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插画

39岁的蓝俊彬,是一名动画师。来自马六甲的他,曾到美国深造、工作,目前定居台湾,从事插画、动画,以及游戏开发领域。他所制作的插画和动画,不仅获得美国多个奖项的肯定,也将在5月杪踏足东京都美术馆,在“2024年艺荟·东京国际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他是怎么从当初喜欢看《哆啦A梦》《七龙珠》的小孩,走到今天? 自小喜欢画画,也看很多动画,至今他还记得,第一部看的作品是《美女与野兽》。看完了正片,再看幕后花絮,七八岁的小孩方知世上有个职业,叫做动画师。 漫漫成长岁月里,如《哆啦A梦》《七龙珠》《星际大战》《变形金刚》这些充满科幻元素的动漫和电影,是他的消遣,也是他的养料。跟很多小孩不同,他不只是满足于看,还会动手去玩。 “我小时候做过很多蠢事,”蓝俊彬笑说,“比如我想做一个自己的Transformer,就用盒子来做一辆车的样子,还把汽车玩具拆掉,看看能不能在里面塞一个机器人。我也试过把收音机的天线拆下来,接在汽车遥控器上,因为我想要延长可以遥控的距离。” 中学毕业后,蓝俊彬入读The One Academy数码动画(Digital Animation)科系,顺理成章。工作年余,为了精进技艺,他再前往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深造硕士学位。“在那里,我们可以直接跟动画产业里最顶尖的,比如皮克斯工作室(Pixar)的动画师学习他们的技巧和观念。” 在东京都美术馆展出作品 十多年后的今天,39岁的蓝俊彬从事插画、动画、设计、编码、程序开发等相关工作,曾任电影工作室和广告公司美术总监,其作品也将在“2024年艺荟·东京国际美术作品展”展出。 这次将在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是一幅用3D技术绘制的画面。画面中,一个眼神流露出惊恐的女生,正被躲在阴暗处的另一个女生用双手挟持着她的头颈。仔细一看,两个女生貌似同一个人。 蓝俊彬说,这幅画面的来处,源于一支同样由他制作、名为〈YAJH〉的短片。 就在冠病疫情发生之前,蓝俊彬原在洛杉矶工作,并接到了一个合作邀约,为生于澳洲、定居于日本的音乐人RHYME制作一首歌的MV。MV本来计划由真人演绎,却在疫情爆发后被迫转向,改以全动画的方式呈现,再将RHYME的3D人体扫描模型嵌入画面中。 “RHYME有些想法,希望MV里有一个生物诞生的画面,再让这个生物去追杀3D扫描版的她。后来我提议,不如让这个诞生物,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她,去追杀自己。自己把自己杀掉,让短片最终定格在最初的画面,形成一个轮回。” YAJH,是“You Are Just Here”(你就在这里)的英文字母缩写。搭配画面,似是在昭示着,生而为人,不断被自己的黑暗面追杀再重生,是躲不掉的轮回。 蓝俊彬笑说,兴许是疫情当下的压抑氛围使然,人会不由自主往比较负面的、深沉的方向思考,去探索存在意义和生死课题。 “我真的是要让人看了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他不反对,科幻元素可定调为自己的创作走向或风格。“我小时候喜欢的东西,也是比较偏科幻或赛博庞克(cyberpunk)题材。用3D动画来做的话,会觉得很好玩,这种科幻元素可以延伸我们的想像。” 用新颖3D技术 还原具年代感画风 除了偏好科幻元素,蓝俊彬还有着他自己的创作理念——试图用较为新颖的3D技术,还原具有年代感的画风。 比如,经他提醒,这才看出〈YAJH〉短片里的画面呈现,试图在前卫氛围中夹杂着某种年代感。 “另一个重点是,如果你仔细看的话,短片里的画面并不是那种很realistic(切实)的3D风格,因为我想用3D技术去做出有点像是油画的效果,带出一种传统绘画的观感。所以在视觉上,我希望大家看了会觉得,诶,这种风格是我第一次见到的。” 如同他在2011年制作的另一支短片〈The Wanna-Be Oddie〉(想成为奥迪),创造了一个以米奇老鼠为原型的角色,并也试图用3D技术还原早期黑白卡通的画风。这在彼时的技术层面不容易做到。 “那是我硕士毕业论文的作品。