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字
国际拼盘
文字转影片新版Sora推出 恐冲击创意产业
美国科技公司OpenAI周一推出文字生成影片的人工智能(AI)模型Sora的新版本Sora Turbo,外界担心这类AI工具对创意产业带来冲击。研发聊天机械人ChatGPT的OpenAI表示,相较今年2月推出的Sora预览版本,Sora Turbo不但生成速度更快,还能生成长达22秒的高画质影片。
2星期前
国际拼盘
最新文章
言语障碍无阻马印良缘 文字谱写跨国恋曲
没有声音,只有文字的良缘!
1月前
最新文章
新教育
游走在剧场与文字间,新华作家梁海彬:未知是坚持的动力
来自新加坡的梁海彬身分多元,除了是剧场工作者,在舞台上挥洒演技也能写剧本。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持续在不同的文学平台发表诗、小说和小品,出版过散文集《房间絮语》和小说集《大海的人》。 “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也是孤独的”,梁海彬在刚过去的第17届花踪文艺营的座谈上,这样形容。为了打破这样子的定律,他走出户外、也走入校园和学生互动,彼此分享和拥抱生命里的困惑。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敬晖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梁海彬也是本地80后作家牛油小生的同学。 在大学时期,他接触了文化、剧场和表演的研究学者柯思仁教授,开启对戏剧的想像。随后,他参加新加坡戏剧盒的青年支部“艺树人”,开启后来的剧场人生。问起对戏剧的热爱,源自于他对创作和表达的渴望,“我口语表达不好,表演的时候,总会有个导演指导,在表达上做补助。”慢慢地,他发现除了写作,上台表演也能是一种享受。 “在新加坡做戏剧工作时,察觉有人以剧团作为职业,我才发现原来(戏剧)是行得通,是可以维持生活的。” 只不过,在大众眼中20出头的小伙子,毕业后立马投入表演事业,维持稳定和三餐温饱的生活显得过于冒险,更何况是他的父母? “我给自己一年期限。在一年后,我跟我爸妈说不用担心,因为我还有余钱给你们,再给我试多两年吧!”一年、两年……梁海彬在剧场一待就是10年,在圈子里渐渐打出名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则专访中提及,他被导演吴文德比喻为“剧场界全才”,不单能演,也能写剧本。 从戏剧探索历史 “新加坡很多的戏剧内容跟社会紧紧相连,而我的创作侧重在历史。”他接着说:“在新加坡,很多历史都被遗忘。有些历史被抹杀掉,那又是暴力的一部分。Orang Laut(海人)的故事在新加坡几乎不见,他们的故事又该怎么继续?” 2019年,为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梁海彬在《水˙土:二部曲》中的《土》担任编剧一角。《土》的剧情,围绕一个原本住在海上的小女孩展开。她因失去原有家园而到岸上生活。当时,英国人也和马来君主争夺这片土地主权,小女孩因此找不到立足之地。 他从长篇小说《悲君统治》(Duka Tuan Bertakhta)得到启发,想用戏剧的方式为被遗忘在历史洪流中的海人(Orang Laut)——实里达人(Orang Seletar)说话。 创作随社会氛围改变 若再深入了解新加坡华语剧场的变化,梁海彬认为每隔10年都会出现小小的转变。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剧本多专注在呈现人民生活贫穷疾苦,后来渐趋向种族和谐,“我们戏剧那边可能会讲‘什么叫和谐’,让观众有种‘我们现在不和谐吗’的疑问。”透过颠覆观众的想法,衍生对谈的空间,“当时很多的提问,都是为了让对话发生。 ” 随着网络普及,戏剧工作者创作空间更多了。但审查制度仍在,只不过讨论的切点不再一样。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你们(政府单位)是审查制度,但我们一定要非黑即白吗?有没有可能是找到一个对话空间?”社会氛围和表演艺术紧密连结,当中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在新加坡废除禁止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刑法》377A条文后。 “刚好在那个期间,新加坡本地就看到有好几部戏,讲的都是跨性别课题。他们之间应该没有商讨,同时间出来就变成一个现象。”身为剧场人,梁海彬将所观察到的变化,写成题为〈剧场呈现LGBT+议题,引领观众思考弱势族群处境〉的文章,刊登在《PAR表演艺术杂志》。 他表示,年少时加入戏剧,注重探索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到了不惑之年的现在,梁海彬更想认识各方面的课题,包括种族、歧视和平权,“我现在的作品也会比较扎根于社会。” 而在文学创作上,他的自由度更大了。 涉题范围广 什么都写一点 2019年出版的散文集《房间絮语》,他写下自己对身分的思考、和所处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城市中的所见所闻、感触和领悟。2021年的小说集《大海的人》,写的是自己和家园的思考和探索。 “在文字方面的创作,我觉得我的涉题还蛮广的。有时候我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多谈一点,有时对科技感兴趣,我也多写一点什么……”思索了一番,梁海彬从看似多元的取材中,看出了规律。 “现在回想的话,我的(作品)好像比较多回归到人性。人性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可能进步,如何处理我们的劣根性和善。” 在剧场和文字间徘徊,他进一步说明,“有些议题适合交由文字处理,有时文字无法超越肢体语言。台上的人一动,那感觉马上出来了。你会感悟,这不是一个日常的身体,而是在表达一种天地间这样的东西。” 文学与戏剧间的互补 穿梭在戏剧和文学之间,两者如何影响梁海彬的创作? “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因为它很个人。但戏剧又影响我很多,在那边看到另一种可能性。”他在表演学习到的肢体语言,影响了诗歌写作;而他的小说创作,让他在戏剧中雕刻人物特性,更为上手。 从中,他希望颠覆大众对于文字属于“静态”的想法。过去的5月,梁海彬带着一群学生到户外写作,想要教会大家打开感官,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现在很多人都会内耗,那要怎么样提醒自己?其实不用所有东西都在脑袋打转。当你意识到还可以呼吸,整个局面就打开了。再进一步看看周围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有天跟地,还有很多小动物……你的问题是问题,但不要忘记万物都在发生和滋长,别因为内耗选择结束生命。” 用戏剧助学生寻自信 或许是曾经历内耗的时期,梁海彬才会更有感触,频频走入校园举办工作坊。 “回看我的十七八岁,我会希望可以为年轻人做些什么才投入教育。”在学术成绩作为指标的社会,成绩不好的同学士气低落,他希望戏剧有助他们寻回自信。 “有的学生会发现,他的生命不完全是学业,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得好。虽然这样子的自信很短暂,或到头来你的成绩还是决定了接下来一生怎么走。但至少今天,你开心了两个小时。虽然真是很低的要求,但以后到了社会就会知道,两个小时的开心是很重要。当你懂得去找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好玩的。” 而走入校园,梁海彬也能更靠近新一代的人,他带点自嘲地说:“6岁小朋友的纯真、18岁的世界观跟我不一样,也可以来挑战我这个要40岁的‘老扣扣’。” 后记 恐惧和爱,我选择爱 “有人问我是不是专业演员,我不敢举手。身边的演员朋友骂‘你不就在演戏吗?你一年演多少个戏,这就叫专业演员啊!你应该举手,你应该说是’。” “戏剧工作者”“教育者”“作家”,究竟该如何定义自己?梁海彬在日常经历不少困惑,惟他在想通以后,认为无需着急。或许就是这样的“未知”,成了他仍在戏剧,甚至是文字里头,持续坚持的动力。 “关于‘我是谁’,并不是一个哲学家才能问的,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能提的问题。” 一旦很多事情有了明确答案后,反倒少了走下去的动力。梁海彬以思考“我是谁”为例,他说:“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华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男人……从基本的疑问中就会出现很多的议题。”在这些不确定中,反复思考出答案,但这就是结束了吗?他说:“当我以为找到答案了,答案又会在我生命的另个阶段返回来打我一拳。反问:真的吗?我是答案吗? 你再想想。” 在人生探索未知里,就像是在无光的深夜中前进。 “这个东西可以维持多久呢?我已经维持14年了,能够再撑多14年吗?你说我好像不太像新加坡人,其实并没有。那个恐惧一直都在,恐惧一直都在……” “你是对的,相信你自己。”看着他突然陷入的困惑,一时之间忍不住回应。 “谢谢你告诉我这个。生命很大,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你的生活。爱跟恐惧之间,恐惧会在,不要去否定它,不要去避免它,选择爱。” 更多【新教育】: 黎乐怡《WAShhh》洗不净的血迹,嘘不静的禁忌 【河流保育/01】GEC打造自给自足社区 【河流保育/02】GEC结合河流保育 发展生态旅游
2月前
新教育
花踪
【花踪荟萃】南移/廖国平(居銮中华中学华文老师)
教书环节中,写作是我的重点之一。 有征文比赛我都放在心上,在课业进度中见缝插针,细心教导,补充文学养分。学生作品是成果,成绩揭晓时奖项是光圈,映照在学生脸上的则是愁苦惊喜交替的表情,我湿气盈睫,共享欢呼也抚慰失落的心。 早期的花踪新秀奖开放给中学生参加,我校有高二学生荣获首奖的记录,果真早慧!珠玉在前,取良好开端,树立风骨怎能让狗尾续貂!荣誉是好事,激励下也有勇夫,黄荣水、陈文恬、林诗婷、郑羽伦等名字开始涌出,登上荣誉榜。让马华作家关注居銮中华中学,并称銮中为文学重镇。 林诗婷在〈文学细流的开端——花踪有感〉提到:“世人都被公平的分配到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开启它,运用它,不要浪费了。” 引领年轻的学生进入文学殿堂时,我是从心开始,让学生感受周边,再没有感觉,就走到户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讲师。感受头顶上的炽热;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再从自然转向人,补捉身边每一个细节,心中有感时用文字表达。文学是艺术之首,能让心激起千层浪。 能用文字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很美,也是很重要的事! 为师要言传身教,不能光说不写。 除了指导学生写,我的手指在键盘飞快按键,敲打出美文,意外多了一些读者,为生活增添乐趣。 学生得奖,我暗自高兴,感觉成功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 今年花踪颁奖礼地点往南移,重心点来到新山,犹如楚辞受到北方垂注一样,有点受宠若惊,文学重镇有幸沾点光,欣然自喜。 时间许可的话,应该带学生去感受氛围,胜千言。 相关文章: 【花踪荟萃】念念花踪/灵子(马华作家) 【花踪荟萃】开往南边的文学慢船/蔡兴隆(马华作家) 【花踪荟萃】花踪绽放至边城/许通元(南方大学学院 马华文学馆) 【花踪荟萃】花踪与我/李开璇(马华作家) 【花踪荟萃】这是我的花/郑羽伦(马华诗人) 【花踪荟萃】心竟无波澜/冼文光(马华诗人)
3月前
花踪
星云
来,给自己听写吧!/杨敏(木中)
近年来,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感叹: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每况愈下,书写能力更是惨不忍睹!追根究底,都归咎于滑手机的时间,占据了阅读写字的时间。这不乐观的现象,犹如当头棒喝,顿时也让我这个退休已8个年头的老师来个省思。 退休后,虽然不间断地写作,与文字为伍,先手写,修改后用电脑打字,但写字的次数明显地比以前减少了许多。有时懒得握笔,就直接用电脑打字写稿,久而久之,发现有些字,的确忘了字形,就靠拼音找字,所幸的是,我的汉语拼音掌握得很好,几乎是“ 百发百中”。 某日,心血来潮,就给自己听写吧!在脑海里随意挤出一些较少写的字词。如:翡翠、不羁、风靡、行囊、憨厚等20个词语,写在纸上,然后打开手机,打出拼音,检查一下,唉! 竟然错了3个字。 “不是失智症吧!”我自我安慰,该是写字不够勤劳。 回想小学时代,不论英文或华文,听写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每一周老师都给听写,听写不及格者可是要吃“面条”的。小小年纪的我,很勤劳学写字,几乎每次都得满分。老师有时给我们奖励,都是铅笔橡皮之类的文具,有些老师则自掏腰包,赏我们5毛钱呢!那个年代,对听写一事儿,从不敢懈怠。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期末考时,少不了听写的项目。 唯有听写能避免错别字 在我任教期间,也不忘给孩子们听写,除了听写生字新词,也听写作文时常用的简单词汇,当时已意识到,听写是避免错别字的唯一途径。 当今手机电脑大行其道的年代,拿起笔来写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大家贪图方便快速,便用手机或电脑打字,日常月久,很多字词,说得出口,却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有者更甚,干脆用表情符号或图画来表达。这乱象,日趋严重,若大家依然漠不关心,视若无睹,兴许就回归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了,可怕乎? 在籍学生和老师们,还有文字工作者,不妨拿起笔来写写字,或时不时来个自我听写吧!这小举动不仅能考验记忆力,也让优美的中文字在我们的笔尖下灵活涌现,这何尝不是一件令人振奋的赏心乐事?
