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拉曼理工大学

1天前
编按:电影纪录片《红砖:拉曼人的故事》(TSOT,The Story of TARCIANS)讲述拉曼理工大学从创校发展至今的感人故事,如今已拍摄结束,预计年尾推出。这拍摄计划的出发点是什么呢?不是拉曼生,也值得去看吗?也许能从以下5篇文章得到解答…… 电影纪录片背后的灵感 文:纪咏珍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旨在凸显拉曼人的精神。拉曼理工大学不仅致力于推动学术成就,更致力于培养具有竞争力、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每一位拉曼人,无论过去与现在,都为这座学府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纪录片,将这集体故事呈现给更多人看见。 通过这部电影纪录片,我们捕捉到学校的真正精神:对卓越的追求、对创新的渴望,以及对坚持不懈的信念。这不仅是拉曼历史的视觉呈现,更是向未来几代拉曼人传递的讯息——提醒他们:前人的努力奠定了基石,而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卓越的未来。 这次制作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全体成员的合作精神。该项目展示了当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追求目标时,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力。校友、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业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将《红砖》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无私奉献,展示了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也体现了拉曼理工大学的核心价值。 尤其是校友的参与,进一步突显了他们与拉曼理工大学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怀着无比自豪和忠诚的心情回归,全力投入这个项目中。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作过程,更是一次难得的情感凝聚,强化了拉曼理工大学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彰显了拉曼人跨越多个时代所展现的力量。 回到六七十年代…… 文:黄绥耀 筹备《红砖》这部电影纪录片是一个充满激情、挑战和成就感的过程。这段旅程始于学校想开拍一部关于拉曼学院创校的影片。当校领导指派我们的学院开始筹谋后,我们便开始做项目预算以及物色剧组人员。最初的创意构想是来自叶汉伦副教授和方奕鸿高级讲师整理出版的一本书《高教宏图——马华公会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在和导演与编剧多方讨论和打磨下,剧本也在第六个版本定稿。 剧本定稿后,我们就进入前期筹备阶段,电影纪录片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准备,包括选角、场景、拍摄计划、服装造型等。对我来说,这套电影纪录片最大的挑战是布景。由于这套电影纪录片是时代电影(背景是1965-1975年之间),所以在场景设计上我们需要更加的细心,以呈现那年代最真实的一面。 二十多天拍摄周期中,这阶段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剧组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意外,需要不断调整计划和状态。拍摄中的疲惫与完成精彩镜头的满足感交织,让这段经历难以忘怀。影片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我们会反复推敲影片的节奏和情绪,希望最终能呈现出最佳效果。直到把作品送检批准后,心里才可以缓缓的松一口气。 一所大学,可以制作一部电影纪录片,而且是马来西亚首创,我与有荣焉。 你值得花的76分钟 文:罗美萍 当同事秋梅要我从制作人的角度写 TSOT心得分享,我回想第一次观看TSOT完整版时的情况。身为TSOT制作筹委一分子,能够从一开始和文献研究员、校长、编剧、导演在5楼会议室讨论剧本细节,我看见创作人如文献研究和执导者将自身所懂的,加上人生经历与思想,除了丰富角色情感,也需要理性去处理故事与事实根据,这整个过程,让我在第一次观看TSOT完整版时,是有感动的。套了导演说的,“我本身不是拉曼生,全程只能以一个外人的视觉去看整个故事,但还是深深被打动了。”我感同身受。 回想在国家电影发展局放映室里和纪老大观看被消音了小部分的TSOT版本。映完后,电影展示商直接表明这纯粹是一部电影纪录片,而非商业片。更多时候我把它看作是原创。唯有原创作品,才能使这部电影纪录片更具体,更有现实性和实际价值。所以商业与否也不重要了。 当被指派制作人这一重担时,我需要明确制作的目标和愿景。这包括对作品的主题、风格、受众等方面的理解,以及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感谢纪老大和黄老大的扶持与共同协调,庆幸的是我们3人方向一致,大学全体上下也给予配合与支持,让整个制作过程都算顺利。 我相信人们对美好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对友情、家庭、爱情等情感认可。我希望这部电影纪录片能够让你发掘并表现这些情感,制作获得认同。不管是拉曼人与否,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你76分钟的时间。 讲师的专业 X 学生的实践 文:梁秋梅 想起来,入职拉曼,转眼间已经过去十多年。拉曼,曾经的拉曼学院、拉曼大学学院,再到如今的拉曼理工大学,这些年的变迁,我亲历了拉曼的蜕变。虽然我不是拉曼的校友,但这份与拉曼的情感联系,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 《红砖》即将开拍,我充满了期待。拉曼背负着华社的期望,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情意结。虽然我并未参与该项目的前期制作,但当制作人Wayne告知我需要一位宣传统筹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机会,也是我能为这部作品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刻。 答应下来后,我迅速与团队对接,联系中文媒体合作伙伴。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但团队的默契配合让我感到温暖与安心。