当时3D技术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做很3D的东西,但我想把以前我们看过的东西,用3D的方式重新呈现,看看会是什么感觉。在那时候,应该很少人会去做类似的创作。” 早期的卡通,得由人手画出每一帧的画面,也因此,呈现在视觉上的效果看起来虽然比较平面,却也可以容纳很夸张的表现手法。“像是他们的手,可以被拉到很长很长。如果我要用3D技术去做出这种‘软软’的视觉,我需要找不同部门的人一起完成,需要很多步骤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像在纸上可以任意画出来。” 〈The Wanna-Be Oddie〉上载影片分享网站VIMEO后,不仅获得该网站会长颁布的徽章(Vimeo Staff Pick),也得到加州电影奖(California Film Awards)金奖、洛杉矶电影奖(Los Angeles Movie Awards)优异奖等殊荣。 创作像是一场重新混合的实验和游戏 蓝俊彬在动画呈现上尝试的突破,无疑受到外界的肯定,但他最初为何想要这么做呢?是要表达什么,还是颠覆什么?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我发现画画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你要在某种程度上,带出情绪上的连结和共鸣。共鸣有很多种,我是比较想要在画面上去带出这种连结性。3D动画可算是一种新颖的风格,现在很多人也看过各种不同的3D动画,我想说,能不能也把以前大家熟悉的东西加进去,让它看起来有不一样的效果。” 创作对他而言,很多时候就是一场重新混合的实验和游戏,期许能玩出前所未见的视觉体验。 在动画以外,如今他也涉足游戏开发领域,与伙伴联手创立一家名为“m00m”的公司,正着手开发一款赛博庞克风格的手机游戏,让玩家在未来时空里装置自己的货柜,“就像是科幻版的‘动物森友会’,玩家可以在里面互相交流。” 想以艺术表达出各种议题 听他做的东西,感觉酷酷的,但动画师的现实生活也许并没那么酷,蓝俊彬说,从事这个行业不一定会换来让人满意的金钱回报,那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在坚持呢? “其实有段时间,我也在想这有什么意义,感觉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做自己爽。”后来,他读到一篇文章,内容讲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伤的军人在悲怆的大时代下,却因为电视里播放的动画而发出笑声。 “这让我重新想起做动画的初衷。我想以艺术家的身分,把我看到的各种议题,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相信地球上另一个角落会有人欣赏我的作品。” 蓝俊彬作品网站:https://benlamjunbin.com/YAJH.html 更多【新教育】: 追求真实并提供独特价值 体育媒体趋势与挑战 纪家良和李名堂走过世界 把音乐养养分灌溉大马土地 停格动画创作者刘静怡,返马驻村创作探索身分认同
6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像独自启程到陌生国度那样,《远方》以绘本的形式来推广瑞士行旅,着实是一次未知的冒险。但这种大胆打破传统旅游书的概念,却意外地更让人心神向往啊! 书本封面以瑞士国旗的主色为设计,红底白字打印在厚硬纸板上,如同瑞士优雅的美学理念,简约也精致。搭配裸背线装的装帧设计,让阅读的视野更为辽阔,瑞士的风景画也得以一览无遗,即便未曾亲临瑞士,也可以借此感受到瑞士的悠然与豁达。我想,若要以书推广瑞士行旅,再没有比《远方》更棒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了。 像在车厢往窗外望 《远方》出版之后,在脸书上看到宣传的照片,书本看起来很小,但实际收到书以后发现《远方》比我想像中的大得多了!这样真好,捧在怀里好实在,感觉那个远方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书里收录了50张瑞士的风景画,到过瑞士的人们常说瑞士的风景如画,似假还真。