4月前
星云
星云
晴空十拎/ 庄益安(寄自伦敦)
单凭她一句:6年了,我还在翻阅《思念的猫头鹰》,我毅然决定将向我预购的10本《日光 ● 7号书房》亲临台北交到她手上。 记得当年在台北初遇,她直言第一次阅读猫头鹰,是钦佩我那份勇气,可以毫无避讳将妈妈内心世界,坦荡荡写出来;字行间看似亲情平反,却是歌颂伟大母爱的真情流露。 数年后,第二次细心重读,她说看到我的痛和深切的思念。替我感到难过之余,也了解到流浪在外的游子心酸。 多年过后这次台北重逢,我们在掠过岁月的边缘各走向不同的际遇。让我更加感慨,人心比我们想像中更脆弱无助。 我在时间辗转流逝中,渐渐从阴霾走了出来。而她,面临失去父亲的哀痛,令她在生命中留下缺角,不再完整。 为了不让丈夫和女儿担忧,她选择独自躲在浴室痛哭,一坐就3个小时。不吃饭,不睡眠,连每日早晨最喜欢的瑜伽运动也放弃,换成在家沙发呆坐。唯一令情绪找到出口的,就是狂吃冰淇淋。连一起运动的闺蜜也避而不见,独自默默承受失去的打击与绝望。 直到一天她猛然惊醒,不能再这样继续过生活,内心有一把声音在告诉她,心爱的妈妈才是那个比她更心碎,更需要关心和疼惜的人。 失去方寸的母亲,正面临永远失去生活中最珍爱的另一半,缺少父亲的照顾之下,每日三高的药没有依时服食,再没有人在身旁服侍,换句话说,更多时候两母子是一个没胃口,一个不记得要吃午餐晚餐。 她自责冷落了需要安抚的母亲,于是决定振作起来,当务之急,是要把悲恸的心情抽离,转移去关怀身边失去依靠的亲人。 幸好,善解人意的丈夫陪件在侧,没有怨言,总有办法在她数度迷茫中,给予最大的支持,“冲杯茶给你喝好吗?今晚会好睡一点。”、“今晚不加班,早点回来看你。”她感激他,无数个夜晚没有亮灯的书房,背后总有轻轻拍打肩膀温暖的手。 面对面,我看见她眼眶流下眼泪。即使轻描淡写细诉往事。她不再掩饰地说“谢谢你,我释怀了。两年,我终于可以把一直避而不谈,隐藏在内心的话说了出来。如今我再三认真阅读猫头鹰,我感受到噩运在毫无状况之下降临到每个人身上,那种措手不及的恐慌与恐惧,没有比感同身受来得更贴切,才体会你所感受的痛,是如此痛心疾首。” 也许,只有遇到对的人,我们才可以真正打开心扉,义无反顾尽情地的倾诉。因为,我们在同样的道路上挣扎求生过。成年人没有“容易”两个字,唯有用亲身遭遇互救互相勉励,寻求慰藉的港口。 看她小心翼翼把新书《日光 ● 7号书房》捧在手来回翻页,看到其中一页地藏王菩萨的照片停下来说,这张照片我有印象。我回她说“他是我的朋友”,说罢我们都开怀大笑起来。然后是对浅绿色的封面赞不绝口,她说“仿佛看到日出带来新希望,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突然她慎重的望着我说“猫头鹰很沉重,但很治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那么,Sunlight7号书房就是解药,令更多忧忧不安的心,在思念和记忆之间,寻找到心灵的寄托。”我说。 到了分别时刻,我们给大家一个拥抱,她说“我会努力的。”再三道谢后回赠我几盒当地闻名的凤梨酥当伴手礼。 10本书的价钱不够我临时购买昻贵机票、洒店费用,但是,人海茫茫,知音难寻,又岂能用金钱来衡量,赢得友情就是此趟台北之旅的最大收获。 一顿自助午餐从中午吃到傍晚,4月的台北,暖暖的气候,黄昏日落斜照,心里踏实人就安逸。顿时我忘记之前辛辛苦苦拎书上机下机酸痛的双手。 下一趟,还有人要10本书吗?
