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杨慧子

课室里教师的讲台上,堆积如山的颜色笔像是不受控的冠状病毒,一天一天倍增。红色、黑色、蓝色、橙色、紫色,只要是念得出的颜色,都唾手可及。颜色笔的主人抛弃了它们,即使老师在前方高喊失物招领,却没有人行动。 别责怪主人,毕竟他们只有7岁——我仿佛听见颜色笔们齐齐辩护。 你的班是这样的吗?是啊是啊。你的班也是?他的班也是!一年级班主任们互发牢骚。 这是一个平板电脑当画纸、手指当画笔的年代,我们无不感叹时代变了,价值观不一样了,孩子们不懂得什么是爱物惜物。面对眼前那些无家可归的颜色笔,除了留下,我还可以怎么处理才能发挥其价值?我束手无策。 面子上有光 我家至今还留着小时候未用完的颜色笔,我唤它作木颜色。记得当时流行三角木颜色笔,握起来特别舒适,还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拥有这样的一盒颜色笔,面子上不仅有光,还自带优越感。朋友们都会蜂拥而至,围过来一睹三角木颜色笔的风采。忘了朋友是否曾向我借用,但每回放学前,我都会仔细检查,左往右从1数到12,再从右数到左,确保木颜色全员健在。 由于那是三角的木颜色笔,我得使用专属的铅笔刨才能把颜色笔削尖。若是使用其他的铅笔刨,削尖效果欠佳。上颜色的日子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能耗尽我半天的光阴。如果觉得心情低落,日子特别难过,画画、上颜色可以舒缓情绪,具有疗愈作用。往回看,发现自己已经许久没有静下心来涂鸦和上色了。可是,那些躺在盒子里的木颜色依然守候着我的童年记忆。将它们取出来,在纸上涂涂写写,出不来的颜色让我感到震惊——时间不饶人,事物也无法幸免。颜色笔的光辉岁月似乎燃尽,我却倔强地认为它可以永恒地发挥最灿烂的色彩。 某个上课天,讲台桌上的颜色笔近乎消失。猜想,也许被哪个忍无可忍的同事给丢掉了,连垃圾桶也不见任何踪影。后来,才听同事T说,她在班上请没有红色颜色笔的同学出来,然后一支一支地把红色分发给他们。接着,以此类推地处理其他颜色笔。那些曾经流浪街头的颜色笔终于有家可归,得以及时挥洒自己最绚丽的本色。
5小时前
从这里眺望,可以看到双峰塔、吉隆坡塔、默迪卡118,像乐高一样小巧可爱。这里就是沙登山的日出岭。不到半个小时,便可从山脚步行登上山顶,成为爬山初学者最友好的选项。 登山前,我们必定经过迷你果园,看见妇女摆卖随地而种的水果,一些狗儿伴随在侧驻守摊位。有时是杨桃或木瓜,有时则是玻璃瓶装的蜂蜜。我都只看不买,踏过铁丝网桥,抵达半山的拿督公庙,双手合十膜拜。其实拿督公庙前有一处聚集地,摆满遗弃的土地神、弥勒佛、观音菩萨等,仔细一数,二十有余。曾经摆放在神台上供奉的神像如今无家可归,热心人士便给祂们盖了屋顶,总算有瓦遮头。但愿借着众神的力量,沙登山获得关照,为登山者带来庇佑。 感谢前人开路 我们之所以那么轻松地上下山绝非偶然。好走的路太多的人走过,已经踏平坦了;不好走的路沟沟坎坎,杂草丛生,基本没人要走。但没有前人种树,哪来后人乘凉?而叶秋林叔叔便是沙登山的开辟功臣。那些斜坡上搭起的一块块木板成了梯子、遮阳避雨的山区凉亭、日出岭的小花圃、养鸭塘的浮台小屋和临时厕所等,八旬的叶叔叔功不可没。我相信一定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善心人士也曾为沙登山做出各种贡献。 乘凉者也该当好栽树人,把沙登山规划得更完善才是。2023年10月的“沙登山步道探索与绘制”活动是一项历史印记,它由史里肯邦安州议员王诗棋发起,并与Let’s RE社会企业联办。参与者共有约三十余人,分成4组负责探索沙登山的4个区块路线,并绘制山图。 有幸参与其中的我,邂逅了热情的阿亚叔叔。他头戴鸭舌帽,背着斜肩包,手上拿着一面镜子,一直在为山友拍照。那面镜子可是他的拍摄道具,可以拍出天空之境的效果。这是小红书教的,他说。阿亚叔叔还带我们去看“大象”树,又长又粗的树干(象鼻)在镜头下栩栩如生,是生活艺术的发现。看他享受着拍照,并把乐趣感染给更多的人,这一幕是多么美丽,让山间增添更多欢歌笑语。 探索步道途中,我们发现了掉落的山榴梿。同组的山友把腰间的巴冷刀取下,熟练地把榴梿剖开。可是山榴梿仍未熟透,无法品尝沙登土生土长的榴梿着实可惜。若真有果肉鲜美的山榴梿,我想第一个食客该轮不到我们,而是松鼠或猴孙们。山林里也有许多竹树和年老的橡胶树,偶尔也会看见地上的橡胶籽、青龙木种子和蕨类。 “沙转乾坤笑春风,登顶江山看花红”是沙登现有楼牌的对联。欢迎大家登上日出岭享受日出时光,观赏红花的同时,也俯瞰沙登生机勃勃的面貌。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1】我来自新村/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2】出入平安/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3】道地古早味/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4】我们的艺术文化/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5】守护沙登老店/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1月前
