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化传承

近来电玩界凭借《黑神话:悟空》大火,文艺界也借着这股热潮,开始讨论起《西游记》这部名著。其实早在这部电玩问世前,就不乏学者对它的剖析,以考据角度的、以人情世故解析的、分析神魔妖怪的,这股火似乎加了干柴,烧得更为激烈。电玩细腻的画质,让每一个画面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壁纸,故事的叙述手法更是让玩家或文艺爱好者有了全新的解读与视角,这样的改编无疑是成功且具时代意义的佳作。 咬文嚼字一下,“黑”这个字在当代有着“抹黑”的含义。它除了单纯的黑,还有着负面、沉重的意思。但无论《黑神话》的“黑”字要以哪种含义解析,仿佛都是说得通的。它一开场便是极度有压迫感的教程,面对天兵天将和二郎神的围剿,剧情一下就抓住了玩家的目光。随着故事推进,玩家惊觉那个不死不灭、懂得七十二变又能上天下地的齐天大圣竟被打败了,后来只得靠着另一个和孙悟空相近的角色继续踏上天命之路。 不得不承认,当代人的文化基础越来越薄弱,除了硬性规定的考试,大概不会有几个人会愿意读原著了;改写的图书漫画出得越多,越感启蒙之不足,以至于当今很难指正出改编的不足或者不实之处——即便不能明察秋毫,也得心存怀疑,这样才能促进思考,探索前方的更多可能。 除了讨论度极高的电玩,相信大家还记得好几年前连续几部贺岁片都与西游有关。著名的章节反复被演绎,难免有审美疲劳的时候,而且电影若是考量商业因素,不免加强特效画面,因而削弱了故事的架构与完整,观众看着对味,却也在离开戏院后就把剧情忘得干干净净。 可电玩不一样,玩家除了享受动作系的操控打怪外,那些古时候带着文雅名称的道具武器,无形中也将传统文化灌输给了他们。玩家为了更充分了解整体剧情,必然是仔细分析个中角色的字字句句,开发者巧妙地把要表达的元素,透过进程和妖魔说了出来,无论是对菜鸟老手,都是个很好的媒介。毕竟在每个时代的诠释下,经典都能被描绘成新的模样,这样一来文学作品便成了传承下去的当代史,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大众既能严肃探讨,也能惬意赏析。 我虽不鼓励沉迷游戏,可不得不承认,游戏真的有一种魔力。游戏机的发展史不乏三国、西游、水浒的身影,这些另类的教材,在通关一轮后,玩家就能基本掌握故事梗概,对难阅读原著的群众来说,也算得上是另类读物——“阅读”这回事也许该有新的解读和定义了。 但是通过游戏或极短的解说,玩家的理解毕竟是有限的,或只能知其型而不知其本。个人的思考欠缺,细节被忽略的总是太多,改写本、电影总有市场需求和考量,和原著不能并论,勾起兴趣的重任还需仰赖畅快淋漓的打斗场景,读书心得还是要交由漫长的阅读过程才能变得深刻。 前面说到,不少学者作家对《西游记》已有精辟的见解和阅读心得,比如纪连海的《纪连海说西游》、赵爽的《西游妖物志》、梅叶挺的《西游新世像·三界人物大起底》等,幽默分析之余,又拿得出真凭实据,经典名著总是不会轻易离开我们身边,反而是我们,是不是早就把文化给丢失了呢? 反思善恶界限 要谈论《西游记》,一定绕不开作者吴承恩。他身处的时代是不是让他有话无处说,继而借着笔下的神魔妖传达思想情感?我们看天界人界妖界,有着明确的善恶判别,可事实真是那样吗?原著是不是也借着一些人事物在暗指什么?这点在《黑神话:悟空》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也因为故事设定是在孙行者取经结束后,我喜欢这类续写,这让想像空间得以无限放大,只要稍作推敲,就会发现所谓的黑不见得是全黑,而白也并非是全白,这颠覆及打破了对以往的认知,原来事情总像山的阴暗面,不如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单纯。 妖的无奈,小神的无可奈何,人情世故及爱恨情仇,是什么逼得他们误入歧途,本有能力阻止一切的神仙究竟做了些什么?这种意外的反转不难在《黑神话》里看见。这也正说明了“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当代史”的论调是正确的。虽然操控的角色看来就和齐天大圣无异,但玩家在情感上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反而越往后就越能理解悟空的无奈,也顺带把各路妖魔的情绪厘清。若把这些理解套到现实生活上来看,我们的生活不正如一部《西游记》?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马大灯笼节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文化活动,随着年岁积累,已成为国内标志性的华人盛会之一。自去年起,马大灯笼节正式成为马来亚大学行政旗下的注册学校社团,筹委们希望能够推广至更多大学生及年轻一代,甚至欢迎华裔以外的同胞参与,以使活动更加包容多元。 然而,马大灯笼节的盛大成就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背后饱含着无数的努力与坚持。本期专题采访了现任及前任的灯笼节筹委,跨越时代的刻度,可以看见一代代的青年对于文化传承的坚持与革新。 今年的马大灯笼节筹委会,由精算系的赵羽彤担任主席,陈嘉咏担任副主席。在受访时,她们首先表达了对学长姐的感谢,正是前辈们的无私帮助和指导,才能让活动得以延续与发展。 赵羽彤透露,马大灯笼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宿舍中的中秋晚会。当初,宿舍的华裔学长姐们会在中秋节期间,聚集学弟妹们提灯笼共庆节日。随着活动的扩展和各大宿舍的参与,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全校性的灯笼节。 今年的马大灯笼节主要分为4个阶段,包括中秋节期间的灯笼游行、校内团体及受邀艺人参与表演的开幕典礼,展现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嘉年华与文化展览,以及以华语进行的文艺晚会舞台剧演出。 