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泽厚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五四精神应是启蒙与救亡并重
五四推崇的民主与科学,所谓的科学,首先就得允许让人有“怀疑”的思想空间以及严谨去实验实证的环境;而所谓的民主的真谛,更要学会尊重少数。否则那不过是纵容主流或多数人可以鸭霸,那是助长专制和威权的温床,五四的吊诡与反讽。
2年前
边缘评论
读家
【读家说书】魏月萍 / 情理之间,李泽厚以美审视人间
编按:李泽厚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1930年湖南出生,去年11月在美国去世,享寿91高龄。 中文系生一定知道他。李泽厚50年代即崭露头角,发表了许多崭新的美学观点,80年代更掀起一股“美学热”。除了美学,他也深入哲学与思想史,极具影响力。 耗了几个月,【读家说书】终于成功向本地学者魏月萍邀稿介绍这位重量级的学术巨人,文史哲爱好者,可别错过了! 李泽厚先生在2021年11月2日过世,各地华文知识界纷纷表达致哀之意,他的逝世也引起马新两地的注意。李泽厚不止一次到访马来西亚,参与研讨会与发表演讲,也曾因应东亚哲学所的邀请到新加坡讲学。 在中国80年代的文化热与美学热的气氛当中,李泽厚的著作与言论,受到不少青年学子的欢迎,尊其为“精神导师”。一直以来,身兼哲学思想家以及公共知识分子两种身分的李泽厚,一方面在吸收、转化西方哲学思想资源后,于80年代不断叩问“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之后建构出实践哲学和实践美学的“本体论”论说。 在同一时间,又提出了“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徐友渔便指说:“80年代思想最有高度和深度、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无疑是李泽厚。”不过李泽厚的影响并不仅止于80年代,2000年李泽厚和刘再复的对话,提出“告别革命”之说,再次引起热议。 李泽厚的思想体系深邃复杂,关渉哲学、美学与文化思想,对社会抱持强烈的现世关怀。这篇文章,权为读书笔记的记述,一窥李泽厚所关怀的哲学、思想史与美学世界。 ◢提倡启蒙,超越启蒙 在1988年,六四事件未发生时,李泽厚曾接受访谈谈及五四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收录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的〈五四与中国文化讨论的迷思〉访谈文中,针对民主和科学尚未成熟的询问,李泽厚提到了“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之后更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讲辛亥革命时历史教训时,进一步阐发此看法。而之后〈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影响之大,他也始料未及,他意在整理历史,却意外成了中国现实需要的触媒。 李泽厚认为对治中国面对的问题需要“理性”,但这个观点很快掀起理性和非理性对立的争议,甚至出现反向意见,例如主张以感性为主导,或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中也包括刘小枫提出基督教救中国,以终极关怀为主要诉求。不过李泽厚认为虽值得肯定理性与启蒙,但亦自觉不能止于此,遂之后又提出“提倡启蒙,超越启蒙”的看法。 实际上李泽厚所谈的理性,不一味转借西方,反之,在理解西方的理性过度发展的弊病后,将导向它的对立面,即以反理性获得正当与支持的理据。尤其在审视中国仍缺乏与西方相应的条件底下,不可忽略情境的差异而等同视之;反之,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理性精神,可以发挥澄清观念,走向现代的作用。更具体来说,是指现代社会需要的分析理性与批判理性。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自民国以来,在西学冲击底下,中国有没有哲学以及有没有中国哲学的问题,成为哲学研究者建立中国自身哲学体系的问题驱动力。《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及《中国哲学如何登场?》这两部谈话录,是李泽厚与作家刘绪源以对谈的方式集结而成。两人广泛谈论各种哲学问题,以及李泽厚的学术经历。尤其触及李泽厚的“情本体”、“乐感文化”,点出中国哲学的独特性,特别讲求“情感”,以及情本论为乐感文化的核心。 李泽厚多次提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始于情”与“礼生于情”,抉发“情中有理”的义涵,中国人的理性是从情感发展起来。《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是《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的续编,也进一步说明了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以及“情本体”的外推,即政治哲学的问题。 其实李泽厚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述及“中国哲学无论儒墨、老庄以及佛教禅宗都极重视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精神,正是以心理的情感原则作为伦理学、世界观和宇宙论的基础。”具理性又保有感性形式的审美,正是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对李泽厚而言:“审美是积淀着理性的感性。” 又例如他的《哲学纲要》,收录了《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以及《存在论纲要》3书,一再贯彻他所认为中国哲学是“生存的智慧”。而原本被解释为“掌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度”,在他的认识中成为一种在实践活动中的秩序构成,提供人们有关“度的技艺”的认识形式。李泽厚所注重的历史本体论,则是在动态的日常与生活“度”的实现中,“以美启真”转动人类的生命力量,由此获取作为美感本源的自由感。 ◢美学的哲学艺术 李泽厚谈美学的书,无论是《华夏美学》、《美的历程》、《美学四讲》或《美学论集》等,都试图分析与说明“美”的根源性问题。换句话说,以哲学分析的思维,探究美学的实践,对于美、美感与审美等观念,作出观念澄清与本质的区别,如同他在《美学四讲》中提到:“只有从美的根源,而不是从审美对象或审美性质来规定或探究美的本质,才是‘美是什么’作为哲学问题的真正提出。” 像曾经受到批评的《美的历程》,最初被放到艺术史的脉络来看待,李泽厚曾经解释说,这实是一部“审美趣味史”。这部书后来更被视为具文学性的文本,可以当散文来阅读。也许正契合李泽厚本身所认为,写美学的评论文章,首先需要有感觉,而非是概念或理论的东西。 ◢回应桑德尔的“公正” 李泽厚在《回应桑德尔及其他》一书,针对迈可·桑德尔(Michael Sandel)的社群主义有不少的批评。李泽厚认为桑德尔总是能提出许多具体的事例,但在讨论问题上却很抽象,例如在谈及“公正”的重要问题基础──“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李泽厚便认为须将它限定在物质生活的指向,因为有大多主观的幸福指数调,实不可靠,无法成为普遍原则。 所以他建议须回到“人类生存延续”根源上,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联系起来,那样人们所追求物质的生活快乐与幸福,才能成为普遍必然的事实,也才是人们应当追求的普遍自然的“公正”。其次,讨论公正必须注重关系和情境,不能就抽象原则来判断与决定。《回应桑德尔及其他》一书,可视为中西方哲学的对话集。 李泽厚的思想史和美学研究,都是围绕着其哲学构想,形成了哲学、历史思想和美学之间的交融。书与书之间,观念与观念之间,交织着细密的关联。而“美学是第一哲学”的提法,意在说明不是“德”(道德)而是“美”(即他所说的“度”)使人成为人,虽不乏批评的声音,但洪钟声响依旧。
3年前
读家
边缘评论
安焕然.余英时与李泽厚
告别革命,李泽厚也走了。但他曾表示:“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事情。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反对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最容易煽动民众感情的一种主义。”
3年前
边缘评论
更多李泽厚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