住在新村的好处是,购买日常所需非常便利,巴刹和商店都在步行距离。2000年的沙登大街,我闭上眼睛,就能倒背街头两边的店铺。药剂行、面包店、电器店、医务所、眼镜店、金店、茶室、相馆等满足村民日常所需。我喜欢逛街,走在五脚基,即便是浏览橱窗(window shopping)无意购买,也很怡心。大会堂对面的一家店铺是我每回乘车必定频频回头探看的玩具店。橱窗里的米奇和米妮老鼠玩偶是镇店之宝,一直坚守岗位,守候着我的童年。 大街这里有爸爸和妈妈的朋友。他们分别经营着中医诊所和裁缝店。早前中医诊所隔壁就是肯德基家乡鸡,每回看中医都闻到一阵炸鸡香。发烧感冒,妈妈带我去看中医,叶叔叔(医师)给我照喉咙,把药粉调配成药水叫我按时服用。小孩都不喜欢喝苦涩的药水,他就附上了陈皮梅给我配药吃。打开白粉色包装纸,里面是一颗黑黝黝软糯糯的陈皮梅,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尽管生病难受,但我总是期待获赠陈皮梅的那一刻。叶叔叔传递的是对儿童病人的关爱,抑或对朋友孩子的偏爱,我至今依然没弄清楚。 大会堂对面,有一间木板店屋,招牌上写着现代裁缝用品。不管经历了什么,它仍属于现代,似乎永不过时。妈妈和老板娘阿梅是很要好的朋友,我和姐姐小时候常随妈妈到店里串门子。店里琳琅满目,每回到店里作客,我的双眼便非常忙碌,忙着观赏那些稀奇的裁缝器材和配件。虽然店里让人眼花缭乱,但只要顾客需要什么裁缝配件,阿梅阿姨都非常清楚零件的位置,不到一分钟就可以交到顾客手中。 期盼新村治安变好 妈妈和她交谈的时候,我除了东张西望,还会逗狗儿玩。那只黑褐色毛发,颈项绑着红色皮带,叫Tiger的菜园狗长得很壮,显然吃香喝足,也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忠心地守候主人,担起看店的责任。阿梅阿姨说,曾有匪徒光天化日之下潜入店内偷窃或打劫,虽然损失不大,但受了一点皮肉伤。那时候起,店内各个角落便安装了闭路电视。我真切期盼新村的治安获得改善,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若说大街老店兴建于1949年,那它们就拥有超过70年历史了。大部分的老店不是全木屋就是半木半砖,引发了各种安全隐忧,如:遭到白蚁侵蚀或祝融光顾。两年前,这里就发生了严重火灾,15间老店被烧毁,像是吞噬了新村几代人的集体回忆。随着新商业区的蓬勃发展,大街的繁华景象再也难以重现,只能靠着那些驻守在老店的生意人继续坚持下去,维护沙登的历史面貌。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1】我来自新村/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2】出入平安/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3】道地古早味/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4】我们的艺术文化/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1月前
朋友R说,她小时候住在古腰河畔的木屋区,每逢雨季,河床泛滥,与左邻右舍饱受水灾之苦。20年前,这里的木屋区已被强制拆除,几百户居民都搬到附近的组屋去。无法想像更早以前,这里竟是一片盛产杨桃的杨桃林。 作为雪兰莪最大的新村,沙登古腰河畔终于被雪州发展委员会所推行的“新村ing”计划激活,经过美化,成了休闲步道公园。原本出入沙登新村的只有村民,可是,先后重整及设立的彩虹桥、许愿树、“我爱沙登”的大型地标,以及60呎长的巨型历史壁画,大大提升了沙登的魅力!外地人接踵而来打卡,或通过参与市集,认识我们的新村,看着这一切的演变和推进,太振奋人心。 自2022年起,农历新年前,沙登地标必定迎来生肖装饰制作。牛年有纸皮牛装饰,虎年由7000个塑料瓶子做成虎头,兔年则以废弃的LED灯泡制成兔子的巨大模型。今年的龙年则以极简的龙福齐天站牌配上灯光成为打卡点,而另有看头的是以“新沙登”为主题,刷新重绘的壁画。 