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投资策略

50岁是重新评估财务目标和采取行动的关键阶段。通过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你可以制定一份确保晚年安全和安心的财务计划。 时间飞逝,我即将步入50岁。随着年岁的增长,财务优先事项也会发生变化。 退休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需要仔细规划的现实。此时做出的决策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财务状况。无论你是准备退休,还是希望在黄金岁月中最大化收入,问对问题尤为关键。 以下是50岁后常见的十大个人理财问题: 1. 我需要多少钱才能舒适退休? 退休储蓄的“魔法数字”因个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而异。一个常见的标准是积累足够的储蓄来替代退休前年收入的70%-80%。 例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超过一百万马币可能是一个舒适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很大,比如双溪大年和吉隆坡市中心、喜欢宅家和每季度旅行的花费有天壤之别。 2. 什么时候开始提取退休基金?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依赖公积金(EPF),但提取的时间点很重要。过早提取可能导致晚年资金不足,而过晚提取可能无法享受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制定一个与支出和其他收入来源相匹配的提取计划至关重要。 此外,也要考虑在其他地方获得的收益率。如果是股市中的优秀投资者,每年能安全获得10%以上的回报,可以提早提取EPF自行投资。而非投资者,EPF通常比大多数安全投资提供更好的回报。 避免陷入骗局,比如不受监管的现金信托计划、复杂的加密货币等。 3. 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随着年龄增长,健康问题可能增加,医疗费用也可能迅速侵蚀储蓄,确保有足够的医疗保险以及重大疾病保险非常重要。定期审查保单,确保满足当前需求。有些保险公司提供高免赔额(deductible)的医疗卡,可以显著降低保险费用。 如果退休时有七位数的退休储蓄,偶尔花费2.5万马币住院还不那么害怕,但如果一次手术费用高达25万马币,势必会对退休资金造成重大打击。 因此,高免赔额医疗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也能显著降低保费。 4. 这个年龄段的最佳投资策略是什么? 50岁后,平衡增长与安全性尤为重要。虽然你可能希望通过债券或定期存款保护财富,但适当分配一些资产到股票等增长型投资中有助于对抗通货膨胀。因此,可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分散投资组合。 通常,这个阶段的投资依然需要长期视角。即使50岁后仍有可能活30-50年,尤其是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因此,不要惧怕持有长期视角的股票,例如仍在成长的优质公司。 5. 退休前是否需要还清房贷? 带着债务进入退休生活会增加压力,但将所有储蓄用于清偿房贷并非最佳选择。 权衡房贷利率与潜在投资回报率。如果债务难以管理,可以考虑重新安排贷款结构,但过多使用流动资金清偿债务可能会降低灵活性,使你无法抓住机遇。我本身是从来不急着还房贷的。 6. 我的应急储备是否足够? 紧急情况并不会随着年龄停止,实际上可能因健康或家庭相关开支而增加。 建议应急储备覆盖至少六个月的生活开支。如果主要依赖投资收益而非主动收入,考虑准备2-3年的应急资金,放在低风险且流动性强的投资中。 避免经济低迷时不得不抛售资产应急,这通常是最糟糕的时机。 7. 如何建立可持续的退休收入? 退休后的可靠收入来源至关重要。常见的策略包括“4%提取法则”、投资于分红股或房地产租金收入(如REIT)。计算这些收入来源如何补充你的公积金或养老金资金。 但也可以考虑非分红股,例如 [vip_content_start] 成长型股票或美国股票(通常不支付高额股息)。可以通过部分出售实现收益,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没派发股息,收益会反应在股价本身。 8. 是否需要缩小房屋规模或搬迁? 许多50岁以上的人会考虑缩小房屋规模以减少开支,或者搬到离家人更近的地方。评估你的住房需求以及出售和搬迁的财务影响。有时,留在原地并进行翻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目标地区租金收益率较低,或理想房屋的购买成本高,租房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9. 我需要遗嘱或财产规划吗? 遗产规划不仅仅适用于富人。一份遗嘱可以确保资产按照你的意愿分配,而信托可以帮助避免漫长的遗嘱认证过程。指定可靠的遗嘱执行人,并定期审查计划以保持更新。 遗产规划是必要的,如今有许多服务提供者,费用并不昂贵。但要警惕最近流行的现金信托计划,这些计划常以保证回报的名义营销。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0. 退休后还能额外赚取收入吗? 退休并不一定意味着停止工作。许多退休人士会从事兼职工作,在自己的领域担任顾问,或将爱好变现,例如烘焙、写作或手工艺。如果能找到自己热爱的、有意义的工作,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我个人热爱现在从事的理财教育事业,预计会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尤为重要。 总结 50岁是重新评估财务目标和采取行动的关键阶段。通过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你可以制定一份确保晚年安全和安心的财务计划。 如果不确定从哪里开始,可以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 掌握金钱管理永远不嫌晚——你的未来会感谢你现在的努力!
