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晚年
北马新闻
赖国平:晚年陷困 聚力帮助火箭草根元老
行动党全国元老俱乐部主席赖国平说,虽然大家都说没有元老就没有今日的行动党,但实际上,各州的许多草根元老在晚年面临的困境并未得到足够关注。
1星期前
北马新闻
星云
同理的陪伴/忘忧草(峇株巴辖)
阅读时看到这句话:如果你认为自己开悟了,你不妨搬回家和父母住看看。 一棒敲进我心里。 读了不少心灵成长的书,参加了不少情绪管理的课,自认性情温和、说话温柔、耐心超好,一回到家,立刻剥洋葱式的被揭去了层层美好外衣,赤裸裸的露出本来面目。 常常,回娘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冰箱,看到里面屯着3天前吃不完的蒸鱼、上个星期打包豆花配送的糖浆,以及上个月去喝喜酒带回来的雪梨燕窝糖水,还有干瘪的酸柑枯黄的青葱等等等,我就忍不住开始碎碎念。(以致于后来妈妈见到我开冰箱,不等我开口问食物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就主动说:很久了,可以丢了) 看到院子的大花盆移了位置,问妈妈是否又去搬重物,妈妈说:“我一点一点地移动,没事的啦。”然后在我变包公脸之前快快开溜,“时间到,我去煮饭了”。 (回家前不是跟自己说好要对妈妈多些包容吗?) 厨房墙上多了几个钉子,其中一个挂了一包一公斤装的咖哩粉。爸爸表示挂在显眼处才会记得拿来煮。包装袋是没有提手绳的,爸爸用打孔机在包装袋上打了个小孔,然后挂在钉子上。这样不是容易受潮吗?再一看,食用截止日期是两个月后。家中只有爸妈两个人,怎么消化一公斤咖哩粉啊? 改变自己不再反驳妈妈 看到爸爸的脚有些水肿,是高血糖影响了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问题。要带他去看医生,他坚决不去。要带他去公园散步,增加腿部运动,他也不肯。多劝两声,他就提高声量:“不要,不要,我什么都不要!”我马上火大就责备了他几句。 (回家前不是提醒自己要对爸爸多些耐心吗?) 明明是担心与关心,但为何话一出口就成了埋怨与责怪? 照顾年老的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理上的问题或许用金钱可以改善,但要让他们接受自己的身体机能已经退化,许多事情已经无法胜任,同时又要照顾到他们的尊严,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父母眼中,我永远都是“孩子”。他们习惯了担任照顾者的角色,不喜欢成为被照顾的“弱者”。而我却急于变身成为爸妈的“父母”,要教他们该怎么做,要求他们要“听话”,因此常会有冲突。 父母已是耄耋之年,我能陪伴他们的日子不会太多了。我不想留下遗憾。在道别的那一刻,我希望道谢及道爱,多于道歉。 这一次回家,尝试改变自己。看到冰箱过期的食物,悄悄处理掉就好。听妈妈抱怨朋友圈的人事纠纷时,不要反驳她处理得不好,只是借出一双同理的耳朵。 不是念念叨叨提醒爸爸要记得吃三高的药,而是直接倒杯温水,把药丸送到他面前。不指责爸爸乱给家里增添不必要的装置,而是了解他的需要,把家里的设施依照他的方便安装好。 不求父母长命百岁,但求能陪他们安乐度过晚年。 看着父母的晚年,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晚年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我希望我的孩子如何对待我?我的保健医疗以及收入开销,又要如何安排?看来,是时候好好思考,尽早做好准备,希望能达到“乐龄乐活”的状态。
2星期前
星云
星云
刹那即永恒/扶风(寄自瑞典)
回一趟马来西亚越来越吃力,尤其是转机的周章很令我忧心。到了晚年深居简出,开始担心再不出门恐怕就会失去自己搭飞机的能力。我的兄姐比我更老,我回去看他们的可能性比较高,要他们来看我恐怕更难。这次外甥给我买了机票,于是回去跟大家相聚。 许多年没见面,大家聚会,我有点生分不自在,虽说网上有交谈,一旦面对面互动,我有门被敞开,被大家一览无遗的感觉。其实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只不过住得远,血脉还是相连,没有必要防御或顾忌什么。看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并没有隔阂,仿佛我并没有远离过,仿佛我们只是小别,我出州生活,回来亚罗士打过年过节那样家常。 三哥安排全体兄弟姐妹聚餐,我们论菜色、忙着品尝我几乎已经忘掉的菜肴,谁都没有赘言,我想起小时候家里吃晚饭的情景,各人有各人的风格:二哥稀里哗啦地扒饭,二姐吱喳又慢嚼,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饭桌,其他人则自顾自吃饭,没工夫搭理。老来难得又聚餐,我感觉到这吃饭的情景,除了时空的转移,其实就跟儿时相似,回想各人小时候的样貌,竟想不起来,记忆里我们只拍过一张大合照,我手中没有这帧照片,只粗略记得大家的长相。 观察各人,努力寻找他们往日的风貌,无奈眼前的脸庞个个干瘪如风干橘子,皱纹蜿蜒如皴痕,就是眼睛,也散涣无神,风霜曾经掠过,怎样也无法重现原有的丰采。我想到自己的容貌,也一样衰败,又何必费心去回忆逝去的年华呢!不如专注当下,重新撷取我们今日的共同点,把大家现下的欢颜笑语统统印记在心中,留待分别后再慢慢回溯品味此刻的愉悦。在老年还能兄弟姐妹相聚,是因缘更是奇迹,庆幸我们都健在,才有这个机会。今日团聚,明日还能不能齐全,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愿意去揣想,都全心全意把握这个时刻,我懂得时机稍纵即逝,抱着没有明天的心态去跟兄姐交会。我们有过共同的童年,现在有了短暂的共同的老年,手足之情始终没有变质,应该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父母亲的庇佑。我们没有辜负爸爸妈妈要我们手足间不弃不离的意愿,对我们对父母亲都是一种亲情的延续和对生命责任的体现。 大家相聚时我自然会想起早逝的大姐。我们剩下的7个,聚会其实永远不能齐全,只是大姐离开太久了,生活上已经把她摒弃,也许大家都不常想起她,7人相聚时都以为齐全了。可是,大姐活过,时空上的失联并不会令她在我们的意识里隐灭,虽然形体上她是不在了,她的音容及精神永远不会消翳,是不灭的存在。这次在亚罗士打聚餐,我把大姐包括在里面,想像她老年的样貌,想像她可能的话语,这样就感觉到我们都到齐了,是一个大团圆。不知道为什么华人有这个传统:样样都要团圆,总觉得只要遵循这个传统,也不用追根问底,去实现它,就是一种幸福。 我在亚罗士打只逗留一个星期,哥哥们都有日常的事要处理,各忙各的,我回来探亲,蜻蜓点水,大家都没机会深聊。可是,就算有时间,我想我们也没话可说,该问候的问候过了,该交代的也交代完了,问生活过得好不好,过得好大家安心,过不好大家也无能为力,我们都老了,已经走到有心无力、自身难保的境地,只能互相打气,各自保重。但我毕竟回这一趟,大家见面欢聚,一切尽在不言中,只要心意互通,每个人都感觉得到每个人的关怀,便能够天长地久,永怀心底,我们也不必求朝朝暮暮相依相护,大家有各自的生活,相知就够。 她们都认为我会活最久 跟两位姐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我们结伴去台湾旅行。旅途中相处,仿佛又回到童年和少年的共处时期,时隔半个多世纪,我发现,姐姐们很多方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个性,跟当年几乎一样。想必我也没有改变,因为我感到她们对我的态度就跟小时候一样,总是替我出主意、好像我还跟以前一般没有主见。我一向讨厌旅行,这次爽快跟姐姐出游,求的是大家在一起做点什么,她们喜欢旅行,就一同去做。这一趟旅行是姐妹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同游,不知她们怎样看待我们的台湾行,于我这是一段让我珍惜一生的时光,我们是仅此一游、仅此一会,没有以后了。 