加入壁画制作 今年2月初的星期天下午,途经古腰河畔下车打卡,遇见了为壁画上色的3位年轻人。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并没有击退他们为社区贡献的力量,他们的目标是在农历新年前完成这幅壁画。能遇上画家们是运气,被邀请加入他们则是荣幸。只剩下5天的时间,那几个晚上,都是画家们最后的冲刺。等待雨停,或是冒着细雨上色,是无可避免的事。我们调色、写字、补上细节、画边,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对面的居民叔叔们非常友善,给我们提供了移动电灯,有时也请我们喝饮料。即使不相识,缘分却让我们凝聚在一起。 沙登的文化艺术其实不是近期才萌芽的。早在2012年11月中旬,“发现沙登——社区艺术嘉年华”是我记忆中有史以来为沙登感到骄傲的一刻。一系列艺术文化活动走进了大家心里,更写进了沙登的历史长河,成为了重要的记录。其中一个小学生艺术创作营会率领营员发挥环保创意,走出校园,展开艺术游行。大会迎来张吉安为艺术踩街主持。游行作品朴实无华,有当年红透的愤怒鸟和小叮当模型车、民族服装装扮、高脚人踩高跷、巨型木偶等全手工制作。除了沙一管乐团在游行中吹奏乐曲,还有人尽情大唱客家山歌,孩童们也高唱:“沙登是我的老家……沙登艺术朝着理想……我们继续努力推广它……”。这首〈让艺术萌芽〉由曾远强作词,周金亮编曲,内容简单在地且颇有深意。 偷偷告诉你,隐藏在沙登一校的沙登民间故事馆,可是我们新村的缩影,是我们艺术文化的宝藏!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1】我来自新村/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2】出入平安/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3】道地古早味/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1月前
虽然脸书上充斥着“沙登17个美食合集”“沙登九大景点”等现成的懒人包,但自己并不会照单全收。与个人情感连接的地标和美食,必须要亲自参与、体验和品尝过,才敢向身边的友人推荐。 沙登学校路的中区,有一家至今仍营业的面包店“琼利面包西果厂”。老板一家是海南人,海南面包是他们家的招牌,也成了我童年上学必吃的早餐。当时,经常在店里看到一位老奶奶端出新鲜烘烤的面包。削掉了皮的面包,吃起来又松又软,但我总是嫌它太小块。有时候,我选择吃没有削皮的面包——吐司,它比海南面包稍大,较有嚼劲,吃了有饱足感。面包店的老板爱唤我“Girl,要什么面包?”而我最喜欢冰箱里美丽小巧的巧克力蛋糕,却被大人交代买一条“猪仔”面包回去,因为这款面包最经济,能让多人享用。不买面包的时候,我和姐姐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会张望雪糕库,最后用了当时仅剩的零用钱,买了他们家自制的红豆冰棒。 名店老板竟然是邻居 长大一点,我发现隔壁邻居居然是梁雅餐馆的老板!相信当时“梁雅”的名字远近驰名,一辆又一辆的旅游巴士停靠在店前,餐馆内高朋满座,生意火红。他们三兄妹在同一区各开设分店,想当然耳,一样很受欢迎。周末时,我们一家会与游客挤进餐馆,必点纸包鸡和酿豆腐这两大招牌美食。纸包鸡是经过处理的一份份鸡二度或鸡腿,淋酱上姜,用烘焙纸包裹烹煮的美食。至于这儿酿豆腐的特色就是酿料会直接淋上自制的豆豉酱汁,风味不赖。由于爷爷和老板交情甚好,所以每次光顾只收友情价,让我们怪不好意思的。记忆中美食的定义,不局限于味蕾上的盛宴,而是蕴藏着浓郁的人情味与淡淡的童年回忆。 中学毕业至大学期间,我和姐姐比较懂得外出寻觅美食。女孩子总爱甜食,所以当台式甜品店阿嬷芋圆进驻沙登,我们就迫不及待光顾。店里主打以天然材料及手工制的芋圆冰品,有不同口味选择,也可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个人比较喜欢仙草冰芋圆,里面还搭配了红豆、薏米,咀嚼起来非常满足!虽然它也可切换成热食的烧仙草芋圆,但口感有所出入。早期被墙上一张张七彩便利贴吸引,各种天马行空的留言创意满分,甚至有人留下联络方式作联谊之用。日复一日,满墙布满厚重的便利贴,温馨提醒密集恐惧症者必须慎入。阿嬷芋圆至今已营业了12个年头,在沙登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儿。 经年累月的古早味,并不是千禧一代懂得欣赏的。如果你来到沙登,是否愿意跟着我成长时代的味蕾地图去寻觅道地美食呢?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1】我来自新村/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2】出入平安/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4】我们的艺术文化/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1月前