5月前
星云
星云
【日安巷北】好归你 坏归我/陈旭辉
脱离职场后,头脑风暴也好,脑力激荡也好,与我皆属天各一方,互不来往。偶尔会惦记集众思,广忠益也的日子,一群人或数人小组,在一个设定主题、有截止期限,把预定的建模完整呈递,成品毋庸完全交由某人或市场鉴定,只要在过程中探求到彼此间的进取,就是千金不换的劳绩。唯有全程参与,才能细微地体验到里头的各种况味,从合作伙伴变身战友,戳力奋勉而成,就算缪斯缺席,集合不同的脑汁在熔炉搅拌,蓄力接力发力,上桌之际,早已不是一道佳肴那么简单了。 小小星火燎原成大火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微之不慎,星火燎原,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头,我不停“撩”好友庄益安,“你的文字见报率这么高,堆积起来,已经是一道蜿蜒盘旋的罗马路了,还不结集成书待何时呢?”一次又一次诲人不倦游说他出书,最终大家在半推半就情况下拱上了“开工大吉”的牌匾。两人力道淡薄,拥有三四十年编丛书、编杂志经验资深美编陈鸿宝,同时他也是庄益安第一本著作《思念的猫头鹰》的负责人之一,把新书编版的重任交给他,一定是不二首选。 把自己赶上架子的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把封尘的笔记型电脑找出来,不卜而知的事,就算让我翻箱倒柜找出来,电脑早已失灵,急急拨电给身在南部的妹妹商议,到底应该拿去修理还是买一架二手电脑呢?在MCO买了两架电脑给孩子上网课的她,主张帮我寻找二手电脑,一个星期之后,收到妹妹委托电脑公司寄来的大邮包,汇上700大元即刻开工。 一个在米都,一个在吉隆坡,最远的那个作者在英国,因为时差关系,不想一旦情急影响彼此生活作息,我和他们协议,不在电话中建立3人群组,大家采用一对一的对话方式,这样更能明确地传达所思所想,让整个进度更为流畅。在花了11个月把这本书编完之后,我代入了英国的时间,终于搞清楚“七上八下”的细微差别。英国与俄罗斯相差6小时,英国与德国、意大利和波兰欧洲区的时距,就像我们与泰国的一时之差。在刚刚过去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英国凌晨拨了快钟,马来西亚和英国相差7小时。进入严冬是再拨慢一小时,变了8个小时的距离。虽是如此,很多时候还是会昼夜不分,有文字需要删改、补充,彼此都会在WhatsApp先以一句“亲”开头,对方一旦有回应,立即切入正题,倾泻急事,大家有如日夜守着电话,通常都不会超过30分钟,就会迎刃而解。 还有一件趣事,我习惯了用繁体,对于简体字的敏感度极低,有好多字体一旦转为简体,很多部首都简化到认不出来,人啊心啊鸟啊虫啊,不是不见了原型就是三变一,搞到我不停画饼、添足,最后交到美编陈鸿宝手上时,竟然变了一堆奇形怪状的乱码字体,大家急如热锅的蚂蚁,再三研究之下,原来除了简体与繁体之外,庄益安写的所有文章都是用手机手写体,所以在数款不同的输入法融合之下,出现异象是完全合情理的,最后靠着陈鸿宝智力,一切化繁为简。 至于为什么会选用《日光.7号书房》,庄益安一早心里有谱,他在英国住址7号,大大小小创作都在这里诞生,所以《7号书房》是一直坚持的原型概念。我犹嫌单调,再推敲点化的字眼,后来想了十多个,包括《7号书房昼与夜》、《酿字7号书房》、《眷守7号书房》,一度我极力推荐用《日安.7号书房》,因为这句可以用在早午晚安的问候语,有着极为瑰丽、华美的画面,但庄益安生性低调,心坎卡在“安”字,觉得有如在用自己名字打书,陷入犹豫之间。 日光日安皆是好 后来,我退一步想,一本书的最后主人是作家本身,若有一丝的抗拒,或多或少都会造成日后内心妨碍,所以割舍了《日安》,但对于“日”字,内心有着固执拘泥的喜好,我喜欢有光有希望的文字,看了之后有一种推动的余味,而不是戛然而止的断句式。一日,忽然之间,忽然想起三毛写词、李泰祥写曲,有河童有稻草床的〈一条日光大道〉,再想起许茹芸情思缠绵的〈日光机场〉,霎时,《日光.7号书房》完整浮现在我目下。 当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每一个字眼,在浩瀚字海中挑出错别字时,内心是悲喜交加,开心的是又少了一个可能性的错,沉重的是,有没有看漏眼,还有很多埋伏的地雷呢?我开玩笑地和庄益安说“校对那一栏,可以不要放我的名字吗?从来没有人会赞美这人太会校对了,但若有差错,校对者肯定要凌迟处死”,最后我决定自欺欺人地在那栏目上放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或许就无人知道是我了。 我试过很认真地对庄益安说,身为你的执行编辑,当你把所有文字写好之后,后续的工作就交由我吧,没有沙石就不够人性化,但我会尽力做好编辑的所有工作,等到付梓成书那一日,你只需在那接受赞美就好,所有好归你,若不幸有瑕疵之处,那些坏有编辑承担,不是我伟大,而是当一个作者,真的真的,不易,格外需要全心吝惜。
5月前
星云
星云
不为谁而唱的歌/黄楚雯(西连)
2024年的首个周末夜晚,我过得挺不错。那夜,歌唱的欲望蠢蠢欲动,我把屋里的门窗关上,拉了张椅子,坐在客厅的窗前准备高歌一曲。感觉还少了点什么,我把屋里的灯全都关上,似乎深处于黑暗中,音符才不会分了心,全都跑掉。夜已深,不想背负扰民的罪名,我把风扇打开,让它快速旋转,风懂我,它会把歌中的不安,全都带走。最后,我在手机的伴奏下,唱了一首接一首的经典西洋歌曲。婴儿潮时期所创造出的首首曲子,仿佛有安眠作用,无需酒精的帮助,我就有了睡意,带着一心的满足睡去。 歌唱,就如其他事一样,你可以喜欢,但不一定要擅长。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懂得了。小时候,父母望女成凤心切,通过各种管道来发掘我的天赋及才华。他们采取了删除法,最后把歌唱从清单里划去了。所以,我在年幼时期就知道自己没有歌唱的天赋,这是母亲亲口告诉我的。我听后,不服。一直到偶然间哼首曲子,都会被旁人问及是不是说了些什么时,才让我在哭笑不得中接受了事实。即便如此,在天真单纯的童年时光,我还是会穿上母亲特意寻人缝制的漂亮蓬蓬裙,站在舞台上歌唱。她不求我得奖,赢得满堂喝彩,她只希望我快乐,仅此而已。如果母亲还记得,我们曾经对唱过那首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你一句,我一句,副歌段落时合唱,再加上简单手语,温馨幸福又美好。那段模糊又带着沐浴露芬芳气味的记忆,将会伴随这我一生,很久很久……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五音不全的噪音。2000年代的后期,歌唱节目来到了巅峰时期,凡是与歌唱挂钩的综艺、选秀节目都霸占了周末的黄金时段,大家都因歌声聚集在电视机前。林宥嘉、萧敬腾、杨宗纬、徐佳莹等歌手就是因那些舞台而诞生的歌星。