行旅中我们在每个景点拍照留念,欣赏风景的时候我聆听二姐的话,她的多话一如从前,我也一如从前没去注意她话语的内容,只专注于她的神情、声调及身体语言,尽量把她的形象烙印心中,让我可以保留。我们此后分别,我相信,很可能就是死别。也许我太过悲观,可是,到了这个年纪,我宁可先作心理准备,好像这样心里就有了个底,等我们走到那个时刻,我就能承受死亡带来的失落和悲痛。然而谁先走没有一个定数,我们三人中算我最健朗,她们都认为我会活最久。她们没有想到,先走的人其实比存活的人好过,人死了就万事皆休,什么感觉都随风消逝,留下的万事要由还活着的人去处理和化解。那种失去亲人的悲伤,是需要长时间慢慢消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煎熬是要活着的人去承受的。 我们兄弟姐妹中我不希望我先走,因为我知道其他的七人会非常难过,宁可他们先走,这个悲痛由我来承受,不愿意看到他们承受这个煎熬。无论如何,谁先去谁要承受伤悲我们无从左右,一切顺应天命,我能做到的是把握大家在一起的机会,珍惜每一分钟,把每个人的一颦一笑印记在心,陪伴自己过余生。 三姐健康不好,从澳洲回马相聚,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聚会,她还能不能回来不得而知。我俩都不多谈,但我晓得彼此都知道这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不知道她怎样期许这一趟旅行,我则是抱着感恩的心来享受我们的共处时光。我们的居住地相离千里,要安排跟其他人会合并不容易,要一起出去旅行更难,这次成行仿佛冥冥中的安排,仿佛上天垂悯,让我们能趁此行好好拾取互相的气息,感受这份亲情。我总感到,跟姐姐在一起,就有不可言说的安全感,一种安心,一种实在,所有生活上的问题就自然沉淀、轻微化,仿佛就算不能解决也能承受了。 我们其实不必促膝长谈,只要一道进出,逛街或观景什么的,一两句平常的关怀,分吃买来的食物,就是亲情。只要生活在一起,短暂的10天,也够沾濡互相的情怀,其中有你也有我,弥补我们生命里曾经发生过的错失和异议。所有的冲突如今统统显得幼稚不重要,我提醒自己,以往对姐姐们的疏忽已经过去,所有的对和错不可能重来和改变,再后悔或追忆都无济于事,我要把握的是当下,此时此地,不要让它溜走。逝去的放掉它,记取我们此刻共处的分分秒秒,感受她们也让她们感受到我。 旅行后,三姐和我各自回居留地。姐妹在机场拥抱说再见。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实体再见面,但有网络联系,线上见面也颇真切。我回到瑞典,犹如作了一场梦。回到日常,生活上进进出出,马来西亚的逗留是一个插曲,像唱一首歌,吟一阙词,曲终人散,余音却萦绕心坎,能够持续很久很久。每天做千篇一律的事,我还是我,但其中多了什么,使到“我”有了更细腻的内容,更婉约的情怀,我,从此带着一份亲情,能够在风雨缥缈中慢慢走向永恒。
7月前
星云
善心美事
【善心美事】鲐背老人 日日缝纫享恬静晚年
(麻坡6日讯)你是否曾想过,自己来到晚年的时候会如何会看待这一生?或是你想要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是继续精彩或只愿岁月静好? 一名来自东甲县坤兰乌汝的93岁老妇,选择了积极乐观看待生活,同时也每天坐在传统针车前,一针一线地用“爱”缝制各种包包。 这名在孩子眼中充满着正能量,且从不会怨天尤人的长辈,就是在18岁那年,从马六甲嫁至坤兰乌汝的娘惹——周四德。 周婆婆育有9名孩子、21名孙子及8名曾孙。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但她并没有停止劳作,每天清晨诵经后,就到屋外晒晒太阳及运动手脚,之后才开始缝纫,生活很有规律。 她把不要的布料整齐分类收藏,再根据包包的款式进行剪裁;尽管岁月令她弯了背部、皱了皮肤、眼睛已不太明亮,动作也不似从前敏捷,但她与针车为伍的场景,却透露着一丝恬静。 周婆婆说得一口流利的马来文及福建话,脸上总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不急不躁,让人感觉舒服。 她表示,自从出嫁后,她就开始在夫家打点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包括为一家老少缝制衣服。 “那个年代大家都是自己缝制衣服,我就把旧衣拆开研究,就这样慢慢学会了缝纫。” 当年,一家大小的衣服,包括日常衣物、孩子的校服及过年的新衣,都是出自她的手;而她,也总是在忙完整天的工作及孩子入睡后,才开始缝制衣服。 她笑称,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及更方便,她还会为孩子们都缝制款式一样的衣服。 或许是那些年的劳作,让她在子女都长成后仍选择缝纫,不同的是,她把缝制衣裳改为缝制包包,而孩子及孙子们的衣服也都已从市场上购得。 周婆婆多年来缝制的包包已不计其数,有背包、单肩袋、水壶套子及小钱包等,她还会把一些布料上漂亮的图案剪下,为包包添加色彩,绝不轻易浪费布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周婆婆会把包包让给孩子及孙辈使用,也会赠予朋友,甚至远在海外的孩子也会“越洋带包”,把妈妈的爱散播开来。 周婆婆表示,缝纫可以打发时间,也能赋予原本被废弃的布料新生命,让她乐在其中。 除了缝纫,她依然主动承担各种琐事,尽可能不给子女添麻烦,更不喜欢串门子地东家长,西家短。 “我不喜欢说三道四,觉得是没有意义和浪费时间的事。我喜欢正面看待事物,所以如果有人跟我投诉或说人四非,我也会好好劝告或开导对方。” 过去的生活经验让周婆婆知道,遇事时设法解决就好,怨天尤人往往于事无补。 周婆婆曾在2011年及冠病疫情期间进行肠道及心脏手术,尤其是疫情期间,家人无法陪伴在侧,她在视频通话时仍表现坚强,没有露出不安或担忧。 她当时也安慰孩子说“痛一点也没关系,自己还好”,以免让孩子担心。 “没什么好怕的,也没有遗憾。我的孩子都长大了,大家都过得很好,我这一辈子也不错,所以离开就离开,没什么放不下的。” 豁达开朗的她是这么看待手术,并笑称当时孩子不在身边,她就念念佛经,让内心更加平静。 周四德的小女儿林淑玲表示,母亲待人处事的态度及数十年来的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家中都充满爱,大家相处融洽,没有婆媳等家庭问题。 “每次遇到问题,妈妈都会积极解决,正面看待,不会埋怨生活。” 她举例,数年前的南马大水灾将家里淹没,当众人忙着搬东西时,妈妈还不忘说笑来舒缓大家的情绪。 她披露,自从父亲于2014年去世后,孩子们更珍惜母亲,开始把“I Love You”挂在嘴边,而妈妈也会回着“I Love You too”。 “我们会把爱表达出来,也会互相拥抱及亲亲。”因为这些举动,让周婆婆的家庭显得格外温馨及与众不同。 她庆幸母亲过着有意义的晚年,同时也依旧能把爱散播开来,让孩子们感到幸福。
8月前
善心美事
星云
【Terra Incognita】不只是美食/谢丽玲
延续第一季的“传统”,每一集都有做菜的情节。如果对有兴趣学做日本料理,可以顺便偷个师。但对我来说,《昨日的美食》第二季更有意思的,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伴侣亲人等亲密关系的探讨。 有高中同学说,除了《阿信》之外没看过好看的日剧,我于是推荐了不久前看完的《昨日的美食》第二季。我们刚好与剧中主角年龄相仿,应该会很有共鸣。 《昨日的美食》是改编自漫画的连续剧,每一集只有半小时左右的长度,是日本人擅长的细腻小品剧。第一季的播出时间是2019年,时隔4年(第二季去年开播),故事中史朗和贤二这对同志情侣,还有他们身边的亲朋戚友,也跟着观众一起老了几岁。 来到第二季,两人已迈入40岁后段班;史朗的主妇朋友加代子已升任祖母。史朗的父母也开始了“终活”,即为迎接人生的终点做准备的活动。他们决定把房子卖了搬到养老院,又买了骨灰灵位,提早为自己晚年的生活和后事做准备。 史朗和贤二依旧在原本的工作岗位——史朗是律师,贤二是美发师。向来没有野心拼事业的史朗,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准时下班,然后上超市买菜回家做饭给自己和伴侣吃。为了退休后有足够的积蓄维持生活,史朗一如既往严格地控制生活开销;为了老后有健康的体魄,很自律地锻炼身体和控制饮食。