而当农夫真的以画的方式将瑞士风景呈现出来时,瑞士这个美丽所在更是让人心心念念想要马上动身前行。 翻开《远方》,一页一页仿佛置身车厢内往车窗外放眼望去那样,瑞士延绵的风景一一映入眼帘。从雪山到湖泊、从深冬到初春、从清晨到夜晚、从月缺到月圆、从此方到远方……跟着农夫的画细细地走一趟瑞士之旅。农夫的画犹如其人,总是安安静静地,带点温暖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透过农夫细腻独特的视角,以及带点印象派的画风,瑞士如梦一样保留着神秘感,却又真实通透得如此亲近、仿佛触手可及。画里微微透着的光和影,亦悄悄漫延出了诗意,静谧且安宁。 翻着书,思绪也会不小心陷进去,抵达心中那个不知名的远方。让无处安放已久的秘密、思念与心事们,都得以跟随着红色气球,找到落脚的地方。放开了执念,拾回了自己,迈开的脚步也因此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美得让人无语 书以插画为主,文字不多。精简不啰嗦的文字,仿佛在告诉我们,瑞士就是那样的美,美得如此让人无语。随书还附赠实用资讯小册子,为我们介绍瑞士知名景点、推荐我们合适的行程,教我们如何用一张车票环游瑞士。在看过美丽插画对瑞士充满憧憬之后,再翻阅小册子,瑞士这个远方啊,早已近在咫尺!
2年前
出版社友人国忠给我送了一本他们的新书,本地插画家农夫的绘本《远方》。 这是农夫从瑞士旅行回来后的创作。50张美丽的插图,串成一则故事,记录了他沿途所见的绮丽风光。时而细腻,时而奔放的笔触律动,简约柔和的颜色,让我想起瑞士景色的自然纯粹。果然是身历其境才能捕捉到的感觉啊。 插画中出现的红色气球,漫天飞舞,飘散到远方的山峦叠嶂之间,飞越瑞士的城镇、高山和湖泊,最终轻盈降落在远方某人的手中。我猜,农夫笔下的红气球应该象征着思念吧。 对我这个读者来说,那红气球又代表什么?我最珍惜的人事物都在身旁,没有需要投递远方的眷念,那么我的红气球应该是一份好奇之心。自小对大自然,对历史,对人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神迷,于是我甘心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旅途。 艾伦狄·波顿(Alain de Botton)在其著作《旅行的艺术》中说到:“异国风情让我们着迷之处,或许就是我们在自己家乡渴望而得不到的东西。” 曾到访瑞士的我,为之着迷的又是什么呢?是那巍峨雪山,清新空气,还是那纯净沁凉的泉水?这些都是感官的初体验,轻轻开拓我拙朴的视觉、嗅觉和味觉。 可是,再往深一层思考,短暂的瑞士之旅中,更令我折服的是当地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有维护人民自主自由的体制。 虽是内陆高山国家,却能以铁路通行无阻,无论是高海拔雪山或平地湖泊,几乎都能乘搭公共交通抵达。瑞士尊重人权,保障弱势群体,虽然德语人口居多数,却未形成单一民族及语言,而是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4种语言均列为官方语言。 这些才真的是我在自己家乡可望不可即的东西吧。 此刻翻阅《远方》,多个情景似曾相识,比如牧伦(Mürren)雪朗峰山脚下的小山村,苏黎世(Zurich)的中世纪街景,或是卢加诺(Lugano)湖畔的市民公园。原来我们曾欣赏过同一片风景,感谢农夫的插画让我细细回味一段难忘的旅程。 忘了在哪听过的旅游宣传口号,号称瑞士是一辈子必去的地方。年纪稍长,才知道此话言重了。人的一生并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非尝不可的食物。学会活在当下,才懂得每一刻都是一期一会。良辰美景如眼前人一样,稍纵即逝。 握紧手中的红气球吧,别让它飘走了。   更多文章: 彭健伟/如果有一种适合写作的氛围 彭健伟/桃花、樱花、梅花……傻傻分不清? 彭健伟/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吃饭 彭健伟/疫情下的爱情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