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拐带

2月前
3月前
早前柔佛一名6岁女童遭人拐带失踪引起全马人的高度关注,所幸最终寻回,但并非每个被拐的儿童都如此幸运能回到父母怀里。 因此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里,要如何保护孩子远离居心叵测的人贩子,避免终生抱憾呢? “我们家老大险些被拐走。”资深电台主持人黄秋月说。 但是她做了一件事让儿子免于被陌生人拐走,到底是哪件事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 “绘本”是最常见的亲子交流工具,父母亲经常通过绘本教会孩子认字或学习一些知识,大多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长期浇灌慢慢开花结果,甚至你我都未曾察觉这也许是“绘本”的力量。 然而,“绘本”的作用在黄秋月的眼前具象化了。 她育有两名儿子,分别是11岁和7岁,平时喜欢给孩子们读绘本,其中一本《身体的秘密》讲述人类的诞生、儿童性教育、防范诱拐等知识的绘本更是孩子们心头好。 “你看这一页,都被他们扯坏了,可见他们翻阅的次数有多少。” 而这一页正是描绘着诱拐的各种场景、事件,以及应对方法。 孩子特别喜欢翻阅这页的原因很简单,象征着邪恶的鬼魅黑影会随着翻页动作弹出,他们觉得格外有趣,因此时常翻看这一页,她亦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互动。 老大从5岁就开始阅读该绘本,直到7岁上小学后,某一天放学回家向她汇报日常时,透露出一个让她感到震惊的消息:他差点就被陌生人带走。 “他事后才告诉我,他在校门口等老师来接他,校门外有一个很怪的阿姨出现,然后就问他有没有看到某样东西,能不能带他去找?” “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也记得绘本里说过不要乱跟陌生人搭话,即使是问路,小朋友的能力还不足以帮助他,要马上转头找老师或者找校工。” 于是,他当时就实践了绘本里所教导的应对方式,回头走进学校寻求大人协助。 “那时候我就马上给予肯定。他开始懂得去观察,能不能够帮忙?” 由于有惊无险,他们事后也没有进一步追根究底,调查该名可疑女子背后的意图,因为长子当时已经解决了危机,这是对他的能力表示信任。 “我们就用这件事在家里做延伸讨论,问年幼的弟弟会如何处理等等。” 假设小朋友很热心地帮助陌生人,后果则不堪设想。 善良要有界限 其实作为家长的矛盾在于我们经常告诉小朋友应该为人善良,需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但是在危险重重的世界里,“善良”的代价太大,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她以“要不要分享玩具”为例,有时候孩子太热心,一直分享玩具,最后反倒是自己受伤,哭着说没玩具可玩了。 因此她有时候会让他们自己衡量,当下他是否很需要或看清界限在哪再决定要不要分享。 与人为善,是否要伸出援手亦同理。 “小朋友不明白‘界限’,只能告诉他,在那个情境之下你还是小朋友,必须还是要有大人陪伴你或者协助你。” 商场走失了找柜台 两个孩子正值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所以他们很爱探索也会乱跑,更曾试过离开父母身边跑到远处。 每次出门前会先告诉孩子们即将要去哪个地点、逗留时长、空间的模样、大概会有什么人等等,为孩子们做好心理建设。 “那我们就要在事前先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说爸爸妈妈可能也会逛街、买菜、看什么东西;如果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要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停下来。” 又或者采用分组的方式,夫妻俩各带一个孩子分头行动,一来比较能专注地陪伴,二来了解孩子所在的地方。 她说,当家长和孩子开始可以对话时,就已经可以灌输他们类似概念。因为在孩子刚学会跑或走,还会牵着父母的手,但到3岁至4岁则会出现变化。 “他有自主权的时候,就不要给你牵手的啦,他想自己走。然后我们就得先跟他说,你可以自己走,也可以选择来跟我牵手,但如果你自己走的话,你要确保你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啰!” 另外,他们亦会透过绘本引导孩子,以让孩子知道假设没有牵父母的手,与父母走散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怎么做? 平时他们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们背诵家长的手机号,比如将手机号编成歌曲,小朋友当歌谣唱出来。 “上幼儿园开始,大概三、四岁,他们都会记我们的号码。” 由于每次去购物商场,他们都回到柜台租借婴儿手推车,也变相地让孩子记住“地标”。 “如果商场太大,我们出去也会告诉他们,走散的话你们要去柜台。他们知道如果要找餐厅等资讯的话可以问柜台,走失了就去柜台找爸爸妈妈,告诉阿姨父母的电话,请他们联系。” 在不安全的世界给孩子构建安全感 “你如果不牵好爸爸妈妈的手,被坏人捉去卖掉,你就看不到爸爸妈妈了!”我想如此这般的言语,是长辈们经常用来警戒小朋友以达到“保护”的作用。 然而,黄秋月却不愿意用“恐吓”的方式达到目的。 “我觉得我们太常挂在嘴边跟他们说会找不到我们,孩子心里会感到恐惧,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 “因为COVID之后,小朋友基本上已经花了一段时间去适应回到社会、学校,回到这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都不会太刻意跟他们这么说。” 她坦言,她曾经亦是“恐吓型”家长,直到他们发现长子是高敏感儿童,一旦吸收到的负面信息太多就会感到焦虑,所以在处理类似信息时会更谨慎。 比如早前柔佛6岁女童被掳案,家人在餐桌上讨论该事件时,长子也好奇地追问事发原由和进展,黄秋月仅仅讲述来龙去脉,并未刻意地展开机会教育。 “我们也没有趁机就跟他讲不要乱跑,因为会给孩子种下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安全,我不能够相信这个世界,坏人好像到处都有’的感觉。我们还会强调这是特别的事件。” 因此,与其使用“恐吓”的方式令小朋友听话,不如教会小朋友,倘若不想坏事发生,应该要怎么做;在事发时如何应对;先让孩子看到“家长希望发生的事”,而非告诉他“家长不希望发生的事”。 例如: 我希望等一下你都在我身旁;我希望等一下我转头牵你的手,还是你现在就想要牵着我的手…… “有时候你越提孩子不要乱跑,他越跑给你看。”她笑说。 而许多父母会使用的“亲子牵引绳”,她恰恰认为不利于培养小朋友的自控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的自控力都是大人牵引的话,那回到日常生活当中,吃饭、洗澡需要你推一把,渐渐在孩子心里形成‘无论何事都有大人在牵拉着我’(的观念)。” “我觉得他看起来像是彼此安全,但实际上你们关系有很多不安全感。” 她感叹,控制到最后,最累的人是父母。 “就正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下放权力给孩子,让他自己做选择。自主权在他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安心,你也可以更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更多【家庭】文章: 带孩子出游去!上一堂好玩的成长课 孩子发展迟缓怎么办?早期干预与感统训练是关键 穷养还是富养? 培养逆商最重要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