10月前
星云
VIP文
谢丽玲|不只是美食
延续第一季的“传统”,每一集都有做菜的情节。如果对有兴趣学做日本料理,可以顺便偷个师。但对我来说,《昨日的美食》第二季更有意思的,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伴侣亲人等亲密关系的探讨。 有高中同学说,除了《阿信》之外没看过好看的日剧,我于是推荐了不久前看完的《昨日的美食》第二季。我们刚好与剧中主角年龄相仿,应该会很有共鸣。 《昨日的美食》是改编自漫画的连续剧,每一集只有半小时左右的长度,是日本人擅长的细腻小品剧。第一季的播出时间是2019年,时隔4年(第二季去年开播),故事中史朗和贤二这对同志情侣,还有他们身边的亲朋戚友,也跟着观众一起老了几岁。 来到第二季,两人已迈入40岁后段班;史朗的主妇朋友加代子已升任祖母。史朗的父母也开始了“终活”,即为迎接人生的终点做准备的活动。他们决定把房子卖了搬到养老院,又买了骨灰灵位,提早为自己晚年的生活和后事做准备。 史朗和贤二依旧在原本的工作岗位——史朗是律师,贤二是美发师。向来没有野心拼事业的史朗,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准时下班,然后上超市买菜回家做饭给自己和伴侣吃。为了退休后有足够的积蓄维持生活,史朗一如既往严格地控制生活开销;为了老后有健康的体魄,很自律地锻炼身体和控制饮食。 [vip_content_start] 父母提到因为无法预测会活到多少岁,所以选择养老院时还是会考虑收费,控制预算。史朗告诉父母别担心,他日如果钱不够用,就由他来负担好了。这时父亲严正地拒绝,倒不是介意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到了那时,你自己也是住进养老院的年纪了!”这记当头棒喝,提醒史朗他自己也不知不觉来到了人生后半段了。 家人突然相约见面 剧名跟吃有关(原文剧名直译的话是《昨天吃了什么?》),延续第一季的“传统”,每一集都有做菜的情节。如果有兴趣学做日本料理,可以顺便偷个师。但对我来说,第二季更有意思的,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伴侣亲人等亲密关系的探讨。 最触动我心的,是贤二家人与史朗见面的那段剧情。两人虽交往同居多年,史朗却从未见过贤二的家人。有天,贤二的母亲突然表示想约史朗见个面。到了约好的日子,贤二母亲和两个姐姐结伴来到东京,在史朗订好的餐厅与两人见面。愉快地享用了美食之后,贤二母亲终于揭开谜底,娓娓道来为什么突然相约见面。 原来是因为某位顾客的儿子骤逝,让她恍然想起,自己的儿子已年近半百,也不是不可能哪天突然就走了。贤二虽有伴侣,在法律的限制下不能结婚,去世的话就是由原生家庭替他办丧事。身为贤二最亲密的人,史朗若只能像个他人一样,前来祭拜却不能参与贤二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段路,想必很遗憾。念及此,她有了与史朗相见相识的念头,即使不能成为法律上的家人,也可以成为事实上的家人。这样一来,如果贤二先走一步,史朗便可以与贤二的家人一起为他办丧事,一同缅怀哀悼。 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善可以如此简单、美好——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设想,尊重彼此的意愿。 虽然主角是对同性伴侣,从《昨日的美食》里领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可适用的范围可广得多。不管是同性或异性伴侣,一段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健康且细水长流的亲密关系,不外乎像史朗与贤二般,互为对方着想,不把对方对自己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双方都能在彼此的爱和支持下成长,成为更好的人。
10月前
VIP文
星云
中年男人/张雨(居銮)
人到中年才发现,原来幸福是没有病痛的日子里,一切从简地生活着。 中年岁月实际从何开始?如何开始?其实都没有清楚的标志。 中年是赴向老年的起点,也是过程和关键时期,倘若不想要有不堪、而能拥有绝对从容自在的晚年,绝不可以轻率看待中年。 中年肩扛家庭与事业担子,责任和使命并行。年轻时也曾耗尽精力,想方设法得到肯定与认同,而今换成踏实通达、不做无谓的预想。此时此刻完成不了的理想,不会再强求;学会与自己和解,不再讨好任何人,只想自在地过好小日子。 2015年末,48岁患上胆囊结石。经过几个专科医生证实后,自己又有意拖延,一直到决定出席台湾升造的大女儿毕业典礼,才匆匆决定手术切除整个胆囊。 等待手术的日子,依赖止痛药度日,最要命的是从来没一晚睡过一个好觉。当时考虑的是,万一自己倒下,倘在求学的4个孩子怎么办?活到这般年纪,也不是没经历困难,但这次是真正的害怕。煎熬是因为自己不舍转身或放下。 好不容易熬过动了常人都说的小手术,解决了问题,不安分的自己又开始思想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55岁,趁还有可拼搏的时间,更上一层楼。对一般定义为退休年龄,充满期盼,但实际上是不想也不愿自己的职业生涯太快停止,毕竟孩子们尚在念书,开销大负担不轻。但又怕日子真到来之际,又不知道如何面对,换跑道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加上自己是次健康人土,是有点小麻烦的。 果然,祸不单行,怕什么来什么。 中年,最怕的是没有健康,更怕患病。经历长时间追踪观察,医生证实自己患肝癌。 晴天霹雳。才从切除胆囊手术复元,迎来的是更可恶的敌人。再坚强的人,再次经历如此巨大的考验,一切都必须从头考量,也不是没有抱怨,当时,整天只会问,为什么是我? 庆幸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庆幸的是信仰的帮助下,理解到凡降临自己身上的,必有其用意,是祸躲不过。于是立马决定切除长有癌细胞的部分肝脏。 我们都曾经认定,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更多人的认同和拥有更多的物质,便是成功,也叫幸福。经历病痛折磨后,虽不致于大悟,却终于明白,真正让自己幸福的,其实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庆幸自己是在不上不下的年纪遇上这种事。首先有经济和体质做后盾,可以不低头求人,自己解决问题。第二是没有影响和改变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人生规划,一切照秩序进行。如今,能驮负着创伤后的身躯,继续未完成的战斗生活,除了心怀感恩,感谢家人互助之外,面对不是没有毁坏的生命,更是且行且珍惜。 中年人,夹在少年与老年中间,又有上一代和下一代,名符其实的“中间人”,如果没有学习释怀,日子就是过得好好坏坏,年过半百,半路而已,前面还有等着交付的功课。奋斗还没有完成,继续努力。
10月前
星云
星云
过年才出现的她/郑可欣(新山)
