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有故事的人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芙蓉6日讯)不在乎功名,不求任何回报,过去30多年来,见证森华堂的一路成长的前主席陈永明,已把森华堂当作人生中的第二个家! 我国独立60多年来,为华社奋斗、付出及牺牲的人士多不胜数,当中不乏名留青史的人,比如被誉为“族魂”的林连玉、华教斗士沈慕羽等,都成为了华社响当当的重要人物。 站最前线为华社发声 但也有一些人,或许在多数人看来,这些人物不算起眼,身上也没有荣誉勋衔的加成,但只要华社遇到困境时,始终会站在最前线,为华社问题发声。 正因为有这群人,抱着一股热爱华社的热血,不停地抗争及奋斗,后代的华裔弟子才能在这片国土上受到保障,安稳地生活下来,也因为有了这些人,才能让华社持续壮大,在政经文教上,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在森州华社耕耘了30多年的陈永明,更是对华社面临的各种困境感同身受,本人更是陪着森州华社,走到现在。 值得一提是,尽管曾经作为森华团最高领导人,陈永明却为人低调,并且卸任后,也不曾插手续任者的工作,更多的时候,陈永明出现都是抱着见老朋友的心态,就如一名普通的长者,向大家嘘寒问暖。 (拍摄:陈梧源) 普通理事到顾问 担任过所有重要职位 作为森华堂的初始会员之一,陈永明在过去30多年来,成为了少数担任过该组织所有重要职位的人,更是亲自陪同森华堂的每一步发展,见证了该组织从壮大、到迈入低潮期,直至如今稳健发展。 陈永明也从普通理事开始做起,后来也担任过财政、总务、副主席、署理主席到主席,如今作为顾问的陈永明,他可说是把所有青春及热血,贡献给了这个组织。 谈起自己与森华堂的不解之缘,陈永明受询时披露,在森华堂尚未成立前,当时一班有志之士看到隆雪华堂经常为华社问题发声,于是就诞生了成立森华堂的念头。 他当时也认为,如果要出来为华社做事,为华社的不公发声,森华堂将会是个重要的组织,于是森华堂在1982年成立后,他就开始与森华堂站在同一阵线,这个缘分也一直延续至今。 他说,自己是在第二届理事会打算成立前,才尝试竞选理事,只是,当时他只是凭着一股热爱华社的热忱,且无任何社会地位,所以在人才辈出的竞选中,并没有中选。 但巧合的是,由于当年是森州政府与芙蓉市议会首次拟定“芙蓉发展大蓝图”,森华堂也成立特别小组针对大蓝图发表意见,于是他有幸获得时任经济小组主任吴立洋的邀请,成为了特别小组的一员。 “由于当时大部分理事都是不谙国英语,森华堂就召集了多名精通以国英语沟通的年轻人,希望为发展大蓝图提供意见,我就此有幸成为了小组成员之一。” 助承办森首届全国华人文化节 陈永明说,此后他与森华堂的关系就越来亲近,他之后在1987年被受委为查账,两年后更是成功胜选成为理事,本人也得到更多人认识,期间,他也曾经协助承办森州第一次的全国华人文化节,以及协助成立森华青年团。 后来,他坦言,由于文化节结束后,理事会产生分歧,使到森华堂组织首次出现分裂,到了90年代,更有当权派被挑战派击败,尽管如此,他还是受委成为理事成员,继续为华社工作。 直至2015年,陈永明再从署理主席更上一层楼担任主席,领导了森州华社最高机构,并在连任两届受到章程所限后卸任,如今,他只是作为顾问,把领导棒交给更适合的人选。 推动森华堂会所获赠地 售店屋充捐款付承包商 在森华堂耕耘数十年来,陈永明为华堂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新大厦的落实,在经历多重波折下,终于为森华堂圆了一个家的梦想。 他说,华堂想要拥有会所,从1990年开始有了计划,当时森华堂需要寄人篱下,面临不便及受到约束,于是2011年在时任主席刘志文的牵线下,终于为会所找到适合的地点。 不过,由于当时刘志文因章程受限卸任,后续的工作只能由新上任的他继续推进,而森华堂在获得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斯里李典和捐出一块土地后,就立即展开筹款工作。 “森华堂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陈永明说,筹款过程相当不容易,虽然李典和率先捐出200万令吉,但由于华堂之前与商界没有太多联系,虽然组织走遍大半个森州筹款,但目标还是不如预期。 