走出家门,通往夜市路灯昏暗的道路上,有我和母亲的身影。一大一小,一高一矮,那时我大概只有六七岁。从学校路拐进新村第6区路,我害怕踩到狗屎,央求母亲背我。在一个转弯处,母亲踩了个空,左膝跪地,右脚吊挂在沟渠上。没等母亲喊疼,我便嚎啕大哭起来。我并没有受伤,而是瞧见母亲的左膝流了一大片鲜血。 印象中,沙登新村的街道除了布满坑洞,渠盖也经常失窃,还有那时不时罢工的路灯更不必多提。当时还是个小女孩的我,惊恐路上的鸟粪狗屎,害怕失足受伤,也幻想着是否有坏人在黑暗中出没。自从那次亲眼见证意外的发生后,我就鲜少逛夜市。尽管那香气四溢的玉米和不甜腻而有嚼劲的软糕充满吸引力,但比起自身安全,理智让我倾向后者。一个地区的道路安全设施很重要,感恩在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谨慎小心,以安全为第一考量。 直路走成了S路 新村的道路基本上是双行道,刚好让两辆车子一来一往,双向行驶。可惜新村祖屋并无车房,从前也不会一人拥一车,以致大家现在纷纷把车子停放在篱笆外的道路旁。这时,道路使用者不得不左闪右避,把直路走成了S路。考获驾照,穿梭在新村路段逾10年,我已经懂得如何闪避坑坑洞洞,在哪个道路每100公尺会连续遇上五六个路墩,在哪个路口需要横冲直撞,否则永远都过不了“对岸”。媒体人郭朝河曾说,路墩就像是大马人的“耐心指数”。路墩越多,代表当地人耐心越差。他分析得十分贴切,新村驾驶员必须被路墩强制慢下来,才能避免超速造成的各种意外。 雪隆区的读者若有留意,沙登的道路设施、交通问题经常成为新闻。塞车、路洞多、交通故障等,三不五时便会出现在报章上。沙登大街更是以塞车而闻名,不管是改道之前的拥堵,还是改道之后的U转区,都是被炒上热搜的议题。那通往绿野仙踪(The Mines)的方向曾经是许多驾驶人士的梦魇,两个小时塞在车龙中动弹不得,并不是K城专属的窘境。我记得那时我们一家只想去书展,却进退两难,非常无奈。 我们的民生问题似乎被放大、被关注,被眷顾,但解决之后,像是闹剧般又再循环往复地发生。身为沙登人,该怎么拯救我们的新村,提升我们的安全呢? “你们新村人驾车、骑摩托(的方式)都好恐怖哦!”而我在不知不觉中也被对号入座,成为了恐怖分子的一员。新村里的人,90后都30岁出头了,我们是不是能合力扳回一城,积攒新世代文明驾驶的口碑?毕竟大家都希望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1】我来自新村/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3】道地古早味/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4】我们的艺术文化/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2月前
与同事吃饭,聊到来自哪个地区,我们便绕着圆桌一一分享。我说我来自沙登,就被标签为kampung(乡村)人。虽然骨子里感到别扭,但无可否认,我家曾经饲养家禽,也有种棵果树,过着接地气的简朴生活。 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属于新村第四代瓦片屋顶的全砖屋。虽然是单层的祖屋,但空间宽敞,可绕屋行走一圈,像独立式房子。里头有5房2浴室,客厅也有3间房的阔度,住着爷爷婆婆、叔叔婶婶和我们一家。当叔叔婶婶搬离后,我和姐姐便共用一房。我们的闺房设有全家唯一一架空调,是大人给予我们的恩宠。只是当叔叔婶婶回来小住,我们得暂时让出闺房,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块。 在庭院的欢乐时光 家门前有个庭院,庭院有个秋千,秋千下放着几块脚底按摩石垫。那里的墙上还砌着爷爷的名字——“杨邦擎寓”,象征着爷爷攒够钱买地建房的荣耀。庭院前的空地惠及子孙,让我们几个学会了骑脚踏车。庭院也曾是我们每年中秋夜一家人团聚赏月的集中地,又或是每逢华人节日,婆婆必定在这儿“开台”拜神,即摆放一桌供品,还有红烛、火柴、香炉和香等神料。家里的中心则摆放了神台,上下各有以墨汁书写的神主牌,上为祖先,下为土地神。祭祖在我家似乎是妇女活,印象中只有婆婆最清楚何时拜、如何拜、拜什么等。