变老,仿佛是生命的永恒律动,然而每位长者的晚年命运似乎又是千差万别的。 记忆中,她,是一位只有在新年时才会出现的独特人物。她拥有相对白皙的肌肤、卷曲的短发,身形稍显臃肿,一口洁白的牙齿,脸上还挂着一颗如同媒婆的痣,常年穿着宽松的花衬衫。 她与爷爷居住在一间简朴的板屋里,两位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近新年,无论家人和我回家多晚,无论她多么疲倦,总能看到她坐在客厅,留一盏灯,等待我们平安回家。看见我们时,她便会问问归家时的路况。她不擅长表达,但她的询问如同温柔的微风拂过,给予我们温暖。这些问候犹如一曲悠扬的乐章,细腻地卸除了我们长途奔波的劳累和疲惫。 每年过年,她总是忙碌不已。清晨即开始准备祭拜祖先和神明,剪纸、装饰,让家中弥漫着浓郁的年味。那时的她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身体硬朗的她会去早市挑选新鲜水果、香甜糕点和五颜六色的糖果,再到香店购买精美贴纸,为祭祀做准备。嘴里更会对我们念叨,购买祭祀用品要挑得精心,这些“礼物”能向祖先传递思念之情,并向神明表达感激之意。 在我们离开家乡之前,她总是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关切和疼爱,甚至会特地亲自宰杀鸡,购买各种我们喜欢的食品,让我们带回家慢慢品味。每当离别的时刻,她总是在展现出一种 “小心翼翼”,她想要偷偷地给我和弟弟额外的红包。这时她都会先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确认我父母的位置,然后悄悄地对我和弟弟说:“别告诉你爸妈,快点收起来。”这些小小的举动,不仅展现了她对我们的深深关爱,也让离别变得更加难舍难分。 此外,每当我在新年期间因为各种情况过敏或者生病,她也总会用各种土方治疗我,她细心地替我刮痧或者煮草药。她的土方,虽然古老却神奇,总是在我身体不适的时候发挥奇效。这份关爱和呵护,让我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她深深的爱。 时光不饶人,她渐渐变老,也逐渐患上许多慢性疾病。在短短的两年里,她的性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偏激,时常责备和迁怒于小姑和她的孩子。小姑受不了,常常打电话哭诉,我们却忙于生活,无法亲自回去照顾,只能寄托于小姑,但由于小姑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对她也显得力不从心。 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 商讨之后,为了避免事情恶化,我们决定将她送入安老院。安老院内,老人们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依然身体硬朗,仿佛岁月未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有的身患重病,忍受着身体的煎熬和疾病的摧残;还有一些老人神经有些失常,面对外界刺激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尽管老人们经历着不同的生命阶段,却在这个安老院相遇了。每位老人因各种原因来到安老院,一起度过了一段特殊时光,或是度过他们后半辈子。他们经常会聊天度过他们的每一天。 然而,当看到我们这些去探望她的小辈时,老人们都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宁静。仿佛透过我们,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也来探望。虽然表情静谧,但眼中的渴望和期盼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情感。想必他们是在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关心和探望他们。 她的状态并未在进入安老院后好转,反而越加衰弱,频繁往医院奔波。双眼无神,体重直线下降,连人都认不得,一顿又一顿的药被注入体内,好像这样就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她的一缕生机。每一次病危通知单如同一颗子弹击中鸟群,我们便陷入深深恐慌。 直到一天,我突然感觉事情不对劲,匆匆买了车票回到家乡。偶然间听到长辈们的谈话,才得知她再次入医院,并被院方下达了病危通知单。我们渴望她能像以前一样逃过死神的镰刀,然而她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赶到时,她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面色红润如同未曾生病一般,只是睡着了。这一刻,我深深后悔没有在她生前好好再看看她,与她再多说两句话,尽管她以不记得我,但我没有做到只因不愿看着她瘦弱的身躯而流泪。 在葬礼上,我麻木地一边燃烧着往生钱一边注视着照片。照片中的她带着一抹微笑,仿佛在向我传达她已经得到解脱,走向一个没有疾病的美好世界。我静静地观察家中长辈,一个个坚强地与亲戚寒暄,对着亲戚们微笑致意,其中也包括她的哥哥姐姐们。她若在此,一定会欣慰地看着这么多亲戚齐聚在自己家中。我能感受到她若在场,必定会用方言邀请他们说:“来啊,站着干什么,进来坐啊,要喝什么?菊花茶可以喝吗?”然后展开家常里短的轻松谈话。 至今回忆起,仍然会伤心,她的微笑、身影、声音等依然还浮现我的脑中。或许,她已经走向一个没有疾病的美好世界,而我们则应该怀揣着对她深深的思念,珍惜当下,过好各自的人生,切莫让自己陷入失去她的情绪深渊。毕竟她的存在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她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磨灭的一部分。
10月前
星云
星云
牵我手慢慢走/风平(高渊)
有人告诉我,有一班老年人要去中国旅游,行程不会太紧凑,也不会到处去购物。我和妻子这把年纪,做事、行走都比较慢,又不太喜欢购物;如果跟年轻团员们出门,一定会比较有压力,跟老年团员们去旅游,感觉会比较轻松自在,因此急不及待就报名了。 我们和老年团的团员互不相识,在机场时才发现,原来多数是双双对对的银发族,不少团员年纪比我们还大,有些已七十多岁了。我想这下可好,我们六十多岁,跟他们一比,可算是年轻人,行动一定不比他们差。 后来才发现,他们的动作好利索,走路或上、下巴士都很敏捷,吃饭、喝酒比我们行;而且多才多艺、能说善唱。原来是一班有知识、有背景、有财力,大有来头的旅游达人。最难得的是他们都很恩爱,互相扶持、彼此关照,携手去看世界,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的目标是到新疆的北部,这地方远得好比天涯海角,辽阔到难以想像,到处都是荒漠戈壁,地广人稀草木难生。天气差别太大,有的地方泥土里可以烤熟鸡蛋,有些地方又冷得冰天雪地。 早上冷得发抖,下午又热得难受,晚上天气又变冷了。我们一会儿穿厚衣,一会儿穿薄衣,一会儿又穿厚衣;穿衣脱衣、脱衣穿衣,我们都被搞懵了。 去一个景点,乘巴士也要六七个小时,老人家都是一个模样,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睡前看到窗外是一片荒漠,睡醒看到窗外还是一片荒漠,这北疆到处都是自然风光,一路上只见牛羊不见人。 乘坐巴士刚抵达景点,下车又得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入景区,匆匆看完又上巴士啦。景点相隔老远,每个晚上都睡在不同的酒店,行李箱搬上、搬下巴士;半夜醒来摸不清楚厕所的方向,也忘了身处何方,因为新疆的地名太古怪了,我们的脑筋还真的转不过来。 说到新疆回族的食物,我觉得比较偏向油腻、咸和麻辣,虽然我们吃的是当地人的丰盛食物,口味却是大有不同,吃得有点勉强。幸好我们有贴心的领队,为我们特别加插一些汉人食物,让我们一解思念家乡味之苦。 平时三餐也不敢吃饱,就是怕拉肚子,上厕所太麻烦;可是西瓜、哈密瓜又大又甜,忍不住又吃太多了。