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敦拉萨

2月前
3月前
6月前
当年接近核战边缘,紧张程度远胜今朝的美苏冷战时代,加上我国内部仍面对着马共威胁的重重危机,国家领导人尽管“内忧外患”,却都一个个高瞻远瞩,为当时在国际上受到孤立的中国发声,支持它重入联合国,最后领先东南亚与中国建立邦交,在位时便已带头重视中国的老东姑,功不可没。 马中建交50周年,本地媒体在整理玉成建交的台前幕后功臣时,从不会漏掉在冷战时期跨出第一步、与中国领导人握手的第2任首相敦拉萨。 70年代,美苏(今俄罗斯)阵营国家展开冷战,中国受西方国家孤立,东南亚各国,包括马来西亚则面对马共威胁。 马来西亚当年顶着国内外压力,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拉萨的政治勇气与智慧,非比寻常。他和中国时任主席毛泽东、总理周恩来握手的照片风行50年,在永远的未来,也必将是触及马中历史重用率最高的照片。 过去数十年,拉萨夫人敦拉哈仍健在时(2020年辞世),中国每每委派新任大使来马履新,都会专程登门礼貌拜会拉哈,充分体现中国人饮水思源的优良文化。 本地华社谈起马中建交,敦曾永森的乒乓外交则最为人所津津乐道。这位大马乒总时任会长兼联盟(国阵前身)执行秘书,1971年11月经拉萨批准,应邀率队到中国参加亚洲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展开了一场极不单纯的体育交流,从此与“马中建交功臣”美誉结下良缘。 最近读了前财长东姑拉沙里的《姑里回忆录205》,再重看一些史料,拉萨刚主政的年代,姑里其实比曾永森更是早了半年赴华,为两国建交铺路。 姑里是以全国总商会会长身分,于1971年5月率领由三大民族和东马代表组成的19人商务代表团访华;出发前,时任副首相敦依斯迈跟他耳提面命,讲明“马中无邦交,万一行差踏错,我们不会带你回来”,此行凶险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时年方三十四的姑里终究不辱使命,有幸会见国际性的大人物周恩来,不但见识了中国当年已令他信服的强大,也搞清了中共与马共的关系,铺设了马中直接经贸桥梁,更为拉萨3年后正式踏足神州的建交之旅,奠下了稳固的基石。姑里在序言里自诩,他有机会亲见周恩来的一席谈,是他对国家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也正阅毕《姑里回忆录205》,总觉得诉说马中关系的故事,有一位人物鲜少有人提过,但万万不应疏漏的——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 这得从姑里分享的一段秘辛说起(第6章101页)。时任内政部长依斯迈(五一三事件后重回内阁,成为第2任副首相)1967年宣布辞职,众所周知的理由是患上癌症,然而姑里斩钉截铁否定此说。 姑里宣称,患癌是不争的事实,但真正的原因,实际上是依斯迈对东姑当时常为中国说尽好话,尤其强调马来西亚务须承认中国地位的言行,很不 以为然,因为其时马来西亚仍一直在面对着主要是华裔参与的共产党问题。 “敦依斯迈说,我们在这片国土与共产党打仗,拼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之际,东姑却在外,例如伦敦一直力推跟中国合作的主意。” 东姑很清楚依斯迈的立场,甚至向姑里坦承,他很担心依斯迈会以此作为辞职的理由。事实上,东姑非常爱惜依斯迈这位良将,搞到每每在家里召开会议,只要知道依斯迈有来,他甚至会躲到厨房里去,原因是害怕接到依斯迈的辞职信。 当然,依斯迈最终还是丢信了,东姑屡劝无效;姑里的形容词是:“依斯迈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吊诡的是,到了拉萨出任首相,依斯迈重回内阁任其副手的时候,跟姑里为开启马中建交之门而频密互动的,又是依斯迈。 《姑》第10章开宗明义说明,虽然马来西亚在1970年代仍然面对共产党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东姑却不断反复提醒,我国要发展,就不能忽略对华关系的利益。 显而易见,东姑虽于1970年9月22日退位、拉萨随即任相,然而东姑对于中国的重视,兴许对接棒的领导班底起了不可磨灭的启蒙作用,以致不论是拉萨还是依斯迈,都看懂中国庞大人口红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东姑交棒的第2年,也就是1971年,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不但相继安排姑里、曾永森等访华,同时还做了一项重大决定,即在同年10月2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同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支持它是唯一的中国代表。 在超级大国当道的世界,小国要如何安身立命,例如处在当今的中美竞争态势,能够不亢不卑的保持中立、不靠边站,而又不让国家与人民利益受损,全然胥视领导人的智慧与远见。 而当年接近核战边缘,紧张程度远胜今朝的美苏冷战时代,加上我国内部仍面对着马共威胁的重重危机,国家领导人尽管“内忧外患”,却都一个个高瞻远瞩,为当时在国际上受到孤立的中国发声,支持它重入联合国,最后领先东南亚与中国建立邦交,在位时便已带头重视中国的老东姑,功不可没。 