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95週年報慶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八打靈再也25日訊)配合創刊95週年,星洲日報95週年晚宴來到最後一站,吉隆坡站,政商名流齊聚,場面盛大。 星洲日報95週年慶的主題為《我們一起守護》,週年慶晚宴今晚在萬達酒店(One World Hotel)舉行,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致歡迎詞,交通部長陸兆福則作為主賓致詞。 晚宴舞臺節目核心概念則是守護、傳承。     世華媒體集團首個AI主持人艾朵,在會場會外歡迎出席星洲日報95週年慶晚宴的嘉賓,感謝大家對星洲日報的支持和厚愛。(陳敬暉攝)     配合星洲日報創刊95週年,週五舉行的週年慶晚宴為所有出席的嘉賓準備了一份特別紀念品,在特刊封面上印上各自的名字。(陳敬暉攝)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拿督斯里張慶信是今晚的座上嘉賓之一,他與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和星洲日報高層們在佈景板前合影。   今年是星洲日報創刊95週年紀念,主題為“我們一起守護”,即守護辦報初衷,守護社會公義,守護文化傳承,守護人間溫暖,是星洲日報的信念,也是堅持;未來,也將繼續與華社並肩同行、與公理同在,邁向百年輝煌的里程碑。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最大華文報,從國家大政到草根故事,全馬都有記者深耕全馬各地用文字為人民服務。走過95年載,星洲日報見證歷史,記載歷史,更參與歷史,而今天的盛大晚宴,依然有眾多來自華社、商界、教育界、藝文界、政界及各位讀者的摯守相伴。 有別以往的週年慶,今年的星洲日報報慶的舞臺節目及環節,皆由兩位重要的幕後功臣——拉曼理工大學理事會主席兼校友會理事會主席丹斯里陳廣才和舞臺節目總策劃翁秀秀親自操刀。     圍繞著“守護”和“傳承”的核心,舞臺上的表演者是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充滿文化氣息的大匯演,講述星洲日報一路走來經歷風風雨雨,卻咬緊牙根屹立不倒的故事。 這場文化饗宴包括由南益華樂團演奏的三首華樂曲子《金蛇狂舞》、《蘭陵王入陣曲》和《滿江紅-洪美楓》,再以華樂編曲演奏國歌。推介儀式後,菩提舞蹈班也先後為大家呈現兩場舞蹈表演,中間穿插由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學生及星洲同仁共同演繹的詩歌朗誦,用詩詞給予星洲日報最大的祝福。 此外,馬大武術團及李勁松武藝坊也帶來精湛演出。最後,全體星洲日報主管和表演者上臺謝幕,為晚宴劃上完美句點。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哥打峇魯12日訊)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表示,世界變化之快速,永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和預期,但最重要與關鍵的,特別是代表了華社四根支柱的中文媒體、華團、華商,乃至於整個華社,應該走進新時代,積極迎向新挑戰。 她說,進入21世紀,我們迎來了百年一遇的大變局和新機遇。一切的衝擊和改變,有時讓人措手不及,人仰馬翻;有時叫人乘勢而起,迎頭趕上。 須改變慣性思維 她今晚在哥打峇魯舉行的丹登星洲日報情義95報慶晚宴上致詞時說:“但我們知道,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唯有改變慣性的思維,終身學習,才能確保跟上時代的節奏,走出固步自封的樊籬,為華社及國家,做出更大卓越的貢獻。” 