旅途中折腾了好几天,身体不舒服了,又感冒、又喉咙痛、又拉肚子;怕回国被筛检出有病时,上不了飞机就糟糕了。 暗地里到处在找商店买药,买香梨、蜜糖和正气水,希望吃了身体早日康复,可以平安回家。领队夫妇和导游特别窝心,时时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的心感动到都快融化了。 北疆独库公路的旅程最令人震撼,高山深谷险峻无比,一路的风景美得让人窒息,眼见一辆紧接着一辆的四轮驱动车,怒吼狂奔直往天山而去。 手牵手的感觉真暖心 当时天空飘着雪花,路边一堆一堆的积雪,路上也很滑溜。我们六人乘坐在开路先锋车,蒙古司机一马当先,带领其余四辆车,一路直奔天山。这情景好像古时候成吉思罕策马扬鞭,带领大军越过高山低谷,追逐敌人去啦! 彪悍的司机大哥,驾驶技术高超,左转右转、上山下山,一手紧握驾驶盘,一手拿着手机,一边发号施令,一边一路超车。我心中暗暗叫苦,要是一个不小心滑了下去,我们可要埋骨在这壮丽的雪山底下了。 回来老家时,才发觉瘦了3公斤,大概是在穿越几百里路的雪山公路时,被吓出来的结果。这也可算是意外的收获,终于减肥成功,值得此行的回票价了。 有些景区有太多密聚的民族文化活动,只能匆匆的绕了一个大圈,走马看花的观赏。我的眼力不好最怕跌倒,走路特别慢,因为时时要注意地上,怕踏到动物的粪便,又怕地上有高低,一个疏忽可要跌得鼻青脸肿,所以走得辛苦,不时要掉队。 老伴紧握着我的手,细心的引导我行走,我心里感觉特别温馨。想起在初恋时,我经常轻握她的手,手牵手的感觉真暖心。没想到年老时,老伴还是那么的在乎我,是她在细心地牵着我的手,一路慢慢的走。 可惜为了看顾我这糟老头,好多风景也不能专心观赏;我更像是吃草的绵羊,低头关注地上多过欣赏美景。不过能与老伴携手同行,看着老伴头上飘动的几丝白发,让我联想到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诚然这烂漫的意境,才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啊! 我们这把年纪,还能到古人被流放的北疆旅游,真是难能可贵。听说以前被流放的罪臣,很多都心灰意懒,有些甚至水土不服、郁郁而终。我们将自己送到北疆去,虽然吃点苦头熬出病来,还好没把老命赔上了。 到了行程的最后几天,晚上睡在旅馆被窝里冷到发抖,想到自己温暖的家园,梦里尽是归乡路,鼻端似乎闻到家乡饭菜的香味,口水也流得满嘴。看看身边的老伴,睡得直打呼,也不知道干啥会幸福成这个样子。 听说退休几年的女人,在家就会周身病痛,只要带她去旅行,一踏出家门什么病痛都好了。我第一个跳出来为老伴辩护,反对这样的说法,一点科学根据都没有,应该是乱盖的啦。 虽然对我来说,出门旅游是相当辛苦的事,不过只要老伴快乐,不嫌我走路慢吞吞,不怕我唠唠叨叨,不怕我走路不看风景只看地上,若是她喜欢去那里看山看水,还是到处趴趴走,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我还是会举起双手,大大声的说:“我愿意!” 能够在暮年悠闲的游山玩水,朝迎晨曦、暮送夕阳,手牵手、慢慢走,这不就是我们年轻时憧憬的美满晚年吗?
11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与君书
毓翰: 你知道我是很少直呼你的名字的(只有在我生气时连名带姓)。我随孩子叫你Papa。我也奇怪怎么我们不像其他的夫妻那样直呼对方的名字?但是你叫我Kim,那是我的英文名字,久而久之,陈毓翰和李忆莙就不在我们的生活里了。反正42年的日子都这样过来了。 你不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打算独居吗?这房子好大哦。当然,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最耐得住寂寞,同时也很享受独处。况且孩子们电话不断,提议这里去那里去的要陪我出去散心,我都嫌烦呢。再说,我们姐妹情长,这些日一直陪伴在身边,想寂寞都难。当然,这都是过度时期,生活要继续下去,日子还得自己过。不过你放心,我会慢慢习惯没有你的日子。 我答应你,我会好好吃饭,好好写作;因为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看重我的作品的人,你不但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更读得心细如发见微知著。住院时你还不止一次问起我正在写作中的小说进展,我没好气说早搁下了,哪来的心情!你当时就沉默了。后来我细想一想,几乎想哭。其实哪是这么回事呢,我早已规定自己要怎样用功的。只是这些天见你与病魔搏斗,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想到人生旅途上一起经历的快乐和哀伤,我更在意的是眼前的阴雨,这一片萧瑟又冷又湿,什么时候才能雨过天青? 你平生爱茶成癖,恋壶成痴。我很抱歉没有认真地去认识你的壶、你的茶;但是你的茶友其实也是我的朋友,这足以让你堪慰吧。可是我还是觉得歉疚,因为始终没有为你而培养起和你一样的兴趣和收藏爱好,所以终究搞不清哪是名家壶,哪是陈年普洱,哪是什么青饼熟饼的。我对孩子说,这些都是爸爸的宝贝,看着喜欢的就拿去吧。孩子说一个不小心拿了个名家壶,摔破了多可惜啊。我说那就别拿来用,留着传家吧。 你还有很多遗物,我并不打算处理。我的想法是,等我不在了,就让孩子们一并清理吧——这种事做一次就够了,这是多么哀伤的一种感觉啊。 你是个读书人,什么都能淡泊,唯独最重名节,讲情操。来弔唁的朋友,谈起与你的交往,忍不住掉泪。都这么大年纪了,我还真不忍见。想必是想及你们过住的喜与悲,喜其所乐,悲其所哀吧。 女儿经常批评你太宠我,宠成了一个活在城市里的怪胎。会开车,却不懂得添油;会上网,却不懂得缴付信用卡账单和水电费。你对女儿的批评不以为然,纠正着说,别这样批评你妈咪,她可聪明了,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只是不需要。 是的,不需要,你什么都为我做好了,还用得着我吗? 然而,就在昨天,煤气炉打不着火,我当然知道是因为煤气用完了,这还不简单,换上那桶后备的不就行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拔出煤气头后,搞了半天都装不回去。以为很简单,原来并不简单。这么多年以来,煤气用完我只管喊你一声就行了。因此从没想过要去看看你是怎么做的。这一次是邻居帮的忙,他说陈先生很仔细很注意安全,这煤气头装有自动切气阀,不同一般的,所以会有点难度。 这不动声色的安慰(不是你笨,而是煤气头不同一般)我听了反而觉得很难过。你就是这么谨慎、仔细的一个人,却与一个随便、马虎、潦草的人生活了42年。你需要具备多少种心理成分呢?而忧心的成分应是最高的,然后是明达、无条件。因为知道,所以我不允许自己就这么随随便便礼貌地向你说声谢谢。这是多么悠长而庄重的感情,只有深爱和喜悦才能有的,我怎能够如此轻慢? 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你说,都不说了,怕你把这些都视为我余生的惨况,愈加不放心而变作你多余的负荷,我会更难过的。但是我又实在惦念你,想把心中的话说完。 又下雨了,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像敲门。屋里却静悄悄,客厅里没有你,楼上没有你,你真的是走了,走出我的生活,离去了……我记得李白有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是啊,我就是惆怅,意无穷。 你的妻 Kim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痛苦的乐趣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末代挽歌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人生轨迹
11月前
文艺春秋
文艺春秋
毅修/打碎的记忆(下)