婆婆不在以后,再也没有人传承祭祖文化,而我有限的记忆也仅存于此。 我家其实另藏有不一样的风景。屋旁多建了一道阶梯,可通往楼上的全木阁楼。里头设有3房1浴室,出租给外人,收取租金帮补家用。当我还是个活泼乱跳的女孩儿,经常趁租客外出工作时,跑上阁楼眺望。蓝天白云的远方,有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我认得其中一栋就是吉隆坡塔。适逢节庆,我也会跑上阁楼,观赏璀璨的烟花秀。伸出手一探,似乎就能接住那些烟花坠落下来的繁星点点。 偶尔,爷爷会上阁楼打扫。一次,他掀开楼阁天花板上的罩子,里头竟住着鸽子一家大小。记得爷爷身手敏捷,捉拿了两只鸽子交给婆婆。之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盘无头的炸鸽子肉!我没有办法想像大人把鸽子肉往嘴里送的感觉。自此,我再也没有碰过那个盘子。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全木阁楼没有经过申请批准,是非法建造的。也许是祖先和土地神庇佑,庆幸这几十年来,我家不曾发生任何事故。否则若引发火患,阁楼极可能几近烧毁或造成人命伤亡。 若你问我还介意自己来自乡村吗?如果不曾在新村长大,我的童年又如何改写?那些回不去的人事物都是我珍贵的回忆,是我怀念的过去,而我确确实实是个在新村长大的孩子。   相关文章: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2】出入平安/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3】道地古早味/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六日情/沙登的孩子 04】我们的艺术文化/杨慧子(史里肯邦安)
2月前
距离我家一公里处有一座沙登山(Bukit Serdang)。这座山很小,只需要15分钟便可登上日出岭(山顶)。这座山很大,继续走进深林里,也许会迷路。听说这一处的尽头会有一个鱼塘,那一处的末端是电缆,途经养鸭池塘……如果不是随着友人登山,我永远无法证实这些道听途说。 要是有一幅地图,清楚表明打卡点的位置,多少能给登山客一点方向。而史里肯邦安区州议员王诗琪和其团队似乎听见了我的心声。她于去年9月尾,在脸书发布了一则帖文——沙登山步道探险与绘制计划。她召集志愿者协助创建详细的山林地图,让沙登山步道更有秩序、更具可持续性。在好奇和贪玩的驱使下,我邀了朋友一起参与。 那天清晨,天蒙蒙亮。一众参与者按时在山脚下等候。当天的活动由致力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RE Sustainable Enterprise主导。热身后,我们便登上半山聆听简报。 30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华巫参与者分成4组,分别负责沙登山的4个区块。我的组别D共有9人,目的地是山区凉亭、养鸭池塘。我们各有任务,除了探索步道,也需收集基础设施数据。我们先下载Komoot手机应用程式,开启导航,每走到一个打卡点,便拍照上传,同时备注山路状况。我们也在树干系上不同颜色的缎带,代表不同的登山难度:白色(难度低)、蓝色(难度适中)、红色(难度高)。 有一条下坡的陡峭泥路出现像地震后的断层,我们拍照,在Komoot里标记“危险”,并在旁边的一棵树绑上红色缎带。通往浮台小屋的板桥也有脱落的迹象,我们拍照并标记“需维修”。水上厕所的安全性有待提升,也一一记录在案。 完成区块路线后,我们回到集中地绘图。一张麻将纸,蓝红色的马克笔,把我们所记录的资料全盘倾倒在眼前。我们画箭头指明方向、做记号表明有待提升的设施、打星星备注打卡亮点……与其他3组的地图拼贴后,我们对沙登山的整体面貌更是一目了然。 短短的一个上午时段,沙登山的地图就这样诞生了。我相信,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一张纯粹的导览图,而是过程中与陌生伙伴互相扶持、跨族群交流,还有那些登山途中遇到的“惊喜”,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5月前