我坐在电视机前,听见熟悉的旋律,看着跳跃的字幕,忍不住和荧幕中的选手一起高歌起来,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之中。每个人的忍耐度都有极限,我的父亲一定忍了很久,抑或是他终于等到了被他认可的天籁之声,以至于罕见地叫我住口,免得打扰他听歌的兴致。我轻哼了一声,却也意识到我歌唱的快乐会不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下。这可不妙,我竟然不知不觉地成了胖虎!我可不想!此后,我依旧热爱歌唱,只不过会顾及场合及身边的人,我想有自知之明是件好事,免得大家都不开心。 生活少不了文字和音乐 每当情绪需要一个发泄口,我都会在动与静之间做出选择,动则运动,让多巴胺肆意奔腾;静则歌唱,让音符轻抚伤痛。依稀记得在五姨骤然离世后的数月,我们一家似乎感叹世事无常,就常举办家庭聚会,非常珍惜相聚的时光。那夜,吃饱喝足后,我们就到一间KTV唱歌。逝者是大家心口里的痛,大家都默契地回避相关话题,但不知是谁点了首姜育恒的〈再回首〉,旋律一响起,就打碎了装满悲伤的酒瓶,让它如酒精般蒸发,弥漫在昏暗的空间。大家突然安静了下来,欢乐的气氛瞬间消失,有人不断地喝水,不知是真的渴了,还是想借吞咽的动作把呼之欲出的悲伤吞没下去。“曾经与你共有的梦/ 今后要向谁诉说”,我从歌声中听见了哽咽。“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 再回首/ 泪眼朦胧”,唱完这句,歌声戛然停止,只剩下抽泣声在耳边回荡。大家相拥而泣,谁也唱不出“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温暖我”,只因她走得太匆忙,一个字都没有留下。我后来才知道,那首歌,是她生前最喜欢的歌。再回首,一切真的恍然如梦。 情绪得以宣泄,就好像摊晒在阳光下的手帕,当泪水被蒸发,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只是大家都记得它被泪水浸湿后,承受了多少重量。虽然五音不全,我却在歌唱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救赎。生活不易时,我会唱披头四的〈Let it be〉和〈Hey Jude〉。他们透过歌声告诉我允许一切不如意发生,它们终将会过去,然后我又变成了Jude,他们告诉我无需把世界都扛在肩上。情路不顺时,我就会去找比吉斯,他们问我的爱到底有多深,是不是和邓丽君一样,月亮代表我的心?他们大胆地说世人都身处在愚蠢的世界,大家都想将恋人拆散,却忘了爱情里只有你我,没有他人。当我想家时,约翰·丹佛就会带我回家,我们的家乡都被群山环抱,但他有时会搞错,我的家乡没有谢南多厄河,有的则是拉让江,但一切都不重要。当要和另一半开始远距离,在机场为他送行时,约翰·丹佛又再次出现,唱着那首〈Leaving on a Jet Plane〉。当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时,是旅行者乐团的那首〈Don’t Stop Believin’〉给予我力量继续勇往直前。他们说要相信自己,坚持住,街灯下的人们,谁没有故事。 在不知不觉中,歌单的曲目换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我又翻越了另一座山丘,迎向未知的旅程,往后的日子纵使会有新歌出现,但我相信,它们依然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一次又一次地给予安慰。我常在想,能够识字阅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同样的,能够听歌唱歌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呢。我的生活少不了文字,更少不了音乐,二合为一,是心灵最大的财富。 长大后,我已经不当胖虎很多年,但有时候,还是没忍住,想要在亲爱的人面前分享歌唱的喜悦。弟弟说我寻获了真爱,我笑着问他何出此言。他只是带着坏笑说另一半可以忍受我的歌声长达一小时,期间都只专心听我演唱,纯属难得。看来除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外,情人耳里也可能附带变声器,噪音都可以变成天籁。某一晚,我突然想要唱歌,但碍于时间的关系而犹豫,另一半就悠悠说了一句:“要唱就趁现在唱,不然明天我回去,就没有人听你唱歌了哦。”我听后,不禁微微一笑,因为他不知道,独自一人的多个夜晚,我都会像那夜一样,关上门窗,打开风扇,拉张椅子,在黑暗中,对着窗外的夜景欢唱。 “快乐是自找的。”我记得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不是吗?
6月前
星云
星云
像我这样的读者/杨焌恒(怡保)
真正阅读严肃文学,已经是25岁以后的事。那时刚进入硕士阶段,在中文系氛围的熏陶之下走进文学世界。半工半读和写论文之外,只有被筛网过滤后残留在碗底的时间碎片能用来阅读。于是我培养出极怪极异的选书习惯:出席作家分享会之前或之后,购买阅读他们的书。 像我这样的读者,短短几年下来贪婪的食书兽一样啃下韩丽珠、言叔夏、海凡等作家的书。毕业出社会后依旧维持这个奇怪的习惯,在不知道该读谁人的书,就去看谁即将举办分享会。久仰大名的自然书写作家吴明益,直到他去年到槟城办讲座,也因为这样奇怪的理由才正式被拉进我的阅读清单。 那是11月槟城文学节的最后一天,我拾级而上黑水壶咖啡馆的上方空间,座位已满,坐着的老外不少,我只能坐在工作人员靠后临时增加的椅子。吴明益说一句,翻译员小姐传译,中英转接,语速不缓不急,照顾所有语言背景的听众,可惜一来一往拖延时长,没法谈更深入的部分。 时间有限,但吴明益还是谈到了一些重点。他将作者分成九类:诗人、掘墓人、哲人、传道人、魔术师、说谎家、拾荒猎人、迷宫绘图师、博物学家。早期写出《睡眠的航线》的他是掘墓人;写《复眼人》的时候他是传道人;《单车失窃记》所展示的幸福牌脚踏车的历史知识和脚踏车的技术知识,还有罗列的参考文献,如此秉持写论文的态度去写一本小说的人,无疑是博物学家的姿态;最后的《海风酒店》,他自认是一名拾荒猎人,打捞过去的他的或者别人的生活经历,淬炼成一部他一心想写好的小说。 讲座结束,场地归还咖啡馆,签书移到别处。我和其他一样怀里兜着书等他签名的读者,三脚食蟹獴一样一路尾随,沿着土库街,途经食物狂想馆、静思书轩,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右转,签书地点在Prestige hotel对面的Loft 29。在那洞穴一样的空间里,签书队伍人数不多,但冗久,吴明益仔细聆听每个人的话,再认真思考、回应。 轮到我来到他的面前,抓紧时间迅速抛出阅读《海风酒店》后想不透的两个问题:歪脖子村长多年后重遇童年那头长大了的熊,为何会哭了出来?