毅修/打碎的记忆(上) 前文提要:她仿若无波的心湖里,哪怕一个小石子,也将漾出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圈未完,一圈又漾开了。妈,吃饭了!吃饭了,妈! 有时,要叫几次,她才睁开眼睛,一个惺忪的模样,她究竟是没听到呢?还是就想让我多叫几声,多听几个音节? 原来,一日三餐的温热之余,我一直都在逃避,逃避她的沉默,逃避她的淡然,逃避她看不出表情的脸庞。 每一餐,我们面对面的坐着,我把菜夹到她碗中,她嚼了几下,又吐回桌面,我下意识地看了她一眼,她读懂我的眼神,说道:硬,咬不动,吞不下!我把鱼肉剔去了鱼刺,放到她的碗中,她依旧嚼了几下,吐在桌面上,我的眼神又飘了过去,她还是那个样子,说:还有刺,不敢吃!她自个儿往汤碗里找,淋了汤汁,配着熬得稀烂的肉碎菜渣,也就一餐。我要她吃鱼,我要她吃菜,又无意逼出了她的幽怨无奈,也逼出了自己的气恼委屈。 我不想餐桌成为我们对峙的地方,之后的蔬菜都尽量煮得久些,绵软一些,尽管煮得过火的菜蔬营养大量流失;而鱼肉,尽量挑少刺的鱼块,甚或没有利刺的鱼类,诸如魔鬼鱼;餐桌也渐渐成为我们有一句没有一句的交流平台。 而她,依然故我,稍硬的蔬菜,依然吐在一旁,带点小刺的鱼肉,依然吐在一边。末了,她吃饱起身就走,回到她的躺椅里,开风扇,开电视,再没有说话。我先把她吐掉的食物扫进碗里,和厨余一起包好,收了碗碟,抹清桌面,再把餐具洗干净放好,然后回房梳洗,然后看我的手机,然后忘记了她渴望的陪伴,待客厅又传来她的咳嗽声,才蓦然惊醒,她还在厅里…… 我又跑下楼去,偷偷的,伸过头去,瞅她。 有时,看到她醒着,就拿切好的水果去逗她,像喂小孩一样,叉起一块,递到她嘴边,她张口来接,我又拿开了,她看着我拿开的水果,愣了愣,我又故意把水果凑到她嘴边去,她又张口,我又拿开,三几次后,她才意会过来,似乎看到了我儿时的调皮,呵呵地笑了一下:你啊…… 看她呵呵地笑了,我才把水果放进她嘴里,等她咀嚼等她咽下,再喂她一口,问:好吃吗? 她点头,我才把碟子和叉子递给他,让她慢慢吃。 我在一旁看着,她叉起一块木瓜,微微地颤着送到嘴里,缓慢,且战战兢兢地,深怕水果就会掉下似的,曾几何时,她也可以如此慢悠地进食,可她那过度开拓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了。 记忆里,她总是急急忙忙地把饭扒进嘴里,囫囵吞下,又回到工作岗位,像随时应战的一名士兵,日日夜夜,月月年年,而一旦卸下战袍,所有的机件都跟着掉链锈蚀,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维修,利落不再。 我常听她说,10岁不到,她就持刀,跟伙伴们到河边帮人杀鱼,赚钱帮补家用,那工夫就要利落,杀得多赚得多,她右手腕上还留着一道疤,小时候,我有几回摸着那疤,她就会说,杀完鱼,皮了,把刀往上抛,然后让刀从高坠下插在砧板上,才提起小桶回去。我再摸了摸了疤痕,她才说有一回,刀掉在砧板边,弹了出来,掉在手上了! 所以,大鱼小鱼她都处理有方,烹调有法,那时节,吃鱼好像相对的便宜,潮水涨了,渔船回航,在渔夫准备贱卖的杂鱼堆中筛选,哪些鱼还可以吃,哪些鱼处理一下就是佳肴,一餐的蛋白就在她指尖中挑出来了。 她挑鱼捡虾的手法快速纯熟,哪鱼哪虾,她几乎都叫得出名字,杂鱼堆中,挑出来的,当然也不名贵,渔夫象征式收点咖啡钱,更多时候,根本就不算钱,让来捡鱼的妇人带走。 她在,她不在,进门的孩子喊的都是妈! 那是天公诞的前夕,我们在做红龟糕,她过来看了一会,就回到她的躺椅里,妹妹说,好像有点不对,恹恹的,我回了句,还不是那老样子吗? 一间屋子,两个人,进门看的是她,出门看的也是她,不就那个样吗?真的不同了吗?后来,妹妹一想起就哭,我说了,不同了,你怎么没发觉,还说没两样! 那一夜,准备拜天公了,以前那是她一手包办的大事儿,她搜出了自己收藏的红彩带,要我把水果都捆上红边,粘上春,粘上福,粘上招财进宝,我有点不乐意,但还是顺了她意,把水果处理妥当,她又翻出好几件天公金,长长的,装在袋子里已经有2乘4呎见宽,打开呢,可想而知了! 她要我把家人的名字都写在天公金上,我拒绝了,语带不悦,我只想一切从简,或许她不会明白,但那夜,她不争不吵,也不坚持,就幽幽在一旁坐了一会,又默默回到躺椅里,而我,因为她后来的静默,心反而戚戚然,有种莫名的愧疚,尤其她起身离开时,我捕捉到了她幽怨的眼神,心刷的一下,电触刀割了,我顺了她意,不难啊,我执拗什么呢? 她没有坚持,她怎么不坚持呢? 有哪件她坚持的事,做不到的?我不做的,她会找别人,总会有人帮她完成的,即使找不到别人帮忙,她只要坚持下来,我最后还是得乖乖地帮她把事做好。 接下来的几天,她什么都不吃,我问,你到底要吃什么,你说我去买,她都不答,有气无力地看一眼,又回到躺椅里,却把我甩进了冷冷的空气里。我终于发觉了她的不同,像妹妹说的,跟平时不同了。 我把妹妹唤来,妹妹柔声细语地,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她才开口,辛苦,喘,然后低头,呆滞的眼神似乎没有了诉说的能力。妹妹回头看我,怎办? 医院! 急诊室,她被隔离在里面,我们在外面焦急等待化验的结果。天就要暗下来了,我跺着过来,又跺着过去,数不清跺过了多少步。她一直被隔离在急诊室里,她坐着了?她躺着了?她想什么了?她想说什么了? 而我,想她了!她在室内,我在室外,一室之隔,很近的距离,很远的思念! 化验结果,即是转院,医生说这院不收,只能安排救护车转送中央医院,一并把资料传送过去。 我只能守在救护车后,车灯闪呀闪的,我可以跟上车吗? 不行!你开车跟着吧! 天已经完全暗了,她终于被推了出来,她是坐着的,坐在担架的中央,没人扶她,或没有接力的地方,她是躺不下来的,护理人员把担架转到救护车后,她的脸就正正地朝向了我。那一眼,我看到了她一生中全部的无助,她也一样看着我,可我已不知怎么搜索阅读她的思想了,太多的纠缠牵扯,思绪就当机了。 她跟着担架被推入救护车内,我已不能等待,马上回到了车上启动引擎,救护车一开动,我就追着上去,过了护栏,救护车的警笛声响起,心跳跟着加速,血液崩窜,车多路窄,追过了一条巷弄,红灯拦下,距离已有四五辆车,我只能盯着救护车车顶上旋转的讯号灯。 绿灯再亮的时候,我再追了一段路,就再也见不到救护车的身影了,赶到中央医院的时候,却又懊恼于找不到停车位,兜了一圈又一圈,待赶到急诊部,救护车已停好在一旁,车上已是空荡荡的,她已经被安排上楼了,拒绝探访,谁也上不了楼,即使站在远远的角落瞅上那么一眼,也是过分的奢侈了。 隔天,我勉强自己吃了两个蛋,就再也没有进食,瘫在床边,那最后一眼的对看,重复,又重复,睁眼就想起,闭眼又看到,心被揪着,然后搓揉…… 那晚,11点的光景,有风,隔着门窗,呼呼地响,一阵去了,一阵又来,愈吹愈是带劲,碰碰碰,碰碰碰,拍打在玻璃窗上,于是心乱如麻,待风势转弱,就有一种难言的滋味,泪不自禁滑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须臾,风势又强了起来,窗门又是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一阵比一阵急,心里的不安冉冉上升,心也念得更急:南无阿弥陀佛…… 11点半,风止,声歇,电话铃声即起,我有一种莫名的不祥,忐忑接了,纪先生,您母亲在晚上11时半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去接她,她只露着头部,白白的发上,苍苍的脸上,似乎都凝了霜,小儿子唤了声,妈,我来接你回家了,就嚎啕哭了;我同时看到,如电影一般,叫我再也无法释怀的一幕,她紧闭的眼角,窜出了一串泪水,滑下…… 相关文章: 毅修/打碎的记忆(上) 曾真/坎
1年前
文艺春秋
文艺春秋
毅修/打碎的记忆(上)
有时,我拖过的地,她推着助行器走过,那刚抹好的留下两道长长的黑色的轨迹,我没好气,我刚拖的地,又脏了,一次两次,发了脾气之后,才发现是助行器的小轮子脏了,唯有急急忙忙把那两个小轮子清洗一番,可那发出去的气,已来不及收回了,我读到了她的委屈,那不发一语的神伤,让人揪心。
1年前
文艺春秋
星云
