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权利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3月前
我很少追看电视剧,但是《甄嬛传》《琅琊榜》《庆余年》这类佳作,却是破例。 2021年我开始观赏《庆余年》,一看就欲罢不能。这个改编的爽剧,口碑和收视皆夺冠。虽然如今好多剧情已经忘记,但主角范闲的善良和正义感依旧是吸引我追看此剧的主因。最近看完了《庆余年2》,我依然沉迷,意犹未尽,期待着《庆余年3》。 《庆余年2》一开始就是范闲已死的消息传到养父范建的耳中,他到鉴察院找院长陈萍萍怒诉:“那是我的儿子,不是棋子!”为父之心,感人至深。反观庆帝,只为己利,计谋深沉,直把亲孩子当棋子看,真让范闲心寒害怕。 孩子变成棋子,不念亲情,不问道义,这是因为迷恋权势、金钱、情欲所致,令人悲哀。范闲的正义善良却是强烈的对比。他不甘成为被人摆布的棋子,而要突破棋局,为苍生仗义。但他不断寻求突破和活路的底线与指引,是来自哪里呢? 其实,我一直被那个鉴察院前的“石碑”吸引着。那是范闲死去的母亲——叶轻眉的自由宣言。那也是不断鼓励范闲勇往直前的宣言。从古至今,立在宫殿、陵墓或寺庙的石碑多为了纪念或标记某件大事或精神而立。碑上镌刻的文字,意在垂之久远。叶轻眉刻意在鉴察院前立下这个石碑,意义深长。她的愿望非常明显,就是要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睦相处,获得自由。而范建的英雄气概、救世济民的浩然正气,正源于这石碑不断的提醒和巩固。 《庆余年》的核心不是爽剧或悲情,对于我,正是这座叶轻眉留下的石碑。碑上如此记载——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凡生于世,都能有活着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亦有幸福的权利。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 我国好些州属都立有二战抗日英雄纪念碑。每每旅游,或在槟城,或在怡保,或在亚依淡,我都要去瞻仰这样的石碑,并感慨万分。叶轻眉的这个石碑,同样传达了崇高的道德价值和理念。现代人大多迷失了方向,多以金钱为王道,迷失本性,走上歪路,丝毫没有羞耻和畏惧。但是范闲不同。他活出了英雄罗宾逊的气概,他看重友情、忠贞、诚信,极力济贫以及悲天悯人,让我肃然起敬,仿佛看见了人间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改变世界的人都得付上代价 《庆余年》第一季,范闲在鉴察院读完落满灰尘的碑文,知道母亲叶轻眉因为要改变整个时代而死,但他不能继承母亲宏大的遗志,与世界为敌。他还没有这样的勇气,他觉得这理想太艰难了,他只想独善其身,好好活着。 的确,要改变世界极其艰难。人心叵测、道德沦落、天灾人祸频仍,价值观乖离正道、荒谬绝伦的现代,以及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信息,无不宛如猛兽洪流,随时能吞噬和淹没我们。我们想要好好活着就已非常艰难了,更别妄想隐遁江湖。 但是人之异于禽兽几希?仅仅是那恻隐之心吗?人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之灵,存有永恒价值与尊贵的道德,人原本就应该向往真善美,奔向永恒的国度。而在这奔向永恒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牺牲、挫败,甚至舍生取义。自古以来,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得付上生命的代价。从前,要救赎全人类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改变黑奴命运的林肯总统被刺杀;要人人平等的黑人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力求正直的司马迁遭遇宫刑……在《庆余年》中,叶轻眉也不例外地被刺杀了。 《庆余年2》里,范闲渐渐承继了母亲的遗愿,势要成为下棋的人,在棋局里与仇敌恶霸对弈,也渐渐走入了江湖里的阴险,几乎丧命,步步惊心。人人平等的梦,可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 2020年5月25日,美国黑人佛洛伊德在手无寸铁下被制伏在地上时,一度遭白人警员用膝部压制颈部9分钟而死去。这起事件掀起了示威浪潮,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标语,耀目锥心。我想起了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人人生而平等。但,这毕竟是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去世至今,全世界仍然存有种族歧视。 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战争,仍然需要更多人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尽管我们已经心力交瘁,已经灰心丧胆,但是,那个正义的石碑必须仍在心灵深处,屹立不倒。 我也想起牧师说过,纽约市的拉尔夫·本奇和平公园(Ralph Bunche Park)与联合国总部大楼只相隔被称为“联合国广场”的一段第一大道,其西北角花岗岩阶梯的墙上刻有《以赛亚书》第2章第4节的一段名言:“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遂称该面墙壁为“以赛亚墙”。这个宣扬和平的《圣经》经文,和叶轻眉的石碑相似,都是要我们追求人人平等,不再为权利私欲,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人生苦短,我们赤身而来,也将赤身而去,何必要争夺这些浮云般的凡尘世物,或争个你死我活呢? 我家后山,竖立着许多墓碑,铭刻着各种年龄的生死。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在马六甲教堂的壁墙上,读到好多生离死别的碑文。有一则是深情又伤情的丈夫,如此铭记妻儿逝世的经历:“吾妻安娜马利亚(Anna Maria, 1831-1856)死时24岁,而其三位分别是1岁、4岁、5岁的孩子,也在这母亲离世15天内,因为白喉病去世。”文末引用了约伯记1章21节:“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大多碑文都写明了故者的年龄和日期,都年轻得令人唏嘘不已。既然生命如此短暂匆匆,为何我们不好好地和睦相处,好好地守护这片如天堂般充满美丽生命的地球呢? 但愿那石碑,一直在我们心里竖立,擦亮;一如鼓励牵引着范闲般,也鼓励牵引着我们走向光明正道,直到我们自己变成了那个石碑。
4月前
7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