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毅论环境
真心真言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的工作圈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张翠苗:创厂6年拥40员工 专洗医疗布料 全年无休
可曾想过,病人使用过的床单、床套、枕头套等,还有医生与护士的手术袍、手术布料等,用过后是如何清洗干净杀菌?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黄云云:唤醒孩子内心的温度 一步一脚印 守护大自然
自然教育工作者黄云云,十年如一日,不言倦地筹办一场又一场的自然教育活动,踏上沿岸、走进原野,以耐心、细心和充满亲和力的笑声,回应大人与小孩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新荣兴从“打石”转至陶瓷业 老夫妇坚守115年祖业
新荣兴的老招牌,一边写著“自造各款石料总批发”,一边写著“兼营粗幼陶瓷器批发”,张得成说,新荣兴原本的主要业务是“打石”(石雕),陶瓷器只是应商友的热情献议而兼营,未料过后却变成主要业务并坚守到今时今日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处理动物大小事 宠物看护 须有爱心耐心
若要当宠物看护,首要条件不是过人的技能,而是必须对动物抱着一份爱心和耐心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张兆盈误打误撞当上胚胎师 助不孕家庭孕育新生命
在整个人工受孕的过程中,胚胎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让卵子与精子在实验室内结合,孕育出一个个奇迹般的生命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白莉云任学校图书馆管理员 徜徉书海享受宁静
作为吉华独中图书馆副主任兼管理员,白莉云的工作环境就是教务处楼上的图书馆,这个地方只有数间课室面积大小,却大部分时间属于莉云一个人的天地
3年前
北马新闻
VIP文
解锁胚胎师专业 从卵子和精子到试管婴儿
我的工作圈:在实验室里孕育人类生命,见证生命被创造的奇迹。工作圈特色:试管婴儿技术自面世至今,人们依然对此一知半解,让胚胎师来为大家解开神秘面纱,一窥试管婴儿的诞生过程。受访者:胚胎师张兆盈,42岁 报道 / 摄影:胡喜明 世界上首名试管婴儿诞生自1978年,距今不过短短43年,但在这期间,人工受孕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协助了世界上许多不孕家庭带来新生命。 在整个人工受孕的过程中,胚胎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让卵子与精子在实验室内结合,孕育出一个个奇迹般的生命。 胚胎师或胚胎学家,20多年前在大马算是新兴行业,不过,起源妇产助孕专科中心的42岁胚胎师张兆盈说,最近10年以来,我国出现许多助孕的私人诊所,胚胎师这门职业也渐渐广为人知。 张兆盈从事胚胎师工作已有18年,她笑称,想当初她多年前到私人医院求职当一名实验室人员时,尚未听闻过胚胎师这个职业,但却被医院委派到有关部门,于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该领域。 虽然人工受孕在世界乃至我国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是张兆盈指出,我国大专院校至今未有提供相关课程与学位,胚胎师一般是以生物学的相关学位来入行,并在师徒制下,一步步学习人工生殖技术。 胚胎师是高压行业 身为一名胚胎师,张兆盈的工作场域,是在布满高精度显微镜、胚胎培养箱、收藏冷冻胚胎的液氮罐、用以监控胚胎进度的多台显示屏等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内进行。 一个个生命种子,就在实验室被胚胎师以专业技术来培育,静待诞生之日。 “同样是在实验室里工作,但我们并非抽血验尿,而是在培育生命,也因此,我们这一行算是高压行业。” 胚胎师的任务,是协助病人成功生育产子,他们在实验室内让卵子受精成为胚胎,最后再把胚胎放回母体的子宫内,让胚胎继续在子宫内成长,直至着床。 张兆盈说,并非每次的人工受孕都会成功,当胚胎师把认为好的胚胎移植母亲子宫,最后却怀孕失败时,病人会伤心地询问原因,这个时候,胚胎师与母亲一样感到难过。 “我们肩负病人产子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在培植胚胎时万无一失,因为只要有一丝错误,分分钟会导致病人无法顺利产子。” 她也笑言,胚胎实验室全年无休,每日都需确保有胚胎师在实验室内,以便记录及观察胚胎的培养状态。 从体外受精到胚胎 从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到顺利诞生成为“试管婴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张兆盈说,不孕夫妇一开始会先见医生了解不孕原因,若决定进行人工受孕(IVF),那么女性就需要先施打荷尔蒙针,以刺激卵巢发育出多个卵泡,这个过程需时介于10至14天。 她说,医生在观察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会定下取卵的时间,这时医生会为病患麻醉抽卵,卵子抽取出来后,胚胎师这时会介入,以显微镜来寻找刚取出的卵泡液中是否含有卵子。 她说,胚胎师在找获卵子后,会先放在培养液内,当日做好精子采样后,再把卵子取出进行试管受精,形成受精卵。 张兆盈解释,在上述卵子取出至受精的整个过程中,胚胎师必须非常迅速的完成工作,因为卵子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卵子在母体内的温度是37度,当取出体外后,胚胎师必须模拟人体37度的环境,包括37度的培养液、37度的显微镜桌面,如果体外受精做得太慢,最终会导致卵子质量不好。” 她说,受精卵过后就会被放置在同样是恒温37度的培养箱内,而如今的新型培养箱内置监测镜头,让胚胎师可以通过电脑随时监测进度。 “受精卵在培养箱内会开始分裂成多个细胞,从受精卵至形成胚胎的培养周期是6天,胚胎之后便可取出冷冻,择日放回母体子宫内。” 冻胚移植提高生育成功率 张兆盈说,从施打荷尔蒙针到把胚胎移植回子宫,整个过程需时约3个月。 她说,其服务的助孕中心以前会进行鲜胚移植,即在胚胎成长至第5天后,便可选时间移植至子宫,无需经过冰冻和解冻的步骤,整个过程相对更短。 不过她说,鲜胚移植的产子成功率仅约50%,所以他们现在是进行冻胚移植,这方式让生育成功率提高至70%。 她解释,这是因为,若选择冻胚移植,女性在做完取卵手术后,由于有施打荷尔蒙针,体内的荷尔蒙激素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该激素会影响到子宫环境,抑制胎儿成长。 “所以,我们现在会先让病患休息约2个月,把荷尔蒙激素排出来,将子宫环境调整至最近状态,才把冻胚移植进子宫。” 至于不孕的原因是什么?张兆盈认为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且不乏夫妇两人身体都没问题,但却生不出小孩的情况,这现象难以解释。 她说,不孕的一些原因,包括年龄因素、精子质量差、输卵管阻塞、压力等。 “有些则是顺利产下第一胎后,便再也无法生育第二胎,这种情况也被归类为不孕。” 张兆盈说,人工受孕诞下的“试管婴儿”,其实只是在受精部分以人工方式进行,当胚胎移植进母体后,与其他婴孩一样,同样必须经历怀胎10月的过程。 试管婴儿同样须经十月怀胎 至于人们普遍担忧的,试管婴儿是否比自然怀孕生育的婴儿更易有出生缺陷,张兆盈说,自1978年首位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世界上不少专家学者都有研究试管婴儿的健康程度。 “目前为止的研究显示,试管婴儿与普通婴儿在健康上并未有区别,但人工受孕技术毕竟还是很新颖,专家的研究还在持续中。”
3年前
VIP文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现代化养猪场 科技饲养 不脏不臭
说到养猪场,你有多少印象?是不是听到“养猪场”三个字,嗅觉马上意识到是一股臭味?随着传统的养猪行业在时代的要求下与时并进,现代化经营的养猪场足以颠覆传统的养猪场印象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焦点
我的工作圈 | 白领返乡当全职农夫 多元化生产 拓销售渠道
从喧闹的城市,回归田园生活,意外成为全职菜农……
3年前
北马焦点
会员文
回乡务农:开辟塑料袋种植新天地