承包商来电催款困扰难眠 他回忆,当时承包商经常都会打电话催款,甚至到夜晚也会一直接到承包商的来电,他也一度被困扰而失眠,同样的,他也理解,承包商收不到款项,难以继续展开工程。 “刚好当时我把手上的店屋出售,最后自己把卖掉店屋的钱,当作捐款支付给承包商,帮助工程继续进行下去。” 陈永明透露,自己前后捐出10万令吉帮助森华堂,尽管这些款项对部分人而言不算多,但却是自己对森华堂最多的心意。 由于整个筹款过程,令他身心疲惫,他曾一度在大厦建成后,萌生去意不打算连任,岂料当时组织再次出现激烈竞争,他唯有再次担起重任,所幸的是,最后其领导的当权派大获全胜。 之后,他就继续巩固森华堂与州内华团的关系,然后卸任后交给现任主席黄俊棠。 曾被批文告多 活动多 报告多 华堂代表华社发表意见 陈永明提起,他加入森华堂30多年来,森华堂曾经被外界批评为文告多、活动多,报告多,那是因为当时华社面对许多问题,作为华社代表,华堂需要针对问题发表意见。 此外,他说,只要是关于华人的节日,不管是清明节、端午节或中秋节等,华堂都会办活动,后来也主办9月重阳行,以及参与义山美化的工作。 而且,他提起,当年李三义山打算被铲平时,他也与森华堂也站在最前线,发动签名运动,他感谢华济公会每年赞助经费,为了不要让芙蓉历史给人忘记,坚持保留义山到现在。 这些年来,他除了参会2025年芙蓉市区发展计划蓝图,重新发动“家家户户贴春联运动”,也会每年出席森州日侵时期蒙难同胞周年纪念公祭。 早期时,他也会曾经多年到访知知港余朗朗村庄,同样参与当地的公祭活动。 荣获“5星级”婚姻助理注册官 见证近8000对新人领证 陈永明还有另一个身份,则是“现代月老”,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多年,陈永明见证了将近8000对的新人完成人生大事,而且,陈永明更是少数荣获“5星级”荣誉的婚姻助理注册官。 自1982年设立婚姻注册处以来,陈永明就担任注册官,直至约10年前才卸下此身份,所谓的“5星级”荣誉,其主要的考核是以办理婚姻注册人数最多,文件处理最好,以及最准时将文件呈交给国民登记局作为标准。 足以可见,陈永明在过去多年,尽责地完成这项义务工作,才获得有关当局的认可。 随着自己的退下了森华堂领导及婚姻注册官的身分,陈永明以过来人的身份希望,森华堂未来一定要扮演领导森州华社的角色。 他认为,虽然政党有华人代表,但不一定会帮助争取到华社利益,政党在野时可以骂到很大声,站在同一阵线,但身份转换到执政党后,不一定可以兑现诺言。 调侃森华堂大厦是“为我建的” 陈永明自我调侃到:“很多人都说,森华堂大厦是为我而建的,因为我家就在附近。” 他披露,正因为距离住家相当近,他每天有空就会来到会所喝咖啡,翻阅报纸,与工作人员闲话家常,大家都以习以为常。 他说,他相当怀念过去在会堂经历的点滴,他甚至把这个会所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对整个组织都有特别的情感。 他认为,虽然自己并不富有,但这世界并白活,而他到目前所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为华社、为社会做点事情。
5月前
5月前
      在如今许多人都冲着1对3.5的汇率到新加坡工作之际,他却选择回流,而且还从事冷门的环保工作,不禁让人心底产生许多疑问。   “其实,我当初到新加坡工作时就已打算有一天要回流的,只是冠病疫情期间的不确定性,给了我一个选择回来的契机。”   目前经营塑料再循环品牌Suplime的陈世嘉(36岁),自2007年从太平华联华中中六毕业后,就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主修电脑系的通讯与媒体科,2012年毕业后就留在新加坡工作至2021年。   他当时是电脑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设计网站。他说,这个行业在当地非常具挑战性,因为资讯科技领域变化趋势太快,所以行内每个人都要不断精进,竞争也较大。     “这个行业太耗心力了,尤其现在的人对电子商务有很高需求,我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工作,渐渐的我发现,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我不是那种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因为要如何平衡是取决于自己怎么看待,但这也不表示我必须每天都‘做到死’。”   回归太平埋首环保事业   他和同样是太平人的太太于2018年结婚,2020年儿子在太平出世,却遇上了冠病疫情。太太虽然过后能够回到新加坡工作,但他则申请继续待在太平居家办公及照顾孩子,次年2021年的疫情反复不定,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他与太太毅然决定全面回流太平。   “在太平安顿下来后,我们没有太长远的计划要从事什么工作。但是,为了维持生活,我开始当自由工作者,接一些资讯工艺类的企划来做,毕竟我还是喜欢编码和创作的,目前我还有为客户管理和维护网站;太太则是经营电商网卖生意。”   他回归太平后的日常生活中,20%的时间是用来处理资讯工艺相关的工作,其余的时间则是埋首于自己的环保事业。       路旁塑料垃圾启发环保兴趣   陈世嘉表示,当初压根儿没有想过要做环保,只是在当时疫情肆虐期间,他每次开车路过大街时,发现路旁多了很多塑料垃圾,也曾看过有人从车里往窗外抛垃圾,实在看不过眼,心里一阵骂声。   “这里的一些民众环保意识较低,也不懂得保护环境。后来我想,与其心里一直抱怨,不如改变一下心境,想想如何能够把这些垃圾解决掉。”   他开始对环保和再循环产生兴趣,并在网上研究,最后让他发现了一台三合一的再循环机器,并通过网络从一名旅居大马的澳洲人处了解到如何运用这台机器去再循环塑料,于是有了提倡民众再循环意识的念头。   花约2万购再循环机器   他用了6个月时间去研究,然后花了约2万令吉买入这台再循环机器,在住家研究和练习操作,之后找到了一个工作室来经营再循环塑料的工作,至今已创立了自家的品牌。   “找工作室的过程还蛮有趣的。我当时在网上遇到了一名好心的企业家,他很欣赏我在经营的环保工作,主动献议租借一个空间给我当工作室。”   “预约见面的那一天,他竟然约了我在一个墓地会面,而且时间还是晚上7时许。这很奇怪对吗?更奇怪的是,我竟然赴约!见面后我才发现,原来他是打算在墓地旁的一块自家地皮,兴建一座建筑物给我当工作室”   他说,对方的这番好意让他受宠若惊,他表示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空间,于是对方就献议把太平市镇一座养燕屋外的小空间租借给他当工作室,与一家流浪狗收容所毗邻。       回收塑料制饰品   陈世嘉从2022年搬到如今的工作室,通过社媒宣导,持续向民众回收塑料,再用再循环机器把塑料制作成饰品,借此向民众灌输再循环利用的价值与环保意识。   “我去年6月认识一名环境保育人士,他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环保路演活动,向投资者讲解我工作室的概念。我过后成功拿到了创业资金,目前已在逐步落实计划。”   “我们主要是倡导和教育大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及再循环塑料垃圾,通过把这些再循环废料做成有趣的产品,为其创造价值。只要民众把垃圾带来,经过一轮程序,就能把产品带回家。”   寻求与市会国议员团队合作   他现在与不同的单位合作,在各地进行路演和展览,包括配合太平开埠150周年,寻求与太平市议会和国会议员团队方面合作推动,尤其会集中在当地展开宣导工作。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在太平?这里的环保意识不高。正是因为这里民众的意识普遍不高才要做啊!我希望能够把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四周更清洁。”     他说,从资讯工艺领域到踏足环保领域,他希望将来有机会把这两个领域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发挥更大效应。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