际此马中热烈庆祝建交50周年的当儿,若论台前幕后的马中建交功臣,东姑阿都拉曼,马来西亚国父,不能独漏。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今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应加以隆重纪念。 两国是在1974年5月31日宣布建交,当时国际形势仍处在冷战之“冷风”在各地频吹之际,马来西亚独具慧眼,逆流而上,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排在最后。 这是具前瞻性,且要有勇气的重大决策。不过,50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对马来西亚绝对有利的规划,随后东南亚各国相续跟随马来西亚的步伐与中国建交。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柔佛能成为中国看重与最先立足之地,发展碧桂园金海湾及森林城市,除了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占优外,还与当年马来西亚最先伸出友谊之手不无关系。 自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后50年,历届政府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基于维护国家的利益,都是萧规曹随,没有太大的不同。 不过,在安华的团结政府上台后略有改变。他第一次率团出访中国,并得到习近平的接待,继而在不到9个月内,又到中国南宁参加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礼。首相安华这两次的造访,为马来西亚带来了硕果累累的成果。 从日前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在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接受中文媒体联访时所提供的数据,即可说明马中现今关系之不寻常。 第一,自去年12月1日两国相互落实免签证以来,至今年3月访马的中国旅客将近100万人。 第二,马中航班每周已达350个,基于增开航线、加密航班、加大机型、并拓展包机新模式,访马的中国旅客将超过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前的2019年,两国人员往来近300万次。 第三,大马在今年春节期间,接待约5000个中国旅游团,中国旅客同比增加了53.9%,而在5月1日至5日假期期间,中国旅客增长了80%。 欧阳玉靖在讲话中重申,中国将坚定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5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中两国将于今年5月31日,在马六甲隆重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大典,中国莅临参加的主宾将是总理李强。 展望两国未来发展远景,相信在现今基础上将会更上一层楼。 在马中两国即将隆而重之的纪念50年前达致建交这一日子到来之际,回顾“敦拉萨与毛泽东握手”那张照片的出现与发挥的作用,仍是一件有趣的事。 之所以有这张照片,是时任首相敦拉萨于1974年5月28日破天荒访问中国,并在北京中南海与毛泽东相会的结果。 之前敦拉萨抵达北京机场时,即受到热烈的欢迎,随后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签署建交协议,宣布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建交。 这张“敦拉萨与毛泽东握手”照片,于1974年8月24日举行的大选中被充份利用,在大街小巷中,到处张贴这张海报,华人家庭几乎都收到这张照片。 大选结果,打出“中国牌”取代以帆船上阵的国阵大胜,反对党惨败,国阵得到了总投票数的58%,马华胜得更标青。 50年前,首相敦拉萨在安排与中国建交后宣布大选打出“中国牌”,意在大选中取得胜利,结果他的目的实现了。50年后首相安华出任首相后,一年内造访两次,意在向中国打开大门,欢迎更多中国人前来马来西亚投资与旅游,从欧阳玉靖公布的数据,安华的目标也实现了。 “中国因素”,绝不能忽视,合则两利。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今天团结政府有19个政党和148个议员支持,涵盖东西马主要政党,虽然不像国阵有注册为政党共用旗帜,但俨然就是把国阵运作模式照搬过来。 文:许国伟 团结政府大会的主旋律,就在“团结”和“昔日之敌,今时之友”二字。 策略就是要结成统一战线,必须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敌方阵营中的一切矛盾。 在大马政治历史上,用这套策略来组成大团结政府,早有先例。 就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组成的国阵。 首相安华在团结政府大会提到两组数字19和148。