由於她未克出席,其講稿由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代讀。 張聰指出,中華文化和華文教育,隨著先輩們飄洋過海,在大馬保存、傳承、紮根,成了自成一格與完善體系,主要得力於華團組織、華商、華教與華文報的攜手合作,互相扶持,為華人社會的文化傳承與教育千秋大業的發展建設,默默無私的耕耘和貢獻。 “這份赤誠的、熱心的、高尚社會責任和文化情懷,最後化為華人華社凝心聚力的力量、共識和價值。” 華校前路仍重重難關 她說,雖然華教的守護與發展,在風雨飄搖中,取得不錯的成就;華小的優質教學,更吸引了越來越多非華裔學生前來報讀,但華校的前路,依然面對重重的難關與險阻,如師資的短缺、撥款的不足、學術水平的低落、國家教育政策的偏執等。 “但是,為了因應全球的變局,人工智能的挑戰,迎向國家昌明的改革,華社必須迎頭趕上,團結一致,協同整合各方的資源與力量,扛起守護華教的使命,確保華教在這片土地繼續紮根茁壯成長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地融入國家發展的主流,抓住時代的機遇,促進國家和諧、包容、多元與公平的發展。” 感恩華團華商守護華文報 她強調,華文教育是華裔同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而閱讀支持華文報,又與母語教育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通過培養閱讀報紙的興趣和習慣,有助提升同學的華文水平,也協助成長中的孩子們,開啟健康與全面的心智發展,既增廣見聞,又可以對周遭發生的國內外新聞、新事物、新科技、殘酷的戰爭、極端氣候引發的災難,也可以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有人把報紙說是知識的源頭與平臺,就是這個道理了。所以,為了做好傳播、推廣知識的任務,我們始終不敢鬆懈和怠慢,始終感恩華團華商對華文報、對華教的熱愛與鼎力支持。 “星洲日報所推動的《學生閱報計劃》,數十年如一日,就是得到吉蘭丹各界友好,也獲得各校的熱烈響應,才走到了今天,一起為華教獻身和出力。這份真摯攜手合作的精神,彌足珍貴,值得鼓勵,我們更真切盼望這項健康,極富閱讀價值及有意義的閱報計劃,能夠延續和壯大。” 星洲丹華堂華團 互動密切 張聰表示,星洲日報與吉蘭丹州的華堂及華團的關係,一向來互動密切,也合作無間。這麼多年來,大家一直熱烈支持及響應本報的報慶活動,當中就包括星洲日報《情義八五》、星洲日報90週年報慶到今天的95報慶。 “每隔5年的慶祝活動,規模和場面的盛大及熱鬧,即顯示我們之間的關係親密友好,也意味著我們與丹州華社、華商未來更多更精彩的合作空間。 她表示,位於馬來半島東北角的吉蘭丹,無論是民情文化或宗教色彩上都常常受到矚目,儘管華裔只佔不到4%的人口,惟基於特殊的政治氛圍,話題新聞還是獲得本報廣大讀者的關注。 她說,上個世紀的80年代,星洲日報就開始在丹州設立了辦事處,幾經遷徙和搬遷,最後落腳今天現址-仄蘇路的辦事處。我們雖然是兩三人的小團隊,卻與廣告代理、通訊員、學生記者隊組成合心合力的團隊,砥礪奮力,撐起了整個丹州的採訪工作及業務發展。 “我知道,這裡的辦事處主任,也是東海岸區副採訪主任的洪維聰同事,他在公司獻身服務已經年近30年了;高級記者兼東海岸區學生記者隊負責人羅水萍同事,也服務超過20年。 “他們不但資深,也是丹州華團活躍積極的參與者,他們從青年組織到鄉團會館,從採訪線上,投入華社服務的懷抱,可謂貢獻了一份寶貴的力量。” 丹華裔僅佔4% 仍獲包容 她說,吉蘭丹雖被喻為“馬來文化搖籃”,但是,丹州依然擁有大馬多元種族國情的融洽及面貌,雖然只佔不到4%的華裔人口,卻在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與政治氛圍裡,安身立命、創業發展,展現了華裔包容、溫和與中庸的傳統文化美德,以及淳樸善良的民風鄉情。 “在丹州,華裔與各民族的融洽與和睦關係,為大馬多元民族的團結交融,立下了典範,也寫下了動人的歷史詩篇。 “今晚再相聚與光輝的一刻,希望將留給大家美好的記憶,也寫在丹州華堂華團與華文報合作歷史的新篇章。” 東鐵料為東海岸注入新動力 另外,張聰表示,丹州即將迎來一項極為重要的交通基建工程,即東海岸鐵路計劃(東鐵)。 “東鐵全長約665公里,耗資超過500億令吉,是一帶一路倡議下馬中歷史傳統友誼與經貿投資合作的標誌性項目,連接馬來亞半島的東海岸和西海岸。 “東鐵預計於2026年建成,它不僅為東海岸人民帶來交通的便利,更為丹州東海岸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與活力。” 丹機場提升開通國際大門 另一件值得欣慰的,是丹州蘇丹依斯邁布特拉機場(LTSIP)地位與設備的提升,可以接受國際航班的起降,迎來更多的國內外遊客,為丹州哥打峇魯打開了通向國際的大門。這也應該是丹州人民和華社共同期待的佳音。 丹登星洲日報情義95報慶晚宴今晚在哥打峇魯萬麗酒店筵開近60席,出席者包括星洲日報市場及企業開發總經理曾曉萍、中馬區副總經理郭富廣、執行編輯馮嘉麒、企業公關及業務促進部經理邱紀福、中馬區業務經理李美玲、東海岸區採訪主任彭永興、東海岸高級業務主任歐陽秀媚、東海岸發行經理陳金忠及東海岸區副採訪主任兼籌委會主席洪維聰。 當晚的席上嘉賓尚有配合星洲日報創刊95週年特別策劃的“金典名號之騰飛星企”表揚儀式的騰飛星企獎得主黎金福、騰飛星企獎得主李家進,吉蘭丹中華大會堂會長拿督黃保俊、登嘉樓中華大會堂會長王天然、吉蘭丹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黃福文、登中總政府事務組主任蘇宜健、吉蘭丹州務大臣特別事務官劉清泉、吉蘭丹民族團結委員會主席林光生及哥打峇魯國會議員特別助理蘇海米等人。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古晉28日訊)砂拉越副總理拿督阿瑪沈桂賢表示,隨著時代的演進星洲日報已不止是一份報紙,也走向網絡的世界,做到線上和線下的結合。 他說,資訊科技發展,星洲日報也必須迎合時代的需求做出轉型的努力。 “掌握時事脈動是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都必須做到的,無論社會如何快遞變化,我們都必須確不於社會脫節,掌握更多的資訊,尤其是正確的資訊是我們渴望的,這也是星洲日報立足馬來西亞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他也希望,星洲日報未來也會繼續報導更多有關砂拉越的種族和諧、宗教自由、開放的教育政策、政治的穩定,還有在發展上已超越前進的決策,更全面透徹的宣傳,並讓全馬,甚至全球的讀者知道,認識砂拉越,打響砂拉越的知名度。 沈桂賢今晚出席星洲日報95週年報慶晚宴及致詞時,如是說。 一份屬於砂人的報紙 與此同時,他說,星洲日報也是一份屬於砂拉越人的報紙,是扮演說好砂拉越故事的重要推手,並期望星洲日報能再創輝煌走向另外一個95週年。 他說,星洲日報能立足95年,非常不容易及不簡單,但星洲日報卻做到了。他說,95年是漫長的路程,星洲日報可說是真正參與並見證馬來西亞的成立,也一直在書寫馬來西亞的故事。 更讓他感到驕傲的是,星洲日報在1988年面對茅草行動危機時,是來自砂拉越的企業家丹斯里張曉卿爵士出手相助,買下星洲日報。 “所以說,星洲日報也是一份屬於砂拉越人的報紙,是扮演說好砂拉越故事的重要推手。” 堅信星洲會繼續挺進 沈桂賢也提到,星洲日報在1997年在砂拉越古晉設廠及印刷至今27年,並先後在詩巫和美里設廠,也見證了砂拉越不同的發展階段。 儘管面對許多挑戰,不過他相信,並祝願星洲日報未來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成為砂拉越,甚至馬來西亞的驕傲。 他也相信,今晚的來賓前來不只是為了吃喝,更重要是因為“一起守護”的“情義”。他堅信,星洲日報將會繼續挺進,並祝賀星洲日報慶祝創刊百週年時,他還有機會受邀見證。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