最先接触的龙大概是小时候聆听成语故事《叶公好龙》,或是背诵着十二生肖的顺序时出现。跟随家人到庙宇拜拜,龙从平面抽象跃升到具体的雕像,便是我对龙的形象的初步建构。 2000年代,距离我家最近最大型的购物兼娱乐中心——绿野仙踪外藏着一条龙。每次往返绿野仙踪的路上,T字路口交通灯前的龙尾必定引起我的目光。某人曾经告诉我,这一带可以找到龙头和龙身,仿佛有一种寻宝的感觉,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神秘故事等待揭晓。后来,碍于范围太大,我并没有如愿去寻得这条龙的龙头和龙身。 有一回该地段修路后,龙尾的消失让我措手不及。一个标志性的象征,像是与绿野仙踪主题公园(The Mines Wonderland)的没落共同进退。这座主题公园曾是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承载着家庭天伦乐和孩子们的欢笑声。里头有一座儿童过山车——墨绿的轨道,青色的龙头和龙尾,以及坐满儿童挑战者的龙身。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后,孩子们便犹如腾云驾雾,飞龙在天。尽管被吓得哇哇大叫,在落地后,却满脸皆是挑战成功的胜利。 多年以后,欧洲国际马戏团在绿野仙踪举行义演。我和T从购物中心的旁门穿入通往马戏团的走道,惊见龙头伫立在桥边的河岸旁。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它就在此处!它似乎已被荒置,历经风雨几十年,身上的漆该剥落的早已剥落。曾经风光过,也曾给我带来神秘的错觉,深受万人敬仰的吉祥物——龙,在这里竟落得如此狼狈,叫人不胜唏嘘。 这个中华民族崇尚的奇特物种——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庙宇和成语故事里。而在我的生命中,与我最为亲近的时刻,就是那只等待有贤之士拯救和翻新的龙头雕像。
9月前
当大家随着主流走进电影院观看芭比海默,谈论着女性主权和原子弹威力的当儿,有一群人踏入了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观赏舞蹈表演。 以往观赏的舞蹈,若不是夹杂在各种文娱表演中,就是串连于大型庆典盛会的节目间。今次观赏专属大马华人的舞蹈表演,还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拥有韵律操底子,也曾在念书时期廖化作先锋地参与舞蹈演出,但舞蹈予我,一直被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面纱所覆盖。即使跳着韩流舞蹈、抛出水袖或舞着折扇和纨扇,依然无法如专业舞者般流露出韵味与魅力。于是,我始终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直处于仰慕、崇拜和敬服的视角。我们之间像是以一种神和信徒的关系而展开的。 托星洲《活力副刊》的福,获得两张华人舞蹈周的入场券,抱着兴奋和期待,参与上周日(编按:2023年7月31日至8月6日)的马来西亚国际华人舞蹈周盛宴。每一支舞演出前必定会以中英诗句的形式,通过幻灯片介绍舞蹈概念。第一支舞《天地诀》,由郭少麒老师与李劲松先生双剑合璧联合呈献。武术融入了现代舞,刚柔并济,发展出新颖的舞蹈风格。双杰开天辟地般精彩对舞,展现了阳刚气质。挥刀耍剑不一定要喊打喊杀,这支舞也撕开了男舞蹈员必定阴柔的标签。郭少麒老师曾于2013年的舞蹈营教我跳舞,偶尔也会出现在《快乐星期天》艺文版,追求着他对舞蹈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向往。10年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舞蹈家的血脉似乎流淌着不老传说,动力和活力源源不绝。 10支舞蹈里,个人最喜欢雪隆广青舞团的《繁花》。没有特别的道具,5位舞蹈员徒手带来的表演,却足以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幻灯片展示“从原初体态之变异,遇变再变,永恒的变动”的字句,让人不明所以。再观赏舞蹈,舞蹈员四肢着地舞动、背部贴地滚动、踮脚高抬腿,多元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奏律动完美融合。其中舞蹈员奋力往前奔跑的力道是唯美的,倒立后双脚缓慢踏动的姿态是奇特的,呈现齿轮转动的机械之美。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小小的齿轮,在这个世界里环环相扣,如同艺术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养分。随着音乐风格转换,疯狂乱舞的那一幕,更让我心底的涟漪逐渐荡漾划开……身体细胞告诉我,就是这种自然奔放的氛围,深深吸引及牵动着我,仿佛在邀请我加入她们。尽管无法完全理解该舞蹈的含义,但我只想把此刻的感觉记录下来,保存收藏,等待哪一天这段美好的记忆再次被唤起。 中学生扮演慈爱老母亲 以红色为主的两支舞蹈——沙巴Synergy舞蹈剧场的《红。