1星期前
当然,不愿意止损也是源自于人们厌恶亏损的心理。同样是一百令吉,赚到一百令吉的快感,以及亏损一百令吉的剥夺感,人们对后者的感受会更加强烈。 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投资经验,不管是10年前开始,还是在MCO期间才开始,相信你或多或少都面临过一个非常两难的局面——是否要把一些重大亏损的仓位给止损,头也不回地离开?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决定,因为每个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都不同,而且每个人对每则信息所赋予的权重也不同。 同一则信息,例如公司亏钱,在A看来可能就是要止损和逃命的指标,但在B看来可能就是一切最糟糕的局面已经过去,值得继续持有并寻求反弹。但是,B要怎么判断最糟糕的局面已经过去?这又会进入另一轮信息收集、整合、判断的工作循环。而且,我相信只要还没有最糟糕的消息释出,例如公司清盘,人的大脑都有合理化一切亏损的能力。 从心理学来说,许多人投资不愿意止损,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亏钱了,也不是忘记了赚钱的重要性,而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那个投资决策中获得价值观上的胜利,例如沉醉在认为自己那套投资理论更胜一筹的虚幻快感。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种倾向,请最好减少自己投资的参与度以及决策次数,因为你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差别。 当然,不愿意止损也是源自于人们厌恶亏损的心理。同样是一百令吉,赚到一百令吉的快感,以及亏损一百令吉的剥夺感,人们对后者的感受会更加强烈。 那么,你如果自己处于这个两难的局面,应该怎么做呢? 坊间有一个主流建议,那就是继续买入以拉低自己的交易成本,或者类似定投投资法。不过,我不太推荐这做法。道理也很直接,因为你 [vip_content_start] 无法判断这笔投资长期来说能不能上涨,只要那笔投资在长期上来说不会上涨的话,那么这种操作,只是越买越亏。而且,一旦一笔投资已经出现沉没成本,那么人们的情绪就会开始作怪。 举例来说,你用2令吉买入C股,股价跌到1令吉。如果你在这个时候买入C股,你的动机应该是1令吉是一个投资良机,因为合理价格应该是1.50令吉,而不是因为你要把自己的成本拉低到接近1令吉。当然,许多投资理论会说,如果你会乐意在2令吉买入C股,那么你会更加乐意在1令吉买入!因为这笔买卖变得更加划算。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一回事。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能和市场的趋势作对。的确,我们都应该有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但不能忘记市场是由大量的陌生人所组成的。这群陌生人在在平日可能没有什么共识,不过,一旦这些共识出现,你更应该让这些共识为己所用,而非成为你的阻力。 当市场已经摆明就是要把C股丢到一个烂大街的价位,你就不应该傻傻地去接货。如果你还记得的话,马斯克在几年前只不过在社交媒体提到了Signal、Clubhouse,以及狗狗币,就能够让一堆投资者和支持者蜂拥而至,但即便是强人如马斯克,他也无法在英伟达独领风骚的时刻,凭一己之力拉起特斯拉的股价。乍看,光环是在马斯克头上,但现在此光环也不复存在,而是去了黄仁勋头上。 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行,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第三方解决,也就是找一个冷冰冰的局外人来做决定。许多专业人士或者行业,就是一个冷冰冰的第三方。你不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借钱,就向冷冰冰的银行借;你不好意思解决财产分配问题,就交给 “没心没肺” 的律师处理;你不懂得怎么投资金钱,就交给常被戏称为嗜血资本家的投资经理解决。 一旦你交给第三方解决,或者决定止损离场,你都要明白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就好像你离开考场后,就不要去翻阅课本来检查自己刚才是否回答正确,以免影响心情以及下一场考试的表现。 因此,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认清当自己亏了一半的投资金额后,如果日子还能够继续过,那么你就从这里寻找生命的下一章,而不是让 “卖掉后反弹20%” 的虚假胜利困扰着自己。那个胜利可能在另一个平行宇宙,而不是现在这个世界。 希望这篇文章,在大家未来不幸遇到要止损问题时,提供更好的思考视角。也祝大家,不会遇到这道人生难题。
7月前
不管你是新晋的职场菜鸟,还是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阶段,亦或是即将要退休的人士,你们在投资上的学习以及策略上的调整,其强度只增不减,务必时刻让自己的投资组合保持灵活性。 最近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人们总是喜欢询问到底马股的支撑点在什么水平。 老实说,技术分析这种事情,我是真的不在行(虽然有在学,但不敢卖弄),所以我鲜少给意见。不过,我还是从媒体报道和人们阅读习性的角度来给出我的看法。 由于媒体需要吸引读者注意力,所以在汇报某些数据时会有些近似值的调整,例如在汇报香港恒生指数,一定是以 “千” 为单位。按这逻辑,在报道马股的话,媒体自然会以 “百” 为单位。所以马股的支撑点或者下一个挑战水平理应是1,600点或者1,700点,只有这些才是能够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的数字,自然也是一种市场共识。 说到底,这些技术分析不就是一种用图画线条搞出的心理学理论吗? 而在行内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是相信,所谓的 “长期持有” 策略在本地股市并不适用。所以,不管你是新晋的职场菜鸟,还是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阶段,亦或是即将要退休的人士,你们在投资上的学习以及策略上的调整,其强度只增不减,务必时刻让自己的投资组合保持灵活性。 要怎么做到灵活性,你就需要对市场变动有一些体感。我也是工作关系,所以长期接触这类资讯。但是,换作是行外人,谁想要整天只看这些充满着铜臭味的信息和数据?大家还是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就连我自己也堆积了好些文学书籍尚未翻阅。 那么该怎么办?还是那句老话,自己做不来的事情,如翻阅大量财报的工作。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而我身为专业人士,给各位提供一些这些资讯,希望有用。 