赵羽彤表示,与过去主要以庆祝中秋节为目的的灯笼节不同,现今的灯笼节已经不再限于中秋节的庆祝,而是成为学校全年的活动。 去年,灯笼节成功吸纳了谙华语的巫裔工委参与,今年则希望能有更多友族的加入,将文化活动推广到其他圈子。 陈嘉咏表示,他们希望社会能够看到新一代年轻人在努力传承文化,并没有因社会进步而忽略文化推广的重要性。马大灯笼节的持续举办,不仅是对华人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全体学生文化交流与多元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 通过这些努力,马大灯笼节不仅继承了过去的精神,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成为马大校园中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文化盛事。 复办线下活动充满挑战 在疫情暴发之前,马大灯笼节一直是线下举办的盛大活动。然而,自从因疫情实施的行动管制令后,这项活动被迫转为线上形式,导致活动的规划和执行变得异常困难。赵羽彤透露,如今要重新回到线下,活动的过渡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参与人数减少、人手不足、时间紧迫,这些挑战成为了举办活动的主要困扰。 她指出,面对这些困难,团队只能重拾过去的资源,联系之前的学长姐们。学长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资金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虽然部分资金来自学校资助,但大部分资金仍需依赖赞助商。幸运的是,上一届的学长姐们留下了赞助商名单,现任筹委正重新联系这些商家,商讨赞助事宜。 陈嘉咏感慨,担任工委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这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异常充实。“这不仅是一次文化活动的策划经历,更是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 马大灯笼节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仍然在努力保持其传承和创新的精神。未来,随着活动形式和规模的不断调整,它将继续成为马大校园中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意义的重要盛事。 学长学姐话当年:由小型联谊会到年度活动的变迁 身为2004年马大中文系毕业生,笔者当年亦曾经历马大灯笼节的草创时期。在采访两位学妹时,不禁回忆起当年筹委们几经波折的筹办经历。 2001年,对马大华裔生而言是个重要的里程碑,马大首次将有关华人传统文化节日的中秋节活动,正式列为校园大型活动之一。在此之前,马大并没有中秋节相关的活动,而是个别宿舍的华裔学长姐,在中秋节期间,带着学弟妹在校园内低调地提灯笼及进行小型联谊会。 记忆中,在没有获得校园或宿舍批准下,是不允许学生群聚的。因此这类活动,当时笔者的感觉像是“参加不合法活动”似的。如今回头再看,就只不过是一群思乡情切的学生,趁着中秋佳节举办的怡情小聚会。 灯笼节一开始举办时,并非一帆风顺。从学长姐口中得知,配合华人中秋节举办的活动,在不断修改活动名称及海报设计的情况下,活动名称最终定为马大灯笼节。海报设计方面主要是中文字型的大小的调整,经过多次修改及调整后,最终才获得大学行政单位的批准。 马大灯笼节始于中秋节,但往往都在过了中秋节月份才获批准。随着举办时间的推迟,以及活动的延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洗礼,如今马大灯笼节的中秋节意味也逐渐淡去,延展成大学的常年活动之一。 马大灯笼节活动能够延续至今,学弟妹们的付出与坚持不可或缺。在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感恩还有年轻的学弟妹愿意为文化传承做出最大的努力与坚持,务实地投入心力与体力,举办这样大型且长时间的活动。 祝福学弟妹们圆满举办 挥洒青春 笔者同届的中文系同窗吴竟纲应邀受访。他曾参与第一届及第二届的马大灯笼节舞台剧演出,提供了他当年演出时的珍贵旧照,实属珍贵。 吴竟纲提到,在国立大学举办中秋节活动多年后,2001年马来亚大学才正式踏出第一步,举办了有关中秋节大型活动。 他说,如果没有记错,在马大读书期间,中秋节活动最初只是个别宿舍华裔联谊会的一个小活动,后来才转为大型活动。第一届及第二届的马大灯笼节的舞台剧,他与另一名中文系的刘晋同学都有参与。当时的舞台剧导演是马大工程系的学长颜永祺,至今仍活跃于舞台剧领域。 大学是一个荣耀学习的殿堂。吴竟纲表示,这段学习旅程中,大家挥洒汗水,不仅是为了更新认知与知识,也包含了推动文化的传承。二十多年后,感恩还有机会在此将点点滴滴的青春回忆一番。他说,过去的已经过去,皆付笑谈中,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更替。 在此祝福新一代的学弟学妹能够享受青春的荣耀、知识的荣耀、传承的荣耀,继续挥洒无限的热血。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让韵律操星光熠熠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朗诵以前,先认真读懂一首诗 诗人林健文与国赛朗诵冠军刘巧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制服团体聚会 第二届全国政府中学华文学会干部研习营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跨越种族藩篱 丘淑霖说声 早安 Kawan!