白狗Idas只出现在小说的前面和后面,为什么会缺席中段的大半时间? 他盯着字条上我写下的自己名字,再复制到小说扉页上,耐心回答。深入思考的片刻他一时忘了名字怎么写,回头查看那张字条,才谨慎签在第三本书上。 ——歪脖子想射杀小熊的时候,他还不是村长,但那时的他对村子有很强烈的归宿感。重遇同一只熊,双方都已长大成熟体,但他出卖村子为利益,已不再是当年一心为村子谋福利的小男孩了,因此流下内疚的泪水。 ——据我接触的原住民说,狗是每个男人的帮手。督呶曾有一段时间进入文明社会,此时他的原住民身分被隐蔽起来,作为象征的Idas自然也缺席。等到后期他以原住民的身分为村子抗争,Idas自然又出现在他的身旁。 领略到文字艺术的美好 作家投来坚毅有神的目光,深深触动我的灵魂某处。他使我惊叹,即使是小说里很小很小的,细微得几乎让人忽略的细节,都有作家下笔以前的考量和布局。创作者对文学的坚持可以如此打动人心,真不无道理。 抱着签好名字的书走入阳光底下,从站着的位置看向左方,道路延伸的尽头是海。土库街某根柱子上贴有蓝底白字,描述这段街的简史:“从港口延伸,是具有历史性的贸易集中地,北段是欧洲及华商的银行与商业地带,南端则是布满活跃的批发贸易活动。”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海风酒店》某处的场景:Truku歇息在船头靠岸的傍晚海滩吹海风,海风酒店里的村民、外籍工程师,以及城市来的人们静静喝酒听人唱卡拉OK,小欧绘画的童绘悬挂在屋梁底下和柱子上。在故事里,玉子、督岩、Idas和三脚食蟹獴走进巨人体内的洞穴;而在故事外,我们在作家精心安排的路线里,一步一步走进故事的洞穴,从而领略到文字艺术所营造的美好和想像。 话说,吴明益将签好的书交到我手里的时候,说火字旁的焌,好特别的名字。接着还说了一句,或许让双方都感动的话:“谢谢你把小说读得那么细。”
6月前
星云
星云
中学往事/随便(士林河)
同事偶尔会跟我投诉,她女儿在学校的华语课程有多难,8岁的小小年纪就需要学习多音多义词,她的女儿还为了逃避功课,时常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功课。她曾对我说,那些有条件的家长会把子女送进国际学校,他们无须学习母语华语,所以家长也不需要那么辛苦地监督功课。 在她的絮絮叨叨之下,恍惚间,我想起了自己中学时期,学习中文的快乐时光。对于学习中文,我是心甘情愿且热爱着的。青春期的我在荷尔蒙和不成熟的思想之下,偶尔和同学有所争执。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独自到图书馆消磨时间。在第一声上课铃声响起之前,我每天都会有大概20分钟充裕的时间,慢慢地走到图书馆,看一看书,或当下翻阅或把书借了。记忆中路上不知名的树开满了小黄花,随风飘下,积得厚厚的一层,一开始的花季里,空气都飘着一股好闻的花香,过了几天,没有被清扫的花瓣在雨水的冲刷下,渐渐腐烂,滋养着树木,腐朽的味道,下过雨的铁锈味,土壤被灌溉的味道,和青草的味道谱成了我记忆里美妙的回忆。 原来文字也可以“玩” 每次到了图书馆,总是被“人声鼎沸”的情况给吓到。大家或在努力做功课,或在高谈阔论。虽然有图书管理员维持秩序,但因山中无老虎(老师),13到17岁的少男少女怎么会把区区的几个图书管理员看在眼里。而我只要不是在考试季的紧张时期,总喜欢在图书馆晃悠,尤其是中文书籍区,那里通常空无一人,自形天地,成为我的个人空间。这间中学是重点中学,每次都奔着最佳成绩而去,然而中文书籍区完全没有被这个宏愿影响,我从来没有看过书架上出现任何的课业读物,也许是被别的同学借走了吧?书架上有些书晦涩难懂,有些书是中文翻译的百科全书、图书、故事书……而其中我最爱的是散文合集。 第一本借的中文书就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生之歌》,从此我爱上了散文,开启了我5年的学习之路。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目的,我想要把中文考好。从上学第一天开始,补习老师、中学老师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文很难拿A+!无论是在初中评估考试PMR还是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能考得中文A或A+的学生屈指可数,堪比熊猫宝宝。然而在图书馆和书独处的时光,让我从带有目的的开始到最后只想在中文里自在地畅游。我还哀求了妈妈买一本中文字典给我,以方便我自己学习,接触的书刊也从散文慢慢扩展到报章小说。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在哪里读到优美或不懂的的字词或者诗,我都统统把它们收集起来写进一本小笔记,有空就翻出来看。万事起头难,一开始当然是盲目的收集,也不明白其中意思,只能过后请教老师和查阅我的字典老师来了解它们的出处和含义。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学过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有趣的角落待我挖掘。第一次尝到甜头时是我的文章被老师称赞了,老师说我的用词范围很广,句子顺畅,有头有尾。那可是我最喜欢的华语老师啊!一瞬间就飘飘然了,往后的日子我更热衷于收集,而后学以致用,把它们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当时每个学生都在考试前捧着一本《笔下生花》,而我捧着自己封面已被翻得皱皱的小笔记,一遍又一遍地读我记录的,收集的字词句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用词甚至句子结构和其他同学不同,不拘于正正经经的课外书,出身来自各种散文和中文副刊的词句让我体会到原来文字也可以“玩”出变化多端的乐趣!现在想来这种方法不只增加了我的词库,还无形中让我记住了运用它们的方法,果然是老师说的:“多读,多记,多写!”这个“多”不只是量,还指多元化。 最后我不负众望,在大马教育文凭考得了A+。那年全年级只有另外6个人和我获得了这份殊荣,想到这心里不由自主的澎湃了一下。请容许我在这里小小的自豪!这功劳绝对不是出自我一个人,还包括了我从初中到高中的中文老师、补习老师,当然还有我的父母!若有考生看到这篇章,不妨考虑考虑这个方法,虽然需要一步一脚印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但它可以让你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笔触,况且通过大量的阅读,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的小笔记在我考完试之后就不知所终,我也没有再继续之前的习惯,多年以后连写作都生疏了,但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心里一点寒窗苦读的苦涩都没有,反而盈满了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时仿佛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花香,阳光通过树叶的间隙照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肌肤传来了灼热感,而我,手里拿着借来的书,慢悠悠地走回去……