以下为刚过去的2024年第一个季度的财报潮中的一些简单观察: 1,金融板块:虽然有个别银行股交出了亮眼成绩,不过许多银行的利息收入幅度都呈收窄局势,而且也看到人事开销以及坏账拨备调高迹象。比较普遍的是银行都有不错的非利息收入,毕竟稳定的利率环境有利于银行在债券上的投资,这一点也体现在保险公司的财报上。 2,种植板块:整体原棕油(Crude Palm Oil)的价格是同比微微下滑,不过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却是同比上升。整体来说,销量多是维持或者上扬,加上化肥价格下调不少,所以上游业务都有不错的表现。当然,个别公司如果翻种工作做得不足,就会亏钱。至于下游业务,则受到欧美疲软状况影响。 [vip_content_start] 3,科技板块:如果终端是消费者产品,那么业绩依旧低迷。目前,人工智能为市场主旋律,哪家公司但凡能够和AI扯上关系,就会受到极高瞩目。不过,整体板块还是较为低迷。 4,旅游板块:大马机场有不错的出入境数据,国行在公布今年第一季GDP数据时也有提到旅游业有上升趋势。我们也看到酒店业慢慢受到关注。航空公司也有更高的乘客数据,只不过飞机票价却是同比下滑,市场也推出更多航线,和频密的飞行次数,价格竞争也更激烈了。加上原油价格依旧高企,航空公司易亏难赚。 5,房地产板块:整体政策上并没有什么利好消息,股价主要是慢慢从此前极低的估值水平慢慢复苏。有些房地产公司因为地理位置和柔佛相近,加上此州已经是外企设立数据中心的核心地带,自然让相关房产公司的身价水涨船高。不过,以长远计,不是每家房地产公司有丰厚的便宜地皮可供发展或转售,除非是那些拥有大量种植园地的大企业。 6,能源板块:虽然国际油价维持在高水平,但还是那句话,本地汽油公司都是看国油脸色吃饭。因此,国油的资本开支计划尤为重要,而这里并未看到有重磅消息释出。许多提供船舶服务的运营商,估计上半年业绩会受到季候风的影响,可能要等到第三季才看到起色。但,如果个别公司有良好地分散投资,上、中,下游能够均衡发展,那么就为上佳;而再生能源是国家重点关照对象,相信会有更多的工程计划出炉(例如LSS 5)。 7,消费板块:这个板块非常广阔。只能大概笼统地说,本地消费能力是不错。不过,大宗物品的消费,例如汽车,可能会有疲软现象,主要还是2023年的销售数据太好,容易相形见拙。如果我们看必需品的消费,那么估计是较为不错,加上公积金第三账户的出现,也为市场释放了一些消费催化剂。 以上是一些我和同事之间比较有关注的领域。这里头鲜有数据,主要是通过这篇文章给大家对市场发生了什么有一个简单的体感。 毕竟,商业世界每一天都会有变化,行业也时高时低,这对工作忙碌的读者来说,不容易掌握,所以我这篇文章能起到一些作用。往微观说,每家公司也会因时机、财力、运营能力之别,分为三六九等,这里头的数据分析过于枯燥,也不见得大家爱看。 祝投资顺利!
7月前
以目前的状况来说,要从1600点攀升到3000点的话,假设股票的估值情绪没有变化,那么这30家公司需要有大概每年13.5%的业绩成长,并且投资情绪没有变差,就能够到达所谓的3000点了。 马股有望见证3000点? 这应该是投资界近期最大的课题,话说本地知名基金投资经理,也就是资本投资(ICAP,5108,主板关闭式基金)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陈鼎武有在该公司的季度报告中放下狠话,提到看好富马隆综指有望在未来3-5年攀升至2500-3000点,而后续各大媒体开始报道后,投资界直接就开始热议了。 马来西亚股市经过多年的平稳发展,自2014年接近1900点的峰值后,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为指数能够突破1600点雀跃。然而,忽然有个投资界的大老官给出了这么让人兴奋的看法,如果真的发生,对于任何一位投资者来说,无疑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兴奋的消息。 但是,投资者的看法其实非常两极化的,有些人对这个看法感到雀跃,认为马股都低迷了那么久,终于有望迎来实质性的涨幅。然而,更多的投资者却保持着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这些都是画大饼的举动,马股要在未来3-5年见证3000点,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要做得到的几率比中六合彩还低。 那么天哥其实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虽然乐观的观点总是令人振奋,但我们也需要审慎对待,毕竟实际情况可能与网络上所见不尽相同。原文确实有提过说富马隆综指有望在未来3-5年攀升至2500-3000点,不过整篇文章的重点,大部分还是讲着该公司的未来前景,还有公司怎样比其他做得更好之类的分析。 作为上市的封闭式基金,跟大部分上市公司一样,在季报中老王卖瓜一下,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秘密了。难不成要在季报中说公司未来会很糟糕,然后分分钟倒闭吗?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季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也见惯不怪,之前曾经有一家公司连续十多个季度说对公司的未来感到雀跃,结果天哥就因为相信该公司管理层的言论,而用很贵的费用买了一个教训。 但是即便如此,文告中也确实有提过富马隆综指有望去到2500-3000点哦,这难道也是在画大饼?那么我们不妨用比较专业的角度去看看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还是纯粹天方夜谭的画大饼更好。 首先,目前富马隆综指大概介于1600点,要去到3000点意味着大概需要涨一倍才能到达。那么这个点数到底如何计算呢?其实富马隆综指是大马的主要指数,而这个指数涵盖的,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大马市值最大的30家公司,所以这里是没得取巧的,要升上去3000点的话,意味着如马来亚银行、大众银行等30家最大型的公司,股价要再涨大概一倍才能达成。 如果大家有留意新闻的话,最近几天正好有提起说马股的市值刚刚突破了2兆,而这30家公司的总市值加起来,其实就大概1.1兆了,所以变相来说,马股好几千家的其他上市公司总额算起来,都比这30家主要的公司市值更低,因为这30家公司的市值就占比了所谓2兆的55%以上了。 如果看回这个数目字,我们很难想象这30家公司,要继续在未来的3-5年成长多一倍,因为规模其实有点大。但是大,不意味着不会涨吧?股票升跌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如果大家有注意天哥平时的分享,应该不难明白,股票就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份,所以股价的升跌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当买的人比卖的人急,那么股价就会攀升。但问题是,为何买的人会急着买?