思念 从不停息 / 李月琴(峇株巴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清明是老伴离开的第五个清明。 很快,老伴离开6年了。淡淡的哀愁就像点着的香烟,弥漫在空气中。 跟老伴从相识到携手组织家庭超过一甲子,他就是我头上的一片天。他刚走的那一段日子,我每天都活在悲伤中,甚至还因为心脏出了问题进院。 跟老伴相识,说来《星洲日报》是我们的红娘。50年代掀起交笔友的热潮,我也透过《星洲日报》的笔友栏交笔友,这让我寻获了一段好姻缘。跟老伴成为笔友后,因为当时电话并不普及,我们都只以书信来了解对方。经过3年的书信联系,老伴才从昔加末来到峇株巴辖跟我见面。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约在当年的“海天茶室”,我也带他回家与家人见面。 由于当年民风还是很保守,家中的长辈并不允许未婚男女常见面。在相识交往的第6年,寄出逾百封信,见了7次面后,我们在1957年农历八月二十九结婚了。俗语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狐狸满山走”,婚后,我随着老伴在昔加末生活,再到新加坡工作。几年后,老大老二出世了,我们才回到峇株巴辖定居至今。 婚后,7个孩子相继报到。老伴的收入不高,生活过得很艰苦。屋漏兼逢连夜雨,性格忠厚老实的老伴被亲戚所骗而背了一身债,被逼再回到新加坡工作。在不得已之下, 刚出世的小女儿也被逼送人领养。 因为孩子,再拮据窘迫的生活,我们都咬紧牙关撑过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长子长女小学毕业后就要求踏入社会工作,赚钱帮补家用。因为这两个懂事的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改善了,弟妹们也都能继续完成学业。 孩子们长大成家立业,我和老伴也变老了。因为老伴患有三高,健康每况愈下,照顾的过程中,我跟大女儿都承受着无形的压力,有时也会失控对老伴发脾气。事后心里总会感到愧疚。每次对小女儿抱怨,她总会说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你一定会很想念他。 当时的我还怪她,认为她不了解我的感受和压力。 2017年,第一个曾孙女出世了。当时老伴的精神和体力已大不如前,也变得不爱走动, 一整天坐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每天下午,他都会帮我哄曾孙女睡午觉。看他摇着摇篮的背影,心里感到一丝欣慰。经过老天爷给我们的磨练,如今苦尽甘来,我们终于能安享晚年了。 爸爸是老了 不是生病 好景不常,就在2017年年尾,老伴因为身体不适进院。留院治疗近半个月,还是没有改善。平安夜下午,他因呼吸困难又再入院,因为吊点滴,老伴的手背被针插得淤青流血,看了令人心疼。入院后的第五天,负责在医院照顾老伴的小女儿提出想带爸爸回家,她哭着对哥哥姐姐说因为爸爸是老了,不是生病。被救护车送到家后的半小时, 老伴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的走完他一生。纵有万分不舍,终究还是要放手。 正如小女儿说的,老伴走后,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他。因为心脏问题进院期间,小女儿对我说,爸爸其实没有离开,他只是换了个方式与我们相处。他永远住在我们的心中。她要我振作,让孩子们可以好好孝顺我,履行对老爸的承诺,不然老爸也不会安心。 转眼6年过去,孩子们的陪伴让我慢慢走出悲伤。平日帮忙照顾两个曾孙让我有所寄托。我对自己要健健康康的过好每一天,我也要履行对老伴的承诺,守护这个家,直到我们见面的那一天。
1年前
星云
星云
好命婆/鹤顶红(加影)
前阵子家有喜事,小叔子娶亲,全家人忙着张罗婚事。依照男方那里的习俗,新娘入门进入新房后,需由一位“好命婆”亲手端甜水、米粉和鸡蛋给一对新人享用。寓意把好命婆的“好命”传递给这对新人,希望他们也能像她一样幸福美满。 好命婆是从男方亲友中挑选出来的女性长辈,成为好命婆的先决条件是,该名妇人配偶健在、儿女双全、子孙(内孙和外孙)满堂。要按这个标准来找的话,在现今时代,好命婆真的是“万里挑一”了吧? 一对新人用的餐具、餐饮也只有好命婆碰得,其他“没那种命”的人也得有自知之明,眼看手不动,免得落人口舌,让这些喜庆之物沾上晦气。将来人家要是过得不美满,今日的殷勤之举倒变成祸源了。 长这么大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婚庆习俗上感觉自己是“不祥人”,只因为膝下无子女,在这里自动归类为“不好命”的女人。不只是我,场上那些女士,不管是事业有成的失婚女高管、桃李满天下的单身女老师、儿女双全但没有孙子的家庭妇女、儿女双全子孙满堂但丈夫已不在人世的老婆婆……通通都不算好命。明明平日里,大家的生活都过得不错。放到这把量尺下,却成了“有瑕疵”的一批。 有人结婚的场合,就逃不过有人被催婚的命运。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单身女性,七嘴八舌地问:“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也甭管别人怎么想或有什么难言之隐,只管把自己根深蒂固的那套观念强加给人家,什么“女人一定要有归属”啦,什么“你不结婚,你父母会很担心的”啦,也不管对方的表情越来越失去管理。最后自己过足嘴瘾了、“疏导”后辈的任务达成了,却给别人种下一大片心理阴暗面积。 什么时候,这些人才能明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呢? 什么时候,这些人不再以婚姻状况、生育能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好命”呢?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充满挑战的人世间努力活着,自力更生,把小日子过好,无病无难无灾,难道还不算“好命”吗? 如果人人都能把握好界限感和分寸感,聊天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欲语还休和无奈的苦笑,憋着一腔怒意憋到内伤。 只能说,这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碰撞出来的火光四溢。上一代人,尤其是女性之所以如此看重婚姻和子嗣,倒也不难理解。她们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缺少谋生能力,只能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对她们来说,婚姻是唯一通往幸福的那条路,让此生有所依靠。无论如何,女人都得找个好归属,还必须生养众多,才有安享晚年的福气。 婚姻只是一个选项 我们不能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毕竟她们以过来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你,她们就是这样获取大半生幸福的,“好命婆”就是幸福美满的表征。这种观念,在过去那个时代,也许是普世的价值观、也是生存条件之一。靠孩子扩大家业、实现阶级跨越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只是现在随着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拥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婚姻只是一个选项,子嗣也不再是防老的工具(我们这代人其实更怕被孩子啃老)。这一点,上一代人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觉得找不到对象或没有子嗣是人生一大缺憾,必须积极地推后辈一把。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经验都是不同的,而且都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就像在地的深处盘根数十年的老树,要连根拔起岂止不容易,简直要命!所以改变别人是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两代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认清了这一点,就不会白费力气去跟长辈争个面红耳赤,落得不欢而散,还心怀芥蒂。不如一笑置之,讲一个笑话圆场,自嘲一番。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因为我有病。” “啊?你有什么病?” “选择困难症。”
