲,结果不尽人如意。 生活中运用实例: ❶员工业绩未达标,老板以 ”差强人意” 怒骂责备; ❷学生考试分数低,老师哀叹:差强人意; ❸国阵大选惨败,传媒以 “差强人意” 遣词报道。 ·以上❸例,统统用错 “差强人意” 了! 二、“差強人意” 确切释义 ❶根据《现汉7》,【差强人意】释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❷追溯典故,“差强人意” 是褒义成语! ❸典故《后汉书 ·吴汉传》: 吴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大将。一次刘秀打败仗,其他将军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却意气自若,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激励战将。刘秀为此事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备注:①差:略微。②强:振奋。③人意:人的意志) 刘秀那句叹话大意是:“吴汉还能振奋人的意志,得此一人,如获一势均力敌的国家了。” 刘秀的 “差强人意” ,对吴汉是褒,非贬也。 后来,“差强人意” 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三、 错用原因 只从字面推敲其义,根源在 “差” 字: ·“差” 是多音字。“差强人意” 中,“差” 正确读音是 chā,于此句成语中作副词用:稍微,大体。 ·多数人把 “差” 误读成 chà,从而引为“不好,差劲” 之义,故将 “差强人意” 误作 “能力低,表示结果不理想,不合要求,不能使人满意。” 四、结语 “差强人意” 并不差劲,是用以表示 “尚算满意” 的成语,非指 “不尽人意” “大失所望”,不好再将之由褒作贬来运用啦。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必须 vs 必需,各分天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元旦、春节、立春,何者为年之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用感恩回应早安,言重了! 感谢vs感激vs感恩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今天的隔天 ≠ 明天
2年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常有听闻“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某某”的句式,这些句式其实都犯了语法差错。“感恩”与“感谢”的构词法有别,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组成短语的形式,也截然不同。 一、“感恩” 是动宾式合成词 《现汉7》【感恩】释义: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 感恩=感激(动词)+恩惠(宾语)。因此,“感恩”是动宾式合成词。 二、“感恩” 是不及物動詞 汉语动宾式合成词很少带宾语,多是不及物动词。 “吃饭”是动宾式合成词(不及物动词)。 吃饭(动+宾)+苹果(宾语)=吃饭苹果 (动宾宾)→宾语重叠,显然是结构怪异的短语。 三、“感恩+(宾语) ”的例子 “感恩(动+宾)+(宾语)”形成宾语重叠的例子: ❶感恩父母。 ❷感恩老师的教诲。 ❸感恩您的慷慨解囊。 以上三例句式,若以“感谢” 一词表达,则无文法与语法的错误,因为“感谢”是可及物动词,“感谢”需要支配宾语,意义才完整。 以上三例,若要以 “感恩”表达,句式宜改成: ①对父母感恩。 ②感恩于老师的教诲。 ③感恩有您的慷慨解囊。 四、“感恩”在句中的正确用法 ❶用在句末或分句句末: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凡事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❷在句中组成结构合乎情理的短语: 他感恩图报,值得敬仰。 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 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结语 “感恩”是生活大智慧。但是,藐视语言字词的正规用法,就非大智慧的表现了。中文各词语皆有其正规界线的运用方法,让文字各归其位,各司其效,才能有精确的表达。  
2年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一路好走” 与 “一路走好”,同样都是送别的说辞。哪个是与亲友的生离别语,哪个又是与逝者的死别敬辞?学着辨别两者差异,免于陷入 “诅咒亲友去死” 的窘境。 ❶对比对象 (一) 一路好走 ˙生离别语。 ˙与活着的人道别话珍重。 (二) 一路走好 ˙死别敬辞。 ˙与离世的人诀别望安息。 ❷对比含义 (一) 一路好走 ˙“一路”指的是人生路。 ˙“好走”:路不平坦,叮咛他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好不慎摔跤。 (二) 一路走好 ˙“一路”指的是黄泉路。˙“走好”:走得很好,走得不痛苦,走得平静安详,走得安息。 ❸用法对比 (一) 一路好走 ˙送人时说“一路好走”,是希望他在人生路上好好地走,祈愿他一切顺利安好。 (二) 一路走好 ˙是生者向死者永别的挽联,吊唁死者一般的用词。 ˙寄托着在世者对死者的无尽想念,也是最后的叮咛与祝福,冀望他走得很好。 ❹例句对比 (一) 愿去世的爷爷, 在也许寒冷的黄泉路上, 一路走好,走得好好, 走得安息不留恋。 (二) 愿活着的我们, 在尚且温暖的人生路上, 一路好走,好好地走, 走得安稳不跌倒。 ❺简单记法 ˙先把“走好”记牢,再来记“好走”。 (一) 有人离世,大家会愿他走得少痛苦,走得安详。因为希望他走得好,就应该对他说:一路走好。 (二) 与亲友别离,但愿他往后的人生路会好好用心去走,好好地走下去。因为希望他好好地走,就应该对他说:一路好走。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必须 vs 必需,各分天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元旦、春节、立春,何者为年之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用感恩回应早安,言重了! 感谢vs感激vs感恩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今天的隔天 ≠ 明天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