当然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价值,例如公司的赚幅越来越高,而且未来会更好,那么成为该公司股东就能从中分一杯羹,从而造就供求关系的失衡。 所以股价跟公司的业绩在长期来说,都是成正比的,意味着只要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那么公司的股价就会越来越高。以目前的状况来说,要从1600点攀升到3000点的话,假设股票的估值情绪没有变化,那么这30家公司需要有大概每年13.5%的业绩成长,并且投资情绪没有变差,就能够到达所谓的3000点了。 当然,根据天哥的看法,这种大型的公司虽然都能保持着成长,但是他们在大马的市场几乎已经都渗透了,要继续保持着这么高昂的成长可能性基本上不高。所以第一个可能性也就是估值真正到达而牵引指数到3000点这个论点可以排除。 第二个可能性的话,也就是刚才又提到的投资情绪,当整个投资界的情绪特别好,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话,那么都会更愿意用溢价来投资,也不愿意便宜去卖出自己的资产,就会让这些公司的股价走势更好,毕竟投资讲究的是供求关系,所以当大家的投资情绪变好,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但问题是,股市就是资金和经济的体重计。过去几年,我国经历的挑战可不少,包括政治不稳定、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现在还有很多的杯葛潮,这些都是阻碍着资金涌入的重要因素,毕竟只靠大马人的话,我国的资金是有限的,要让马股冲上去3000点,没有外资的资金带动,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能够真的国泰民安经济欣欣向荣,不然的话如何吸引外资流入? 总的来说,天哥认为马股要去到3000点,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却也不至于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状况,只要天时地利人和都能够正好踏中,那么还是有机会发生的,而且天哥也非常看好大马未来的发展,只不过就天哥目前的看法来说,这个概率还是比较小就是了。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到10年,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很多倍了。不过,未来的东西,又有谁能肯定说得准呢? 期待大马可以向着最好的方向前进吧。
8月前
其实这个新的改动,反而是降低了可以动歪脑筋的数额,所以为何天哥会说,想要动歪脑筋不需要太雀跃了,因为改进其实反而变相让大家可以动用的数额变少的。 根据公积金局最新文告,第三账户为会员提供灵活性,管理他们的公积金储蓄。会员将有一段时间,即5月11日开始到8月31日截止,一次性机会,决定将第二户口缴款转移到第三户口及第一户口(若账户二存款逾3千)。公积金局的新措施,让所有缴款人拥有第三个账户,而不是只有现在的两个。 根据公积金局最新文告,第三账户为会员提供灵活性,管理他们的公积金储蓄。会员将有一段时间,即5月11日开始到8月31日截止,一次性机会,决定将第二户口缴款转移到第三户口及第一户口(若账户二存款逾3千)。公积金局的新措施,让所有缴款人拥有第三个账户,而不是只有现在的两个。 (根据最新文告,公积金局没有提供如何拒开第三户口或拒分钱到第三户口的方法。) 这次的改变会让原本只有账户一的70%缴纳率和账户二的30%缴纳率,改变为账户一的75%,账户二的15%及账户三的10%。 简单来说,账户二是减少最多,从原本的30%下降到15%,也分别把这10%分给了账户三和5%分给账户一。 根据文告的说法,账户一将归类为退休账户,该退休账户旨在积累储蓄,将作为退休时的当前收入来源。 账户二则归类为健康账户,旨在应对生命周期需求,有助于退休期间的健康福祉。至于账户三作为新的灵活账户,旨在帮助会员处理可能影响退休时福祉的短期财务需求。 第三账户的存款可以根据会员的需要随时提取! 当然,即便账户三的出现,但是原本在账户一和账户二的数额是不会变化的,只有新的资金才会按照这个比例归类,也提防了账户三忽然多出了资金,让有心花未来钱的朋友不小心给花掉,所以都想得非常完善,也找不到任何的漏洞了。 只是现在,公积金局提供了一次性的机会,在限期内提供你动用账户二的钱,转钱到账户三和账户二。 账户二存款若超过3千,你就有机会转出1/6存款到账户一,将1/3存款转到账户三,让1/2存款继续保留在账户二。 如果账户二低于3千,那么只能转出1千存款到账户三,剩余存款在账户二。 如果账户二低于1千,那么你可以全额转存到账户三。 只要账户二存款没有超过3千,就没有配额转存款到账户一。 之前很多人认为可以直接把钱放进去户口三赚取高额利息,然后需要时就提款,当成是银行账户来用的说法,目前看起来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如果会员自行储蓄进去公积金的话,那个资金会按照上述的比例进行,所以储蓄了一万块进去,真正溜进去灵活账户的数额只有一千块,那么真正急用要救命的时候只能提款一千块的话,就跟想象的不一样了。 其实这个做法天哥认为是正确的,要知道公积金的利息大概有5%++,所以如果可以自出自如喜欢喜欢放点钱进去,喜欢喜欢就完全提款好像银行那样的话,那么银行就要准备关门了,毕竟普通的来往户口利息几乎是0的,即便是定期存款,利息也只是介于3%左右,所以如果可以单独使用账户三,基本上就会重创金融行业,也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出现重创,所以那个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而天哥认为,对于我国友族朋友大多不喜欢储蓄的情况来说,这种调整其实是 [vip_content_start] 有利的。一来账户一的数额变多了,因为账户一本来就是一个供退休使用的账户,平时也不太容易可以动用到里面的数额,所以增加了这方面的数目,那么大家退休就更有保障了。 第二点是,还额外拨备了10%去到这个灵活账户,在他们真正有急用需要资金周转救命的时候,在平时没什么储蓄的情况底下,这个灵活账户的10%可能就足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当然,对于本身没有什么节制的人来说,这个灵活的新账户,可能就让他们多花了一些未来钱也说不定,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性格和选择负责,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那么将来退休时可动用的资金变少也自然需要接受了。 至于想着要对公积金户口里的钱动歪脑筋的朋友,其实就不需要太雀跃了,因为这个改动,其实变相来说,是让大家可以动用到的钱变少的。。怎么说呢? 首先,之前是账户一原本是70%的,目前改为75%。这个账户一基本上是没几个情况可以提领到的,只有失去生活能力,移民,或者账户超过特定数额才能动用到。