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走进这间传统纸扎店,不一样的是,它开门营业不仅是做生意,还为传承传统民间艺术而生。在里面工作的,有不少年轻人。一般人以为的夕阳行业,在这里反而看见了曙光。 这间纸扎店,是年仅34岁纸扎师傅邱智伟的第六次创业了。他的前五次创业,都跟餐饮有关,但都无疾而终。 一转眼,邱智伟在纸扎业深耕已有9年光景。从一开始的“钱花完了、没得选了、做就是了”的傻劲和拼劲,到今日肩负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使命,他的正能量和正面思维,深深地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 邱智伟出生于柔佛州礼让县的一个淳朴小镇——玉射。从汲汲营营8年的餐饮业退下后,他用了45天,耗尽毕生积蓄走遍西马半岛各个州属,想要沉淀自己,远离当前的环境,看看外面世界的同时,也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沉淀好自己后,他重新出发,走出了另一条自己也没想过的纸扎之路。选择从纸扎业出发,是因为邱智伟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对宗教仪式深感兴趣。 餐饮业工作邂逅纸扎 提起幼时的成长经历,邱智伟侃侃而谈,“我们童年有借口出去玩,就是庙宇举行庙庆、普度法会的时候,爸爸会发出‘特别通行证’让我们出去玩到乐不思蜀,几点回家都没关系。”也因为经常接触神庙,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邱智伟说,他的学历不高,读到初中三就停学。抱着“民以食为天,会煮会吃就不会饿肚子”的想法,他开始学习煮食,并在武吉甘蜜、马六甲和吉隆坡向厨师学艺。他也曾在马六甲租过档口、煮伙食和摆路边档,惟8年间的5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 2013年回乡后,邱智伟在一家餐厅打工。同年7月,他当上玉射一所庙宇的总务,因缘巧合下遇上了认识十多年的纸扎老师傅,“当时适逢普度,我要求他粘船、做大士爷,老师傅说他做完这次后,可能下次就要找别人做了,因为他年过七旬,体力不允许他继续做下去。”邱智伟当下就觉得师傅不做了的话很可惜,脑海便萌起学纸扎手艺的念头,“不过,师傅说他老了不想收学徒,只是说‘你要学的话可以来了解,但是没有薪水的。’”考量到当时做餐饮的工资也还不错,他并没有马上答应。 尽管如此,餐厅长达13个小时的工时,还有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感到迷茫,终究促使邱智伟毅然决然地结束了在餐厅的工作,并通过一场深度旅游探索、倾听内心的声音。 吃苦耐劳习得的手艺 “我旅游回来后才确定要跟师傅学纸扎。2014年10月开始,我每天早上帮忙妈妈割胶后,11时就从玉射开车到巴莪学艺,做到傍晚6时才回家。”尽管老师傅一开始就说不会给他薪水,但后来还是有给他400令吉当作车油补贴费。 “首两个月是最挑战和考验耐力的时候,师傅带我去芭地砍竹子,竹子会割人的,我们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晒竹子,要把数千支的竹子扛出去晒太阳,下雨的话还要搬进来,一天有时要收三、四次竹子,真的很辛苦。” 竹子的考验是其一。后来,有厂家跟老师傅订了500只1尺高的小马,邱智伟的首二三十只小马都是照着师傅的小马样子绑,怎知绑了近200只后,师傅才告诉他说绑错了,需要重新改过,他被迫全部重新拆了再绑过。 到了第3个月,邱智伟才开始绑一些小样的东西,如轿子和佣人,即那些搭错了架构也不怕坏掉和跑形的;到了第5个月他才开始接触小间的灵屋,大的灵屋都是师傅自己绑,“师傅绑大灵屋的时候,我就偷偷瞄他怎么绑,从中偷师。不久后,师傅就说没有东西教我了,叫我自己出去外面找出路。”于是,邱智伟在2015年3月开始找店面,并在武吉甘蜜租下一间店后,5月尾正式开门营业,一切从零开始慢慢摸索,而创业的1万令吉资金,也是他向人借来的。 “当时初出茅庐的我只会绑小屋子和天宫座罢了,其他的都不会,开店后的首6个月是完全没有收入的。碰巧那段时间麻坡有一家寿板店在赶工,老板说他缺少人手,问我可否帮忙几天,我心想反正我也不会,就去帮忙一下,靠着这份打杂的薪水来补贴租金。”邱智伟说,他每个星期都会有两三天待在店里,开店的时候就将预先绑好的前院、后院、花园和金山,每天轮流摆在店外,但其实都是同样一套东西。说着说着,他自己也忍俊不住笑开了。 邱智伟说,他在麻坡打杂的刚开始,学的只是做小间的灵屋,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位来自印尼的潮州纸扎头手,是专门做大间灵屋的,他赶工的时候就会叫邱智伟过去帮忙,加上印尼师傅乐意分享,他的纸扎功夫也日趋进步。 纸扎艺术亟需新血  “我在纸扎行业创业的那一年只有25岁,你是老人家的话,你信得过这个年轻人吗?我要做一场法会,我把最重要的灵屋交给他,时间到了他会不会交灵屋给我?他们难免会有顾虑和担心。” 最难撑的第一年熬过去了,邱智伟说,最艰难的时候是行管令18个月的时候,3、4个月的后备金很快就用完了,但他最终也挺过来了。行管令政策放宽后,庙里开始办活动了,纸扎店才渐渐有了固定的客源,而邱智伟依然坚守原则——不随便拉低价格影响商号、不自砸招牌,二来保留东西的品质。他坚信,只要把守个人诚信和品质,最终定能做出成绩。 行管令带来的冲击,也迫使许多纸扎老师傅提早结束营业和退休,“很多师傅年纪大了不想折腾,加上请不到人,年轻人又不要做,所以老人家就索性关门不做了。”邱智伟解释,纸扎业这一块其实有很多出路,因为现今的庙宇越建越多,“现在很多人做事都喜欢问神,也许是相信神明的指示就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吧,所以拜神的人越来越多,信徒也越来越多,庙宇自然也越建越多。纸扎业没落的时代我们应该看不到了,近50年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神庙有存在的一天,这行业一定还能做下去。”