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化通才

袁枚写〈戊子中秋记游〉,结尾提饭席中有人出主意分题各作诗文,袁枚说年幼中秋情景已不记得,长大后也没有什么好记的,那年他53岁,“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值得记的事没有多少,不禁悲从中来。  旧说50以后方可“庆寿”,年轻人只能称“做生日”。50是人生往老去的重要关口,人过50,遇佳节有感触极为平常。清朝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平均寿命53,一般老百姓寿命更短,50不到。袁枚当然不知自己可以活82岁。  1988年台静农出版《龙坡杂文》,那是他唯一散文集,里头收〈随园故事钞〉,谈他读《批本随园诗话》感想。台静农说“梅雨苦人,借以消遣”。我则中秋无事,找书怡情,重读台静农文章,也读〈戊子中秋记游〉。  袁枚懂得让自己在物质生活上不遇窘迫。他年少成名,科举对他是小事一桩,24岁时进翰林院,大学士史贻直翻阅其文,赞为“当世之贾谊”。可惜他不喜也不习满文,留不了京城,被外派担任知县。他政绩不错,讲究法制,不避权贵,先后任职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8年,其中溧水县民说“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袁枚不喜官场,33岁时辞职归隐。他想当陶渊明,却不想穷困度日。他花300两银子,买下破败零落的随园,重新规划,修成集山水人文景观一体的私家园林。他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是不是大观园,历来有争论,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确信“此话不是假的。”  袁枚将围墙打开,成开放的社交中心。园中设餐馆,他制定菜单,写成《随园食单》,记录菜肴制作方法。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桐城派文人黄文炳留有一联“只一座楼台占断六朝烟景,问几人诗酒能争绝代风流”说明盛况。袁枚名气大,著作借随园更易销售。他将随园边上田地出租,那也是可观收入。袁枚另一收入来源为润笔费,他为不少富豪撰写墓志铭及题跋作序。  生财有道,却引来非议。他被讥结交公卿,逢迎恐后。台静农说袁枚“虽然做过县官,是廉洁的”。他指袁枚生活豪侈,不能光靠卖文维持,“他结交公卿,公卿也结交他,彼此是对等的。他利用公卿的声势与馈赠,公卿也利用他这位大诗人自标身价”。  〈戊子中秋记游〉印证袁枚有钱有闲。佳节、胜景、四方名流,三者结合,“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中秋日既有山林之趣,又有醇酒美食。文章说他从高处看随园楼台,像罩上一层轻轻面纱,高低远近似隐似现,方知自己原来那么幸福。 诗酒风流 褒贬不一  台静农引《批本随园诗话》说袁枚初置随园,家人不以为然。他们抱怨环境不好,四面无墙,闹鬼、闹贼,附近无人家,买食物皆不方便,且野兽多,夜晚让人不能安睡。台静农说袁枚家人投诉山居生活多不便是有道理的。回想抗战中,他住半山间,松涛茅屋,甚是幽静,但一到夏秋两季的傍晚,“飞蚊如密雨,不特啮人,嗡嗡的叫声也够讨厌,所以至今看到山水画中的高士之居,也就想到这些。”文人和穷有不解之缘,台静农提不太相关的山居经验,旨在说明他也一样不懂点石成金之道。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主张,他化用孟子名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说诗人应该保持纯真质朴之心,才能写出好诗。袁枚反对束缚,台静农说他之所以使人犹有余恨,在于“提倡‘性灵’,自由抒写不受‘格调’论的桎梏,令当时纱帽诗人为之失色。”  袁枚是个文化通才,在不同领域都有特出表现。他是诗人、美食家、园林建筑师、田产投资商。他妻妾成群,为人放诞,诗酒风流,褒贬不一。写完〈戊子中秋记游〉后一年,他被当时江宁太守刘墉驱离随园,台静农感叹“不知袁枚犯了大清律那一条”,还好最后没事。用台静农的话,他是“令假道学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人。  袁枚写有言鬼神,谈怪异的《子不语》,其中一则说湖北举人罗之芳中进士后病死,一年后中秋节,其家人请乩士做法,他附体而还,说死后被安排在福建浦城县做城隍。“阴间比阳间公事更忙,一刻不暇。惟中秋一日,例不办事……今适逢此夕,故得闲回家一走。”阴间的中秋节原来是法定假日。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