反观原本30%的账户二,在很多情况都能随意动用到的,例如买房,进修,健康,每月供屋,减低房贷等等,对于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家庭,谁还没一点房贷,而且目前大部分的房贷都是灵活或者半灵活的,真的有意要提款,这30%几乎是可以很快提光的。 反观目前新的改动后,账户二的数额变成15%了,多了一个10%在可以随时提款的灵活账户三,所以如果要动歪脑筋的话,其实这个新的改动,反而是降低了可以动歪脑筋的数额,所以为何天哥会说,想要动歪脑筋不需要太雀跃了,因为改进其实反而变相让大家可以动用的数额变少的。 公积金局这样的修改,其实天哥认为是好的,毕竟大马人的理财知识真的严重不足,而且做的跟想的往往都不一样,所以与其让大家到老了一起靠政府动摇到国本的庞大津贴养,倒不如让大家多储蓄了。 毕竟大马的选民其实并没有很聪明,只要他们觉得政府帮到自己,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钱去用,即便只是用自己的钱,他们也会很高兴。就好比之前的反对党,就是一直用公积金提款这个课题来获得支持。但是作为反对党,当然什么都敢说,反观如果真的执政后,让人民随意提款公积金的钱去花了,那么多一个2-30年全部退休时,需要的资源谁去负责呢?对吗? 总的来说,其实这次的改进,天哥认为是好的,起码强迫大家多储蓄了5%在账户一,那么对于长期复利效益之下,退休时的数额就会比较靠谱了,而且也变相多了10%的灵活账户让想动歪脑筋的人可以动到,对于谁来说,都是好处多多。至于有些人觉得这样岂不变相让他们提款了公积金吗?其实算起来都不会差太远的,毕竟真正有心要存的,你拿刀挟持他,他都未必会去提款,反观另一批的,你拿枪指着他,他都会想尽办法动歪脑筋的,所以再完善的计划,都抵不过人性呢,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让大家各自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就好,不是吗?
8月前
如果说是2-30年前,也就是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对于投资或者理财的知识基本上普遍上都是0的,但是来到2-30年后,虽然人民的理财意识对比当时肯定是高了许多,但是根据天哥的观察,还是有很多人其实依然缺乏理财认知的。没有因此冷静下来。 最近在面子书有一个比较引起网民关注的课题,就是一名月入6000的男子不听友人劝告,硬要买入一辆Alphard豪华休旅车后,最后还是面临供不起的厄运,也被逼哭着求助友人的帮忙,希望可以借8500令吉,去帮忙他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搞得尊严尽失。 对于我们这些面子书的其中一个网民来说,这个可能就是其中一个茶余饭后的一个八卦新闻,毕竟近期面子书上根本不乏这一类引起民众注意的八卦,例如某网红要去泰国割香蕉,或者一个在愚人节装死博关注的网红消息,应该都已经洗板了大家的社交媒体,所以对于一个还不起车贷的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引人入胜了。 但是天哥作为投资界的一份子,那些网红哇众取宠的新闻,天哥其实不太感兴趣,反而会更关注标题所述的这一类新闻,毕竟天哥更好奇的,是大马人民对理财的意识。 如果说是2-30年前,也就是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对于投资或者理财的知识基本上普遍上都是0的,但是来到2-30年后,虽然人民的理财意识对比当时肯定是高了许多,但是根据天哥的观察,还是有很多人其实依然缺乏理财认知的。 说真的,这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友族对于理财几乎毫无任何概念。如果政府或者相关机构可以提供一些理财教育,或者培训课程,向人民传授理财知识和技能,就好比预算管理、储蓄、投资或者债务管理方面的内容,相信会对整个社会的人们有帮助。 就好比当初因为疫情,政府忽然开放让人民可以提取公积金存款去应急,但是却有部分的民众选择提款来装修家里,或者跑去购买家具和饰物,真的让天哥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了。毕竟公积金本来就是用来作为我们的养老金,但是却有部分的民众秉持着先花先快乐的想法,先花未来钱,将来的事将来再打算,没饭吃就等政府养就好。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一个国家怎样可以富强? 目前的学校课本,确实有增加了许多理财相关的内容,这个比天哥的年代是远远更好的,印象中天哥只是在中学一年级时,在数学课稍微有一课时学习百分比的,所以就有运用了投资这个名词,然后就……什么?没有啦?是的,就是这样了,而目前天哥有在一些朋友的小学孩子课本中,还是 [vip_content_start] 有稍微看到一些关于理财和投资的学问,这个真的是有在进步,天哥是欣慰的,希望在未来,人民的理财意识可以因此而继续变得更好吧。 理财并没有想象那么困难的,只不过很多人选择不闻不问而已。当然,天哥算是一个专业的投资者,也有报读过一些财务规划的课程,虽然没有正式考试去拿财务规划师的头衔,不能自称是财务规划师,但是作为一位有牌的基金顾问,其实天哥也不需要财务规划师的牌照,毕竟基金顾问的日常,就是在做类似的东西,就是不能自称财务规划师而已。 而为了让普通的民众都可以看得明白,其实在理财的角度,我们每花一笔钱,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去衡量,这笔钱到底是花在正数还是负数。我们这样想,如果我们花了这笔钱买入了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未来的5年10年后,他会变得更值钱的,或者是这样东西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会持续的为我们创造被动收入的,那么这项东西就可以归类成资产,例如出租的房地产,优质的股票或者基金等。 而某项东西当我们买入后,5年或者10年后,这样东西会持续贬值的,或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会需要持续的付出很多资金去维护它的,那么这样东西就可以归类为负债,例如汽车、手机、衣服等。所以理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们能力以内,尽可能的买入更多的资产,然后如非不要,尽可能不要买入负债,如果真的需要一辆车(负债)代步,尽可能买最便宜的,那么长期下来,资产保持着增值,而负债尽量买便宜的,贬值的空间也会比较小,此消彼长之下,财富就能慢慢累积上来了。 投资理财并没有很困难,而很多人其实也知道投资理财的那个方法,只不过因为投资理财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1、2个月的事,而是10年8年的事,所以很多人即便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一直在负债和理财之间循环。所以以上述的新闻例子,天哥认为并不是人民缺乏理财资讯,反而更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概念,主要是抵不过自己的欲望而已,不是吗?