媒体伙伴的积极响应与配合,也为这部大制作的顺利推进增添了不少动力。 参与《红砖》的推荐礼,成了我宝贵的经验之一。这个推荐礼的策划,得到了广告系讲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讲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热情投入,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感触动。这正是拉曼一贯的教育理念——将讲师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既感人又专业的推荐礼。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媒体伙伴的负责人,竟然是拉曼的毕业生,有一位更是我10年前的学生。这种情感的传递与见证,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拉曼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而这一切,正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红砖》不仅仅是讲述一所拉曼的办校历史,它更深刻地揭示了华社的核心理念——“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是拉曼的使命,也是拉曼人的精神。 搜集史料,重访泛黄历史 文:叶汉伦 参与《红砖》的筹备工作,协助搜集相关史料,不啻一趟重访历史之旅。 那段日子,关在一个特设的课室里,翻阅超过50年的理事会会议记录,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厚重和扎实,还有细致与温润。 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页页逐字逐句敲打而成的会议记录,从老旧打字机到后来的个人电脑输入,技术的不断翻新清晰可辨,唯一不变的还是执事者的用心和认真,巨细靡遗地把这所高校的重大决策和辉煌事迹加以整理、记录、装订,完好保存至今。 逐页翻阅这些记录,从泛黄到洁白,会议记录的用纸、格式、图表,甚至用语习惯,随着岁月的流淌而推陈出新。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 岁月静好、文字无声,文件中记载着的却是半个世纪的时代更迭,学校从空无一物的毫无凭借,到推土移山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如今,我何其有幸,在巍峨校舍的冷气室里,静观多少俊彦数十年艰辛奋斗的斑斑史迹。 电影纪录片的文字资料初稿已成,经过专业编剧的打磨,剧本已经出炉。剧组各部门的工作启动了,那又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之旅。 随团考察各地旧建筑,希望能够模拟出半个世纪前的岁月风华。工作人员专业又认真。从影片中飞驰而过的邮差身上的制服、头饰、徽章,到信封、信纸、字迹,脚踏车型号、照相机款式、文件夹、打字机,还有电话机和铃声,一一考证。更不必说,历史主角的造型、服饰、公事包、座驾…… 我记得美术总监说过,电影纪录片里的物件当然都是假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得逼真。 相关文章: 拉曼理工推介纪录片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预计年杪上映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开镜 陈广才:叙述创校史 毕业生故事  
2天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别急着将你吃完饼干的塑料包装扔掉!你是否有想过把这些垃圾变成一个手袋或拼图,甚至是利用塑料包装钩针编织成一顶帽子? 这个过程称为升级再造(Upcycling),意即把垃圾或废弃材料经过加工改造成有用的物品, 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就像回收或再利用一样,升级再造的目的是减少垃圾的生产和人类的资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这概念看似新鲜,但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升级再造的例子,比如:涂饰成花瓶的旧玻璃瓶,打造成水瓢的椰壳,或缝制成托特包的碎布…… 根据环境报导平台“对话地球”的历史数据,全球塑料垃圾多达63亿吨,但只有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其余的79%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及成为环境污染物。然而,在崇尚方便与快捷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中,我们习惯了即用即丢、购物成瘾的生活模式,很少人会花时间去实践环保、重复使用及升级再造等等的环境友好行为。 减少塑料污染必然人人有责,但是很多人还抱持着环境友好行为是麻烦、费时的刻板印象。其实,它也可以是个让我们发挥创造力和艺术才能的平台,也能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素质。 艺术与创意的融合 拉曼理工大学(TARUMT)的毕业班广告学学生与茱蒂丝饼干(Julie’s Biscuits)联手合作,于2024年吉隆坡艺术与文学博览会(KL Literature & Art Fair 2024)在文创社区商场GMBB举行了一场名为“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再生”(Upcycling for a Better World)的艺术展览。 传播与创意产业课程主任兼讲师傅慧月(Cindy Poh Huay Yuet)解释艺术展览的初步计划,“我一直都很想与Julie’s合作,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很有创意。Julie’s也非常愿意合作,而升级再造的概念是双方集思广益的成果。” 傅慧月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公众了解升级再造的概念。她说,“升级再造的概念在马来西亚社会里并不主流,但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只需动手动脑,就可以把污染环境的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做到这一点,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艺术展览以三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主题的空间构成,分别是负责任消费和生产(目标12)、气候行动(目标13)和水下生物(目标14)。