即团结政府由19个政党组成,拥有148名议员支持,所以团结政府不只稳固,更有信心执政到届滿。 历史上,曾经拥有类似漂亮数字组合,组成铁打稳固江山的,就是国阵。 今天团结政府跟国阵,还真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人民的情绪。 国阵组成源起,是经历1969年的513事件。 大乱之后,民心所向,要求的是稳定寻求大治,进而想减少政治对抗,能接受大政府和大一统的局面。 1974年国阵的成立,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如今团结政府的成立,也是经历509大选后连串政治乱局。 [vip_content_start] 相同的是,人们的情绪渴望稳定,连地政部长倪可敏都说了,他如今认同马华前总会长蔡细历喊出的口号:”要稳定不要乱“。 再来,收编与统战。 敦拉萨知道,原有的联盟(巫统、马华及国大党)已不适应当下的政治需求。 因为联盟仅在半岛,无法影响东马已成形的新政治势力,况且联盟在半岛也面对选举失利。 敦拉萨先跟砂州在野势力谈合,在砂选举后一起加入联合政府;接下来是统战槟城的民政党、霹州的人民进步党和丹州的伊党,最终把东西马主要政党,都集中在同一旗帜下,组成国阵。 这一招,孤立了仅存的在野党,让国阵在大选漂亮胜出。 国阵扩大后有14个政党,且在国会长期拥有超过2/3多数议席优势。 像国阵一样扩大政治联盟成员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一个成员党退出,政府也不会倒。 就像1990年沙巴团结党退出,还有2008年沙巴进步党退出,国阵都没倒;但如果只有二、三或四个政党结盟,其中一个退出政府就可能倒台,就像2020年的希盟政府。 今天团结政府有19个政党和148个议员支持,涵盖东西马主要政党,虽然不像国阵有注册为政党共用旗帜,但俨然就是把国阵运作模式照搬过来。 最后,分化与拉拢。 国阵当政时,对在野党不只是一味打压,更厉害的是分化和拉拢。 今天团结政府对在野的国盟,来去也不离这几招,压着土团的同时又向伊党招手。 从安华赞丹州大臣贬吉打大臣,再到火箭元老林吉祥建议邀伊党加入团结政府,都是充分利用和扩大敌营的一切矛盾。 在“团结”的旗幅下,策略说白了就是:招不怕老,最要紧受用,齐齐向国阵学习。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CIMB前主席纳西尔的父亲是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兄长则是丑闻缠身的前首相纳吉。活在这种家庭背景,纳西尔的人生注定不凡。纳西尔的自传,更是能够反映出大马金融史。本期【读家】导读人黄子伦说:非常有趣。 相信很多人都曾说过这句话:如果我父亲是李嘉诚,我就如何如何……我们很常去羡慕名人,认为自己要是有幸成为其后代,必然有一番作为。从另一侧面看,显赫的家庭背景对小孩的成长似乎百利无一害。不过,要是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李嘉诚的孩子或孙子,请问你该如何做,才算不负所托? 说到名人父亲,我马上想到小时候常看刘墉写的书籍,他的孩子刘轩那时也只是懵懵懂懂的小孩,但许多生活点滴(也算是隐私)都被其严父用放大镜审视和曝光。说实在,刘墉的孩子不好当。 《What’s In A Name》的作者纳西尔·拉萨(Nazir Razak)也是如此。不管世人如何评价,其父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成为国家领导人,无论是谋略还是思维都算相当了得。而纳西尔上有4名哥哥在政商界大展拳脚,更是让身为老幺他倍感压力,思考要如何才能不负其父之名。 纳西尔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就是如今投行里的企业金融(Corporate Finance),帮助企业上市集资等工作。当然,那时的投行结构和如今也大不相同。 ◢镀金时代 据书中描述,他第一位上司Steve Wong就是一名工作狂。正确一点来说,整个团队都是工作狂,因为企业融资是一个非常忙碌的部门(即使今天也是如此)。企业要上市的话,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金钱在流逝,因此,每个人的拼命程度比起如今被人诟病的996或007工作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纳西尔一名同事为了工作不请假,纵使有年假也不断挪去下一年,最后累积的年假天数竟然长达8个月之久!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每天几乎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战役,普通人早就受不了。纵使受得了,那颗肝也可能受不了。当然,如果能够生存下来,人的成长速度绝对是惊人的。纳西尔生存下来了。他不但生存下来,还成为整个团队里销售手段最好的那位,同事甚至开玩笑说纳西尔有办法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 从这本书你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在80到90年之间的镀金时代。