8月前
最近看新闻或在社交媒体上,相信对本地连锁便利店售卖印有“真主阿拉”字眼袜子不陌生。当袜子照在社媒流传后,引发了很多后续课题,包括便利店老板被控破坏宗教和谐的罪名,虽然老板已经多次公开澄清并认错道歉,但貌似事情并没有因此冷静下来。 其实说真的,本来这样的课题,不应该有那么长的延烧反应,但随着一些政治人物看到机会,开始在社交媒体刷存在感捞取政治资本,也呼吁抵制和杯葛该便利店后,事件开始继续延烧,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迹象。只要有人在前面带头,后面自然会有一些跟随者闻风起舞,就演变成今天的局面。 其实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不该有太多种族或宗教课题,但随着政治局面开始变得不稳定后,越多政治人物开始搞种族主义,想要籍此脱颖而出,捞取政治资本,从而可以在政圈分一杯羹。虽然我们会觉得事不关己,就是看看热闹,但是对于经济来说,可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受到影响了。 怎么说呢? 这个杯葛潮其实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以巴冲突时,就有人开始在社媒发起一些制裁欧美企业的谬论,当中包括比较著名的星巴克、麦当劳等,虽然很多人说这些企业不关我们事,要杯葛就杯葛吧。但是如果有稍微研究经济的话,有时候东西不是表面看到那么简单,很多事情其实是纠缠在一起。 大马GDP比预测逊色 我们先看看2023年的大马GDP成长,按照一开始的分析师预算,我国的成长将落在4-5%,而且很大概率会在4.5之上,但是最后出炉的结果,别说4.5%了,连4%都达不到,只交出了很凄凉的3.7%,对于普通人不明白这个数据代表什么,看起来还是差不多嘛,哪里有太差对吗? 我们再算准确一些,以大马大概两万亿的GDP来算,每加减0.1%,其实就代表着10亿至20亿的差别,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掉了500块我们都要生要死了,现在经济比预期少了100至200亿,证明这些所谓的杯葛,已经不单单是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渗透到了经济。 本来以为事件会慢慢淡化,但是随着最近的KK事件,又有政治人物开始搞事情,要知道KK MART本身在大马就有800多家分店,如果真的因为杯葛潮流而倒闭(虽然要倒闭还没那么容易),又或者很多间分行因为亏损而关闭,最后受到影响而减少的工作岗位,少说也几千个,人民没工作,企业没利润,这些都是影响国家经济的一些潜在问题。 如果到这里就止住,其实还不是什么大的课题,大马经济状态其实还算不错,还承担得住,但是天哥认为,这样的事件绝对不会是唯一,因为当权者目前貌似并没有采取什么制止行动,现在正是民族矛盾中,所以当权者也是诚惶诚恐的,不敢有任何的参与。 虽然这样可以看起来置身事外,但是说真的,如果这一类事件再不制止,接下来估计只会越来越多而已,那么衍生出来的课题,就是企业赚幅受损,减少人手,越来越多人没工做没饭吃,开始做非法的事情,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政权也是倒台的。 难道问题还不够严重?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我们先换个角度,假设你是一个财大气粗的外资,本来是亿亿声的资金想要扩充自己的业务,然后当你想要投资大马的时候,看到之前人家星巴克,麦当劳这些先例,可以喜欢不喜欢就被杯葛的,然后一个卖错产品,老板都要被控告上法庭的,你还愿意扩展业务到大马吗?说一句粤语:“马来西亚……有宝咩?” 现在全世界都在振兴着疫后受损的经济,务求让国家可以从过去的疫情重创下走出来,只有马来西亚人觉得自己国家经济太好,想要让经济稍微拉低一点,大家一起过点知足常乐的生活,马币贬值就让他继续贬,反正我不打算去国外,原料起价,食物起价就一起拉布条怪政府就好。 这个就好比今天的标题,当我们拿石头砸在那双袜子上时,是否想过自己的脚也在里面呢? 作为一个资本家或者投资家,天哥向来不太喜欢聊宗教或者种族课题,但是如果这些课题已经开始蔓延到关于经济时,我们就该好好想想了。说真的,如果当权者真的可以继续让 [vip_content_start] 这些课题延烧下去,后续对于大马的经济来说,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大马的经济曾经是亚洲四小虎,算是佼佼者。虽然这些年来我国还是有稳定的成长,但是对比起其他比我国落后的国家来说,我们已经陆陆续续被一些落后国家追上来了,从原本的名列前茅,到现在差不多要开始垫底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大马人可能要去印尼当外劳也说不定了。 大马人未来的生活,可能会越来越难过了。 还好截稿前,武吉阿曼警总终于发声了,说明不希望再有任何的Kampung Medan事件(种族冲突)发生,毕竟这个真的有损我国的形象,而且对于天哥这种投资家来说,最担心的还是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希望这件事情真的可以因此而止住吧! 也不要再揭起任何的种族课题了,就让我们先从自己做起,一起为大马未来贡献一份力。
9月前
2020-2022的这三年,公积金的规模都是停滞不前的,但是来到2023年的话,其实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政府推动了很多政策鼓励大家多存钱进EPF,其实那个趋势已经重新回来了,接下来就会比较正常的发展了。 上周,万众瞩目的公积金派息终于出炉,传统户口派息5.5%,而伊斯兰户口则派息5.4%,算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毕竟当时还没公布时,新闻报道消息大多正面,例如公积金又赚了多少个亿,然后又赚了多少%等等,让民众有了一定期待。 虽然接近派息数周前,开始有很多专家出来灭火,预测公积金派息不会太多,只能达到什么什么数值等等。这好比新闻都宣布自家公司赚大钱,今年很大机会派3个月花红,然后公司高管在派花红前出来灭火说没那么多。