邱智伟一针见血地说。 想到传统纸扎行业需有人传承,邱智伟非常乐意将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艺分享出去,“我们学到了就要传授,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才能延续这个民间艺术。如果你学了要自己开店发展独当一面,我还更想要优先教。”他以宽阔的胸襟欢迎更多人传承纸扎艺术。 邱智伟非常乐见徒弟在外自立门户,也完全不担心利益冲突的问题,他认为,很多东西,如果会失去的话,那它原本就是不属于我们的,“如果那不是你的东西,你也只是暂时握着而已。如果他们有本事抢你的生意的话,你应该更加骄傲,因为你是师傅,你的徒弟做得比你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教出来的徒弟赚不到吃,那你就更加要自我反省,而不是担心徒弟抢你的生意。” 带新人打稳基础,再变通创新 经历过老师傅较为传统和坚持自己一套的教法,再到印尼头手只提供架构和方程式,剩余让学徒自由发挥的教法,邱智伟深有感触,“第一个师傅限制你,他不需要你创新,这样学徒会很好带;而新派的师傅就会跟你沟通,产生分歧就有创新,然后才会进步。”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去框住别人的想法,埋没别人的创意。他如今就是奉行新派师傅的做法,与他人分享经验,也给予自由创作的空间。 曾有学生到店里打假期工,邱智伟是非常鼓励及欢迎的。他认为,孩子们有工作做,就不会窝在家里打游戏或玩手机,同时能趁机让他们更了解什么是纸扎。“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会在这行发展,至少曾经接触过就有个基础。只要我有订单,愿意来学的,我都会接受,当然人数够了就不收了。” 来到当学徒的,邱智伟会要他们做笔记,“将我所教的笔录下来,是让他们留着以后自己用,这是他们的功课,你必须清楚知道自己做的和经历的东西是什么。”过程中,他会跟学徒相互交流,他着重的点在于,学徒要对纸扎有基本的认识,“至于如何变通和创新改进,一切靠自己,有了笔记就能经常复习,比如有些东西如普渡的大船只,一年就只做一次,你记录下来后,日后要做的话更加省时省力。” 尽管工作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但邱智伟认为学无止境,除了在纸扎品上听取顾客回馈再精益求精外,他还坚持在放工后阅读书籍充实自己。如今,他只要看到一所庙宇的外观,就能对里面的架构了如指掌;看神庙的装潢布置,就可以知道里面供奉的是什么神明。“也许我跟庙宇比较有缘吧,既然进了纸扎业就好好地做。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反而对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而充满活力,过程中虽然不易,但是我受益匪浅,得到的知识终究是自己的。” 由于受限于店面空间小和上下货的限制,邱智伟在旧有的店面营业三年多后,就搬到武吉甘蜜工业区的现址。 他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小地方也会有出路,只要肯努力付出,光阴不会辜负你。 对邱智伟来说,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使命,回乡发展奉献是责任,使命责任两不误,但求无愧于心,为生命写下富有意义的篇章。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大马旗鱼丘浩延圆奥运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柯家浚徜徉科学宇宙 坐拥十七万粉丝
3月前
3月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古往今来,人们对高挂空中的那轮明月总有浪漫的遐想。每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时,心中便会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感慨。 月亮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景,也是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团圆和思念。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因赏月、吃月饼而广为人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承载着人们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种类和口味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从传统的莲蓉、豆沙,到如今的冰皮、流心,各种各样的新口味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喜好。 近年来,制作月饼的饼家更是在口味和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推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月饼,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加入了现代的元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雪隆区学生记者队采访了霹雳爱大华的绍华饼家,聆听他们制作月饼的故事。 绍华饼家是一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如今已传承到第三代。