对许多80后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的儿时记忆并不完整,更别说了解股市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家中有长辈,你可以问问那个时期的股市有多么疯狂,举例来说,一些公司当时的股价已经高达百位数,但人们依然前仆后继地买入,以期在短时间内卖出套利。此等现象,在2020年的手套股狂潮短暂上演过。 来到1990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停止让两国企业互相交叉上市,许多马来西亚企业选择在本地上市,给企业金融创造了大量商机。纳西尔身处的投行凭借出色的金融创新及拼命三郎的态度,在90年代初期吃下了融资业务两成的市场份额。而纳西尔也在1999年荣升CEO。那时,他未满33岁。 然而,所有股市狂欢派对都会有终止的时候。 ◢金融危机与收购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纷纷出现倒债问题,也连带影响到银行生意,投行也不例外。不过,最让纳西尔意想不到的就是来自兴业银行(RHB)的恶意收购,对方声称已经得到当时财政部长安华的许可。纵使纳西尔拒绝此献议,但也深知在那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里,自己只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而事态的发展几乎站在了他那一方,因为没多久,安华在和马哈迪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势力就迅速萎缩。接下来的事情,《Malaysian Maverick》有不错的讲解。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有趣。纳西尔可以拒绝来自兴业银行的恶意收购,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联昌集团上市后发生一件事,那就是新的会计准则推出,要求企业不能延迟记录盈利,使得联昌集团这种纯粹的投行非常不利,因为它们的盈利周期性是很明显。故此,纳西尔决定让联昌集团从一家纯粹的投行转型成为一家综合型银行,最快的方式就是收购现有的商业银行,其中一家被相中的银行就是土著银行(Bank Bumi)。 土著银行的香港分公司在1978到1982年期间,给几家大发展商贷款的比例过于集中,因而被国家银行批评。随着香港楼盘崩塌,迫使土著银行派遣其稽查师远赴香港查个究竟,但没想到一去不复返,该稽查师的尸体之后在荒郊被发现。此事成了土著银行一大丑闻,不但被写进了《From BMF To 1MDB》里,还成了前几年港剧《黄金有罪》的题材,也就是著名的佳宁案。 言归正传,当纳西尔尚未公布收购消息,他却收到了另一份献议,那就是收购南方银行,而后者当然也觉得纳西尔是在恶意收购。当然,我们都知道结局如何。不过在尚未尘埃落定的日子里,两方人马是出尽法宝,有生意伙伴充当说客,也有股权交易,堪称是马来西亚收购案的教科书范例。 而纳西尔的收购脚步并未停止,联昌集团也在东南亚进行各种收购,成了东南亚数一数二的大银行集团(付出的代价就是其人事成本比许多同行都来得高),给该银行之后的运营造成困难重重。 你觉得收购已经够难了吗?还有更难的。 ◢1MDB的爆发,兄弟翻脸 在书中,纳西尔以1MDB事件写了一整个篇章。作者一开始对1MDB并没太在意,即使他知道这家公司可能有一些猫腻,也只是向纳吉表达自己的疑虑,希望其兄长可以多加留意,不要轻信旁人。你可以看到纳西尔在书中好几处用“首相” 一词来称呼其兄而不是 “纳吉”,尤其是一些他不认同的行为,似乎暗示着作者的内心还是非常相信兄长的为人,只不过是其政治身分充满了各种不得已。 不过,身为本地大银行的掌舵人,作者的人脉自然会逼得他从不愿相信到不得不“手足相残”,一是阻挡事情恶化,二是捍卫父亲名誉。当然,纳西尔对于纳吉还是有不满,因为后者此前曾为了选举而急于兑现一张近两千五百万令吉的支票,最后求助前者。纳西尔那时不假思索就帮忙,但没想到事后才对支票来历起疑心。 在《鲸吞亿万》里,清楚描述了整个事件如何从一个派对狂欢者的“大亨小传”梦,变成整个国家的梦魇,靠的就是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空壳公司,把他们从债券市场募资而来的钱“左手转右手”。最引起纳西尔关注的,莫过于由刘特佐创立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纳西尔为了测试该公司的真实性,直接联系上他们并透露联昌银行需要对方帮忙管理资产,但没想到对方完全不感兴趣。 随后,1MDB事件就如《鲸》所描述般发酵。纳西尔如何一步步被牵连,以及他和纳吉之间的兄弟情如何演变,那位在丧父期间给予宽肩慰问的温柔兄长,逐渐成为一位冷漠且充满敌意的政治人物,而家中氛围也随着1MDB事件爆发后变得紧绷。 当然,你可以非议说纳西尔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不过,我倾向认为作者所言大多为真,至少在情感上的演变是可信的。 总体上来说,纳西尔这本自传相当有趣,不但可以窥见马来西亚的金融历史,也可以从一些细节捕抓到作者的心态。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