2年前
星云
星云
兔气扬眉庆丰年/鱼狗(峇株巴辖)
人活着就要开开心心过日子,不管是穷困还是富裕。以前常听人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过年不就是个人的平常心态是否能跨越年关,设身处地去感染节日所带来的与家人团聚时的温馨,欢愉,热闹气氛吗? 以前在乡下,家境穷困,寅吃卯粮,受尽白眼的日子都一一挨过了,如今七老八十,吃喝拉撒如常,除了年纪越来越大,平时还能在老家庭院活动筋骨,晒晒太阳,稍微劳作,天天感恩还有一大群网友,学生与老同事互相牵挂,WhatsApp频频问候道安,虚寒问暖,我真感恩造物对我的无限温馨的眷恋,周到的照顾。 我喜欢传承传统,逢年过节不忘初衷,贯彻始终,虽说时代要改变了,要以顺应潮流,生活起居不妨采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策略,要不然就会被潮流所淘汰;眼前,我们不也天天在祈望腐败的政府必须不断的改朝换代,需要一批高瞻远瞩,充满魄力,有革新理念与毅力的领导来推动,这样才符合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先调整自己思维,不拘泥于形式,以简便的方式也可以达致预定的目标,何乐不为? 开源节流维护晚年尊严 近年来,打从教书生涯退休后,收入减半,面对惨淡的余生,除了买书,阅报,养鱼,养狗,写作练习书法,出国旅行,偶而参与本地华团挥春比赛的评判。这些开销还是自己开源节流,将些许储蓄投入股市,赚取一些被动收入来应付越来越恶化的通货膨胀。结果左右逢源,不但改善家庭开销,还勉强保持生活品质,维护晚年的尊严,不必依靠女儿。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接触资讯工艺,磨砺心智,也间接远离失意,回忆,失忆等时下有人戏称:“三个亿”。 癸卯年关来临,路经石头城书店书报摊,摊主埋头抄写佛教经文,他再三交代,要我替他写对联。他指明横批就是“阿弥陀佛”,上联我借用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的“天増岁月人増寿”,下联改为一个字“春满乾坤佛满门”。我自己心境愉悦,别人也应该如此吧!自己也凑成两句:“虎辞疫祛万象新,兔气扬眉庆丰年”——舍得舍得,再多的日常开销,付出了又回笼,心境越来越欢愉,人生到了了无挂碍的境界,祈福“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运笔至此,想到宋代诗人罗大经的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指头已十分”。所以说,人的心态不由处境而改变而是人心是否以平常心去对待,解析生活环境,能领悟生活的真谛,也是一种福气。
2年前
星云
星云
静待儿归迎兔年/风平(高渊)
日萦牵。夜萦牵。 人在天涯各一边。忧思难入眠。 意绵绵。念绵绵。 静待儿归迎兔年。且将心愿圆。 新年又快来临,翻开日历心里感触特别多。好想念小时候一家人在江沙老家过新年的景象,弟兄姐妹在一起过佳节多热闹啊。父母亲脸上总是挂着慈爱的笑容,大人小孩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拿红包,那温馨的画面真令人怀念。 自从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先修班,便开始离家在外生活;过后上大学,毕业出来工作,结婚定居外地,我们与女儿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我们两个老夫妻在北马小镇,女儿一个在东马、一个在西马,山高水远路迢迢,各忙各的为生活奔波,虽然聚少离多,不过想到孩子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日子过得愉快,心里还是觉得很宽慰的。 住在高渊市镇边缘翠鸟巷简朴的老屋子里,转眼已有三十多年。旧屋嘛免不了这边坏、那边坏;衣服、床单、窗帘用久了这边破、那边破,要去应付这些琐事,还得亲自动手修补实际一些。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合我们的心意,能够动动脑筋一展所长,不亦乐乎? 我不时都忙着钉钉敲敲,修理这、修理那;老妻却忙着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彼此都特别欣赏对方的手艺,看到彼此努力的成果,总是相视而笑,日子过得很有成就感。 诚然晚年的生活是最快乐的,每天早睡早起多活动,三餐青菜淡饭少油盐。清晨健步迎朝阳,日暮携手看夕阳。当兴致来时,也到附近优雅的咖啡厅吃点精致的食物,慢慢消磨美好的时光,一同缅怀过去甜蜜的往事。 有时也到大女儿东马的家去看浩瀚的海洋、看广阔的森林,有时到小女儿家逛超市、抱孙子、遛小狗,再不然就相约在某一个城市聚会,一起去游山玩水。无论是在老家,在孩子们的家,还是在外地,与儿孙相聚是最珍贵的时刻,但是出门不比在家悠游自在,出门没几天我们又想念老家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乡间缓慢的生活节奏,孩子们也很善解人意,知道我们像闲云野鹤,就由得我们住在小镇山水之间,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通过视频彼此关怀 住在翠鸟巷的老邻居,都是七老八十的退休老夫妇,在这一带工作了几十年,也在这里定居退休,孩子们早已长大离家,到各地去谋生。大家都是空巢老人,平时守望相助礼尚往来,谁也不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老窝。同是天涯沦落客,空闲多、话题也特别多,就愁没有机会来倾诉。有什么佳节要一起庆祝,只需隔着篱笆一声呼唤,就能聚在一起喝茶吃饭,谈人生、谈病痛、谈政治,真是无所不谈。老妻们都乐得聚在一起聊天、做糕点。一群老朋友在一起吃喝谈天,这样过日子可真热闹,简直忘了什么叫“寂寞”。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舒缓了相思的烦恼,我们不时与远方的孩子们约定好时间,各自启动手机视频通话,倾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在手机里看到彼此的脸容、看到可爱的小孙女和淘气的小狗狗。虽然各在天一涯,却也不减内心的热情澎湃,通过手机传达心意,互相勉励、彼此关怀。 眼下病毒传染形势时好时坏,总是让人揪心,远方的儿孙是否别来无恙? 有时会思念儿孙难以入眠,午夜梦回也为他们祷告。血浓于水的亲情,绵绵的思念总是在心中萦绕,再先进的网络,也栓不住躁动的心啊。知道两个女儿计划好回家过年,我们两个老头儿便赶着买年货、打扫屋子,忙得团团转,却也难掩内心的喜悦。 希望兔年是好年,政治平稳、风调雨顺、百花齐放,我们静待儿孙们平安回家大团圆,一起吃年夜饭,欢欢喜喜的过新年。
2年前
星云
更多晚年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