每逢中秋节,这里都会迎来许多长者和游子,选购年度必备的古早味。 据第二代传人叶新金透露,许多顾客在中秋佳节前就会提前预订月饼,有些远在外地的游子甚至会专程回来,只为品尝这些传统的福州月饼。 第三代传人叶楚粮和其父亲叶新金,每年都忙于制作月饼,这些月饼不仅形态与市场上的普通月饼不同,呈现出小圆饼和小椭圆型,而且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繁琐,需要使用传统的炭火烤炉烘烤。 炭烤保持月饼油香口感 福州月饼作为福州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凝聚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与市场上常见的广式月饼不同,福州月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传统制作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福州月饼包括咸肉月饼、油枣(又称老鼠饼)、面茶饼(福州话称为“卓有”)以及多种口味的豆沙饼,如白莲蓉和黑豆沙。 油枣香脆甜而不腻 福州月饼是福州人最钟爱的一种传统月饼,其内馅由葱和肥猪肉混合而成,外皮则以炭火烤制而成。这种制作方法使月饼保持了肉馅的鲜嫩多汁,同时外皮也焦香酥脆。制作过程中,绍华饼家坚持使用炭火烤炉制作,虽然这种传统制作方法的使用步骤较为麻烦,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月饼原有的油香口感,使其风味独特,充满古早味。 油枣则是福州的另一种特色。这种饼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麦芽和熟面粉,制作过程中注重调和和烤制,最终呈现出香脆的口感。由于不含肉类成分,油枣是一种素食者也可以安心享用的糕点。它甜而不腻的风味,让人每次咬上一口,都能品味到传统工艺的精髓和福州特色的独特魅力。 福州月饼传承更需文化传递 饼的保质期不长,所以店家每天只生产当天所需的量。以老鼠饼为例,身为油炸食品的老鼠饼可以保存较久,但面茶饼一般只能保存两个星期,放久了便会出油并且味道会变差。豆沙饼则可以保存一星期。如果要保存久一点,可以放在冰箱里,吃的时候拿出来烘烤一下,口感或许会有些差别但仍能接受。 咸肉饼则与众不同,因为绍华饼家使用炭火烘烤的原因,咸肉饼放得越久口感会更好。如若拿冷藏后的咸肉饼去烘烤,味道会更加馥郁地散发出来。因此,有些人习惯多买一些月饼放在冰箱里保存,等到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烘烤,即便过了中秋节,也能随时享受到这种美味。 福州月饼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依靠技艺,更需要文化上的传递。每逢中秋佳节,福州人都会互相赠送月饼,表达祝福和团圆之情。福州月饼作为传统美食的一部分,不仅承载了地方的饮食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感。对于许多福州人来说,咬一口福州月饼,不仅是品尝美食,更是品味一种久远的乡愁和家乡的味道。 福州月饼的制作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但它的核心工艺和传统风味始终保持不变。这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得福州月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叶楚粮:回乡接手助父母减负担 叶楚粮透露,自家做饼的模具都是特别从中国运进来的,不同饼都有自己的专属模具,形状独特,可谓独一无二。另外,厨房里的大木桌是从第二代传承下来的,因长时间在上面揉压面团制饼,桌面上已经有了一个凹痕。 每到中秋节,咸肉月饼或豆沙饼会成为大多数福州人送礼的首选佳品,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思念。特别是那些长年在外的游子,更是在中秋节时怀念家乡的味道,特意从远方购买福州月饼。月饼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和情感,成为连接家乡与外界的纽带。 叶楚粮透露,他曾在新加坡工作,后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而手工制作饼的工序及准备工作繁多,他担心父母继续做下去会吃不消。为了减轻父母的工作负担,他最终决定回乡接手这份手艺。 福州月饼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福州人心中永恒的味道和记忆的延续。它象征着团圆、家乡和文化传承,是每一个福州人心中深处最温暖的记忆。 学记感言:感受绍华饼家热爱及坚持 绍华饼家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力求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月饼。他们坚持选用优质原料,注重每一个制作环节,力求每一块月饼都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 在采访中,绍华饼家的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对月饼制作的热爱和坚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月饼所承载的浓浓情意。 相关报道: 【专题】新增10v10对战更强大 打王者 别沉迷! 【专题】实践管理并解决问题 传奇学生社团 开发领导力  【专题】走过百年熏房见证鲁乃橡胶业兴衰  【专题】青年作者马尔科姆6岁起写作 挥发童心 书写童书  【专题】飞航学院CEO:较细心专注 女性 也可冲上云霄!