当多数人都已经有了期待,所以出炉的数据比预想差时,那么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失望的感觉。 其实为何民众多数的感觉会是失望呢?首先我们简单看过去十多年的派息率,以2009年到换新政府前,平均派息率大概都有6%左右,所以民众对公积金派息率,很多人都会觉得大概在6%左右。为何天哥会这样说,因为天哥平时跟顾客聊基金投资时,有些顾客会自己使用公积金来比较,所以天哥印象中,许多顾客都有个共识,既公积金派息6%是非常普及的共识。 但,这也是曾经的事情了。自从换了政府后,派息率已经去到5字头,后续更因为疫情,直接下跌至5.2%。但是疫情时期,依然有这么高的效益,其实大多数人一般上都会满意,而2021年后出现6.1%,让人以为公积金终于回到了正轨,虽然2022因为美国升息导致全球股市大回调而派息率下跌回5.35%,但是民众也会明白,行情不好时,派息率更低。 不过来到2023年,许多新闻都大肆报道公积金2023年爆赚多少多少,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希望说2023年,应该可以最少有个5.8%至6%甚至更高,所以明明5.5%也算是还不错的派息率,但是对于原本希望更高的民众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失望的数据了。 所以我们稍微再来看这张图,其实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不难发现截至2017年为止,其实公积金的整体派息率还是逐步向上的(参考蓝色线),但是2017后,其实整体趋势都在往下发展的,所以往后就算忽然有一次、半次突然变高,其实也只能当成一个特别的花红,不然,后续只要正常发展,也不至于会每年都稳定在之前的6至7%。 为何天哥会说,EPF比较正常回报率是介于5.5%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图。 对于比较不熟悉每一样项目的读者来说,让天哥用比较简单的说法,图内总共有4种资产,也是公积金帮我们把钱投资的四种项目。分别是证券型资(也就是股票类),固定收益型(也就是政府债,债券等),再来就是货币市场型(也就是类似定期存款等的存款),还有最后的房地产类型和基建等项目。比例分别是最大的46%左右在固定收益类和42%在股票类。 我们这样看,股票的话,是比较取决于行情好坏,所以比较难评估每年的具体回报是多少,而固定收益类,他就比较确定,平均来说,每年都有4%+,而货币市场也就是类似定存,也大概只有3.5%左右,所以变相来说,公积金的投资有一半的资产,是相等于5%或者低于5%的项目。而另一半的资产,才是有机会超越5%的项目,假设其他的稳定可以拿到8%回报的话,那么打个平均,公积金的投资每年才有6%左右而已,但是问题是,他们都要保留部分的利润,供将来行情差时继续可以派息,所以就算拿到6%,也不太可能可以派足6%了。 而且关键是,股市有风险和波动,要每年稳打稳扎的拿到8%以上,对于散户来说可能还是没太大问题,但是公积金的规模已经巨大到这个情况,所以难度会比散户来得难,以上图为例,公积金的规模其实每年都在增长中,所以在越后面,公积金的规模只有更大,那么要维持更高的派息的难度就会更高了,所以为何天哥认为,在未来的话,大概就以5-5.5%作为标准,有多就当成是bonus就很好了。 之前曾经说过的开放公积金提款,数目受到影响,其实也可以从上图看到,2020-2022的这三年,公积金的规模都是停滞不前的,但是来到2023年的话,其实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政府推动了很多政策鼓励大家多存钱进EPF,其实那个趋势已经重新回来了,接下来就会比较正常的发展了。 其实某些政治人物常说华人很有钱,从公积金的数据来看,也确实是事实,虽然未必是事实的全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其他种族如友族同胞的人数比华人高了1倍有余,但是论到公积金的存款,更多的人数只占比了大概华人存款的一半,这意味着什么? [vip_content_start] 50人的存款比100人的存款还多了一倍左右的概念。 当然,每个种族的消费习惯都不一样,当初开放公积金提款时,友族同胞更多的就是提款出来装修家里,添置新的家具,添置这个那个的,当然,不排除有部分人真的因为没饭吃而被逼提款,但是这类型比占其实不多的,即便华人也是一样有的,不过以大比例来说,华人会更喜欢储蓄,友族则更倾向有多少花多少,思维上的分别。 所以一个人有钱与否,不是取决他们的收入,而是思维。毕竟有些人甚至会额外每个月定期定额储蓄一些钱到公积金,最少天哥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做。 防守类资产平均每年5%+算不错 当然,对于天哥来说,天哥的投资管道会更大,所以并没有额外累积公积金的习惯,但是也没有随意提款去买屋子,毕竟天哥会把公积金的acc2作为后备金,目前天哥供着的几间屋子,如果将来有一天天哥出现什么状况,还有acc 2可以帮天哥去供一段很长的日子,让天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没什么急迫的事情,天哥也很少打公积金的主意,毕竟公积金如果作为防守类资产,平均每年有5%+的话,用来保值其实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项目,至于增值,天哥还是更倾向于类似股票,产托,基金或者房地产的类别了。 总的来说,其实公积金这次的派息率,大致上算是不错了,毕竟目前的投资环境来说,其实并没有特别好,所以接下来其实可以把5.5%当成一个参考,有多就是bonus,少了就看开,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至于公积金是否值得储蓄,对于本身没有太多管道的读者来说,每个月定期定额一些钱进去,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来的,最起码强迫自己储蓄,只不过他的问题是,没有55岁不能提款,就比较绑住自己而已,如果不介意,其实也无妨。 但是如果本身有少许的投资知识,或者有涉及到一些如基金的投资,其实定期定额基金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毕竟长远来看,基金的回报也不逊色,而且重点是,如果忽然遇到急迫的情况,还可以提款救命,但是基金的波动就肯定比公积金高了,所以最好还是找有知识的顾问去协助,这样会更好。 不过如果可能,防守型的资产如公积金是需要有的,进攻性的资产如股票基金或者房地产也需要有,这样长远来看,就能很好的对抗通膨了,毕竟存钱是肯定不会错的,存到的也是为自己将来着想而已,何乐而不为。