6月前
星云
星云
木心生的花/余棋华(新山)
数天来天气燥热,心郁闷。见到床上一堆晾干的衣物未折叠,一大团如小山。我斜坐在躺椅瞪着看,不想理。翻翻报章,标题都围绕着脚上的袜与鞋子的底,我的脚早已脱了袜,鞋子在外,只是找不到清心的歇脚处。 平淡日子,清心无处,却找到世上有木心此人。中学没读过他,后来似乎也曾听过有人提起,只是没去详读认识。今天副刊里有人引他的这几句——“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断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 不像是坐过牢的人 兵法没用武也无憾,他日子依然过。说起家破人亡断子断孙,他也不加上任何悲凉的话。人们都朝向积极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的爱情没着落无一村也没关系,他怀抱的是东西两方的世界。 他这样的文字,那么个人狭窄的缝,从这缝里却长出花来。 鲁迅、胡适、梁启超等等都伟大得巨大,木心好像不是这个样,不是这个样的样我喜欢。 梁文道说他不像是坐过牢的人,沧桑的人不沧桑,脸上不带怨憎。 他又说:“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牢里牢外,他都珍惜时间。我们都用“珍惜”表达,他用“饶”。 他给了问题——“生命是什么呢?”他给的答案仍是人人面对的问题——“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年少以为哪天能独立自主就好,谁知也有茫然时。中年老年原以为应已通透,原来也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对于墓志铭,他说:“不要写我,你们写不好的。”感觉不是自负,而是很俏皮的说出真实。 再来,看看他给的问题与回答——“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过程长短不一,内容不一,而在这过程里……在我这末后的过程里,也算欢喜读到木心妙笔生的花。
6月前
星云
星云
【悼】曾沛,夜空上一颗美丽之星/东瑞(寄自香港)
2024年5月19日传来曾沛逝世的消息,我和瑞芬都感到万分震惊、惋惜和悲伤。不仅是因为曾沛是我们认识近乎40载的老朋友,上月我们还在互通微信,为《香港文学》的东南亚散文专辑的组稿协商忙碌。她为我们推荐作者,还说,她少写散文,散文没有小小说写得好,如果没获录用,也不要紧。那时她身体不舒服,但我们感觉应该不要紧,最后病稍好就发来她写的一篇。没料到,世事无常,年轻诗人杨世康传来她撒手的噩耗。 读完曾沛的创作生平年表,岁月瞬间如水倒流。我和瑞芬与曾沛夫妇的相识、文字来往,始于1987年,跨世纪延续迄今,在我们与海内外文友的交往中,似乎比较罕有。也许我们三观相近,文学创作中又热衷于微型小说这类文体,在彼此忙碌的日子有时少了联络,双方却都将对方牢牢记存心底。感动的是我们的来往她笔笔记录在簿,她是那样一位重视友情的人啊。 1987年,马来西亚写作人(华文)协会主办了第二届文艺营,邀请了台湾的郑明娳、新加坡的田流、马来西亚的韦晕和香港的东瑞当主讲人。举办活动的时候,我偶然走出礼堂外,在门口看到一位女的静静地靠墙坐在一张小桌子后,守着一张桌子,桌面摆满了马华作家的书,她就负责售卖。我十分好奇,就趋近寒暄几句。问她自己也有写作吗?她说有啊……她坐在一角替文友卖书的身影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回港,读到马华《写作人》季刊上一篇署名曾沛的小说〈媳妇〉,我觉得很好,蓦然又掠过了那次邂逅的身影。人生舞台上,不是吗?许多人喜欢居于台上几十支银光灯映照下的焦点,也有人甘于默默坐在幽暗的一角。 回顾与曾沛的文缘,也绝非偶然。80年代,印度尼西亚严禁华文,为了多了解东南亚华人和华文文学的生存状态,发现马来西亚文坛呈现的竟然是一派开放的局面。我渴望通过彼地的文学作品,熟悉一下海外华人的生活。曾沛的小说无疑成了我管窥大马社会的文学入门。那时马华旅港著名作家忠扬(陈鸿举)推荐我出席在吉隆坡举办的亚细安文艺营,为我提供了接触这方面人事、作品的条件。到了吉隆坡,也获得时任大马作协会长、诗人孟沙、财政曾沛等文友的热情欢迎。1990年8月3日我们仨还一道去马六甲培风中学作文学讲座。我们到马来西亚前后五六次,其中一次还带一对幼年儿女南下。有一次在曾沛建议下,我们几位文友还一起上金马仑高原度假,记得同行的文友有她、我、瑞芬、李忆莙、毓瀚、陈政欣、叶蕾。大家玩得很开心。 做实事不尚空谈 曾沛出版的单行本都是小说,她生前说过,最遗憾的是没有写出长篇;她有计划近期整理文稿,出一本散文集《生涯之旅》(电子书)和再出版一本微型小说。曾沛的小说吸引我,在于她以朴素的文字、巧妙的结构,将大马华人社会和家庭生活,包括妇女处境、创业、事业与家庭矛盾、各种伦理关系、婚姻、爱情、长者难题、婆媳和育儿养女等等复杂问题,化为一幅幅充满思想、艺术和睿智的文学作品。她的本事,是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告诉你世上无难事,个人命运在于自己把握;她的系列短篇和极短篇,组成了大马华人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生动风情画,也是华人创业、奋斗、扎根的精彩素描。 她是以文学、演讲、出书、编书等多元形式,鼓励马华妇女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妇女杰出领袖;2017年还与王蒙演讲、对谈;她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关爱家庭、夫妻恩爱是她的基本质量;她是做实事、不尚空谈的实干家,不愧为马华妇女的典范。 非常感激曾沛和许多马来西亚文友,在我们创作生活的旅程上,也给与我和瑞芬许多协助和鼓励。直到今天,马来西亚和香港依然那样心连心,连曾沛的女儿静婷也成了我们的忘年交。我们要学习曾沛和她夫君承历的为人处事、无私奉献、事事感恩的精神,在不同的区域继续勤奋地生活和创作。 怀念曾沛,您像一颗夜空上美丽的星,亘久地照亮依然在大地的我们奋进!