3月前
5月前
7月前
透过弹奏沙贝琴(Sape),砂拉越歌手阿莲娜‧沐塱(Alena Murang)唱出属于高原民族加拉必部落(Kelabit)的文化故事。悠扬悦耳的琴声,搭配上她的柔美歌声,阿莲娜穿梭一座又一座城市间表演。她唱的是加拉必的民谣、用的是加拉必语,台下的观众却听懂似的,热泪盈眶。 2018年,阿莲娜被时尚杂志《Tatler Asia》选为大马艺术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她再次获得该杂志评选为本地的“亚洲新锐先锋”(Gen.T)。她说:“身为第一代在雨林外成长的加拉必人,我想让更多年轻族人知道如何用‘新’融合旧传统,以说故事的方式,让加拉必族的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启基 “Liling liling liling liling Liling uyau along liling nalan” 某日下午,点开串流音乐平台的随机歌单,播放的便是阿莲娜的专辑。耳机传来听不懂的歌词,但悠美女声搭配干净的琴声,让听的人瞬间抽离都市忙碌日常,瞬间置身雨林世外。见到阿莲娜那会儿,她T恤搭配宽裤,脖子挂着加拉必族寓意祝福的传统项链。初印象,只觉得她比想像中更高挑,五官深邃、一头卷发,说是本地人但样貌偏向欧裔,“我爸爸是加拉必人,妈妈有意大利和英国血统。” 加拉必人来自名为峇里奥(Bario,中译意为风)的高原地区,但从阿莲娜这一代开始,该族裔后代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居住。即便如此,住在古晋的族人时不时都会举办文化教学活动,让在城市长大的加拉必后代能够学习该族的传统。 阿莲娜与沙贝琴的相遇,便是这样开始的。 过去沙贝琴仅男性可弹奏 “我10岁开始接触沙贝琴(Sape)。”当时,她和同龄亲戚共7个小朋友,学的是以沙贝琴声为背景的文化舞蹈,却只能靠CD和卡带录音排舞。为了让编舞更有创意必须重新编曲,所以他们主动向叔叔、沙贝大师马太奥(Mathew Ngau Jau)讨教。 只不过,根据加拉必族的传统,沙贝琴仅男性巫师能演奏。但随着西方文化被带入婆罗洲,族内多人改信基督教,渐渐地这属于加拉必族的古老乐器,能够弹奏的人越来越少。想到这里,马太奥挥去脑中族人的反对声音,担起沙贝琴教师的角色。 阿莲娜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一位女学生。那时,她和族人带着沙贝琴为晚宴弹奏,也曾在雨林世界音乐节舞台上演出。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在台上发光,让她更加向往。但当时沙贝琴演出者多以传统模样演出,“他们多为长辈,有很长的耳垂。我是女生也是混血,谁会接纳我呢?” 认清艺术魂毅然转行 最终阿莲娜选择到英国深造,读的是商科,毕业返马到一家企业公司上班。直到一次因脚受伤被迫休假,她在这段日子开始作画。意外地,她的画作获得同事的青睐,以马币50令吉售出,“有人愿意付钱买我的画,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在病愈不久后,她重返职场,但一下班便躲在房里作画。“那时的我充满活力,每次创作到凌晨4点,早上9点去上班。同住的哥哥还担心我,哪里出了问题。”她笑着说。 当时在吉隆坡也有许多“即兴表演”(open mic)的场地,她担任吉他手的角色,而沙贝琴不过是表演结束前的一个“小彩蛋”。渐渐地,她认清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后毅然辞职,到新加坡上艺术基础班。 学成归来之时,她25岁。 “我当时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想说等花完积蓄才打算吧。”原想一切顺其自然的人生,却因为一场邀约,阿莲娜自此踏上了国际音乐舞台的路。 带着沙贝琴 走向世界 在前同事、也是世界音乐组合“Diplomats of Drum”成员的邀请下,她以沙贝琴乐手的身份代表大马到美国参与巡演,“那时我没有一把电子沙贝琴,挚友也不知道我会弹沙贝琴,就是这么业余的一个状态。” 她赶紧在演出前回到砂拉越买一把电子沙贝琴,随后开始在美国城市间兜转。从巡演中,她打开眼界,进一步意识到大众对沙贝琴这把古老乐器的好奇。同时,阿莲娜也会在社媒上分享弹奏沙贝琴的视频,慢慢地接到演出邀约。 为了更专注在沙贝琴演凑,她辞掉当时在非营利组织的教育工作。2016年,阿莲娜正式成为全职的沙贝琴演奏者。 家族成员协力创作 同年,她找来堂弟乔舒亚(Joshua)任制作人,完成名为《Flight》的作品,内容与“家乡”“身分认同”相关。由此,她获得世界各地音乐节的演出邀约。往后3年间,她到过冰岛、意大利、德国、巴拿马、美国以及台湾等地,在国际间展示沙贝琴的魅力。 不单是音乐制作人,甚至音乐视频(MV)都是出自家族成员。在国际音乐颁奖典礼上获得肯定的〈Midang Midang〉(2019)和〈Warrior Spitrit〉(2021),均出自表妹沙拉(Sarah)之手。 有趣的是,在这之前阿莲娜和沙拉素未谋面,“2016年,她出席我的《Flight》专辑推介礼,在心中决定要为歌曲拍MV。”沙拉联络上她后,两人选择为专辑中重新编曲的加拉必族民谣〈Midang Midang〉拍摄MV。 为呈现加拉必族独特魅力,制作团队从吉隆坡飞回美里。她说:“为了运送大量的器材前往高原,我们花了整整12个小时才抵达峇里奥。”该影片最终获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音乐视频节”(Buenos Aires Music Video Festival)的最佳造型奖。 而沙拉对传统文化故事的着迷,在2021年的〈Warrior Spitrit〉音乐视频,更注入当代神话风格,仿佛在进行一场传统文化盛典。同年7月,这个MV在英国“国际音乐视频奖颁奖典礼”(International Music Video Awards)上,赢取最佳服装及最佳亚洲与太平洋音乐视频两项大奖。 沙贝琴不再是陪衬角色 阿莲娜的歌唱事业看似顺遂,但无论在组乐队或定位上,最开始面临的挑战不小。阿莲娜非音乐出生的背景,也让她缺乏自信。此外,无论是传统仪式还是现代音乐,沙贝琴一直都是陪衬的存在。 “如何突破沙贝琴的限制,把它推到最前面,让其他乐器扮演辅助的角色,是乔舒亚和我一直以来的尝试。”这无疑提高了挑选乐队成员的难度,她接着说:“我们一直希望找到懂得欣赏和渴望讲述沙贝琴故事的乐手。”如今,从一开始的阿莲娜独奏,慢慢地2个人、3个人……到现在形成固定6个人的乐队班底。 