9月前
这个也是天哥投资了接近二十年里,领悟到的大道理之一,所以在投资的世界里,尽可能不亏损,或者在行情差时把亏损降低,才是真正让复利启动的方法。 新年期间正好参加了某投资团体的聚会,一位我认识的年轻人和我同桌。其实这位年轻人我一路来都认识他,他给我的感觉是在投资上挺有心得,对于天哥而言,从他网络上的分享和文章来看,我认为他是一位非常靠谱的投资者,如无意外的话,未来在投资界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之前,天哥跟他只局限在网络交流,既然是投资团体的聚会,那么聊天题材自然离不开投资。所以跟他聊起投资心得,也想多从这位年轻人的身上,让天哥有机会温故知新。 但是说真的,天哥这次有点掉眼镜了。因为他在网络上给我的印象跟真人的交流,居然是天渊之别。 网路与现实的反差很大 怎么说呢?网络上看他侃侃而谈,回答问题头头是道,感觉他是一个挺有计划的人。然而,这次和他聊天,却发现他的投资理念与我想象中截然不同。 虽然他已有几年的投资经验,成绩不算好但也绝不差。但从这次的交谈来看,他似乎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对他来说,平均年化12%~15%的回报无法满足他,他认为年化回报至少要达到20%~30%才能匹配他的能力。 从他的谈吐中可以看出,他对投资确实有研究,也拥有一定的知识。但作为过来人,我明白,如果能赚多,谁又愿意赚少呢?说实话,年轻时我也曾希望一年赚二三十%。根据我的记录,我之前的年化复利率接近20%,这还是超过10年的平均记录,并非一两年行情好所致。然而,当我们的资本越来越大时,还想坚持这么高的回报,其实并不理智。 投资者要学会适应市场 他目前资本规模不大,要做到他所谓的回报,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从他的交流中天哥发现,达不到他目标的回报,在他潜意识里,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只是市场的问题而已。他认为只要市场够好,那么他要达到20-30%回报是很容易的,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市场,而不是他自己。 这个才是天哥真正掉眼镜的地方,当然他说得是有道理,市场不好,自然是导致我们投资的成绩受影响,他也没说错。只不过如果凡事不理想的,就是市场问题,就是公司问题,就是老板问题,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心态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要知道我们是市场的一份子,作为投资者,我们是迎合市场的,而不是市场去跟着我们的想法跑。 所以当市场不对时,我们要调整我们的组合更保守,而如果市场欣欣向荣时,我们就调整我们的组合去更积极,这样长期此消彼长之下,在行情差时我们只是小亏或者小赚,而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最大化我们的效益,那么长期下来,我们就能一步一脚印的茁壮成长了。但是根据他的想法,我们只要设定好最佳组合,然后市场必须迎合我们,这个就是天哥认为最不靠谱的地方。 相同收益率最终结果巨差 因为在投资的世界里不是取决于我们能赚多少,而是在行情差的时候我们会亏多少。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种投资策略: 策略一: 第一年赚50%第二年亏30%第三年再赚50%第四年再亏30% 策略二: 每年稳稳赚10% 乍一看,两种策略的总回报率都是40%。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策略一的实际回报率为10.25%,而策略二的实际回报率为46.4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vip_content_start] 原因在于,投资的收益是按复利计算的。当我们出现亏损时,不仅会损失本金,还会损失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 在策略一中,虽然我们第一年赚了50%,但第二年亏损了30%。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损失了本金的30%,还损失了未来两年可能获得的50%收益。 相比之下,策略二每年稳稳赚10%,虽然收益率不如策略一高,但由于没有出现亏损,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复利的威力,最终获得更高的回报。 因此,在投资中,我们不仅要追求高收益,还要学会控制风险。尽量避免出现亏损,才能让我们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稳中求胜才是王道 总的来说,投资任何东西都好,我们要确保的是,如何最小化我们亏损的机会,然后才尽可能的赚更多,这样才能大大的增加我们的投资效益,而不是为了大赚,而冒着大亏的风险,这样的话,其实几年过去后我们可能忽然发现,我们好像就浑浑噩噩的就把时间浪费掉了,这个也是天哥投资了接近二十年里,领悟到的大道理之一,所以在投资的世界里,尽可能不亏损,或者在行情差时把亏损降低,才是真正让复利启动的方法。 不过怎样都好,投资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资金规模大小,如果是规模还不大的话,其实这位年轻人的做法还是ok的,就是追求20-30%的年回报的高风险投资,但是随着规模变大,务必要开始逐步的把风险调低,不然的话,可能三五七年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哦! 希望简单的分享,也让各位在理财人生的读者,一起有所得吧!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