7月前
星云
星云
写作瓶颈/林欣颖(美里)
我时常坐在书桌前沉思,望着窗外,脑中却一遍遍地想着:我要写出一篇惊天动地、鬼斧神工、独一无二的文章来。 每当这么想,我就会陷入僵局,我会开始思考:世上那么多文人,我怎么知道我的文章是不是独一无二呢?我真的能写出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吗? 我翻来覆去地想这些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 都说文字需要修饰,如果你想写水,那就不能只写水,你得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清晨的露水、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的浪花……;如果你想写花,那就不能只写花,你得写:初露尖角的花苞、绽放的花瓣、凋谢的凄美……总之你需要修饰它。 如何修饰文字,这或许将是我一生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想得多了,我越发找不出问题的答案,下意识摸了摸手边蹭动的猫,脑子里想的又是:这是只会掉毛的橘猫。 但我从我的动作里得到了放松,我得以将我的大脑从思绪里解放出来一会儿。 我放空了思绪,眼睛只是看着那只猫。 然后我顿悟了。 不一定得写出宏大的文章 我不一定非得写出宏大的、独一无二的文章;我也可以写平凡的、柴米油盐的故事。 我可以把水写作水;我可以把花写作花;于是我自然也可以把文章写作文章。 独一无二的文章或许需要一些特殊的经历或是恰到好处的灵感,但是平凡的文章却藏在生活的每个小角落里,它可以是过路的行人,也可以是一天之内发生的小趣事。平凡的文章不拘泥于任何,正如“平凡”二字一般,它仅仅只是平凡,也只是平凡。 就在这种思维中,我悄悄打破了我的写作瓶颈。 或许还有更多的瓶颈在写作路上等着我,但我相信我不会故步自封,而是努力寻求一个解答。
7月前
星云
都会观点
罗忆雯 · 报纸非离间武器
那为何,当教育部下令校方购买马来文报,华社掀起一片舆论?
9月前
都会观点
即时国际
能凭简单文字创造视频 Sora引媒体内容创作者担忧质疑
(巴黎17日法新电)美国OpenAI公司最新一款能够以简单文字指令创造出短视频的人工智能(AI)工具已引起艺术界人士和媒体专业人员的担忧以及许多疑问。 创造ChatGPT和图像生成器DALL-E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周四表示,它正在测试一款名为“Sora”的由文本转为视频模型,这模型能让用户通过简单的提示创建逼真的视频。 法国制作公司Cutback Productions的创办人兼艺术总监贝伦格一直以来都在谨慎观察生成式AI图像生成的进化。 贝伦格表示:“有人觉得,它是一个以以惊人的速度在进步的势不可挡风潮。” 他说,生成式AI的发展在其公司“内部引起了许多辩论”以及“许多有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反应”。 贝伦格指出,Sora尚未正式推出,因此其能力仍有待公众测试。 他说:“肯定的是,没有人预计到仅仅数周内会有这样一个技术跃进。这是闻所未闻的。” 曾经任职记者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西蒙认为,“去年出现了可怕的跃进”,因为生成式AI让逼真的虚构品能够迅速地产生。 他不敢想象的是,这样的工具会如何在选举期间被滥用,并且担忧公众将“再也不知道要相信什么”。 法国电视频道法国新闻台(FranceInfo)的事实核查节目《是真是假》(Vrai ou Faux)主持人帕恩说,他也对AI工具的滥用感到忧虑。 他说:“至今,要辨认出假图像有够容易,例如通过留意背景中重复的面孔。” “这新软件所做的似乎是上了另一个层次。”
10月前
即时国际
星云
【我与龙】我与“水龙”的故事/温佳琪(古晋)
“同学们,今年是水龙年吗?” “老师也没研究这些,只是我刚好属龙……”她笑得眉眼弯弯,似条温柔的水龙对着小辈绽出笑靥。 彼时我对生肖不甚了解,只觉得“水龙”听着温柔。很符合那个言笑晏晏,讲课如沐春风的老师。那个,连文字都很温柔的蔡若禾。 那时我不知何为水龙年,生肖和五行有何关系——— “水龙年是指某年的生肖属龙,且五行属水。” “2024年是甲辰年,五行属性是木,因此是木龙年。” 果然,那个常犯迷糊的老师又记错啦。 在谷歌的教学下,我方知今年非水龙年。却也意外窥见——— “属龙的人很少打扮自己,崇尚自然美……”第一条特征便让我忍俊不禁,遂忆起她在书里写的〈素面朝天〉及平日不施粉黛的形象。笑容是最好的化妆品,那句她说过的话,在她身上应证得恰好。 “属龙的人一般温文尔雅,含蓄,有才气……”她是个低调温和,不善言辞的老师,亦是个把所思所想寄于文字的文学爱好者。课堂上的引经据典、幽默风趣,倒似是保护色,她其实是个怕冷场、怕说错话的老师,一个爱躲进图书馆改作文、避喧嚣的老师,一条把自己藏在海底的水龙。当那些盛满暖意的文字浮出水面,我们才会窥见,她的另一面。 “他们心思细腻,清高却温柔,共情能力强……”她会因一篇文字、一首歌、一段相似经历而哭,会投入地讲苏轼、会分享感动她的文字和音乐、会感性地带我们走入诗人的世界……她说,要以诚待人,怀以温柔的心去爱人;她说,要善良,但善良也须有锋芒;她说,也许做不了他人的光,但一定要做自己的太阳。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她会慨叹古时的离别很郑重,也会分享她与先生鱼雁传书的浪漫故事。 “文字是有温度的,就像炉火。” “欢迎你们走入文学的世界。”她是条水龙,温柔地引我们走入水面下的世界,那片奥妙的天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后一堂课里,她娓娓道出水的意象———甘于付出,润物细无声。 “心善渊,与善人……”《道德经》被层层剥开的一刹,我知道,水龙的功课也完成啦。她短暂地来过,逗留,牵我们走入文学的世界。像条慈蔼的龙,把头探出水面,凝望着岸上的行人随她跃入文字的海里,泅游其中。 “感谢你们陪老师走过这一程呀。” 后来我也不知她是“水龙”、“木龙”或“土龙”,但我仍执拗认为,她是那条温柔地出现在我青春里的水龙。 “起立,行礼———” “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水龙的眼里再次温柔地,漾满了笑意。
11月前
星云
更多文字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