她更透露,今年会释出新歌曲,除了沙贝琴也会加上华人传统乐器古筝元素,增加音乐的可塑性,“我不断地尝试,让沙贝琴音乐更偏向音乐创作,踏出只为旅游文化观光的限制。” 成内容创作者 让故事源远流长 此外,阿莲娜在不创作音乐的日子,摇身一变成内容创作者。她透过短视频,分享加拉必族的“berat”“peta”等传统珠子项链和头饰。对她来说,这些传统吊饰再也熟悉不过,但对他人或许非常陌生。 “我们的部落目前只有6000人,懂得说加拉必语言的剩下3000人。如果让我们的文化保持活跃,必须不断说故事。透过歌曲,我也总是在说故事。”借此,阿莲娜希望年轻人,甚至是马来西亚人都学会欣赏各民族、部落的多元文化,“从中学会感激我们拥有的文化遗产,再慢慢地融入彼此的生活中。” (原文上传于08/04/2024) 更多【人物】文章: 浅堤鼓手黄堂轩/组乐团玩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 演员“Money姐”邓金煌/人生该选择精彩万分 语言学家史皓元/大学修了一门汉语史 对古代汉语更着迷
8月前
(新山11日讯)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办的《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掀开序幕,主办单位希望以创新且与时并进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文化传承的行列。 工委会主席罗培文于昨晚在甲辰年第二十三届《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开幕仪式上致词时说,“三月初三”主要庆祝元天上帝圣寿,原本从简单的参拜仪式及庙会活动,发展至今成为文化传承活动,有赖前辈和华社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年的第二十三届。 她说,文化传承并非易事,需要多人的配合及努力,尤其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传承这件事是不变的,要改变的是传承方式。 她表示,该会也需要与时并进,让年轻人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如果只是将活动局限于会馆内,年轻人就没有机会接触,因此应用说故事方式来传承文化。 她说,近来有不少中学生及大学生提出研究新山华人文化及发展历史的要求,可见现今中学和大学越来越重视文化和社区服务课题。 “这对于会馆来说是一项新挑战和使命,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会馆保存的史料和故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写在报告或论文中,并透过访问过程更了解会馆。” 此外,她认为,区分文化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为语言就是文化的根,否则文化传承会断层,而且一些词义也难以用华语解释其中的精髓。 在自媒体崛起的时代,她建议社团可利用自媒体呈现文化故事,但不能在创新的同时失去文化的精髓,而是应先深入了解才去传承文化。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透露,第85届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的大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新山举行。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表示,“三月初三”这项品牌活动应该延续下去,因为传统美食及庙会活动是华人重要的传统文化,并希望大家能携手传承中华文化。 他也提到,近来我国因为区区数双袜子乃至鞋底的课题而造成社会动荡,但他强调本身尊重伊斯兰为我国主要宗教,因此一些事情造成穆斯林同胞误会和不良反应,有关当局应重视并积极解决问题。 他说,我国一些政客在问题发生后,并非要解决问题而是渲染,造成国人互相猜疑,破坏宗教和谐及谅解,此举非常不负责任。 他指出,我国若要繁荣进步,只有社会及民族和谐团结才能促成。 何朝东说,欣闻国家团结局将于5月23至26日在新山安莎娜广场举办团结周,并邀请新山中华公会参展。 他表示,届时将会有各社群及种族组织,展示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 他认为,国家团结局在这时候举办这类活动,是非常合时宜的。 他希望该公会可联合新山五帮积极参与,通过与各团体组织的交流,增加大马各族及宗教团体之间的讲解,让我国的民族和谐及生活经济回到正轨。 开幕人暨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永远名誉会长陈泰昌指出,元天上帝是潮人奉祀的神明,也是发自内心的信仰,因此每逢三月初三会有许多男女善信到柔佛古庙,给元天上帝祝寿。 他说,该会馆于2002年前祝寿的方式有所不同,当时是以戏班表演,参与者多为年长人士。 他表示,随着戏班没落,当时的董事会决定把传统的祝寿方式,转型为具有潮人文化特色的庙会活动,展现潮人文化内涵,节目也更丰富、盛大,且更具有魄力,自此越办越精彩。 他说,文化是由一个族群长期的集体生活中形成,也反映了族群的特征、风貌和根,一旦一个族群失去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失去了根。 “传统文化对各族群非常重要,因为能产生凝聚力,团结整个族群,对族群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他表示,“三月初三”自2002年开始举办至今,除了因疫情停办3年,至今来到第二十三届,作为文化传承的平台意义非凡,因为需要继续办下去。 开幕仪式出席者,包括: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总务洪徕腾、新山福建会馆会长拿督林德明、新山广肇会馆署理会长许健清、新山客家公会总务黄力行、新山海南会馆理事长莫泽浩。
9月前
10月前