我的工作圈:从喧闹的城市,回归田园生活,意外成为全职菜农。 工作圈特色:受到土壤不利栽种的启发,转向采用塑料袋种植,施肥和浇水都能以计时器控制,分量精准和节省劳力。 受访者:锺绍堂年龄:45岁 报道/摄影:李明慧 一场冠病疫情改变了全世界,也扭转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当冠状病毒病悄然而至时,锺绍堂还在吉隆坡过著忙碌的白领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疫情和城市繁喧的生活,让他越感不适,最终决定辞职返乡,并意外成了全职农夫。 在去年9月杪回归家乡的锺绍堂,在返回素有“平地金马仑”之称的威北槟榔东海后,最初并没有想到要延续父辈的事业当菜农,直至在家住了一些时日后,由于无法忍受老家周围空地野草丛生,于是便将空地开辟成菜园。 [nonvip_content_start] 从最初只是为了解决野草和蚊虫的问题,锺绍堂在开辟菜园的过程中,慢慢重拾了年少时对种植的兴趣,在农业发展的念头也开始在心中萌芽。 “其实我对种菜技术并不陌生,因为我父亲就是菜农,从小我就有帮忙家人栽种蔬果,直至20岁去吉隆坡念书和工作,才远离耕种的生活。” 锺绍堂说,他在野草堆开辟的菜园,最先种植辣椒,但失败收场,随即了解到该地不适合直接在泥土耕种后,他尝试采用塑料袋(Polybag)种植法,很快就迎来苦瓜的收成。 “当看到周围的空地变成一片绿油油的菜园,我开始对种植有了信心,心情也越来越舒畅,这是在吉隆玻生活所没有的感觉,于是便决定朝向农业发展。” 多元种植拓商机 锺绍堂是在去年10月开启务农生涯,当时恰巧辣椒价格大涨,他不惜投入约2万令吉资金,购买塑料袋、椰丝、水管及支架等开始种植辣椒,但因槟榔东海菜园种植区的虫害太多,并不适合种植辣椒,所以宣告失败。 不过,第一次的栽种失败并没让锺绍堂打退堂鼓,反之更积极的请教附近的菜农和咨询农业局官员,经过调整后,苦瓜终于开花结果;随后他又开始栽种羊角头和茄子,并逐步扩大种植园区。 他说,从住家半英亩开始栽种,到再租用亩半的地段,目前其种植区已扩大至约6英亩,除了交替栽种圆茄和羊角豆,也大规模种植番石榴。 “目前我也在尝试栽种紫色玉米,设法开拓多元化生产,以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努力拓展更大市场和销售渠道。” 他指出,由于其菜园聘请两、三名工友,需要现金周转,所以即使羊角豆的批发价波动很大,他仍需交替栽种收成快产量高的羊角豆,以解决营运开销问题。 对于已晋身超过一年的农业事业,锺绍堂有两大目标,分别是有朝一日实现自种自销,以及为客顾提供一条龙服务。 以科技减少人力 虽然采用塑料袋种植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学问,锺绍堂坦言,对于这门有别于传统的种菜技术,他目前仍处在“边做边学”的搜索阶段。 他说,传统的土壤种植需要经常翻土和拔草,而塑料种植虽需投入较多资金,但施肥和浇水都能以计时器控制,分量精准和节省劳力,而且一般的特制塑料袋,在蔬果收成后只需消毒,还可重复使用约3年。 锺绍堂说,随著种植业逐步科技化,他也梦想有朝一日其菜园能发展至由机械代替人工的规模,虽然这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至少还有梦想。 回乡务农不言悔 在吉隆坡打拚了20年的锺绍堂,自去年辞去银行工作,远离喧闹的城市回到朴实无华的故乡后,整个人顿时轻松起来,连压在心头的压力也消失无踪。 “如今即便是坐在小小的咖啡摊喝茶,我也觉得那杯茶特别好喝。” 随著心境转变,锺绍堂也越来越喜欢悠然自在的农村生活,尤其故乡“慢活”的步骤,也让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开朗;虽然务农是体力活,又要在太阳底下曝晒,但他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他说,在首都打拚那些年,他经常感觉到自己快被沉重的生活开销和工作压力,压得几乎透不过气,尤其是吉隆坡无时无刻都处在塞车的状况,更让他烦燥不已。 所以当被询及会否后悔放弃城市的生活,锺绍堂的答案是坚定的,他不但不后悔回归田园生活,反之更享受和珍惜眼前的一切,并准备在侄女的协助下,朝向自媒体发展,致力推广威北生态旅游区,为家乡做出贡献。
3年前
会员文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左手写下暖心文章 右手听尽世人心酸 “水母医生”医病也医心
这位年轻的“水母医生”,和很多青年一样,生活贴近科技,而他也善用平台,每天专注于救治百姓的工作之余,也通过线上管道,分享平日的所见所思,尤其是医学知识,让大家有所启发与共鸣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我的工作圈 | 随时施救已成日常“反射动作” 李天凌无偿当急救员
跟许多义务工作的志愿者一样,李天凌在紧急救护领域无偿投入,以及随时随地施救的生活形式,基本上已成了他日常的“反射动作”
3年前
北马新闻
更多我的工作圈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