楼》和新越舞团的《槿花缘》寓意非凡。前者由3位红衣舞蹈员借由舞蹈、茶道、掷圣杯,用故事手法表现出女人不同层次的红色。我从中感受到古时候的女人在思想上深受封建文化的约束,只能将精神寄托于神明。后者则由9位红衣舞蹈员呈现,她们柔软的身段和典雅的姿态,在舞台上绽放精彩。《槿花缘》也带出“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绚丽的自己”的主题,为女性发声。这两支舞形成强烈的对比,带动观众的感情,渲染出古典之美及中华文化的艺术价值。 最多舞蹈员参与的一支舞非隆中华舞蹈学会《游子的外衣》莫属。独在异乡为异客,家的温暖,是母亲缝制的外衣。年纪尚轻的中学生居然能够扮演年迈的老母亲,弯腰的姿态和慈爱的神韵传神到位,突破时空的界限。也许是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舞蹈张力十足,尽管朴实无华,却能把伟大的母爱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郭少麒老师带领全体表演者谢幕时的一句话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他说:“一个老人的离世同等与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为了让图书馆继续操作,能做的就是传承的工作。”他成功做到了,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华人舞蹈的传承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合本地的多元民族文化色彩,蜕变成一种独特之美。为期7天的华人舞蹈周,让本地舞蹈创作者的潜能表露无疑。所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场的舞蹈盛宴,还能带着一份感动回家,而这一路全是繁华盛景。
1年前
“在沙登开过车,驾驶技术就必有一定的水准!”好事尽收眼底,坏事传遍千里。友人曾经口出此言,令我汗颜的赞美,不知该感到开心,还是羞愧? 实在尴尬。 没有戴上头盔,无出示信号灯就拐弯,或光明正大往反方向驶来的摩托骑士横行无忌。眼前的情景对于90年代呱呱坠地、在沙登新村长大的我来说,司空见惯。随心所欲的行驶虽无拘无束,但对其他外来的道路使用者而言却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肆无忌惮的摩托骑士有为自己行为平反的奇葩理由。安娣会解释,刚在美发院烫好又高又蓬松的贵妇卷发,戴上头盔不就弄乱我的头发?安哥则会说,天气太热,戴头盔不通风。讲究人情味的新村居民,会认为以上的理由皆“情有可原”!这里是新村,不是什么大城市呢! 这样听起来,似乎无伤大雅。 新村的特色美食具有浓厚的古早味,特别是在保留传统设计的新村屋内用餐,更别有风味。安哥安娣级的小贩早在清晨5时便开始忙碌备餐,让食客在早上六、七时有热腾腾的面食可用。以新村屋营业的小贩大多售卖板面、酿豆腐,还有特定的顾客群。食客会把车子停泊在路旁。 每逢周末,人潮增多,停泊的车辆就理所当然地霸占了半边的车道。狭窄的车道从二变一,只允许让一辆车子通行。这时候,过路使用者便发挥礼让精神,左闪右避,方能顺利穿过此地。倘若耐心不足,大可绕道而行。 新村的规划虽没有花园住宅那么有条理,但鲜少出现死路。即便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我们依然可以乱窜而出,条条道路互通的规划不失智慧,让我们避开因食肆而致的交通阻塞。 学校没教的反面教材 塞车是每座城镇消耗生命的诅咒。一分一秒等待车辆疏散前进,等同生命一点一滴地流逝而去。在沙登大街未改为单向道前,违例泊车的文化和堵车问题早已侵蚀了驾驶人士的耐性。喜爱阅读的我期待每年学校假期于绿野会展中心举办的书香书展,与书相会是最简单美好的快乐。从沙登大街前往绿野会展中心的交通,却曾不明就里地浇熄了一个女孩的热情。记得某个炎炎午日,我们一家人受困于车龙中一小时动弹不得,从此把这条道路列为黑名单。那阴影如今已如过眼云烟,所幸的是当时失望的女孩并没有因此失去逛书展的兴致。 2014年,沙登大街改为单向道,倡议改道的市议员经受来自四面八方褒贬不一的反馈,以果敢的精神静观其变。8年后的今天,沙登大街的交通确有改善,顺畅不少。前往绿水坊购物中心的路段虽一样多车,却再也没有发生一小时中寸步难移的噩梦。或许随着成长,沙登的塞车问题于我已是小巫见大巫。 “好狼死!”“好凶恶!”外来者几乎一面倒地狠批沙登人无礼的驾驶态度。有时候,脑袋也蹦出自己是否也像路霸的反思。沙登国油油站前交错复杂的路口总是特别繁忙,有者总会特意避开这个路口,以免陷入进退不得的窘境。