(峇株巴辖17日讯)柔佛诚敬善堂主席陈有豪表示,文化传承工作需要足够的资源以及堂友积极参与,因此呼吁更多人踊跃加入该堂的行列,一同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让该堂文化传承之路能走得更坚实。 他说,该堂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祖师慈善的理念经营,在先贤的辛勤经营下,逐渐有了今日的规模,而这正是该堂所珍视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宝贵传统。 “然而,我们绝不满足于现状,董事会已拟定了一个既谨慎又前瞻的经营策略,即‘一面乘凉一面种更多的树’,我们这些年来不仅在教育、社区服务和施赠贫老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更著重于维护潮州佛教文化的传承。” 陈有豪昨晚在柔佛诚敬善堂庆祝成立72周年暨庆祝宋大峰祖师圣诞千秋联欢晚宴上致词时,作上述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农历十月廿九的祖师诞是该堂的习俗,也是该堂坚持的文化传承之一,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起保护并发扬潮州佛教文化的光辉。 大会嘉宾帆加兰州议员颜碧贞指出,柔州政府的“柔佛清洁”计划给予每名州议员2万令吉的拨款,她将其中的1万3000令吉用以铺盖峇株巴辖巴力阿末已下沉的道路。 她说,她同时向县署提出巴力阿末道路损坏的问题,县署回应指大马道路档案系统(MARRIS)的拨款批准后即可进行铺设,预计费用为50万令吉。 “我也在州议会上提到这条路损坏的原因,在于水沟泥土松散崩塌,导致道路下陷,所以我建议把泥沟提升为石灰沟渠,但这需要2200万令吉,希望我能在任期内完成任务。” 她也提醒民众,“柔佛清洁”的含义很广,不仅是保持地方清洁,更注重的是环保,她希望人民要提高环境整洁与保护意识,包括保持卫生、绿化环境及减少排碳量等。 “比如说利用电动车能减少排碳,希望未来这里能有更多充电站,致力把这一块做好,也希望社团组织和个人都能致力配合柔佛清洁计划,履行公民责任,好好爱护环境。” 另一方面,颜碧贞也呼吁,有需要的中小学可以向柔佛州务大臣申请教育拨款,因为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仍有部分教育拨款被归纳在柔佛州务大臣办公室。 筹委会主席郭金财感谢筹委会成员辛勤付出、赞助商的慷慨支持与民众的踊跃出席,让该堂的活动能丰富多彩及顺利举行。 柔佛诚敬善堂也捐款4000令吉予4个慈善教育单位,分别是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500令吉)、峇株巴辖同仁医社(500令吉)、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洗肾中心(1000令吉)及峇株巴辖扶轮社洗肾中心(2000令吉)。
1年前
(新山4日讯)第五届国际华语水平大赛今日掀开战幔,分别在新山士姑来辅士华小及吉隆坡康乐华小同步举行,新山区共吸引了310名小学生报名参加。 在辅士华小礼堂举行的新山赛场参赛者当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有178人,而四至六年级的有132人;低年级与高年级组各分为早上与中午两个时段进行比赛。 这也是配合“星洲情义嘉年华,情牵辅士华小”活动项目之一。 此次大赛是由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主办,辅士华小、辅士校友会、柔南华校教师公会、吉隆坡康乐国民型华文小学以及新山中华公会辖下西北区联委会联办。 辅士华小董事长庄訸钦在活动上致开幕词时表示,学生们参与此次华语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和展现自己的华语水平,更多是为了展现对华文与文化传承的热情。 他说,汉语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与充满文化之美的语言,同时也可以被用来于世界各地的华裔同胞联系。 他补充,第五届小学生国际华语水平大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华文水平以及给他们一个互相联络感情的机会。 他在致辞中也感谢柯斯达孔子课堂总经理黄朝盛拨出一笔款项予星洲嘉年华。 黄朝盛:助学生鉴定华文水平 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总经理黄朝盛在比赛开幕礼上致词时表示,希望小学生国际华语水平大赛能够激发小学生们学好华语的自豪感,日后能成为掌握双语富有竞争力的人才。 他也勉励参赛的非华裔学生能够学好华语,能够成为掌握多张语言的人才。   他说,在3年疫情后复办的小学生国际华语水平大赛,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在国际平台上鉴定各自的华文水平,同时也让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们的华文水平,为将来升学做好准备。 他说,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是和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办的非盈利组织,使命是为新马两地提供另一个学习中华语言及文化,同时促进交流的平台。 盼与大马教师有更多合作 他期待可以与马来西亚的教师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华文学系及教学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向筹办活动并给予帮助与支持的辅士华小校长苏立良致谢,也感谢教师家长对活动的支持。 他表示,此次比赛的参赛人数比3年前疫情前多了100人,他对同学们的热烈参与表示欣慰,同时也希望这股热枕能够感染新加坡的小朋友。 出席比赛开幕礼的还有辅士华小校长兼柔南华校教师公会主席苏立良、辅士华小家协主席彭茂松、星洲日报柔佛州业务开发及促进主任杨顺发、士姑来天后宫副主席吴文华、新山中华公会辖下西北区联委会主席苏建勋以及辅士校友会主席何国光。 此次比赛总奖金高达1万6800令吉,共设有28份团队奖、40份个人奖,也为带队老师准备了28份教师奖。 除此之外,所有参赛的小学生都能获得马来西亚同龄学生华语水平百分比排名分析。 另外,低年级组会获得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 成绩报告;而高年级组则会获得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