每个空间除了设有一个大型艺术装置,也摆放着学生们创意与构思的结晶:以茱蒂丝饼干的塑料包装升级再造成的日常用品,包括桌灯、帽子、收纳盒等等。 垃圾也能如此美丽 洪凯楹同学发挥创意与设计理念缝制出一款色彩鲜艳且防水的手提包(Julie’s Ecocarry)。手提包使用了四种材料,分别是缝纫线、纸皮、防水塑料和茱蒂丝饼干的塑料包装。 她向笔者解释制作过程:“我使用硬纸板作为包包的基本结构,若只用塑料包装会使包包软塌。过后,我把饼干包装剪成我要的形状缝在包包上,最后也在外面加了一层塑料使其防水。” 她开心地展示自己用两天的时间完成的作品说,“我选择以缝纫来制作,是因为看起来比较用心,参差不齐的针线也显得格外有感觉。” 热爱手工创作的郑琬霏同学用了两个茱蒂丝饼干盒子和数层纸皮升级再造成拼图小游戏(Eco-Love Puzzle)。她的创作灵感取自于生活中的启蒙,“我很喜欢玩拼图,因为完成拼图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就好比人生的路程一样所经历的挑战。” 除了手工,她也善用个人的创造能力去减少垃圾,“我平时也喜欢动手修东西,有些东西坏了就不想急着要丢,而是尝试延长它的寿命。” 升级再造的好处不仅仅限于它的实用性,它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公众逐渐意识全球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很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这概念也逐渐在商业界成为一股趋势,尤其在时尚与服装品牌中。 茱蒂丝饼干的营销团队当天也前往艺术展览评估学生们的作品。营销经理高紫倩说,“起初,我们认为大多数的成品会是配饰或服装单品。但是,其中一名参赛者设计的蔬菜滤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只需在饼干容器下面简单地钻几个孔,就可以把20令吉的物品升级再造成了价值约50令吉的蔬菜滤网!” 从鱼的视角看海洋垃圾 海洋污染的主因不限于一次性塑料垃圾,还包括快时尚和全球贸易的普及。这些活动消耗大量的自w然资源与排放大量的碳和黑油,导致海底生物死亡和生态环境被破坏。 陈慧铭同学与团队筹划名为“Under The Sea”的大型艺术装置,以带出海洋污染的主题。空间中间是个由蓝色塑料袋制成的大鲸鱼,墙上也贴满了象征海洋的蓝色塑料以及各式各样以塑料升级再造的海底生物。 她解释制作过程时说道,“我们就把这些塑料剪成不规则的形状,再把他们贴到墙壁上。我们要让观众仿佛踏入海洋世界,体验鱼类生物面对的海洋垃圾。” 她与团队善用特别的材料,让展览品更生动显眼,其中几个是扭蛋壳与烧成卷曲的宝特瓶。她解释,“我们用扭蛋玩具壳做成海洋泡泡和海龟贝壳,让墙壁没有那么平淡和空虚。悬挂着的水母是把我们把宝特瓶的底部剪成几条丝状,再用打火机烧一段时间直到卷曲似爪。” 努力普及环境友好行为 除了通过升级再造艺术品来表达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学生们也希望公众和商业机构能尽力实践环境友好行为以带动改变。 郑同学说,“相比韩国台湾等地,马来西亚人很少做垃圾分类,希望我国日后能改进。我也希望更多商家可以提倡利用可循环包装。如果大家能够积极地做些小行动,相信也可以带动大改变。” 这个独特的展览交汇了教育、创造能力与可持续性的价值观,展示了下一代广告专业人士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技能,也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2月前
(吉隆坡19日讯)拉曼理工大学(TAR UMT)今日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纪录片举行推介礼,该纪录片预计将在今推出。 这部纪录片主要叙述拉曼理工大学从创校发展至今的回忆录,通过探索该院成立的初始阶段,并深入情感层面,了解其创始人和利益相关者从早期阶段至今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和阻碍。 陈广才:讲述创校困难挑战 拉曼理工大学理事会主席兼校友会理事会主席丹斯里陈广才指出,该大学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过程中也累积了许多很好的故事。 “这些故事足以被用作纪录片的素材,来叙述拉曼人的故事,以及呈现可持续的学术发展模式。” 他今天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主持纪录片推介礼后,在致词时发表上述的谈话。 陈广才表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是一部讲述拉曼学院开创于1969年的故事,还有在创校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他说,这部影片不仅讲述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校园的种族和谐以及拉曼人对国家及人民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他还说,该校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原因是想要记录拉曼大学的过去与现在,让现今在校就读的莘莘学子,进一步了解拉曼大学的创校历程。 “早期的拉曼人是比较辛苦的,新一代的拉曼人就比较幸福;我们那一代的拉曼人没有自己的家(校园),现在的拉曼人则有一间非常良好舒适的家(校园)。” 记录先贤办校精神 “我们是希望将先贤过去的远瞻性、刻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万难办校精神,透过影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他分享说,拉曼大学在初期的时候,并没有自己的校园,当时在吉隆坡、巴生河流域一带借用多所中学,因此当时的他是在其他的中学,即别人的屋檐下完成学业。 出席者包括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教授、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院长纪咏珍、《红砖:拉曼人的故事》导演李世特等。星洲日報是這部電影宣傳活動的媒體夥伴。 更多艺文文章 西北孤鸟/新版《谢师会》的幸与不幸 【花踪17】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购票方式 【演出】光辉30 – 大马音乐之旅 10月 PJPAC演出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