对于某些闯红灯、横冲直撞的无赖,自己从来没有害怕,信誓旦旦认为道理先行,这是道路使用者应持有的精神和权力。即便我行驶到沙登以外的地区、州属,甚至他国,我依然可以秉持着相同的信念来应对社会上的各种霸权。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反面教材虽登不了大雅之堂,却在日常生活中频频上演。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力量,无可否认这也能在我们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沙登并不是最好的城镇,但她确实造就了今天的我。
2年前
“你是相片里的哪一位?”爷爷出示一张摄于2014年的全家福,一脸稚气地问。 “嗫,这个就是我。”指着相片正中央身穿白衣的女孩,我心早已酸溜溜——爷爷不认得我了,怎么可以。 您看我长大,我看您变老,即使躲开疾病,却躲不开齿落舌钝。可我不甘认命,不停地自我催眠,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将一切推迟延长。奈何生老病死的现实写照向来都不曾食言,成长至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戏码不断上演。普罗大众始终强调必须活在当下,有意识地觉察和专注于此刻,珍惜每分每秒。 自家庭树上的叶子逐一枯黄落下以后,我们家的凝聚力不胜从前。婆婆和母亲的往生,让我们家的年味尽失。一个家庭失去了女主人,许多习俗礼节随着风霜弥散。不再完整的全家福变得可有可无;团圆饭桌上,可以出现肯德基家乡鸡;新年穿黑衣不再引起任何叨叨絮絮;甚至连大年初一也可以大挥扫帚,无视悄悄溜走的财运和福气…… 90后的我灵魂里住着年迈老人,少了某些开明的思想,却也默默地接受了这些传统消逝的无力感。当我坚持不穿黑衣,不拿扫帚的礼俗,换来的是被取笑古板守旧的眼光。曾几何时,我们无伤大雅的传统操守被扭曲得一文不值? 这个壬寅年,爷爷已成了归根的落叶。 没有爷爷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极想追回的是一个能够使全家人亲近一致,团结融洽的力量。让我们从拍摄一张全家福开始,如何?
3年前
“亲爱的——”如斯亲切的称呼,换来我义无反顾的回头一探。10年前的某一天,缘分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相信这段情谊会一直延续到遥远的以后。与我同房共眠无数个岁月的陌生人,一位来自东马砂拉越的淘气宿舍室友,她让我看到自己的反面。 耳朵一阵瘙痒,原来是她抓着我的发尾给我挠痒痒。一只手臂搭肩,另一只绕脖,连同缠腿的勾魂动作,原来是她试图与人亲近以表达友善的举动。她总爱在旁边耍废、骚扰我。事后,还抛下一句:“那是你的荣幸。”有时候,我真受不了这种幼稚,还不禁怀疑她的性取向。她似乎是上天派来的小精灵,不断训练我的耐性与容忍度。有一次,在脸书上刷到有只吐舌的兔子“我就是不爽你!”的图片,我即刻标签了她。不久,她留言道:“你就是命中注定要当我的室友:P。等下我去煲兔子汤给你喝吖!” “亲爱的——”当我发现她叫的是别人,便应验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道理。我意识到,她是个四处留情的家伙,喜欢挨家挨户串门子,漏夜不归,让我独守空房。就算如此,我从不担心她会抛弃我向舍监要求转房换室友。她从不否认我这个“正室”(正牌室友)的身分,我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倒。即使外头再多的桃花骇浪,只要时间一到,她总会回房,不必我引颈长盼。当活泼好动的她遇上了斯文严谨的我,或许是绝佳的撮合,让我们在师范5年半的课程制下,相互磨合。 我们从彼此身上看见对方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互补互助中,我们学习如何当个不过于刻板、不太松懈,并在不拘小节下灵活带动学生成长的师者。而我的“废材”功力无形中也得到了升华,学会了适度地开玩笑、活跃氛围。 为师多年后的某天,她不改淘气个性,在我生日前夕捎来一份大礼——厨房刀具。贴心的她知晓我在行管期间总是为切菜下厨所困扰,这份十分实用的礼物深得我欢心。就在我于脸书发帖公开感谢她之际,她方知送礼不送刀(尖锐物)的禁忌,连忙私讯向我致歉。看来世俗观念还是有能力让她忽然正经起来,严肃地看待流传至今的礼俗。好在,我未受保守的传统禁忌束缚,毫无避忌地接收她诚心献上的心意。在此衷心祝福她一切安好,待疫情过去,我想再亲耳听见她对我喊一声“亲爱的——”
3年前